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長洲縣

關燈
興正不淺,恰得吾心曲。

    吾既不喜睡,公亦暫阖目。

    四更起煮茶,風露滿深竹。

    五更聽梵呗,清音俨幽谷。

    公言朝課誦,必須日未旭。

    若迨天既曙,鐘磬聲亦俗。

    聞言急下拜,不啻公翹足。

     烏鵲橋,在縣治東,古有烏鵲館,故名。

    唐白居易有“烏鵲橋紅帶夕陽”之句。

     楊備 月滿星移水照天,南飛烏鵲影翩翩。

    雖然上屬牽牛分,不為牽牛織女填。

     高啟 烏鵲南飛月自明,恨通銀漢水盈盈。

    夜來橋上吳娃過,祇道天邊織女行。

     北禅講寺,在齊門内,晉戴颙宅也。

    唐司勳陸郎中居此,後以為寺,稱北禅院。

    唐名乾元。

    〈《吳郡志》雲:乾元寺,唐有之,今不知所在。

    然顧況以乾元寺為晉戴逵宅,而皮陸集又以北禅為戴颙宅,據此則今北禅即古莖兀寺也。

    〉宋祥符初賜名大慈。

    元佑間,法智三葉孫梵公主教席,頗著靈異。

    宣和末,始即寺西偏為禅觀之所無量壽院。

    建炎毀,深公嗣為法主,發願起廢。

    皇慶初,天泉澤公命其徒德普興葺,得陸應祥夫婦捐資重修。

    〈應祥字君雅,普在俗時常父事之。

    有黃溍《北禅寺觀堂記》。

    〉明洪武中重建,景泰六年重修佛殿。

    〈卓禮有碑記。

    〉崇祯間,天童密老人憩錫。

    〈時出天童,養病于此。

    值誕日,衆請上堂,有法語,勒碣砌壁。

    〉十四年,三峰漢禅師結制。

    〈時文文肅公護持。

    〉十七年,三昧律師說戒,〈刻有《北禅同戒錄》。

    〉衆姓重建大殿。

    寺舊有觀堂、大通閣、〈趙雪松撰碑記并書。

    〉雨華堂、〈天泉說法所緻。

    〉林爾蛙池。

    〈淨梵止觀,以朱點蛙,使之不鳴。

    〉 皮日休【遊北禅寺】 連延花蔓映風廊,岸帻披襟到竹房。

    居士即今開梵處,先生曾是草玄堂。

    清尊林下看香印,遠岫窗中挂缽囊。

    今日有情消未得,欲将名理問恩光。

     陸龜蒙·【寒夜同皮日休訪寂上人】 月樓風殿淨沉沉,披拂霜花訪道林。

    鳥在寒枝栖影動,人依古堞坐禅深。

    明時尚阻青雲步,半夜猶追白石吟。

    自是海邊鷗伴侶,不勞金偈更降心。

     釋來複【寄北禅佑講主洪武初應高僧召】 雲霞剪作佛袈裟,草座長年靜結跏。

    禮罷六時天送供,講來三藏雨添花。

    象龍曾赴高僧會,羊鹿誰乘稚子車?随處溪山可埋老,不愁無地布金沙。

     釋德祥·【送北禅講師】 秦淮一相見,雲鶴兩閑身。

    共愛青蘿寺,俱為白發人。

    楚江花後别,吳苑雨中春。

    今日因師去,莼鄉夢又新。

     寶光寺,初在婁門内,漢陸績舍宅建,有郁林石。

    〈今移置察院前。

    〉吳赤烏間賜額。

    宋紹興間僧蘊仁、元至正間僧紹隆,先後重建。

    洪武中開拓郡城,即寺為軍營,遂廢。

    其後,普熏庵僧善識舍本庵地改建,今跨塘橋西。

    賢首湛源圓居此。

    永樂初,楚蘭馨繼之。

    九年,大桢、大衍重修。

    〈楚蘭在京請學士曾棨為記。

    〉康熙甲辰,唯一道人通瑞重修。

    〈楊循吉《蘇州府纂修志》略雲:公家婁門之内,臨頓裡之北,石留民家,埋沒上中,僅露其背。

    弘治丙辰,禦史胙城樊君祉按吳中,命知府縣令督役夫曳置察縣之側,作亭覆之,名曰廉石。

    吳寬有記。

    〉 張大純【郁林石】 陸績家吳郡,廉名誦不休。

    郁林歸過海,巨石壓輕舟。

    歲久埋牆下,官清徙道周。

    竿旌多過此,欲使效前修。

     吳林·【廉石行】 君不見郁林太守史稱賢,金珠不載載石還。

    航海歸吳恐颠覆,載将巨石知其廉。

    公居城東臨頓裡,清名至今在人耳。

    石留民家歲久湮,過者猶能識其址。

    誰使此石出泥中?繡衣禦史推樊公。

    表揚先哲急移取,役夫曳立官牙〈與衙同。

    〉東。

    建亭镌字示臣節,觀者如蟻足不絕。

    口碑傳誦非徒然,志士摩挲心獨折。

    嗚呼!聞說南中有貪泉,較之此石誠天淵。

    試令墨吏坐其下,能不祯顔僥首思其愆? 勝感寺,〈今名接待寺。

    〉在婁門外。

    宋嘉定間淨梵法主卓錫之地。

    永樂中善世溥洽〈号南洲。

    〉重開山。

    後明義颙〈字有中。

    〉及淨滋〈字道芳。

    〉相繼修之。

    〈正統初遭回祿,張益作募疏,劉宗文捐助。

    有義??及淨滋兩碑,尚在。

    〉今康熙初,郡戊戌進士蔣德峻捐資重建。

     姚廣孝【玄音堂】 道本靜中心,秋潭皎月沉。

    無言得真趣,何用覓玄音? 【含晖樓】 樓高逼層雲,遙瞰東湖境。

    香斷客不來,斜陽半簾影。

     【挹清閣】 虛閣映漣漪,祥龛隔蕙帷。

    夜寒深雪裡,正是挹清時。

     【止息齋】 悟得西來意,高齋閉止息。

    欲語衆人知,流雲去無迹。

     【雲深處】 霭霭複冥冥,晨昏不斷生。

    欲尋支遁宅,須待有鐘聲。

     【一掬軒】 蕉葉度窗陰,池春綠漲深。

    誰将一掬水,大地作甘霖? 【松花室】 翠雲壓真松,涼影涵花埒。

    晝靜鳥聲幽,風窗堕晴雪。

     【聽聞室】 誰讀貝多文?疏簾卷夕曛。

    臨來無得說,江上冷秋雲。

     徐嵩·【戊午三月三日同俞無殊散步西園因傷潘江如梅杓司至晚過婁門接待又傷蔣??庵作】 春暖天青日氣紅,偶遊精舍至城東。

    飄搖孰信幡非動,淡泊多言色是空。

    花蕊慣含初夜雨,柳條偏惹一溪風。

    故人蹤迹今何處?多少消歸淨域中。

     【戊午夏過接待有感】 寺名猶不改,底事客單空?破衲懸枝上,殘碑卧草中。

    水流城影動,天暑月光紅。

    寥落何人住?悲心憶蔣公。

     釋慧隆·【戊辰孟夏進勝感方丈懷蔣公遜護法作】 巍然古刹啟通津,為感重修憶故人。

    黃甲蚤登才子貴,白蓮先種覺花新。

    一生敬信惟依佛,頻歲饑荒在救民。

    何但赤心存勝感?知君處處施深仁。

     張大純·【賦贈接待雪子禅師】 善世開山處,蕭蕭祗樹林。

    白雲秋水遠,黃葉寺門深。

    張疏碑猶在,姚詩志可吟。

    不須愁冷淡,于此暢玄音。

     永甯庵,在婁門外永甯橋南。

    康熙間僧隐岩募建。

     徐嵩·【戊午夏同戴耘野潘次耕過宿賦】 永甯橋畔路,惠遠志無窮。

    為惜叢林弊,來興上木功。

    亂鴉歸暮雨,雙燕語東風。

    不獨安雲水,高眠我輩同。

     【五月十日同耘野次耕佩玉宿永甯庵】 去住甯能定?還家任此身。

    花溪城尚隔,竹院話方新。

    偶爾同禅客,〈謂耘野。

    〉誰先識主人?扁舟投宿夜,風雨未迷津。

     【十一日永甯庵俟次耕歸舟不至同耘野作】 靜坐俱無事,精籃倚碧虛。

    梁泥喧紫燕,池草唼青魚。

    小雨晨齋後,斜陽午夢馀。

    歸心如未起,天地一蘧盧。

     黃笠·【同臞庵次耕問津宿永甯次臞庵韻】 逢僧南郭外,殊似舊相親。

    冒雨過婁水,歸舟濕角巾。

    喜安居上榻,吟共故鄉人。

    自是雲深處,何須更問津? 慈泰寺,〈亦稱王路。

    〉明萬曆初僧心光建,賜額。

    〈并賜藏經。

    管志道記。

    〉康熙間僧德濟重修。

    〈金之俊記。

    二十二年,茶商寓寺失火,經閣毀。

    〉 吳璟【丁巳暮春同臞庵予蕃野步過慈泰寺歸飲葦昭齋中作】 雨後郊行好,山光漾渌波。

    邀朋來水寺,置酒傍煙蘿。

    坐惜春将盡,還驚日又過。

    吾侪高興在,秉燭夜如何? 碛砂〈費氏洲名。

    〉寺延聖院,〈舊額移此。

    〉在陳湖北。

    宋乾道間僧寂堂建。

    〈有《大藏經》闆。

    寶佑間火,鹹淳間複建。

    釋圓至記。

    〉明、水樂間智端重修。

     吳寬·【遇碛砂寺】 日斜湖上過,野寺倦登臨。

    老樹風聲合,頹垣雨迹深。

    蛟龍潛近浦,鳥雀避叢林。

    不見筠溪叟,詩壇久絕音。

     沈周 雙幢落日倚漁汀,北下孤舟此暫停。

    野客偶驚雲外大,老僧随掩石邊經。

    沙洲古樹藤蘿紫,實殿遺基荠麥青。

    今夜試留湖上枕,疏鐘高浪不堪聽。

     湧泉庵,在虎丘後,過新塘橋西北半裡。

    本承天寺退居别業,初建時,鋤潭化灰而泉湧,因鑿為池,故名。

    内有月滿樓、〈池在樓前。

    〉清足堂、翠竹軒。

    先是青印法、天鼓震兩禅師俱憩錫于此。

    康熙庚申,崇明令朱公購以供蜀夔州山晖浣禅師。

    〈三公,俱浮老人法嗣。

    〉山公殁,即于庵西北建塔,其徒先民潔、庵元樸仍居焉。

     徐嵩·【題湧泉庵呈青印禅師】 砌石山根似,停泓水一方。

    遊魚穿樹影,落葉點天光。

    岸盡煙籠壁,池深月映廊。

    倚闌塵世隔,不覺沁清涼。

     張大純 即此閑庭内,無非芳樹林。

    高僧才可住,遊女不容尋。

    石草垂書帶,松風度梵音。

    我來殊曠爽,幽映發清吟。

     朱埙·【偕李曾志過湧泉庵】 僻徑探幽入,階除翠幾重?臨池百花裡,登閣萬山中。

    亂葉繁霜圃,寒流響夜舂。

    長過不厭數,來往自乘風。

     天宮寺,在城東北隅。

    初名武平,創自晉末,後廢為民居。

    唐景福五年,光祿大夫許台舍宅,僧了然〈一作淡然。

    〉建,改今名。

    明永樂丙戌,僧嗣順重修。

    正統間,弘演禅師發地得鐵像二,因創說法堂。

    〈即藥師殿。

    〉景泰辛未建大殿。

    弘治間天王殿圮,僧宗潤修建。

    萬曆十四年,僧通泉從萬壽移居,修殿裝像。

    康熙七年天王殿又圮,九年僧宗不如重建。

    〈寺僧以戒律詩文著名者為聽源、月江、印宗、水知、慧川、萬峰、玄若。

    歸繼登有《七高僧傳》。

    〉 陸容【留天宮寺】 閑遊幾日住天宮,窘步西齋雨又風。

    睡起床頭書帙亂,興來牆角酒瓶空。

    溟濛野色迎寒碧,狼藉春痕吊落紅。

    别後祇應如杜老,袈裟棋局念旻公。

     【再至和前韻】 此度停桡入梵宮,橘花香裡坐薰風。

    閑心頗為江山奪,實理原非夢幻空。

    雲隐小窗禅榻靜,日斜深殿佛燈紅。

    留題欲和鴻泥句,誰複才情似長公? 文徵明·【贈月江】 月印千江不盡流,江清月白兩悠悠。

    澄來夜色金精溢,散卻寒芒玉氣浮。

    萬頃不波天在水,一塵無染鏡涵秋。

    道人悟取原來性,滿目風煙一釣舟。

     僧萬峰·【贈陶庵居士閱華嚴大典】 娟娟翠竹滿庭除,相伴先生讀梵書。

    帝網山河羅淨幾,昆盧樓閣在齋居。

    月懸道樹明諸地,亂袅雲幢舞太虛。

    閱編善财參曆處,落花啼鳥總真如。

     僧玄若·【溪行即事】 自得孤雲意,遂為溪上行。

    閑看飛瀑影,忽送過灘聲。

    漁網夕陽靜,人家秋樹清。

    沙鷗相顧起,應笑獨遊情。

     張大純·【善财房題善财】 此子知何代,南詢本性成。

    煙波遊海邑,樓閣接天春。

    白足蓮華湧,青衫貝葉新。

    不知緣底事?見爾最情親。

     徐嵩·【甲子新正同褚蒼舒潘雙南遇天宮寺善财房訪聖齊上人因讀蒼舒元旦詩】 誰挈良明茂苑東?果然清淨似天宮。

    連珠燈是長圓月,繡錦幡垂不動風。

    室護叢蘭無凍色,龛遺塑像有神通。

    相逢愛誦年豐句,矍铄偏輸鶴發翁。

     金幢庵,在南倉橋東北。

    順治己醜,印恐聞法師購建。

    〈崇祯中為許方伯石虹園,内有三層樓及池台花木。

    或言是七塔寺外院廢址,印公與法弟湛門分購居之。

    印恐,名溥聞,吳縣人,出家西禅寺,傳衣于中峰蒼大師。

    〉 釋讀徹【過印恐首座金幢庵題贈】 桃花落盡淨知年,蔔得幽居愛地偏。

    支遁開山前代事,許詢舍宅再來緣。

    樓高雙塔三天外,城俯長洲萬戶懸。

    豈似銅駝荊棘裡,石羊滿地牧雲眠。

    〈庵為廢圃多亂石,内有三層樓,可以眺遠。

    〉 徐嵩【印公演瑜伽于金幢庵】 誰識金幢路?聞公法不斜。

    荒園成鹿苑,高閣出千家。

    樹密藏啼鳥,庭深積落花。

    瑜伽當暑夜,甘露灑天涯。

     【雨阻金幢庵】 一從醉裡别袁安,便宿招提路不幹。

    桃色似分春氣早,鴉啼偏帶雨聲寒。

    山中花落移吟社,池上雲橫隔講壇。

    縱有高樓堪極目,臨風無柰客衣單。

     【又】 霏微曉雪冷難勝,滴瀝春霖出未能。

    泥滑驿亭騎馬路,水沉沙渚釣魚罾。

    虛堂靜坐同諸佛,短榻孤眠伴一燈。

    為約故人天色霁,賦詩樓上最高層。

     【宿金幢庵】 華閣臨闾巷,隻園戶未扃。

    霞飛雲漸白,燈靜火偏青。

    月去庭陰草,煙籠樹杪星。

    倦來先就枕,童子誦金經。

     金井庵,舊為銘心庵,在齊門内。

    〈亨字四圖。

    〉元至元四年建,後廢,尚遺三普同井。

    明嘉靖癸卯,僧祖曉、〈即馬道人。

    〉法志〈道人之徒。

    〉重建,因井發金光,易今名,内有白業堂。

    〈馮時可撰碑記。

    〉康熙間,巨源、〈林老人法孫。

    〉栗庵〈具禅師法嗣。

    〉二禅師相繼憩錫。

    癸亥夏,祖曉後裔完玉、道中師徒複住。

     釋濟乘·【徐臞庵居士雨阻金井庵同賦】 别後三年兩鬓霜,與君剪燭話空堂。

    偏憐一夜西風裡,落盡芙蓉菊未芳。

     【又】 幾間破屋逐溪開,半是殘花半藓苔。

    風雨縱橫留客坐,不妨高詠共徘徊。

     徐嵩·【丙辰秋雨阻金井庵同栗庵禅師賦】 昔傳金井放金光,古柏猶存白業堂。

    今早超來階下立,滿庭黃葉豆花香。

     【又】 本訂吳山作勝遊,誰知此地卻淹留?大潮串月都曾見,一任淙淙雨未休。

     獅子林,在城東北隅。

    元至正二年壬午,天如則禅師倡道之地。

    〈至正十四年甲午,歐陽玄《獅子林菩提正宗記》雲:地本前代貴家别業,師門人為其師購建者也。

    有竹萬竿,竹外多怪石,有狀如狻猊者,且師得法普應國師中峰本公,中峰倡道天日獅子岩,故識獅子以見不忘其所自因。

    地隆阜者曰山,山有石崛起者曰峰,曰含晖、曰吐月、曰立玉、曰昂霄。

    其中最高類狻猊者曰獅子峰,其膺有文以識。

    立玉峰前,有舊屋遺墌,容石磴可坐六七人,即其地作栖鳳亭。

    昂霄峰前,因地窪下浚為澗,作石梁跨之,曰小飛虹。

    他石或歧或蹲,狀類狻猊者不一,故曰林也。

    寺前後左右,竹與石居地之半,然而崇佛止僧,延賓香積,祠舍館廚悉備。

    安禅之室曰卧雲,傳法之堂曰立雪。

    舊有柏曰騰蛟,今曰指柏軒。

    有梅曰卧龍,今曰問梅閣。

    竹間結茅曰禅窩,即方丈也。

    上肖七佛,下施禅座,間列八鏡,光相互挕。

    外門扁曰菩提蘭若。

    師姓譚氏,吉之永新人,遁迹松江之九峰間十有二年,道價日振,帝師與以佛心普濟文惠大辨禅師之号,兼與金闌僧伽梨衣。

    有《楞嚴會解》、《語錄》、《别錄》、《剩語》若幹卷,行于世。

    〉 十二年賜額菩提正宗寺。

    倪高士瓒曾過之,愛其景,為之繪圖兼有詩。

    至明嘉靖間廢,複為貴家所得。

    萬曆二十年,僧明貹具奏追複一隅,敕賜聖恩寺額、藏經全部,重建普光明殿。

    順治八年,住恐海翔、甬東居士陳大賢領衆重修,建藏經閣。

     釋維則·【即景詩四首】 半檐落日曬寒衣,一缽香羹野蕨肥。

    春雨春煙二三子,水西原上種松歸。

     【又】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缽船歸粟有馀。

    飽飯禅和無一事,繞池分食喂遊魚。

     【又】 卧雲室冷睡魔醒,殘漏聲聲促五更。

    一夢又如過一世,東方日出是來生。

     【又】 竈兒深夜誦蓮花,月度牆西桧影斜。

    經罷辘鲈聲忽動,汲泉自試雨前茶。

     倪瓒·【過獅子林蘭若】 密竹鳥啼邃,清池雲影閑。

    茗雪爐煙袅,松雨石苔斑。

    心靜境恒寂,何必月在山?窮途有行旅,日暮不知還。

     陳則·【過獅林精舍】 清境超塵俗,松龛映竹開。

    魚驚幡影散,鳥聽缽聲來。

    梵像敷蓮座,禅宗問木杯。

    山僧不慮世,白發也毰毸。

     高啟·【過獅子林】 雨馀鳥語涼,斜陽竹深見。

    頻來非看花,借讀《高僧傳》。

     【師子林十二詠】 風生百獸低,欲吼空山夜。

    疑是天目岩,飛來此山下。

    〈獅子峰。

    〉演漾弄晴晖,江山秋斂霏。

    我吟康樂句,日暮淡忘歸。

    〈含晖峰。

    〉四更栖鳥驚,山白初吐月。

    起開東閣看,正在雲峰缺。

    〈吐月峰。

    〉堂前參未退,立到雪深時。

    一夜山中冷,無人祇自知。

    〈立雪堂。

    〉夕卧白雲冷,朝起白雲開。

    惟有心長在,不随雲去來。

    〈卧雲室。

    〉問春何處許,春來在何許?月堕花不言,幽禽自相語。

    〈問梅閣。

    〉清陰護燕幾,中有忘言客。

    人來問不應,笑指庭前柏。

    〈指柏軒。

    〉一鏡寒光定,微風吹不波。

    更除荷芰影,放取月明多。

    〈玉鑒池。

    〉圓甃夏生冰,光涵數星冷。

    窗有定中僧,休牽辘轳绠。

    〈冰壺井。

    〉翠羽落經床,林鸠午鳴後。

    筍出恐人來,編籬遮谷口。

    〈修竹谷。

    〉初看卧波影,應恐雨崇朝。

    過澗尋師去,端如度石橋。

    〈小飛虹。

    〉渾沌複輪困,全無斧鑿紋。

    門臨五湖水,坐納四山雲。

    〈大石屋。

    〉 徐贲【獅子林竹下偶詠】 客來竹林下,時聞澗中琴。

    經房在幽竹,庭戶皆春陰。

    孤吟遂忘返,煙景生逾深。

     王彜·【竹谷】 幾曲轉逶迤,月明人迹稀。

    長林秋露落,一犬吠山扉。

     【卧雲室】 秋潭看月還,片雨千山暝。

    獨有缽中龍,蜿蜒伴僧定。

     【指柏軒】 行道出深樹,空庭秋飒然。

    風來人不見,青子落僧前。

     【問梅閣】 窗問月色微,薄雪自風吹。

    誰得春消息?南枝定北枝。

     謝徽·【禅窩】 陰壑寒猶,空山響已沉。

    白雲無路入,禅向定中深。

     【卧雲室】 朝卧白雲東,暮卧白雲西。

    白雲長共我,此地結幽栖。

     【雲林竹】 風葉響秋林,煙梢帶夕陰。

    美人離思遠,湘水夜來深。

     姚廣孝 無地堪逃俗,乘昏複到林。

    半山雲遏磬,深竹雨留禽。

    觀水通禅意,聞香去染心。

    叩門驚有客,想亦為幽尋。

     張大純·【過獅林寺有感】 當日天如至,師峰石最尊。

    禅窩穿月窟,法座駐雲根。

    莫怪飛虹小,如何玉鑒昏?殘僧随廢圮,依舊作鄰園。

     朱埙·【過師林寺與蔡瞻岷飲樹下】 宅邊古寺路偏幽,為訪伊人取次遊。

    青帶遠林新雨潤,綠浮芳草晚煙收。

    逶迤西舍清寒月,徙倚東臯寂寞秋。

    攜酌相尋來往近,閑中時上碧峰頭。

     佛慧庵,在虎丘東隔岸。

    宋紹興間僧無善建,中有锺秀軒。

    〈梁用行記。

    〉 朱隗【初秋佛慧河亭懷家弟望子半塘寺】 新涼陰草樹,憑望自多愁。

    兩寺孤吟隔,千林一葉秋。

    晚煙分粥磬,細雨罱泥舟。

    卻憶同岑寂,篝燈水次幽。

     張澤·【同衍波聽雲虎丘後溪泛舟因過佛慧庵】 細雨終殘日,聲過落雁初。

    柳長門未暗,梅散棹能疏。

    斜港鄰分火,寒村晚借蔬。

    沿洄愁易盡,燈火及林廬。

     【與雲子衍波庵中夜坐】 松古徑難暝,怅然山月光。

    起行栖鳥散,雜坐野橋荒。

    良友懷中事,寒林夢裡霜。

    十年蹤迹異,今夕可能量? 徐嵩·【癸亥春蛤庵和尚憩錫佛慧賦贈】 此事何時不舉揚?迄今镌記下文長。

    〈時刻《開堂兜率語錄》。

    〉青青幾樹庭前桂,不待秋來已自香。

     【又】 冢樹園花夾路春,虎丘鶴澗隔溪鄰。

    空堂一榻雖如舊,不見當年載酒人。

    〈傷同寓唐異三也。

    〉 元和山居,在彩雲裡西園之左。

    明天順間,道士袁德良〈為玄妙觀周鶴林之裔。

    〉築茔于此,中為堂三楹,以供北帝,松篁郁陰,鐘虡森列。

    隆慶初,道士沈自仁暨丁然璧、張洞雲輩謂堂日圮,鸠工新之。

    〈有曹魯川胤儒《重修真武堂記》。

    〉順治丙戌,裡人延崇壽觀道士王惟敬〈名正修,本郡人。

    〉住恐,重修真武、壽亭二殿。

    康熙戊辰,複建玉帝寶閣。

     秦江·【贈王惟敬煉師】 斷隴平田樹一叢,誰知依倚有神宮?已飛北極波心劍,應禦南溟翼背風。

    小院鶴鳴春雨後,孤村花落暮煙中。

    王君信是寥陽史,不讓還丹祇葛洪。

     徐嵩·【王煉師建玉皇閣賦贈】 聞昔山居勝,何人得似袁?粉牆高竹徑,金阙奂雲根。

    今古林中塔,東西閣外園。

    王喬能繼武,直欲振天門。

     張霖·【王煉師重修元和山居并值七十大壽贈之】 勝地獨相招,前身王子喬。

    長松橫翠霭,高閣矗丹霄。

    雲影池邊石,林陰屋畔橋。

    群仙何處至?跨鶴更吹箫。

     補遺:曹爾堪【甲辰夏顧松交铨部雅園午集同周文夏侍禦沈繹堂副使丁飛濤祠部二首】 綱罟憐今密,園亭向午開。

    玉堂交不淺,紫塞客同來。

    直道安三黜,驚魂賦《七哀》。

    暫依嘉樹蔭,曲木漫生猜。

    涼渚菰蒲合,風廊菡萏輕。

    竹分筼谷翠,水割鏡湖清。

    草檄難驅鳄,攜壺且聽莺。

    馀生均足感,握手不勝情。

     【舟宿滅渡橋】 幾度平江路,孤舟似葉輕。

    亂帆收别溆,病馬出寒城。

    霸氣千年虎,柔情二月莺。

    驚魂猶未定,敢信是歸程? 徐柯·【依園社集分賦妙嚴台用坡公海州石室】 吾歌妙嚴台。

    妙嚴台,在何處?地近闾丘古坊路。

    灌叢奧草茀不行,鼪鼯啼煙鸱嘯雨。

    故老相傳土骨堆,下有玉凫金雁時出光怪迷年數。

    金粟山人亦好奇,斬荒鏟穢來啟宇。

    洞壑谽谺蓊薆除,一丘突兀知誰墓?夾以怪石雜妍卉,酹以茗汁兼椒醑。

    谥以阇百尺之嘉名,實以蕭梁萬乘之貴主。

    影挾雲根勢最高。

    佩聲仿佛臨瓊戶。

    晝賞宵升花月中,硯匣随身兩侍女。

    搔首驚詠玄晖詩,振衣狂作青海舞。

    每登刻燭窘詞流,别欲壘曲困酒伍。

    疑君前身沈亞之,雅能庯峭妙茹吐。

    隐隐箫聞赢女吹,泠泠瑟動湘靈鼓。

    高高下下勝絕吳,暮暮朝朝雲似楚。

    妙嚴台,妙嚴台正悲歌起,山家小兒攘臂時,危涕汍瀾不得語。

    太清元元陽九年,爾來一千一百四十許。

    乾坤慘黩幾銷沉,何獨玉顔為黃土?吾思歌風隆準翁,吾思淩獻寄奴祖。

    那用薄心腸?老公且憑君飲忘今古。

    裂揮拾谒倘可期,反裘垂竿未遲暮。

     惠周惕·【東城水莊贈張日容】 紅橋綠樹接澄潭,巷北君居我巷南。

    月上疏簾邀共坐,花明秋寺喚同探。

    杯分竹葉三升酒,盤饷園蔬一味甘。

    但使心期常不負,鴛雛腐鼠總休談。

     徐昂發·【送張天申入都】 射策明光終賈年,翩翩遠騎暮春天。

    楊花千裡杯中雪,芳草三停雨後煙。

    海内寄軀尋俊傑,酒酣落筆擅山川。

    君行若憶江南客,寫取松風石上弦。

     【次惠元龍韻贈日容】 策策西風葉滿潭,安排下澤老江南。

    十年皂帽人都棄,九日黃花獨自探。

    酒壘疏狂悲昔昨,屠門大嚼笑肥甘。

    季真死後風流絕,我欲呼卿聊一談。

     張大受·【次元龍見贈韻】 子雲寂寞老江潭,最喜風流近舍南。

    紅豆按歌邀我聽,黃花攜樁從君探。

    榮名似疢難為美,閑味如荼最覺甘。

    怕礙當時牢閉口,每來文字不妨談。

    韓【陸魯望宅】 幽居賦就興何如?好傍城小結廬。

    地接虎丘時蠟屐,門臨鶴市滿巾車。

    夾窗雲度翻書潤,曲水風來散發疏。

    更喜招尋皮從事,日供杞菊笑相于。

     張涵·【文星閣】 文風吳地盛,光耀動寰區。

    傑構淩千仞,高标映九衢。

    象垂東壁麗,名與北辰俱。

    沐浴殷固化,甄陶鄒魯儒。

    陳書等弘壁,較藝獲隋珠。

    遇合終非遠,淵源定未殊。

    學山同仰止,藝苑共踟蹰。

    翹首情何極?懷珍世所需。

     汪繼璟·【前題】 峻閣淩空起,登臨實壯觀。

    宮牆千載重,雉堞萬家寬。

    淑氣歸桃李,長風送羽翰。

    文星照吳地,遙在五雲端。

     沈文标·【前題】 閣檻淩雲面面開,何因突兀起層台?吳中千古傳文學,因有星光接上台。

     汝周錄·【前題】 傑閣矗雲根,城東此最尊。

    煙明鱗萬瓦,山暗罥千村。

    鴉背斜陽夕,隴頭秋黍繁。

    一聲清磬外,幽賞欲忘言。

     吳廷和·【前題】 吳地多嚣塵,茲地獨軒敞。

    文峰占離位,卓立共瞻仰。

    層構淩青霄,登臨見垲爽。

    學舍繞清渠,疏花映林莽。

    昔賢風流長,來者亦堪獎。

    披文見理奧,奇字互欣賞。

    庶為千載期,憑高結遐想。

     張肇景·【金阊早發】 射渎亭前曉月斜,孤篷雙槳任嘔呀。

    煙開楊柳見漁舍,露浥荼蘑識酒家。

    六代人文随蔓草,三吳風景等空花。

    何時重返敦龐舊?田野無心樂歲華。

     【送勇知侄歸裡因登半塘寺閣】 不盡離情壓小舟,登臨送遠更同遊。

    橹聲撥剌客心碎,帆影依稀雲影留。

    我在吳門羁粉署,子歸故裡訪丹丘。

    應憐北去風霜苦,伫立多時不下樓。

     【又】 不堪離别暫維舟,仄徑危橋信足遊。

    冷落蒼苔古佛在,蕭條黃葉老僧留。

    松陰入座看龍甲,水色福罙蘸虎丘。

    雲樹千重人去遠,暮煙殘照獨登樓。

     【白堤春泛】 細雨霏霏濕遠空,青簾白舫畫圖中。

    柳絲欲試千條綠,梅萼才舒幾點紅。

    荼鼎香爐銷永日,蓑衣箬笠禦輕風。

    江南春色渾無賴,牽引鄉思似酒濃。

     【悟石軒漫題】 說法曾聞一點頭,塊然屹立幾經秋?慚吾潦倒翻思卧,羨爾癡頑不解愁。

    風雨漫山樹影合,煙霞滿壑水光浮。

    生僧士女頻來往,踏破蒼苔總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