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托。
又五更過吉貝之嶼之淺。
又四更平雞骨之嶼。
又八更至雙嶼。
又四更過單嶼之左。
又五更至阿魯國之港。
又十更至淡洋。
又五更至大魚之港。
又五更至巴剌之嶼。
又五更至急水之灣,有泥礁而鼓浪焉。
又五更至國。
國人稱為古須文達那國,乃西洋轄路。
滿剌加西南行五晝夜至濱海一村,番名答魯蠻系舶。
又東南行十馀裡至國。
其地南環大山,北臨大海,東抵阿魯國,西連那孤兒、黎代國。
有溪入于海,是達潮汐。
其土氣朝燠如夏,暮寒如秋。
其秋夏之間是多瘴。
其山童,而土石俱黃。
國無城郭。
其俗淳。
其語音、婚喪、服飾與滿剌加同。
其民居如樓,藉以椰子、槟榔之木。
其蠶缫而不綿。
其漁于海,朝出而暮歸。
其交易以金錢、錫錢。
金曰底那兒。
淡金鑄圓徑官寸五分,面底有紋,重官秤三分五厘。
一曰每四十八個重金一兩四分。
恒用錫錢。
其利硫、椒。
其谷宜稻,歲二獲。
其畜宜牛羊鷄鴨,羊皆骊毫。
硫黃出于岩穴。
椒則山園種之,蔓生,如廣東甜菜,花黃白,結椒成穗,生青老紅,摘取日乾,粒虛大。
官秤百筋易本處金錢百個,值銀一兩。
一曰官秤三百二十筋,價以銀錢二十個,重六兩。
其土物多甘蔗、芭蕉子、莽吉柿、波羅蜜、柑橘。
其柑橘四時不絶。
獅橘、緑橘不酸壞而可藏。
有果焉,其狀如消梨,緑皮而圓核,香烈而備五味,其名曰掩拔。
其狀如芡實,臭葉而刺皮,熟則瓣開,其肉白而味如栗,其名曰賭兒焉。
多蔥、芥、蒜、姜、諸瓜。
西瓜紅仁緑皮,有長至二三尺者。
其國之西曰那孤兒,戶千馀。
其谷宜稻,其畜宜牛羊。
其俗猱頭而文面,上下并耕而食。
又西曰黎代,戶二千馀。
其都倚山臨海,多野犀牛。
二國皆羁事于蘇門。
其朝貢無常。
永樂三年,其王鎖丹罕難阿必鎮遣其臣阿裡來朝貢,诏封為國王及诰。
五年至宣德六年,屢遣使來貢,表用金葉。
十年,複請其子封為王。
其貢物:馬、犀牛、龍涎、撒哈剌、梭服、寶石、木香、丁香、降真香、沈速香、胡椒、蘇木、錫、水晶、瑪瑙、番刀、弓、石青、回回青、硫黃。
論曰:鄭和在舊港執陳祖義,至蘇門又執蘇幹剌,雖古之義人烈士,何以加焉!昔蘇門王中他王毒镞死,王妻号于衆曰:「能報者身願為偶。
」有漁人舉兵滅之,王妻率踐盟配漁人。
嗚呼!以賤臣而烝國母,履王位,破倫賊化,甚矣!蘇門王之子長而殺漁人,豈不偉哉!蘇幹剌者,漁人子也,因蓄聚而圖蘇門王之子。
和發兵執之,且不敢專殺,檻車京師,兩除島夷之害,和其賢臣也哉,和其賢臣也哉! 《南浡裡國第十三》 其國在蘇門西可六百裡,一曰南巫裡國。
由沙裡八丹而入,針位:十晝夜見觀延之嶼,又平中央之嶼,又巡牛嶺之山,以至其國。
蘇門西行,善風三晝夜到國。
其地東接黎代,西北臨大海,南繞大山。
其王與民鹹回回人。
王之宮室如樓,藉以木,是用食處,其高可四丈。
樓之下囿養六擾。
民居與蘇門同。
其俗樸。
其交易以銅錢。
其利魚。
其畜宜牛、羊、鷄、鴨。
多犀角、蓮花降香。
其西北海内有山焉,巃嵸平頂,名曰帽山。
山之西有大海,是曰西洋,一曰那沒嚟洋。
西來海舶,向山為準。
山民戶二三十馀,皆稱為王。
問其姓,答曰:阿孤喇楂。
有海樹焉,生于海底,其狀如枝柯,明潤如紅玉,其高二三尺,其名曰珊瑚,可以已目翳。
生山邊二丈上下淺水内,番人撈取為寶,鬻賣,亦常碾其根以為數珠。
其朝貢無常。
永樂七年,王率臣下數十人自随寶船至京進貢。
論曰:南浡裡戶不過千馀,而王與牛羊雜處,其亦不足為國也矣。
而往錫蘭諸國者必經焉。
且其王嘗親浮海稽首于紫庭,斯可取也。
《溜山國第十四》 其國在小帽西南可二千裡。
由彭加剌而往,取北辰四指有半;又取北辰三指有半;又取北辰二指一腳之半;又取北辰二指半腳;又取北辰一指三腳之半;又取北辰一指三腳。
又過鹦??嘴之山,又五更見鐵砧
又五更過吉貝之嶼之淺。
又四更平雞骨之嶼。
又八更至雙嶼。
又四更過單嶼之左。
又五更至阿魯國之港。
又十更至淡洋。
又五更至大魚之港。
又五更至巴剌之嶼。
又五更至急水之灣,有泥礁而鼓浪焉。
又五更至國。
國人稱為古須文達那國,乃西洋轄路。
滿剌加西南行五晝夜至濱海一村,番名答魯蠻系舶。
又東南行十馀裡至國。
其地南環大山,北臨大海,東抵阿魯國,西連那孤兒、黎代國。
有溪入于海,是達潮汐。
其土氣朝燠如夏,暮寒如秋。
其秋夏之間是多瘴。
其山童,而土石俱黃。
國無城郭。
其俗淳。
其語音、婚喪、服飾與滿剌加同。
其民居如樓,藉以椰子、槟榔之木。
其蠶缫而不綿。
其漁于海,朝出而暮歸。
其交易以金錢、錫錢。
金曰底那兒。
淡金鑄圓徑官寸五分,面底有紋,重官秤三分五厘。
一曰每四十八個重金一兩四分。
恒用錫錢。
其利硫、椒。
其谷宜稻,歲二獲。
其畜宜牛羊鷄鴨,羊皆骊毫。
硫黃出于岩穴。
椒則山園種之,蔓生,如廣東甜菜,花黃白,結椒成穗,生青老紅,摘取日乾,粒虛大。
官秤百筋易本處金錢百個,值銀一兩。
一曰官秤三百二十筋,價以銀錢二十個,重六兩。
其土物多甘蔗、芭蕉子、莽吉柿、波羅蜜、柑橘。
其柑橘四時不絶。
獅橘、緑橘不酸壞而可藏。
有果焉,其狀如消梨,緑皮而圓核,香烈而備五味,其名曰掩拔。
其狀如芡實,臭葉而刺皮,熟則瓣開,其肉白而味如栗,其名曰賭兒焉。
多蔥、芥、蒜、姜、諸瓜。
西瓜紅仁緑皮,有長至二三尺者。
其國之西曰那孤兒,戶千馀。
其谷宜稻,其畜宜牛羊。
其俗猱頭而文面,上下并耕而食。
又西曰黎代,戶二千馀。
其都倚山臨海,多野犀牛。
二國皆羁事于蘇門。
其朝貢無常。
永樂三年,其王鎖丹罕難阿必鎮遣其臣阿裡來朝貢,诏封為國王及诰。
五年至宣德六年,屢遣使來貢,表用金葉。
十年,複請其子封為王。
其貢物:馬、犀牛、龍涎、撒哈剌、梭服、寶石、木香、丁香、降真香、沈速香、胡椒、蘇木、錫、水晶、瑪瑙、番刀、弓、石青、回回青、硫黃。
論曰:鄭和在舊港執陳祖義,至蘇門又執蘇幹剌,雖古之義人烈士,何以加焉!昔蘇門王中他王毒镞死,王妻号于衆曰:「能報者身願為偶。
」有漁人舉兵滅之,王妻率踐盟配漁人。
嗚呼!以賤臣而烝國母,履王位,破倫賊化,甚矣!蘇門王之子長而殺漁人,豈不偉哉!蘇幹剌者,漁人子也,因蓄聚而圖蘇門王之子。
和發兵執之,且不敢專殺,檻車京師,兩除島夷之害,和其賢臣也哉,和其賢臣也哉! 《南浡裡國第十三》 其國在蘇門西可六百裡,一曰南巫裡國。
由沙裡八丹而入,針位:十晝夜見觀延之嶼,又平中央之嶼,又巡牛嶺之山,以至其國。
蘇門西行,善風三晝夜到國。
其地東接黎代,西北臨大海,南繞大山。
其王與民鹹回回人。
王之宮室如樓,藉以木,是用食處,其高可四丈。
樓之下囿養六擾。
民居與蘇門同。
其俗樸。
其交易以銅錢。
其利魚。
其畜宜牛、羊、鷄、鴨。
多犀角、蓮花降香。
其西北海内有山焉,巃嵸平頂,名曰帽山。
山之西有大海,是曰西洋,一曰那沒嚟洋。
西來海舶,向山為準。
山民戶二三十馀,皆稱為王。
問其姓,答曰:阿孤喇楂。
有海樹焉,生于海底,其狀如枝柯,明潤如紅玉,其高二三尺,其名曰珊瑚,可以已目翳。
生山邊二丈上下淺水内,番人撈取為寶,鬻賣,亦常碾其根以為數珠。
其朝貢無常。
永樂七年,王率臣下數十人自随寶船至京進貢。
論曰:南浡裡戶不過千馀,而王與牛羊雜處,其亦不足為國也矣。
而往錫蘭諸國者必經焉。
且其王嘗親浮海稽首于紫庭,斯可取也。
《溜山國第十四》 其國在小帽西南可二千裡。
由彭加剌而往,取北辰四指有半;又取北辰三指有半;又取北辰二指一腳之半;又取北辰二指半腳;又取北辰一指三腳之半;又取北辰一指三腳。
又過鹦??嘴之山,又五更見鐵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