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貴州通志卷六
地理
關梁
貴陽府
貴築縣【附郭】新添關【在城東南二裡】圖甯關【在城南五裡舊名油榨關 國朝康熙四十年廵撫王燕重修改今名并修關帝祠及紀恩可憇二亭】響水關【在城西北五裡】老鴉關【在城西北五裡四川驿道經此】鳳凰關【在城北十裡舊名大鴉關 國朝康熙九年改今名】玉帶橋【在城内龍井前 國朝雍正五年重建】盤橋【在布政司前 國朝雍正三年布政使劉師恕改河道新建】遵德橋【在盤橋下流又名獅子橋明永樂年建 國朝康熙十二年改建】貫珠橋【在遵德橋下流 國朝雍正九年廵撫張廣泗重建】忠烈橋【在府治左以近南公祠故名明時建國朝康熙三十九年重修上有文昌閣】振武橋【在縣治左縣本都司署故名】月殿虹橋【在縣治前又名六洞橋】普濟橋【在城東二裡 國朝康熙三十二年建】霁虹橋【在城外南明河上明永樂二年鎮遠侯顧成建】浮玉橋【在城南堤所謂鳌矶浮玉是也】南浦橋【在城南富水上】龍洞橋【在城南十裡頭舖】金鎻橋【在振武門外定廣往來之路】太慈橋【在城西南五裡】濟番橋【在城西南三十裡入定番州大道】蟾宮橋【在廣濟門外】三星橋【在布德門外府學前】鎮北橋【在布德門外一名福橋】普惠橋【在布德門外 國朝雍正八年建】化龍橋【在布德門外上有大石形肖靈龜】蘇家橋【在水門外舊止一洞 國朝雍正五年廵撫何世璂改為三洞以殺水勢】通濟橋【在城西北往滇大路有頭橋二橋三橋之名】鴉關橋【在城北八裡大小鴉關之間】洪濟橋【在城北十五裡土人謝鼎建】仙臨橋【在城北二十裡上有仙人足迹旁有松梵庵頗幽靜】麥架橋【在城北三十裡】○定番州 程番橋【在城西二裡】○廣順州 墨緑橋【在城東五裡】天生橋【在城東從仁裡水穿腰腹而成人行其上如卧波長虹】○開州 茶山渡【在城東三十裡】棉花渡【在城東南五十裡】○龍裡縣 水橋【在城西五裡官道上】○貴定縣 馬桑關【在城西五裡】甕城關【在城西四十裡】玉杵關【在城東北三裡】東門橋【在城東有頭橋二橋三橋】珍珠橋【在城東十裡 國朝康熙十一年建】崖頭舖橋【在城東十裡】翁樹河橋【在城南四十裡】西門橋【在城西】甕城橋【在城西二十裡】北門橋【在城北一裡】同保橋【在城北五裡】○修文縣茶山渡【在城西一百四十裡】合口渡【在城西一百五十裡】烏江渡【在城西北八十裡其北岸有烏江門西境恃以為險】黃沙渡【在城西北一百五十裡】陸廣渡【在城東北三十裡】曲尺橋【在東門外一裡許有三岔河其橋一橫一直如曲尺樣為入城孔道旁有古碑】平安橋【在北門外小河由白馬潭水流下水中巨石參差犬牙相制不通舟筏】蜈蚣橋【在城北三十裡水西安氏建昔為驿道石工精緻上有雨花庵明學士楊某有碑】谷隆關【在長寨城南十五裡通定番路頗稱險隘】
安順府
普定縣【附郭】羅仙關【在城東十裡】楊家關【在城東三十裡】半天關【在城南五裡】牛蹄關【在城西五裡】大屯關【在城西十裡】老虎關【在城西二十裡】打鐵關【在城西一百二十裡新開驿路兩峯夾峙最為險峻】西林渡【在城西一百八十裡即毛口渡 國朝總督鄂爾泰具題改新路設渡於此】通津橋【在城西北】雙溪橋【在城内東北】○鎮甯州 猴兒關【在城東三十裡】土地關【在城西南四十裡新開驿路】鳳凰關【在城西南五十裡新路上】石龍關【在城西南六十裡新路上】岩關【在城北三裡】通濟橋【在城内明時建】白虹橋【在城南三十裡跨疊水河明時勅建】○永甯州 梅子關【在城西三十裡原建有哨城稽查往來】壩陵橋【在城東三十五裡】盤江橋【在城西三十裡舊為滇黔孔道江水洶湧不能舟渡明崇祯間參政朱家民創建鐵鎻橋毀於寇 國朝順治十六年經畧洪承疇總督趙廷臣廵撫卞三元重修康熙十九年賊又毀二十三年總督蔡毓榮廵撫楊雍建等具題重建極為壯觀設土廵檢守之今開辟新路驿站俱設在毛口渡】○清鎮縣 鴨池河渡【在城西北九十裡通黔西路】滴澄橋【在城西五裡】○安平縣銅鼓關【在城東五裡】平壩關【在城東南十五裡】沙子關【在城南十五裡】楊家關【在城南三十五裡】峽山關【在城西一裡】虹橋【在學宮前】紗?橋【在東門外】洛陽橋【在城東十五裡明百戶朱表建】葛花橋【在南門外】通南橋【在城南三裡通滇大路】廣濟橋【在城西北十五裡明百戶朱表建】大水橋【在北門外】喻家橋【在沙作】普濟橋【在關下堡】雙虹橋【在車頭堡】安濟橋【在羊塲河】
平越府
平越縣【附郭】羊塲關【在城東二十裡】武勝關【在城南二裡前臨江水兩岸壁立一線通行天設險要】岩關【在城西南十三裡】谷芒關【在城西四十五裡】七星關【在城北五裡許】雞塲關【在城北二十裡】打鐵關【在城東北五十裡】葛公橋【在城東五裡跨麻哈江明萬曆間郡人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縻金巨萬悉罄家資總督張鶴鳴砻碑題葛鏡橋三字記以詩文 國朝康熙二年為水所拆副使徐弘業重修九年建三元閣於橋北廵撫佟鳳彩複于兩岸修砌腰牆數十丈以衛行者往來便之】通濟橋【在城東十裡】羊塲橋【在城東二十裡】楊老橋【在城東三十裡】湧雪橋【在城南潮音閣下】通遠橋【在城南明永樂間建】太平橋【在城南三裡】武勝橋【在城西南五裡】酉陽橋【在城西南二十裡】黃絲橋【在城西南三十五裡】可禹橋【在城西五裡郡人劉﨣募建知府蔣應修為記】西門橋【在城西門外】王公橋【在城北三十裡地名牛塲郡人王譏建】樊家橋【在城東北五裡郡人樊都建】○黃平州 隆橋【在城北二十五裡】十裡關【在城東十裡】馬宗嶺關【在城東二十五裡】深溝關【在城北十裡】重安江渡【在城南三十裡江水深湍當滇黔孔道昔系舟渡往往有覆沒之患 國朝康熙十二年布政使潘超先按察使張文德糧驿參議陳寶鑰捐建石橋往來稱利涉焉今毀仍用舟渡】白悠渡【在城北三十裡為入川大道水勢湍激向無渡船 國朝知州李延基進士王橒貢生王栻共捐金置田造船行人利焉】彭家橋【在城東州人彭亨衢建】陳家橋【在城東州人陳于震建】永安橋【在城東十裡明洪武間建】通濟橋【在城東二十裡】靈泉橋【在城南】會通橋【在城西原名古梁橋 國朝康熙二十七年水漲傾壞今重建】百子橋【在城北裡許冷水溪無子者架闆為橋辄生子裡人求嗣者争架之因名】滄浪橋【在城北】羅朗橋【在城東北國朝進士王橒捐金重建】○甕安縣 頭關【在城東南十五裡】二關【在城東南二十五裡】藍家關【在城東南四十裡】孫家渡【在城北五十裡國朝康熙五十九年知縣韓瑛捐造渡船】沙子橋【在城南五裡】長灘橋【在城南八裡】劉家橋【在城南三十裡】西門橋【在城西裡許】崖腳橋【在城北五裡】萬壽橋【在城北十裡】猴塲【在城北三十裡】○餘慶縣 頭關【在城南六十裡通甕安路】中關【在城西二十裡】餘慶關【在城西南餘慶司】灰木關【在餘慶司】牛塲渡【在城東門外】岩門渡【在城西七十裡烏江下流為楚蜀要津每年官給工資修船】新村橋【在城南十裡】小烏江橋【在城西北三十裡】○湄潭縣 錫洛關【在城東四十裡】渡上關【在城東南六十裡】三渡關【在城西五十五裡】闆角關【在城西北八十五裡】青龍關【在城北一百二十裡】袁家渡【在城南為黔蜀要津】王囘渡【在城南與開州接境】北門渡【在城北為龍婺要路】湄水橋【在城南邑人龔偉建】獺水橋【在城北】
都勻府
都勻縣【附郭】太平關【在城東六十裡】威鎮關【在城西】石屏關【在城西】谪仙關【在城西龍山上明主事張翀建】平定關【在城北】靖盜關【在城北】雞賈渡【在城東四十裡】木狫橋【在城東十裡】頭塘橋【在城南十裡】樂英橋【在城西十裡】楊道橋【在城南三十裡】承先橋【在城南六十裡】繼志橋【在城南七十裡】迎恩橋【在城北 國朝康熙五十年知縣陳士昂建】來遠橋【在城北】平定橋【在城北明末圯 國朝康熙三年重建】○麻哈州惠民橋【在城南】必撥橋【在城北】○獨山州 雞公關【在城西南三十裡設有塘汛】鴨公關【在城東北五十裡即靖夷塘與都勻縣連界】小河橋【在城南二十裡】龍寨橋【在城南三十裡】深河橋【在塘東北二十裡生員蔡希端建】○清平縣 羅仲關【在城北二十裡】龍頭渡【在城東六十裡為凱裡要渡】岩頭渡【在城東北三十裡】報捷橋【在城南門外】勇勝橋【在城南三裡明知縣王傚建】萬潮橋【在城南十裡邑人何起泰建】宗伯橋【在城北門外明尚書孫應鳌建】北門橋【在城北二裡】凱旋橋【在城北三裡】○荔波縣 上蒙石渡【在城東五裡】甲站渡【在城東二十裡】縣前渡【在城東南舊系南關外一裡山溪險惡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知縣劉棻捐造渡船二隻】下蒙石渡【在城南十裡】巴灰渡【在城南一百一十裡】地鵝橋【在城東三十裡巴乃埲】水龍橋【在城東六十裡丘賤埲】茅灘橋 水慶橋【俱在城東七十五裡裡】水圍橋【在城北四十五裡韋農埲】
鎮遠府
鎮遠縣【附郭】鎮東關【在城東明正德八年建】石門關【在城東舊名河關】複古關【在城東三裡兩山對峙】焦溪關【在城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