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零,逢閏加支粟一萬一千三百八十二石零。

    計常年現征之粟,較常年支銷之數,實餘粟一萬八千三十三石零,閏年餘粟六千六百五十一石零。

    論者謂一郡之中,新舊異額,輕重懸殊,輸既未免偏枯,且核現征額粟,除支銷之外,實有赢餘;議于餘粟一萬八千三十三石零數内,每年止征粟六千石,為三年一閏、五年再閏加支之粟,其餘一萬二千石零,請于雍正七年以前舊征額内攤勻核減,以纾民力。

    然卒不果行。

    又各廳縣雜稅,多沿舊名,故征饷水陸異科,與中土逈别;然存留經費之項資焉,未可議減也。

     各港汛員,如大港則經曆司之,南路茄藤港則鳳山縣上淡水巡檢司之,打鼓港則鳳山縣典史司之,北路蚊港則諸羅縣佳裡興巡檢司之,笨港、猴樹港則諸羅縣笨港縣丞司之,三林港、海豐港則彰化縣南投縣丞司之,鹿子港則彰化縣鹿子港巡檢司之,水裡港則彰化縣貓霧捒巡檢司之,篷山港、後壟港、中港、竹塹港、南嵌港則淡水同知司之,八裡坌港則淡水廳新莊巡檢司之。

     府縣設教授、教谕、訓導各一。

    台灣府學歲進文武童生各二十名,科進文童生二十名。

    又歲科額進四縣粵籍文童生各八名附府學。

    縣學歲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

    科進文童生十二名。

    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學同。

    惟彰化縣學歲進文武童生各八名,科進文童生八名。

    廪增生,府學各二十名,四縣學各十名。

    歲貢則分府縣學,一年一貢,二年一貢為差。

    屆鄉試,渡海赴省闱,另編台字号取中二名。

    郡中有海東書院,道主之;崇文書院,府主之;近移設南郊,曰南湖書院。

     澎湖為台灣郛郭,承平既久,生聚日繁,俗亦少馴矣。

    雍正五年,設通判洽之,稽澳慝、诘奸船、平訟争、支軍糈。

    有命盜案,仍歸台灣縣審拟。

    設文石書院,生童肄業其中,歲科試于廳,渡海應道試,附台灣縣,屢有遊庠者。

    近淡水廳亦依此例,附彰化縣進學。

     台灣鎮總兵官駐郡城,挂印埒提督,水陸兼轄,重鎮也。

    領中、左、右營遊擊各一,守備各一,千總六,把總十二,額兵二千七百七十名。

    複領城守營參将一,左右軍守備各一;左軍駐鳳山縣岡山汛,右軍駐諸羅縣下加冬汛;千總二,把總四,額兵一千名。

    南路參将駐鳳山縣城,領守備一,駐埤頭,千總二,把總四,額兵一千名。

    複領下淡水都司一,駐山豬毛;千總一,把總二,額兵五百名。

    北路副将駐彰化縣城,領中軍都司一,左右營守備各一;左營駐諸羅縣城,右營駐竹塹城;千總六,把總十二,額兵二千四百名。

    複領下淡水都司一,駐猛甲,千總一,把總二,額兵五百名;設波字号戰船二隻。

    台灣協水師副将駐安平鎮,領中、左、右營遊擊各一,守備各一,千總六,把總十二,額兵二千五百名。

    中營設平字号、波字号戰船十五隻,左營設定字号、波字号戰船十六隻,右營設澄字号戰船十五隻。

    澎湖協水師副将駐澎湖,領左、右營遊擊各一,守備各一,千總四,把總八,額兵二千名。

    左營設綏字号戰船十八隻,右營設甯字号戰船十五隻。

    統計台澎水陸兵一萬二千六百七十名,水師戰船八十一隻。

    其間分布塘汛,聯絡巡徼,炮台、烽墩,列戌相望,官有秩限,兵以更番,練習勿弛,防衛加謹,蓋海外營務,至今日倍周密矣。

    論者以諸羅縣境地廣闊,溪嶺深險,居戶流民,錯處其中,僅一守備駐城,存兵無幾,所轄要害之地,防守亦置兵寥寥,殊不足以資捍禦。

    議将鎮标左營遊擊移駐諸羅縣城,守備移駐下加冬。

    又以縣境鬥六門地方,北接虎尾溪,東通内山,實為要隘,應将舊駐縣城之北協左營守備移駐,其舊駐下加冬之城守右軍守備撤回郡城。

    又以縣境礁吧哖地方,山深林密,徑路錯雜,易于藏匪,應将上淡水都司移駐,與鬥六門守備均歸北協管轄。

    其淡水各處,俱關緊要,須置大員彈壓。

    都司既移駐礁吧哖,應将安平協左營遊擊移駐猛甲。

    又以彰化縣境鹿子港澳口廣闊,人居稠密,舊設把總一員,防範難周,應将安平協左營守備移駐。

    蓋亦相時籌地之議也。

    雖不能遽行,存此以備采擇。

     陳少林曰:『台灣環海依山,欲内安必先守山,欲外甯必先守水。

    守山之法勞而易,守水之法逸而難。

    蓋陸地之防,惟在嚴斥堠,慎盤诘,實心衛民,勿以擾民,得其人以任之而已。

    水地之防,必資于船,多設船則有篷桅纜碇修葺之工費,歲需不赀,是在主計者之持策也。

    蓋台灣善後之計,莫急于增兵,增兵自不得不增饷。

    若僅駐鎮于郡,駐協于安平,南北路兵單汛薄,恐未雨之憂,不在鹿耳門,而在海港山社之門矣』。

    少林名夢林,漳浦諸生,蔡文勤公稱其曾修諸羅縣志,凡所憂虞規度,先事而中,錄此以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