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師呈偈曰:“若擄某甲扶佛法,任他□□□□□。

    都來總與三十棒,莫道分明為賞罰。

    ”公大笑,師接來付火。

    萬曆甲寅春二月十有二日,傳公入滅,師伴龛三年。

    丁巳,諸檀越方請開法,乃繼席龍池。

    辛酉冬,曳杖長往。

    壬戍,乃住天台之通玄峰頂,縛茅以栖衲子。

    甲子夏四月,監官文學蔡聯璧等迎住金粟廣慧禅寺。

    閱五載己巳,古瓦頹椽,聿為寶坊。

    是年秋,僧隆宓、隆瑞等同檀越葉益蕃、外護林伯春、卓冠、林宗漢、龔士龍修書請師住持黃檗。

    明年仲春,師飛錫來閩,于三月廿七日入院。

    甫一期而監官缁素赍書迎師歸金粟,衆懇留不可,遂以八月朔日出山回金粟。

    辛未元日,受阿育王請。

    四月,司理黃公請住天童。

    然天童,江南第一寶坊,自義興開山,宋宏智中興至此,祖風陵夷極矣。

    師作興修偈曰:“太白山下天童寺,洪水漂流殿如洗,普告四方諸檀那,大家出手共扶起。

    ”越十春秋,禅林規制全備,共住僧衆三萬餘,指衆益繁。

    師忌盈滿,乃出山曳杖渡江過紹興,骥超祁侍禦留别業四閱月,問道如市,應酬益繁。

    壬午春,遂至天台通玄,四方學者日益盛。

    七月,天台百裡之内居民鹹見通玄峰四山變白,夜有流光如火,照耀岩谷。

    初三日,示微疾。

    初五日,手書複骥超居士。

    初六日,嗣法問疾至。

    師頻蹙曰:“汝忝為一方化主,奈何以我故頻頻往來,騷擾諸山哉?”初七日晨興,巡閱工作院務如故。

    日午歸方丈,語侍僧倦甚,乃登寝攝卧。

    少頃起坐,跏趺未竟,奄然示寂。

    九月,天童門弟子六十餘衆迎龛歸天童,全身塔于寺前山幻智庵之右隴。

    師凡六建法幢,其《升堂語要》編成二十卷,離為四冊;其辟妄、據評、辯天、判語諸說編為十卷,離為五冊;與《辟救說》共刊行以壽于世。

    剃度弟子三百餘人,嗣法門人一十二位,世壽七十有七,法臘四十有四。

    弘法三十年間,風行草偃,馳走天下,宿衲鴻儒,道滿神州,名傳紫閣。

    愚頑慕德,率土欽風,津梁百代,永垂于千秋矣。

     第二代住持開法費隐通容禅師 師諱通容,姓何,俗諱懋制,邑之江陰松崗人也。

    年十四出家于鎮東三寶殿,禮慧山為師,後同山住福州華林祖師殿。

    時已十九歲,便知有宗門中事,遂發憤行腳。

    初參壽昌,提狗子無佛性活。

    一日,昌上堂與僧問答,師在旁不覺激策身心,如熱病相似。

    看此話頭,始覺綿密成片,遽忘寝食。

    至五鼓,身世俱空,話頭脫落,目前虛逼逼地。

    遂走見昌雲:“今日看破和尚家風了。

    ”昌雲:“有甚麼見處?”師便喝。

    于是日用自作主宰;遂往參博山、雲門、古卓、憨山。

    然在雲門最久。

    後再返壽昌;皆不能了手。

    乃有偈見志雲:“吾年二十五,氣海吞佛祖,不過古人關,豈踏今時路?”祇覺此一件事當陽披露,不可指目,但不體貼不能休歇。

    每趺坐,私謂若此如何了得死生,忽然墜淚。

    欲行腳又思諸方無人。

    偶僧持密雲公語錄至,師閱便知大有過人處,必能了我大事,然猶懼得失焉。

    未幾,傳悟公自江西往天台,過寓吼山,師聞之,冒雨往谒。

    禮拜起,便問觌面相提事如何?悟公以手中極大番菩提珠盡力照頭一打,師雲:“錯。

    ”悟公立身又盡力一打,師盡力一喝。

    悟公祇管打,師祇管喝。

    至第七行,頭顱幾乎打裂。

    所有伎倆知見一切冰釋,直下似塊鈍鐵。

    一宿乃辭去。

    閉關日用得力現前,從前知見如布袋盛椎子,一一敗露,無一句可用。

    及出關,複往天台親近悟公。

    一日,公問:“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汝作麼生會?”師雲:“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葉裡過來香。

    ”悟公雲:“離了此又作麼生?”師雲:“放和尚三十棒。

    ”悟公雲:“除卻棒,又作麼生?”師便喝。

    悟公雲:“喝後聻?”師雲:“更要重說偈言。

    ”悟公便休去。

    又一日,師問:“臨濟上黃檗,不終夏而去,途中卻疑此事便回,意旨如何?”悟公便打,師亦打。

    過日遂辭公回閩住山,時天啟三年癸亥也。

    有居士何行心、蔡行莊結庵于福州茶洋山,延師住焉。

    跨三年,複移庵于鼓山别峰。

    及戊辰秋,悟公以書喚師至金粟,欲立西堂,師遽辭求進侍者寮。

    明年春,還閩中。

    越八月,福清縣缁素請悟公住持黃檗,懇師引領;遂同僧隆瑞、居士林傑夫過金粟;是冬,悟公又命師執西堂事。

    庚午春,悟公應黃檗請,仍立師領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