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五

關燈
至八十石止,皆視功之大小賜之。

    世祿,量功為差。

     司賓、耳目官,采地亦一府,祿八十石;典寶、司刑、管泊耳目官并度支正、度支同知,皆四十石;贊議官,皆俸支給一十六石。

     那霸官,采地一縣,祿八十石。

     遏闼理官,俸支給十石。

     --以上,首裡、泊、那霸,本國職官采地、祿俸之數。

     紫金大夫,采地一邑,祿五十石或八十石、或百二十石,皆視功之大小賜之。

    世祿,賜嗣子采地,祿五十石或四十石;至孫,量功為差(明季有紫金大夫蔡堅者,祿三百石,賜嗣子一百石。

    康熙癸卯年以後,減為五十石,孫四十石。

    今曾孫三十石)。

     正議大夫,采地一縣,祿二十石或三十石,量功為差。

    未賜祿者,歲俸支給一十二石。

     中議大夫,采地一縣,歲俸支給一十石。

     長史,采地一縣,祿二十石。

     都通事,俸支給八石;或有采地、或無采地。

     副通事,俸支給五石。

     通事,俸支給四石。

     秀才,俸支給二石(原有三石;康熙癸亥年以後,裁減為一石)。

     若秀才,一石(原有二石;癸亥年以後,裁減為一石。

    久米子弟自七歲為若秀才,即有俸;首裡、那霸子弟仕至庫官,始有俸。

    下此皆無俸也)。

     --以上,采久米村唐營職官俸祿之數。

     耳目官以下大小官員,有功者世祿采地;傳及子孫,皆量功為差。

     土田 土田,皆于九月、十月耕種,五月收獲畢。

    各官分賜采地,皆親至其地,視耕視獲;有職官或子弟督之。

    十月、十一月,綠秧皆出水,科秧分藝;大雨時行,雷震發生。

    蚯蚓鳴,氣候如春;北風間作,亦不甚凜冽。

    十一月下旬,遣加谒者一員、察侍紀官二員分巡各村勸農,月餘始歸。

    六月中,大飓屢作,海雨橫飛,果實皆落;歲以為常。

    非收獲早畢,必多拔禾之患。

    故其國秋耕、冬種、春耘、夏收者,一就雨澤之利,一避台飓之害。

    經年溫燠,理宜兩熟;而六月後皆曠田不事者,以此。

     曆 曆,奉正朔。

    貢使至京,必候十月朔頒曆賫回;及至國,已踰半年。

    故國人設司曆通事--官秩七品;豫推算,造曆應用。

    曆面書雲:『琉球國司曆官謹奉教令,即造選日通書權行國中,以候天朝頒賜官曆,共得凜遵一王正朔』。

    是千萬億年「尊王歸化」之義也。

     禮儀 冬至、元旦,國王皮弁執珪,先拜歲德(随歲德所在之方向拜之),乃北向遙賀皇上萬萬歲,三跪、九叩。

    禮畢,始登殿受百官賀。

    禮如明制:就班,一揖,跪,三拜,興;一揖,跪,又三拜,興;又一揖,禮畢:皆用樂。

    明夏子陽「使錄」雲:『元旦行禮後,各官易常服,王亦衣寬博錦衣、戴五色錦帽,坐閣二層,衆官跪階下,唱「太平曲」。

    卑者按拍和歌,尊者捧觞為壽。

    王亦等級賜之酒肴』。

    每月十五日,久米大夫以下朝王,賜茶、酒;本國諸臣,則止賜茶。

     上元,國王登殿受賀;禮同元旦。

     皇上萬壽聖誕,王率陪臣北向,祝如元旦禮。

     國王誕日,登殿受賀;禮如上元。

    各官升遷,俱于此日計功定爵。

     辨嶽行香,國王登位、受封,皆親祭。

    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國王齋戒,舉行祭山海及護國神;或遣官行禮。

    辨嶽之神,名祝祝;乃天孫氏第二女也。

    神牆四周,叢木尤攢密。

    小門内拒,南向。

    門外,木亭二所。

    左傍有小石塔及石燈案,左右各五。

    入門内,石磴北屈而東,數十階級。

    至頂,無所有,石爐上炷香數十枝而已;此為祭本山神處。

    木亭前,平地方廣,南向見海。

    東南方有一石爐,炷香,為祭海神處。

    國中凡叢木蒙密、短垣四周,有小門内拒者,皆名嶽--如中國土地之神;村村皆有之。

     崇元寺、先王廟春秋二祭,或親祭、或遣官,三日齋。

    樂俱用「天孫太平歌」,歌祖宗功德神靈曆世綿遠之意 圓覺寺本宗香火,有時祭、有月祭(名蘭盆祭),三日齋。

    忌辰,有特祭。

    朔、望,獻茶。

    天王寺、天界寺,禮同。

     先王廟神主昭穆圖昭(十五)尚益昭(十四)尚貞昭(十三)尚豐昭(十二)尚永昭(十一)尚清昭(十)宣威昭(九)尚圓昭(八)尚泰久昭(七)尚思達昭(六)尚巴志昭(五)武甯昭(四)西威昭(三)英慈昭(二)英祖昭(一)舜馬順熙○舜天穆(一)義本穆(二)大成穆(三)玉城穆(四)察度穆(五)思紹穆(六)尚忠穆(七)尚金福穆(八)尚德穆(九)尚真穆(十)尚元穆(十一)尚甯穆(十二)尚賢穆(十三)尚質穆(十四)尚純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前使汪楫「中山沿革志」,前圖序次少紊;今考正之。

    諸皆稱「神主」;惟甯、豐、賢、質四主稱「尊靈」,又加稱其字甯曰「康翁」、豐曰「宗盛」、賢曰「秀英」、質曰「直高」。

     圓覺寺右庑神主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佛殿,中一間供佛;左、右如夾室。

    藏巳祧先王神主。

    佛殿前,右庑為神殿,并列二堂;堂各三間,皆南向。

    上一堂三龛,中為尚圓「龍慶雲君」;蓋其谥也--是為國王始祖。

    左龛尚質,今王之高祖也;右龛尚貞,今王之曾祖也。

    下一堂三龛,為尚真;乃尚圓子--是為國王太宗,與始祖尚圓皆為不祧之主:故皆居正中一龛。

    左龛尚益,今王之父也;右龛尚純,今王之祖也。

    父反居左、祖反居右者,昭穆位定,不嫌同尊也。

    天王寺内,亦有神主。

    佛殿南向,三間;中供佛。

    左一間,神主二:一書「歸真尚稷神位」,乃始祖尚圓之父也;一書「歸真尚久神位」--尚久,乃尚豐王之父、尚元第三子也。

    二人皆王父,未為王;故另奉于此。

    旁二主,為王妃:右一間四主,俱王妃也。

    天界寺内,有尚懿神主--乃尚甯王之父。

    寺中皆女主,供王妃及王姊妹;出嫁有家祠者,亦得祔。

    世子尚益卒,始葬後,神主在世子府;男女各官孝服,每日哭臨。

    百日後,移主天界寺,男女亦每日燒香、帛。

    迨除服三年遷祔後,内人不得與祭列矣。

    以前先王,禮皆如此。

     聖廟,春、秋二祭。

    康熙五十八年正月,紫金大夫程順則啟請祭孔子,用大牢;祭啟聖公,用少牢。

    其爵、帛、粢盛、笾豆之數,具圖載之。

    其祭品,本國所無者,皆以土産代之。

    祭期前三日,與祭者皆齋戒。

    前一日,演禮省牲。

    丁日,王遣紫金大夫醜時祭啟聖祠、遣法司官寅時祭聖廟,皆行三跪九叩首、飲福受胙禮。

    是年二月,始行此禮。

    自此以前,以紫金大夫或長史官為主祭,行八拜禮,不行飲福受胙禮;惟焚楮,不用帛,又無齋戒、省牲:禮似太簡,故啟請今禮如儀。

     聖廟祭品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至聖先師位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四配每位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吞聖祠祭品圖 吞聖公位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蠟祭,每年五月、六月各地方收獲後,舉行報賽田神諸禮。

    「中山世監」雲:『古初,未知稼穑。

    阿摩美久初,分種粟、菽于久高島(姑達佳)、知念、大川、玉城諸處,春稻夏熟。

    至今在所,春、夏四度祭神。

    二月,久高;四月,知念、玉城:是為報本返始之大祭也』。

     請雨,每于十月墾種後,先三日齋,各官皆詣龍王殿及天尊廟拜請;又請龍王神像升龍舟,至豐見城,設雨壇拜請。

    旱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