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安丘縣志卷之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事功傳第三
馬文炜字仲韬,少孤貧力行,事母以孝聞。
嘉靖壬戌進士,為确山令,擿發奸伏,人稱神君。
行取禦史,會廷訊大辟中,故禦史路楷曾受相嵩指,殺沈公煉者,新鄭相欲論出之,公持不可,曰:是嘗殺忠臣及其二子,奈公論何?新鄭不怿,遂出守德安。
政務彌練,城雲夢、孝感,民不知勞。
大獄片言剖決,楚人方之包孝肅。
馬入計上首表德安大守,賜文绮白金。
擢按察副使,治兵荊南。
荊南故柄相居正家,宦者率從骫骳,公獨正色無所阿。
相日求公過,不得,因以大服。
進左參政,備兵荊南如故。
屬歲侵,亟頒荒政,下所司郡邑赈貸,全活無算。
會上遺中貴為相治第,第鄰射圃,意欲得以擴基,公柅不予,又以橫部縛其爪翼二人于獄,中貴媿謝,乃巳。
及相歸窆,勢張甚,諸長吏選懦者望風下拜,公長揖而巳。
分署去相第不數武,門者以金鼓請,公曰:相公貴人,然必知兵使者不金鼓,不升座也。
故相雖謬為尊重,而内實銜之。
坐是久淹,始量移按察使。
江陵卒,乃升江西布政。
俄晉佥者禦史,撫其地,治郡守之酷虐疏什建文死事,姻屬之為戍者,執法公正。
群小思之,乃以蜚語中公。
謂公城孝感時,阙地得仲山甫鼎,以饷江陵,然鼎故在,署庋無恙也。
公笑曰:伊尹負鼎要君,予乃負鼎要相乎?嚣然。
緻政歸。
累薦不起,以壽終。
公為人正直忠厚,雖嫉惡若雠,而中實含弘凱悌,不尚赫赫之功。
在荊南,嘗獲一黠夷,髡而缁衣,邊中國語言文字。
一日,醉遊沙市,遺其革囊,邏者得之,中所藏。
皆郡邑都會,道路阨塞,廒庚兵馬铙寡之數,異而訊之,乃二奈罩所遣偵,常出入喜峰諸口。
前馮珰所獲王大臣,其同事也。
或勸公以此為奇貸,公笑曰:吾一發之,守邊諸武臣立齑粉矣。
竟斃于獄中。
蓋其陰行善事多此類雲。
子應龍、從龍,皆登進士,詳本傳。
令孝謙,長春進士澄其曾孫也。
辛應乾字伯符,嘉靖壬戌進士,選長治令,潔巳奉公。
有淫僧殺人,占其妻,公擿發之。
以才名,曆郎署郡臬,皆有善政。
累升至都禦史,巡撫山西。
方黃酋跳梁,饬兵修備,日行遠塞,與士卒同甘苦,三關倚為長城。
入為兵部待郎。
兩将卒護跸山陵,修慈甯宮,分部體恤,吏卒效力,三蒙欽賞。
天性孝友,居鄉樂易,宗闾皆推服之。
韓必顯字用晦,隆慶戊辰進士,授洛川令。
洛瘠而劇,賦連歲逋,公私胥困。
公圖方略,殺其逋賦,緩二征一,于是不易瓯窭,而稅報竣。
行取禦史。
時江陵柄政,尚操切,公獨以寬和持論,江陵不悅,谪楚藩司幕,公怡然就道曰:逐臣媿無長沙才耳。
量移廬州司理,平反大獄無數。
曆南回丞及地曹郎,晉秩符卿,持節晉陽,冊封衡國,餽遺無所受,惟以道義法紀規勸二藩,二藩攺容禮之。
遷京兆,奉法不阿,貴戚大珰折簡一切謝絕。
晉納言,留意封駁,憂形于色,一時稱任事。
才屬。
關中兇瘵,求所以填撫之者,久難其人。
上偶自維曰:何不遣韓卿耶?遂拜右佥者禦史,巡撫陝西,以内艱不果行。
居家敦友睦族,默挽俗澆,尋疾卒。
劉希孟字醇甫,隆慶辛未進士,授安邑令,廉幹。
著聲。
以内艱旋裡,起補河津。
河津視安邑稍瘵,公拊摩擘畫益至,吏民畏服
嘉靖壬戌進士,為确山令,擿發奸伏,人稱神君。
行取禦史,會廷訊大辟中,故禦史路楷曾受相嵩指,殺沈公煉者,新鄭相欲論出之,公持不可,曰:是嘗殺忠臣及其二子,奈公論何?新鄭不怿,遂出守德安。
政務彌練,城雲夢、孝感,民不知勞。
大獄片言剖決,楚人方之包孝肅。
馬入計上首表德安大守,賜文绮白金。
擢按察副使,治兵荊南。
荊南故柄相居正家,宦者率從骫骳,公獨正色無所阿。
相日求公過,不得,因以大服。
進左參政,備兵荊南如故。
屬歲侵,亟頒荒政,下所司郡邑赈貸,全活無算。
會上遺中貴為相治第,第鄰射圃,意欲得以擴基,公柅不予,又以橫部縛其爪翼二人于獄,中貴媿謝,乃巳。
及相歸窆,勢張甚,諸長吏選懦者望風下拜,公長揖而巳。
分署去相第不數武,門者以金鼓請,公曰:相公貴人,然必知兵使者不金鼓,不升座也。
故相雖謬為尊重,而内實銜之。
坐是久淹,始量移按察使。
江陵卒,乃升江西布政。
俄晉佥者禦史,撫其地,治郡守之酷虐疏什建文死事,姻屬之為戍者,執法公正。
群小思之,乃以蜚語中公。
謂公城孝感時,阙地得仲山甫鼎,以饷江陵,然鼎故在,署庋無恙也。
公笑曰:伊尹負鼎要君,予乃負鼎要相乎?嚣然。
緻政歸。
累薦不起,以壽終。
公為人正直忠厚,雖嫉惡若雠,而中實含弘凱悌,不尚赫赫之功。
在荊南,嘗獲一黠夷,髡而缁衣,邊中國語言文字。
一日,醉遊沙市,遺其革囊,邏者得之,中所藏。
皆郡邑都會,道路阨塞,廒庚兵馬铙寡之數,異而訊之,乃二奈罩所遣偵,常出入喜峰諸口。
前馮珰所獲王大臣,其同事也。
或勸公以此為奇貸,公笑曰:吾一發之,守邊諸武臣立齑粉矣。
竟斃于獄中。
蓋其陰行善事多此類雲。
子應龍、從龍,皆登進士,詳本傳。
令孝謙,長春進士澄其曾孫也。
辛應乾字伯符,嘉靖壬戌進士,選長治令,潔巳奉公。
有淫僧殺人,占其妻,公擿發之。
以才名,曆郎署郡臬,皆有善政。
累升至都禦史,巡撫山西。
方黃酋跳梁,饬兵修備,日行遠塞,與士卒同甘苦,三關倚為長城。
入為兵部待郎。
兩将卒護跸山陵,修慈甯宮,分部體恤,吏卒效力,三蒙欽賞。
天性孝友,居鄉樂易,宗闾皆推服之。
韓必顯字用晦,隆慶戊辰進士,授洛川令。
洛瘠而劇,賦連歲逋,公私胥困。
公圖方略,殺其逋賦,緩二征一,于是不易瓯窭,而稅報竣。
行取禦史。
時江陵柄政,尚操切,公獨以寬和持論,江陵不悅,谪楚藩司幕,公怡然就道曰:逐臣媿無長沙才耳。
量移廬州司理,平反大獄無數。
曆南回丞及地曹郎,晉秩符卿,持節晉陽,冊封衡國,餽遺無所受,惟以道義法紀規勸二藩,二藩攺容禮之。
遷京兆,奉法不阿,貴戚大珰折簡一切謝絕。
晉納言,留意封駁,憂形于色,一時稱任事。
才屬。
關中兇瘵,求所以填撫之者,久難其人。
上偶自維曰:何不遣韓卿耶?遂拜右佥者禦史,巡撫陝西,以内艱不果行。
居家敦友睦族,默挽俗澆,尋疾卒。
劉希孟字醇甫,隆慶辛未進士,授安邑令,廉幹。
著聲。
以内艱旋裡,起補河津。
河津視安邑稍瘵,公拊摩擘畫益至,吏民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