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一

關燈
冊封琉球國王副使賜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編修加二級臣徐葆光纂 封舟 渡海兵役 更(定更法) 針路 前海行日記 後海行日記 曆次封舟渡海日期 風信 風暴日期 天妃靈應記(封舟救濟靈迹) 谕祭海神文 春秋祀典疏 封舟 從前冊封,以造舟為重事。

    曆考前冊,采木各路騷動夫役,開廠監造縻費官帑,奸吏假手,為弊無窮;經時累歲,其事始舉。

    自前明以至本朝冊封之始,其煩費遲久,前後一轍也。

    康熙二十一年,使臣汪楫、林麟焻即取現有二戰艦充之,前弊始絕。

    至今三十餘年,區宇升平,海濱利涉,沿海縣、鎮巨舶多有;冊封命下,臣等未到閩前,督臣滿保移檄各鎮選大船充用,豫為修葺,諸具鹹備。

    二船取自浙江甯波府屬,皆民間商舶;較往時封舟,大小相埒而費輕辦速,前此未有也(按宋徐兢奉使高麗,神舟二——皆敕賜名字、客舟六,共八舟。

    明封舟,或一、或二;今二舟)。

     一号船,使臣共居之;二号船,載兵役。

    一号船,前後四艙。

    每艙上下三層:下一層,填壓載巨石、安頓什物。

    中一層,使臣居之;兩旁名曰「麻力」,截為兩層,左右八間,以居從役。

    艙口梯,兩折始下。

    艙中寬六尺許,可橫一床。

    高八、九尺,上穴艙面為天窗井--方三尺許以通明;雨即掩之,晝黑如夜。

    艙面空其右以行,船左邊置爐竈數具。

    闆閣跨舷外一、二尺許,前後圈篷;作小屋一、二所,日番居以避艙中暑熱。

    水艙水櫃,設人主之;置簽給水,人日一瓯。

    船尾虛梢為将台,立旗纛;設藤牌、弓箭、兵役、吹手居其上。

    将台下為神堂,供天妃、諸水神。

    下為柁樓,樓前小艙布針盤,夥長、柁工及接封使臣主針者居之。

    船兩旁大小炮門十二,分列左右;軍器稱是。

    蓆篷、布篷九道;艙面橫大木三道,設軸轉缭以上下之。

    船戶以下共二十二人,各有專掌。

    其中最趫捷者名鴉班,正、副二人;登樯了望,上下如飛。

    兵丁皆習行船事,每船百人為之佐;一号船千總督之,二号船守備督之。

     一号船長十丈、寬二丈八尺、深一丈五尺(前明封舟,連尾虛梢長十七丈、寬三丈一尺六寸、深一丈三尺三寸;嘉靖中,正使陳侃、副使高澄等題請定式。

    嘉靖三十八年封舟依舊式造,長帶虛梢一十五丈、寬二丈九尺七寸、深一丈四尺。

    萬曆七年造封舟,帶虛梢一十四丈、寬二丈九尺、深一丈四尺。

    崇祯六年冊使杜三策從客胡靖「記錄」:封舟長二十丈、廣六丈。

    本朝康熙二年張學禮記:形如梭子,長十八丈、寬二丈二尺、深二丈三尺。

    康熙二十二年汪楫記:選二鳥船充用,船長一十五丈有奇、寬二丈六尺。

    按「海防冊」雲:『烽火營鳥船一隻,長一十二丈三尺、寬二丈五尺;閩安中營鳥船一隻,長一十二丈二尺、寬二丈六尺五寸』)。

    前後四艙,水艙四、水櫃四、水桶十二,共受水七百石。

    柁長二丈五尺五寸,寬七尺九寸。

    西洋造法名夾闆柁,不用勒肚。

    柁以鐵力木為之,名曰鹽柁,漬海水中愈堅(前明封舟,定制鐵力木柁三門。

    每門長三丈五尺,有大纜系之;由船底兜至船頭,謂之勒肚,以櫆藤為之。

    今二封舟,皆取商船充用。

    二号制如鳥船式,用勒肚二條;一号船系西洋夾闆柁,不用勒肚,又不置副柁。

    将出海時,與閩中有司争置副柁;本船夥長林某雲:『船柁,西洋造法最堅穩,可無用副。

    且柁重萬斤,船中亦無處置之』。

    竟不置副柁,與前小異雲)。

    大桅長九丈二尺,圍九尺;頭桅長七丈二尺,圍七尺。

    橹二,長四丈,寬二尺三寸。

    椗大小各二,大者長二丈七尺,小者長二丈四尺;皆寬八寸及七寸。

    形如「個」字:皆以鐵力木為之。

    椗上棕索二條,長一百托,圍一尺五寸(按字書:『碇,錘舟石也;與椗同』。

    無「椗」字。

    今以木為之,故俗字從木)。

    大桅蓆篷寬五丈二尺,長五丈三尺;辘轳索三條,長三十五托,圍一尺二寸。

    缭母索二條,長一十五托,圍一尺五寸。

    頭桅席篷寬二丈二尺,長二丈八尺。

    大桅頂篷名頭巾頂,惟官舶始用之,商船不得用;長五丈四尺,寬五丈(徐兢錄雲:『大樯之巅,加小帆十幅,謂之野狐』;殆即頭巾頂也)。

    大桅下布篷名篷裙,長六尺,寬一丈五尺。

    頭桅上布篷名頭幞,上尖下方,三角形;長三丈,下闊二丈八尺。

    插花布篷長四丈八尺,寬三丈四尺。

    插花下布篷名插花褲,長六尺,寬一丈五尺。

    頭緝布篷長四丈五尺,寬二丈五尺。

    尾送布篷長四丈,寬二丈七尺:共篷九道。

     二号船長十一丈八尺、寬二丈五尺、深一丈二尺。

    前後共二十三艙;水艙二、水櫃四、水桶十二,受水六百石。

    柁長三丈四尺,寬七尺。

    制同鳥船,柁用勒肚二條,長十五丈,從尾左右夾水,兜至頭上。

    大桅長八丈五尺,圍八尺五寸;頭桅長六丈五尺,圍六尺。

    橹四,長四丈,寬二尺二寸。

    椗,大小三具。

    大桅蓆篷長五丈七尺,寬五丈六尺;頭桅蓆篷長五丈七尺,寬五丈六尺。

    大桅頭巾頂布篷長五丈,寬四丈八尺。

    大桅下布篷裙長六尺,寬一丈六尺。

    插花布篷長四丈八尺,寬三丈二尺。

    插花褲布篷長五丈,寬一丈三尺。

    頭緝布篷長四丈,寬二丈四尺。

    尾送布篷長三丈六尺、寬二丈五尺:共篷八道(少頭幞布篷一道)。

     每船,船戶以下二十二人:正夥長,主針盤羅經事。

    副夥長,經理針房;兼主水鋾長绠三條,候水淺深。

    正、副舵工二人,主柁;二号船上,兼管勒肚二條。

    正、副椗二人,主椗四門;行船時,主頭緝布篷。

    正、副鴉班二人,主頭巾頂帆、大桅上一條龍旗及大旗。

    正、副杉闆工二人,主杉闆小船;行船時,主清風大旗及頭帆。

    正、副缭手二人,主人帆及尾送布帆、缭母棕、缭木索等物。

    正、副值庫二人,主大帆插花、天妃大神旗,又主裝載。

    押工一人,主修理杠梖及行船時大桅千斤墜一條。

    香公一人,主天妃、諸水神座前油燈、早晚洋中獻紙及大帆尾缭。

    頭阡一人,主大桅繂索大椗索、盤絞索、大橹車繩。

    二阡二人,主大桅繂索副椗索、盤絞索、大橹車繩。

    三阡一人,主大桅繂索三椗索、盤絞索、車子數根。

    正、副總鋪二人,主鍋飯、柴米事。

     封舟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渡海兵役 正使家人二十名、副使家人十五名外,海防廳送使副共書辦二名、巡捕二名、長班四名、門子二名、皁隸八名、健步四名、轎傘夫二十名、引禮通事二員(鄭任譯、馮西熊)、護送守備一員(海壇鎮左營守備蔡添略)、千總一員(蔡勇)、官兵二百名(閩安鎮、烽火營、海壇鎮左右中三營各四十名)、内科醫生一人、外科醫生一人、道士三名、老排一名、吹鼓手八名、廚子四名、艦匠二名、艌匠四名、風帆匠二名、索匠二名、鐵匠二名、裁縫二名、糊紙匠二名、裱褙匠一名、糕餅匠一名、待诏一名(凡兵役随身行李貨物,每人限帶百斤。

    按曆來封舟過海,兵役等皆有壓鈔貨物帶往市易舊例。

    萬曆七年(己卯),冊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