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淵靜抱珠龍德隐,山深漱石瀑聲幽。

    來看天上幾千尺,出到人間第一流。

    已隔恩波塵世外,褰裳此地可淹留。

     塔庵 自笑身如不系舟,小庵堪憩亦優遊。

    松間坐石溪雲起,竹裡烹茶澗水流。

    微雨忽收山寺午,涼風初拂海天秋。

    僧家受用無多許,一句彌陀萬念休。

     次葉文忠公遊黃檗韻 劉沂春 自慚少壯獵名場,垂老歸休索禁方。

    無奈煙氛迷眼界,空留餘齒恝君王。

    遭時不遇嗟籌短,擊楫同流引恨長。

    卻羨深山毳衲子,莫驚刁鬥度慈航。

     其二 大塊江山托一盤,華夷分畛幅員寬。

    西方教演塵心淨,南國風聞素膽寒。

    日近龍蟠知有主,夜深虎嘯豈無端?太平伊迩浮常慶,分付叢林辍呗看。

     其三 生來不厭世達窮,孤帻恒懷虎嘯風。

    夢裡山河渾是舊,眼前光景總成空。

    有冤未雪心徒赤,無事看花淚染紅。

    檗岫森森幽絕處,那知群策躍江東。

     其四 四望昏霾接地陰,陽光久待煥高岑。

    水寒随澗千條瀉,關遠迷雲幾度尋;古寺隐藏鐘磬細,野廬荒燼柝聲沉。

    忽然風起天開霁,萬國歡呼捧日心。

     次曾祖文忠公韻葉霞丞 翻來覆去事何窮?到底深山有古風。

    悟至一身都是贅,判将萬法盡歸空;心枯座上岚光翠,睇引天邊返照紅。

    隻自閉關成獨寐,不教癡夢得西東。

     又 百年消息任晴陰,且對孤雲挂遠岑。

    錫自卓來宗再振,柯曾爛否路難尋。

    燈前孤劍蒼天老,竹裡疏鐘白日沉。

    稽首十方諸善信,一齊認取本來心。

     遊黃檗林邦翰 驚餘殘夢每尋幽,撥得閑身結伴遊。

    梅幹淩寒初送馥,溪聲話舊故争流。

    三千界事誰紛靖?十二峰雲任去留。

    孤憤世情無處說,山光踏破忽忘愁。

     寄贈黃檗隐和尚錢肅樂 法乳垂垂第一宗,深山深處白雲封。

    慧珠朗散三千界,德澤飛懸十二峰。

    天際花光分法相,岩前潭影落疏鐘。

    生平檗味嘗難盡,不及登臨谒瑞容。

     奉侍淩鏡讷公祖觀龍潭林國炳 欲得尋幽處,凝望幾周回。

    扪藤疑接漢,側耳若轟雷。

    簾影噴珠玉,瀑沫潤藓苔。

    草木長年護,煙霞旦夕開。

    此日淩雲客,當年入定裴。

    獨立空潭際,須彌納勺杯。

    宗風舊黃檗,江山暫蒿萊,蓊翳憑搜剔,草野喜追陪。

    逝者如斯爾,酣遊興不灰。

    聞師曾一喝,能令百川回。

     遊黃檗吳士珊 栖心佛國厭名揚,遊息新成卻病方,百丈遺風留馬祖,九潭澄影隐龍王。

    燈傳本賴因緣合,法護應思願力長。

    當日貝函羅禦府,誰教萬裡入東航? 其二 十二巍峰日易陰,青青芳草滿層岑。

    僧閑始覺檗非苦,山好當招友共尋。

    到處滄洲容嘯傲,此時身世付浮沉。

    題詩說偈真多事,坐卧能通靜者心。

     題黃檗寺曾紹烴 宗風在處散天香,祖印惟人隻自當。

    大道迥然超色相,初心湛爾絕思量。

    離披今古呈真界,廓徹乾坤步大方。

    直下了知無别事,不随雁影過潇湘。

     又張廷範 尋師因覓寺,識路始窮峰。

    數葉開蓮座,千枝傳幹宗。

    僧參方歇偈,客到複鳴鐘。

    報雨前山是,澄潭起躍龍。

     寓萬松庵【本邑】林子春 芒鞋竹杖最相宣,信步行行随所之。

    白發不知明日事,青山還似去年時。

    花容未盡春先老,雨色初昏日已遲。

    芳草萋萋迷去路,王孫何日是歸期。

     其二 半是聰明半似癡,柴門寂寞也栖遲。

    多因适趣能成韻,豈是消愁強賦詩。

    密雨乍來花濺淚,亂雲驟起石添衣。

    青山為我羞知巳,終日無言獨皺眉。

     喜隐和尚開堂林宗澤 插草成宮幻幾重,翠微環鎖碧芙蓉。

    一燈月印三千界,半偈花飄十二峰。

    龍象喜開新法眼,風旙長整舊禅宗。

    不知棒喝吹毛動,若個能當劍刃鋒? 遊石門林介 石門夢想久相關,十載舊觀笑未還。

    今日我來另辟眼,收羅萬壑與千山。

     又陳 特 明經 石門深處是雲關,來路原從去路還。

    笑卻許多門外漢,亂雲堆裡拔青山。

     又林啟棻 芒鞋踏破幾重關,親到龍宮探寶還。

    怪得石門扃不固,珠花無數潑春山。

     又趙連城 石門無鎖不須關,一任閑雲自往還。

    洗得門前淨似水,隻留瀑布漂青山。

     遊龍潭 老龍宮裡雨花飛,閑卷珠簾生翠微。

    隻為年來貪聽法,故懸瀑布剪僧衣。

     其二 酒花石上雨花啾,狂吼骊龍共醉遊。

    颔下一珠藏不得,倩風高挂玉簾鈎。

     寄呈隐老和尚【浙江海甯】姚翼明【興公,職方。

    法名性日】 浙西衲子曰明心,三十年來出虎林。

    赤腳陸行幾萬裡,空身浪擲百千金。

    久思黃檗山頭息,誓向青蓮窟裡尋。

    從此俗惰須斬斷,雲中但聽海潮音。

     遊黃檗何旦 萬壑寒松作夜流,僧窗話許正當秋。

    月經絕巘明猶隐,人在深山夢自幽。

    會是心空宜寂寞,忽因雲過任沉浮。

    一堂禅定鐘聲斷,回望高峰興已悠。

     又池顯方 戴笠随雲入竹叢,清香一炷即真空。

    試看内典三千法,盡在前峰十二中,度母江頭稱大義,生兒天下遍宗風。

    猛聽黃鳥松梢語,疑是高聲喚遠公。

     又陳尚庾 十年清夢訪名山,未識名山鬓已斑。

    懶性羞将遲暮遣,浮生浪托歲華閑。

    沖寒秉燭逢長至,結侶扶筇上九灣。

    踏破檗林峰十二,叩關直谒老瞿顔。

     壽隐和尚林 嵋 老人住山在黃檗,桃塢桃州開向夕。

    落花片片入窗扉,回首白雲又接席。

    石橋玄度斷人行,惠公杖屦恒自适。

    獨往之人細萬物,手弄玄化攜金策。

    我臨海峤一相思,城頭霞起城下碧。

     又陳虞文 峰開十二紫光浮,慧眼高懸四部洲。

    萬顆明珠兜率雨,三車演法赤霞秋。

    碧潭洗缽龍歸藏,翠岫談經石點頭。

    古佛由來無量壽,漫傳花甲已雲周。

     又餘志秩 不為尊生集衆緣,吉祥護擁五雲邊。

    天周花甲逢初度,人得薪傳蔔大年。

    浴水香聞尋菊後,歌嵩聲發詠梅先。

    自慚寅降同斯日,何事醒迷若判然? 又吳 葆 肅穆聞鐘磐,祥雲護法身。

    皈依來鹿鶴,貞固比松筠。

    座上須眉古,山中草木新。

    開士如師者,何殊金聖人。

     又薛道人 古佛行藏别洞天,長生還是不生年。

    推翻獅子無邊岸,度卻人間沒底船。

    棒吐毫光圓六丈,潭空聲色遍三千。

    欲知面目向何處,打破關頭隻一拳。

     又林宗聖 寺門羅衆峰,一望蒼浩浩。

    知有壽世人,其身合壽考。

    冰雪為精神,雲霞為文藻,五嶽為真形,造物不能老。

    片心化空潭,塵慮淨如掃。

    獨笑神仙愚,忍劫居蓬島。

    何必西池桃,何必羨門棗;随意馔伊蒲,自然容顔好。

    禮足我師前,敬愛交懷抱,泉明對遠公,相知恨不早。

    偶入石林來,從人效松禱,花木難久榮,法躬可長保。

     梅福庵 環庵不但梅,直以梅為主。

    想見種花人,寒香入肺腑。

     又吳承啟 投杖自跏趺,白雲錯認客。

    不待花之開,空香如可摘。

     石橋 散坐石梁中,影随流水去。

    月痕與樹陰,多是澄心處。

     方丈茶話施 樵 松筠未便隔人間,即景栖尋豈是閑?一榻對師心自遠,個中認得萬層山。

     遊黃檗 山興何曾滞雨聲,善遊原不礙陰晴。

    竹房僧有無窮話,春澗雲非一味生。

    違俗已能先領悟,隔橋妙在未經行。

    且同細酌夜來靜,半是疏鐘濕又明。

     又 懸泉高拂竹千尋,萬樹未花雨有心。

    路小又侵苔葉半,橋危偏引勝情深。

    窮搜古迹如終卷,痛抉斜晖似惜陰,僧偶開門筇偶倦,茶香款款輔幽吟。

     又王元升 老樹槎枒路郁盤,到來方覺道場寬。

    風前試茗松聲壯,竹下敲棋日色寒。

    流去世情春水上,帶歸遊興暮峰端。

    瞻依名刹緣非偶,新舊威儀次第看。

     又歐永堅 也将書劍問名山,猿鶴無心水自潺。

    滿地黃花因我老,數莖綠竹為誰删?疏松密寫千枝恨,排石微教一日閑。

    屐齒不驚龍卧久,潭頭拾得白雲還。

     九日谒隐老和尚林繼夜 古刹出上方,黃檗名已久,伊昔思負筇,今茲得稽首。

    陟曆山之巅,到來九月九,此日啜嘉茗,何事傳萸酒!登跻未及巘,眺望立高阜。

    悠然爽心目,曠矣離巢臼。

    三千界一如,十二峰左右。

    叢竹森以矗,寒潭清且冽。

    梵宇敞巍峨,貝葉列瓊玖,經函捧上京,展誦瞻我後。

    一拂西方來,隐公黃檗壽。

    忏禮問大師,洪鐘敢小叩。

    未定思生慧,鋤蓮以覓藕,未能洗胃腸,曷以翻筋鬥?紛紛處塵俗,默默觀空有。

    火坑已墜身,丹梯望引手。

    師言指不二,我心披荊莠。

    始知探龍漱,更聞真獅吼。

    高足立師門,論心稱作友,禅心與詩思,辟戶而啟牖。

    既以發真谛,大能掃敝帚,相對喜開顔,獨我愧掩口。

    未了死生緣,可堪棒喝否? 又林繼京 侵曉别崇阿,又思跻古寺,遙指郁蔥蔥,萬木集秋氣。

    一舍路盤回,停午行方至,仰看六六峰,比連繞蒼異。

    寶刹煥何年?莊嚴各位置,貝葉與琅函,悉皆内藏賜,所以山益靈,代有高僧寄。

    今日知者誰?隐公出相繼。

    臨濟之真傳,正宗三十二。

    肩力苦力撐,淡泊堅誠志。

    棒喝醒迷途,天人均受庇。

    種種救頭然,功德難思議。

    餘家滄海濱,百裡來猶易,況負泉石懷,何由不早至,乃待晚歲間,登高履茲址,莫非結宿緣,與師有默契。

    入堂頂禮時,寸心會真谛。

     遊龍潭劉複丁 鲛宮遙望插雲霞,開土躬耕拟作家。

    石上心齋多水色,頂門香雨噴天花。

    山公說虎牛頭下,羽客談龍鳥路賒。

    此地卻難休歇處,扶筇更上莫周遮。

     登四潭絕頂林百燕 杖履條然絕點塵,窮登石磴草痕新。

    亂溪水繞難尋路,古徑煙深不認人。

    山外老僧同烏隐,雲端小築與天鄰。

    若能此處投身靜,何必桃源可避秦? 訪隐大師作林崇孚 巍堂憶自嶺南來,極樂庵同般若台。

    慧焰早懸頭上月,機鋒迅喝耳邊雷。

    溯元正爾推黃檗,偕隐何人訪大梅?老矣竛竮窮子恨,空教素手寶山回。

     黃檗夜詠王 奂 寂寥自是此山秋,況複深心見夜幽。

    一磐飯僧歸鳥急,數峰迷月暗泉流。

    滄桑事大人難語,身世情空豈可求?地滿風塵誰得似,行将惟許許支遊。

     遊黃檗石愧園 飛來峰十二,度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