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三

關燈
也。

    遂赦之。

     菩提寺。

     西域胡人所立也。

    在慕義裡。

     沙門達多發冢取甎,得一人以進。

    時太後與明帝在華林都堂,以為妖異,謂黃門侍郎徐紇曰:上古以來,頗有此事否?紇曰:昔魏時發冢,得霍光女壻範明友家奴,說漢朝廢立,與史書相符,此不足為異也。

    後即令紇問其姓名,死來幾年,何所飲食。

    死者曰:臣姓崔名涵,字子洪,博陵平安人也。

    父名暢,母姓魏,家在城西阜財裡,死時年十五,今滿二十七。

    在地下十有二年,嘗似醉臥,無所食也。

    時復遊行,或遇飯食,如似夢中,不甚辨了。

    後即遣門下錄事張秀雋詣準財裡訪涵父母,果得崔暢。

    其妻魏氏,秀雋問暢曰:卿有兒死否?暢曰:有一息子涵,年十五而死。

    秀雋曰:為人所發,今日蘇活,在華林園中,主上故遣我來問。

    暢聞驚怖曰:實無此兒,向者謬言。

    秀雋還,具以實陳聞。

    後遣雋送涵向家。

    暢聞涵至,門前起火,手持刀,魏氏把桃枝,謂曰:汝不須來,吾非汝父,汝非吾子,急手速去,可得無殃。

    涵遂捨去,遊於京巷,常宿寺門下。

    汝南王賜黃衣一具。

    涵性畏日,不敢仰視,又畏水火及兵刃之屬。

    常走於逵路,遇疲則止,不徐行也。

    時人猶謂是鬼。

    洛陽大市北奉終裡,多賣送死之具及諸棺槨,涵謂曰:作柏木棺,勿以桑木為榱。

    人問其故,涵曰:吾在地下,見人發鬼兵,有一鬼訴稱是柏棺,應免。

    主兵吏曰:爾雖柏棺,桑木為榱。

    遂不免兵。

    京師聞此,柏木湧貴,人疑賣棺者貨涵為此言也。

     高陽王寺。

     高陽王雍之宅也,在津陽門外三裡禦道西。

    雍之為爾朱榮所害也,捨宅以為寺。

     正光中,雍為丞相,給羽葆、鼓吹、虎賁、班劒百人。

    貴極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於帝宮。

    白壁丹楹,窈窕連亙,飛簷反宇,轇轕周通。

    童僕六千,妓女五百,隨珠照日,羅衣從風。

    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

    出則鳴騶夾道,文物成行,鐃歌發響,笳聲哀轉。

    入則歌妓舞女,擊築吹笙,絲管疊奏,連宵盡日。

    其竹林魚池,侔於禁苑,芳草如積,珍木連陰。

    雍耆口味,厚自奉養,一食必以數萬錢為限,海陸珍羞,方丈於前。

    陳留侯李崇謂人曰:高陽一食,敵我千日。

    崇為尚書令、儀同三司,亦富傾天下,僮僕千人。

    而性多儉恡,惡衣麤食,常無肉味,止有韭薤。

    崇客李元祐語人曰:李令公一食十八種。

    人問其故,元祐曰:二九一十八。

    聞者大笑,世人即以為譏罵。

    雍薨後,諸伎悉令入道,或有嫁者。

    美人徐月華善彈箜篌,能為明妃出塞之歌,聞者莫不動容。

    永安中,與衞將軍原士康為側室,宅近清陽門,徐鼓箜篌而歌,哀聲入雲,行路聽者,俄而成市。

    徐常語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修容,一名豔姿,竝蛾眉皓齒,潔貌傾城。

    修容亦能為綠水歌,豔姿善麼鳳舞,竝愛傾後室,寵冠諸姬。

    士康聞此,遂常令徐淥水麼鳳之曲焉。

     〔魏書〕高陽王雍,獻文帝弟四子也。

    北史稱雍歲祿至四萬石,伎侍盈房,榮貴之盛,兄弟莫及。

     高。

    陽宅:北有中甘裡。

     裡內潁川荀子文,年十三,幼而聰辨,神情卓異,雖黃琬、文舉,無以加之。

    正光初,廣宗潘崇和講服氏春秋於城東昭義裡,子文攝齊北面,就和受道。

    時趙郡李才問子文曰:荀生住在何處?子文對曰:僕住在中甘裡。

    才曰:何為住城南?城南有四夷館,才以此譏之。

    子文對曰:國陽勝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澗,伊、洛崢嶸;語其舊事,靈臺、石經;招提之美,報德、景明;當世富貴,高陽、廣平;四方風俗,萬國千城。

    若論人物,有我無卿。

    才無以對之。

    崇和曰:汝、穎之士利如錐,燕、趙之士鈍如錘,信非虛言也。

    舉學皆笑焉。

     〔按〕北史儒林傳於服氏春秋有潘叔虔,當即崇和之字。

     崇虛寺。

     在城西,即漢之躍龍園也。

     延熹九年,桓帝祠老子於躍龍園,設華蓋之座,用郊天之樂,此其地也。

    高祖遷京之始,以地給民,憩者多見妖怪,是以人皆去之,遂立寺焉。

     〔按〕躍龍園後漢書作濯龍苑。

     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