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二

關燈
豬肉一斤,鹽魚一斤,蔬菜一斤,豆腐半斤,燒酒一盞,柴一束。

     天妃宮行香 入館後,涓吉鼓三十步許樂、儀從奉迎船上天妃及挐公(挐公、水神;詳汪「使錄」中(諸海神之位供于上天妃「普濟萬宮内,朔、望日行香。

    琉球天妃宮有二:一在那霸,曰「下天妃宮」——天使館之東,應普濟神門南向。

    前廣數十畝,有方沼池。

    宮門前,石神二。

    入門甬道,至神堂三十步許。

    堂内儲于此。

    有崇祯六年冊使杜三策、楊掄「慈航普度」匾,順治六年招撫司謝必振「普濟萬靈」匾洪鐘,以,康熙二年(癸卯)冊使張學禮、王垓「普濟群生」匾;大門上書「靈應普濟神祠」,銘。

    銘曰則萬曆三十四年冊使夏子陽、王士祯所立也。

    兩旁皆民房,國中案牍多儲于此。

    有鐘一君臣道合架,刻雲:『琉球國王大世主庚寅慶生,茲現法王身量大慈願海而新鑄洪鐘,以寄舍本旦施』。

    州下天妃宮,上祝萬歲之寶位、下濟三界之群生。

    辱命相國安,灊為其銘。

    銘曰:「華鐘鑄就,挂着珠林;撞破昏夢,誠(「汪錄」誤作「正」字)禱天心。

    君臣道合,蠻夷上天妃宮不侵。

    彰凫氏德,起追蠡吟。

    萬古皇澤,流妙法音」。

    景泰丁醜年月朔旦施』。

     上天妃宮,在久米村。

    夏給谏子陽「使錄」雲:『此為嘉靖中冊使郭給事汝霖所建』;他無碑記可證。

    宮在曲巷中,門南向,神堂東向。

    門旁,亦有石神二。

    進門,上甬道。

    左右寬數畝,缭垣周環。

    正為天妃神堂,右一楹為關帝神堂、左為僧寮。

    階下,鐘一所。

    大門左有神堂,上飨供龍神。

    天妃堂内,有崇祯六年冊使杜三策、楊掄立「德配玄穹」:康熙三年(癸卯)冊使張學禮、王垓「生天福靈」、二十二年冊使汪楫「朝宗永賴」三匾;副使林麟焻二十三字長聯,後稱「裔侄孫麟焻敬題」。

    蓋天妃為莆田林氏,閩中林姓多作此稱。

    梁上有「靈應普濟神祠」之額,乃萬曆中冊使夏中陽、王士祯所立也。

     始至館第二日,先詣孔廟行香,次至天妃宮。

    冬至,則設萬歲龍亭于廟左明倫堂,使臣以次行禮訖,亦載谒夫子像;朔、望則否。

    天尊廟,祀雷聲普化天尊。

    「汪錄」:永樂中,貢使自京師塑像歸,禱必應。

    故第二日亦往行香,朔、望則不再至雲。

     中山先生廟 自天使館至先王廟,二裡許。

    天使館東有天妃宮,宮前有方沼池。

    過池,東北沿堤行不半裡,有泉崎橋。

    橋旁有孔廟,由廟東行數百步,北折為長虹堤。

    堤長亘二裡許,下作水門七以通潮(堤旁有小石山,名七星山;七石離立沙田中)。

    堤盡,北折為安裡橋(此處地名安裡,故名。

    「汪錄」作「真玉橋」,誤;另有真玉橋,在豐見城北玉湖之上)。

    過橋東折,即中山先王廟。

    廟前,松岡數重。

    左右流澗寬丈許,環注安裡橋下入海。

    廟前石路方廣,左右立木坊及「下馬」石碑,左右各一。

    廟垣四周,皆砺石磊成。

    正中作圈門三,左右角門二。

    門内前堂三楹,匾「肅容」二字;即祭畢設宴待客之所。

    更進,甬道東西廳各三楹,階下兩叢鐵樹攢郁。

    正廟七楹,堂楹之上,前使臣張學禮題「河山帶砺」、汪楫題「永觀厥成」二匾俱在(臣等亦書「世笃忠貞」四字,懸其次)。

    堂西,神廚二楹;東為佛堂,前後六楹——旁三楹,為僧廚。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谕祭儀注(俱從前使臣汪楫更定) 六月二十六日(丁卯),行谕祭禮。

    先期,灑掃王廟。

    中堂屏蔽神主,以便迎請龍亭。

    設香案于廟中,設司香二人。

    設開讀台于滴水西首,設開讀位,東南向。

    設中山先王神主位于露台東首,西向。

    設世曾孫俯伏位于先王神主位之下,北向。

    設世曾孫拜位于露台中,北向。

    設衆官拜位于世曾孫拜位後,左右層列。

    設奏樂位于衆官拜位之下,北向。

     祭日黎明,法司官率衆官及金鼓、儀仗畢集天使館前。

    天使啟門參谒畢,迎請龍亭進公館中堂。

    捧軸官捧谕祭文二道奉安龍亭内,又捧齎賜絹帛二百端、白銀二百兩奉安彩亭内。

    衆官排班,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前導至安裡橋,世曾孫皁袍角帶率衆官迎,伏于橋頭道左;龍亭暫駐,世子、衆官平身。

    天使趨前,分立龍亭左右;通事官唱「排班」,世曾孫率衆官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世曾孫率衆官前導至廟門外。

    龍亭由中門入,至廟内中堂;彩亭内銀絹分列于先王位前案上。

    天使随入,左右立。

    捧軸官由東角門入,至廟東邊門外,西向立;宣讀官、展軸官由西角門入,至開讀台下,東向立。

    司香二人舉香案置龍亭前,添香。

    世曾孫率衆官由東角門入,上露台,各就拜位,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退立于先王神位之下,西向。

    捧軸官由廟東邊門入廟中堂,天使先取谕祭先王尚貞文授捧軸官高舉出廟中,上開讀台;宣讀官次之,展軸官又次之。

    捧軸官上台,立案右,宣讀官就開讓位。

    展軸官立案左,與捧軸官對展。

    通事官唱「開讀」,世曾孫、衆官皆俯伏于先王神位之下,北向;候宣讀官從容讀畢。

    通事官唱「焚帛」,世曾孫率衆官皆平身,至焚帛所;候焚畢,回露台,同衆官謝恩——三跪九叩頭禮。

    畢,退班。

    世曾孫捧先王尚貞神主由廟東邊門入廟内,安于東偏神座。

    世曾孫又捧先王尚益神主就位,天使又取谕祭先王尚益文授捧軸官如前儀。

    谕祭文二道皆另謄錄焚黃,原敕俱請留供廟中。

    谕祭禮畢,天使易服,世曾孫揖至東廳行相見禮(世曾孫未受封,猶守幕次;至此始與使臣相見,七宴自此始。

    張學禮「記」:『始至,有迎風宴』;非也)。

    天使居東、世曾孫居西,各三拜,送坐。

    奉茶畢,請就前堂宴。

    天使左行、世曾孫右行,至前堂;天使居東、世曾孫居西,安坐——正使居東、副使居西,俱南面坐;世曾孫面東北坐。

    不設樂,茶、酒皆親獻,天使辭;天使酬獻,亦辭。

    席終,請天使輿至滴水前;世曾孫下階揖别,衆官出門跪送。

    世曾孫是日不及詣館謝,先遣官至館謝勞;天使次日亦遣官入王城謝宴——為第一宴。

     谕祭先王文(二道) 維康熙五十八年(歲次己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冊封琉球國正使翰林院檢讨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谕祭于故琉球國中山王尚貞之靈曰:朕撫綏萬邦,中外一體;越在荒服,鹹畀湛恩。

    矧效忠既笃于生前,斯賜恤彌隆于身後;眷言鴻伐,宜贲龍光。

    爾琉球國中山王尚貞肅凜朝章,丕揚世緒。

    秉聲靈于天府,水靜鲸波;奉正朔于大庭,風清島服。

    靖共匪懈,恩早錫于九重;貞順彌加,時将曆乎三紀。

    方謂期頤未艾,何圖徂謝遙聞!深用怆懷,特頒祭恤。

    嗚呼!作屏翰于遐方,始終臣節;被優崇于幽穸,炳煥綸褒。

    用薦苾芳,尚其歆格! 維康熙五十八年(歲次己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冊封琉球國正使翰林院檢讨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谕祭于故琉球國王尚益之靈曰:朕承天庥,撫馭區宇;罔有内外,并予輯綏。

    凡所賓貢,不忘存恤;有庸必報,雖遠弗遺:所以示懷柔、昭钜典也。

    爾琉球國王嗣尚益承先受祚,繼志輸忠;世着勳勞,奉共球而内向;代修朝請,航溟渤以歸誠。

    乃莅職止于三年,嗣封關于再世。

    眷言藩服,方期多福之是膺;勉樹嘉猷,讵意修齡之難得!訃音遠告,褒恤特申。

    雖錫命未逮于生前,而榮施實隆于身後。

    爰頒祭醊,用遣專官。

    嗚呼!玉冊遙傳,庶慰來王之志;綸函覃被,聿昭撫遠之忱。

    載設牲犧,庶其歆格! 中山王府 自天使館至中山王府,十裡。

    冊封日,自先王廟以東,紅帽吏排仗夾道,列至王宮。

    先王廟南折,為八幡橋。

    更東,過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