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雜着

關燈
來援,用唐人為鄉導。

    将至城,竊其金而逃。

    師迷失道,被越南官軍截殺過半,敗歸。

    城中援絕,大兵攻益急,築外城,從城上窺其内,以大炮環擊之。

    連戰十五日,城陷,俱殲焉。

     壬辰(本朝道光十二年),高平土賊作亂,結連廣西邊邑流民,嘯聚破高平城,蔓延至諒山,滋擾二年餘始平。

    議者多以此咎唐人,不知首惡皆土人,客民中不過一、二奸徒乘機竊附,或被逼脅非本心,乃緻數萬寄籍之衆,失恩取忌于國王,而商販之船亦受增稅之累,不亦冤哉! 西山賊光中,自入山後,誘制生番,聚黨寇掠,仍稱西山王,子孫相襲(有景盛、寶典諸僞年号)。

    又有一種蛇鬼番,乃白苗種類,居山中,生育浩繁,一蛇鬼王治之,時群出殺人為害。

    然廷蘭竊觀越南形勢,其王城固而有備,憑山阻海,得地利可自雄,南北一帶如長繩,五千餘裡皆歸統轄,可無争并之虞,實為外藩傑國。

    所慮鞭長不及,民情澆薄無常耳。

     今國王敬事天朝,深明治體,尤通書史(頒刻自制詩文集),崇儒術(大官多用科甲),事母以孝聞,積财賄(庫藏金銀皆滿),善貨殖,通販四方,凡國中所無者悉羅緻之,即一藝必傳其術。

    衣服雖從前制,而法度悉遵中國(如設官、校士、書文、律例,與中國無異)。

    嘗曰:『天朝所欽服,當世守臣節,諸夷不足言也』。

    至于今,貢獻無缺。

    中國官士遭風至其地者,皆加禮焉。

     其王正月出遊一、二次,或坐輿辇,或乘馬、騎象,冠服麗都、儀仗美盛,從甲士千人。

    所過市肆,家列香案接駕,各賜錢三貫以示優典。

    無事則常處宮中;王子百餘人民别宮,分習文事、武藝。

    食用設定額,有過犯則減其供給。

    宗黨姻屬以下,有恃勢淩人者,雖親貴必繩以法。

     其内外文職,品級名号,皆仿天朝官制。

    前所授官,皆書吏出身,由書吏未入流遇缺以次遞升;今則重科目。

    科場例三年一試,命督學官出典試事。

    各省童生赴省垣試文藝、經策、詩賦,佳者取中舉人,合式者取進秀才。

    秀才四十歲選授教職,舉人選授知縣;未出仕者應會試,中式進士。

    殿試,王親點翰林部屬,并知縣即用,無及第名色。

    其武職仍國舊制,不設武科。

    居官俸薄,治獄訟不敢通賄賂,犯者法綦重;雖布、按大僚,無數百金之積。

    平日不冠履,赤腳;臨民、見國王亦如是。

    有功者賜帶履,上殿許穿缺後朱履(俗名淺拖)。

    惟大祭祀,始按品級服章服,袍笏靴帽,悉如漢制。

    又人置兩荷囊(狀如荷包而大),文具食品悉貯其中,有職事者攜以随身。

    出入張青油蓋(以大雨傘作蓋),不分彩色;有功加賜一蓋,以擁蓋多者為榮。

    坐辋子,不論尊卑,俱兩人肩擡(辋子即肩輿,用竹杖一條,下以絲網一幅,兩端施橫木維之,懸于杖之前後,以竹葉編成如龜殼狀蓋其上,兩旁垂蒲席作障。

    将坐時,揭起蒲席,從旁投入,仰卧其中。

    官則用木杖,飾以朱漆。

    其絲網,三品以上用紅色,餘皆藍黑色)。

    前導用健卒十餘人,各持鎗子、木杖、佩刀、藤條數對而已。

     其軍卒不屬武将專領。

    文官大小衙門,配隸有定數。

    給役在省者曰省兵,戴竹笠(笠小僅可蔽首),塗金色,上插雞羽,衣用紅色哔吱,綠緣綠袖;在府、縣者曰府兵、縣兵,笠塗綠色、黑色,插雞羽,衣用黑布,紅緣紅袖。

    所執器械甚精銳;但國不産鐵,少火藥(常時演習,鳥铳俱不點放,以手作勢而已)。

    兵士技力劣弱。

    以軍法嚴,臨陣雖死必赴。

    其将帥行兵,尤以巧計幸捷。

    民視軍勢勝敗為叛服,故乍合、乍離易生亂,亦恩信未能固結其民也。

     其治民刑具,藤條、長枷、缭扣等物。

    杖責悉用藤條,輕罪荷竹枷,重罪荷木枷,加缭扣。

    至斬絞軍流,俱遵天朝律例定罪。

    法網嚴密,罪人聞捕役至,自來就縛;以一藤條押解數百人,無敢遁者。

     其村莊各設社長、裡長。

    有事擊木柝。

    村中被盜,社長連擊柝三次,鄰村擊柝應之,村衆四出截捕,莫能兔脫。

    捕盜以贓為憑;若被脫出門,無贓者俱不理,故鼠竊甚多。

    遇争鬥事,不論男女,皆兩人相持,仆地上不起,謂之亂霸(先起者為理屈);至親雖強不敢助。

    社長聞知,擊柝集衆調停,不解,乃聽告官。

    被傷者移卧仇家,日夜呻吟,不食。

    官抑仇家醫愈,方理其訟。

    民以此無械鬥,罕以争毆緻斃者。

    孕婦尤不可犯(毆傷孕婦,加倍治罪)。

    奸情事,以未嫁、已嫁論(奸犯未嫁者,若女子願從,官為配合;犯已嫁者問斬罪);無勾欄。

    尤嚴禁鴉片煙,賣者與食者俱置死罪,家産沒官。

    惟不禁賭博,遊民以為生涯,客民嗜者更多,有以賭緻小阜者,遂相率效尤;氣習日偷,而官不之察,為可慮也。

    又逼于征斂(土人每丁,年征稅錢十二貫,唐人減半),七丁給一兵之糧。

    地荒民惰,生計無聊,富者不及萬金,貧者皆負販樵采為業。

     山多虎患。

    嘗見衆樵人檻一虎獻大官,官賞錢五貫。

    出虎置網中絆之,去其牙爪,移系演武場。

    驅群象至,虎見,咆哮。

    象皆退伏,矢溺俱遺。

    惟一老象直前搏虎額,三驅三搏,虎仆地不動。

    然後群象争以足蹂踐之,頃刻皮肉糜爛。

    問『何為然』?曰:『以擾象,使不畏虎』。

    象多力,解人言。

    各省堂俱畜十數頭,年習戰兩次(凡閱象,先以兵列成隊伍,驅象入陣中,束草為人當前隊,象引鼻搏擊之,立碎;惟遇火煙則避),号沖鋒軍,所向難禦(禦象之法,明史載:永樂四年張輔破安南,遇燧象,以畫獅蒙馬沖之,象皆反走)。

    究之獸雖猛,不如得民為可恃。

     又嘗細驗其民情,雖漢裔居多,而雜彜燎舊習,詭随輕吝,殊不可親。

    男子遊賭安閑,室中坐食,家事聽其妻。

    好着黑衣紅褲,戴箬笠(形如覆釜),見人則脫其笠,以低頭叉手為敬。

    衣服至敝不澣,虮虱常滿,扪置口中嚼之,謂吸自家生氣(貴賤皆然;官臨民,亦解衣扪虱,不為怪)。

    性喜浴,冬月亦以冷水澆頂至足。

    婦人出貿易,椎髻跣足,以绉綢纏頭,戴平頂箬笠,穿窄袖紅黑绫衣,長垂地,臂纏璎珞、瑪珯念珠或帶銅鐵镯,不着裙,不施脂粉。

    凡食物、雜貨,肩至市,列地上,謂之排行棧(一日兩次,稱早市、晚市)。

    市中百貨雲集;其茶葉、藥品、磁器、故衣諸貨,皆中國客船販至售賣為多。

     男女婚娶,聘金無定數(少者隻錢十餘貫)。

    至期,婿同媒妁詣婦家引婦歸(婦随夫行,不用輿馬);兩家随行皆婦人,無燈彩音樂。

    若婦棄其夫,還其聘金而歸。

    女好納唐人為婿,呼唐人為叔。

    俗例:女子均分家産。

    祀祖先,必兼祀嶽父母。

    不立主,寫詩聯粘廳壁,置香位焉。

    家所祀神,稱本頭公(如中國閩屬之稱土地公)。

    庭中祀九天元女(豎一高木,設龛于上,以安香位,下多植紅竹及諸般好花)。

    其神廟設神牌位,不雕像。

    迎神用一人行歌,旁八人擊鼓為節(或四人),無他樂器。

    入廟,燃爆竹無數,謂之吉利。

     民居多草屋(凡磚瓦石灰皆貴),中間高,四圍低。

    室前垂竹篷障門,晝則擎起。

    居處無椅桌,作低床,日夜宿其中。

    不制被褥,寒則以席卷而自覆。

    惟中國人流寓,富者有構瓦屋,高門戶、備器物,稱大家圍。

    飲食設一銅盤(無銅盤則為不敬)置席上,列肴馔其中。

    酒甚醇,冷酌。

    牛豕魚肉半生熟(肉食無烹饪,以帶血未熟者為甘美;每物隻少許,一箸可盡)。

    複供數大盤,率切生菜、雜生草,和鹹魚汁啖之(炊器用銅铛,号本扣,故多食草菜以解銅毒;又無醬油,以魚汁代之,甚腥臊)。

    飯畢,以手洗面(不用臉布),人進順化茶一簋(順化即王城所在,今改富春,地産茶,能解銅器毒,亦消暑氣,味甚苦沚),以紙條卷煙草葉燃火吸之(不用煙筒)。

    常啖槟榔,多黑齒。

    遇喜慶事,亦演戲作樂。

     嘗道出常信府,見逆旅主人畜娈童、韶女一部,能演雜劇。

    同舍客醵錢二貫,邀賞其技。

    劇兒以朱墨塗面,着窄袖短衣襪而不履,跳躍盤旋,作天魔舞,舒拳踢腳,撫髀拍張,聽鳴金為度。

    又易素面,着錦襖,扮蜀先主别徐元直故事,促節曼聲,嗚嗚欲絕;劇師或吹笛、彈胡琴、擊鼓節曲。

    俄而四女子并肩出,纖腰細步,聯臂踏歌,姿緻殊妖媚。

    歌罷,膜拜作謝。

     又嘗在諒山,見一老妪彈嘴琴(狀如俗之月琴,而柄甚長,有四弦,聲微韻遠),二女子炫妝出度曲,亘唱低吟,餘音凄咽。

    每一曲終,辄對語喃喃,不可曉。

    又能作婆舞,進退輕盈,嬌轉欲墜。

    衆擲以金錢,則秋波流睇,含笑嫣然。

    異方之俗,亦别具一娑種風情,人多邀以侑酒;有一、二能唱中國歌曲者,尤人所豔好。

     其巫祝醫命、星蔔算術諸家,皆唐人為之。

    海船至,則各人色俱備。

    中國船所聚,以嘉定(即隴奈)為多,次廣南(即惠安),次平定(即新州)、廣義,次富春(即順化)、南定(俗稱碑放)、又安等省。

    凡市賈之嘩寂、征稅之盈虛及官史所獲送禮之利,皆以船之大小多少為差。

    船以冬到、夏還。

    俗雲:『孔雀徙,唐船來;蘇和鳴(昔有一繼母所生子名蘇和,以事逃安南不返。

    次年,母遣繼子往尋之;繼子至安南,訪弟無音耗,不敢歸,病死,魂化為鳥,四處呼蘇和,唐船将回,悲鳴尤甚,因名蘇和鳥。

    今此鳥甚多,其聲宛然蘇和也),唐船返』。

    數年來,官禁肉桂、生糖等貨,不準私販出口,定官價采買,歸王家商販;又增商船稅例。

    以此中國船益稀少,十減五、六,民甚苦之。

    其河内(即古東京)、平順(古占城,界内有火炎山,入夏以後,地熱如火,日間不可行,往來絕迹)等省,悉本處小船通販,粵貨甚多。

    船号「牙仔船」(大者可載二百餘擔。

    台灣郡志載,康熙五十六年,有藤釘小艦飄風至澎湖,即此等船),船底皆竹篾編成,外塗椰子油,惟船上用木片。

    餘小船皆然。

    亦有木底者,以藤密維合縫處,水注入,以木杓不時挹之(地不産鐵,故小船俱不用鐵釘。

    「海國聞見錄」所謂軋船無首尾,沒水,密釘細縷于甲闆船底,遠遠以數百船棹槳牽曳之,其船擱淺,西洋船畏見廣南軋船;或即所見牙仔船也)。

    大抵濱海利賴,最喜帆樯輻辏,貨産流通;不然,貧無業者,悉轉溝壑矣。

     其耕農不糞田(蔬菜被糞穢則不敢食),亦無桔槔運水(家用無木桶,皆以磁甕汲水),旱則聽苗自槁。

    稻不分早晚,收獲複播。

    高地種黍稷、落花生(一名土豆),少栽地瓜,無高粱、荳、麥。

    土産金珠、玳瑁、珊瑚、奇楠、沉檀、束香、肉桂、烏木、蘇木、胡椒、蘇合油、羚羊角、象牙、犀角、兕虎、猩猩、狒狒、孔雀、白雉、翡翠、蚺蛇、蟻子、波羅密、甘蔗糖、椰子油、花生油、薯榔藤、槟榔、棉花、土布、绉紗、花绫、細絹、螺钿等物。

     地分三十二省:富春(王城所在)、廣南、廣義、平定、富安、高綿、慶和、平順、邊和、嘉定、河僊、安江、定祥、永隆、廣治、廣平、又安、河靜、清華、甯平、南定、興安、興化、山西、宣光、河内、海陽、大原、北甯、廣安、諒山、高平。

    計南北長五千餘裡,廣不上四十裡,皆沿海一帶。

    惟河内、嘉定二省地面闊大,物産尤豐(河内裕珍寶器用、嘉定裕米榖糖油)。

    無此二省,則越南所出之利,不過當中國一郡耳。

    西南入内山,則高岡遠林,連亘幾千裡,人迹所不到,非章亥所可窮矣。

     廷蘭以風濤之厄,身履異域,雖譯語不能盡詳,幸遇同鄉流寓者衆,得随地訪聞其事;益知我聲教所被,能使窮荒海壤,喁喁向化,中外一家,贈資得歸鄉土;何莫非聖天子高厚之成生哉!敬就管見所征,紀其大略。

     芸臯夫子評:寫外藩,據事直書,而夷情自見。

    抑揚處皆得體,是謂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