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宋代

關燈
曦忽随壯士臂,暮景已入詩人肩。

    塵緣咄咄魚吞餌,勝事堂堂駒着鞭。

    屐齒欲回還小立,隔溪明滅見江船。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筠溪集》卷十七 留贈無诤堂湧泉利老 戶外雙峰碧礙天,定回香火也已收煙。

    若将峭語撩癡客,借枕重參一味禅。

     ——《筠溪集》卷十八 嶽公來住湧泉,原為出化者十八人, 原上座因行,袖詩谒筠溪老人, 風緻清遠可愛,臨行索偈,書以贈之 屐聲何土遣瞿昙,示病溪翁為掃庵。

    檐葡香中一盂飯,不妨歸去飽同參。

     ——《筠溪集》卷十九 張元幹(1091~1160年後)字仲宗,号蘆川居士,福州永泰人。

    宋靖康元年(1126年)任李綱親征行營使屬官,後官至将作監丞。

    在秦桧當權時,挂冠歸裡。

     和李丞相遊鼓山 海山幻出化人宮,樓觀新崇萬裡容。

    雲霧入檐銀色界,藤蘿昏雨妙高峰。

    放懷久已參黃檗,雅志無疑伴赤松。

    欲去更聞獅子吼,忘歸橋下興猶濃。

     ——《蘆川歸來集》卷三 台灣《四庫全書》本 洪炎字玉父,江西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宋元祐末登進士,徽宗時,官中書舍人。

     遊石鼓山湧泉院 每聞石鼓鳴,今作石鼓遊。

    擊拊久已息,甲兵殊未休。

    精廬莊嚴海,百室雲霧浮。

    維時當長夏,蕭飒如涼秋。

    高崖不見日,老木枝相樛。

    靈泉發嵌窦,下注千仞溝。

    向來經行人,頗以名字留。

    俯仰百年内,磨镌遍岩幽。

    石橋可坐卧,清俗無等俦。

    衆山合沓來,響答相獻酬。

    雖逢會心欣,未緝當世憂。

    不知稽山上,複有勝處否?六飛尚東巡,孤兔穴中州。

    戈鋋塞河洛,冠蓋集閩瓯。

    墜此吠雪國,烈火爛不收。

    炎飚方焚輪,赫曦欲行輈。

    微生類焦谷,茲焉得依投。

    一乘淩風翰,濯纓天漢流。

     ——《西渡詩集》卷下 台灣《四庫全書》本 鄧肅字子宏,南劍州沙縣(今福建沙縣)人,少警敏能文,入太學,宋徽宗時,東南貢花石綱,肅賦詩,言守令搜求擾民,被斥。

    欽宗立,授鴻胪寺簿。

    趙構嗣位,以為右正言,會李綱罷相,上書力阻,因罷官。

     遊鼓山 蘭桡舣岸雷霆駭,疾雨狂風欲翻海。

    吾人作意水石間,素志豈因風雨改?悟适當如未悟人,衡山不知為開雲。

    魯陽莫試揮戈手,郭泰何妨墊角巾。

    山僧導我飛芒履,要看渠師得道處。

    雪噴鼎烹一叱回,千古澗流不東注。

    我笑老師太豪雄,故令鬼物窺吾蹤。

    安得廓然無聖解,蒼崖依舊飛白龍。

     ——乾隆《鼓山志藝文》 别鼓山珠公 俄頃詩成準敕惡,寒江夜渡秋蕭瑟。

    曳杖從師得摩尼,洗空愁腸天地廓。

    年來狂妄嬰逆鱗,去國三秋又出奔。

    隔牆後得绨袍舊,一笑喚回逆旅春。

    我心不轉嗟匪石,方壯兩遭天上斥。

    處處逢君道價高,萬指方袍趨法席。

    白雲天下妙林泉,看君又作新法緣。

    倘能容此無歸客,便當結社追白蓮。

     ——乾隆《鼓山志藝文》 按:《木并榈集》卷八“俄頃”作“俄引”。

     呂本中字居仁,壽州(今安徽壽春)人。

    宋紹興時,以蔭補承務郎,八年(1638年)任福建文臣提刑,遷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

    以反對秦桧和議,被排斥。

    後提舉太平觀,卒。

    世稱東萊先生。

     奉呈鼓山雲門二老 汝水相逢已幾年?隻今同住海南偏。

    月明本自無虧缺,山色何嘗有變遷。

    他日相逢昆弟語,一時驚散老狐禅。

    倘因居士閑開口,卻作清和二月天。

     ——《東萊詩集》 台灣《四庫全書》本 黃軩宋邵武人,郡丞,紹興間為福建轉運判官。

     遊鼓山(紹興戊寅) 鼓山萬仞郁岩峣,東瞰滄溟勢轉高。

    尺五去天摩象緯,三千擊木駭波濤。

    攜筇古洞淩蒼藓,淪茗靈泉泛紫毛。

    暇日元戎追勝賞,暫陪笑語釋塵勞。

    (刻靈源洞門) ——乾隆《鼓山志藝文》 蘇籀字仲滋,四川眉山人。

    蘇轍之孫,官至監丞,南宋初,居婺州(今安徽婺源)。

     遊鼓山 呼船起柁乘潮平,掠窗飄箔疏雨傾。

    漱石枕流東道主,栉風沐雨吾曹行。

    百尋懸瀑瀉紳佩,兩邊喬木翔枅甍。

    乞漿滿瓯牛乳粥,縱橫下箸駝蹄羹。

    跻摩頂踵曆磴術,牽挽葛藠披荊榛。

    荒浪欃差複奄霭,嶻山辟G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