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雜着

關燈
内〉;廣義□〈廣外甫内〉距城三十裡,□〈廣外甫内〉中國船所集),宿黃文家,談鄉情歡洽。

    主人喚子婦出拜客。

    中唐人争來問訊。

    信宿乃還。

     二十日,有塾師陳興道以詩招飲。

    閱兒童所誦四子書、經史、古文、詩賦,與中國同,皆寫本。

    又人置一磚,塗泥水以竹筆作字,悉粗劣(筆墨最少,學字無法帖);或持紙掌上作草書,甚捷。

    陳君頗通經史,知詩,人呼翁柴(呼先生謂柴)。

    自是,諸人士邀飲者日衆。

     十二月初六日,王遣使裴敬叔(舉人,候補知縣)來視,親至寓,慰谕甚殷。

    越日往謝,各官俱集省堂。

    使者及大官揣王意,鹹勸餘舍陸由舟,約來春南風初發,備官船達廈門;舉座稱便。

    餘以急歸奉母為言,操管往複,自辰及未,求益堅。

    使者意始轉,約複命之日,請下部議;遂星夜啟行去。

    餘歸心焦急,于邑成疾,十餘日不能起。

    大官時遣人慰問。

     十九日侵晨,前驗船吏陳君(興智)入賀曰:『部議準矣』!餘病若失,躍起诘之。

    陳君促餘整衣詣大官。

    大官出部覆及抄發朱批見示雲:『據該名累乞由陸回貫,勢難久留,理宜俯從所請;着戶部封遞白金十兩,賞助行資,仍由該省官從優妥辦』。

    讀罷泣謝,白大官訂期就道。

    鄧公泫然曰:『足下歸固善,第此後天涯南北,何時再見』?餘亦悲不自勝。

    退令家弟治裝,假從者偕行,遂走别諸相識。

     翌日,二大官遣送戶部所遞金及路照關文(委該隊官一員,帶兵二十名護送至廣南;又給關文,沿途換派弁兵,支領口糧),外加贈銀五兩。

    鄧公又别遣親随,以肉桂、牙筒見遺。

    俱拜納,分謝以詩。

    又受書吏裴有直饋錢三貫及同鄉林慊(同安人)、林遜、鄭金輩所饋藥物。

    諸以金來者悉卻之。

     二十一日平明,入别大官,留牍乞轉謝國王。

    大官送出署;自知府以下,祖餞城外。

    諸同鄉擁送至溪邊,灑淚而别。

    舟主及同舟者皆留,俟有便船乃送歸也。

    計餘居廣義五十餘日,多陰雨,煙岚障盛,地上泥濘,足不能展一步;衣履床席,淋淋出水,日夜蚊蠅籠匝。

    偶值晴霁,周旋大官及枉顧人不暇;又無山水園林可消遣。

    以此徘徊怅結,情郁郁不得舒。

    忽歸程一發,餘兄弟如困鶴出樊籠,振翼青霄,不慮前途尚有萬裡也。

     自廣義城行四十裡至潞潣為一弓(每弓四十裡,設一營房),風雨竟夕,宿通言沈亮家。

    次日,行四十裡至緊闆(由緊闆坐溪船一日夜可至廣南)。

    過溪二十裡至□〈助上市下〉(潣(唐音呼坐萬)。

    又百六十裡,抵廣南省城(俗稱惠安,其省城稱坐葵城),宿□〈廣外甫内〉長洪錠舍(福建同安人)。

    去城二十裡為惠安□〈廣外甫内〉(中國人最多),有轉運使舊署,甚軒敝(内祀前朝曆任運使公,中國人供香火多不利;今歸土人守管,常封鎖不得入)。

     二十五日,見巡撫官(兼管廣義,稱南義巡撫官)潘公(名清簡,号梅川,進士出身,曾入使天朝;前任東閣大學士,以事降外任,調今職)。

    公裕才學,性謙沖,禮文閑适。

    一日延叙兩次,贈錢五貫及茶糕數事,有倡和詩。

    次早,遣屬員持名紙送行。

     二十六日,行廣南道中。

    見禾苗挺秀,新秧綠缛如茵,白鹭立田中不動,遠樹低迷。

    海中三台山分明鼎峙(海中三石山号三台,空洞宏開,天然屋宇;俗傳昔有七蜘蛛巢其中,幻作好女為祟,後為佛所除,今稱七姊妹洞),高出地二丈許,望之屹然。

    晚宿嶺下屯。

    辋夫(辋夫即輿夫也)戒明日夙興飽飯,登隘嶺(一路惟此嶺高峻,為越南最險重關)。

     曉色初分,出舍行二裡許,皆在霧露中。

    仰視嶺際,雲封如積雪,缥缈接天,不見峰頂。

    朝暾已上,度一小嶺。

    曲徑斜穿出海岸,海水洶洶,飛濤吼浪,震響岩谷間。

    至小村口,有汛官屯守,盤诘甚嚴。

    循山麓而上,磴道迂回十餘裡。

    兩旁荊棘叢雜,篁箨森森如猬毛。

    樹間小鳥啁啾,鳴聲百變。

    野花開放,落英缤紛,其景不可名狀。

    過山半,高勢巉岩,石級鱗疊,若千丈雲梯。

    辋夫以辋子橫肩而行,衆護卒扶掖相助;舉膝礙胸,汗浃背如雨下。

    凡七、八裡,始達嶺巅。

    憩古樹下,仰見堅垣壁立,以紫荊闆厚尺許為門額,書「海山關」;設屯守員一員、勁卒數十,械炮環列,真飛鳥不得度也。

    登關以望,北臨大海,浩瀚迷茫,帆樯出沒,如數點凫鷗浮沉蒼碧。

    嶺前東西各一港,内透重溪,可容千艘。

    清波微漾,素練平鋪,雲影天光,徘徊水面,足以蕩豁胸臆。

    西南一帶,箐密林深,為群象所宅;與麋鹿、猩猩蕃息其中,荒莽非人境。

    山木年久,大者數百圍;枝條樛結,蓊郁淩霄,老藤纏繞,猿猱攀接成群,見人跳踯(山多交臂猿,土人稱猿将軍)。

    須臾,風度林杪,萬籁蕭騷,景象凄絕。

    餘乃悄然而下,别屯員。

    去關行六、七裡,日垂暮,宿嶺上野人家。

    夜嚴寒,床頭燒榾柮與弟烘之。

     次日晏發。

    行密樹中二、三裡,出嶺右,俯瞰其下,則絕壁懸崖,深不見底。

    餘乃舍辋子,令二人掖以行。

    背負石,投足坎窩;連下三百餘坎,憩一石岡。

    複透迤前行,過三小嶺,悉嵓崿嵚□〈山上欹下〉。

    約十裡許,始就平地海岸。

    緣岸數裡,抵一大溪。

    渡溪,北有小市,設屯員盤查。

    辋夫為餘言:上嶺至此,所過神廟二十餘處(俗稱本頭公,甚靈),行人投香楮不絕;雖日往來,無蛇虎之患者,神之庇也。

    嶺自嘉隆間始辟(嘉隆,今國王父年号),當越南之中;一夫守隘,萬人莫開,故稱隘嶺,去富春百有四十裡(下去廣南百裡)。

     三十日,抵富春城(俗稱順化城)。

    城以磚築,甚堅緻;高丈餘,周四、五裡,建八門,城樓狹小。

    城上相去二百餘步,列大炮五,相連屬,皆覆以亭,望之如群鳥舒翼。

    城外環以濠(河深水不涸),濠外環以溪(溪極深廣,内通衆溪,外達大海),凡戰艦彩船,大小列溪邊,覆以茅亭。

    近城四面,阛阓甚嘩,貨物豐備,人煙稠密,廬舍整齊。

    餘至城,日向午,該隊官(該隊官,官名;職若幹總)導進城,見承天府尹阮公(碩甫)、府丞黎公(名肖夏,進士出身)。

    阮公一見而退;黎公頗負才辨,授紙賦詩,揮毫評論,至忘形骸。

    日将沒,辭出,往新□〈廣外甫内〉(在城北溪邊),宿陳親家(晉江人)。

    是日除夕,人家換桃符、放爆竹,如中國送臘迎年故事。

    餘感時思親,與家弟終夜零涕,不能成寐。

     明年丙申,為道光十六年正月初一日(越南國明命十七年)。

    序慶履端,辰征首祚,丁街亥市,番舞夷歌,歡聲動地。

    餘攜名版與洪涼(廈門人)詣府堂官賀年,且乞介紹賀國王。

    會東閣大學士關公(仁甫)、戶部郎中阮公(若水)皆在府尹座,交緻研诘。

    移時,關公手書示曰:『我國有例,元旦聞雞聲,衆文武入宮拜賀,賜金出,即封宮門;俟有旨啟門,方許出入。

    君欲修禮于下國,俟門啟,當引君一谒;慮吾王以船相留,必毋卻。

    不然,既有前命,但執省官文憑行無礙,待初七日開倉,領糧起程,留牍府堂,自能為君達賀悃也』。

    餘行意已定,遂辭大官出,遍曆城中。

    其王宮在東南隅,面印山(山形如印,在城外,上有山川、社稷壇),規制壯麗,樓閣亭台俱極土木之勝。

    殿脊安黃金葫蘆,光彩耀目。

    宮前為午門,門前中道豎一大旗。

    宮左右列營,處親軍衛卒,器械整肅。

    稍北為左右将軍府,貯大炮藥彈十六間。

    宮外環高牆,牆上四隅設炮台,置紅衣大炮。

    牆外周圍鑿深濠,闊丈餘。

    濠外護欄兩重,禁閑人不得近。

    又建明遠樓,在别宮;軒窗明淨,棟宇輝煌,為遊宴所。

    王宮以西諸宮,王子及親屬所居。

    又西為内大官諸衙門。

    近東北為倉廒,糧米充實,可支數十年。

    餘皆文武官署、營房及宮院、祠廟,少民居。

     初二日,赴府堂官燕。

    聞者群以餘中國士,相率來觀,室幾滿,不辨誰何貴賤。

     初七日,以詩别閣學及府堂官,賃溪船達迎賀(地名)。

    黎公特送出城,令護送諸人先由陸路侯廣治省;陳親舉家送溪邊。

    溪行二日,霧匝雲迷,四山晝暝,篷窗雨急,蘆葦中溪流潺潺,新漲驟添兩、三尺。

     初十日平明,抵廣治(自富春至此,水程一百二十裡)。

    舣舟溪曲,随榜人登岸,行二、三裡至省城,該隊員先在城門踮候。

    雨且至,急挽一書吏導入見巡撫官(兼管廣平,稱治平巡撫官)何公(登科)。

    時公方袒衣扪虱,見客至,斂衣,遽怒鞭書吏二十。

    餘以書進曰:『某來未失禮,何遽見辱』?公霁顔起謝曰:『渠不先通報,緻老夫倉皇不能為禮,一時唐突,幸勿罪』!乃請即景賦詩。

    公閱詩喜,留宿;不可,促辦關文,換遣護送,令先至迎賀相候。

    餘辭出,榜人負餘冒雨歸舟。

    次日午後抵岸(自廣治至此,水程四十裡),宿迎賀(迎賀至廣平二百四十裡),雇辋夫明日再發。

     十三日,抵廣平省城(俗稱洞海,唐音呼龍回),止□〈廣外甫内〉長洪謹家(福建同安人)。

    入見布政官吳公(名養浩,字宗孟,号桧江,歲貢生出身),公改容起曰:『君冠服容止非俗士,願以詩教』。

    呼酒即席遣詞,吟興健甚;遍飨從者酒食。

    将出,遺雛雞一握,期明日再叙。

    次早,遣書吏來促。

    甫入門,公方與按察官阮公(登蘊)鞫案,餘逡巡駐足。

    吳公揮退人犯,延坐中榻,複其唱酬,熟訪中國風教人物。

    坐久,進午餐,更番談論,皆留心經濟之言。

    感慨流連,至昏乃退。

    十五日,阮公以事公出,吳公攜酒親至□〈廣外甫内〉長家,手一觥曰:『今日元宵,宜共作踏歌以詠佳夕』。

    為引觥立酌;辭不敢留。

    公見辋夫在道,曰:『何緣薄乃爾』!以錢三貫見遺。

    賦詩贈行,餘亦依韻和謝。

    公遽出,疾赴關下郵亭,設祖席俟餘至,複餞三杯,淚數行下,握手出關,同行二裡許乃返;登關上□〈甯〉望移時,以手遙拱而别。

    洪謹與同縣吳深(亦同安人)率妻子各攜藥物追贈,遠送五裡外泣别。

    俄而護送官兵繼至,中一人乃吳公所遣親随,于路奉承(餘後至泃靜,寄以詩,回謝吳公)。

    是晚宿□〈助上市下〉侖(唐音呼坐輪,去廣平四十裡),陰雨不見月。

    客舍主人張燈聚燕慶元宵,餘心益悲。

     □〈助上市下〉侖行二日至洊市(路程八十裡),皆霪雨霏霏,衣衿沾滞,透入肌膚,寒不可耐。

    由洊市過洊江裡許,宿固侖(唐音呼據輪)。

     十九日,稍晴,行二十裡至橫山嶺(唐音呼布政嶺)。

    嶺路崎岖,二、三裡盤折而上,一關橫鎮其巅,額書「橫山關」;有屯員駐守,關卒數十,時刻防查,為北道要沖。

    過關嶺勢直下,徑趨平陽約裡許。

    再行五十餘裡,宿中固(地名)。

     二十日午後,經河華府(府城在路東二裡許)。

    又三裡,抵河靜省城,宿王七家(廣東潮州人)。

    時布政官高公(名有翼,道光壬辰年曾奉其王命駕官船護送故彰化縣令李振青家眷抵廈門,返加嘉議大夫銜)寒疾不出見,以書遣屬員來寓遜謝,并道曾至中國。

    二十一日,高公饬通判、經曆二官出送,餘留書謝别而行。

     二十二日,抵又安河城(自中固至此二百裡),宿林送家(诏安人)。

    廣平至又安四百裡間,地卑濕,多污泥陷足,滑□〈氵達〉難行。

    平原曠野,或數十裡斷絕人煙,蕪穢藏奸盜,行人戒備。

    客舍多以蠱藥害人;置牛肉中同啖,則不可救。

    其藥忌番姜(一名番椒,種自荷蘭;花白瓣綠,實熟則朱紅,中有子辛辣,帶殼食之;形有尖長者,有圓而微尖者),飲食必加,防遇毒也。

     二十三日,見總督官(兼管河靜,稱又靜總督堂官)阮公(總督官皆國王親屬,位尊勢大,無敢言其名者),書吏鄭德興(祖籍福建德化縣,能作泉州人語)傳語。

    公先令健卒四人,佩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