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語錄四卷行世。

     第二十九代際茂道林禅師 莆田陸霞寺應佐耆德徒,并承心印。

    乾隆二十六年辛已臘月,嗣席黃檗金蓮寺用來韬翁掃福嚴費隐法祖,請上堂:“巍巍寶藏翠崚嶒,濟濟兒孫繞塔前。

    百裡到來伸祭掃,心香馥郁遍三千。

    遍三千,拜福嚴,祖印遞傳金蓮閣,源流不紊一家禅。

    是以世尊拈華,迦葉破顔笑,達磨面壁,神光傳心印。

    須遇這個人,方明這個事。

    要行者個事,還他者個人,隻如羯磨韬翁,飲水知源,酬恩有自,不辭跋涉,登山報本一句作麼生道?”豎拂子,雲:“鴛鴦枕上雙痕淚,半是思君半恨君。

    ” 第三十代際萱雪椿禅師 号莊齡,派行衍萱,莆田許氏。

    少聰悟異常,經偈過目不忘。

    福清應峰寺純陽大德見而器之,年十九為之披剃。

    乾隆辛酉臘,得清亮和尚具足戒,承碧遠老人心印。

    精持《華嚴》,寒暑弗辍。

    乾隆癸未主席黃檗。

    啟戒上堂:“法昌搬羅漢圍爐,人貧智短;靈雲見桃花悟道,馬瘦毛長。

    雖然各見一邊,未免互相鈍置。

    老僧今日開戒,不用如何若何,隻要諸人着些精彩,稍遲疑灼破頭顱粉碎。

    隻如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劍去久矣,方乃刻舟,又作麼生?不坊于三條掾下,七尺單前,仔細模索着。

    忽然摸着鼻孔,便知道不遠人。

    ”喝一喝。

    後退居應峰舊隐。

    誕康熙庚午年七月念四日午時,寂乾隆辛卯年十月初五日西時。

    世壽八十有一,臘六十二。

    全身塔黃檗下棋垅塔庵左畔。

    語錄二卷,随大藏流通。

     第三十一代達盛慧隆禅師 派行真盛,莆田蘇氏,康熙壬辰年五月初一日辰時誕。

    十歲依福清江陰東嶽寺智才公落發,從睿微律師完具,得智石老人衣拂。

    乾隆甲申年主席黃檗。

    臘八上堂:“昔周穆王癸未之年臘八,是世尊成道之日;今乾隆甲申二十九年臘八,是新菩薩圓戒之辰。

    人去二千餘載,道傳百有餘代,世界總無殊異,佛法不分今古。

    清晨天柱峰頭,明星燦爛,與正覺山前昔日無異。

    若能見此了悟,奚必三祗煉性,百劫煉心?茲者,人人登具足,個個入圓明。

    趁斯慶贊之期,與汝等同向大殿禮釋尊如來,參究奇哉奇哉話頭可也。

    ”以拄杖子引行。

    乙未退席于後坪,構西岩寺靜住。

    丙午年八月念五日已時入滅。

    世壽七十有五,臘六十五。

    塔全身黃檗環翠亭側。

     第三十二代了鏽極鋒禅師 派行空鏽,号魯川,莆田林氏,生康熙戊戌年七月念三日。

    髫齡禮仙遊龍華寺愧立禅德薙發,秉曾師祖朗純老人戒,并承心印。

    乾隆丙申四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繼席檗山。

    結制上堂:“黃檗由來爐火烈,純鋼打就無頑鐵。

    逗到于今法式微,規模套數盡虛設。

    忝住持,難補缺。

    諸人擂鼓請持綱,及此冬期制要結。

    伎能檢點皆平常,沒甚稀奇好秘訣。

    與君隻約法三章,聊以循途而守轍;第一日中粥二時,囫囵吞下須防咽。

    二章夜裡長連床,本有光明休撲滅。

    三者山門殿裡磚,行來行去踏無裂。

    九旬禁足好安居,二六時中惟結舌。

    長期短限總無關,隻要人人都打徹。

    ”寂乾隆辛醜年十二月念七日子時。

    塔在龍華寶幢山麓。

     第三十三代了祥慧國禅師 派行真祥,覺五其别字也,仙遊縣許天常公子,母丁氏。

    十齒從福清縣福廬寺智閑導師落發,弱冠依萬福心然和尚毗尼法席,遍探律藏,遂禀具足戒。

    參海内宗匠六十餘員,未徹底蘊。

    一日過赤巅,停舟三十六膠湖。

    值潮漲,洶湧如雷從腳下震,大悟本來,遂有“拄杖橫挑海一杯”句,克明老人見之首肯,深為印證焉。

    乾隆丁酉郡邑缙紳,本山耆宿敦請開法,卻之者再。

    已亥入院,百廢俱舉,波旬雲擾,鎮之以定。

    疏經内翰孟諱超然請上堂,九禅客俱出問話。

    師以拄杖橫按住。

    照成師問:“如何是法華細譯一乘說?”師雲:“窮子三車城外決。

    ”進雲:“如何是般若尊崇兩足稱?”師雲,“梵王百部法中因。

    ”“如何是法門舒掌楞伽語?”師雲:“迥絕達摩文字舉。

    ”進雲:“如何是方廣惟心法界觀?”師雲:“隻從兜率内宮看。

    ”奕賢師問:“如何是秘藏涅槃禅海重?”師雲:“指南總得三經用。

    ”進雲:“如何是大乘金剛無所住?”師雲:“天龍八部聲聞懼。

    ”進雲:“如何是淨名菩薩道場寬?”師雲:“最上恒教十力翻。

    ”進雲:“如何是神通寶箧不思議?”師雲:“日象三祗妙覺知。

    ”師問宏槃師:“如何是《華嚴》?”雲:“普眼菩薩欲見普賢不可得。

    ”問希椿師:“如何是《法華經》?”雲:“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

    ”問幻住師:“如何是《楞嚴經》?”雲:“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問定覺師:“如何是《圓覺經》?”雲:“一切障礙即究竟覺。

    ”問不愚師雲:“如何是《般若經》?”雲:“滿慈白佛觀前義。

    ”衆無對。

    普青師、惠嚴師繞法座一匝,振錫三聲而退。

    乃雲:“離性離相,非異非同。

    無垢可磨,無塵可染。

    三系淨印楷,定疑關八識,真燈照開暗室。

    渡迷津以寶筏,邀失路以金繩。

    空不自空,因性故空;有不自有,因心故有。

    至于六十二見行徑,三十七品願源,非五色之能盲,豈四維之可量。

    《法華》一乘之說,《般若》兩足之稱,方廣法界之觀,楞伽法門之語,及以涅槃之秘藏,淨名之道場,寶箧之不思議,金剛之無所住,皆是彙百川為一滴,搏百藥為一丸,融钗镏為一金,攪酥酪為一器。

    如坯經鍛,似畫得膠,從麻出酒,從木出火,毋須拟議宜細參。

    ”尋庚子仲夏晦前五日,議謝檗山事。

    謂衆日:“明年此日,能于廬峰相見乎?”主事罔測。

    辛醜春杪,退居十笏軒靜隐。

    五月二十日晨興,沐浴禮經十号。

    飯畢,書偈雲:“昨夜問龜哥,報道今朝吉。

    ”複留最後句掩龛雲:“五十六年與世呆,纏挨到者裡,一切了然聻。

    ”便封載。

    問光等:“日中未?”光答:“正午。

    ”遂瞑目泥洹,時忽風雲慘淡,禽鳥哀号,入那伽定,容色怡然,頂心猶溫。

    世壽五十有六,坐四十七夏,塔於黃檗之下旗垅首癸趾下。

    語錄四卷入藏。

     第三十四代達捷開科禅師 派行繼捷,仙遊張氏。

    父宗定公,母劉。

    九歲依邑之九座寺文興上人披剃,嗣而煌老人衣缽,以慧隆和尚納具。

    乾隆辛醜嗣席黃檗。

    祈雨上堂:“陸地龜紋實可悲,萬民望切在斯時。

    蒼天急慰蒼生意,鞭起青龍甘澍施。

    楠檀通上阙,聖眼鑒微弘。

    ”遂焚昏默念真言,複喝一喝,雲:“摩斯急聽真言敕,盆雨淋漓遍四維。

    上帝臨民皆赤子,有求必應豈延遲?”語錄四卷行世。

     第三十五代際念了情禅師 派行真念,莆田姓劉。

    幼從福清松隐堂智白大德芟染,傳誨谷和尚心印。

    乾隆辛醜嗣席黃檗。

    六月念四日示寂,全身葬于紀遊亭大路上本師同塔。

     第三十六代際玺珩玉禅師 派行通玺,号琢庵。

    師福清白象寺明玑大德。

    乾隆戌午從昙殷和尚圓戒,嗣傳至導師衣缽。

    壬寅臘開法檗山。

    授戒上堂:“開斷際壇場,授婆離戒律,進步眦盧境界,遊神華藏行門。

    削發披缁,明心見性,親登般若。

    直證沙彌。

    諸人能明如是,即入薩婆若海,便跻阿那津門。

    祛忍土之迷塵,植祇園之勝果。

    翻三界為精舍,舉十方作會源。

    齋刹海之聖賢,滿恒沙之誓願。

    得象王之回顧,等鶖子之神通。

    且道因齋慶贊一句作麼生舉?”豎拂子,雲:“解脫根塵無着迹,襟開心鏡自分明。

    ”康照已亥年五月初五日卯時涎,乾隆癸卯年七月念六日已時寂。

    塔舍利于本山馬鞍嶺。

     第三十七代達鑒成瑛禅師 派行慧鑒,仙遊吳氏。

    父元疇公,母黃。

    十歲從邑之三會寺而煌公得度,并傳心印。

    乾隆癸卯,嗣席黃檗。

    上堂:“春風開竹戶,夜雨滴花心。

    一一示西來意旨,明明闡格外玄音。

    天不言,四時行;地不言,萬物生。

    祖翁留片地,的的得耘耕,除卻無明草,靈苗自發榮。

    心王不妄動,六國罷行兵。

    ”卓拄杖,雲:“寰中天子垂裳治,不動幹戈見太平。

    ”語錄四卷随大藏流通。

     第三十八代了心慧長禅師 派行真心,莆田朱氏。

    年二十七,從福唐九龍寺智見大德祝發,秉智泉和尚戒,承珩玉律師心印。

    乾隆庚戌,繼席黃檗。

    啟戒上堂:“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智,本無迷悟人,隻要今日去。

    所以千嚴和尚道:參禅為第一,受戒為第二,福田為第三,梵行為第四。

    這四件什麼解得去也?菩提樹下菩提長,般若光中般若根。

    ”卓柱杖下座。

    生雍正甲辰年三月十四日子時,寂嘉慶庚申年五月初九日。

    壽七十七,臘五十。

    塔千指庵右側山麓。

     第三十九代達埒承垠禅師 派行廣埒,福清林氏。

    年十三,從邑香城寺有珠禅德脫白,秉智泉律師戒,傳智睦公心印。

    嘉慶丙辰臘月,開法黃檗。

    啟戒上堂:“佛祖之道,仰之彌高,欲學心志,貴要堅牢。

    譬架樓台,,先須基實;基若不實,總成百尺也是徒勞。

    汝等不遠千裡而來大戒,可謂至誠者矣。

    古雲,一切有心者,皆得授佛戒,豈唯毘尼律部十支三聚而得受持?凡世出世間法種種諸因緣,無不可學而得成就,汝等既登寶壇,更須倍增精進,積修妙果,以報佛恩。

    ”寂嘉慶三月念二日。

    塔于塔庵右侖。

     第四十代達光道暹禅師 派行宏光,一庵其别号也,閩縣林姓。

    父右武公,母吳氏,娠有年餘,夢吞摩尼,涎乾隆乙亥年八月初八日。

    白衣重胞,襁褓鮮言笑。

    晬辰,适師祖慧滿耆德分衛舍間,見如舊識,愉悅不巳,遂為摩頂、命名。

    龆龀界泉導師攜就妙音古刹削染。

    冠依西嚴律師納具,令看無字,聽夕參究,質疑慧國老人,獲臻阃奧,即承印可。

    五車三乘雖已了了,文龍義虎之稱,亦俱不屑應就。

    乃遍遊燕、趙、吳、楚,叢席講肆,扣擊毋倦。

    辛醜、甲辰迎銮江上,嵇、彭二中堂有無字尊者之目,延住越之招慶,豫之延慶。

    嘉慶丁已主席萬福。

    甲子開法崇聖,結制上堂:“夫佛知見者平等圓宗,妙明正覺,無生無滅,不去不來,扶桑國師豎底是兩股火叉,道山遠祖搬底是一堆土塊,紫雲老人剩底是蘆花柳絮,麻線竹針。

    今日黃檗,十字街前渾車泥水,擘開叉口等箇人來。

    不等山河、日月、草木、昆蟲、石頭、瓦礫、木杓、笊籬、醢醬、凫茈、肴膳、衣服、貓頭、鼈鼻、驢腳、龜毛,一并收拾,緊紮袋口,極力抛向香水海中,九旬淹殺,免得魔魅人家男女。

    ”大功德在請首座宏敏公上堂:“輝今耀古胸襟,探寶珠于骊龍穴底;揭地掀天手段,解金鈴于虓虎領中。

    标榜人天,紀綱佛祖。

    傾湫破浪,直垂千尺絲綸,攫霧拿雲,陡起一聲霹靂。

    全生全殺,照用曆然;有卷有舒,主賓煥爾。

    扶襄講席,輔建宗猷,共豎光明幢,齊道正法眼。

    羽翼功成,藉大鲲之變化;爪牙力擴,昭玄豹之文章。

    欲要得人,須憑知事。

    ”良久,顧大衆雲:“正與麼時,且道與上來說話,相去多少?如若不會,問取堂中第一座。

    ”端午上堂:“節屆中天,時當日午,郁壘神茶,門前耳語。

    駕起浦龍,招來艾虎。

    拈須彌槌,擊監官鼓,打神山鑼,撤極樂土。

    唱德山歌,起道吾舞。

    舉趙州,無談雲門普海;藏龍宮,天堂地府,摩啰、摩啰、蘇噜、蘇噜。

    ”拍禅床雲:“赤口白舌悉消除,朱雀黃■〈方畬〉皆伏俯,千妖萬怪永潛蹤,白毒五氲齊服肚。

    ”喝一喝。

    辛酉再退本山席,獅庵靜住,續修《五燈》全書。

    省垣紳衿延就雪峰崇聖道場,結制閱數期,退隐侯官妙音。

    丁卯又住萬福,輯修寺志,造壽塔環翠亭測。

    語錄《遊戲三昧集》十卷行世。

     第四十一代了钰繼宗禅師 派行智钰,号卓峰,福唐陳氏。

    九歲禮邑之香城寺承坅導師得度,從道林和尚納具,得了情律師印可。

    嘉慶丁巳,嗣席檗山。

    上堂:“心本無心,心即不可說之心,而心不生;法本無法,法即不可說之法,而法不滅。

    不滅不生,獨露常存。

    明如日月,淨若冰霜。

    蕩蕩廓周沙界,曆曆遍滿十方。

    在聖不增一絲毫,在凡不減一絲毫。

    正是金剛不壞寶戒,佛性本有之根源。

    大衆還會麼?但得一番磨煉淨。

    當台寶鏡絕纖塵。

    ”卓拄杖下座。

    戒錄序雲:“嘗聞之師曰:‘經者常也,是為人所常行之法,心印之傳,皆由於此。

    ’其意旨幽玄,難以言罄。

    所望解之者,剀切說明,俾階前頑石聞之亦能點頭,則雪山面目始得其真。

    奈餘無宿慧,幼年薙發,愚昧不明。

    如誦笤帚者,每誦笤而遺帚,誦帚而遺笤。

    但恐迄用無成,是以力持不已。

    近承阖邑紳衿、本寺耆宿謬推承乏,一經未清,半偈無聞,僅遵不二法門,體如來之真心,愍衆生之妄想。

    指遺珠于髻上,雲:珠即在此;引窮子以歸路,曰:此即爾家。

    亦何不旁征遠引,歧途之外又遇歧途,絲染之中複遭絲染?至于似是而非,亡羊不返,日見差池。

    今者三藏之經,博而難窺,一字之師,約猶可守。

    唯是自以不知是知,知之若此,亦以天說為說,說也何如?爾等悉意皈依,傾心受具,谛聽餘言。

    自茲以後,當求實行,勿務浮華,如此之外,更無餘法。

    善護念,善付囑,勉之勉之,無複饒舌。

    ”誕乾隆乙醜年五月念五日,寂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已時。

    塔全身馬鞍嶺。

     第四十二代悟春界陽禅師 派行通春,号初庵,莆田林氏。

    九歲依福唐黃檗慧實大德芟染,從慧隆和尚納具,慧恭導師傳以衣拂。

    嘉慶戊午梅月本山開戒,上堂;“靈機奮迅,妙用縱橫。

    栗棘蓬要汝生吞,黑竹篦忽然煥彩。

    鋸鬼角于泥牛頂上,拔龜毛于石虎腰邊。

    最初末後,一齊撒向搕捶堆頭,吉祥峰下。

    然雖如是,且道今日直進比邱具戒一句作麼生?無邊垢盡煩惱除,翻身便作真獅吼。

    ”下座。

    佛誕升座:“風不涼,日不爇,軟非綿,硬非鐵。

    呼龍為魚,證龜作鼈。

    指天指地稱尊,磕底頭破腦裂。

    如麻似粟,狠兒孫一棒打殺。

    除妖孽,除妖孽,沒交涉。

    ”蓦顧大衆雲:“毋馱喃軍茶利阿逸多室哩曳去呬采菽氏大龜氏■〈秋上馬下〉子馬鳴豆薮婆諸大如來菩薩,齊向山僧拄杖子頭上廣■〈宀廣〉■〈宀良〉挺扔,稱冤叫屈,□□□□,為汝諸人演說心地戒法去也。

    ”曳拄杖下座。

    誕乾隆乙醜年五月初七日,嘉慶辛酉年十一月初八日說偈泥洹。

    塔于下棋垅。

     第四十三代了昙自芳禅師 派行如昙。

    仙遊郭氏。

    生雍正甲寅年八月念七日亥時。

    十一歲,邑之靈山寺璨玉耆德為之芟染,秉吾山石和尚戒,傳恢立大師衣拂。

    嘉慶辛未嗣席黃檗。

    佛成道日上堂:“今日世尊成道,天氣憑麼溫和,大地無霜無雪,幽情惬我禅那。

    如寶中選其至寶,金内揀厥真金。

    ”呈拂子,雲:“茲乃如來成道佳晨,正袖子傾心之際,惹得古今天下諸善知識,莫不慌慌忙忙,抖抖擻擻,各立境界,别轉家風。

    ”豎起拂子,雲:“萬象漸回春,梅花遲與早,直證如來禅,心明是至寶。

    大衆仍向殿中伸拜意聻。

    依舊有條隻攀條,切莫兩相來鈍置。

    ”下座,以拄杖引行登殿拈香。

    山居偈雲:“林泉受用愛斯居,處世漫漫豈獨餘?李願頻耽盤谷墅,王維深結辋川廬。

    竹松環繞青蒼映,春寒相交冷暖如。

    一息頓消灰百念,波波挈挈總皆虛。

    ”摘茶偈:“含春紫莢倍鮮妍,一發清香挹曉煙。

    十指輕沾雲外露,拈來活對趙州禅。

    ” 第四十四代了馨清馥禅師 派行通馨,蘭圃其别字也。

    莆田陳氏。

    乾隆已巳年三月十四日卯時誕。

    十歲福清應峰寺慧海耆德為之脫白。

    弱冠得慧隆導師滿分戒。

    曆證玄猷,勤參講席。

    檢付三車秘錄,灌慧蕊以恒春;搜羅九部微言,剪智燈而不夜。

    嗣承玉融慧玑老人法。

    道光四年臘月,啟戒本山雲:“菩提薩埵,悉利莎诃,戒月圓明,炳臨刹土;法雲缥缈,彌布山河。

    定水璇流,千尋瑩徹;靈山寶塔,一座巍峨。

    簾卷半林花雨,塵搖萬壑松濤。

    經卷蒲團,六時風動;門槌拍闆,一曲雲和。

    率性窮源,明薩婆若;觀心面壁,證那由他。

    寶律堅修,阿鞞跋緻,金剛不壞,波羅密多。

    隻如歸家穩坐,一句作麼道,聲聲舍那,念念彌陀。

    行也彌陀,住也彌陀,百千三昧樂娑婆。

    畢生菩薩摩诃薩,天上人間唱哩羅。

    ”喝一喝,下座。

    五年十二月退隐舊山。

    丙戌四月念六日酉刻說偈曰:”七十年來有八年,蒲團坐破不知禅;今朝若問歸何處?大地虛空自坦然。

    ”遂泥洹而寂。

    世壽七十有八,臘六十有八。

    語錄二卷。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