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習律乘。

    嘗自言我雖勤苦,未聞玄極之理,乃孤錫遊方。

    将往洪州,路出上元,逢一老父謂師曰:“師往南昌,當有所得。

    ”師即造百丈,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騎牛覓牛。

    ”師曰:“識得後如何?”丈曰:“如人騎牛至家。

    ”師曰:“未審始終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至犯人苗稼”。

    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有同參靈祐禅師,創居沩山,師躬耕助道。

    及祐歸寂,衆請師接踵住持。

    後住福州長慶,大化閩城二十年。

    唐中和三年,歸黃檗示寂,塔于長慶之楞伽山。

    敕諡圓智禅師; 上南嶽下 鴻庥禅師師姓翁,福唐江陰人。

    神宇标挺,玄機幹運。

    府宰請師主席黃檗寺,叢萃毳容,示教之外,怕然自樂。

    恒言夙債須償,償盡則何憂何懼,物我俱逍遙矣。

    人皆不喻其旨。

    及廣明之際,巢寇充斥,衆邀師逃難,師日:“舍生就死,人之所難。

    我若蹑竄,賊必窮追山林,甯捐我命以活生靈”。

    是日,雷雨晦冥,須臾賊至。

    師出寺外,脫衲衣于九龍樹下磐石之上,言曰:“誓不污清淨之地。

    ”乃安常引頸待刃。

    賊反問以國事,師曰:“汝輩犬豕矣。

    見龍頭必敗,李樹下,逢虎狼,遂遭女兒手,奚敢問大事?”賊怒戕師。

    師神色不易,白乳逆流,逈而複合。

    賊翻驚異,羅拜忏悔,迎師歸山門。

    弟子景先阇維其屍,收舍利七顆,囊而寶之。

    有笃信者以菽粒如數易之,追之靡及,追往靡焉。

    占之曰:“死生貴賤,罔分吾卦,在靡在之,失甯失矣,孰知其然也?”洎獲置之于塔,分七粒于玻璃器中,瑩然光色。

    僧清豁著文以紀德焉。

     玉闾子曰:師不以罵賊傳,以罵賊傳者淺視師矣。

    然即此論之,亦足見其曉然于生死也。

    菩提不動,順逆同觀,人以本來洞徹見奇。

    區區先見之明,得手後尋常事耳。

     吳鐘巒曰:“禅學宗門,了生死,不及名節事。

    餘每謂朝夕聞可,及有殺身成仁,無求生害仁二語,為吾儒了生死處。

    如鴻庥禅師臨難不苟免,以犬豕罵賊死,豈非仁人志士者乎?山窗閱《黃檗志》,取其有合于名教,故特表而贊之,曰:‘九龍樹下夙因償,不動巍巍試劍铓。

    白乳逆流心血赤,人中鐵漢法中王。

    ’” (上法系未詳) 後唐 黃山輪禅師 師諱月輪,福唐許氏子。

    志學之年,詣本邑黃檗山寺投觀禅師禀教。

    及圓戒品,遂遊方抵淦水,谒三峰,機緣靡契。

    尋聞夾山盛化,乃往叩之。

    山問:“汝名什麼?”師日:“月輪。

    ”山作一圓相,曰:“何似者個?”師曰:“和尚恁麼語話,諸方大有人不肯在。

    ”山曰:“阇黎作麼生?”師曰:“還見月輪麼?”山日:“閣黎恁麼道,此間大有人不肯諸方。

    ”師乃服膺參訊。

    一日,山抗聲問曰:“子是甚麼人?”師日:“閩中人。

    ”山曰:“還識老僧久?”師曰:“和尚還識得學人麼?”山日;“不然。

    子且還老僧草鞋錢,然後老僧還子廬陵米價。

    ”師曰:“恁麼則不識和尚也。

    未審廬陵米作麼價?”山曰:真獅子兒,善能哮吼。

    ”乃入室受印,依附七年,方辭往撫州,蔔龍濟山隐居,玄徒雲集,師遂演唱夾山奧旨,道聲顯著。

    後歸臨,川,樂栖黃山,謂諸徒曰:“吾居此山,頗諧素志矣。

    ”僅住十三年,學者無虛往。

    以後唐同光十二月廿一日示疾,二十六日午時坐化,壽七十二,臘五十三。

    塔于院之西北。

     明 重興大休禅師 師諱大休 莆田人。

    結茅山中,法從頗衆。

    莆心鑒周公聞其名,遂往訪之。

    先是,師預語行童曰:“行有檀越來,斯宇其複興乎?”明日,公果至,與師語大合。

    公慨棟宇之傾圮,不足以嚴佛而居僧,悉捐已資重興之。

    所需無巨細,皆自莆航海而來。

    于是殿閣從新,一時崇盛。

    時洪武二十三年也。

    塔幢幡峰,莆狀元林環公為記。

    此蓋據心簽公行略錄其大概雲。

     (上法系未詳) 明第一代黃檗開山請藏賜紫正圓中天祖師 師諱正圓,姓陳,惠安人。

    禮福州高蓋寺大庵為師。

    後過黃檗,見祖刹淩替,浸屬民間,辄卓錫于茲。

    誅茅抉莽,備曆辛勤,堅志恢複,競還寺業什之二三,乃構佛堂于大殿之址。

    既而思業大力微,非帝德法寶難鎮宏基,遂奮然赴阙,奏請龍藏。

    候命八年,孤苦萬殊,不少易其志,卒以疾終于都下。

    時萬曆庚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