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選
關燈
小
中
大
刻丁醜五律一首,碑陰刻壬午七律一首,右側刻乙酉七律一首,左側刻庚子七律一首。
詩為乾隆先後詣聖因寺瞻禮所作,頌皇祖康熙的豐功偉績。
天一閣石鼓文刻石 在杭州碑林,今存5石,石高50.5厘米,寬85厘米,厚13厘米,清嘉慶二年(1797年)刻。
第1石序号為“第六”,11行,行4字,後附錢大昭等人題名,小楷4行。
第2石序号為“第七”,9行,每行字數不等,後附許育熏等人題名,小楷2行。
第3石序号為“第八”,5行,每行字數不等,後附胡慶、錢泳等人題名,小楷2行。
第4石序号為“第九”,15行,每行字數不等,後附楊中孚題名,楷書一行。
第5石序号為“第十”,前5行為石鼓文,繼之11行為阮元題記,隸書,末行有鄭榮美小楷題名。
據石鼓文末石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浙江全省學政阮元題記所載,此組碑石系阮氏細審天一閣所藏松雪齋北宋拓本并參照明初諸本,推究字體,摹拟書意,囑海鹽張燕昌,以油素書丹,并命海鹽吳厚生刻之,置于杭州府學明倫堂壁間,使諸生究心史籀古文者有所法焉。
天一閣石鼓文原有10石,今缺前5石。
清嘯閣藏帖刻石、 在杭州碑林,清嘉慶三年(1798年)錢塘金棻、陳希濂撰集,馮瑜、馮鳴和、劉征、孔昭孔等刻字。
清嘯閣藏帖共6卷,專收明人書,少有僞迹。
今杭州碑林存4石,石高32.5厘米,寬80厘米,厚9.5厘米。
第1石首刻帖名及序号“樂一”,隸書,正文刻文征明書《晝錦堂記》及題識,小楷,32行,行18字。
第2石序号為“樂六”,刻詩3首,文征明書,20行,行書。
第3石序号為“樂九”,刻文征明行書,16行。
第4石序号為“樂十一”,刻文嘉書《後赤壁賦》,小楷,25行,行16字。
重浚杭城水利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82.5厘米,寬160厘米,厚21厘米,阮元撰,梁同書書,楷書,張培刻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
此碑1組共2石。
1石為單面碑,記載嘉慶九年浙江巡撫阮元帶頭捐資疏浚長年失修的城河,使水利暢通,再無泛濫之事。
碑從第6行之首至19行之尾,呈斜狀一斷為二,但文字尚清晰。
另1石系雙面碑,碑陽刻浙江省水利全圖,圖尚清晰,中間斷裂;碑陰刻重浚杭城水利捐款題名,共13人,計銀4562兩。
桂隐齋集選句詩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高34厘米,寬76厘米,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刻,魏銀河編選,梁同書書。
此組碑石的前4石每石刻五言集句詩10首,行書;後2石刻何琪、邵瑛及伊秉绶題識,書體分别為行書、楷書和隸書。
據尾石編号“九”推斷,當缺3石。
重修蔣侯墓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24厘米,寬75.5厘米,厚16.5厘米,秦瀛撰,梁同書書,楷書,刻于清嘉慶年間。
該碑記述蔣侯崇仁曾散資财,募義士,力拒方臘軍,又廣為施赈,救濟災民,故重修其墓事。
機業募款築路題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31厘米,寬96厘米,厚11厘米,刻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碑記杭州機神廟一帶路毀,地處附近的機業界同仁捐資築路,立碑題名。
太上感應篇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石高29.5厘米,寬103.5厘米,厚10.5厘米,清道光四年(1824年)刻。
第1石首刻毛漸逵篆書“梁山舟先生法書太上感應篇”3行及落款小楷2行,繼刻梁同書小楷6列,列5行,行14字。
第2石接上石,刻6列,最後一列刻“錢塘梁同書謹書時年八十有八”款一行,繼之刻汪寯題識小楷8行。
重修表忠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38厘米,寬66厘米,湯壽潛撰,何頌華書,楷書,清代石刻。
碑文記述重修錢王表忠坊始末。
有破損。
杭州府嚴禁機神廟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9厘米,寬82厘米,厚9厘米,刻于清鹹豐二年(1852年)。
碑文記述機神廟供奉軒轅聖像,有不法之徒在該廟赤體坐卧,聚賭酗酒滋事,有礙觀瞻,故出示文告勒石嚴禁。
乾隆緻祭文碑 在杭州碑林,今存5石,其中1石殘,4石完整,碑高197厘米,寬41厘米,厚6.5厘米,清同治六年(1867年)刻,乾隆撰,胡澍書,篆書。
奉憲勒石永禁把持煙業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4厘米,寬71.5厘米,厚18.5厘米,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碑額有“奉憲勒石永禁”一行楷書。
碑斷為二,但未損及文字,碑文清晰。
此碑系仁和、錢塘兩縣合示勒石。
碑文記載:刨匠(即刨煙工人)陳士奇,自立行頭(即自立門戶),聚衆團勒,喝令停刨,阻擋鋪戶另雇刨匠,雖經枷責,仍貌玩如故,乃呈請府、省批準,合示勒石,永禁私立行頭,把持煙業。
西湖退省庵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40.5厘米,寬106.5厘米,厚12.5厘米,俞樾撰并書,隸書,39行,每行16字,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此碑記載彭玉麟築退省庵經過。
浙江八旗奉直會館同鄉捐款題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1厘米,寬79.5厘米,厚12厘米,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碑文分4列書寫,共68行。
每行刊勒捐款人官銜、姓名與捐款數目。
浙江江海塘全圖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93厘米,寬191厘米,厚20厘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
此碑刻圖甚淺,多已漫滅,然字迹清晰,碑名隸書7字,無書者姓名,圖左附楊昌浚題跋,楷書,18行,行43字。
衆安橋嶽忠武王廟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47厘米,寬126厘米,厚16.5厘米,清光緒七年(1881年)刻石,德馨撰并書,楷書,44行,行16字,字徑2厘米。
碑記重立民族英雄嶽飛廟之事。
湧金池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7.5厘米,寬83厘米,厚20厘米,清光緒九年(1883年)汪柳溪刻,陳璚書,行楷。
“湧金池”三大字直列中間,字徑約40厘米,左右各一行為上下之款。
學使官署約園園景碑 在杭州碑林,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至十七年刻,阮元、瞿鴻礻+幾、陶浚宣、胡匊粼等撰并書,共6石,每石尺寸不等,碑高約36厘米,寬80厘米,厚12厘米。
刻有《定香亭記》、《影橋記》、《韻廊記》、《約園園景詩》、《阮文達與瞿子玖像及題記》。
三學局義阡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151厘米,寬74.5厘米,厚20厘米,陸貢珍撰,陳錦藻書,楷書,刻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碑記清鹹豐十年有司馬者舍其宅為崇義祠并出資購地38畝(2.53公頃),凡杭州府學及仁和、錢塘縣學等三學之士遺柩均可埋葬,故勒石立碑。
顔真卿乞禦書題天下放生池碑額表 在杭州碑林,共2石,高33.5厘米,寬83厘米,厚11.5厘米,清光緒壬辰(1892年)刻,顔真卿撰并書,楷書。
兩石體例相同,文意相連,每石縱2列,列24行,行5字,第2石末附陳璚題記6行,行書,兩碑石完整,然均有裂痕,裂處多字筆劃泐損。
重修忠孝泉井亭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7.5厘米,寬83.5厘米,厚20厘米,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徐菊池、張松泉刻,王祖光撰并書,楷書,18行,行38字,字徑2.5厘米。
題額篆書碑名,橫列8字,無篆者姓名。
《武林坊巷志》載有此碑,碑記重修清鹹豐年為葉堃父子兵敗自盡所建忠孝亭之始末。
杭州張忠烈公祠堂碑銘 在杭州碑林,碑高34.5厘米,寬170.5厘米,厚14.5厘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刻石,董沛撰文,陳修榆書,盛炳偉篆額,碑文61行,行20字,字徑1.5厘米,楷書。
碑記建造民族英雄張蒼水祠堂之經過,《武林坊巷志》有該碑記載。
新修杭州府學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226厘米,寬101厘米,厚31厘米,王棻撰,孫樹義書,楷書,25行,每行59字,刻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此碑記載光緒十七年修繕的過程和府學宏偉的建制。
錢塘縣嚴禁绉紗機匠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9.5厘米,寬72厘米,厚7厘米,刻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碑記绉紗機匠聚衆滋事,停工要挾,不準鋪戶收受學徒,不準客貨外輪停靠杭州碼頭,為此錢塘縣發布禁令,勒石曉示,以平事端繼發。
仁和縣嚴禁绉紗機匠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22厘米,寬73.5厘米,厚7.5厘米,刻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碑記绉紗機匠聚衆滋事,停工要挾,不準鋪戶收受學徒,不準客貨外輪停靠杭州碼頭,為此仁和縣發布禁令,勒石曉示,以平事端繼發。
張忠烈公墨迹碑 在杭州碑林,共5石,碑高32厘米,寬除首石95厘米外,餘4石皆85厘米,厚11厘米,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刻。
張煌言撰并書,草書,字徑1厘米,碑名篆書。
首石前3行為吳廷秉題眉,末石線刻張忠烈公像一尊并附範永祺隸書題識16行。
碑文刻張煌言詩詞,計38首,碑面泐損,然碑石完整。
蘇轼手劄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0厘米,寬34.5厘米,清光緒年間刻,蘇轼撰文并書,7行,行書,字徑1.5厘米,後附清人陳璚題識4行。
此手劄紙本作《題王晉卿詩後》,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辟火圖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0厘米,寬49厘米,厚25厘米,刻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
此碑上為題額“辟火圖”3字,篆書;中為大長方框,内有一小長方框,框内有“壹六之精,龜蛇合形”8字,楷書,小框外為此8字的九疊文;大框下為德馨的題識。
宋高宗書千字文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碑高31厘米,寬74.5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宋高宗趙構書,行書,每石20行,行字數不等,碑石完整,字迹清晰。
宋高宗趙構于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書千字文,墨迹曾藏于宋内府,今藏于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有其影印本)。
宋高宗敕刻石 在杭州碑林,石高33.5厘米,寬66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宋高宗趙構書,行草,8行,此系敕刑部侍郎徐希之手禦,款署“紹興三十二年二月四日”。
蘇轼書歸去來兮辭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1.5厘米,寬85.5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行楷18行,系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小序,且文不全,此碑紙本現藏于台灣故宮博物院。
蘇轼書洞庭春色賦及中山松醪賦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刻石年代不詳。
1石高31.5厘米,寬66厘米;另1石高31.5厘米,寬85.5厘米。
第1石右邊已殘缺,行書,14行,前10行為洞庭春色賦後部分,後4行為中山松醪賦前部分。
第2石,行書,14行,為中山松醪賦後部分,無書者名,文後有“梁清标印”及“蕉林”印2方。
此2石當與《蘇轼書歸去來兮辭》同為1組碑帖,其紙本現藏于吉林省博物館。
蠹魚歌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27.8厘米,寬65.7厘米,厚9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方維翰書,行書11行,字徑2厘米。
九江本蘭亭序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2.5厘米,寬79厘米,厚11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此石為蘭亭序後部分,自“仰觀宇宙”起至“有感于斯文”止,20行,後有2行題記及13方印章,無書者姓名,此石風化嚴重,多字泐損。
搗素賦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1.5厘米,寬70厘米,厚9厘米,刻石年代不詳,祝允明書,小楷。
第1石,6列,列5行,行12字;第2石,前面4列與上石同,刻搗素賦後部分,繼之6行刻郭麟小楷題跋,末5行刻陳鴻壽行楷題記,文未完;第3石接上石,刻陳鴻壽題記後部分7行,字徑1厘米。
賜浙閩總督富勒渾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91厘米,寬93.5厘米,厚27厘米,刻石年代不詳,乾隆撰并書,七律詩一首,5行,行書,款下有“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印各一方。
此碑中間有裂痕,四周刻祥雲紋飾。
快雪堂法書刻石 在杭州碑林,石高30.5厘米,寬88厘米,厚8.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此碑雙面刻。
碑陽為趙孟頫臨蘭亭序及跋,共33行,行書;碑陰為行書20行,無書者姓名。
此法書《碑帖叙錄》有記載。
禦賜三希堂法帖模本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2石,高32.5厘米,寬84厘米,厚10.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2石均為雙面刻。
1石陽面為清成親王永瑆臨趙孟頫赤壁賦,小楷33行,行18字;陰面為唐顔真卿多寶塔,楷書25行,行11字。
另1石,陽面為成親王書洞賓撰群仙高會賦,小楷30行,行15字;陰面為唐顔真卿多寶塔,碑文接前石,楷書25行,行11字,此碑面末行刻有“禦賜三希堂法帖模本”隸書一行。
神侯張公江臯遺愛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177厘米,寬86厘米,厚18厘米,項景襄撰,刻于清代。
此碑分6列書寫,自第5列起,所刻的題名因風化嚴重,可見字寥寥。
第6列字迹斑剝,惟撰文者“項景襄”3字尚可辨識。
烈士徐君墓表 在杭州碑林,碑高209厘米,寬84.5厘米,厚23.5厘米,民國元年(1912年)刻,湯壽潛撰,楷書20行,行47字,碑完整,字清晰。
此碑墓主為辛亥革命烈士徐錫麟。
西湖放生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1厘米,寬75厘米,厚22厘米,刻于民國11年(1922年)。
此碑中間刻“西湖放生”4個大字,上款為“杭州市民呈請督軍盧省長沈批準”,下款為“民國十一年仲春吳璧華、襲未生、範古農等立。
” 止盦老人手書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1厘米,寬68.5厘米,厚8厘米,民國16年(1927年)刻。
第1石刻陳豪行書,45行,字徑1厘米左右,此石首行起句不可讀,自第5字起始成五言十二句,故此石前應另有它石。
第2石文接前石,前30行刻陳豪行書,後12行刻高豐小楷題識。
第3石前17行刻陳三立行楷題記,繼之刻朱孝臧小楷題記5行。
重修錢王祠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03厘米,寬79厘米,厚13厘米,刻于民國18年(1929年)。
碑文分13列書寫,每列多則26行,少則22行。
捐款在20元以上者镌刻姓名。
約藏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1石高73厘米,寬225厘米,厚19厘米;另2石為1對石柱子,高116厘米,寬57厘米,厚47厘米,民國19年(1930年)刻。
第1石自右至左橫列“約藏”2大字,篆書,繼之11行隸書,約園主人自題。
另2石為何嘉榮書約園先生撰七言聯,隸書。
約園先生即張壽镛(1876-1945年),浙江鄞縣人,曾編刊《四明叢書》7集1000卷。
此3石為張壽镛墓前遺物。
重修浙江省警察協會會所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14厘米,寬58厘米,厚19.5厘米,刻于民國22年(1933年)。
此碑記述浙江省警察協會會所募資興建始末。
募款興修浙江警察會所題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10厘米,寬57厘米,厚20厘米,刻于民國22年(1933年)。
此碑镌刻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數目。
與“重修浙江省警察協會會所記碑”為一組碑石。
旅杭舊紹屬同濟集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205厘米,寬94.5厘米,厚11.5厘米,刻于民國23年(1934年)。
碑記旅杭紹籍人士曾在萬松嶺北置有義冢地,葬有1100餘柩,後因築路遷出750柩,尚有400餘柩埋于路下,特立碑說明。
徐自華墓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87.5厘米,寬76厘米,厚20厘米,民國26年(1937年)刻。
此碑兩面刻,碑陽中間直列“阡慧詞人徐自華之墓”9大字,楷書,何香凝書,兩旁各題款一行;碑陰為墓表,柳亞子撰,吳梅書,楷書17行,行34字。
裴來儀君之墓碑 在杭州碑林,漢白玉制成,高51.5厘米,寬47厘米,厚35.5厘米,刻于民國21年(1932年)。
碑分兩面刻,碑陽刻楷書,縱5行,行字數不等;碑陰刻英文,橫9行。
據碑文所記,裴來儀系美國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來華傳道,民國21年逝于杭州天水橋寓所。
嗚呼忠烈碑 在杭州碑林,碑呈錐形方柱體,高138厘米,寬29厘米,刻于民國31年(1942年)。
正面豎刻“嗚呼忠烈”4個字,楷書;右側豎刻“鍋島部隊”4個字,楷書,落款為“昭和十七年四月七”,其中“昭和”2字已泐損。
按:鍋島部隊系日本侵略軍駐杭部隊。
翁方綱法帖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8厘米,寬57厘米,13行,行書,前10行每行5字,第11行1字,末兩行為落款,款署“嘉慶乙醜冬十二月四日方綱”,款下有印一方,白文“覃溪”。
鄭燮法帖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7厘米,寬71厘米,行書12行,每行字數不等,共54字,落款“鄭燮”,款下有印一方,白文“鄭燮之印”。
楊繼盛酴醾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1厘米,寬34厘米,行書8行,前7行刻七言八句詩,第7行詩後及第8行為落款,款下有‘‘楊繼盛印’’白文一方。
劉墉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95厘米,寬25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刻七言四句詩,末行“石庵”款後有印兩方,一方白文為“劉墉之印”,一方朱文為“東武”。
董其昌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42厘米,寬72厘米,碑石上方有橢圓形“去賞齋”朱文印一方,碑文刻七言八句詩9行,行書,末行款署“董其昌”,其下有“董其昌”白文印一方。
黃機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5厘米,寬37厘米,行書8行,每行字數不等,落款“黃機”下面有印一方,白文“次辰”。
鄭燮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4厘米,寬66厘米,行書7行,前6行刻七言四句詩,末行款署“楚陽鄭燮”,其左有印兩方,一方為白文“鄭燮之印”,一方為朱文“舟梨閣”。
王守仁五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1厘米,寬69厘米,11行,行字數不等,前8行為七言四句詩,後3行為題款,款右有“伯安”朱文印一方。
查昇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49厘米,寬30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碑刻七言四句詩,落款“查昇”,其下有“查昇私印”白文一方。
倪象山蘭花圖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共5石,每石高69厘米,寬33厘米,石陰刻蘭花圖,上方刻作者題記,書體為行草。
5石碑面略風化,多字泐損。
謝成名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5厘米,寬40厘米,行書7行,行字數不等,前6行為七言四句詩,末行為“謝成名”落款,款下有朱文印一方。
劉墉臨書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56厘米,寬31厘米,行書3行,前2行為劉墉臨書,行6字,末行為落款,款下有“青原”朱文印一方。
鐵保詩禅畫癖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3厘米,寬67厘米,從右到左刻“詩禅畫癖”4大字,字徑15厘米,行書,碑左落款“鐵保”2小字,草書,其下有“梅庵”白文印一方。
倪燦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4厘米,寬31厘米,刻七言八句詩6行,第7行僅落款“倪燦”2字,款下有印兩方,一方為“倪燦之印”,白文;一方為“闇公”,朱文。
永瑆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64厘米,寬28厘米,楷書4行,行字數不等,末行正文後落款“成親王”,款下有“成親王”白文印一方。
王令春書唐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0厘米,寬42厘米,草書10行,前9行為五言八句詩,末行為“王令春”3字落款,款下有印兩方,一方“王令春印”,朱文,一方“拙庵”,白文。
鐵保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56厘米,寬26厘米,行書3行,行字數不等,共22字,第4行為“鐵保”2字落款,草書,款下有印兩方,一方為“少宋伯章”,朱文;一方為“鐵卿”,朱文。
董其昌春夜喜雨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4厘米,寬32厘米,行書6行,行字數不等,内容為杜甫《春夜喜雨》詩,第7行為“董其昌”3字落款,款下有“董玄宰”白文印一方。
李祯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9厘米,寬33厘米,草書7行,前6行為七言四句詩,末行落款“李祯題”,款下有“李祯昌祺”朱文印一方。
張玉書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7厘米,寬20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末行下部落款“張玉書”3小字,款下有“張玉書印”白文一方。
徐枋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41厘米,寬24厘米,草書5行,行字數不等,前3行為七言四句詩,末兩行為落款,字徑小于正文,款下有“徐枋之印”白文一方。
嚴元照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0厘米,寬70厘米,行書10行,前6行每行4字,後4行字數不等。
碑文内容為七言四句牡丹詩,碑左下有“蕙櫋”朱文印一方。
王令春書朱景元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3厘米,寬28厘米,草書6行,行字數不等,碑文内容為唐代朱景元五言四句詩,碑右下有“王令春印”朱文一方。
王鴻緒臨書帖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0厘米,寬56厘米,行書16行,前15行為5首五言四句詩,末行署“王鴻緒臨”,款下有“俨齋”朱文印一方。
王文治臨書帖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8厘米,寬31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第5行為落款,款下有“夢樓”朱文印一方。
鄭燮畫蘭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7厘米,寬60厘米,行書11行,行字數不等,前10行為七言八句畫蘭詩,末行為落款,款左有印兩方,一方“克柔”,
詩為乾隆先後詣聖因寺瞻禮所作,頌皇祖康熙的豐功偉績。
天一閣石鼓文刻石 在杭州碑林,今存5石,石高50.5厘米,寬85厘米,厚13厘米,清嘉慶二年(1797年)刻。
第1石序号為“第六”,11行,行4字,後附錢大昭等人題名,小楷4行。
第2石序号為“第七”,9行,每行字數不等,後附許育熏等人題名,小楷2行。
第3石序号為“第八”,5行,每行字數不等,後附胡慶、錢泳等人題名,小楷2行。
第4石序号為“第九”,15行,每行字數不等,後附楊中孚題名,楷書一行。
第5石序号為“第十”,前5行為石鼓文,繼之11行為阮元題記,隸書,末行有鄭榮美小楷題名。
據石鼓文末石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浙江全省學政阮元題記所載,此組碑石系阮氏細審天一閣所藏松雪齋北宋拓本并參照明初諸本,推究字體,摹拟書意,囑海鹽張燕昌,以油素書丹,并命海鹽吳厚生刻之,置于杭州府學明倫堂壁間,使諸生究心史籀古文者有所法焉。
天一閣石鼓文原有10石,今缺前5石。
清嘯閣藏帖刻石、 在杭州碑林,清嘉慶三年(1798年)錢塘金棻、陳希濂撰集,馮瑜、馮鳴和、劉征、孔昭孔等刻字。
清嘯閣藏帖共6卷,專收明人書,少有僞迹。
今杭州碑林存4石,石高32.5厘米,寬80厘米,厚9.5厘米。
第1石首刻帖名及序号“樂一”,隸書,正文刻文征明書《晝錦堂記》及題識,小楷,32行,行18字。
第2石序号為“樂六”,刻詩3首,文征明書,20行,行書。
第3石序号為“樂九”,刻文征明行書,16行。
第4石序号為“樂十一”,刻文嘉書《後赤壁賦》,小楷,25行,行16字。
重浚杭城水利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82.5厘米,寬160厘米,厚21厘米,阮元撰,梁同書書,楷書,張培刻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
此碑1組共2石。
1石為單面碑,記載嘉慶九年浙江巡撫阮元帶頭捐資疏浚長年失修的城河,使水利暢通,再無泛濫之事。
碑從第6行之首至19行之尾,呈斜狀一斷為二,但文字尚清晰。
另1石系雙面碑,碑陽刻浙江省水利全圖,圖尚清晰,中間斷裂;碑陰刻重浚杭城水利捐款題名,共13人,計銀4562兩。
桂隐齋集選句詩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高34厘米,寬76厘米,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刻,魏銀河編選,梁同書書。
此組碑石的前4石每石刻五言集句詩10首,行書;後2石刻何琪、邵瑛及伊秉绶題識,書體分别為行書、楷書和隸書。
據尾石編号“九”推斷,當缺3石。
重修蔣侯墓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24厘米,寬75.5厘米,厚16.5厘米,秦瀛撰,梁同書書,楷書,刻于清嘉慶年間。
該碑記述蔣侯崇仁曾散資财,募義士,力拒方臘軍,又廣為施赈,救濟災民,故重修其墓事。
機業募款築路題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31厘米,寬96厘米,厚11厘米,刻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碑記杭州機神廟一帶路毀,地處附近的機業界同仁捐資築路,立碑題名。
太上感應篇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石高29.5厘米,寬103.5厘米,厚10.5厘米,清道光四年(1824年)刻。
第1石首刻毛漸逵篆書“梁山舟先生法書太上感應篇”3行及落款小楷2行,繼刻梁同書小楷6列,列5行,行14字。
第2石接上石,刻6列,最後一列刻“錢塘梁同書謹書時年八十有八”款一行,繼之刻汪寯題識小楷8行。
重修表忠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38厘米,寬66厘米,湯壽潛撰,何頌華書,楷書,清代石刻。
碑文記述重修錢王表忠坊始末。
有破損。
杭州府嚴禁機神廟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9厘米,寬82厘米,厚9厘米,刻于清鹹豐二年(1852年)。
碑文記述機神廟供奉軒轅聖像,有不法之徒在該廟赤體坐卧,聚賭酗酒滋事,有礙觀瞻,故出示文告勒石嚴禁。
乾隆緻祭文碑 在杭州碑林,今存5石,其中1石殘,4石完整,碑高197厘米,寬41厘米,厚6.5厘米,清同治六年(1867年)刻,乾隆撰,胡澍書,篆書。
奉憲勒石永禁把持煙業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4厘米,寬71.5厘米,厚18.5厘米,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碑額有“奉憲勒石永禁”一行楷書。
碑斷為二,但未損及文字,碑文清晰。
此碑系仁和、錢塘兩縣合示勒石。
碑文記載:刨匠(即刨煙工人)陳士奇,自立行頭(即自立門戶),聚衆團勒,喝令停刨,阻擋鋪戶另雇刨匠,雖經枷責,仍貌玩如故,乃呈請府、省批準,合示勒石,永禁私立行頭,把持煙業。
西湖退省庵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40.5厘米,寬106.5厘米,厚12.5厘米,俞樾撰并書,隸書,39行,每行16字,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此碑記載彭玉麟築退省庵經過。
浙江八旗奉直會館同鄉捐款題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1厘米,寬79.5厘米,厚12厘米,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碑文分4列書寫,共68行。
每行刊勒捐款人官銜、姓名與捐款數目。
浙江江海塘全圖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93厘米,寬191厘米,厚20厘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
此碑刻圖甚淺,多已漫滅,然字迹清晰,碑名隸書7字,無書者姓名,圖左附楊昌浚題跋,楷書,18行,行43字。
衆安橋嶽忠武王廟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47厘米,寬126厘米,厚16.5厘米,清光緒七年(1881年)刻石,德馨撰并書,楷書,44行,行16字,字徑2厘米。
碑記重立民族英雄嶽飛廟之事。
湧金池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7.5厘米,寬83厘米,厚20厘米,清光緒九年(1883年)汪柳溪刻,陳璚書,行楷。
“湧金池”三大字直列中間,字徑約40厘米,左右各一行為上下之款。
學使官署約園園景碑 在杭州碑林,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至十七年刻,阮元、瞿鴻礻+幾、陶浚宣、胡匊粼等撰并書,共6石,每石尺寸不等,碑高約36厘米,寬80厘米,厚12厘米。
刻有《定香亭記》、《影橋記》、《韻廊記》、《約園園景詩》、《阮文達與瞿子玖像及題記》。
三學局義阡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151厘米,寬74.5厘米,厚20厘米,陸貢珍撰,陳錦藻書,楷書,刻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碑記清鹹豐十年有司馬者舍其宅為崇義祠并出資購地38畝(2.53公頃),凡杭州府學及仁和、錢塘縣學等三學之士遺柩均可埋葬,故勒石立碑。
顔真卿乞禦書題天下放生池碑額表 在杭州碑林,共2石,高33.5厘米,寬83厘米,厚11.5厘米,清光緒壬辰(1892年)刻,顔真卿撰并書,楷書。
兩石體例相同,文意相連,每石縱2列,列24行,行5字,第2石末附陳璚題記6行,行書,兩碑石完整,然均有裂痕,裂處多字筆劃泐損。
重修忠孝泉井亭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7.5厘米,寬83.5厘米,厚20厘米,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徐菊池、張松泉刻,王祖光撰并書,楷書,18行,行38字,字徑2.5厘米。
題額篆書碑名,橫列8字,無篆者姓名。
《武林坊巷志》載有此碑,碑記重修清鹹豐年為葉堃父子兵敗自盡所建忠孝亭之始末。
杭州張忠烈公祠堂碑銘 在杭州碑林,碑高34.5厘米,寬170.5厘米,厚14.5厘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刻石,董沛撰文,陳修榆書,盛炳偉篆額,碑文61行,行20字,字徑1.5厘米,楷書。
碑記建造民族英雄張蒼水祠堂之經過,《武林坊巷志》有該碑記載。
新修杭州府學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226厘米,寬101厘米,厚31厘米,王棻撰,孫樹義書,楷書,25行,每行59字,刻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此碑記載光緒十七年修繕的過程和府學宏偉的建制。
錢塘縣嚴禁绉紗機匠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9.5厘米,寬72厘米,厚7厘米,刻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碑記绉紗機匠聚衆滋事,停工要挾,不準鋪戶收受學徒,不準客貨外輪停靠杭州碼頭,為此錢塘縣發布禁令,勒石曉示,以平事端繼發。
仁和縣嚴禁绉紗機匠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22厘米,寬73.5厘米,厚7.5厘米,刻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碑記绉紗機匠聚衆滋事,停工要挾,不準鋪戶收受學徒,不準客貨外輪停靠杭州碼頭,為此仁和縣發布禁令,勒石曉示,以平事端繼發。
張忠烈公墨迹碑 在杭州碑林,共5石,碑高32厘米,寬除首石95厘米外,餘4石皆85厘米,厚11厘米,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刻。
張煌言撰并書,草書,字徑1厘米,碑名篆書。
首石前3行為吳廷秉題眉,末石線刻張忠烈公像一尊并附範永祺隸書題識16行。
碑文刻張煌言詩詞,計38首,碑面泐損,然碑石完整。
蘇轼手劄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0厘米,寬34.5厘米,清光緒年間刻,蘇轼撰文并書,7行,行書,字徑1.5厘米,後附清人陳璚題識4行。
此手劄紙本作《題王晉卿詩後》,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辟火圖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0厘米,寬49厘米,厚25厘米,刻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
此碑上為題額“辟火圖”3字,篆書;中為大長方框,内有一小長方框,框内有“壹六之精,龜蛇合形”8字,楷書,小框外為此8字的九疊文;大框下為德馨的題識。
宋高宗書千字文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碑高31厘米,寬74.5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宋高宗趙構書,行書,每石20行,行字數不等,碑石完整,字迹清晰。
宋高宗趙構于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書千字文,墨迹曾藏于宋内府,今藏于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有其影印本)。
宋高宗敕刻石 在杭州碑林,石高33.5厘米,寬66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宋高宗趙構書,行草,8行,此系敕刑部侍郎徐希之手禦,款署“紹興三十二年二月四日”。
蘇轼書歸去來兮辭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1.5厘米,寬85.5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行楷18行,系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小序,且文不全,此碑紙本現藏于台灣故宮博物院。
蘇轼書洞庭春色賦及中山松醪賦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刻石年代不詳。
1石高31.5厘米,寬66厘米;另1石高31.5厘米,寬85.5厘米。
第1石右邊已殘缺,行書,14行,前10行為洞庭春色賦後部分,後4行為中山松醪賦前部分。
第2石,行書,14行,為中山松醪賦後部分,無書者名,文後有“梁清标印”及“蕉林”印2方。
此2石當與《蘇轼書歸去來兮辭》同為1組碑帖,其紙本現藏于吉林省博物館。
蠹魚歌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27.8厘米,寬65.7厘米,厚9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方維翰書,行書11行,字徑2厘米。
九江本蘭亭序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2.5厘米,寬79厘米,厚11厘米,刻石年代不詳。
此石為蘭亭序後部分,自“仰觀宇宙”起至“有感于斯文”止,20行,後有2行題記及13方印章,無書者姓名,此石風化嚴重,多字泐損。
搗素賦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1.5厘米,寬70厘米,厚9厘米,刻石年代不詳,祝允明書,小楷。
第1石,6列,列5行,行12字;第2石,前面4列與上石同,刻搗素賦後部分,繼之6行刻郭麟小楷題跋,末5行刻陳鴻壽行楷題記,文未完;第3石接上石,刻陳鴻壽題記後部分7行,字徑1厘米。
賜浙閩總督富勒渾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91厘米,寬93.5厘米,厚27厘米,刻石年代不詳,乾隆撰并書,七律詩一首,5行,行書,款下有“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印各一方。
此碑中間有裂痕,四周刻祥雲紋飾。
快雪堂法書刻石 在杭州碑林,石高30.5厘米,寬88厘米,厚8.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此碑雙面刻。
碑陽為趙孟頫臨蘭亭序及跋,共33行,行書;碑陰為行書20行,無書者姓名。
此法書《碑帖叙錄》有記載。
禦賜三希堂法帖模本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2石,高32.5厘米,寬84厘米,厚10.5厘米,刻石年代不詳,2石均為雙面刻。
1石陽面為清成親王永瑆臨趙孟頫赤壁賦,小楷33行,行18字;陰面為唐顔真卿多寶塔,楷書25行,行11字。
另1石,陽面為成親王書洞賓撰群仙高會賦,小楷30行,行15字;陰面為唐顔真卿多寶塔,碑文接前石,楷書25行,行11字,此碑面末行刻有“禦賜三希堂法帖模本”隸書一行。
神侯張公江臯遺愛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177厘米,寬86厘米,厚18厘米,項景襄撰,刻于清代。
此碑分6列書寫,自第5列起,所刻的題名因風化嚴重,可見字寥寥。
第6列字迹斑剝,惟撰文者“項景襄”3字尚可辨識。
烈士徐君墓表 在杭州碑林,碑高209厘米,寬84.5厘米,厚23.5厘米,民國元年(1912年)刻,湯壽潛撰,楷書20行,行47字,碑完整,字清晰。
此碑墓主為辛亥革命烈士徐錫麟。
西湖放生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1厘米,寬75厘米,厚22厘米,刻于民國11年(1922年)。
此碑中間刻“西湖放生”4個大字,上款為“杭州市民呈請督軍盧省長沈批準”,下款為“民國十一年仲春吳璧華、襲未生、範古農等立。
” 止盦老人手書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1厘米,寬68.5厘米,厚8厘米,民國16年(1927年)刻。
第1石刻陳豪行書,45行,字徑1厘米左右,此石首行起句不可讀,自第5字起始成五言十二句,故此石前應另有它石。
第2石文接前石,前30行刻陳豪行書,後12行刻高豐小楷題識。
第3石前17行刻陳三立行楷題記,繼之刻朱孝臧小楷題記5行。
重修錢王祠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03厘米,寬79厘米,厚13厘米,刻于民國18年(1929年)。
碑文分13列書寫,每列多則26行,少則22行。
捐款在20元以上者镌刻姓名。
約藏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1石高73厘米,寬225厘米,厚19厘米;另2石為1對石柱子,高116厘米,寬57厘米,厚47厘米,民國19年(1930年)刻。
第1石自右至左橫列“約藏”2大字,篆書,繼之11行隸書,約園主人自題。
另2石為何嘉榮書約園先生撰七言聯,隸書。
約園先生即張壽镛(1876-1945年),浙江鄞縣人,曾編刊《四明叢書》7集1000卷。
此3石為張壽镛墓前遺物。
重修浙江省警察協會會所記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14厘米,寬58厘米,厚19.5厘米,刻于民國22年(1933年)。
此碑記述浙江省警察協會會所募資興建始末。
募款興修浙江警察會所題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10厘米,寬57厘米,厚20厘米,刻于民國22年(1933年)。
此碑镌刻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數目。
與“重修浙江省警察協會會所記碑”為一組碑石。
旅杭舊紹屬同濟集碑記 在杭州碑林,碑高205厘米,寬94.5厘米,厚11.5厘米,刻于民國23年(1934年)。
碑記旅杭紹籍人士曾在萬松嶺北置有義冢地,葬有1100餘柩,後因築路遷出750柩,尚有400餘柩埋于路下,特立碑說明。
徐自華墓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87.5厘米,寬76厘米,厚20厘米,民國26年(1937年)刻。
此碑兩面刻,碑陽中間直列“阡慧詞人徐自華之墓”9大字,楷書,何香凝書,兩旁各題款一行;碑陰為墓表,柳亞子撰,吳梅書,楷書17行,行34字。
裴來儀君之墓碑 在杭州碑林,漢白玉制成,高51.5厘米,寬47厘米,厚35.5厘米,刻于民國21年(1932年)。
碑分兩面刻,碑陽刻楷書,縱5行,行字數不等;碑陰刻英文,橫9行。
據碑文所記,裴來儀系美國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來華傳道,民國21年逝于杭州天水橋寓所。
嗚呼忠烈碑 在杭州碑林,碑呈錐形方柱體,高138厘米,寬29厘米,刻于民國31年(1942年)。
正面豎刻“嗚呼忠烈”4個字,楷書;右側豎刻“鍋島部隊”4個字,楷書,落款為“昭和十七年四月七”,其中“昭和”2字已泐損。
按:鍋島部隊系日本侵略軍駐杭部隊。
翁方綱法帖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8厘米,寬57厘米,13行,行書,前10行每行5字,第11行1字,末兩行為落款,款署“嘉慶乙醜冬十二月四日方綱”,款下有印一方,白文“覃溪”。
鄭燮法帖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7厘米,寬71厘米,行書12行,每行字數不等,共54字,落款“鄭燮”,款下有印一方,白文“鄭燮之印”。
楊繼盛酴醾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1厘米,寬34厘米,行書8行,前7行刻七言八句詩,第7行詩後及第8行為落款,款下有‘‘楊繼盛印’’白文一方。
劉墉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95厘米,寬25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刻七言四句詩,末行“石庵”款後有印兩方,一方白文為“劉墉之印”,一方朱文為“東武”。
董其昌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42厘米,寬72厘米,碑石上方有橢圓形“去賞齋”朱文印一方,碑文刻七言八句詩9行,行書,末行款署“董其昌”,其下有“董其昌”白文印一方。
黃機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5厘米,寬37厘米,行書8行,每行字數不等,落款“黃機”下面有印一方,白文“次辰”。
鄭燮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4厘米,寬66厘米,行書7行,前6行刻七言四句詩,末行款署“楚陽鄭燮”,其左有印兩方,一方為白文“鄭燮之印”,一方為朱文“舟梨閣”。
王守仁五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1厘米,寬69厘米,11行,行字數不等,前8行為七言四句詩,後3行為題款,款右有“伯安”朱文印一方。
查昇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49厘米,寬30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碑刻七言四句詩,落款“查昇”,其下有“查昇私印”白文一方。
倪象山蘭花圖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共5石,每石高69厘米,寬33厘米,石陰刻蘭花圖,上方刻作者題記,書體為行草。
5石碑面略風化,多字泐損。
謝成名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5厘米,寬40厘米,行書7行,行字數不等,前6行為七言四句詩,末行為“謝成名”落款,款下有朱文印一方。
劉墉臨書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56厘米,寬31厘米,行書3行,前2行為劉墉臨書,行6字,末行為落款,款下有“青原”朱文印一方。
鐵保詩禅畫癖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3厘米,寬67厘米,從右到左刻“詩禅畫癖”4大字,字徑15厘米,行書,碑左落款“鐵保”2小字,草書,其下有“梅庵”白文印一方。
倪燦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4厘米,寬31厘米,刻七言八句詩6行,第7行僅落款“倪燦”2字,款下有印兩方,一方為“倪燦之印”,白文;一方為“闇公”,朱文。
永瑆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64厘米,寬28厘米,楷書4行,行字數不等,末行正文後落款“成親王”,款下有“成親王”白文印一方。
王令春書唐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0厘米,寬42厘米,草書10行,前9行為五言八句詩,末行為“王令春”3字落款,款下有印兩方,一方“王令春印”,朱文,一方“拙庵”,白文。
鐵保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56厘米,寬26厘米,行書3行,行字數不等,共22字,第4行為“鐵保”2字落款,草書,款下有印兩方,一方為“少宋伯章”,朱文;一方為“鐵卿”,朱文。
董其昌春夜喜雨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4厘米,寬32厘米,行書6行,行字數不等,内容為杜甫《春夜喜雨》詩,第7行為“董其昌”3字落款,款下有“董玄宰”白文印一方。
李祯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9厘米,寬33厘米,草書7行,前6行為七言四句詩,末行落款“李祯題”,款下有“李祯昌祺”朱文印一方。
張玉書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7厘米,寬20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末行下部落款“張玉書”3小字,款下有“張玉書印”白文一方。
徐枋七言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41厘米,寬24厘米,草書5行,行字數不等,前3行為七言四句詩,末兩行為落款,字徑小于正文,款下有“徐枋之印”白文一方。
嚴元照書法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0厘米,寬70厘米,行書10行,前6行每行4字,後4行字數不等。
碑文内容為七言四句牡丹詩,碑左下有“蕙櫋”朱文印一方。
王令春書朱景元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3厘米,寬28厘米,草書6行,行字數不等,碑文内容為唐代朱景元五言四句詩,碑右下有“王令春印”朱文一方。
王鴻緒臨書帖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30厘米,寬56厘米,行書16行,前15行為5首五言四句詩,末行署“王鴻緒臨”,款下有“俨齋”朱文印一方。
王文治臨書帖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8厘米,寬31厘米,行書4行,行字數不等,第5行為落款,款下有“夢樓”朱文印一方。
鄭燮畫蘭詩碑 在元寶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質,高27厘米,寬60厘米,行書11行,行字數不等,前10行為七言八句畫蘭詩,末行為落款,款左有印兩方,一方“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