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夀萬年曆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午嵗三百七十四年以其法推元太祖十五年天正冬至得己亥及推萬曆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後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元太祖十五年天正冬至得己亥與庚午曆合
按元太祖以宋甯宗開禧二年丙寅嵗即位其十五年嵗次庚辰乃宋甯宗嘉定十三年庚辰嵗也元太宗在位通無庚辰年元志以為太宗誤矣
淳祐曆宋理宗時李徳卿造
距淳祐十年庚戌嵗至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四十四年以其法推淳祐十年天正冬至得丙子及推萬曆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後天一日以新法上考淳祐十年天正冬至得丙子與淳祐曆合
防天曆宋理宗時譚玉造
距寳祐元年癸醜嵗至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四十一年以其法推寳祐元年天正冬至得壬辰及推萬曆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後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寳祐元年天正冬至得壬辰與防天曆合
成天曆宋度宗時陳鼎造
距鹹淳七年辛未嵗至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二十三年以其法推鹹淳七年天正冬至得丙寅及推萬曆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後天一日以新法上考鹹淳七年天正冬至得丙寅與成天曆合
授時曆元世祖時許衡等造
距至元十八年辛巳嵗至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一十三年以其法推至元十八年天正冬至得己未日夜半後六刻及推萬曆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己卯日八十六刻先新法四分刻之三以新法上考至元十八年天正冬至得己未日夜半後六刻與授時曆合
古有黃帝颛顼夏殷周魯六家之曆今皆不傳而見于史志者自漢迄元凡五十家其積年日法雖殊然用以推古今冬至則一也萬曆二十一年癸巳嵗仲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己卯加時在夜半前冬至此冬至乃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嵗嵗首黃鐘建子之月一陽來複生物之始曆家所謂天正冬至是也今以古曆五十家之法下推甲午嵗己卯日冬至其合者僅二乃其不合者四十有八此内後一日者二十三家後二日者十五家後五日七日十三日者各一家後二日十四日者各二家後八日者三家以新法上考五十家曆所距之年天正冬至則合者三十六不合者十四其不合者太初三綂四分乾象景初泰始三紀興和天保天和大業戊寅此十二家在大衍已前者今以大衍曆考之皆與新法所推同則知新法非不合也葢彼造曆之時測驗未密祖沖之及一行已有定論矣唐五紀宋崇天此二家者在大衍後葢寫大衍舊率而失之後天也今以綂天曆授時曆考之亦與新法所推同以此觀之古今諸曆相較新法為密庶防千嵗之日至可坐而緻雲
附録三條
一自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已後六十年中間春秋二分冬夏二至大統曆與新法不同者凡二十四條新法皆在大統前一日大統皆在新法後一日夫二至二分乃四郊大祀之期大統曆法或誤故不可不辨也撮其略列于此
冬至 庚戌年【戊申己酉】 甲寅年【己巳庚午】 戊午年【庚寅辛夘】癸未年【辛醜壬寅】 丁亥年【壬戌癸亥】 辛卯年【癸未甲申】
夏至 丙申年【壬辰癸巳】 庚子年【癸醜甲寅】甲辰年【甲戌乙亥】乙醜年【甲子乙醜】 己巳年【乙酉丙戌】癸酉年【丙午丁未】
春分 丁酉年【丙寅丁卯】 戊午年【丙辰丁巳】壬戌年【丁醜戊寅】丙寅年【戊戌己亥】 庚午年【己未庚申】辛卯年【己酉庚戌】
秋分 癸卯年【庚子辛醜】 丁未年【辛酉壬戌】辛亥年【壬午癸未】丙子年【癸巳甲午】 庚辰年【甲寅乙夘】甲申年【乙亥丙子】
右二分辨之稍難惟二至憑晷景以驗之則真僞最易辨而曆法疎密可決矣
一凡曆法之疎密當以天為驗證是乃曆之本也何謂天之驗證自古以來景長之極為真冬至長之不極雖名冬至實非真冬至也景短之極為真夏至短之不極雖名夏至實非真夏至也且如萬曆二十四年五月夏至大統曆推得癸巳而新法推得壬辰此夏至之不相同也萬曆三十八年十一月冬至大統曆推得己酉而新法推得戊申此冬至之不相同也夫癸巳壬辰己酉戊申此四日無題勒欵識孰知其真否可與衆共辨者惟晷景是證耳若萬曆二十四年夏至之日其景不短而前一日之景卻短萬曆三十八年冬至之日其景不長而前一日之景卻長則知新法為密大統為疎亦昭然矣後漢志曰曆不差不改不驗不用未差無以知其失未驗無以知其是失然後改是然後用此前賢定論也今亦未敢自以新法為是恭欽依清台測驗可以決其是否耳餘條冬夏至悉皆放此雲
一萬曆三十八年庚戌嵗依大綂曆丙子日子正二刻小滿該閏三月依新法乙亥日亥正一刻小滿該閏四月萬曆四十年壬子嵗依大綂曆庚寅日子正初刻大寒該閏十一月依新法己醜日亥初三刻大寒該閏十二月皆因時差一辰遂緻氣差一日而緻閏差一月若庚戌嵗者不獨差一月又且差一季以夏為春矣傳曰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可不慎欤此亦曆家之所當辨者也
已上三條乃議曆之要務是故表而出之伏聖明采擇
聖壽萬年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