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專欄】為娦詞

關燈
光在看這個世界,我真的很害怕!” 男主角緊緊抱着她,認真說:“别擔心寶貝。

    相信我,我們的人生已經開始了……已經開始了。

    ” 一點也沒錯,人生已經開始了。

     在你追求到想要的一切前,人生還是得繼續下去。

     對我來說,犧牲當下的人生換取未來的人生永遠是一件很可疑的事。

     從小我們就被大人們教導,人生分成許多階段,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責任跟任務,集點卡蓋滿了,才能繼續往下一站前進。

     循序漸進的确讓人安心,但這樣也規訓出很多“如果沒有怎樣,就不能怎樣”的心态,與“在怎樣怎樣之前,我隻能盡可能忍耐”的想法。

     于是這個社會成功孵化出許多相信“先考好大學,其餘再說”的阿呆、或“等到我存錢付清頭期款後,我再認真想想人生是怎麼回事,比較實在”的阿呆二檔。

     還有阿呆三檔、阿呆四檔、超級阿呆、超級阿呆二、超級阿呆合體術。

     這些阿呆,對不起,我很可能正在說你——大家都被“如何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論述給困惑住了,為了成為如此那樣有用的人,你們放棄了很多“先成為自己”的可能,為了“更高的理想”犧牲了很多當下的快樂。

     随着時間流逝,那種犧牲感越來越巨大,更堅定了某種無論如何都要“蛻變”的信仰,更強化了“在将來當一個有用的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的信念—— 連想都沒想過,自己是可以随時随地擁有堅定的快樂,的權力。

     隻要有夢想,随時動手去幹,人生就是當下。

     不過談到夢想,就想說一件可能很殘酷的事。

     是,很多人有夢想,但這些夢想大多是這個社會所談論的“一個有用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把這些狀态,例如年薪尾巴甩着幾個零、汽車鑰匙上的标志、前半生中出幾次正妹、一年出國開會幾次、參加大學同學會時遞出的名片擡頭、被商業雜志訪問的篇幅大小等等,當作是自己的夢想,恐怕是這個社會最常見的現象。

     我大膽說一句,這些都是假的。

     如果這些由“廣泛的成功者的定義,建構出來的夢想藍圖”是真的的話,某天你實踐了,達成了,功成名就了,那麼你突然被告知馬上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應該要大笑啊!而不是錯愕着搥牆壁、而不是痛苦地反省到底有什麼事忘了去幹吧? 關于夢想,我還有很多話想說。

     但我想先從強獸人朱學恒的網志裡偷渡一個幽默的夢想勇者,RandyPausch。

     請用凝,或寫輪眼,仔細閱讀這四篇朱學恒介紹RandyPausch的文章。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7/12/16/randypausch2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8/03/03/dyingwish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8/07/10/p342#more342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8/07/26/randypauschfinal我很喜歡RandyPausch演講裡,關于實踐夢想的這一段話:“這道牆不是為了阻擋我們而存在, 這道牆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目标, 這道牆是為了阻止那些不夠渴望的人, 他們是為了阻擋那些不夠熱愛的人而存在的。

    ” 很酷,很熱血,我都這麼覺得,大家也理當如是。

     不過看了演講精選後在計算機屏幕前用力鼓掌很棒,虎目含淚很棒,心頭一熱很棒,将演講的youtube連結到處轉寄,很棒,但我相信RandyPausch希望演講能傳達的不隻如此。

     每個人随時随地都在快樂實踐夢想,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有意思。

     想要過着很酷的人生,聽起來很幼稚,但幼稚得很勇敢。

     我喜歡關于電影的一切,過去從奇怪的方向評論電影,用小說演練電影分鏡,解構電影當演講内容,從電影談創意,硬要被電影啟發人生,接單寫電影劇本,賣小說電影改拍版權……但這些都比不上,嗯嗯,你了解的。

     無論如何我想拍一部電影,試着再親近電影一點,雖然我的才能極為可能不足,雖然我評論電影打嘴炮的能力一定強過我自己拍出來的東西,但……我想大笑,不想搥牆壁! 因緣際會,我今年會動手導演一部劇情短片,我會努力去幹。

     而且我一定要幹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