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之嶼。

    又七更見佛舍座之山。

    又五更見牙裡之大山。

    由是至溜官之嶼而及其國。

     其地四面濱海,倚山為都。

    其都曰牒幹。

    其上下皆回回人,婚喪一如其教。

    風俗淳美。

    男纏首以白布,以金帕,下圍帨。

    女帨蓋首,上短衣,下亦圍帨。

    其膚體鹹黑,其土氣恒燠。

     其交易以銀錢。

    重官秤二分三厘。

    其利魚、??。

    其谷宜稻、麥。

    其畜宜牛、羊、鷄、鴨。

    凡為杯,以椰子為腹,花梨為跗。

    凡為舟,不以鍛鐵,以椰纕繩之而貫之而楔之,以龍涎熔之而塗之。

     凡取龍涎,多于溜嶼。

    其嶼石多蟠龍,春而吐涎,群鳥集之,群魚??之。

    其黃者如膠,黑者如五靈脂,白者如百藥煎。

    其氣腥。

    或得之魚腹,其大如鬥,圓如珠,其價以兩而易。

    凡兩易金錢一十有二,凡斤易金錢一百九十有二。

    凡取海??,山積之而罨之、腐之。

    凡取馬鲛魚,斮之而暴之、貯之。

    其來易者為暹羅之商,為榜葛剌之商。

     國之西海有石門,狀如城阙者三。

    有溜山焉凡八:一曰沙溜,二曰官嶼溜,三曰人不知溜,四曰起來溜,五曰麻裡奇溜,六曰加半年溜,七曰加加溜,八曰安都裡溜。

    皆可通海舶,皆有聚落。

    其通也,有主焉。

    又西有小窄溜,是有三千,是皆弱水,卽所謂「弱水三千」者焉。

    一曰有三萬八千馀溜,舟風而傾舵也,則墜于溜,水漸無力以沒。

    其小窄溜之民,巢穴而處,魚而食,草木而衣。

     其朝貢無常。

    永樂五年,遣其臣來朝貢。

     論曰:《山海經》諸古書及郦道元所引論弱水多矣。

    雖通人辨士,莫之能明也。

    茲複知有溜山弱水矣。

    見覽雖益廣遠,而天地之大,終不能窮焉。

     《錫蘭山國第十五》 其國在南帽山西可三千裡。

    由蘇門答剌而往,針位:十二更見南帽之山。

    又四更半曆龍涎之嶼。

    又十更過翠藍之嶼,嶼之水三十托。

    一曰桉笃蠻山,山有七門,四疊而一峻山。

    人之出也則乘獨木之舟。

    夏為巢居,冬為穴處。

    其體裸,不可以布帛,被之則浥爛。

    紐綴樹葉而為蔽。

    山芋、波羅密、芭蕉子、魚、蝦以為食。

    又九十更見鹦??嘴之山。

    又至佛堂之山。

    又五更平牙裡,其下有沉牛之礁鼓浪焉。

    外過之水三十托。

    又十更至别羅裡,是為錫蘭國之港。

    又北行五十裡而至國。

     其臨海之山有釋迦登岸之足迹,其長可二尺許,其陷之水,四時不涸,名曰佛水。

    至者蘸拭其面目。

    左有寺,塑釋迦之卧像,其身不朽。

    其寝座以沉香木為之,飾以衆寶,佛牙、舍利俱藏焉。

     其王鎖俚之人,修浮圖教。

    重象暨牛,私解者辟,或贖以牛頭金。

    國人鹹灰牛糞塗其體,食惟其乳,死則埋之。

    自王以下,晨用牛糞塗其居,而後禮佛。

    其拜,兩手舒之前,兩股舒之複,胸腹著地以禮佛,謂之五體投地。

     其山之巅,有神人阿聃之足迹,陷于石者二尺許,一曰人祖,一曰盤古。

    其海中勝望曰白浮之沙。

    日而照也,則光彩潋灧,為國人之遊望,是多螺蚌。

    其王宮之前曰珠池,凡三年則采煉。

    其采也,取沙中之螺蚌納之池,俟其腐爛,水盈而珠出,則取而納焉。

    其地廣,其民富饒。

    其男躶,下圍絲帨,謂之壓腰,纏首以白布。

    女椎髻,下圍白布。

    其恒食以牛乳,以醍醐,以槟榔、蒌葉。

    食皆暗室。

    其國人不須,喪則蓄焉。

    其葬也以火,取骨而埋之。

    喪之婦摽乳号哭而為禮。

     其交易以金錢。

    其利玉石珠玑。

    其谷宜稻菽。

    其畜宜牛羊鷄鴨。

    金錢重官秤一分六厘。

    中國麝香、紵絲、色絹、青磁、銅錢、樟腦等物,彼則以寶石、珍珠易換。

    其寶石六物:一曰紅雅姑,二曰青雅姑,三曰黃雅姑,四曰青米藍石,五曰昔藍泥,六曰屈沒藍。

    是寶石也,皆産于參天之山巅,洪雨之沖則流于山麓之沙,中國人于是而拾采。

    多芭蕉子、波羅蜜、甘蔗,多椰子,多龍涎、乳香。

     其朝貢不絶。

    永樂九年,以拒絶朝使歸路,破其城,生擒國王亞烈苦奈兒及家屬。

    命釋之,擇其屬之賢者立為王。

    十年,诏谕其國王不剌葛麻巴思剌查。

    正統十年,國王遣其臣耶把剌谟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