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緻;制器物與紫檀相近,花梨不及也。
餘在後壟,見列樹交柯,葉如冬青,淺黃深綠,一望郁然,類西洋界畫中所渲染者,詢之即此樹也。
蕭朗木,大者數圍,質重而理細,類黃檀,然求之内山,析片辇運,制器最良,或曰即柏也,一曰消郎。
楠木始生,已具全體,裂土而出,兩葉始蘖,已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筍同一理也。
見裨海紀遊。
南路打鼓山有香木,色類沉香,味較檀尤烈,不名何香。
土人亦不知貴。
聞昔年為吳客載去甚多,後有制為香杖者,零星■〈貝養〉木,拾琢扇器。
見赤嵌筆談。
桄榔,直幹似栟榈,有節如竹。
樹杪抽數十枝,攅葉若翦。
吐花作穗子曆落,狀若青珠,皮中有屑,赤黃色,如面,可食。
木質堅而多文,制器斑如。
桫椤木,腹空洞,四周绉褶如缪篆,自然蚪屈,不待郢削也。
人每取以貯筆。
綠珊瑚,一名綠玉樹,竟體槎枒,絕無花葉。
色光潤,如研黃和黛綠,不可拭。
其生易蕃,郡境籬栅閑所在皆植。
交标、九荊,皆土人構室材也。
交标可為梁,九荊作柱,入土不朽。
野人縛茅成舍,搘拄便焉。
又番樹大如槐,枝幹離奇,或似卧松。
結實如槐角,皮紅時綻子,肉白可食,俗呼刺豆,亦呼番豆。
又饅頭果樹,幹似桐,不直聳,旁枝着葉,略如木芙蓉,細花綠穗,攅萼相屬,皆中土所無者。
林投或作菻荼,樹直幹,皮似棕榈,質極堅,有紋理,中空,從根結絲貫頂。
葉勒而長,兩旁皆刺。
花如蘆荻,實類波羅蜜,不堪啖。
又水漆,柯葉彷佛刺桐,皮有黏液,着膚辄腫。
一說葉有毛,刺人則癢不可耐,搔之發紅腫痛,久之乃止,故名咬人狗,即水漆種也。
與林投均為人家圍籬所資。
每于雜薪中拾木如螙痕,甚如濕漬腐朽指不可搯者;迨裂之,堅實異常,揮斤有難色矣。
質細滑如塗膏,睇之完蝕相錯,洵制器美材。
俗呼爛心木,究不審何許木也。
黃玉圃雲:『内山林木叢雜,多不可辨,樵子采伐鬻于市,每多堅質,紫色竈煙,間有香氣拂拂。
若為器物,必系精良,徒供爨下之用,實可惜』!良然。
竹叢一望蒙密,略無娟翠細香。
供人玩味,則惟刺竹一種而已。
此種數十竿為一叢,茁筍不出叢外,每于叢中排比而出,枝大于竿,又節節生刺如鳥爪,捎人甚銳,人不敢近,是用植以固樊圉焉。
而欂栌、枅柱、幾榻、筐筥之屬,亦于是資。
其它中土産者,間有之。
七弦竹,幹白,有青線紋六、七條,葉與凡竹同,蓋竹别種也。
又人面竹,節密而凸,宛然人面,一名佛眼竹。
又觀音竹,弱枝細葉,瓷鬥中物也。
地不産茶,水沙連一種,與茗荈相類,産野番叢箐中,曦光不到之處,故性寒可療熱症,然多啜恐胃氣受傷。
扶留藤即蒟也,俗名荖,字書無此字。
蔓生,葉如田藷而小,枝柔細,長延十餘丈。
土人食槟榔,或用葉、或用藤、或用根和食之。
納币儀以紅絲系葉百束壓盒,不解何義。
風草惟社番識之。
春生無節,則經年無台風;生一節,則台一次;多節則多次。
聞驗必不爽,真奇事也。
龍舌草形如舌,旁有刺,中液如膏;閨人取以潤發,鮮澤可鑒。
紅毛茶,草類。
黃花五瓣,葉如瓜子,亦五瓣,根如藤,劚取曝幹瀹茗,可療時症。
又姜黃,叢生,葉如美人蕉,根似姜,取以染繪。
又七弦草,叢生如秧苗,界紋白綠相間,入冬白變為紅。
又羞草,葉生細齒,爪之則垂如含羞狀。
又齒草,枝葉高尺許,社番取以擦齒,久之皆黑。
凡此悉随俗呼名,為類尚多,不能胪記。
藥品多本草所不載者。
舊志及赤嵌筆談諸書所錄甚夥。
如羊甘烏、甜雞骨、鴨嘴、鼠尾、鲎殼與夫四時春、半天飛、過江龍、鐵馬鞭之屬,名既不典,性亦難識,雖主治各有方味,刀圭當勿輕試也。
蔣觀察以海外無鵲,從中土籠緻十數枚,載海舶來,亦複營巢伏卵,意必蕃息,甫逾年無一存者。
說者謂鵲卑飛,不能越海,是不然,土性不相習,故物類不能不拘于墟。
鸜鹆不踰濟,鴻雁回于峰,獨鵲也欤哉? 鸠不一種,色青黑者曰斑鸠,項下赤者曰火鸠,體純綠、觜趾紅者曰金鸠。
白鸠周身如雪,皎然可愛,能知氣候,每交一更,辄鳴數聲,真慧禽也。
烏鹙似八哥,通體皆黑,喙如錐,尾長,飛最疾,鳴如黃鹂,能作百鳥聲,夜則随更遞喚,能搏擊羽族,蓋鸷鳥也。
又一種,黑身、紅頂、綠趾曰海八哥。
又傳鹹水港統領埤茄冬樹上,歲巢白八哥,土人每伺其将雛時攫而飼之。
海燕與中土無别,而營巢少異。
又一種似燕,背淡黑色,腹下黃色,尾長,飛則鳴,行則搖,曰番萆。
赧鹳狀似鶴,略小而短尾,翎羽淡紅色,專食蛇虺,探穴啄令自出。
長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彩耀掩暎,尾長盈尺,土人因名之;産諸羅深山中。
海鵝俗名南風戆,又名布袋鵝,恒于海濱獵魚。
又海雞,比家雞較大,色黑,腳綠,宿海嶼中,取而烹食,骨脆,味美甚。
五鳴雞大如■〈〈今上西下〉鳥〉鹑,項白,每漏下一鼓則一鳴。
又潮雞,潮上辄鳴。
又彩囊,似雞而小,項上有五彩囊。
番鴨大于舒凫,翎釆微異,觜趾皆赤色,味殊遜之。
台山無虎,故産鹿最繁。
從前鹿場在近山所,後皆墾為田,遂于内山捕獵。
貿販者多越山後交易。
鹿茸性減于關東,而直不賤;胎皮則益昂矣。
市人購皮制為箱箧裀囊,遊台者必挾歸充饋物,然費侈而品不精,徒供唾涕耳。
艾葉豹,斑駁可觀,制裘者重直購之,然亦粗重不堪曳婁。
内山多野牛,千百為群。
欲取之,先置木城,一面開門,驅之急則皆入,入則扃而餒之,然後徐施羁靮,豢之以刍,馴則役同家畜矣。
餘在後壟,見列樹交柯,葉如冬青,淺黃深綠,一望郁然,類西洋界畫中所渲染者,詢之即此樹也。
蕭朗木,大者數圍,質重而理細,類黃檀,然求之内山,析片辇運,制器最良,或曰即柏也,一曰消郎。
楠木始生,已具全體,裂土而出,兩葉始蘖,已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筍同一理也。
見裨海紀遊。
南路打鼓山有香木,色類沉香,味較檀尤烈,不名何香。
土人亦不知貴。
聞昔年為吳客載去甚多,後有制為香杖者,零星■〈貝養〉木,拾琢扇器。
見赤嵌筆談。
桄榔,直幹似栟榈,有節如竹。
樹杪抽數十枝,攅葉若翦。
吐花作穗子曆落,狀若青珠,皮中有屑,赤黃色,如面,可食。
木質堅而多文,制器斑如。
桫椤木,腹空洞,四周绉褶如缪篆,自然蚪屈,不待郢削也。
人每取以貯筆。
綠珊瑚,一名綠玉樹,竟體槎枒,絕無花葉。
色光潤,如研黃和黛綠,不可拭。
其生易蕃,郡境籬栅閑所在皆植。
交标、九荊,皆土人構室材也。
交标可為梁,九荊作柱,入土不朽。
野人縛茅成舍,搘拄便焉。
又番樹大如槐,枝幹離奇,或似卧松。
結實如槐角,皮紅時綻子,肉白可食,俗呼刺豆,亦呼番豆。
又饅頭果樹,幹似桐,不直聳,旁枝着葉,略如木芙蓉,細花綠穗,攅萼相屬,皆中土所無者。
林投或作菻荼,樹直幹,皮似棕榈,質極堅,有紋理,中空,從根結絲貫頂。
葉勒而長,兩旁皆刺。
花如蘆荻,實類波羅蜜,不堪啖。
又水漆,柯葉彷佛刺桐,皮有黏液,着膚辄腫。
一說葉有毛,刺人則癢不可耐,搔之發紅腫痛,久之乃止,故名咬人狗,即水漆種也。
與林投均為人家圍籬所資。
每于雜薪中拾木如螙痕,甚如濕漬腐朽指不可搯者;迨裂之,堅實異常,揮斤有難色矣。
質細滑如塗膏,睇之完蝕相錯,洵制器美材。
俗呼爛心木,究不審何許木也。
黃玉圃雲:『内山林木叢雜,多不可辨,樵子采伐鬻于市,每多堅質,紫色竈煙,間有香氣拂拂。
若為器物,必系精良,徒供爨下之用,實可惜』!良然。
竹叢一望蒙密,略無娟翠細香。
供人玩味,則惟刺竹一種而已。
此種數十竿為一叢,茁筍不出叢外,每于叢中排比而出,枝大于竿,又節節生刺如鳥爪,捎人甚銳,人不敢近,是用植以固樊圉焉。
而欂栌、枅柱、幾榻、筐筥之屬,亦于是資。
其它中土産者,間有之。
七弦竹,幹白,有青線紋六、七條,葉與凡竹同,蓋竹别種也。
又人面竹,節密而凸,宛然人面,一名佛眼竹。
又觀音竹,弱枝細葉,瓷鬥中物也。
地不産茶,水沙連一種,與茗荈相類,産野番叢箐中,曦光不到之處,故性寒可療熱症,然多啜恐胃氣受傷。
扶留藤即蒟也,俗名荖,字書無此字。
蔓生,葉如田藷而小,枝柔細,長延十餘丈。
土人食槟榔,或用葉、或用藤、或用根和食之。
納币儀以紅絲系葉百束壓盒,不解何義。
風草惟社番識之。
春生無節,則經年無台風;生一節,則台一次;多節則多次。
聞驗必不爽,真奇事也。
龍舌草形如舌,旁有刺,中液如膏;閨人取以潤發,鮮澤可鑒。
紅毛茶,草類。
黃花五瓣,葉如瓜子,亦五瓣,根如藤,劚取曝幹瀹茗,可療時症。
又姜黃,叢生,葉如美人蕉,根似姜,取以染繪。
又七弦草,叢生如秧苗,界紋白綠相間,入冬白變為紅。
又羞草,葉生細齒,爪之則垂如含羞狀。
又齒草,枝葉高尺許,社番取以擦齒,久之皆黑。
凡此悉随俗呼名,為類尚多,不能胪記。
藥品多本草所不載者。
舊志及赤嵌筆談諸書所錄甚夥。
如羊甘烏、甜雞骨、鴨嘴、鼠尾、鲎殼與夫四時春、半天飛、過江龍、鐵馬鞭之屬,名既不典,性亦難識,雖主治各有方味,刀圭當勿輕試也。
蔣觀察以海外無鵲,從中土籠緻十數枚,載海舶來,亦複營巢伏卵,意必蕃息,甫逾年無一存者。
說者謂鵲卑飛,不能越海,是不然,土性不相習,故物類不能不拘于墟。
鸜鹆不踰濟,鴻雁回于峰,獨鵲也欤哉? 鸠不一種,色青黑者曰斑鸠,項下赤者曰火鸠,體純綠、觜趾紅者曰金鸠。
白鸠周身如雪,皎然可愛,能知氣候,每交一更,辄鳴數聲,真慧禽也。
烏鹙似八哥,通體皆黑,喙如錐,尾長,飛最疾,鳴如黃鹂,能作百鳥聲,夜則随更遞喚,能搏擊羽族,蓋鸷鳥也。
又一種,黑身、紅頂、綠趾曰海八哥。
又傳鹹水港統領埤茄冬樹上,歲巢白八哥,土人每伺其将雛時攫而飼之。
海燕與中土無别,而營巢少異。
又一種似燕,背淡黑色,腹下黃色,尾長,飛則鳴,行則搖,曰番萆。
赧鹳狀似鶴,略小而短尾,翎羽淡紅色,專食蛇虺,探穴啄令自出。
長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彩耀掩暎,尾長盈尺,土人因名之;産諸羅深山中。
海鵝俗名南風戆,又名布袋鵝,恒于海濱獵魚。
又海雞,比家雞較大,色黑,腳綠,宿海嶼中,取而烹食,骨脆,味美甚。
五鳴雞大如■〈〈今上西下〉鳥〉鹑,項白,每漏下一鼓則一鳴。
又潮雞,潮上辄鳴。
又彩囊,似雞而小,項上有五彩囊。
番鴨大于舒凫,翎釆微異,觜趾皆赤色,味殊遜之。
台山無虎,故産鹿最繁。
從前鹿場在近山所,後皆墾為田,遂于内山捕獵。
貿販者多越山後交易。
鹿茸性減于關東,而直不賤;胎皮則益昂矣。
市人購皮制為箱箧裀囊,遊台者必挾歸充饋物,然費侈而品不精,徒供唾涕耳。
艾葉豹,斑駁可觀,制裘者重直購之,然亦粗重不堪曳婁。
内山多野牛,千百為群。
欲取之,先置木城,一面開門,驅之急則皆入,入則扃而餒之,然後徐施羁靮,豢之以刍,馴則役同家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