續補永平志
關燈
小
中
大
滿腔血性,姑無缺養,九泉子職猶存。
子賴成名,半世書香不泯。
具題,奉旨給銀三十兩,立坊表之旌曰:“王氏貞節之門”。
昌黎 尤氏廪生宋文耀側室,年十九而夫逝。
與适張氏立志堅守,撫二孤成立,繼嗣兩門,皆氏之功。
崇祯四年,知縣左應選旌其門曰“雙節”。
齊氏監生魏業懋妻,夫逝乏嗣,委夫産于其族,依母家誓守。
适客兵移駐昌黎,與民雜處,氏恐辱,閉門自缢。
順治二年,知縣劉應錫旌其門曰“貞烈”。
樂亭 齊氏生員齊君錫妻,夫故,年二十五,遺孤四歲。
守志不奪,上事繼姑,下撫幼稚,紡績食貧,今八十有二。
順治十七年,知縣葉矯然旌其門曰:“節壽”。
流寓舊志已載。
方技舊志已載。
仙釋舊志已載。
續補永平志卷之二十二 藝文上 重修永平府東嶽行宮 錢世清浙江人通永道 通都列郡之間,必有明聖顯懿之神,式憑而作之鎮。
故巨靈崇祀,所在多有之,東嶽其尤著者也。
北平舊有嶽廟一區,其創造不可考,水旱疾瘥,凡有求必禱焉。
因在南台崇嶂之表,民以跻陟為艱,爰蔔地于廓東三百步外,度其陰陽,而移行宮于其上,郡人參戎谷承功實締構之,故老猶傳萬曆近年事也。
六十年來,捍災禦患,利濟群黎,來格來歆,曆久而勿替。
迨皇朝順治乙未年四月維夏,甲夜烽傳,電掣風揚,火輪飚發,忽遭祝融之變。
意者星周五紀,神欲别創雄觀,以翼維新之運乎?語有之,力诎者難舉赢,财豐者克任巨,況神明第宅尤非軒敞不為功。
适木商楊大祥慨輸全木,旋有永平道護軍李谟,靖藩下守備郭自有,盧龍尉高光照等,樂勷盛舉,複承命于前觀察使王公廷賓。
滌誠蠲吉,庀材鸠工,閱丙申歲季秋,而殿貌聿新,周廟列庑,旦晚且告竣。
會大祥等相繼下世,豈神之靈以後起之經營,啟佑别有待欤?歲在乙巳,餘膺佥臬之命,來巡是邦。
吉月朔望,式谒神宮,極目形勢之盛,俯仰左右,顧而偉之,而抱廈未完,惄焉以為歉。
時李谟獨健在,而郭有令子士英、概住持王常胤,引卒業為己任,具述重建所由,宣聖天子德意,上迓神麻(庥),下莫民命,固觀察之事也。
爰捐百金俸為倡。
而郡守僚佐縣令及紳衿商民人等,鹹率從焉。
國帑力役,公私兩無害。
而八楹以成瓊旌绛節之來,庶幾睹暈飛而愉快矣乎,抑餘厚有望者。
地得神以靈,神得地以奠,二者相須以傳不朽。
自今以往,得郡之在位庶執事,與鄉之賢豪、長者綿遠繕葺,丹(丹蒦)而暨塗之,棟梁日益以新,埏埴日益以固,百福降康日益以集。
尤餘觀成之日,即願與北平六路之人,共永神澤于無疆者也。
故不辭不敏而紀之。
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季夏谷旦。
祈雨文 康熙十一年六月至七月大旱不雨,田苗枯槁,井澤涸竭。
萬姓皇皇,呼天莫應。
本府知府唐敬一念切民艱。
恭詣城隍廟設壇,每日三次,步率僚屬,免冠路拜,仍三緻告文以達神聽。
至十三日子夜,大沛甘霖,三日方止。
遍野歡呼,草木回青,山川增色,複為文以謝之。
記告廟文四通: 初八日告廟文 唐敬一 維大清康熙十一年,歲在壬子,七月甲辰朔,越禱日辛女,直隸永平府知府唐敬一等,謹蠲白乃心,敢昭告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嗚呼!旱魃之災,帝天非無因而降。
凡我僚屬,奉天子命,牧養斯民,未能實心撫子,緻此失業遺黎,類多饑寒失所。
其或溢怒淫威,刑罰失中。
再或吮民膏血,寄我飽溫。
有一于此,皆足以上幹天和,下積人怨。
太守頑置不察,諸司怙遇弗悛,災及己身,固其宜也。
民何罪之與有,而罹茲兇鞠耶!惟神血食北平,職司幽贊與太守表裡斯民,若太守無德,不能格天尊神,猶将顯震英威,譴太守以回天怒。
若太守苟可告無罪于百姓,則今茲不雨,萬(火皂)立見煙寒,當亦非神之所安坐而嘿嘿也。
神其度之謹告。
初十日再告文 唐敬一 敢再告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嗚呼!惟神以帝天喉舌之司,造下土一方之命。
今此下民所為,歲時伏臘,熏蒿凄怆而恐後者,凡以為今日也。
北平财盡民窮,所恃以延如線之生者,惟有秋是賴。
目今禾黍垂成,而驕陽不雨。
萬姓攜妻挈子,頭搶地,聲震天,太守惴惴,悔過是用,率茲僚屬,匍伏禱求告廟前言,尊神亦既聞之矣。
朔九午刻,仰是陰雲滿布,霢霖氛霏,意微尊神響應之靈不至此,其如膚澤。
未幾屯膏如昨,豈太守之呼籲,有胸無心,神不我格乎!抑亦神将吐我,而帝天之視廳果高遠而不見不聞乎!非是則天道好生,當僻不忍縱旱魃之播雪此一方民,若是其甚也。
太守,父母此一方者也,尊神,禦災捍患,血食此一方者也。
百姓不敢呼天而呼父母。
太守不能問天而問尊神。
若三日不雨則苗槁,五日不雨則土膏竭,十日不雨千裡其赭矣。
嗟此孑遺,弱者轉壑,強者揭竿挺走,流離将不旋踵,則太守與尊神必有分任其咎者矣。
神其鑒而裁之,謹告。
十二日三告文 唐敬一 謹免冠匍伏,大聲疾呼,三緻告于本府隍感應之神曰
子賴成名,半世書香不泯。
具題,奉旨給銀三十兩,立坊表之旌曰:“王氏貞節之門”。
昌黎 尤氏廪生宋文耀側室,年十九而夫逝。
與适張氏立志堅守,撫二孤成立,繼嗣兩門,皆氏之功。
崇祯四年,知縣左應選旌其門曰“雙節”。
齊氏監生魏業懋妻,夫逝乏嗣,委夫産于其族,依母家誓守。
适客兵移駐昌黎,與民雜處,氏恐辱,閉門自缢。
順治二年,知縣劉應錫旌其門曰“貞烈”。
樂亭 齊氏生員齊君錫妻,夫故,年二十五,遺孤四歲。
守志不奪,上事繼姑,下撫幼稚,紡績食貧,今八十有二。
順治十七年,知縣葉矯然旌其門曰:“節壽”。
流寓舊志已載。
方技舊志已載。
仙釋舊志已載。
續補永平志卷之二十二 藝文上 重修永平府東嶽行宮 錢世清浙江人通永道 通都列郡之間,必有明聖顯懿之神,式憑而作之鎮。
故巨靈崇祀,所在多有之,東嶽其尤著者也。
北平舊有嶽廟一區,其創造不可考,水旱疾瘥,凡有求必禱焉。
因在南台崇嶂之表,民以跻陟為艱,爰蔔地于廓東三百步外,度其陰陽,而移行宮于其上,郡人參戎谷承功實締構之,故老猶傳萬曆近年事也。
六十年來,捍災禦患,利濟群黎,來格來歆,曆久而勿替。
迨皇朝順治乙未年四月維夏,甲夜烽傳,電掣風揚,火輪飚發,忽遭祝融之變。
意者星周五紀,神欲别創雄觀,以翼維新之運乎?語有之,力诎者難舉赢,财豐者克任巨,況神明第宅尤非軒敞不為功。
适木商楊大祥慨輸全木,旋有永平道護軍李谟,靖藩下守備郭自有,盧龍尉高光照等,樂勷盛舉,複承命于前觀察使王公廷賓。
滌誠蠲吉,庀材鸠工,閱丙申歲季秋,而殿貌聿新,周廟列庑,旦晚且告竣。
會大祥等相繼下世,豈神之靈以後起之經營,啟佑别有待欤?歲在乙巳,餘膺佥臬之命,來巡是邦。
吉月朔望,式谒神宮,極目形勢之盛,俯仰左右,顧而偉之,而抱廈未完,惄焉以為歉。
時李谟獨健在,而郭有令子士英、概住持王常胤,引卒業為己任,具述重建所由,宣聖天子德意,上迓神麻(庥),下莫民命,固觀察之事也。
爰捐百金俸為倡。
而郡守僚佐縣令及紳衿商民人等,鹹率從焉。
國帑力役,公私兩無害。
而八楹以成瓊旌绛節之來,庶幾睹暈飛而愉快矣乎,抑餘厚有望者。
地得神以靈,神得地以奠,二者相須以傳不朽。
自今以往,得郡之在位庶執事,與鄉之賢豪、長者綿遠繕葺,丹(丹蒦)而暨塗之,棟梁日益以新,埏埴日益以固,百福降康日益以集。
尤餘觀成之日,即願與北平六路之人,共永神澤于無疆者也。
故不辭不敏而紀之。
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季夏谷旦。
祈雨文 康熙十一年六月至七月大旱不雨,田苗枯槁,井澤涸竭。
萬姓皇皇,呼天莫應。
本府知府唐敬一念切民艱。
恭詣城隍廟設壇,每日三次,步率僚屬,免冠路拜,仍三緻告文以達神聽。
至十三日子夜,大沛甘霖,三日方止。
遍野歡呼,草木回青,山川增色,複為文以謝之。
記告廟文四通: 初八日告廟文 唐敬一 維大清康熙十一年,歲在壬子,七月甲辰朔,越禱日辛女,直隸永平府知府唐敬一等,謹蠲白乃心,敢昭告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嗚呼!旱魃之災,帝天非無因而降。
凡我僚屬,奉天子命,牧養斯民,未能實心撫子,緻此失業遺黎,類多饑寒失所。
其或溢怒淫威,刑罰失中。
再或吮民膏血,寄我飽溫。
有一于此,皆足以上幹天和,下積人怨。
太守頑置不察,諸司怙遇弗悛,災及己身,固其宜也。
民何罪之與有,而罹茲兇鞠耶!惟神血食北平,職司幽贊與太守表裡斯民,若太守無德,不能格天尊神,猶将顯震英威,譴太守以回天怒。
若太守苟可告無罪于百姓,則今茲不雨,萬(火皂)立見煙寒,當亦非神之所安坐而嘿嘿也。
神其度之謹告。
初十日再告文 唐敬一 敢再告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嗚呼!惟神以帝天喉舌之司,造下土一方之命。
今此下民所為,歲時伏臘,熏蒿凄怆而恐後者,凡以為今日也。
北平财盡民窮,所恃以延如線之生者,惟有秋是賴。
目今禾黍垂成,而驕陽不雨。
萬姓攜妻挈子,頭搶地,聲震天,太守惴惴,悔過是用,率茲僚屬,匍伏禱求告廟前言,尊神亦既聞之矣。
朔九午刻,仰是陰雲滿布,霢霖氛霏,意微尊神響應之靈不至此,其如膚澤。
未幾屯膏如昨,豈太守之呼籲,有胸無心,神不我格乎!抑亦神将吐我,而帝天之視廳果高遠而不見不聞乎!非是則天道好生,當僻不忍縱旱魃之播雪此一方民,若是其甚也。
太守,父母此一方者也,尊神,禦災捍患,血食此一方者也。
百姓不敢呼天而呼父母。
太守不能問天而問尊神。
若三日不雨則苗槁,五日不雨則土膏竭,十日不雨千裡其赭矣。
嗟此孑遺,弱者轉壑,強者揭竿挺走,流離将不旋踵,則太守與尊神必有分任其咎者矣。
神其鑒而裁之,謹告。
十二日三告文 唐敬一 謹免冠匍伏,大聲疾呼,三緻告于本府隍感應之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