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吳江縣
關燈
小
中
大
考正德庚午湖嘯大荒,較庚戌未知誰甚耳。
徐嵩【傅陽谷别駕訊及敝邑水災感述】 愁霖半載畏沉淪,況複松陵近水濱。
莽蕩風濤三萬頃,須臾漂沒數千人。
故鄉消息何堪聽?〈時馀在松江。
〉古寺優遊自有因。
歎息災荒田稼盡,誰将一紙繪流民? 守貞庵,在震澤鎮觀音橋内。
明隆慶,巡宰楊忠妻節婦毛氏建。
〈吳丹園名函《隆慶庚午守貞庵建觀音閣碑記》雲:“忠,武林人,在任病亡。
其妻毛氏哀毀過禮,結廬矢志,事死如生,依倚為尼,而居者焚修日盛。
”今分為兩房。
〉 延福庵,在守貞庵後,即守貞分派。
萬曆間,尼僧海顯建。
〈故俗稱前為大庵、後為小庵。
〉今海顯後裔萬安住恐。
嵩考:延福在十都。
宋淳熙中僧崇升建,明正統六年僧文達修。
魯庵公修志時已廢,故移其額。
徐嵩 碑存尚識忠貞後,派一因稱大小庵。
不見趙州公案在,泊舟能縱定須參。
〈嵩閱古語錄載:趙州到一庵,庵主豎拳,州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又到一庵,庵主亦豎拳,州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嵩謂庵主眼裡有筋,趙州舌頭無骨。
〉 金可生·【同庵先生過延福庵】 守貞庵後宜延福,嘉泰橋流一派長。
今日趙州偕過此,白雲滿戶一爐香。
廣福庵,在六都南小虞字圩。
明末優婆夷宋氏建。
今其後裔自明住恐。
〈有太傅金之俊碑記。
〉 圓明庵,在十都束字圩。
宋嘉泰中,僧永謙知勤建。
元至正元年,僧志滿修。
明崇祯七年,僧濟經、智津重建。
康熙五年,僧大輪修。
釋智津·【壬辰仲秋喜松之居士過院談宗賦】 茅舍凄凄松徑荒,俄然朱履詣山堂。
茶煙缭繞凝香案,塵影交加映翠篁。
桂月熒熒穿碧漢,金風飒飒鼓滄浪。
言談傾徹惺塵夢,默契真空物我忘。
徐嵩·【過圓明庵訪元芳禅師】 七十今逾幾?然自不群。
空铛烹澗月,破衲補秋雲。
已入高峰室,時歸震澤潰。
香台溪雨後,閑過話斜曛。
【圓明庵訪赤民表弟不值】 寂寂禅扉樹影橫,莺啼猶似讀書聲。
卻疑階下經行地,底事蒼苔得盡生? 海雲庵,北接七裡港。
〈為郡城往還必由之路。
〉僧明岩建。
以施茶,初名茶亭。
延知識構殿置田,為接衆之所。
徐嵩·【春日雨後同殳山夫吳小修趙若千周五吉諸君赴海雲庵繹章禅師齋出見柳色口占一絕】 海雲門外對沙汀,煙鎖春城似翠屏。
不意幾宵風雨後,一時柳色盡青青。
張大純·【舟過吳江晚泊海雲庵】 此地招提起,吳門一棹通。
港猶連七裡,橋已近流虹。
雨歇僧攜笠,雲昏客覆篷。
但能心為衆,莫患缽囊空。
章練塘,在二十九都。
〈離縣治東九十裡。
〉 吳孫權 造戰艦于生衣鎮,于此張纛練水軍,後人誤張為章。
屬長洲、華亭者居多,吳江不及千家。
夏元吉 塘名章練起何時?試問村翁盡淨知。
畫舫乘風捶鼓去,落花飛絮漫相随。
圓通庵,在章練塘西南隅。
明嘉靖己未重建,丙寅建閣,萬曆己亥重修。
〈鼎革後營兵駐于此,庵幾廢。
〉康熙乙卯古鑒樹禅師至,〈淮安人,虞山禅師法嗣。
〉庚申得當事護持,衆信别建營房安插。
又朱角鎮高仲元捐贖庵田數畝贍僧。
丙寅秋,鑒公重建東方殿。
徐嵩·【丁卯季冬朔日阻風宿圓通庵】 石尤風起練塘邊,處處寒湖水拍天。
移艇還尋庵彙僻,逢僧卻喜濟宗傳。
詩題滿壁登樓和,樸被随身借榻眠。
莫謂重興非古迹,梁間多記勝朝年。
白蚬江,在縣東南,接長洲縣,入澱山湖。
姚廣孝·【白蚬江阻風夜宿江口兼懷徐贲】 颠風渡江難,停橹依茭葑。
濤煙翳暝光,灘月浸寒夢。
漁歸候火明,最眠忌蘆動。
遇險更思君,陡覺離愁重。
史弱翁·【白蚬江行寄楊弘】 江光無盡日,綠色一蒹葭。
漁網沉南浦,葑田鬧水蛙。
岸生春杜晚,帆受夕陽斜。
延頸遙天末,衡門正落霞。
汾湖,屬二十八都。
〈去縣治東南六十裡。
〉按是湖兩界中分,南北相等,南半為嘉善之境,北半為松陵之墟,故名。
今裡中葉氏為著姓。
陸行直·【緻仕還汾湖問信海棠】 湖濱春水似桃源,楊柳青青燕子喧。
晴日暖雲歌别樹,錦天繡地醉金門。
流光冉冉長為客,清夢時時繞故園。
借問當時花下影,紫箫吹斷幾黃昏? 普濟禅寺,在震澤鎮。
宋元豐元年,僧壽善建。
明洪武中,僧德心重建。
〈缙雲葉夢得記。
〉嘉靖中,茲雲寺僧宗旺修。
〈中有石刻,宋湖州太守孫觌皆珍物也。
〉 錢惟善 初到湖邊寺,相逢有穎師。
深悲十年事,朗誦四懷詩。
高柳窺春早,寒燈照夜遲。
甯無一杯酒,慰我鬓如絲? 慈雲禅寺,在震澤鎮東。
宋鹹淳中建。
明正統中僧道澤重建。
天順中賜額。
萬曆丁礦,董宗伯份同吳太守〈秀〉重修。
己卯,寺僧慈林再修,增建地藏殿、大悲閣。
康熙七年,等觀眼住恐,旋殁。
十二年,楚堂一繼之,建飯僧堂。
十六年冬,大悲閣毀,楚旋殁。
〈時有化主天衣誓修天王殿而斷手,苦行六七年,功亦難就。
〉二十年,始延天谷偉禅師,〈古風禅師法嗣,費老人法孫。
〉即更造天王殿。
〈裡人沈國忠同黃一夔募緣結蓋大殿,至壬戌春落成。
〉中有浮圖五級,〈高十一丈。
〉亦萬曆丁礦董宗伯修。
今康熙癸亥春再修,複鑄銅為宰堵。
甲子春重建大悲閣,乙醜建且住軒,丙寅建績燈堂,丁卯建西方丈,戊辰建大樹軒。
〈中有大樹,故名。
〉 金聖歎【寓慈雲寺旬日留别】 震澤多精舍,慈雲師子林。
家私惟古佛,眷屬總玄心。
後漢人何在?微言乃至今。
相逢随欲别,舍此更何尋? 釋超偉·【建且住軒漫賦】 築室仍居北,移門又向東。
遠村雲樹隔,曲水賈船通。
去住身無定,從連事不同。
書空成獨坐,矯首羨飛鴻。
【賦得大樹軒詩】 錫飛來此地,飄忽七年馀。
未得山中去,還從樹下居。
悔心多事後,畏客閉門初。
生計谯雲拙,松窗夜月虛。
【住普濟詠懷】 市遠無多路,栖遲别一村。
種蔬開棄地,留竹衛頹垣。
夜靜聞天籁,林深隔世喧。
虛名真欲謝,吾道複何言? 【又】 編籬荊棘在,袅屋葛藤生。
自分随緣住,從知直道行。
星霜移節序,反複見人情。
茲意誰能悉?當年有耦耕。
王叔承〈補遺〉【過普濟觀古柏歌】 沙門老樹驚奇崛,四百年來青未歇。
氣交古佛通精靈,命落殘碑題歲月。
皮為黛石根為鐵,琥珀為脂玉為節。
曲柯倒紐上下錯,尖梢反掬東西掣。
扶疏入畫畫不成,苔痕膩鎖雷神結。
雨馀細葉浮煙出,新枝舊枝宛相龁。
飛天仙女生綠毛,堕地骊龍蛻蒼骨。
西方雙樹何時分?婆娑獨立南江漬。
寒色虛搖五湖月,清陰薄灑諸天雲。
忽漫星槎過笠澤,酣歌樹底流光碧。
秦亡争笑大夫松,蜀破空憐丞相柏。
信是僧家佛日長,貝葉昙華幻今昔。
昔者火燒阙裡桧,仲尼寂寞斯文墜。
今來風擊虞山枝,言遊慘淡文章廢。
儒林喬木奈如許,野寺孤根聊酬汝。
張隽·【吊普濟古柏】 輪囷千年卧澤濱,亦于今日厭風塵。
無情不似支離叟,枉為溫郎灑涕頻。
徐嵩·【普濟大殿回祿于天啟甲子冬崇祯間感夢于裡紳沈公元明捐資重建因題于壁】 寶殿前賢曾感夢,回廊裡社見重修。
老僧曬衲斜陽霁,行客停桡碧水流。
草滿階前橫斷礎,煙開竹裡叫晴鸠。
獨憐古刹終凋謝,勝迹千年怅舊遊。
【吊古柏】 槎牙屋角少秋陰,脫盡皮膚死盡心。
莫便笑伊枯木去,至今風雨有龍吟。
【康熙辛酉天谷禅師重修慈雲因贈】 鹹淳古寺久将蕪,此際憑君願力扶。
日炙風吹空石像,鈴聲鳥語自浮圖。
池含夜月誰撈得?雁過秋天有字無?不意故鄉重觌面,葺成猶勝舊昆盧。
〈昔年盛川曾茸昆盧庵。
〉 徐元灏【康熙初普濟殿複圮戊辰冬阖鎮紳士延慈雲天谷禅師住恐己巳春複修和松之叔韻奉贈】 古刹東西望,相依作比鄰。
寺同宗旺葺,詩愛穎師新。
大道通諸佛,清修動裡人。
慈雲今遍覆,是處物皆春。
三賢祠,在普濟寺左。
宋寶佑元年,邑人沈義甫建,祀宋王??、陳長方、楊邦弼。
元至元中,設教谕以主祠事。
至正二十八年,教谕陳佑又立義甫像于别室。
末年毀于紅巾,裡人沈善長遷之思範橋左。
明天順中廢。
嘉靖十五年,太學生沈嘉猷重建。
今地置祭田,春秋祀之。
〈知縣張明道記,知縣喻時有祝文。
〉 張隽【拜福清先生祠】 舣舟端拜福清祠,醜石支門屋半欹。
茅栗山頭埋玉處,秋風蕭瑟更何其? 董二酉·【禮三賢祠懷文通表兄】 舊祠當大路,幾度拜階前。
老樹頹垣倚,空壕蔓草連。
行人馳負擔,吾輩守遺編。
幸有西廬在,儒宗未失傳。
吳培纓·【禮三賢祠】 我邑儒非小,須知有正傳。
甯能如沈氏,力欲表三賢?絕學今誰繼?荒祠此再遷。
經過嘗系艇,再拜上階前。
戴笠·【前題】 樞衣展拜讀殘碑,藓蝕泥沾字半虧。
師弟同堂歆俎豆,衣冠前代肅須眉。
真儒嗣續鵝湖派,絕學荒涼震澤祠。
堪歎終南多捷徑,古賢心事有誰知? 徐嵩·【過三賢祠憶張文通所刻王信伯先生集】 廟貌三回構,多由沈氏賢。
??蘩希坒薦,香火仗僧傳。
寺靜春啼鳥,村喧夜泊船。
猶思吾友在,風雨葺遣編。
圓照庵,在震澤鎮西北數裡,地名洚溪。
〈臨謝鵝漾。
〉宋淳熙中僧普照建。
元至正中僧如玉重建。
明天皆二年毀,至四年僧複元重修,〈複元諱行志,少參紫柏老人之門。
〉徒繼遠詢繼之。
中有清修室、天花軒、醉茶軒。
吳夢陽·【月夜訪複元上人分得吟字】 憶爾栖禅處,予今始一尋。
微微窺遠火,渺渺曆重林。
身勿成枯坐,詩惟斷苦吟。
自然人事外,不在住山深。
吳稼登·【得多字】 精廬臨野水,迫暝泛舟過。
燈影含虛壁,星輝逗遠波。
摘蔬修客供,擊竹契禅那。
來日無煩問,清言一夕多。
釋行寒·【得村字】 雖不住山樊,猶砍遠市喧。
苔花有四壁,柳浪自孤村。
月出梵初起,禽歸樹已昏。
何煩舊朋好,深夜叩松門? 釋超偉·【秋日重過圓照贈德乘上人】 盈盈一水繞香台,放艇曾經兩度來。
堂額猶存留勝迹,家聲不墜賴英材。
迷離禾黍方秋實,掩映庭花向客開。
姚合〈謂紫書。
〉有詩勞見問,殷勤未遣夕陽回。
釋方講·【庵居喜天谷和尚見過】 結宇空林靜,湖雲相與閑。
彈琴修竹裡,烹茗古松間。
細浪鵝兒浴,斜陽釣艇還。
幽居逢至止,相對一開顔。
康莊,在震澤鎮西南匡字圍,故又名匡廬。
明萬曆間,吳公秀林居時所築。
〈園地向極窪下,欲益土稍高以避水溢,适歲儉,令貧家以上易米,不一月,高三尋者方五六十武,遂結廬居之。
〉中有石室,豎五拳石以象五老,貯一勺水以象天池。
〈内坦外峻,亦宛然廬山景也。
〉又有玉皇閣、範公祠、九賢祠諸迹。
今康熙己巳,公之六代孫翰維〈名嵩年。
〉重修,讀書于内。
〈公諱秀,字越賢,号平山,别号匡廬道人,隆慶辛未進士,仕至揚州知府,升福建副使。
公守廣陵時,檄議黃淮,衆主堤,公主疏,衆主分,公主合,與當事者議不合,奏疏不獲上,遂解組歸,因築此園。
〉 周廷禧·【康莊懷平山公】 風流太守繼歐陽,似把康莊作蜀岡。
荷葉滿池梅繞屋,即今林下有馀香。
徐嵩·【冬日同天谷和尚遊康莊】 停舟依曲渚,結侶共參寥。
忽見歐陽字,猶思萬曆朝。
洞中供石像,崗底肖山橋。
獨惜苔痕濕,镌題迹半消。
釋超偉·【同臞庵居士遊康莊】 素愛名園勝,今同高士來。
穿林松翠合,倚磴洞雲開。
客館堂重構,秋場稻更堆。
九賢藏石刻,三複幾徘徊? 玉虛宮,在北麻村北。
宋建炎元年道士徐秋月建,〈明吳默題額。
〉裔孫金可生〈五十三代天師門下闡教。
〉重修。
〈康熙癸亥,震澤鎮善信延住奉真道院主修昭靈侯祠,百日告成,五十四代天師具奏,加封昭靈廣佑王,選金可生材賢,授知事,轉贊教官,職将清慎勤敏,咨部候旨欽點。
〉 金之俊【贈家佑尊煉師】 我宗失卻一儒冠,獨步雲煙萬壑寒。
道以無心求可得,法将有意學尤難。
松巅電掣龍猶卧,谷口雷轟虎自安。
随處結茆陶野性,一聲清嘯海天寬。
八坼,〈離縣治東二十裡。
〉塘自北來,至此向東而南,向西複南,俨似弓形。
唐範傳正治水劈河而直其路,斥土為二,故名八坼。
至今上下雨塘,俱塘字圩。
地當南北要沖,富家大賈,民居稠密。
〈馀猶及見之,鼎革之後,宅舍灰燼,四民離散。
今移于内,非複當日之盛矣。
〉 徐嵩【亂後過八坼】 十載春風喪亂馀,緣塘宅舍盡丘墟。
迄今要道無人住,祇有輕艦喚賣魚。
【又】 小市新遷幸未遙,客船晚泊酒旗飄。
運河依舊惟浮漲,五裡泥灘到浦橋。
梅堰,在十九都,〈離縣治西南五十裡。
〉自成井市,〈其地産席草、菱、玫瑰,白稻谷粗而重,且多橙橘。
〉有顯忠寺、崇福道院。
陸務觀·【過梅堰】 春行霧雨暗衡茆,兒女随宜治酒肴。
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龍餅是豌巢。
戴表元·【梅堰阻雪】 古戍魚龍外,歸人雁骛邊。
茫茫雲塞路,衮衮雪欺年。
蓬屋聊偷話,梅花是浪傳。
吳兒遣俗在,爆火聒愁眠。
顯忠寺,在梅堰市,宋王樞密祠堂也。
元大德元年改為寺,僧道勝建。
明宣德中修。
景泰中僧法重建。
中有歸雲樓。
〈嵩見殿上有嘉靖間史臣碑記,而無故實可考。
按志,唐清涼寺有塔四級,高三丈有奇,在梅堰市内稽字圩,後遷寺于此,改顯忠,塔仍存故址。
〉 張淵【七夕宿梅堰顯忠寺留題】 寺中銀杏也知秋,葉葉涼風引客愁。
天入西南流大火,月斜河漢見牽牛。
老思退步何須巧?理到無生總是休。
且覓茶瓜遣今夕,雞鳴滄海又孤舟。
徐嵩·【舟過梅堰】 向日波光起,回看渌水沉。
野塘無住路,初月在天心。
【宿顯忠禅房】 何處梅花發?寒香已暗飄。
詩成聞擊柝,酒醉學吹箫。
寺繞蒹葭岸,塘連薜荔橋。
歸雲樓外月,風竹影蕭蕭。
釋道宗·【竹間小築】 鬥室聊容膝,還能避世氛。
栽松因引月,種竹可留雲。
花雜香難辨,禽多語自分。
鳴琴臨北牖,仿佛調南薰。
檀丘,在十八都。
〈離縣治西南六十裡。
〉以農桑為業,自成井市。
有嶽祠禅院、北聖堂、頓基王廟、壽春庵,〈元至正中僧大顯建。
明成化十四年僧文謙修。
〉庵旁有壽春潭。
徐嵩·【壽春潭】 庵圮潭猶在,年年長綠蒲。
煙雲飛不乏,鐘磬響曾無?樹暗鳴春鳥,溪深集夜漁。
此中風景好,自可醉吾徒。
馬賦,在震澤西三裡。
有蕭王廟、高城王廟。
徐嵩·【過永兒馬賦村塾】 讀書聲暫歇,童子話桑麻。
兵馬沿塘路,耕蠶傍水涯。
荒村憑土廟,小艇壓??花。
淡泊憐蒙塾,蕭條數十家。
曹村,在馬賦西六裡,上塘有金氏墓,〈松楸最盛。
〉下塘為金太傅〈諱之俊。
〉所居,有寶覺寺、中庵、外水諸庵。
徐嵩·【順治初避居曹村】 僦舍村塘北,維舟岸柳根。
婦依鄰女績,兒喚野鴉翻。
樹臼晨舂米,蘆簾日掩門。
兵戈能不到,即此是桃源。
【過曹村慈濟庵訪石葦上人不值】 樹杪青山一片橫,腳邊精舍任人行。
偶乘秋霁來相訪,林鳥空啼四五聲。
寶覺講寺,在曹村。
宋紹興十一年僧佛光建,後毀,僧元蘭重建。
張适 留衣山館夕,飛策蒲城秋。
迹逐初來雁,情親欲下鷗。
晚雲黃葉渡,斜日碧江流。
正是懷思處,聽鐘獨倚樓。
王叔承·【曹村訪宋宗獻因同金伯行泛舟過寶覺寺觀玉蘭夜宿書館】 水村晴霭曲,鼓裡足淹留。
花映清溪艇,山明野寺樓。
琴書春思合,文酒夜光流。
恰喜吾廬近,還來杜若洲。
利往橋,一名垂虹橋,俗呼長橋。
宋慶曆八年,知縣李問、尉王庭堅以木為之。
治平三年,知縣孫覺重修。
元泰定二年,判官張顯祖易石重建,下開六十二洞。
三年,達魯花赤完者以四石獅鎮兩圯。
至元十二年,元帥甯玉再建,增開八十五洞。
明洪武元年,知州孔克中修。
永樂二年,知縣蔣奎改砌磚面,翼以層欄。
正統五年巡撫周忱、成化七年知縣王迪并修。
十六年,邑人屠母趙氏重建。
康熙十一年奉旨開浚。
〈其南即太湖,已淤田數裡。
今浚橋下之湖,又淤。
〉 葉夢得【長橋】 長橋跨空水彌漫,北望吞天去無岸。
洞庭自湧東西山,驚濤忽起行人斷。
禹功千年在坤輿,東南大浸惟五湖。
如何潮來不少限?鐵馬萬騎翻長驅。
章岷·【江橋晚望】 橫絕中流倚畫橋,晴虹千丈影迢迢。
目随秋色天涯盡,心伴湖波日夜搖。
爽氣欲先雲鳥至,西風并入客衣飄。
卻因回望吳門路,時有離魂向此消。
蔡肇 東南勝處未忘情,老去扁舟複此行。
小邑歲除無賈市,下田水落見農耕。
雪消西嶺峻峭出,春到重湖鱗甲生。
橋下霜蛟貪睡美,為捶千鼓作雷聲。
範成大 浪拍樓闌家枕流,天将奇事慰悲秋。
飛來玉塔橫江卧,散作金鱗卷地浮。
何處風煙尋祖武?此生功業記今遊。
長年剩看垂虹月,肯向鷗前說滞留? 孔宗翰 橋亘晴虹壓碧湍,高低突兀聳橋端。
江長始覺塵埃絕,目盡方知天地寬。
水鳥翩翩來别浦,漁舟曆曆滿前灘。
勞生久有滄浪興,看到黃昏尚倚闌。
林景熙 地坼東吳海脈連,晝橋兩道跨晴川。
影翻河漢蚊龍國,勢壓江湖蝣煉天。
幾處征帆浮日月,孤城谯角隔風煙。
三高遠矣荒祠在,一笛闌幹夕照邊。
陳孚 松江波萬頃,橋倚碧雲端。
白鳥穿屏小,青天落鏡寒。
夕陽明佛塔,秋色老漁竿。
無限憑闌意,何時此挂冠? 王安石·【長橋蘭】 三江五湖口,地與天不隔。
日月所蔽虧,東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鬥,浩浩浮南極。
誰投此虹蚬?欲濟兩間呃。
中流雜蜃氣,欄椐相承翼。
初疑神所為,滅沒在傾刻。
晨興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今君持酒漿,談笑顧賓客。
頻跨九州物,壯麗此無敵。
熒煌丹砂柱,璀璨黃金璧。
猶憐造化功,不謂因人力。
米芾 斷雲一葉洞庭帆,玉破鲈魚霜破柑。
好作新詩寄桑苎,垂虹秋色滿東南。
沈與永·【送楊立之步月垂虹因寄章蘇州】 萬頃澄江白玉寒,金波留影動波瀾。
清時難賦《離騷》事,獨墊綸巾夜倚闌。
【又】 踏翻鳘背步徘徊,萬裡青天一鑒開。
欲醉馀醅吊清影,自憐非是谪仙才。
【又】 斑發愁随晚葉凋,天涯牢落一身遙。
憑君莫惜松陵月,且借江邊照寂寥。
楊備漁市花村夾酒樓,山光凝碧水光浮。
松陵雨過船中望,一道青虹兩岸頭。
何應龍 垂虹橋下水連天,一帶青山落照邊。
三十六陂煙浦冷,鹭驚飛上釣魚船。
姜夔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李定 一夢江湖三十年,青山隐隐水漫漫。
當時把酒誰人在?回首重來獨倚闌。
沈清友 晚來移棹泊垂虹,閑倚篷窗問釣翁。
為甚鲈魚低價賣?年來朝市怕秋風。
薩都剌 插天蹄煉勢嵯峨,截斷吳松一幅羅。
江北江南連地脈,人來人往渡天河。
龍腰撐出漁舟去,鳘背高駝驷馬過。
橋上青山橋下水,世人曾見幾風波? 李坦之 架木為梁若路平,朱闌步步接空明。
江湖日夜流虹影,城郭東西隔水聲。
賈舶聚橋朝作市,戍樓撾鼓暮歸營。
三高祠畔垂楊柳,撩亂春風吊古情。
湯仲友 飛下晴虹跨急流,白頭登覽不禁秋。
如何範子扁舟小,能載吳王一國愁?鴻雁聲哀江月冷,蛟龍睡穩海風收。
夜深雲度闌幹角,知有飛仙向此遊。
葉廣 垂虹橋頭浪如雪,新築層城堅勝鐵。
長堤十裡土花青,盡是吳侬戰時血。
孤兒拾薪臨水渚,學得楚歌并楚語。
仰觀飛矢在浮屠,江水江雲便如雨。
張先 春後銀魚霜下鲈,遠人曾到合思吳。
欲圖江色不到筆,靜覓鳥聲深在蘆。
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靜見山孤。
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淩雲翰 飛梁壓水跨虹腰,知是吳江第一橋。
安得鲈魚共尊酒?秋風亭上酹三高。
香波橋,在三義殿前石堤上,其右即盛湖也。
徐嵩·【香波橋】 香波橋外水茫茫,一望悠然萬慮忘。
繞岸蒼葭斜日隐,隔籬老樹暝煙藏。
白鷗不意迎秋雁,毛女何緣遇阮郎?若欲披襟誰勝此?最多月殿與雲堂。
張期芳·【香波橋】 招提起水中,小築石梁通。
樹近花香繞,爐深寶篆籠。
可吟兼可醉,宜月又宜風。
獨惜多遊冶,曾無黃石公。
徐元灏·【前題】 盛湖翻欲比西湖,橋下波光入畫圖。
不借嵌空遠山色,天然潋豔似冰壺。
【又】 幾許遊船及釣船,桃花浪暖夕陽天。
香波橋畔萋萋草,忍許村童放犢眠。
文起閣,在升明橋東。
水中閣三層,上供文昌,中供關帝,下供金龍四大王。
康熙間商人建。
徐嵩 地運興衰會有由,新營傑閣砥中流。
應天奎宿從文起,接海龍神待雨留。
橋鎖萬家南北市,帆飛兩岸往來舟。
誰能乘暇添吟興?剩與閑人作浪遊。
徐元灏·【登文起閣】 高閣峻峭臨水澳,湖光如練堪迎目。
披襟飒爾來涼風,洗盡俗塵千萬斛。
【又】 回瀾非獨守圓矶,矗漢偏能應紫微。
不識家家機杼日,何人花诰錦衣歸? 張朝芳·【前題】 高閣巍然鎮小洲,淩空何異摘星樓?日移檐影随波去,風揚鈴聲帶水流。
堤上草迷遊子騎,溪邊柳拂釣魚舟。
忘機客子頻來往,一任閑鷗沒更浮。
中明庵,在狹港扇,初建無考。
今康熙癸卯,僧舜晖重建。
徐嵩·【方山上人三十年前參靈岩時相識重遇于此賦贈】 策杖平田草一塍,水邊重遇硯山僧。
鐘聲起處斜陽斂,古木叢中一點燈。
升明橋,在鎮東。
崇祯辛巳年建。
沈起·【升明橋遇松之】 來往聞溪與盛川,升明橋畔釣魚船。
論詩說法無人識,邂逅同吟《秋水篇》。
同裡鎮,離縣治東十裡。
〈陳志雲唐初名銅裡,宋改為同。
吳骥雲舊名富土,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為今名未知孰是。
〉地方五裡,居民千馀家。
明初富饒可方州縣,有巡檢司。
元時為吳江子務,明改稅課局。
〈楊循吉記雲:同裡舊設征商之署,弘治初邑令金洪請諸朝罷之,因其址以建社學。
八年,命裡人顧亮董其役,越三年學成。
壬子,令帥諸生與大夫之仕而歸者,釋奠于無聖師,事竣合樂以成之。
邑人史鑒記。
〉其梵刹有法喜教寺,慧日忏院,普明、西歸、江渡、圓明諸庵。
道觀有東嶽廟、玉清洞直觀、仁濟道院、翊靈道院。
園第有萬玉清秋軒、〈元甯昌言别墅。
〉水花園、〈元葉振宗居。
〉遺老堂。
〈明何源歸老處。
〉其近日,高人達者居不悉載。
〈戴笠,字耘野,原名鼎立,明諸生,住朱家浜。
鼎革後不入城市,搜輯甲申以後事迹,冬夏不辍,有《弘光日錄》、《流寇始末》、《殉國彙編》諸集。
家酷貧,處之怡然,教授修脯見告急者辄濟之,饑寒不顧也。
自居介潔,立志寬厚,平生從無疾言遽色,更不譏嘲人物,尤為吾輩所難。
久明禅乘,己酉暮春秀峰岫雲禅師六十,以宗旨見付。
餘撰有《戴貞白先生傳》。
〉 李繼本【夕次同川】 鴉噪晚涼天,新晴景豁然。
柳橋通水市,荷港入湖田。
鹭影沙頭月,人煙渡口船。
相過又相别,書到是明年。
姚廣孝·【夕次同川】 長江接遠天,一望一茫然。
夕霭迷沙樹,寒鴉落渚田。
林香通佛寺,岸語到商船。
野路偏難識,經遊況隔年。
韓奕·【重過同川】 攜家曾此避兵塵,川上花開幾度春?頭白重來如故裡,看花應少舊時人。
陳王道·【村居】 涼飙振林臯,白露沾華滋。
中夜起四顧,仰瞻明星垂。
時節有代遷,流光疾如馳。
蕭瑟怆中懷,芳菲難獨持。
壯齡謬通籍,慚非金玉姿。
亮節苟不立,空名安所施? 【得告還山書懷】 為耽岑寂解朝簪,久自忘機學漢陰。
微祿尚堪供劇飲,殘編聊可惬幽尋。
東山亦有憂時念,北阙甯忘戀主心?慚愧明時司獻納,那堪雙鬓歲華侵? 殊勝教寺,在莺湖濱。
宋治平四年,釋如信始建于湖之東。
元豐六年被旨撤,無額,寺院因廢。
尋許廢者複興,七年如信請于繡衣朱公,徙今地重建。
建中靖國元年,蔡京趨朝過寺,适信徒法升書《金光明經》,見京以寺額請,京問:“書經至何品?”:雲“至殊勝功德品。
”京笑曰:“是宜名矣。
”政和中,京當國,遂奏賜今額。
建炎四年,毀于金兵,升遂閉關十五年,日誦《金光明經》三百部,〈升有頌雲:我誦光明經,自得三昧力。
舉起便周圓,何用高聲覓?一日三百部,日輪猶未出。
見者總生疑,我自心堅實。
〉積五十萬部,感動信施,乃克再建。
〈信有賢弟子七,法升、法安其尤也。
鹹淳七年,僧淨明請孫銳為記,去始建時将及二百載。
〉明正統元年,僧宗式重建。
〈楊稽記。
此碑久廢。
〉嘉靖三十四年,又毀于倭。
〈前有望仙亭,亦廢。
〉至萬曆二十八年,僧希複守約募建。
〈邑人沈琦記。
〉崇祯間又修。
今康熙十四年,僧性炳重修。
釋性炳·【兩殿傾危感而賦此】 暖雨寒風日易徂,百年勝事歎蹉跎。
已知一木雞支敝,須藉孤園稱遠圖。
濕漬殘垣生熠蝓,聲傾敗瓦下鼪鼯。
幾回夢想腸如結,侖奂何時映碧湖? 【聞小孫歸信喜而有作】 老眼朦胧望欲穿,歸期聞說立秋前。
開懷頓減三分病,祇恐迢迢又浪傳。
【分菊】 昨夜籬邊雨,秋花次第移。
莫嫌今歲晚,尚有未生枝。
釋普聞·【夏日雨中殿前聞蛙鳴作】 陰陰夏雨浸丹墀,正是蛙鳴适意時。
入耳宛然成鼓吹,忘情何必問公私?偶來寶地宜無慮,倘遇漁郎恐亦危。
為語貪殘當此世,祇應緘口放生池。
【坐桐樹下納涼】 六月炎威逼,誰栽雙樹林。
漫見來鳳鳥,吾亦愛桐陰。
徐貞惠先生墓,在二十六都蓮花蕩稽字圩,前為九裡湖,後為吳松江。
〈嵩先祖諱士烈,号屏石,邑庠生。
祖妣黎川淩氏。
先考諱元瑛,号華國,私谥貞惠先生。
妣柳塘吳氏。
先室茼村蕭氏。
崇祯中,先妣購得荒基一畝七分,營葬先君。
葬之夜,為裡中小人所忌,毀西北狡港闆橋,以巨石築橋于西,斜沖幽城。
餘意不樂,别求吉壤未得。
今康熙丁巳,蒙缙紳先生助資改葬。
舊系癸山丁向,因改壬山丙向,先慈拊配焉。
〉諸先生助葬公皆雲:吾邑屏石先生,徐松之道兄之王父也。
當江陵柄國,擢茂才異等。
〈公幼嗜學,時大縣新進止限十五名,公旦剛列。
〉情敦友愛,〈公次弟岩石公,居學宮之南,因季弟淳失火,延及其居。
遂招岩石同居。
凡時新方物必邀同食,遊必與俱。
清明祭掃還,登快風閣暢飲而返,極盡家人兄弟之樂,曆三十馀年無間言。
〉教必義方。
語若洪鐘,聲傾四座。
心如朗月,輝映千門。
〈性卓荦不群,每發一言。
傾倒四座。
〉是以害稼不甯,邑絕蹊田之馬;〈地曠近城,蔬稼被馬躏齧,一方不甯。
公憤曰:“是豈容率獸而食人之食乎?”扼其鬛而系之樹,具縣懲之,馬害頓息。
〉勞民無益,役除守學之夫。
〈居近學宮,例役二夫支夜。
公曰:“是具文也。
徒勞無益。
”因白學師及縣蠲其役。
〉聲震儒林,鄉推祭酒。
令嗣華國先生,克承家學,間授生徒,〈教授子弟,不率教者憤怒至辍食,有宋焦伯強之風。
〉轉習《易》而習《詩》,〈初習《易》,後改習《詩》,以授子。
〉兼輯雲天之錄;〈手錄先正格言及名制義,手筆猶存。
〉比學書于學劍,〈膂力過人,能舉石臼。
〉頻摹松雪之碑。
〈最喜趙松雪書法,特過四都留珠庵拓其碑。
〉志氣清明,夢最神于應驗;〈少時夢過四都橋,一官長授以牒,注配某氏,後果然。
又,試後夢某名錄第一,及榜出,竟不爽。
〉平生正直,鬼亦畏其威光。
〈近居多荒冢,一日夜歸,見被鬼迷者,先生救之得蘇。
嘗曰:我正直無私,神明可質也。
〉學者治生,始先蠶而力穑;〈與吳孺人蠶績課耕,辛勤儉約,得給衣食。
〉仁人溥利,每卻券而貸金。
〈有告急者,應之。
至親故持券來,卻其券,辄與金粟之良者。
〉惜乎天不永年,遂至家計中落。
松之少而失怙,〈華國先生崇祯壬申殁,時松之年甫十六。
〉長更多艱,播遷則屢失其資,〈初遷錢家泾,亂時又遷八斥、廿八都、茼村、雙楊、曹村諸處。
〉死喪則盡傾其産。
〈殇則有增弟、留妹、桂兒、明兒、盛兒、月女、殇女。
〉遇而不遇,貧以益貧。
父柩雖埋,祖骸未妥。
〈謂屏石公及淩孺人。
〉湖幹舊冢,那堪狐兔縱橫?江畔孤墳,忍使犁鋤毀壞?〈為小人橋沖屋射,種韭排坑,牧牛伐樹,種種侵損。
〉以緻靈照死癬,孟光病瞽,見之發指,聞者心傷。
今辄日為窀穸之功,祈長者緻麥舟之助。
一懷得正,百世相安。
俾澤及已枯之骨,美媲周文;窆收欲堕之棺,銘同王果雲。
魏學渠·【題徐躍庵葬冊】 世情已若此,古道似君稀。
詩卷從吾好,風塵自息機。
孫謀賒馬鬛,婦病擁牛衣。
管鮑何人事?長歌對夕晖。
沈鼒 我讀高人傳,風流惬舊聞。
祖孫能接武,天地有斯文。
白日傷華發,青山斷暮雲。
祇今誰挂劍,零落感徐君? 錢繼章·【丁巳孟夏徐松之改葬先人調浣溪沙贈之】 少伯祠邊夕照開,昔賢詩酒舊亭台,百年興廢幾多哀?小滿人家新筍路,賣錫天氣柳陰街,薰風吹送麥舟來。
曹爾堪·【水調歌頭一首題似松之先生兼告同人之尚義者】 今古臞庵在,釣雪是前灘。
垂虹橋畔東去、牆翳碧琅玕。
道是南州高士,又道西吳詞客,五字恰吟安。
小徑攜芒??,大澤穩漁竿。
買山券,乞米帖,有誰看?況逢孟光多病、舉案慘無歡。
若個銻袍解贈,伫待麥舟相助,負土十分難。
松價何年種?白日墓門寒。
張光家·【臞庵先生葬母心切蔔之于神告以舊茔安厝賦此贊決】 古人蔔丘隴,為親安體魄。
福利非所邀,畢此慎終責。
江潰郁佳城,嚴君已安宅。
母令五父衢,魂氣成間隔。
靈神昭告之,諄諄甚明白。
術數何足拘?吾心有繩尺。
親安昌厥後,綿綿君子澤。
徐嵩 何處幽栖好?禅燈照翠微。
煙霞随客住,風雨送春歸。
擇地心徒是,安親事尚非。
誠哉神語正,窀穸莫依違。
【丁巳五月初十日過同川同戴耘野過吳霞起容成喬梓齋留飲作】 舊隴傷蕪穢,言之客荊í。
良朋留過午,高士肯同行。
挂劍當年事,傾尊此日情。
諸君多意氣,一夕見平生。
【改葬即事】 先人窀穸傍江涯,春雨秋風路不賒。
清德自宜歸稽字,嘉名恰值坐蓮花。
茔前矮屋甯堪塞?〈被看墳小人東西俱構草舍。
〉岸側平橋孰使斜?廿載蹉跎多悔恨,松楸未樹亂蓬遮。
【又】 浪迹頻遊越與吳,歲饑年老客心孤。
水原木本從來重,馬鬛牛眠詛可誣?拼出一身如董永,定逢百斛似堯夫。
即今地下應含笑,惠錫名言盡寶珠。
【五月廿七日冒雨合葬作】 處處蒼葭與白鷗,一灣渌水獨西流。
湖邊古廟連茅舍,江上荒村倚釣舟。
田父暮歸仍刈草,牧童朝出便騎牛。
劬勞每動伊蒿感,體魄依然托此丘。
【又】 改葬經營一月中,墓門剪棘始興工。
黃山碧浪明神直,白社青城勝友同。
〈陸鶴田、魏子存兩公為馀倡助。
〉負土江幹逢澍雨,挽車日暮轉條風。
〈是日午後大雨,至暮忽轉東北風,雨始歇。
〉思賢敢望碑亭立,千古蓮邦馬鬛封。
尤侗·【丁巳六月松之先生見示葬親詩率爾題贈】 九裡湖邊千葉荷,徐君蔔葬此丘阿。
佳城豈必麒麟卧?華表行看野鶴過。
風雨舊山開石發,清明新火接煙蘿。
白楊一夜蕭蕭起,似向菰蘆送挽歌。
吳绮 郁郁高松覆草萊,佳城遙指碧湖隈。
當時祇許青蠅吊,此日猶傳白鶴來。
遼左表留丁令語,颢川碑重蔡郎才。
獨憐孺子瞻遣隴,風木空增罔極哀。
吳懋謙 佳城蔥郁傍吳天,負土荒陂淚泫然。
地入三江封馬鬛,湖開九裡認牛眠。
平橋白鶴飛村雨,曲徑青蓮冷墓煙。
豈少蔡邕碑不朽?共知有道本來賢。
馬鳴銮 先生山澤腥,眉宇凝霜雪。
論詩喜建安,清風比齧缺。
韋索遊人間,孤情悟禅悅。
行營萬家地,牛眠非蟻垤。
若有延陵劍,應向寒原揭。
錢光 一月湖濱伴野鷗,蓼莪辍讀淚潸流。
故人欲挂長林劍,高士今藏大壑舟。
黃土解銜憑異鹿,青山可蔔識眠牛。
他年椒糈重修薦,記取松原最上丘。
俞南史·【腦庵道兄營蓮花蕩先茔賦贈】 聞說南州繼世賢,靈丘今始蔔新阡。
暮濤遠合三江水,勝壤如依九品蓮。
丙舍墓田應有帖,空花泡影總歸禅。
而今方見孫謀遠,歲歲松門挂紙錢。
戴笠 鶴起芝田馬鬛封,銀沙玉溆繞玄宮。
蓮花香泛清流遠,月露光涵宿草濃。
題冢吟成搖翠竹,禁樵令下郁長松。
他年華表亭亭立,雨澤恩多碧藓重。
汪森 魂魄憑依江水濱,得看松杠墓重新。
麥舟始見千秋誼,蒿裡終歸萬古身。
疇昔知交空白馬,從今風雨斷青磷。
應同有道碑無愧,自識清标迥絕塵。
顧樵 佳城新築近蒹葭,九裡湖光帶玉沙。
路植青松來白鶴,溪回渌水接蓮花。
停車客子堪懸劍,廬墓高人好種瓜。
已識牛眠占勝地,具區山色映晴霞。
吳锵 誰能下榻重南州?海内群推第一流。
相逢缟貯應相贈,何況今朝是麥舟。
周簧 仲夏天正炎,披襟坐虛室。
頗有梧竹蔭,檻外喜深密。
來往惟嘉賓,主人多造膝。
飲酒兼賦詩,吹笙複鼓瑟。
我心獨惘惘,中若有所失。
四座雜亂言,共表南州客。
不晤一載馀,行藏苦難必。
何期誓咳聞?相見即此日。
昨暮發吳江,風利片帆疾。
為營馬鬛封,懇懇情詞溢。
魂魄妥松楸,德言存紹述。
孝思人所同,誰能心不怵?武塘魏先生,秉義為倡帥。
聞風有感興,終十始于一。
黾勉出世期,惟此大事畢。
願言空諸有,豈讓維摩诘? 董谷士·【次園次先生韻】 高人三徑滿蒿萊,震澤東流曲水隈。
子敬琴亡今已久,橋玄車過可曾來?蓼莪廢讀千秋血,缟貯論交蓋代才。
我恨猶虛封馬鬛,麥舟挂劍總成灰。
〈先子亦未營葬。
〉 顧淵 梅天雨霁石林前,杖履來過破竹煙。
握手到今才兩地,論交不覺又三年。
正須桐水聯詩社,漫向松陵撥釣船。
風木尚遲營馬鬛,同人每感孝思偏。
陳菁 勝迹五湖煙水灏,俠骨北邙埋蔓草。
牛羊歸去狐狸眠,歎墓道,吹??藻,還向茂陵尋舊稿。
繩武有人名振早,才高數奇夕潦倒。
難将馬鬛自封丘。
人同好,資金缟,休惜延陵腰下寶。
張惚 遙聞高俠石屏公,慘淡一懷中。
重整龍眠馬鬛,須栽一帶蒼松。
郁峨勝迹雪灘清,境盡付詩翁。
漫說吳江句好,雲山酬唱都工。
蔔舜年〈字孟碩〉,負才任誕,自題其門雲:“鄉人皆惡,國士無雙。
”又嘗為詩雲:“誅虱等群小,放鶴如身遊。
”謂攜李蔣之翹曰:“此生平得意句也。
人稱馀莺坐一聯,殊不然。
”其詩雲:水滿失灘沙,雲開曳采霞。
晴來旋曬藥,雨後急收茶。
莺坐一身柳,蜂歸兩股花。
人言無事得,多事最山家。
又某冬客虎丘,值大雪,徑無人迹。
忽千人石上歌聲遏雲,見科頭挽雙髻,一長鐵釘簪之,身穿紅布直裰,乃孟碩也。
初年讀書一空樓,風雨不蔽,嘯歌自若,陳征君仲醇常就訪之,頗為延譽,雅好點染。
餘友蔣洪吉述:其當月明之夜,往往兀坐樹下,想像煙林,達曉不寐,故其運筆滂礴淋漓,仿佛有仙氣。
餘曾見一單幅,書落月于叢樹藤蘿之中,光芒四映,對之爽氣拂襟,信斯言之不謬也。
然生前知之者絕少。
孟碩每詣人書齋,見紙辄塗寫,人嫌之,後知其來辄匿去紙筆,及其死未幾,而求其書與畫不可得也。
順治間,裡中召仙者,時降乩賦詩,遂得比于飛仙之列。
其室沈氏,邑庠浚源女,年二十适舜年。
蔔家貧早天無嗣,惟一老姑相依,日夕紡織,以供甘旨。
姑卒,喪葬成禮,苦節四十馀年。
卒于順治己亥秋,時年七十有三。
史記言〈字伯顧〉,仲彬九世孫。
生有至性,矜名節,笃倫理。
遊王家彥之門,受《易》學。
讀書至節烈事,辄嗚咽流涕。
聞烈宗之變,大哭投水,得救免。
後以國事死楚中,鄉裡重其義,拊把仲彬廟。
門人吳有涯以詩吊之。
吳有涯 布衣奔國難,江水日蕭蕭。
骨暴秋風冷,魂歸夜月招。
亡家經數載,拊廟自今朝。
遣帙何堪理?悲歌續楚騷。
徐嵩·【過史玉長村居】 春到湖村鳥亂啼,幽人草舍繞清溪。
雨晴滿徑梅花落,赢得輕筇不點泥。
史宗班·【次和松之先生見訪韻】 詩思如祥和鳥啼,昨宵細雨宿曹溪。
曉來滿徑梅花落,屐齒銜香不染泥。
王尚仁〈字桂陽〉,父有德早卒,母周氏守志撫孤,矢節三十馀年,曆遇旌獎。
仁事母孝,能養志。
有弟性僻而肄學業,母憐愛之,仁能先意承順,曲為推解,猶恐未惬母意,恒切切不自安,真孝友性成者。
其他遇災捐赈及裡中緩急施濟,不殚述也。
後弟為細人所賣,竟以不韪玷仁,大訟經年,幾傾家,然仁密勿令母知。
弟亦尋悔,友愛如初雲。
〈史玉長述。
〉 湯孫鹹〈字仲舒〉,俊民先生之子,為人真實,重氣誼。
以崇義僧雪廠能詩,記其名,馀書卷上屬稱之。
作《感遇》四十馀首,杳渺飄忽,神似太白。
史弱翁屢向吳子佩遠歎其才,為秀水令向中李公所首拔,補諸生。
乙酉之變,有将襲計氏者,仲舒恐其不知也,過而告之,裡中反疑仲舒而沉之于水。
仁而不知,遂陷于禍,悲夫。
至為餘所作詩序,其稿猶在。
《懷史弱翁執友》雲:父執升沉極,江南獨老翁。
詩書悲手澤,删述任諸公。
白骨秦山斷,青魂漢水通。
藉君成六尺,還撫舊兒童。
《夏日過接待寺定上人房賦贈》:上人髯如戟,意氣頗自許。
雖為浮屠氏,吾輩獨相與。
詩歌接皎然,談笑雜新語。
茶香可久留,炎天忽風雨。
〈巳上盛川。
〉 徐守仁〈字體元〉,縣市人。
少好學家貧,父母欲其易他業,誓不肯。
讀書晝夜不辍,冬篝燈達旦,夏則置兩足甕中以避蚊,故後患足疾。
補諸生,旋食饩,盛有文名,遠近争延為師。
有“撇卻某□□,摘翻徐蹩跛”之謠。
萬曆九年任萬安縣教谕,衡文育秀,孜孜不倦,如郭濟美、胡埕,力扶入闱,俱得中式。
兼署縣印,多有惠政,後升山西代府教授,以道遠難赴,緻仕。
平生不濫交,所知惟馬文泉、李龍門、孫質庵、潘少東及姚明台五人。
曆舉鄉飲,俱不肯應,署印司理朱公一龍率合屬踵門敦請,公始赴,衆皆目為特典。
罷官之後,一如貧士,待弟撫侄,捐濟不惜。
子承志、孫大用,俱邑庠生。
列之崇祀,不愧鄉賢,惜後淩替,遂緻抿沒。
體元公系嵩族曾叔祖,故叙及之。
吳僎〈号敏庵〉,邑諸生,嵩外王父也。
性穎慧,然每事需緩,一握發必數百栉,以儒自負,不好浮屠家言。
外王母周氏,年八十七,在床起坐念佛而卒。
舅氏湘蟾先生名培纓,歸安增廣生,每以需緩為戒,宅臨官塘,歲遭喪亂,風波禍患,曆盡辛勞,且艱于嗣,非力任不能。
仲叔同丸公,無子。
季叔哀馀公,娶曹村沈氏,未幾天,亦無子。
沈甫二十,誓不改适,至六十馀卒。
旌表合例,貧不能行,嵩深惜之。
〈已上雙揚。
徐嵩【傅陽谷别駕訊及敝邑水災感述】 愁霖半載畏沉淪,況複松陵近水濱。
莽蕩風濤三萬頃,須臾漂沒數千人。
故鄉消息何堪聽?〈時馀在松江。
〉古寺優遊自有因。
歎息災荒田稼盡,誰将一紙繪流民? 守貞庵,在震澤鎮觀音橋内。
明隆慶,巡宰楊忠妻節婦毛氏建。
〈吳丹園名函《隆慶庚午守貞庵建觀音閣碑記》雲:“忠,武林人,在任病亡。
其妻毛氏哀毀過禮,結廬矢志,事死如生,依倚為尼,而居者焚修日盛。
”今分為兩房。
〉 延福庵,在守貞庵後,即守貞分派。
萬曆間,尼僧海顯建。
〈故俗稱前為大庵、後為小庵。
〉今海顯後裔萬安住恐。
嵩考:延福在十都。
宋淳熙中僧崇升建,明正統六年僧文達修。
魯庵公修志時已廢,故移其額。
徐嵩 碑存尚識忠貞後,派一因稱大小庵。
不見趙州公案在,泊舟能縱定須參。
〈嵩閱古語錄載:趙州到一庵,庵主豎拳,州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又到一庵,庵主亦豎拳,州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嵩謂庵主眼裡有筋,趙州舌頭無骨。
〉 金可生·【同庵先生過延福庵】 守貞庵後宜延福,嘉泰橋流一派長。
今日趙州偕過此,白雲滿戶一爐香。
廣福庵,在六都南小虞字圩。
明末優婆夷宋氏建。
今其後裔自明住恐。
〈有太傅金之俊碑記。
〉 圓明庵,在十都束字圩。
宋嘉泰中,僧永謙知勤建。
元至正元年,僧志滿修。
明崇祯七年,僧濟經、智津重建。
康熙五年,僧大輪修。
釋智津·【壬辰仲秋喜松之居士過院談宗賦】 茅舍凄凄松徑荒,俄然朱履詣山堂。
茶煙缭繞凝香案,塵影交加映翠篁。
桂月熒熒穿碧漢,金風飒飒鼓滄浪。
言談傾徹惺塵夢,默契真空物我忘。
徐嵩·【過圓明庵訪元芳禅師】 七十今逾幾?然自不群。
空铛烹澗月,破衲補秋雲。
已入高峰室,時歸震澤潰。
香台溪雨後,閑過話斜曛。
【圓明庵訪赤民表弟不值】 寂寂禅扉樹影橫,莺啼猶似讀書聲。
卻疑階下經行地,底事蒼苔得盡生? 海雲庵,北接七裡港。
〈為郡城往還必由之路。
〉僧明岩建。
以施茶,初名茶亭。
延知識構殿置田,為接衆之所。
徐嵩·【春日雨後同殳山夫吳小修趙若千周五吉諸君赴海雲庵繹章禅師齋出見柳色口占一絕】 海雲門外對沙汀,煙鎖春城似翠屏。
不意幾宵風雨後,一時柳色盡青青。
張大純·【舟過吳江晚泊海雲庵】 此地招提起,吳門一棹通。
港猶連七裡,橋已近流虹。
雨歇僧攜笠,雲昏客覆篷。
但能心為衆,莫患缽囊空。
章練塘,在二十九都。
〈離縣治東九十裡。
〉 吳孫權 造戰艦于生衣鎮,于此張纛練水軍,後人誤張為章。
屬長洲、華亭者居多,吳江不及千家。
夏元吉 塘名章練起何時?試問村翁盡淨知。
畫舫乘風捶鼓去,落花飛絮漫相随。
圓通庵,在章練塘西南隅。
明嘉靖己未重建,丙寅建閣,萬曆己亥重修。
〈鼎革後營兵駐于此,庵幾廢。
〉康熙乙卯古鑒樹禅師至,〈淮安人,虞山禅師法嗣。
〉庚申得當事護持,衆信别建營房安插。
又朱角鎮高仲元捐贖庵田數畝贍僧。
丙寅秋,鑒公重建東方殿。
徐嵩·【丁卯季冬朔日阻風宿圓通庵】 石尤風起練塘邊,處處寒湖水拍天。
移艇還尋庵彙僻,逢僧卻喜濟宗傳。
詩題滿壁登樓和,樸被随身借榻眠。
莫謂重興非古迹,梁間多記勝朝年。
白蚬江,在縣東南,接長洲縣,入澱山湖。
姚廣孝·【白蚬江阻風夜宿江口兼懷徐贲】 颠風渡江難,停橹依茭葑。
濤煙翳暝光,灘月浸寒夢。
漁歸候火明,最眠忌蘆動。
遇險更思君,陡覺離愁重。
史弱翁·【白蚬江行寄楊弘】 江光無盡日,綠色一蒹葭。
漁網沉南浦,葑田鬧水蛙。
岸生春杜晚,帆受夕陽斜。
延頸遙天末,衡門正落霞。
汾湖,屬二十八都。
〈去縣治東南六十裡。
〉按是湖兩界中分,南北相等,南半為嘉善之境,北半為松陵之墟,故名。
今裡中葉氏為著姓。
陸行直·【緻仕還汾湖問信海棠】 湖濱春水似桃源,楊柳青青燕子喧。
晴日暖雲歌别樹,錦天繡地醉金門。
流光冉冉長為客,清夢時時繞故園。
借問當時花下影,紫箫吹斷幾黃昏? 普濟禅寺,在震澤鎮。
宋元豐元年,僧壽善建。
明洪武中,僧德心重建。
〈缙雲葉夢得記。
〉嘉靖中,茲雲寺僧宗旺修。
〈中有石刻,宋湖州太守孫觌皆珍物也。
〉 錢惟善 初到湖邊寺,相逢有穎師。
深悲十年事,朗誦四懷詩。
高柳窺春早,寒燈照夜遲。
甯無一杯酒,慰我鬓如絲? 慈雲禅寺,在震澤鎮東。
宋鹹淳中建。
明正統中僧道澤重建。
天順中賜額。
萬曆丁礦,董宗伯份同吳太守〈秀〉重修。
己卯,寺僧慈林再修,增建地藏殿、大悲閣。
康熙七年,等觀眼住恐,旋殁。
十二年,楚堂一繼之,建飯僧堂。
十六年冬,大悲閣毀,楚旋殁。
〈時有化主天衣誓修天王殿而斷手,苦行六七年,功亦難就。
〉二十年,始延天谷偉禅師,〈古風禅師法嗣,費老人法孫。
〉即更造天王殿。
〈裡人沈國忠同黃一夔募緣結蓋大殿,至壬戌春落成。
〉中有浮圖五級,〈高十一丈。
〉亦萬曆丁礦董宗伯修。
今康熙癸亥春再修,複鑄銅為宰堵。
甲子春重建大悲閣,乙醜建且住軒,丙寅建績燈堂,丁卯建西方丈,戊辰建大樹軒。
〈中有大樹,故名。
〉 金聖歎【寓慈雲寺旬日留别】 震澤多精舍,慈雲師子林。
家私惟古佛,眷屬總玄心。
後漢人何在?微言乃至今。
相逢随欲别,舍此更何尋? 釋超偉·【建且住軒漫賦】 築室仍居北,移門又向東。
遠村雲樹隔,曲水賈船通。
去住身無定,從連事不同。
書空成獨坐,矯首羨飛鴻。
【賦得大樹軒詩】 錫飛來此地,飄忽七年馀。
未得山中去,還從樹下居。
悔心多事後,畏客閉門初。
生計谯雲拙,松窗夜月虛。
【住普濟詠懷】 市遠無多路,栖遲别一村。
種蔬開棄地,留竹衛頹垣。
夜靜聞天籁,林深隔世喧。
虛名真欲謝,吾道複何言? 【又】 編籬荊棘在,袅屋葛藤生。
自分随緣住,從知直道行。
星霜移節序,反複見人情。
茲意誰能悉?當年有耦耕。
王叔承〈補遺〉【過普濟觀古柏歌】 沙門老樹驚奇崛,四百年來青未歇。
氣交古佛通精靈,命落殘碑題歲月。
皮為黛石根為鐵,琥珀為脂玉為節。
曲柯倒紐上下錯,尖梢反掬東西掣。
扶疏入畫畫不成,苔痕膩鎖雷神結。
雨馀細葉浮煙出,新枝舊枝宛相龁。
飛天仙女生綠毛,堕地骊龍蛻蒼骨。
西方雙樹何時分?婆娑獨立南江漬。
寒色虛搖五湖月,清陰薄灑諸天雲。
忽漫星槎過笠澤,酣歌樹底流光碧。
秦亡争笑大夫松,蜀破空憐丞相柏。
信是僧家佛日長,貝葉昙華幻今昔。
昔者火燒阙裡桧,仲尼寂寞斯文墜。
今來風擊虞山枝,言遊慘淡文章廢。
儒林喬木奈如許,野寺孤根聊酬汝。
張隽·【吊普濟古柏】 輪囷千年卧澤濱,亦于今日厭風塵。
無情不似支離叟,枉為溫郎灑涕頻。
徐嵩·【普濟大殿回祿于天啟甲子冬崇祯間感夢于裡紳沈公元明捐資重建因題于壁】 寶殿前賢曾感夢,回廊裡社見重修。
老僧曬衲斜陽霁,行客停桡碧水流。
草滿階前橫斷礎,煙開竹裡叫晴鸠。
獨憐古刹終凋謝,勝迹千年怅舊遊。
【吊古柏】 槎牙屋角少秋陰,脫盡皮膚死盡心。
莫便笑伊枯木去,至今風雨有龍吟。
【康熙辛酉天谷禅師重修慈雲因贈】 鹹淳古寺久将蕪,此際憑君願力扶。
日炙風吹空石像,鈴聲鳥語自浮圖。
池含夜月誰撈得?雁過秋天有字無?不意故鄉重觌面,葺成猶勝舊昆盧。
〈昔年盛川曾茸昆盧庵。
〉 徐元灏【康熙初普濟殿複圮戊辰冬阖鎮紳士延慈雲天谷禅師住恐己巳春複修和松之叔韻奉贈】 古刹東西望,相依作比鄰。
寺同宗旺葺,詩愛穎師新。
大道通諸佛,清修動裡人。
慈雲今遍覆,是處物皆春。
三賢祠,在普濟寺左。
宋寶佑元年,邑人沈義甫建,祀宋王??、陳長方、楊邦弼。
元至元中,設教谕以主祠事。
至正二十八年,教谕陳佑又立義甫像于别室。
末年毀于紅巾,裡人沈善長遷之思範橋左。
明天順中廢。
嘉靖十五年,太學生沈嘉猷重建。
今地置祭田,春秋祀之。
〈知縣張明道記,知縣喻時有祝文。
〉 張隽【拜福清先生祠】 舣舟端拜福清祠,醜石支門屋半欹。
茅栗山頭埋玉處,秋風蕭瑟更何其? 董二酉·【禮三賢祠懷文通表兄】 舊祠當大路,幾度拜階前。
老樹頹垣倚,空壕蔓草連。
行人馳負擔,吾輩守遺編。
幸有西廬在,儒宗未失傳。
吳培纓·【禮三賢祠】 我邑儒非小,須知有正傳。
甯能如沈氏,力欲表三賢?絕學今誰繼?荒祠此再遷。
經過嘗系艇,再拜上階前。
戴笠·【前題】 樞衣展拜讀殘碑,藓蝕泥沾字半虧。
師弟同堂歆俎豆,衣冠前代肅須眉。
真儒嗣續鵝湖派,絕學荒涼震澤祠。
堪歎終南多捷徑,古賢心事有誰知? 徐嵩·【過三賢祠憶張文通所刻王信伯先生集】 廟貌三回構,多由沈氏賢。
??蘩希坒薦,香火仗僧傳。
寺靜春啼鳥,村喧夜泊船。
猶思吾友在,風雨葺遣編。
圓照庵,在震澤鎮西北數裡,地名洚溪。
〈臨謝鵝漾。
〉宋淳熙中僧普照建。
元至正中僧如玉重建。
明天皆二年毀,至四年僧複元重修,〈複元諱行志,少參紫柏老人之門。
〉徒繼遠詢繼之。
中有清修室、天花軒、醉茶軒。
吳夢陽·【月夜訪複元上人分得吟字】 憶爾栖禅處,予今始一尋。
微微窺遠火,渺渺曆重林。
身勿成枯坐,詩惟斷苦吟。
自然人事外,不在住山深。
吳稼登·【得多字】 精廬臨野水,迫暝泛舟過。
燈影含虛壁,星輝逗遠波。
摘蔬修客供,擊竹契禅那。
來日無煩問,清言一夕多。
釋行寒·【得村字】 雖不住山樊,猶砍遠市喧。
苔花有四壁,柳浪自孤村。
月出梵初起,禽歸樹已昏。
何煩舊朋好,深夜叩松門? 釋超偉·【秋日重過圓照贈德乘上人】 盈盈一水繞香台,放艇曾經兩度來。
堂額猶存留勝迹,家聲不墜賴英材。
迷離禾黍方秋實,掩映庭花向客開。
姚合〈謂紫書。
〉有詩勞見問,殷勤未遣夕陽回。
釋方講·【庵居喜天谷和尚見過】 結宇空林靜,湖雲相與閑。
彈琴修竹裡,烹茗古松間。
細浪鵝兒浴,斜陽釣艇還。
幽居逢至止,相對一開顔。
康莊,在震澤鎮西南匡字圍,故又名匡廬。
明萬曆間,吳公秀林居時所築。
〈園地向極窪下,欲益土稍高以避水溢,适歲儉,令貧家以上易米,不一月,高三尋者方五六十武,遂結廬居之。
〉中有石室,豎五拳石以象五老,貯一勺水以象天池。
〈内坦外峻,亦宛然廬山景也。
〉又有玉皇閣、範公祠、九賢祠諸迹。
今康熙己巳,公之六代孫翰維〈名嵩年。
〉重修,讀書于内。
〈公諱秀,字越賢,号平山,别号匡廬道人,隆慶辛未進士,仕至揚州知府,升福建副使。
公守廣陵時,檄議黃淮,衆主堤,公主疏,衆主分,公主合,與當事者議不合,奏疏不獲上,遂解組歸,因築此園。
〉 周廷禧·【康莊懷平山公】 風流太守繼歐陽,似把康莊作蜀岡。
荷葉滿池梅繞屋,即今林下有馀香。
徐嵩·【冬日同天谷和尚遊康莊】 停舟依曲渚,結侶共參寥。
忽見歐陽字,猶思萬曆朝。
洞中供石像,崗底肖山橋。
獨惜苔痕濕,镌題迹半消。
釋超偉·【同臞庵居士遊康莊】 素愛名園勝,今同高士來。
穿林松翠合,倚磴洞雲開。
客館堂重構,秋場稻更堆。
九賢藏石刻,三複幾徘徊? 玉虛宮,在北麻村北。
宋建炎元年道士徐秋月建,〈明吳默題額。
〉裔孫金可生〈五十三代天師門下闡教。
〉重修。
〈康熙癸亥,震澤鎮善信延住奉真道院主修昭靈侯祠,百日告成,五十四代天師具奏,加封昭靈廣佑王,選金可生材賢,授知事,轉贊教官,職将清慎勤敏,咨部候旨欽點。
〉 金之俊【贈家佑尊煉師】 我宗失卻一儒冠,獨步雲煙萬壑寒。
道以無心求可得,法将有意學尤難。
松巅電掣龍猶卧,谷口雷轟虎自安。
随處結茆陶野性,一聲清嘯海天寬。
八坼,〈離縣治東二十裡。
〉塘自北來,至此向東而南,向西複南,俨似弓形。
唐範傳正治水劈河而直其路,斥土為二,故名八坼。
至今上下雨塘,俱塘字圩。
地當南北要沖,富家大賈,民居稠密。
〈馀猶及見之,鼎革之後,宅舍灰燼,四民離散。
今移于内,非複當日之盛矣。
〉 徐嵩【亂後過八坼】 十載春風喪亂馀,緣塘宅舍盡丘墟。
迄今要道無人住,祇有輕艦喚賣魚。
【又】 小市新遷幸未遙,客船晚泊酒旗飄。
運河依舊惟浮漲,五裡泥灘到浦橋。
梅堰,在十九都,〈離縣治西南五十裡。
〉自成井市,〈其地産席草、菱、玫瑰,白稻谷粗而重,且多橙橘。
〉有顯忠寺、崇福道院。
陸務觀·【過梅堰】 春行霧雨暗衡茆,兒女随宜治酒肴。
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龍餅是豌巢。
戴表元·【梅堰阻雪】 古戍魚龍外,歸人雁骛邊。
茫茫雲塞路,衮衮雪欺年。
蓬屋聊偷話,梅花是浪傳。
吳兒遣俗在,爆火聒愁眠。
顯忠寺,在梅堰市,宋王樞密祠堂也。
元大德元年改為寺,僧道勝建。
明宣德中修。
景泰中僧法重建。
中有歸雲樓。
〈嵩見殿上有嘉靖間史臣碑記,而無故實可考。
按志,唐清涼寺有塔四級,高三丈有奇,在梅堰市内稽字圩,後遷寺于此,改顯忠,塔仍存故址。
〉 張淵【七夕宿梅堰顯忠寺留題】 寺中銀杏也知秋,葉葉涼風引客愁。
天入西南流大火,月斜河漢見牽牛。
老思退步何須巧?理到無生總是休。
且覓茶瓜遣今夕,雞鳴滄海又孤舟。
徐嵩·【舟過梅堰】 向日波光起,回看渌水沉。
野塘無住路,初月在天心。
【宿顯忠禅房】 何處梅花發?寒香已暗飄。
詩成聞擊柝,酒醉學吹箫。
寺繞蒹葭岸,塘連薜荔橋。
歸雲樓外月,風竹影蕭蕭。
釋道宗·【竹間小築】 鬥室聊容膝,還能避世氛。
栽松因引月,種竹可留雲。
花雜香難辨,禽多語自分。
鳴琴臨北牖,仿佛調南薰。
檀丘,在十八都。
〈離縣治西南六十裡。
〉以農桑為業,自成井市。
有嶽祠禅院、北聖堂、頓基王廟、壽春庵,〈元至正中僧大顯建。
明成化十四年僧文謙修。
〉庵旁有壽春潭。
徐嵩·【壽春潭】 庵圮潭猶在,年年長綠蒲。
煙雲飛不乏,鐘磬響曾無?樹暗鳴春鳥,溪深集夜漁。
此中風景好,自可醉吾徒。
馬賦,在震澤西三裡。
有蕭王廟、高城王廟。
徐嵩·【過永兒馬賦村塾】 讀書聲暫歇,童子話桑麻。
兵馬沿塘路,耕蠶傍水涯。
荒村憑土廟,小艇壓??花。
淡泊憐蒙塾,蕭條數十家。
曹村,在馬賦西六裡,上塘有金氏墓,〈松楸最盛。
〉下塘為金太傅〈諱之俊。
〉所居,有寶覺寺、中庵、外水諸庵。
徐嵩·【順治初避居曹村】 僦舍村塘北,維舟岸柳根。
婦依鄰女績,兒喚野鴉翻。
樹臼晨舂米,蘆簾日掩門。
兵戈能不到,即此是桃源。
【過曹村慈濟庵訪石葦上人不值】 樹杪青山一片橫,腳邊精舍任人行。
偶乘秋霁來相訪,林鳥空啼四五聲。
寶覺講寺,在曹村。
宋紹興十一年僧佛光建,後毀,僧元蘭重建。
張适 留衣山館夕,飛策蒲城秋。
迹逐初來雁,情親欲下鷗。
晚雲黃葉渡,斜日碧江流。
正是懷思處,聽鐘獨倚樓。
王叔承·【曹村訪宋宗獻因同金伯行泛舟過寶覺寺觀玉蘭夜宿書館】 水村晴霭曲,鼓裡足淹留。
花映清溪艇,山明野寺樓。
琴書春思合,文酒夜光流。
恰喜吾廬近,還來杜若洲。
利往橋,一名垂虹橋,俗呼長橋。
宋慶曆八年,知縣李問、尉王庭堅以木為之。
治平三年,知縣孫覺重修。
元泰定二年,判官張顯祖易石重建,下開六十二洞。
三年,達魯花赤完者以四石獅鎮兩圯。
至元十二年,元帥甯玉再建,增開八十五洞。
明洪武元年,知州孔克中修。
永樂二年,知縣蔣奎改砌磚面,翼以層欄。
正統五年巡撫周忱、成化七年知縣王迪并修。
十六年,邑人屠母趙氏重建。
康熙十一年奉旨開浚。
〈其南即太湖,已淤田數裡。
今浚橋下之湖,又淤。
〉 葉夢得【長橋】 長橋跨空水彌漫,北望吞天去無岸。
洞庭自湧東西山,驚濤忽起行人斷。
禹功千年在坤輿,東南大浸惟五湖。
如何潮來不少限?鐵馬萬騎翻長驅。
章岷·【江橋晚望】 橫絕中流倚畫橋,晴虹千丈影迢迢。
目随秋色天涯盡,心伴湖波日夜搖。
爽氣欲先雲鳥至,西風并入客衣飄。
卻因回望吳門路,時有離魂向此消。
蔡肇 東南勝處未忘情,老去扁舟複此行。
小邑歲除無賈市,下田水落見農耕。
雪消西嶺峻峭出,春到重湖鱗甲生。
橋下霜蛟貪睡美,為捶千鼓作雷聲。
範成大 浪拍樓闌家枕流,天将奇事慰悲秋。
飛來玉塔橫江卧,散作金鱗卷地浮。
何處風煙尋祖武?此生功業記今遊。
長年剩看垂虹月,肯向鷗前說滞留? 孔宗翰 橋亘晴虹壓碧湍,高低突兀聳橋端。
江長始覺塵埃絕,目盡方知天地寬。
水鳥翩翩來别浦,漁舟曆曆滿前灘。
勞生久有滄浪興,看到黃昏尚倚闌。
林景熙 地坼東吳海脈連,晝橋兩道跨晴川。
影翻河漢蚊龍國,勢壓江湖蝣煉天。
幾處征帆浮日月,孤城谯角隔風煙。
三高遠矣荒祠在,一笛闌幹夕照邊。
陳孚 松江波萬頃,橋倚碧雲端。
白鳥穿屏小,青天落鏡寒。
夕陽明佛塔,秋色老漁竿。
無限憑闌意,何時此挂冠? 王安石·【長橋蘭】 三江五湖口,地與天不隔。
日月所蔽虧,東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鬥,浩浩浮南極。
誰投此虹蚬?欲濟兩間呃。
中流雜蜃氣,欄椐相承翼。
初疑神所為,滅沒在傾刻。
晨興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今君持酒漿,談笑顧賓客。
頻跨九州物,壯麗此無敵。
熒煌丹砂柱,璀璨黃金璧。
猶憐造化功,不謂因人力。
米芾 斷雲一葉洞庭帆,玉破鲈魚霜破柑。
好作新詩寄桑苎,垂虹秋色滿東南。
沈與永·【送楊立之步月垂虹因寄章蘇州】 萬頃澄江白玉寒,金波留影動波瀾。
清時難賦《離騷》事,獨墊綸巾夜倚闌。
【又】 踏翻鳘背步徘徊,萬裡青天一鑒開。
欲醉馀醅吊清影,自憐非是谪仙才。
【又】 斑發愁随晚葉凋,天涯牢落一身遙。
憑君莫惜松陵月,且借江邊照寂寥。
楊備漁市花村夾酒樓,山光凝碧水光浮。
松陵雨過船中望,一道青虹兩岸頭。
何應龍 垂虹橋下水連天,一帶青山落照邊。
三十六陂煙浦冷,鹭驚飛上釣魚船。
姜夔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李定 一夢江湖三十年,青山隐隐水漫漫。
當時把酒誰人在?回首重來獨倚闌。
沈清友 晚來移棹泊垂虹,閑倚篷窗問釣翁。
為甚鲈魚低價賣?年來朝市怕秋風。
薩都剌 插天蹄煉勢嵯峨,截斷吳松一幅羅。
江北江南連地脈,人來人往渡天河。
龍腰撐出漁舟去,鳘背高駝驷馬過。
橋上青山橋下水,世人曾見幾風波? 李坦之 架木為梁若路平,朱闌步步接空明。
江湖日夜流虹影,城郭東西隔水聲。
賈舶聚橋朝作市,戍樓撾鼓暮歸營。
三高祠畔垂楊柳,撩亂春風吊古情。
湯仲友 飛下晴虹跨急流,白頭登覽不禁秋。
如何範子扁舟小,能載吳王一國愁?鴻雁聲哀江月冷,蛟龍睡穩海風收。
夜深雲度闌幹角,知有飛仙向此遊。
葉廣 垂虹橋頭浪如雪,新築層城堅勝鐵。
長堤十裡土花青,盡是吳侬戰時血。
孤兒拾薪臨水渚,學得楚歌并楚語。
仰觀飛矢在浮屠,江水江雲便如雨。
張先 春後銀魚霜下鲈,遠人曾到合思吳。
欲圖江色不到筆,靜覓鳥聲深在蘆。
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靜見山孤。
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淩雲翰 飛梁壓水跨虹腰,知是吳江第一橋。
安得鲈魚共尊酒?秋風亭上酹三高。
香波橋,在三義殿前石堤上,其右即盛湖也。
徐嵩·【香波橋】 香波橋外水茫茫,一望悠然萬慮忘。
繞岸蒼葭斜日隐,隔籬老樹暝煙藏。
白鷗不意迎秋雁,毛女何緣遇阮郎?若欲披襟誰勝此?最多月殿與雲堂。
張期芳·【香波橋】 招提起水中,小築石梁通。
樹近花香繞,爐深寶篆籠。
可吟兼可醉,宜月又宜風。
獨惜多遊冶,曾無黃石公。
徐元灏·【前題】 盛湖翻欲比西湖,橋下波光入畫圖。
不借嵌空遠山色,天然潋豔似冰壺。
【又】 幾許遊船及釣船,桃花浪暖夕陽天。
香波橋畔萋萋草,忍許村童放犢眠。
文起閣,在升明橋東。
水中閣三層,上供文昌,中供關帝,下供金龍四大王。
康熙間商人建。
徐嵩 地運興衰會有由,新營傑閣砥中流。
應天奎宿從文起,接海龍神待雨留。
橋鎖萬家南北市,帆飛兩岸往來舟。
誰能乘暇添吟興?剩與閑人作浪遊。
徐元灏·【登文起閣】 高閣峻峭臨水澳,湖光如練堪迎目。
披襟飒爾來涼風,洗盡俗塵千萬斛。
【又】 回瀾非獨守圓矶,矗漢偏能應紫微。
不識家家機杼日,何人花诰錦衣歸? 張朝芳·【前題】 高閣巍然鎮小洲,淩空何異摘星樓?日移檐影随波去,風揚鈴聲帶水流。
堤上草迷遊子騎,溪邊柳拂釣魚舟。
忘機客子頻來往,一任閑鷗沒更浮。
中明庵,在狹港扇,初建無考。
今康熙癸卯,僧舜晖重建。
徐嵩·【方山上人三十年前參靈岩時相識重遇于此賦贈】 策杖平田草一塍,水邊重遇硯山僧。
鐘聲起處斜陽斂,古木叢中一點燈。
升明橋,在鎮東。
崇祯辛巳年建。
沈起·【升明橋遇松之】 來往聞溪與盛川,升明橋畔釣魚船。
論詩說法無人識,邂逅同吟《秋水篇》。
同裡鎮,離縣治東十裡。
〈陳志雲唐初名銅裡,宋改為同。
吳骥雲舊名富土,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為今名未知孰是。
〉地方五裡,居民千馀家。
明初富饒可方州縣,有巡檢司。
元時為吳江子務,明改稅課局。
〈楊循吉記雲:同裡舊設征商之署,弘治初邑令金洪請諸朝罷之,因其址以建社學。
八年,命裡人顧亮董其役,越三年學成。
壬子,令帥諸生與大夫之仕而歸者,釋奠于無聖師,事竣合樂以成之。
邑人史鑒記。
〉其梵刹有法喜教寺,慧日忏院,普明、西歸、江渡、圓明諸庵。
道觀有東嶽廟、玉清洞直觀、仁濟道院、翊靈道院。
園第有萬玉清秋軒、〈元甯昌言别墅。
〉水花園、〈元葉振宗居。
〉遺老堂。
〈明何源歸老處。
〉其近日,高人達者居不悉載。
〈戴笠,字耘野,原名鼎立,明諸生,住朱家浜。
鼎革後不入城市,搜輯甲申以後事迹,冬夏不辍,有《弘光日錄》、《流寇始末》、《殉國彙編》諸集。
家酷貧,處之怡然,教授修脯見告急者辄濟之,饑寒不顧也。
自居介潔,立志寬厚,平生從無疾言遽色,更不譏嘲人物,尤為吾輩所難。
久明禅乘,己酉暮春秀峰岫雲禅師六十,以宗旨見付。
餘撰有《戴貞白先生傳》。
〉 李繼本【夕次同川】 鴉噪晚涼天,新晴景豁然。
柳橋通水市,荷港入湖田。
鹭影沙頭月,人煙渡口船。
相過又相别,書到是明年。
姚廣孝·【夕次同川】 長江接遠天,一望一茫然。
夕霭迷沙樹,寒鴉落渚田。
林香通佛寺,岸語到商船。
野路偏難識,經遊況隔年。
韓奕·【重過同川】 攜家曾此避兵塵,川上花開幾度春?頭白重來如故裡,看花應少舊時人。
陳王道·【村居】 涼飙振林臯,白露沾華滋。
中夜起四顧,仰瞻明星垂。
時節有代遷,流光疾如馳。
蕭瑟怆中懷,芳菲難獨持。
壯齡謬通籍,慚非金玉姿。
亮節苟不立,空名安所施? 【得告還山書懷】 為耽岑寂解朝簪,久自忘機學漢陰。
微祿尚堪供劇飲,殘編聊可惬幽尋。
東山亦有憂時念,北阙甯忘戀主心?慚愧明時司獻納,那堪雙鬓歲華侵? 殊勝教寺,在莺湖濱。
宋治平四年,釋如信始建于湖之東。
元豐六年被旨撤,無額,寺院因廢。
尋許廢者複興,七年如信請于繡衣朱公,徙今地重建。
建中靖國元年,蔡京趨朝過寺,适信徒法升書《金光明經》,見京以寺額請,京問:“書經至何品?”:雲“至殊勝功德品。
”京笑曰:“是宜名矣。
”政和中,京當國,遂奏賜今額。
建炎四年,毀于金兵,升遂閉關十五年,日誦《金光明經》三百部,〈升有頌雲:我誦光明經,自得三昧力。
舉起便周圓,何用高聲覓?一日三百部,日輪猶未出。
見者總生疑,我自心堅實。
〉積五十萬部,感動信施,乃克再建。
〈信有賢弟子七,法升、法安其尤也。
鹹淳七年,僧淨明請孫銳為記,去始建時将及二百載。
〉明正統元年,僧宗式重建。
〈楊稽記。
此碑久廢。
〉嘉靖三十四年,又毀于倭。
〈前有望仙亭,亦廢。
〉至萬曆二十八年,僧希複守約募建。
〈邑人沈琦記。
〉崇祯間又修。
今康熙十四年,僧性炳重修。
釋性炳·【兩殿傾危感而賦此】 暖雨寒風日易徂,百年勝事歎蹉跎。
已知一木雞支敝,須藉孤園稱遠圖。
濕漬殘垣生熠蝓,聲傾敗瓦下鼪鼯。
幾回夢想腸如結,侖奂何時映碧湖? 【聞小孫歸信喜而有作】 老眼朦胧望欲穿,歸期聞說立秋前。
開懷頓減三分病,祇恐迢迢又浪傳。
【分菊】 昨夜籬邊雨,秋花次第移。
莫嫌今歲晚,尚有未生枝。
釋普聞·【夏日雨中殿前聞蛙鳴作】 陰陰夏雨浸丹墀,正是蛙鳴适意時。
入耳宛然成鼓吹,忘情何必問公私?偶來寶地宜無慮,倘遇漁郎恐亦危。
為語貪殘當此世,祇應緘口放生池。
【坐桐樹下納涼】 六月炎威逼,誰栽雙樹林。
漫見來鳳鳥,吾亦愛桐陰。
徐貞惠先生墓,在二十六都蓮花蕩稽字圩,前為九裡湖,後為吳松江。
〈嵩先祖諱士烈,号屏石,邑庠生。
祖妣黎川淩氏。
先考諱元瑛,号華國,私谥貞惠先生。
妣柳塘吳氏。
先室茼村蕭氏。
崇祯中,先妣購得荒基一畝七分,營葬先君。
葬之夜,為裡中小人所忌,毀西北狡港闆橋,以巨石築橋于西,斜沖幽城。
餘意不樂,别求吉壤未得。
今康熙丁巳,蒙缙紳先生助資改葬。
舊系癸山丁向,因改壬山丙向,先慈拊配焉。
〉諸先生助葬公皆雲:吾邑屏石先生,徐松之道兄之王父也。
當江陵柄國,擢茂才異等。
〈公幼嗜學,時大縣新進止限十五名,公旦剛列。
〉情敦友愛,〈公次弟岩石公,居學宮之南,因季弟淳失火,延及其居。
遂招岩石同居。
凡時新方物必邀同食,遊必與俱。
清明祭掃還,登快風閣暢飲而返,極盡家人兄弟之樂,曆三十馀年無間言。
〉教必義方。
語若洪鐘,聲傾四座。
心如朗月,輝映千門。
〈性卓荦不群,每發一言。
傾倒四座。
〉是以害稼不甯,邑絕蹊田之馬;〈地曠近城,蔬稼被馬躏齧,一方不甯。
公憤曰:“是豈容率獸而食人之食乎?”扼其鬛而系之樹,具縣懲之,馬害頓息。
〉勞民無益,役除守學之夫。
〈居近學宮,例役二夫支夜。
公曰:“是具文也。
徒勞無益。
”因白學師及縣蠲其役。
〉聲震儒林,鄉推祭酒。
令嗣華國先生,克承家學,間授生徒,〈教授子弟,不率教者憤怒至辍食,有宋焦伯強之風。
〉轉習《易》而習《詩》,〈初習《易》,後改習《詩》,以授子。
〉兼輯雲天之錄;〈手錄先正格言及名制義,手筆猶存。
〉比學書于學劍,〈膂力過人,能舉石臼。
〉頻摹松雪之碑。
〈最喜趙松雪書法,特過四都留珠庵拓其碑。
〉志氣清明,夢最神于應驗;〈少時夢過四都橋,一官長授以牒,注配某氏,後果然。
又,試後夢某名錄第一,及榜出,竟不爽。
〉平生正直,鬼亦畏其威光。
〈近居多荒冢,一日夜歸,見被鬼迷者,先生救之得蘇。
嘗曰:我正直無私,神明可質也。
〉學者治生,始先蠶而力穑;〈與吳孺人蠶績課耕,辛勤儉約,得給衣食。
〉仁人溥利,每卻券而貸金。
〈有告急者,應之。
至親故持券來,卻其券,辄與金粟之良者。
〉惜乎天不永年,遂至家計中落。
松之少而失怙,〈華國先生崇祯壬申殁,時松之年甫十六。
〉長更多艱,播遷則屢失其資,〈初遷錢家泾,亂時又遷八斥、廿八都、茼村、雙楊、曹村諸處。
〉死喪則盡傾其産。
〈殇則有增弟、留妹、桂兒、明兒、盛兒、月女、殇女。
〉遇而不遇,貧以益貧。
父柩雖埋,祖骸未妥。
〈謂屏石公及淩孺人。
〉湖幹舊冢,那堪狐兔縱橫?江畔孤墳,忍使犁鋤毀壞?〈為小人橋沖屋射,種韭排坑,牧牛伐樹,種種侵損。
〉以緻靈照死癬,孟光病瞽,見之發指,聞者心傷。
今辄日為窀穸之功,祈長者緻麥舟之助。
一懷得正,百世相安。
俾澤及已枯之骨,美媲周文;窆收欲堕之棺,銘同王果雲。
魏學渠·【題徐躍庵葬冊】 世情已若此,古道似君稀。
詩卷從吾好,風塵自息機。
孫謀賒馬鬛,婦病擁牛衣。
管鮑何人事?長歌對夕晖。
沈鼒 我讀高人傳,風流惬舊聞。
祖孫能接武,天地有斯文。
白日傷華發,青山斷暮雲。
祇今誰挂劍,零落感徐君? 錢繼章·【丁巳孟夏徐松之改葬先人調浣溪沙贈之】 少伯祠邊夕照開,昔賢詩酒舊亭台,百年興廢幾多哀?小滿人家新筍路,賣錫天氣柳陰街,薰風吹送麥舟來。
曹爾堪·【水調歌頭一首題似松之先生兼告同人之尚義者】 今古臞庵在,釣雪是前灘。
垂虹橋畔東去、牆翳碧琅玕。
道是南州高士,又道西吳詞客,五字恰吟安。
小徑攜芒??,大澤穩漁竿。
買山券,乞米帖,有誰看?況逢孟光多病、舉案慘無歡。
若個銻袍解贈,伫待麥舟相助,負土十分難。
松價何年種?白日墓門寒。
張光家·【臞庵先生葬母心切蔔之于神告以舊茔安厝賦此贊決】 古人蔔丘隴,為親安體魄。
福利非所邀,畢此慎終責。
江潰郁佳城,嚴君已安宅。
母令五父衢,魂氣成間隔。
靈神昭告之,諄諄甚明白。
術數何足拘?吾心有繩尺。
親安昌厥後,綿綿君子澤。
徐嵩 何處幽栖好?禅燈照翠微。
煙霞随客住,風雨送春歸。
擇地心徒是,安親事尚非。
誠哉神語正,窀穸莫依違。
【丁巳五月初十日過同川同戴耘野過吳霞起容成喬梓齋留飲作】 舊隴傷蕪穢,言之客荊í。
良朋留過午,高士肯同行。
挂劍當年事,傾尊此日情。
諸君多意氣,一夕見平生。
【改葬即事】 先人窀穸傍江涯,春雨秋風路不賒。
清德自宜歸稽字,嘉名恰值坐蓮花。
茔前矮屋甯堪塞?〈被看墳小人東西俱構草舍。
〉岸側平橋孰使斜?廿載蹉跎多悔恨,松楸未樹亂蓬遮。
【又】 浪迹頻遊越與吳,歲饑年老客心孤。
水原木本從來重,馬鬛牛眠詛可誣?拼出一身如董永,定逢百斛似堯夫。
即今地下應含笑,惠錫名言盡寶珠。
【五月廿七日冒雨合葬作】 處處蒼葭與白鷗,一灣渌水獨西流。
湖邊古廟連茅舍,江上荒村倚釣舟。
田父暮歸仍刈草,牧童朝出便騎牛。
劬勞每動伊蒿感,體魄依然托此丘。
【又】 改葬經營一月中,墓門剪棘始興工。
黃山碧浪明神直,白社青城勝友同。
〈陸鶴田、魏子存兩公為馀倡助。
〉負土江幹逢澍雨,挽車日暮轉條風。
〈是日午後大雨,至暮忽轉東北風,雨始歇。
〉思賢敢望碑亭立,千古蓮邦馬鬛封。
尤侗·【丁巳六月松之先生見示葬親詩率爾題贈】 九裡湖邊千葉荷,徐君蔔葬此丘阿。
佳城豈必麒麟卧?華表行看野鶴過。
風雨舊山開石發,清明新火接煙蘿。
白楊一夜蕭蕭起,似向菰蘆送挽歌。
吳绮 郁郁高松覆草萊,佳城遙指碧湖隈。
當時祇許青蠅吊,此日猶傳白鶴來。
遼左表留丁令語,颢川碑重蔡郎才。
獨憐孺子瞻遣隴,風木空增罔極哀。
吳懋謙 佳城蔥郁傍吳天,負土荒陂淚泫然。
地入三江封馬鬛,湖開九裡認牛眠。
平橋白鶴飛村雨,曲徑青蓮冷墓煙。
豈少蔡邕碑不朽?共知有道本來賢。
馬鳴銮 先生山澤腥,眉宇凝霜雪。
論詩喜建安,清風比齧缺。
韋索遊人間,孤情悟禅悅。
行營萬家地,牛眠非蟻垤。
若有延陵劍,應向寒原揭。
錢光 一月湖濱伴野鷗,蓼莪辍讀淚潸流。
故人欲挂長林劍,高士今藏大壑舟。
黃土解銜憑異鹿,青山可蔔識眠牛。
他年椒糈重修薦,記取松原最上丘。
俞南史·【腦庵道兄營蓮花蕩先茔賦贈】 聞說南州繼世賢,靈丘今始蔔新阡。
暮濤遠合三江水,勝壤如依九品蓮。
丙舍墓田應有帖,空花泡影總歸禅。
而今方見孫謀遠,歲歲松門挂紙錢。
戴笠 鶴起芝田馬鬛封,銀沙玉溆繞玄宮。
蓮花香泛清流遠,月露光涵宿草濃。
題冢吟成搖翠竹,禁樵令下郁長松。
他年華表亭亭立,雨澤恩多碧藓重。
汪森 魂魄憑依江水濱,得看松杠墓重新。
麥舟始見千秋誼,蒿裡終歸萬古身。
疇昔知交空白馬,從今風雨斷青磷。
應同有道碑無愧,自識清标迥絕塵。
顧樵 佳城新築近蒹葭,九裡湖光帶玉沙。
路植青松來白鶴,溪回渌水接蓮花。
停車客子堪懸劍,廬墓高人好種瓜。
已識牛眠占勝地,具區山色映晴霞。
吳锵 誰能下榻重南州?海内群推第一流。
相逢缟貯應相贈,何況今朝是麥舟。
周簧 仲夏天正炎,披襟坐虛室。
頗有梧竹蔭,檻外喜深密。
來往惟嘉賓,主人多造膝。
飲酒兼賦詩,吹笙複鼓瑟。
我心獨惘惘,中若有所失。
四座雜亂言,共表南州客。
不晤一載馀,行藏苦難必。
何期誓咳聞?相見即此日。
昨暮發吳江,風利片帆疾。
為營馬鬛封,懇懇情詞溢。
魂魄妥松楸,德言存紹述。
孝思人所同,誰能心不怵?武塘魏先生,秉義為倡帥。
聞風有感興,終十始于一。
黾勉出世期,惟此大事畢。
願言空諸有,豈讓維摩诘? 董谷士·【次園次先生韻】 高人三徑滿蒿萊,震澤東流曲水隈。
子敬琴亡今已久,橋玄車過可曾來?蓼莪廢讀千秋血,缟貯論交蓋代才。
我恨猶虛封馬鬛,麥舟挂劍總成灰。
〈先子亦未營葬。
〉 顧淵 梅天雨霁石林前,杖履來過破竹煙。
握手到今才兩地,論交不覺又三年。
正須桐水聯詩社,漫向松陵撥釣船。
風木尚遲營馬鬛,同人每感孝思偏。
陳菁 勝迹五湖煙水灏,俠骨北邙埋蔓草。
牛羊歸去狐狸眠,歎墓道,吹??藻,還向茂陵尋舊稿。
繩武有人名振早,才高數奇夕潦倒。
難将馬鬛自封丘。
人同好,資金缟,休惜延陵腰下寶。
張惚 遙聞高俠石屏公,慘淡一懷中。
重整龍眠馬鬛,須栽一帶蒼松。
郁峨勝迹雪灘清,境盡付詩翁。
漫說吳江句好,雲山酬唱都工。
蔔舜年〈字孟碩〉,負才任誕,自題其門雲:“鄉人皆惡,國士無雙。
”又嘗為詩雲:“誅虱等群小,放鶴如身遊。
”謂攜李蔣之翹曰:“此生平得意句也。
人稱馀莺坐一聯,殊不然。
”其詩雲:水滿失灘沙,雲開曳采霞。
晴來旋曬藥,雨後急收茶。
莺坐一身柳,蜂歸兩股花。
人言無事得,多事最山家。
又某冬客虎丘,值大雪,徑無人迹。
忽千人石上歌聲遏雲,見科頭挽雙髻,一長鐵釘簪之,身穿紅布直裰,乃孟碩也。
初年讀書一空樓,風雨不蔽,嘯歌自若,陳征君仲醇常就訪之,頗為延譽,雅好點染。
餘友蔣洪吉述:其當月明之夜,往往兀坐樹下,想像煙林,達曉不寐,故其運筆滂礴淋漓,仿佛有仙氣。
餘曾見一單幅,書落月于叢樹藤蘿之中,光芒四映,對之爽氣拂襟,信斯言之不謬也。
然生前知之者絕少。
孟碩每詣人書齋,見紙辄塗寫,人嫌之,後知其來辄匿去紙筆,及其死未幾,而求其書與畫不可得也。
順治間,裡中召仙者,時降乩賦詩,遂得比于飛仙之列。
其室沈氏,邑庠浚源女,年二十适舜年。
蔔家貧早天無嗣,惟一老姑相依,日夕紡織,以供甘旨。
姑卒,喪葬成禮,苦節四十馀年。
卒于順治己亥秋,時年七十有三。
史記言〈字伯顧〉,仲彬九世孫。
生有至性,矜名節,笃倫理。
遊王家彥之門,受《易》學。
讀書至節烈事,辄嗚咽流涕。
聞烈宗之變,大哭投水,得救免。
後以國事死楚中,鄉裡重其義,拊把仲彬廟。
門人吳有涯以詩吊之。
吳有涯 布衣奔國難,江水日蕭蕭。
骨暴秋風冷,魂歸夜月招。
亡家經數載,拊廟自今朝。
遣帙何堪理?悲歌續楚騷。
徐嵩·【過史玉長村居】 春到湖村鳥亂啼,幽人草舍繞清溪。
雨晴滿徑梅花落,赢得輕筇不點泥。
史宗班·【次和松之先生見訪韻】 詩思如祥和鳥啼,昨宵細雨宿曹溪。
曉來滿徑梅花落,屐齒銜香不染泥。
王尚仁〈字桂陽〉,父有德早卒,母周氏守志撫孤,矢節三十馀年,曆遇旌獎。
仁事母孝,能養志。
有弟性僻而肄學業,母憐愛之,仁能先意承順,曲為推解,猶恐未惬母意,恒切切不自安,真孝友性成者。
其他遇災捐赈及裡中緩急施濟,不殚述也。
後弟為細人所賣,竟以不韪玷仁,大訟經年,幾傾家,然仁密勿令母知。
弟亦尋悔,友愛如初雲。
〈史玉長述。
〉 湯孫鹹〈字仲舒〉,俊民先生之子,為人真實,重氣誼。
以崇義僧雪廠能詩,記其名,馀書卷上屬稱之。
作《感遇》四十馀首,杳渺飄忽,神似太白。
史弱翁屢向吳子佩遠歎其才,為秀水令向中李公所首拔,補諸生。
乙酉之變,有将襲計氏者,仲舒恐其不知也,過而告之,裡中反疑仲舒而沉之于水。
仁而不知,遂陷于禍,悲夫。
至為餘所作詩序,其稿猶在。
《懷史弱翁執友》雲:父執升沉極,江南獨老翁。
詩書悲手澤,删述任諸公。
白骨秦山斷,青魂漢水通。
藉君成六尺,還撫舊兒童。
《夏日過接待寺定上人房賦贈》:上人髯如戟,意氣頗自許。
雖為浮屠氏,吾輩獨相與。
詩歌接皎然,談笑雜新語。
茶香可久留,炎天忽風雨。
〈巳上盛川。
〉 徐守仁〈字體元〉,縣市人。
少好學家貧,父母欲其易他業,誓不肯。
讀書晝夜不辍,冬篝燈達旦,夏則置兩足甕中以避蚊,故後患足疾。
補諸生,旋食饩,盛有文名,遠近争延為師。
有“撇卻某□□,摘翻徐蹩跛”之謠。
萬曆九年任萬安縣教谕,衡文育秀,孜孜不倦,如郭濟美、胡埕,力扶入闱,俱得中式。
兼署縣印,多有惠政,後升山西代府教授,以道遠難赴,緻仕。
平生不濫交,所知惟馬文泉、李龍門、孫質庵、潘少東及姚明台五人。
曆舉鄉飲,俱不肯應,署印司理朱公一龍率合屬踵門敦請,公始赴,衆皆目為特典。
罷官之後,一如貧士,待弟撫侄,捐濟不惜。
子承志、孫大用,俱邑庠生。
列之崇祀,不愧鄉賢,惜後淩替,遂緻抿沒。
體元公系嵩族曾叔祖,故叙及之。
吳僎〈号敏庵〉,邑諸生,嵩外王父也。
性穎慧,然每事需緩,一握發必數百栉,以儒自負,不好浮屠家言。
外王母周氏,年八十七,在床起坐念佛而卒。
舅氏湘蟾先生名培纓,歸安增廣生,每以需緩為戒,宅臨官塘,歲遭喪亂,風波禍患,曆盡辛勞,且艱于嗣,非力任不能。
仲叔同丸公,無子。
季叔哀馀公,娶曹村沈氏,未幾天,亦無子。
沈甫二十,誓不改适,至六十馀卒。
旌表合例,貧不能行,嵩深惜之。
〈已上雙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