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法于萬世,黃檗運大師實嗣承焉。
至我朝有四明太白山天童密老人,複闡是宗,傳之金粟費和尚,而隐元禅師則金粟入室首座也。
接派開堂于閩、越、吳、浙之邦,居恒喜慕百丈家風,欲惠贲龍泉。
春初,寺主印虛上人出禅師語錄示餘,餘心異之,遂佥柬往浙迎至。
挹其豐儀道範,固有觌面全彰者。
及再聆棒喝,則又标指見月,言下了義,環座觀聽者無不豁然領略斯旨也。
曆夏秋說法之暇,穿洞垣,辟小築,超超玄勝,遊其上者鹹括目道風真趣。
既複出龍泉語錄,餘得而讀之,覺當機直達,一指萬彰,如日麗空,幽暗畢耀,如霆破睡,聾噴盡醒。
俾單傳直指之宗,愈益著明于世。
斯真百丈重興,黃檗複出,豈獨為天童賢孫、金粟肖子而已哉? 餘友陳君諱永武者亦讀是錄,而贊之曰:“雪裡陽春點石泉,龍歸缽隐混玄天。
相逢漫說封侯夢,且向山中聽法禅。
”餘有感,因并錄之為序。
時乙酉仲冬長至日,玄石居士林正升薰沐拜題。
又陳遂捷 臨濟一宗,古今烜赫,不惟嗣者難其人,而授者尤不易其人也。
非吹毛快刃,不能斬固執之命根,非镕礦純金,不能範聖凡之面孔。
苟握柄弗圓,徒擊塗毒之鼓,以求佛種不斷,讵可得乎?萬一有似是而非者起而承之,是不斷之斷也烏乎可? 黃檗自斷際以後,幾若線矣。
曆千餘年,始有密雲、費隐二老人,登其堂,發其藏,提出無孔錘,轟轟烈烈,殺活縱橫。
起風雷之令,掣電卷之機,庶滹沱正脈流通萬古,使無根亂統野狐精魅無地逃竄矣。
幸有隐元禅師繼起斯宗,中興黃檗,拈花微笑,一會俨然。
筵無退席之侶,閣有彈指之童,鳥道非玄,空山奚寂,餘私心向慕固已久矣。
中秋涉勝仙溪,因為頂禮香潭。
探其胸懷,尼犍波旬而不拒;閱其語錄,鏡花水月以同圓。
蓋惟自悟無言,故能掃人有言,亦惟不襲陳語,故能破人呓語。
墨痕皆棒,印水無泥。
昔日之風雷欲借,今朝之鱗甲自威。
頂髻一珠,三世玩弄,無老少之嫌,無似是之間,斷臂以來,未有盛于斯也。
竊怪後代兒孫不丈夫,承虛接響太狼藉,或狂或狷或模糊,愈掃愈多愈不息。
餘讀斯語,知老和尚日在場眉中,久已息于踵矣。
請問狂者狷者,試味斯錄以為何如? 隐元禅師《雲濤集》序仙遊唐顯悅侍郎 詩有近于禅而不可以禅名,禅有寓于詩而不可以詩名也,餘讀晉惠遠諸公詩,詩其侍而不着于禅也。
閱古諸名宿偈,愛其禅而不屑于詩也。
雖然,此猶分言之也,獨不有亦禅亦詩非禅非詩者乎? 黃檗隐元和尚,今之斷際也。
中秋遊我仙邑,從遊如雲,瞻禮如嶽,餘慚非裴居士,曷敢謬附唱和?緣閱其語錄,觀其觸機縱橫,批竅揮灑,已知老和尚胸中磊落,品固不凡也。
嗣是,門下高足,果以《雲濤集》示餘。
展卷微吟,雲濤滿眼。
夫雲觸于石,大則為雨為霖,濤怒于海,小則為松為茶,雲有影而無聲,濤有聲而無影,大小有無,各相變幻,取以名集,又知和尚不自謂詩也。
蓋雲見為雲則無聲,雲不見為雲則有聲矣;濤聞為濤則無影,濤不聞為濤則有影矣。
謂濤非雲也可,謂濤亦雲也可,謂雲非濤也可,謂雲亦濤也可。
聲影皆塵,見聞胥幻。
雲濤自有詩,詩自有雲濤。
諸人無以眼耳求之,則雲濤之詩,甫變幻于方寸,即遍覆于三千大千矣。
餘且不得以禅名,又安得以詩名?惟頂禮唱歎而為之序。
又林 嵋 夫山之峭壁奇崖未必高也,水之狂湍奔急未必深也,非不高深,而高深可測也。
大抵至平至淺之中,一涉,至人舉止,随其可喜、可怒、可警、可愕、可殺、可活、可經、可權,放之神鬼莫測,收之古今無迹。
聖勿辨也,凡勿殊也,内勿移也,外勿混也, 詩之一道,至今日失統極矣。
辭客聘其賦情,缁流眈于虛寂,淵源一錯,徑路盡差,亦猶宗門喪其指歸,入于魔祟,雖終日登壇論說,直是盲引群盲,蹈于火坑,所必不免耳。
隐大師為天人标榜,接曹溪之嫡派,振臨濟之正宗,沙界三千,莫不知有黃檗老人也。
夫奚藉于詩,奚藉于詩傳不傳黃檗老人?何待其取材于晉魏乎,其襲貌于宋唐乎?沖口所發,滿紙皆珍,應手所指,點頭是石。
則凡日也,月也,山也,川也,草也,木也,禽也,魚也,花也,鳥也,述不盡述,觸不勝觸。
總是綠衣蒼狗,寒泉怒瀑,變幻離奇,舒卷無際。
和尚自謂是詩也,非詩耶?媚非詩人也,非禅人也,非知詩知禅也,拜讀宗語,示列法座,炎想悉捐,清虛徐來,真覺十二峰蔥蔥隆隆,包羅萬有,而詩特其一班耳。
自今願披發入山,請從沙彌後捧硯濡墨,供黃檗老人詩囊一抹。
本山冊籍序劉以修 黃檗淨業各區,宗風丕振,法雨洪沽。
代有跏趺掩關,時或宣朗提揭。
霧卷崖青,雲移松秀。
結半僧緣,坐卧惟聞天籁耳。
可怪鄙人好争,不第争于人也,直與神争。
山水竹木,擱然踞之,不大可異哉?夫一聲清磬,半夜蒲團,全賴此聳霄插漢者。
壯麗觀瞻,護培形勝,而維摩不能保其屏嶂,山靈不能守其郁蔥,為向本山護法,亦惴惴暴客耶?佛法廣大,一任天高鳥飛,密谛因緣,且看水落石出。
試正告之曰:“雁過長空,影落寒水,大地原無實相,普天下黑漆漢盡登光明覺路可也。
”時崇祯甲申春日,阆苑九一劉以修識。
又淩世韶【鏡讷 邑侯】 都會名勝之區,凡古道場及淨業好修者,例得标表蠲免其租役,良以攘攘世界中,稍存淨業片地,風美為多也,況正法眼藏祖印燈傳如黃檗祥林者乎?而閩中寺租,不惟蠲恩特少,且往往受科派強蝕之苦倍甚,此誰之責?餘不免逡巡愧懷矣。
維山有靈,不思培成善業,而徒挾私任詐,以越牟為利,豈遂懵于天道并蔑王章乎?其著籍法守焉可也。
又【莆田】 周吉 【心鑒公九世孫】 黃檗名山也,寺亦天下名寺,創于唐,盛于宋,浸衰于元,其重創則明初大休禅師也。
時吉祖心鑒公與師道同志合,捐資數萬,運海而至,複成巨觀。
基址棟宇,視前較為宏拓。
前後百餘畝香燈田,皆吾祖恢圖,三歲兒童鹹克道之。
迄壬戍倭變,則劫為之也。
迨後近鄰霸吞,産空僧遁,是則人鬼為
至我朝有四明太白山天童密老人,複闡是宗,傳之金粟費和尚,而隐元禅師則金粟入室首座也。
接派開堂于閩、越、吳、浙之邦,居恒喜慕百丈家風,欲惠贲龍泉。
春初,寺主印虛上人出禅師語錄示餘,餘心異之,遂佥柬往浙迎至。
挹其豐儀道範,固有觌面全彰者。
及再聆棒喝,則又标指見月,言下了義,環座觀聽者無不豁然領略斯旨也。
曆夏秋說法之暇,穿洞垣,辟小築,超超玄勝,遊其上者鹹括目道風真趣。
既複出龍泉語錄,餘得而讀之,覺當機直達,一指萬彰,如日麗空,幽暗畢耀,如霆破睡,聾噴盡醒。
俾單傳直指之宗,愈益著明于世。
斯真百丈重興,黃檗複出,豈獨為天童賢孫、金粟肖子而已哉? 餘友陳君諱永武者亦讀是錄,而贊之曰:“雪裡陽春點石泉,龍歸缽隐混玄天。
相逢漫說封侯夢,且向山中聽法禅。
”餘有感,因并錄之為序。
時乙酉仲冬長至日,玄石居士林正升薰沐拜題。
又陳遂捷 臨濟一宗,古今烜赫,不惟嗣者難其人,而授者尤不易其人也。
非吹毛快刃,不能斬固執之命根,非镕礦純金,不能範聖凡之面孔。
苟握柄弗圓,徒擊塗毒之鼓,以求佛種不斷,讵可得乎?萬一有似是而非者起而承之,是不斷之斷也烏乎可? 黃檗自斷際以後,幾若線矣。
曆千餘年,始有密雲、費隐二老人,登其堂,發其藏,提出無孔錘,轟轟烈烈,殺活縱橫。
起風雷之令,掣電卷之機,庶滹沱正脈流通萬古,使無根亂統野狐精魅無地逃竄矣。
幸有隐元禅師繼起斯宗,中興黃檗,拈花微笑,一會俨然。
筵無退席之侶,閣有彈指之童,鳥道非玄,空山奚寂,餘私心向慕固已久矣。
中秋涉勝仙溪,因為頂禮香潭。
探其胸懷,尼犍波旬而不拒;閱其語錄,鏡花水月以同圓。
蓋惟自悟無言,故能掃人有言,亦惟不襲陳語,故能破人呓語。
墨痕皆棒,印水無泥。
昔日之風雷欲借,今朝之鱗甲自威。
頂髻一珠,三世玩弄,無老少之嫌,無似是之間,斷臂以來,未有盛于斯也。
竊怪後代兒孫不丈夫,承虛接響太狼藉,或狂或狷或模糊,愈掃愈多愈不息。
餘讀斯語,知老和尚日在場眉中,久已息于踵矣。
請問狂者狷者,試味斯錄以為何如? 隐元禅師《雲濤集》序仙遊唐顯悅侍郎 詩有近于禅而不可以禅名,禅有寓于詩而不可以詩名也,餘讀晉惠遠諸公詩,詩其侍而不着于禅也。
閱古諸名宿偈,愛其禅而不屑于詩也。
雖然,此猶分言之也,獨不有亦禅亦詩非禅非詩者乎? 黃檗隐元和尚,今之斷際也。
中秋遊我仙邑,從遊如雲,瞻禮如嶽,餘慚非裴居士,曷敢謬附唱和?緣閱其語錄,觀其觸機縱橫,批竅揮灑,已知老和尚胸中磊落,品固不凡也。
嗣是,門下高足,果以《雲濤集》示餘。
展卷微吟,雲濤滿眼。
夫雲觸于石,大則為雨為霖,濤怒于海,小則為松為茶,雲有影而無聲,濤有聲而無影,大小有無,各相變幻,取以名集,又知和尚不自謂詩也。
蓋雲見為雲則無聲,雲不見為雲則有聲矣;濤聞為濤則無影,濤不聞為濤則有影矣。
謂濤非雲也可,謂濤亦雲也可,謂雲非濤也可,謂雲亦濤也可。
聲影皆塵,見聞胥幻。
雲濤自有詩,詩自有雲濤。
諸人無以眼耳求之,則雲濤之詩,甫變幻于方寸,即遍覆于三千大千矣。
餘且不得以禅名,又安得以詩名?惟頂禮唱歎而為之序。
又林 嵋 夫山之峭壁奇崖未必高也,水之狂湍奔急未必深也,非不高深,而高深可測也。
大抵至平至淺之中,一涉,至人舉止,随其可喜、可怒、可警、可愕、可殺、可活、可經、可權,放之神鬼莫測,收之古今無迹。
聖勿辨也,凡勿殊也,内勿移也,外勿混也, 詩之一道,至今日失統極矣。
辭客聘其賦情,缁流眈于虛寂,淵源一錯,徑路盡差,亦猶宗門喪其指歸,入于魔祟,雖終日登壇論說,直是盲引群盲,蹈于火坑,所必不免耳。
隐大師為天人标榜,接曹溪之嫡派,振臨濟之正宗,沙界三千,莫不知有黃檗老人也。
夫奚藉于詩,奚藉于詩傳不傳黃檗老人?何待其取材于晉魏乎,其襲貌于宋唐乎?沖口所發,滿紙皆珍,應手所指,點頭是石。
則凡日也,月也,山也,川也,草也,木也,禽也,魚也,花也,鳥也,述不盡述,觸不勝觸。
總是綠衣蒼狗,寒泉怒瀑,變幻離奇,舒卷無際。
和尚自謂是詩也,非詩耶?媚非詩人也,非禅人也,非知詩知禅也,拜讀宗語,示列法座,炎想悉捐,清虛徐來,真覺十二峰蔥蔥隆隆,包羅萬有,而詩特其一班耳。
自今願披發入山,請從沙彌後捧硯濡墨,供黃檗老人詩囊一抹。
本山冊籍序劉以修 黃檗淨業各區,宗風丕振,法雨洪沽。
代有跏趺掩關,時或宣朗提揭。
霧卷崖青,雲移松秀。
結半僧緣,坐卧惟聞天籁耳。
可怪鄙人好争,不第争于人也,直與神争。
山水竹木,擱然踞之,不大可異哉?夫一聲清磬,半夜蒲團,全賴此聳霄插漢者。
壯麗觀瞻,護培形勝,而維摩不能保其屏嶂,山靈不能守其郁蔥,為向本山護法,亦惴惴暴客耶?佛法廣大,一任天高鳥飛,密谛因緣,且看水落石出。
試正告之曰:“雁過長空,影落寒水,大地原無實相,普天下黑漆漢盡登光明覺路可也。
”時崇祯甲申春日,阆苑九一劉以修識。
又淩世韶【鏡讷 邑侯】 都會名勝之區,凡古道場及淨業好修者,例得标表蠲免其租役,良以攘攘世界中,稍存淨業片地,風美為多也,況正法眼藏祖印燈傳如黃檗祥林者乎?而閩中寺租,不惟蠲恩特少,且往往受科派強蝕之苦倍甚,此誰之責?餘不免逡巡愧懷矣。
維山有靈,不思培成善業,而徒挾私任詐,以越牟為利,豈遂懵于天道并蔑王章乎?其著籍法守焉可也。
又【莆田】 周吉 【心鑒公九世孫】 黃檗名山也,寺亦天下名寺,創于唐,盛于宋,浸衰于元,其重創則明初大休禅師也。
時吉祖心鑒公與師道同志合,捐資數萬,運海而至,複成巨觀。
基址棟宇,視前較為宏拓。
前後百餘畝香燈田,皆吾祖恢圖,三歲兒童鹹克道之。
迄壬戍倭變,則劫為之也。
迨後近鄰霸吞,産空僧遁,是則人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