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冊封琉球國王副使賜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編修加二級臣徐葆光纂
封舟到港
天使館(舊使館、支應七司)
天妃宮行香(上天妃宮-附下天妃宮)
中山先生廟
谕祭儀注
谕祭先王文(二道)
中山王府
冊封儀注
冊封诏敕(二道)
中山王肄館儀仗(賀封路供)
中秋宴
重陽宴(拜辭宴、餞别宴、望舟宴)
中山王謝恩表疏(貢物)
請存舊禮以勞使臣疏(禮部議覆疏)
封舟到港
封舟六月朔旦至那霸港,泊海口;迎舟數十,獨木船雙使一帆者又數百槳。
世曾孫尚敬守次,先遣法司以下諸陪臣來迎诏;随來随遣,前後數輩緻牲禮迎勞如儀。
午潮上,島民舣船數百,或在船、或入水施百绠引舟至迎恩亭下(亭建自洪武中武甯王時,修葺如新):陪臣班列,儀仗、金鼓皆集亭左右,迎請龍亭。
未刻,以次登岸。
衆官前導至館,奉安诏敕。
行禮訖,以次入谒:法司王舅、紫金大夫、紫巾官為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揖答之。
耳目官、正議大夫、中議大夫為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拱手答之。
那霸官、長史、察侍紀官、遏闼理官、都通事為一班,三叩頭;天使坐受,抗手答之。
嗣後,朔、望及逢五、十日,王遣法司王舅以下至館一起居;見天使皆下坐,應對皆起立。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天使亦遣使至王府答問雲。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天使館 天使館,去迎恩亭一裡許,面南;屋宇皆如中國衙署,外栅四周。
栅内東西門,房各四楹,竿上施「冊封」黃旗二。
八角鼓棚,左右二所。
大門内,東西役房各六楹。
儀門上,有「天澤門」三字匾,前明萬曆中使臣夏子陽題;今失去,臣等補書其上。
大堂前庭方廣數畝,陪臣行禮于此。
甬道左右,臣等植大榕樹四株。
堂上前楹,前使張學禮、王垓題「天威遠布」隸書四字,汪楫、林麟焻題「敷命堂」三字,皆在;臣等又書「皇綸三錫」四字,懸正梁上。
蓋自康熙二年封王尚質,今王之高祖也;康熙二十二年封王尚貞,今王之曾祖也;王之祖尚純未及立、王之父尚益未及請封,至今國王尚敬已閱五世,皆受我皇上玺封。
六十年中大典三行,澤及五世,實為千古僅事;故特書之以示遠人,明我皇上與天無極之治,海隅日出,覆育無窮也。
左右楹間特書二牓:一載前明冊使姓名,一載本朝三遣使臣姓名。
牓記附錄 前明洪武中,中山王察度始通于朝。
武甯嗣位,始來告喪請襲。
終明之代,傳十六世,世世請封。
封使三十餘人具列正史,而稗載多舛。
倘中外異書,非一統同文之義。
皇清受命,王尚質始來請封。
于今五世,冊禮三行;皆奉我皇上寶玺以來,尤為千古盛事。
并書于次,所以昭曠典、慎使職也。
遣使踰年始達;嘉靖以後,有遲至三、四年者。
今按史書之,一以遣使之年為定。
洪武以來,使事不以冊封行者,姓名不能備考;故不并列雲。
冊使,例以行人充;明正統中,始用給事中為之。
正、副仍之,後遂不變。
用翰林與中書舍人,自前使始。
兩使皆史臣,唯茲役。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本朝順治六年,尚賢弟尚質奉表;十年,來請封。
世祖遣使,康熙二年行。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尚益未請封,父尚純未立,先卒;子尚敬,今封。
堂後,穿堂六楹;内堂三楹,左右兩使臣房。
後院,東西二闆閣:東曰「長風」,前使臣在楫書;西曰「停雲」,使臣林麟焻書。
匾已廢,樓亦重葺,臣等重題其上。
兩行役房各九楹,東西相向。
東院,有水井一。
砺石牆四周如城,高一丈三、四尺許,極堅緻。
堂屋内,地皆用方磚;上施■〈同瓦〉瓦,惟壁皆用夾闆。
役舍,則以蘆箔,墁土其上。
附:舊使館 使館西南有舊使館,址相連。
前亦有轅門、大門,上有小闆閣。
入門,大堂三楹;以闆鋪地,去地三尺許。
外有「駐節」二字,前使王垓所書;又前明崇祯中使臣杜三策書「每懷靡及」四字。
西有樓,今無存(胡靖「記」雲:『楊行人掄居西偏小樓,名曰「聽海」』今新葺闆閣。
惟東闆閣系舊建,■〈木堅〉木梁柱,皆極堅固。
前使張學禮「記」雲:『樓上有杜三策題「梅花詩」百首』;今已漫滅無存。
測量平、豐二臣居之,扃前轅門;鑿後垣,共門出入。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舊使館,向有息思亭。
嘉靖三十七年,冊使郭汝霖有「息思亭說」雲:『琉球天使館自門而入,正堂三間;自正堂,引至書房三間。
餘處于東,李君際春處于西。
房之後,再三間;官舍輩處之。
兩旁翼以廊房各六間,門書輿皁寓焉。
暑月蘊隆,琉之人為餘蔔後垣空地,砌土瓦茅,豎柱而亭之。
餘因匾曰「息思」;以詠以歌;庶忘其身之在異鄉已。
天使館堂,舊名「灑露」。
萬曆四年,冊使蕭崇業有「灑露堂說」雲:『使館故有匾,弗稱。
唐人雲:「海東萬裡灑扶桑」;意在懷遠也。
餘以「灑露」名之』。
副使謝傑記雲:『灑露堂者,天使館之堂也;谏議蕭使公所以名斯堂也』雲雲。
臣葆光按:此二條,當在舊使館中。
今匾廢亭圯。
皆不可考。
就郭記雲:「自門而入,正堂三間」;今舊院大門内即大堂、無儀門,居然可知已。
天使館,日有都通事一員、紅帕秀才二十人輪番值門,聽候指使。
天使館旁,支應分設七司:一、館務司,掌館中大小應行事件;一、承應所,掌館中修葺、物件、家夥等事;一、掌牲所,掌羊、豕、雞、鴨支送等事;一、供應所,掌館中酒、米、小菜支送等事;一、理宴司,掌七宴事;一、書簡司,掌書帖往來等事; 一、評價司,掌評定物價上下,分買支給等事。
每司遣大夫一員、紅帕三人——餘雜差等二十人主一司。
其朝夕供應奔走,别有庫官等為之。
國王日以宮前瑞泉供客,每日清晨汲入綠木筩二石餘,以鎖鎖之;走十裡,送至館中。
紅帕秀才九人,分日押送。
每日供應米五升,面四斤,醬、醬油、醋、鹽、菜油各四盞,豆腐三斤,燒酒一瓶,魚、肉各三斤,羊肉二斤,幹魚四斤,雞二,蛋十枚,海蟳二,西瓜二,冬瓜十斤,菜一斤,燭四枝,炭十斤,柴四束。
起居日,饋生豬、羊各一,雞二,蛋、魚、海蛇、海蟳、石鮔、車螯、面條、面粉、醬■〈艹越〉、醋蒜、胡椒、甘蔗、蕉果(冬易以橘),燒餅、佳蘇魚各一盤,燒酒一埕,炭一包,燭一束;朔、望,加吉果、米肌、銀酒、黃酒之饋(吉果,以米粉為之,形如薄餅;米肌,如白酒而稍淡;銀酒,即燒酒;黃酒,國中所醞煮,酒色黑醲,少有油氣)。
守備、千總,日米四升,醬油、醋、鹽、菜油、米醬各一盞,豬肉三斤,羊肉一斤,生魚二斤,幹魚三斤,雞一,蛋十枚,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六盞,小燭二枝,炭五斤,柴二束。
全廪給,日米三升,醋、鹽、菜油、豆醬各一盞,豬肉二斤,生魚二斤,幹魚二斤,雞一,蛋五枚,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三盞,小燭二枝,柴二束。
半廪給,日米二升,醋、鹽、菜油、豆醬各一盞,豬肉一斤,幹魚一斤,雞一,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二盞,柴二束。
月糧、日糧,日米一升五合,醋、鹽、菜油、豆醬各半盞,
世曾孫尚敬守次,先遣法司以下諸陪臣來迎诏;随來随遣,前後數輩緻牲禮迎勞如儀。
午潮上,島民舣船數百,或在船、或入水施百绠引舟至迎恩亭下(亭建自洪武中武甯王時,修葺如新):陪臣班列,儀仗、金鼓皆集亭左右,迎請龍亭。
未刻,以次登岸。
衆官前導至館,奉安诏敕。
行禮訖,以次入谒:法司王舅、紫金大夫、紫巾官為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揖答之。
耳目官、正議大夫、中議大夫為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拱手答之。
那霸官、長史、察侍紀官、遏闼理官、都通事為一班,三叩頭;天使坐受,抗手答之。
嗣後,朔、望及逢五、十日,王遣法司王舅以下至館一起居;見天使皆下坐,應對皆起立。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天使亦遣使至王府答問雲。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天使館 天使館,去迎恩亭一裡許,面南;屋宇皆如中國衙署,外栅四周。
栅内東西門,房各四楹,竿上施「冊封」黃旗二。
八角鼓棚,左右二所。
大門内,東西役房各六楹。
儀門上,有「天澤門」三字匾,前明萬曆中使臣夏子陽題;今失去,臣等補書其上。
大堂前庭方廣數畝,陪臣行禮于此。
甬道左右,臣等植大榕樹四株。
堂上前楹,前使張學禮、王垓題「天威遠布」隸書四字,汪楫、林麟焻題「敷命堂」三字,皆在;臣等又書「皇綸三錫」四字,懸正梁上。
蓋自康熙二年封王尚質,今王之高祖也;康熙二十二年封王尚貞,今王之曾祖也;王之祖尚純未及立、王之父尚益未及請封,至今國王尚敬已閱五世,皆受我皇上玺封。
六十年中大典三行,澤及五世,實為千古僅事;故特書之以示遠人,明我皇上與天無極之治,海隅日出,覆育無窮也。
左右楹間特書二牓:一載前明冊使姓名,一載本朝三遣使臣姓名。
牓記附錄 前明洪武中,中山王察度始通于朝。
武甯嗣位,始來告喪請襲。
終明之代,傳十六世,世世請封。
封使三十餘人具列正史,而稗載多舛。
倘中外異書,非一統同文之義。
皇清受命,王尚質始來請封。
于今五世,冊禮三行;皆奉我皇上寶玺以來,尤為千古盛事。
并書于次,所以昭曠典、慎使職也。
遣使踰年始達;嘉靖以後,有遲至三、四年者。
今按史書之,一以遣使之年為定。
洪武以來,使事不以冊封行者,姓名不能備考;故不并列雲。
冊使,例以行人充;明正統中,始用給事中為之。
正、副仍之,後遂不變。
用翰林與中書舍人,自前使始。
兩使皆史臣,唯茲役。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本朝順治六年,尚賢弟尚質奉表;十年,來請封。
世祖遣使,康熙二年行。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尚益未請封,父尚純未立,先卒;子尚敬,今封。
堂後,穿堂六楹;内堂三楹,左右兩使臣房。
後院,東西二闆閣:東曰「長風」,前使臣在楫書;西曰「停雲」,使臣林麟焻書。
匾已廢,樓亦重葺,臣等重題其上。
兩行役房各九楹,東西相向。
東院,有水井一。
砺石牆四周如城,高一丈三、四尺許,極堅緻。
堂屋内,地皆用方磚;上施■〈同瓦〉瓦,惟壁皆用夾闆。
役舍,則以蘆箔,墁土其上。
附:舊使館 使館西南有舊使館,址相連。
前亦有轅門、大門,上有小闆閣。
入門,大堂三楹;以闆鋪地,去地三尺許。
外有「駐節」二字,前使王垓所書;又前明崇祯中使臣杜三策書「每懷靡及」四字。
西有樓,今無存(胡靖「記」雲:『楊行人掄居西偏小樓,名曰「聽海」』今新葺闆閣。
惟東闆閣系舊建,■〈木堅〉木梁柱,皆極堅固。
前使張學禮「記」雲:『樓上有杜三策題「梅花詩」百首』;今已漫滅無存。
測量平、豐二臣居之,扃前轅門;鑿後垣,共門出入。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舊使館,向有息思亭。
嘉靖三十七年,冊使郭汝霖有「息思亭說」雲:『琉球天使館自門而入,正堂三間;自正堂,引至書房三間。
餘處于東,李君際春處于西。
房之後,再三間;官舍輩處之。
兩旁翼以廊房各六間,門書輿皁寓焉。
暑月蘊隆,琉之人為餘蔔後垣空地,砌土瓦茅,豎柱而亭之。
餘因匾曰「息思」;以詠以歌;庶忘其身之在異鄉已。
天使館堂,舊名「灑露」。
萬曆四年,冊使蕭崇業有「灑露堂說」雲:『使館故有匾,弗稱。
唐人雲:「海東萬裡灑扶桑」;意在懷遠也。
餘以「灑露」名之』。
副使謝傑記雲:『灑露堂者,天使館之堂也;谏議蕭使公所以名斯堂也』雲雲。
臣葆光按:此二條,當在舊使館中。
今匾廢亭圯。
皆不可考。
就郭記雲:「自門而入,正堂三間」;今舊院大門内即大堂、無儀門,居然可知已。
天使館,日有都通事一員、紅帕秀才二十人輪番值門,聽候指使。
天使館旁,支應分設七司:一、館務司,掌館中大小應行事件;一、承應所,掌館中修葺、物件、家夥等事;一、掌牲所,掌羊、豕、雞、鴨支送等事;一、供應所,掌館中酒、米、小菜支送等事;一、理宴司,掌七宴事;一、書簡司,掌書帖往來等事; 一、評價司,掌評定物價上下,分買支給等事。
每司遣大夫一員、紅帕三人——餘雜差等二十人主一司。
其朝夕供應奔走,别有庫官等為之。
國王日以宮前瑞泉供客,每日清晨汲入綠木筩二石餘,以鎖鎖之;走十裡,送至館中。
紅帕秀才九人,分日押送。
每日供應米五升,面四斤,醬、醬油、醋、鹽、菜油各四盞,豆腐三斤,燒酒一瓶,魚、肉各三斤,羊肉二斤,幹魚四斤,雞二,蛋十枚,海蟳二,西瓜二,冬瓜十斤,菜一斤,燭四枝,炭十斤,柴四束。
起居日,饋生豬、羊各一,雞二,蛋、魚、海蛇、海蟳、石鮔、車螯、面條、面粉、醬■〈艹越〉、醋蒜、胡椒、甘蔗、蕉果(冬易以橘),燒餅、佳蘇魚各一盤,燒酒一埕,炭一包,燭一束;朔、望,加吉果、米肌、銀酒、黃酒之饋(吉果,以米粉為之,形如薄餅;米肌,如白酒而稍淡;銀酒,即燒酒;黃酒,國中所醞煮,酒色黑醲,少有油氣)。
守備、千總,日米四升,醬油、醋、鹽、菜油、米醬各一盞,豬肉三斤,羊肉一斤,生魚二斤,幹魚三斤,雞一,蛋十枚,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六盞,小燭二枝,炭五斤,柴二束。
全廪給,日米三升,醋、鹽、菜油、豆醬各一盞,豬肉二斤,生魚二斤,幹魚二斤,雞一,蛋五枚,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三盞,小燭二枝,柴二束。
半廪給,日米二升,醋、鹽、菜油、豆醬各一盞,豬肉一斤,幹魚一斤,雞一,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二盞,柴二束。
月糧、日糧,日米一升五合,醋、鹽、菜油、豆醬各半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