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昆山縣

關燈
垣,随身一缽,單丁廿載,有風穴楊岐之風。

    〈其柱聯雲:“瓦缽盂秘授六十八九代諸佛法脈,泥行竈能燒一千七百則宗師葛藤。

    ”有語錄一卷,馀轉乞張冰庵孝廉為之序。

    〉 徐嵩·【戊午春過訪懶拙禅師】 十八年來一草庵,扁舟幾過共清談。

    畦丁落落歸鄰舍,菜甲青青映佛龛。

    春暖煙雲生斷圃,夜晴星鬥落空潭。

    莫言久住無緣法,古缽随身重不貪。

     【又】 不誦金經不募緣,偶存諸偈被人傳。

    千家一缽黃粱熟,廿載單丁白屋穿。

    啟戶豆蔬當檻外,披帷星月挂床前。

    看君病後尤清健,可棹華亭古渡船。

     釋超衡·【和答臞庵居士過訪茅蓬之作】 寂寂荒郊結草庵,君今來訪得深談。

    兒童拾瓦投僧舍,鄰裡無香禮佛龛。

    夏熱炎風吹破壁,冬寒片雪落空潭。

    幽栖久已忘人世,詛有浮榮得尚貪? 【又】 一缽生涯古佛留,茅蓬雖小好藏頭。

    黃齑淡飯随緣日,破衲繩床不記秋。

    有道事從塵外省,忘機心向死前休。

    懶僧無有過人處,四壁風穿弗妄求。

     勝蓮庵,在許墓塘北。

    順治初,無歇恒禅師建,〈師,張方伯泰符公長女,适諸生戴襄,進士徐揚貢元配之母也。

    崇祯丙子戴殁,甲申國變,棄俗出家,傳律華山,嗣法靈隐,以禅律教誡尼衆,道行諸方推重。

    庵即師外祖颍川舊圃,其弟文學旅庵、孝廉冰庵輩倡購,遂成法席。

    〉堂樓弘敞,界以荷池。

    師法嗣密照廉公複加葺治,增建韋天殿等。

     徐嵩·【己未四月八日偶過勝蓮時千佛忏圓期漫賦】 隻園底事獨喧阗?善女藍輿滿路邊。

    隔岸柳絲猶袅袅,出池荷葉正田田。

    午齋戒缽随身淨,早課禅燈向佛懸。

    深羨末山能首衆,經壇清肅一期圓。

     張立廉·【勝蓮法席紀事次徐臞庵韻】 故家亭榭已蕭然,四色蓮敷廢苑邊。

    華雨散來盈澗甃,戒香薰處繞衣田。

    六時梵唱潮音動,千界霆聲祖令懸。

    曲沼危峰幽勝足,末山頂相話重圓。

     東藥師殿,在勝蓮庵東北。

    〈趙宋以來,代有庵址。

    〉萬曆間陳太學肖岩建。

    〈太學婿張方伯泰符相繼葺理,題十二願王之額。

    〉康熙初李太夫人捐資改建。

    〈背城臨溪,堪為植蓮護生處,延印如禅師居之,其徒墨千法師為雲栖第五世。

    〉 徐嵩·【題東藥師殿】 小殿籬門掩,平橋水一灣。

    炊煙籠白屋,積雨濕青山。

    老馬城邊放,孤禽日暮還。

    閑看饒野趣,何用掩禅關? 【墨千法師掩關賦贈】 法苑傳衣後,深居閱教宜。

    關前惟供佛,窗外更編籬。

    一室虛空界,三年瞬息期。

    吾來春尚早,柳色正絲絲。

     馬鳴銮·【東藥師殿奉和徐臞庵原韻】 東城有精舍,略徇隐溪灣。

    客散花前雨,僧看定後山。

    林深知鳥悅,濠曲羨魚閑。

    予亦忘機者,時來叩竹開。

     【次臞庵韻贈墨千法師】 傳缽居林下,掩關避俗宜。

    松風來北牖,花影過東籬。

    鶴護禅寮鑰,雲歸結制期。

    當筵聽塵講,應笑鬓成絲。

     秋水軒,在西門内鳘峰橋南馬殿,聞太史宅前别業也。

    竹籬闆橋,西通荷池,花時最盛。

    池上有亭有閣,憑欄望之,目曠心開,為樂野采真之地。

     馬鳴銮·【康熙辛亥秋徐庵同愚翁過訪适是日壘石一篑初覆紀之以詩】 築室依雙澗,閑郊寄一枝。

    雨馀才種桂,客到喜論詩。

    煙堞行人見,花林宿鳥窺。

    空亭千片石,招隐亦相宜。

     【己未夏日同人觀荷分韻】 舍南茅屋枕西田,恰喜溪藏一畝蓮。

    曉起花開籠旭日,晚來香散落蒼煙。

    幽篁獨坐能忘世,渌水依人好判年。

    酒碗吟箋娛上客,芙蓉寂寞倍生妍。

     【壬戌春日臞庵過秋水軒梅花下口占二律奉贈】 宴息花間晚,高人款草堂。

    一橋溪柳碧,三徑野梅香。

    魚戲波光亂,雲歸岫色蒼。

    相攜踏磴雪,盤礴坐斜陽。

     【又】 蓬鬓蒼浪色,抽毫煙水思。

    我家西麓下,偏對藕花池。

    水漾觀魚閣,庭添擁雪枝。

    逃禅待公輩,兼可賦新詩。

     錢澄之·【己未夏日同庵諸君秋水軒觀荷分韻】 小閣鈎簾面曲池,開樽為趁藕花時。

    葉藏浣女深難見,香襲園叮铏不知。

    暢好納涼偏廢酒,争先逃席畏催詩。

    老年心事多憐惜,肯向風前折一枝? 【初夏過密齋太史秋水軒分韻】 才返九峰棹,同尋太史廬。

    喜無多布置,轉覺自蕭疏。

    窗宿孤吟客,床堆舊讀書。

    看君閑亦得,金馬興何如? 顧湄·【秋水軒同飲光作】 居然金馬客,幽思極相關。

    縛閣偏臨水,鈎簾恰見山。

    叢祠春社冷,遠雉夕陽間。

    祇我行窩近,相期最往還。

     徐嵩·【前題】 橋邊亭上屢徘徊,拂面香風菡萏開。

    遠近骈生疑并蒂,高低側望似重台。

    西城雉堞明霞落,北嶺豬峰急雨來。

    竹簟茗爐堪避暑,況逢嘉客共銜杯。

     葉奕苞·【前題】 與客招尋物外盟,藕花風裡醉飛觥。

    坐消白日池頭下,笑指青山屋角橫。

    滾滾珠翻承露遍,亭亭波豔落霞明。

    主人許結林泉契,肯厭頻移竹策輕。

     徐筠·【憶馬密齋太史秋水軒】 草閣經時長碧苔,遊蹤飄忽漫驚猜。

    榻留帷帳防僮卧,窗有圖書怕客開。

    雙槳偶随燈肪去,一竿空負釣矶回。

    南園遙憶多清宴,谷雨花前醉幾回? 西林靜室,在景德寺東北隅,起于萬曆初,〈康熙間由後小橋出入,客堂有栩栩軒,額“雪浪洪恩”,為定慧禅友書。

    〉為四方知識往來憩息之所。

     徐嵩·【康熙己未冬同朱雪鴻遊西寺靜室】 寺後殊偏僻,齋時一磬聞。

    路因戎馬斷,軒為衲僧分。

    碧瓦馀殘雪,平橋落片雲。

    徘徊過日午,未忍便離群。

     朱謹·【冬日同臞庵先生遊西林靜室】 晉代猶存古梵宮,坤隅别徑小橋通。

    一筇人影寒籬下,雙屐苔痕積雪中。

    仰首高軒疑入夢,〈中有覺夢軒。

    〉傷心塵世盡遍空。

    相看莫話鹹和事,祗自披襟面朔風。

     釋行函·【寓西林募刻先高松汰如法師楞伽新疏賦呈冰庵殿聞退山果亭四先生】 一會靈山尚俨然,遺書剞咧獨倦倦。

    祇因白社憑山鬥,不顧朱門曳水田。

    論義松風能說法,印心水月解安禅。

    先師手澤難埋沒,好向楞伽績勝緣。

     安禅庵,在小西關外驷馬橋北。

    崇祯中,張冰庵孝廉〈名立廉。

    〉助僧安然建。

    〈有老僧安然者,立願創庵,接待禅倡,冰庵承師諄囑,廓辟院宇,徐顧諸檀護同力締構,施田供僧。

    自崇祯了醜年始,至今四十馀年,中經兵梗,接衆不辍。

    順治癸巳,遠庵和尚、冰庵孝廉同受木老人記莂于此。

    〉康熙庚戌,延冰徹禅師住恐,雲水如歸。

    丁巳,重建後地藏殿,與戒公募供藏經。

    辛酉,其徒達如上人繼之。

    創庵緣起,顧宗伯瑞屏暨冰庵皆有記。

     徐嵩·【贈達如上人憶令先師冰公時投宿遇婁東王怿民】 住恐雖未久,無忝爾師承。

    闆響俄傳磬,幡懸更上燈。

    談經來信士,設粥飽遊僧。

    摩诘逢風雨,蘭桡宿亦曾。

     清涼庵,在山後。

    天皆間張方伯泰符倡建,〈向為酒肆,日殺生命無算。

    天啟丁卯歸方伯,即革酒肆為僧廬。

    〉延德休法師主之,後增置三聖、地藏、十王諸殿。

    〈其地背城面山,舊有玉山庵,久廢,今改額清涼。

    德休之裔桂輪、松潭諸公能遵梵行,邑中士紳每月下旬放生于此。

    〉 徐嵩·【康熙辛亥同季重訪嶽心于毅調齋中喜遇清涼桂輪法師】 薔薇狼藉滿階紅,幡影飄飄桂樹風。

    共過祇知玄度在,不期兼得遇支公。

     【壬戌夏贈松潭禅師】 風吹松桧滿山香,門外澄潭碧藻長。

    炎夏有誰同到此?一時熱惱盡清涼。

     靈峙庵,舊名水月庵,明萬曆末念西印禅師開山。

    〈師,孝廉傅諱沖之妹,歸太仆震川公之媳,十九而寡,剃發徑山,募置馬園蔬圃為蘭若,初構三楹,繼建禅堂、韋馱殿、淨業樓、二桂堂。

    崇祯壬午示寂,塔于放生池北。

    弟子三人,一為顧文康公六世孫女字仁風,一為張方伯泰符公女字無歇,一為贈文林郎錢約齋公女字妙光。

    〉順治己亥,其徒仁風印禅師受法靈岩,衆請主法,因改今名。

    〈師六歲喪父,十五歲易服,十九歲禮念西為師。

    年二十,上徑山披剃,壬午夏掩關本庵,力參三七,聞檐瓦落水缸聲得省,邑中士紳敦請繼席。

    康熙丙午示寂,說偈伽趺而逝,端坐五日,顔貌如生,入塔時天雨五花,四衆歎仰。

    弟子月庵湛,長洲缪氏子;粹機果,昆山顧氏子。

    月庵輯刻其師《靈峙語錄》一卷、所著有《亦世草》、《種竹詩》、偈頌諸集。

    〉 徐嵩·【憶在靈岩仁風大師示我爆竹頌】 當年一見識平生,爆竹争傳幾頌成。

    無數七期頻發響,何如檐瓦落缸聲? 【壬戌夏閱靈峙語錄賦似月庵大師】 靈岩靈峙道風香,遺彩空懸二桂堂。

    轉個身來無處覓,一輪山月印方塘。

     霜遜授真【次臞庵居士讀先靈峙語錄贈本師偈韻】 祖道攸關藉辦香,喜逢椽筆紀虛堂。

    他年更欲添新史,拳屋深栖傍草塘。

     半中百居,在分司河口。

    〈霜遜,松陵人,契買陳氏别業,為遁迹焚修之地。

    〉 徐嵩·【題半雲居似月庵霜遜賢師徒】 凄凄霜月照空林,寂寂松雲度梵音。

    疏鈔一從焚卻後,任他婆餅點三心。

     南詢旻湛【次庵居士韻】 笠影空慚斷少林,敢将浮末诳知音。

    焚茆直入千峰去,坐斷凡心與佛心。

     【癸卯元旦】 既無錐可卓,何必論年窮?杓舀一溪水,爐分半嶺松。

    鳥啼聲盡幻,花笑色俱空。

    老我渾無事,看雲度曉風。

     竹石居,在法雨西,後有祠樓,為扶風奉祀大參、封史兩世神主之地。

    延釋本宗焚修其中,〈康熙壬戌本宗殁。

    〉繼之者其徒複祖上人也。

     徐嵩·【過竹石居贈複祖上人】 舊額猶如故,空亭思悄然。

    石奇當戶立,竹蔭徙床眠。

    禮佛僧鳴磬,焚香客袖煙。

    禅寮雖十笏,法界自無邊。

     馬鳴銮·【題竹石居次臞翁韻似複祖上人】 累朝存竹石,步驟一凄然。

    掩卷看雲坐,聽泉白日眠。

    松岡環草閣,梵磬隔林煙。

    柯火禅燈接,常存蘭若邊。

     法雨庵,在西門外倉北。

    本馬大參認庵公鷃适園也,分售他姓,大參公女徐太夫人贖而為一,順治戊子舍建精藍,延指一法師主之。

    〈師,汝甯光山縣人,俗姓張,補諸生,崇祯辛巳獻衆破光山,全家遇害,獨師得免,因偕法弟行本谒蔡城極空師,脫白。

    甲申具戒華山,尋至昆城,祝訄星閣,延住于此,雨大法雨。

    壬辰正月示寂。

    詳徐孚若所撰塔銘。

    〉康熙初,其徒晏晉禅師住恐。

    〈師名真孚,鳳陽府人,古南法孫,秀林法嗣。

    〉 釋行仁·【次徐孚若韻】 白鶴雲間随客去,黃鵬庭畔送春來。

    珠衣法雨飛寒島,貝葉空花散古台。

    詞客原傅司馬賦,禅家不數惠休才。

    懸知一夜移雙鳥,夢入瑤池紫殿開。

     徐嵩·【同王石玄過法雨諸刹】 幾處更僧舍,今朝識馬園。

    假山行已毀,喬木望猶存。

    閣斂斜陽暗,池留宿雨渾。

    前賢栖息地,香火接晨昏。

     【壬戊夏重過法雨贈昙晉禅師兼似中和上人】 昔開三寶地,法鼓震城西。

    一杖為龍去,千竿待鳳栖。

    碑猶同姓志,〈謂孚若。

    〉額是故人題。

    〈謂歸玄恭。

    〉夏日重相訪,蓮花出水齊。

     馬鳴銮·【和庵居士題法雨庵壁韻】 我祖休沐地,久為祗樹園。

    一鐘落曉月,衆嗅度黃昏。

    西閣爐煙冷,南亭竹石存。

    何當留賦筆?凄激異招魂。

     【和臞翁韻贈昙晉禅師】 荒園金地變,法雨玉峰西。

    潭黑吟龍伏,林幽怖鴿栖。

    千華傳古律,六度樹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