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三

關燈
冊封琉球國王副使賜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編修加二級臣徐葆光纂 中山世系(封貢事迹附) 中山世系 臣按前使汪楫譔「中山沿革志」,皆采前明「實錄」。

    時汪與修「明史」,采錄頗稱詳備。

    然皆就其封貢往來中朝者言之,故一一明悉;至本國承襲先後之間,或多昧焉。

    時據所稱「世缵圖」所載,互訂一二而已。

    臣今至國遍訪所謂「世缵圖」者,不獨民間無其書,即國庫中亦無其圖;惟抄撮尚宣威以前事,名「中山世監」;事與「中山沿革志」所載,頗有不合者。

    後細詢本國,此書乃尚質從弟尚象賢(字文英)者為之。

    汪使封尚貞王時,此書尚未成也。

    中山開辟以來,至舜天始有國字;至尚象賢始窮搜博采,集成此書。

    本國稱其聰明才俊,佐其侄尚貞有功于國,其書必詳盡事理;惜未及見其全書。

    今但考正其曆代世系,而以汪楫所采「明史」、「實錄」中封貢往來之事附于其次,以備考雲。

     「中山世監」雲:琉球始祖為天孫氏。

    其初,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自成夫婦,曰阿摩美久。

    及後人物漸繁,又有君曰天帝子。

    天帝子生三男、二女,長男為天孫氏,國主始也;二男為諸侯始,三男為百姓始。

    長女曰君君,二女曰祝祝,為國守護神——一為天神、一為海神也。

    天孫氏二十五紀,姓氏今不可考,故略之。

    起乙醜、終丙午,凡一萬七千八百二年。

    今斷自舜天始。

     中山世系圖○舜天—舜馬順熙—義本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舜天 宋淳熙十四年(丁未),舜天即位。

     舜天,日本人皇後裔,大裡按司朝公男子也。

    淳熙七年(庚子),年十五;屢有奇征。

    長為浦添按司;人奉其政,斷獄不違。

    天孫二十五世政衰,逆臣利勇恃寵執權,鸩其君而自立。

    舜天讨之,利勇死;諸按司推奉即位。

    賞功罰罪,民安國豐。

    在位五十一年,壽七十二;嘉熙元年(丁酉),薨。

     舜馬順熙 宋嘉熙二年(戊戌),舜馬順熙嗣位。

     舜馬順熙,舜天第一子。

    淳熙十二年(乙巳)生,五十四歲嗣位。

    在位十一年,壽六十四;淳佑八年,薨。

     義本 宋淳佑九年(己酉),義本嗣位。

     義本,舜馬順熙第一子。

    開禧二年(丙寅)生,四十四歲嗣位。

    其明年,國中大饑;次年,疾疫,人民半失。

    君歎息,召群臣曰:『饑疫并行,不德誰讓』?群臣舉惠祖世嫡英祖,君大悅;召試國政,舉賢、退不肖,疾疫止,遂攝政。

    七年,義本讓位,隐于北山。

    在位凡十一年,壽五十四歲。

    ——舜天至義本凡三傳,共七十三年。

     英祖 宋景定元年(庚申),英祖即位。

     英祖,天孫氏後裔,惠祖世主孫。

    紹定二年(己醜),生有瑞征。

    十二歲,名聞國家。

    二十,通經傳;國人思事為伊祖按司。

    寶佑元年(癸醜),攝政。

    及即位,年三十二。

    明年,巡行國中,效周徹法,正經界、均井地;然後榖祿平,百度舉矣。

    景定五年,西北諸島始來貢。

    鹹淳二年(丙寅),北夷大島來朝,厚給賜,遣歸——是為大島朝貢之始;自後每年入貢。

    英祖在位四十年,壽七十一;大德三年,薨。

     大成 元大德四年(庚子),大成嗣位。

     大成,英祖世子。

    宋淳佑七年(丁未)生,五十四歲即位。

    以仁義措事,以禮讓接物;國治民安。

    在位九年,壽六十二;至大元年,薨。

     英慈 元至大二年(己酉),英慈嗣位。

     英慈,大成第二子。

    宋鹹淳四年(戊辰)生,四十二歲即位。

    在位五年,治遵舊章,深而有謀,疏通知事。

    壽四十六;皇慶二年,薨。

     玉城 元延佑元年(甲寅),玉城嗣位。

     玉城,英慈第四子。

    元貞二年(丙申)生,十九歲即位。

    世衰政廢,内為色荒、外為禽荒;諸按司不朝,國分為三: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

    山南王,大裡按司也;佐敷、知念、玉城、具志頭、東風平、島尻、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豐見城——以上十一國從山南王。

    山北王,今歸仁按司也;羽地、名護、國頭、金武、伊江、大宜味、今歸仁、恩納數國從山北王。

    中山惟有首裡、王城、那霸、泊、浦添、北溪、中城、越來、讀榖山、貝志川、勝連、首裡三平(首裡有西平、南平、真地平等,謂之三平)等數國。

    中山、山南、山北時時兵發,角戰數十年。

    玉城在位二十三年,壽四十一。

     西威 元至元三年(丁醜),西威嗣位。

     西威,玉城第一子。

    至和元年(戊辰)生,十歲即位;政歸母後,牝雞亂政。

    時察度為浦添按司,有德,國人歸服。

    西威在位十四年,壽二十三;國人廢世子,奉浦添按司察度為王。

    --英祖至西威凡五傳,共九十九年。

     察度 元至正十年(庚寅),察度即位。

     察度,浦添間切謝那村奧間大親之子。

    奧間大親業農,質純厚;天女來格而生察度。

    始為浦添按司;西威薨,世子五歲,母後亂改;國人廢世子,奉之即位。

    德厚民歸,災變日銷,國家豐饒。

     「明史」、「實錄」:洪武五年,行人楊載賫诏至國,诏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無有遠迩,一視同仁(此句之下,「中山世監」有「故中國奠安,四夷得所,非有意臣服之也」三句)。

    自元政不(作失)綱,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下有「四方遐裔,信奸不通」二句)。

    朕起布衣,開基江左。

    命将四征不庭,西平漢主陳友諒,東縛吳王張士誠;南平閩越,北清幽燕。

    朕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以上一段,「中山世監」作「朕肇基江左,掃群雄、定華夏。

    臣民推戴,已主中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

    使者所至,稱臣入貢。

    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處海外,未及報知。

    茲特遣使往谕,爾其知之』(此段「中山世監」作「頃者克平元都,疆宇大同,已承正統;方與遠迩相安于無事,以共享太平之福。

    惟爾四裔君長酋帥等,遐迩未聞。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于是王遣弟泰期奉表,貢方物(「中山世監」雲:『其貢物,馬、刀、金銀酒海、金銀粉匣、瑪瑙、象牙、螺殼、海巴、櫂子扇、泥金扇、生紅銅錫、生熟夏布、牛皮、降香、木香、速香、檀香、黃熟香、蘇木、烏木、胡椒、硫磺、磨刀石』)——是為琉球通中國之始。

    七年,王又遣泰期等入貢;并上皇太子箋,貢物如之。

    太祖賜「大統曆」及文绮、紗羅、賜泰期衣币、靴襪,副使惹爬燕之及通事、從人皆有賜。

    泰期複來貢,并上皇太子箋;命刑部侍郎李浩齎賜文绮、陶、鐵器,且以陶器七萬、鐵器千就其國市馬及硫磺。

    九年夏,王遣泰期從浩入貢馬四十匹。

    浩言其國不貴纨绮,惟貴磁器、鐵金;自是賞赉多用諸物。

    十年,王又遣泰期等表賀元旦,貢馬十六匹、硫碘千斤。

    十一年、十三年,貢方物;賜赉悉如例。

    十五年,王又遣泰期及陪臣亞蘭匏等貢馬及硫磺;太祖賜币帛有加,命尚佩監奉禦路謙送泰期等返國。

    十六年,王遣亞蘭匏表賀元旦,貢方物;山南王承察度亦遣其臣師惹等奉表入貢。

    太祖賜王鍍金銀印及币帛七十二疋;山南王賜币帛如之。

    時二王與山北王互相攻伐,遣中使梁民敕王曰:『王居滄海之中,崇山環海為國;事大之禮不行,亦何患哉!王能體天育民,行事大之禮。

    自朕即位十有六年,歲遣人朝貢;朕嘉王至誠,命尚佩監路謙報王誠禮。

    何期複遣使來謝!今令内使監丞梁民同前奉禦路謙賫符,賜王鍍金銀印一。

    近使者歸言:琉球三王互争,廢農傷民,朕甚憫焉!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王其罷戰息民,務修爾德;則國用永安矣』。

    谕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帕尼芝曰:『上帝好生,寰宇之内,生民衆矣;天恐生民互相殘害,特生聰明者主之。

    迩者琉球國王察度堅事大之誠,遣使來報;而山南承察度亦遣人随使者入觐,監其至誠,深可嘉尚!近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争,廢棄農業,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勝憫憐!今遣使谕二王:能體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國祚,則天佑之;不然,悔無及矣』!于是王及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入謝;各賜衣币。

    十七年,王遣阿不耶等入貢;賜鈔币。

    十八年,表賀元旦,貢方物;太祖賜王海舟一。

    山南王如之。

    又補給山南王、山北王駝紐鍍金銀印各一。

    十九年,王遣亞蘭匏等貢馬百二十匹、疏磺萬二千斤;賜宴及鈔。

    二十年,王遣亞蘭匏等貢方物;進皇太子箋,獻馬。

    山南王承察度叔汪英紫氏、山北王帕尼芝亦各遣使入貢。

    二十一年,王遣使甚模結緻等貢馬,賀天壽聖節。

    二十三年,表賀元旦,貢方物;世子武甯亦貢馬五匹、硫磺二千斤、胡椒二百斤、蘇木三百斤。

    通事屋之結者攜胡椒三百斤、乳香十斤為門者所獲,當入官;诏還之,仍賜屋之結等六十人鈔各十錠(「中山世監」雲:『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南夷宮古島、八重山島始來貢;其後每年來貢』)。

    二十四年,王及世子武甯遣亞蘭匏、嵬榖緻等貢馬及方物,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表賀天壽聖節。

    二十五年,王及世子武甯各進表箋,貢馬;并遣從子日孜每闊八馬、寨官子仁悅慈入國子監讀書——國人就學自茲始;太祖各賜衣巾、靴襪并夏衣一襲、鈔五錠。

    秋,又賜羅衣各一襲及靴襪、衾褥。

    山南王承察度亦遣從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實他盧尾、賀段志等入國子監讀書;赉如中山例。

    先是,國人才孤那等二十八人采硫磺于阿蘭埠,遇風飄惠州海豐,為邏卒所獲;語言不通,以為倭人,送至京。

    至是,貢使為白其事;太祖皆遣歸,賜閩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以便往來(萬曆中,副使謝行人傑「記」雲:『洪、永三次各遣十八姓,多閩之河口人;合之凡三十六姓。

    今所存者,僅七姓』。

    「中山世監」雲:今存者,僅蔡、鄭、林、梁、金五家)。

    二十六年,王遣使麻州等貢方物。

    已又遣使壽禮結緻等貢馬,偕寨官子段志每入國子監讀書;太祖命賜夏衣、靴襪。

    秋,又賜羅絹衣各一襲,傔從各給布衣。

    二十七年,王遣亞蘭匏等貢方物;賜宴于會同館。

    二十八年,王遣王相、亞蘭匏貢方物,山北王珉、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各遣使入貢;太祖賜鈔有差。

    二十九年,王兩遣使貢方物,山北王攀安知、山南王承察度、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入貢。

    诏遣三五郎亹等歸省,賜三五郎亹白金七兩、彩緞六表裡、鈔五十錠,寨官子實那盧亹鈔二十錠、彩緞一表裡。

    歸未數月,會世子武甯遣使貢,偕寨官子麻奢理、誠志魯二人入國子監就學;三五郎亹複與俱來,請卒業。

    太祖許之,仍賜衣冠、靴襪。

    三十年,王兩遣使貢馬及硫磺,山北王攀安知、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入貢。

    三十一年,王遣亞蘭匏等貢馬及硫磺,世子武甯貢如之。

    女官生姑魯妹偕入謝恩,以昔常在京讀書也;太祖賜鈔有差。

    三月,太祖命以冠帶賜王。

    先是,王嘗請中國冠帶,太祖命禮部圖冠帶之制示之;至是,匏等複以為請,賜如制,并賜臣下冠服。

    永樂改元,遣使以即位诏谕王;王遣從子三五良亹奉表賀,且貢方物。

    成祖賜鈔、币、襲衣,宴于會同館;遣行人邊信、劉亢齎絨綿、绮紗羅賜王。

     臣按「中山世監」雲:王在位四十六年;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五日,薨。

    今「實錄三十九年後向書「王貢如常」;豈未訃于朝耶! 武甯 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武甯嗣位。

     「中山世監」雲:武甯,察度世子。

    元至正十六年生,四十一歲嗣位。

    違父遺命,荒于禽色,日夜逸遊;諸侯多背,尚巴志讨滅之。

    在位二十六年。

     「明史」、「實錄」雲:察度卒,子武甯遣三五良亹訃告于朝。

    永樂二年正月,成祖遣行人時中往祭,赙以布帛;诏武甯襲爵。

    诏曰:『聖王之治,協和萬邦;繼承之道,率由常典。

    故琉球國中山王察度受命皇考太祖高皇帝,作屏東藩,克修臣節;暨朕即位,率先歸誠。

    今既殁,爾武甯乃其世子,特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以承厥世;惟儉以修身、敬以養德、忠以事上、仁以撫下,克循茲道,作鎮海邦,永延世祚。

    欽哉』!四月,山南王弟汪應祖亦受封于朝。

    應祖,故山南王承察度從弟。

    承察度無子,遺命應祖攝國事。

    元年,常遣長史王茂朝貢。

    會山北王攀安知遣使善住古耶貢方物,丐賜冠帶、衣服以變國俗;成祖許之。

    至是,應祖遣使隗榖結緻來朝貢方物,且奏乞如山北王例賜冠服。

    成祖遂遣使齎诏封之,賜如所請,偕其使俱還。

    三年,行人時中使琉球還,王遣三五良亹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賜衣币,宴于會同館。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