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安丘縣志卷之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笃行傳第七
周潮字汝時,嘉靖間人。性至孝。母病,禱于神,願以身代。積誠所感,夢神授以方,曰:服是藥可愈矣。覺而如方合藥以進,母病遂瘳。起明經,為登封令,稱廉能。居鄉好行其德,值歲大侵,毀家振救,全活不下數百人,壽跻耄期。會。孫曆長登進士,官至民部郎。派長今孝廉。
韓必光字用韬,貌質心古,孝友出于天性。事親旦夕承顔終身,旦夕承顔,終身不懈。自同胞至族人,怡怡相愛,無一言相迕者。學宗濂洛,大極圖、東西銘,手錄不置。中嘉靖甲子鄉試,授定興知縣,愛民如子,不能趨奉上官。改輝縣教谕,以古道訓士,有不能婚葬者,捐俸助之,士皆感奮。升平涼判,緻仕還,杜門靜居,以吟育為事,猶然寒素也。
張嗣倫字勉斯,其父夢先賢羅倫降而生公,故以名焉。幼孤嗜學,晦明風雨無釋卷時。事母純孝,愛兩弟如子,自襁褓至成人,教誨珍惜,未嘗少懈。吾邑友于之風,自公益盛。萬曆壬子舉于鄉,屢困公車,卒。弟緒倫拿進士,官禦史。
王所咨字夢求,生平嗜學,善屬文,試辄冠軍,邑中弟子争北面焉。少傅劉公,其高足者,尤笃行誼,嚴一介取與。大尹李先開與公有文字之交,嘗欲代謀薪水,公夷然不屑也。崇祯甲戌成進士,或勸之受職,公曰:秦、晉、楚、衛間,寇騎蹂??殆遍,此捧漏甕,活焦釜時也,尚可為哉!于是假歸,養親課子,被服等于寒素。作亭依泉水,茂林修竹環之,飲酒著書,終身不仕。
劉正衡字元定,希孟孫。少孤,友愛二弟,以身為教,下帷攻苦,鼎足著名,有元季方之目。天啟甲子舉于鄉,以對策指斥魏珰,停二科。崇祯辛未,乃捷南宮,谒選,同輩競得戶曹,公獨就比部,曰:白雲之司,前賢所為嘯詠處也,且可以平反活民命,柰何薄而不為乎?審錄畿南,稱明允。出守太平,晉浙江按察司副使,調河南信陽。值閣臣楊武陵督師至,不工骫徇,谪山西潞安佥事,複升浙江溫處副使,皆有惠政。順治癸巳,薦起至京,引目疾歸。公于是非義利之界,劃然分明,守之堅不可奪,而恂恂不以賢智先人。性資寬厚,即甚遽,無疾言厲色,待族人親而不私。雖弟位三公,族人遵公約束,無敢橫裡中者,邑以此尤重之。
李淑孕,字孺真,天性方嚴,不随世俯仰。順治初,由明經尹大和,扶弱擊奸,以風力著,然事上官雅非所長,竟罷歸裡。每接邑令,語不及私,獨于桑梓利害曲直,更仆盡言。易箦之夕,聞者含涕,可以觀德矣。
周大慶,字小心,夙慧不群,年十三,饩于序,鄉人号曰神童。父歾,弟四人俱幼,公撫育教誨,相繼列諸生。訓兒書數百言,皆可奉為針砭。晚由明經中式王畿,公車屢困,而好學不衰。深衣講授,邑士多被其裁成者。
論曰:餘次笃行,未嘗不投筆而歎也。大道既隐,士大夫日趨于詭随儇刻,莫可救藥。在官則如韋如脂,嘩衆取寵,苟利身家,遑恤其他。君鄉則魚肉桑梓,秦越同氣,權子母,赀累巨萬,而不肯拔一毛,濟人獘也久矣。邑笃行君子,自汝時以下凡數人,可不謂狂瀾砥柱與?餘得從元定遊。見其正直寬厚,于始一轍,尤醇乎醇者也,顧卒以無後,何哉?人道迩,天道遠,為之泫然矣。
周潮字汝時,嘉靖間人。性至孝。母病,禱于神,願以身代。積誠所感,夢神授以方,曰:服是藥可愈矣。覺而如方合藥以進,母病遂瘳。起明經,為登封令,稱廉能。居鄉好行其德,值歲大侵,毀家振救,全活不下數百人,壽跻耄期。會。孫曆長登進士,官至民部郎。派長今孝廉。
韓必光字用韬,貌質心古,孝友出于天性。事親旦夕承顔終身,旦夕承顔,終身不懈。自同胞至族人,怡怡相愛,無一言相迕者。學宗濂洛,大極圖、東西銘,手錄不置。中嘉靖甲子鄉試,授定興知縣,愛民如子,不能趨奉上官。改輝縣教谕,以古道訓士,有不能婚葬者,捐俸助之,士皆感奮。升平涼判,緻仕還,杜門靜居,以吟育為事,猶然寒素也。
張嗣倫字勉斯,其父夢先賢羅倫降而生公,故以名焉。幼孤嗜學,晦明風雨無釋卷時。事母純孝,愛兩弟如子,自襁褓至成人,教誨珍惜,未嘗少懈。吾邑友于之風,自公益盛。萬曆壬子舉于鄉,屢困公車,卒。弟緒倫拿進士,官禦史。
王所咨字夢求,生平嗜學,善屬文,試辄冠軍,邑中弟子争北面焉。少傅劉公,其高足者,尤笃行誼,嚴一介取與。大尹李先開與公有文字之交,嘗欲代謀薪水,公夷然不屑也。崇祯甲戌成進士,或勸之受職,公曰:秦、晉、楚、衛間,寇騎蹂??殆遍,此捧漏甕,活焦釜時也,尚可為哉!于是假歸,養親課子,被服等于寒素。作亭依泉水,茂林修竹環之,飲酒著書,終身不仕。
劉正衡字元定,希孟孫。少孤,友愛二弟,以身為教,下帷攻苦,鼎足著名,有元季方之目。天啟甲子舉于鄉,以對策指斥魏珰,停二科。崇祯辛未,乃捷南宮,谒選,同輩競得戶曹,公獨就比部,曰:白雲之司,前賢所為嘯詠處也,且可以平反活民命,柰何薄而不為乎?審錄畿南,稱明允。出守太平,晉浙江按察司副使,調河南信陽。值閣臣楊武陵督師至,不工骫徇,谪山西潞安佥事,複升浙江溫處副使,皆有惠政。順治癸巳,薦起至京,引目疾歸。公于是非義利之界,劃然分明,守之堅不可奪,而恂恂不以賢智先人。性資寬厚,即甚遽,無疾言厲色,待族人親而不私。雖弟位三公,族人遵公約束,無敢橫裡中者,邑以此尤重之。
李淑孕,字孺真,天性方嚴,不随世俯仰。順治初,由明經尹大和,扶弱擊奸,以風力著,然事上官雅非所長,竟罷歸裡。每接邑令,語不及私,獨于桑梓利害曲直,更仆盡言。易箦之夕,聞者含涕,可以觀德矣。
周大慶,字小心,夙慧不群,年十三,饩于序,鄉人号曰神童。父歾,弟四人俱幼,公撫育教誨,相繼列諸生。訓兒書數百言,皆可奉為針砭。晚由明經中式王畿,公車屢困,而好學不衰。深衣講授,邑士多被其裁成者。
論曰:餘次笃行,未嘗不投筆而歎也。大道既隐,士大夫日趨于詭随儇刻,莫可救藥。在官則如韋如脂,嘩衆取寵,苟利身家,遑恤其他。君鄉則魚肉桑梓,秦越同氣,權子母,赀累巨萬,而不肯拔一毛,濟人獘也久矣。邑笃行君子,自汝時以下凡數人,可不謂狂瀾砥柱與?餘得從元定遊。見其正直寬厚,于始一轍,尤醇乎醇者也,顧卒以無後,何哉?人道迩,天道遠,為之泫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