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天文編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交一度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二分度之四萬三千五百三少半積二萬一千九百一十五年而嵗差周積二百二十一月及分一千七百五十三而交道周矣赤道纮帶天之中日道月道斜交赤道之内外其周圍長短與赤道無差而日月每日行度亦無盈縮進退厯家欲求日月交防故以赤道為起算之法以赤道度數而揆之黃道則日行有盈縮焉以赤道度數而揆之月道則月行有進退焉非日月之行真有盈縮進退也
象閏當期
沙随程氏曰分而為二挂一曰象兩象三而不曰兩儀三才者此據厯法言之陽為春夏隂為秋冬所謂兩也陽為夏隂為冬春秋為隂陽之中所謂三也故揲之以四然後以象四時歸竒于扐以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挂此十有八變之一也指問曰扐按厯法十九年七閏為一章其間五嵗再閏者二餘亦不滿六嵗故舉其大數曰五嵗再閏二十七章為一防三防為一統三統為一元元四千六百一十七嵗冬至甲子朔旦無餘分此太元之厯法也是謂天統千五百三十九嵗甲辰朔旦冬至無餘分是謂地統又千五百三十九嵗甲申朔旦冬至無餘分是謂人統雲元二百四十三章也漢上朱氏曰得五與四四則策數三十六四九也是為幹之策幹之象老陽也得九與八八則策數二十四四六也是為坤之策坤之策老隂也得五與八八得九與四八策數皆二十八四七也是為震坎艮之策少陽也得九與四四得五與四八策數皆三十二四八也是為巽離兌之策少隂也三十六合二十四六十也二十八合三十二亦六十也幹之策六爻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六爻一百四十有四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當朞之日具四時也震坎艮之策六爻一百六十有八巽離兌之策六爻一百九十有二震坎艮巽離兌之策凡三百有六十亦當朞之日舉乾坤則六卦舉矣劉牧謂經唯舉乾坤老陽老隂三百六十之數當期之日不更别舉他卦之爻而疑六日七分之義此不以三隅反也唐陸希聲謂易以年統月以嵗統旬以日統時凡言月者以一策當一月一九之策三十有六是為三年故曰皆一九之策也又曰以年統月一日十二時七日八十四時一九之策三十六二六之策四十八凡八十有四是為七日八十四時故曰七日者一九二六之策也又曰以日統時一朔之旬三十日七二十八策八三十二策凡六十策半之為三十故曰言旬者合七八之策而半之以象一朔之旬一閏三十日再閏六十日九三十六策六二十四策凡六十策故曰言嵗者全之以象再閏之日月有朔虛故半之嵗有中盈故全之一月三旬八月二十四旬而老隂之策二十有四故曰八月之旬當極隂之策二十有四三嵗為一閏一嵗三百六十日而二篇之爻三百八十有四除三百六十日餘二十四日故曰閏之日當二篇之爻八十有四乾坤之策當朞之日而少六日故曰虛分包焉二篇之爻三百八十四爻多二十四日故曰盈分萃焉其説本于系辭坤幹之策當朞之日然時有抵牾 山楊氏曰以爻當期其原出于系辭而以星日氣候分布諸爻易未有也其流詳于緯書世傳稽覽圖是也楊子草?蓋用此耳卦氣起于中孚冬至卦也太?以中凖之其次複卦太?以周凖之升大寒卦也太?以幹凖之今之厯書亦然而先天以複為冬至噬嗑為大寒 林氏曰大哉易乎本夫道徳性情之妙而放諸隂陽氣數之中如複所謂七日臨所謂八月蠱所謂先甲後甲巽所謂先庚後庚又如十年三嵗月幾望已日乃孚是皆隂陽氣數當然之變又豈浮説遁辭所能得也嘗攷之大傳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以當期之日其所以酬酢萬變終終而始始者不出乎四時五行當期之數也孟氏而下有焦贛氏以一卦變為六十四積而至于四千九十六凡一卦所主六日震離坎兌寄直于分至之日如曰冬至則坎用事次未濟次蹇次頤次中孚次複當期之數循環為變此正子雲以太?凖易法也然太?以二首統九日自中孚起牽牛一度則于焦氏之法微有不合其後孔穎達求之易緯又以四正卦各主其一方卦有六爻爻主一氣所謂二十四氣也其餘卦六十為爻者三百六十六日七分則以一卦主之較以周天之度無有餘不足之分三家之學是皆以卦氣言易者也然當期之數所用不同如此
十二月卦圖
朱氏曰謂溫厚之氣盛于東南嚴凝之氣盛于西北者禮家之説也謂陽生于子于卦為複隂生于午于卦為姤者厯家之説也謂巽位東南幹位西北者説卦之説也此三者各為一説而禮家厯家之言猶可相通至于説卦則其卦位自為一説而與彼二者不相謀矣幹于文王八卦之位在西北于十二卦之位在東南坤于丈王八卦之位在西南于十二卦之位在西北故今圖列文王八卦于内而布十二卦于外以見彼此位置迥然不同論十二卦則陽始于子而終于已隂始于午而終于亥論四時之氣則陽始于寅而終于未隂始于申而終于醜此二説者雖若小差而所争不過二位葢子位一陽雖生而未出乎地至寅位泰卦則三陽之生方出地上而溫厚之氣從此始焉已位乾卦六陽雖極而溫厚之氣未終故午位一隂雖生而未害于陽必至未位遯卦而後溫厚之氣始盡也其午位隂已生而嚴凝之氣及申方始亥位六隂雖極而嚴凝之氣至醜方盡義亦放此葢地中之氣難見而地上之氣易識故周人以建子為正雖得天統而孔子之論為邦乃以夏時為政葢取其隂陽始終之着明也坤蹇解卦之彖辭皆以東北為陽方西南為隂方然則謂冬春為陽夏秋為隂亦是一説但説卦又以幹為西北則隂有不盡乎西以巽為東南則陽有不盡乎東又與三卦彖辭小不同但此自是一説與他説如十二卦之類各不相通爾陽主進而隂主退陽主息而隂主消進而息者其氣彊退而消者其氣弱此隂陽之所以為柔剛也陽剛溫厚居東南主春夏而以作長為事隂柔嚴凝居西北主秋冬而以斂蔵為事作長為生斂蔵為殺此剛柔之所以為仁義也以此觀之則隂陽剛柔仁義之位豈不曉然而彼揚子雲之所謂于仁也柔于義也剛者乃自其用處之末流言之葢亦所謂陽中之隂隂中之陽固不妨自為一義但不可以雜乎此而論之耳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分隂分陽便是兩物故陽為仁而隂為義然隂陽又各分而為二故陽之初為木為春為仁陽之盛為火為夏為禮隂之初為金為秋為義隂之極為水為冬為智葢人之恻隠方自中出而禮之恭敬則已盡發于外義之羞惡方自外入而智之是非則已全伏于中故其象類如此非是假合附防若能黙防于心便自可見元亨利貞其理亦然文言取類尤為明白五行之中四者既各有所屬而土居中宮為四行之地四時之主在人則為信為真實之義而為四徳之地衆善之主也葢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貫徹初無間隔邵子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為泰坎離交而為既濟也幹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終于寅離終于申以應天之時也置幹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而兌艮為耦以應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盡于是矣此言文王改易伏羲卦圖之意也葢自幹南坤北而交則幹北坤南而為泰矣自離東坎西而交則離西坎東而為既濟矣乾坤之交者自其所以成而反其所由生也故再變則幹退乎西北坤退乎西南也坎離之變者東自上而西西自下而東也故乾坤既退則離得幹位而坎得坤位也震用事者發生于東方巽代母者長養于東南也 易通卦騐曰冬至四十五日以次周天三百六十五日複當故卦幹西北也主立冬坎北方也主冬至艮東北也主立春震東方也主春分巽東南也主立夏離南方也主夏至坤西南也主立秋兌西方也主秋分
乾坤
朱氏曰幹一而實故以質言而曰大坤一而虛故以量言而曰廣葢天之形雖包于地之外而其氣常行乎地之中也 漢上朱氏曰伏羲畫卦幹上坤下立天地之位歸蔵先坤後幹首萬物之母連山幹始于子坤始于午至于周易尊幹卑坤其體乃定阖辟以一嵗言之寒暑也以一日言之晝夜也以一身言之出入之息死生之變也無阖則無辟無靜則無動此歸蔵所以先坤欤荀爽曰幹起坎而終于離坤起于離而終于坎離坎
者乾坤之家而隂陽之府故曰大明終始 張氏曰幹曰行以徳言也坤曰勢以體言也徳大而難名故曰健體定而不變故曰坤凡卦之不可以名言者唯幹焉爾呂氏曰天下惟有一理坤之彖止曰乃順承天徳合
無疆而已葢理未有在幹之外者也故曰效法之謂坤泰内健而外順否内柔而外剛何也幹健也坤順也否則上下不交有天地之形而無乾坤之用故不言健順魏氏曰幹天也離日也皆為君之象坤地也坎月也
皆為臣之象未有乾坤不交而能位天地坎離不交而能育萬物君臣不交而能跻斯世于泰和也
六十卦直日
四正卦 冬至坎用事 春分震 夏至離 秋分兌十一月未濟蹇頤中孚複 十二月屯謙睽升臨
正月小過?益漸泰 二月需随晉解大壯 三月豫訟蠱革夬 四月旅師比小畜幹 五月大有家人井鹹姤 六月鼎豐渙履遯 七月恒節同人損否 八月巽萃大畜贲觀 九月歸妹無妄明夷困剝 十月艮既濟噬嗑大過坤 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複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複始 九三應上九清淨微溫陽風 九三應上六绛赤決溫隂雨 六三應上六白濁微寒隂雨 六三應上九麴塵決寒陽風 諸卦上有陽爻者陽風上有隂爻者隂雨【後魏厯志】十二辟卦 複子 臨醜泰寅 大壯卯 夬辰 幹已 姤午 遯未 否申觀酉 剝戌 坤亥
書
堯厯象圖
厯法所起
古法以紀蔀為宗從伏羲先天甲寅積周一千八百一十四紀再入十五紀人元一十有二蔀當癸酉蔀嵗在己醜而生帝堯至甲辰嵗十有六即位越二十有一嵗得甲子而演紀作厯是年天正冬至日在虛一度按幹鑿度皇極經世及漢皇甫谧所載并然
嵗差法
按紀元厯 嵗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千四百三十六分此一嵗之氣積分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六十四分太陽所纒周天之度也 嵗差一百二十八分注雲以嵗周數除周天數即得太陽嵗行不及之分度母一萬注以一度為萬分 自演紀至開元甲子
冬至日在鬥十度凡退三十八度四千一百二十八分至幹徳甲子冬至日在鬥六度凡退四十一度四千八百四十八分至慶厯甲申冬至日在鬥五度此法通古合今故知堯厯日在虛度而鳥火昴虛以仲月昏中合堯典
推厯代所入蔀例
按幹鑿度入天元一千八百一十四紀再十五紀而堯生于人元之癸酉蔀己醜嵗至甲辰嵗十有六以唐侯升為天子至文王受洛書再入十六紀當天元戊午蔀二十四嵗在癸醜又五年戊午受丹書明年己未改元越十有二年辛未正月戊午武王伐商故經曰惟十有三年春一月戊午師渡孟津由此逆推今古不差
積年數
堯在位七十年 舜五十年 夏四百三十二年 商六百二十九年 周八百六十七年 秦莊襄終二世四十三年 前後漢合四百二十六年 漢至太初一百三年 太初至唐開元甲子凡八百二十七年 開元甲子至本朝慶厯甲申凡三百二十一年三統厯七十六年為一蔀二十蔀為一紀積一千五百二十嵗凡紀首者皆嵗甲寅日甲子即以甲子之日為初蔀名甲子蔀一也滿七十六嵗其後年初日次癸夘即以癸夘為蔀首二也從此以後壬午為蔀三也乙酉蔀二十也是一紀之數終而複始
甲寅【天甲子蔀】甲寅【己酉蔀】甲寅【甲午蔀】甲寅【己卯蔀】庚午【癸卯蔀】庚午【戊子蔀】庚午【癸酉蔀】庚午【戊午蔀】丙戌【壬午蔀】丙戌【丁卯蔀】丙戌【壬子蔀】丙戌【丁酉蔀】壬寅【辛酉蔀】壬寅【丙午蔀】壬寅【辛卯蔀】壬寅【丙子蔀】戊午【庚子蔀】戊午【乙酉蔀】戊午【庚午蔀】戊午【乙夘蔀】甲戌【己卯蔀】甲戌【地甲子蔀】甲戌【己酉蔀】甲戌【甲午蔀】庚寅【戊午蔀】庚寅【癸夘蔀】庚寅【戊子蔀】庚寅【癸酉蔀】丙午【丁酉蔀】丙午【壬午蔀】丙午【丁夘蔀】丙午【壬子蔀】壬戌【丙子蔀】壬戌【辛酉蔀】壬戌【丙午蔀】壬戌【辛夘蔀】戊寅【乙夘蔀】戊寅【庚子蔀】戊寅【乙酉蔀】戊寅【庚午蔀】甲午【甲幹蔀】甲午【己夘蔀】甲午【人甲子蔀】甲午【己酉蔀】庚戌【癸酉蔀】庚戌【戊午蔀】庚戌【癸夘蔀】庚戌【戊子蔀】丙寅【壬子蔀】丙寅【丁酉蔀】丙寅【壬午蔀】丙寅【丁夘蔀】壬午【辛夘蔀】壬午【丙子蔀】壬午【辛酉蔀】壬午【丙午蔀】戊戌【庚午蔀】戊戌【乙夘蔀】戊戌【庚子蔀】戊戌【乙酉蔀】朱氏曰厯所以紀數之書也象所以觀天之器也日陽精一日而繞地一周月隂精一月而與日一防星二十八宿衆星為經金木水火土五星為緯辰以日月所防分周天之度為十二次 正義曰古時真厯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厯雖詳于五紀之論皆秦漢之際假托為之實不得正 大衍厯議曰漢自中興以來圖防漏洩而考靈曜命厯序皆有甲寅元其所起在四分厯庚申元後百一十四嵗緯所載壬子冬至則其遺術也董巴議曰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黃帝因之初作調厯厯代十一更年五千凡有七厯颛顼以今之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月朔旦立春五星防于天厯營室也冰凍始泮蟄蟲始發雞始三号天曰作時地曰作昌人曰作樂鳥獸萬物莫不應和故颛顼聖人為厯宗也湯作殷厯弗複以正月朔旦立春為節更以十一月朔旦冬至為元首下至周魯及漢皆從其節據正四時夏為得天以承堯舜從颛顼故也禮記大戴曰虞夏之厯建正于孟春此之謂也
閏
一年餘十有一日四分日之一二年餘二十有二日四分日之二三年餘三十有三日四分日之三四年餘四十有五日五年餘五十六日四分日之一
素問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餘于終而天度畢矣注立首氣于初節之日示鬥建于月半之辰退餘閏于相望之後 朱氏曰天體至圓周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繞地左旋常一日一周而過一度日麗天而少遲一日繞地一周無餘而常不及天一度積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與初躔防是一嵗日行之數也月麗天而尤遲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與日防十二防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餘分之積五千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盡三百四十八通計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是一嵗月行之數也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嵗之常數也故日行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為氣盈月行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為朔虛合氣盈朔虛而閏生焉故一嵗閏率則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嵗一閏則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一五嵗再閏則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嵗七閏則氣朔分齊是為一章也故積之三年而不置閏則春之一月入于夏而時漸不定矣子之一月入于醜而嵗漸不成矣積之之欠至于三失閏則春皆入夏而時全不定矣十二失閏則子皆入醜而嵗全不成矣 葉氏曰治厯者先求一嵗有餘不足之數以置閏則四時久而不差葢日差則月不成月差則時不成時差則嵗不成矣 吳氏曰三嵗餘三十三日四分日之三三嵗一閏尚餘三日四分日之三五嵗餘五十六日四分日之五五嵗再閏則又少三日四分日之五十九年七閏謂之一章總十九年而論之餘二百一十三日四分日之三閏月又小七閏計二百丹三日尚餘十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