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安丘縣志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母不生活,吾無以報。
女幸長大,能修子職,吾安地下矣。
哽咽良久,遂逝。
稍長,就外傅,與憲副昆仲相切磋,日益開朗。
大安人謀于姊姒曰:兒漸露頭角,吾能育之,不能課之簡編。
宜以時歸叔氏,勿失學,吾割愛矣。
持君踵泣曰:子,吾子也,有孫禮不得入繼,女其勉之。
迹雖稍疏,我心更切耳。
君拜受教,遂歸。
年十七,父以壽終。
君哀毀甚,益自刻勵。
在諸生中,以學行稱。
會諸昆析産,小有違言,母闫不能決,質之公庭,主者為均之。
君謂諸季曰:吾輩孱弱,家政皆長兄司之,衣食滋殖,秋毫皆其力也。
況巳沒,諸孤尚幼,食指繁,産即稍腴,吾猶恐不贍,何均為?諸季許諾,主者服其義,從之,諸昆以此益睦。
君好施,急人之危,甚于謀身。
遼生崔拱辰者,避難至窘甚,君禮遇之,又為謀館,教授黨塾間,稍安居矣。
複問:何所欲?曰:家沒于賊,終鮮兄弟,恐絕先人嗣。
君為醵金授室焉。
一日,路逢趙某者,率衆簇一婦人行,兩稚子号泣追之,婦悲不自勝。
問之,乃夫亡,為家長強嫁,君立贖歸其二子。
貧民董某者,無子,将死,乞一束稿藉骸骨。
君恻然,為制棺以斂。
盜利其棺,夜發瘗,則緘縢甚固,竟舍之去。
鄉人貧不聊生者,借貸無所得,君欲周之,力不能徧,則缪為立券,約歲終以子錢相償。
至期,集諸負者,悉焚其券。
諸如此類甚多,不能悉。
歲庚辰大饑,人相食,邑侯勸蠲,君無所出,鬻其居之半,得五十金以應粟稱之。
又覃思荒政所宜,款開以獻,言與淚俱,繇是全活甚衆。
初,大安人以克家望後昆,意每汲汲,及君行成,諸子蕃衍,而後喜可知也。
每曰:吾守孀四十年,撫三世孤,幸皆有名朝甯膠庠間,吾願足矣。
君雖儒生,喜談天下大略,娴騎射,語及邊疆事,氣勃勃不休。
性嫉惡,人或有過,倦倦忠告,初若少拂。
久之感君誠直,多能繹其言者。
壬午仲春,大安人以壽終。
君毀瘠骨立。
瀕葬,謂憲副公曰:伯母,吾母也,女輩善養,吾菽水無與也。
喪葬盡禮,附于身,附于棺,吾無與。
□親揚名,貴且賢者屍之,吾一介無與也。
吾其□迹墓間,以苫塊終三年,益彰母之賢,可乎?乃結廬荒郊,與寒山片石為伍,日拜墓泣血,足迹不逾兆域。
一日,大雪深數尺,餘杖藜往省之,雪封戶,突不黔,餘排闼入,則君方危坐,讀禮不辍。
餘歸而含凄者累日。
籲嗟!餘獨非人子哉!久之,滿兵入關,人或諷之少避,君曰:無告我,我終死于此矣。
所親泣挽之,弗為動。
邑侯劉公聞其賢,急召之城守,乃幡然曰:茲大計,安敢以服為解,立趨召往。
時壬午季冬十日也。
至則率子姓數十人,日夜巡警,邑侯有謀必咨之。
至望日黎明,滿兵數千人攻西北隅,望見土堞卑薄,易之,一鼓蟻附上,發矢如雨,君挺身當之,皆盡裂。
邑人李景隆者,以偏裨,久曆邊疆,以勇略聞,與君意氣相颉颃,面中三矢,氣益厲,大呼齊擊,君和之。
繇是諸材官吏民賈勇,無不一當百。
鏖戰移時,君所殺過當。
滿兵叢大黃,射之,中額,君伏弢間。
猶子正中亦身被數創,趨拔矢,君尚知人,呼曰:勿視我!滿兵遂解圍去。
子正學輩舁歸,延對十六日,竟不起。
邑侯核功次,歎曰:全城之勳,劉生載半去矣。
上其事,台使者聞于朝,繇是義聲大著。
子正學輩持狀來請銘其幽。
餘素晰君行,不勝仰止,乃次序其生平,私谥之曰貞雲。
或曰:為伯母齊衰三年,且築之場,禮與?曰:恩與罔極同也,不敢以倚廬戚吾嫡,故轉而之墓。
既誓墓矣,又入保,如初志何。
曰:墨衰之事,金革宜然。
且無城,是無親也,情不勝義也。
君死生之義備矣,是宜銘。
銘曰:嗟爾孤茕,榮所育,逮所生。
嗟爾章縫,有儒素,國千城。
嗟爾不吊,心死孝,身死忠。
我思棘人,慈烏哺燕颔,名廢蓼莪,請長纓。
貞哉伊人,敢告司盟。
論曰:幼安可不謂百世之師哉!當日之君臣,虛懷求之,而後之學士大夫複詠歌嗟歎之,何風之烈也!廉頑立懦,不誣矣。
愚故備附其文,俾觀者得以興起。
至于後之作者,繁不具錄,擇其關邑風教,且言尤雅者雲爾。
女幸長大,能修子職,吾安地下矣。
哽咽良久,遂逝。
稍長,就外傅,與憲副昆仲相切磋,日益開朗。
大安人謀于姊姒曰:兒漸露頭角,吾能育之,不能課之簡編。
宜以時歸叔氏,勿失學,吾割愛矣。
持君踵泣曰:子,吾子也,有孫禮不得入繼,女其勉之。
迹雖稍疏,我心更切耳。
君拜受教,遂歸。
年十七,父以壽終。
君哀毀甚,益自刻勵。
在諸生中,以學行稱。
會諸昆析産,小有違言,母闫不能決,質之公庭,主者為均之。
君謂諸季曰:吾輩孱弱,家政皆長兄司之,衣食滋殖,秋毫皆其力也。
況巳沒,諸孤尚幼,食指繁,産即稍腴,吾猶恐不贍,何均為?諸季許諾,主者服其義,從之,諸昆以此益睦。
君好施,急人之危,甚于謀身。
遼生崔拱辰者,避難至窘甚,君禮遇之,又為謀館,教授黨塾間,稍安居矣。
複問:何所欲?曰:家沒于賊,終鮮兄弟,恐絕先人嗣。
君為醵金授室焉。
一日,路逢趙某者,率衆簇一婦人行,兩稚子号泣追之,婦悲不自勝。
問之,乃夫亡,為家長強嫁,君立贖歸其二子。
貧民董某者,無子,将死,乞一束稿藉骸骨。
君恻然,為制棺以斂。
盜利其棺,夜發瘗,則緘縢甚固,竟舍之去。
鄉人貧不聊生者,借貸無所得,君欲周之,力不能徧,則缪為立券,約歲終以子錢相償。
至期,集諸負者,悉焚其券。
諸如此類甚多,不能悉。
歲庚辰大饑,人相食,邑侯勸蠲,君無所出,鬻其居之半,得五十金以應粟稱之。
又覃思荒政所宜,款開以獻,言與淚俱,繇是全活甚衆。
初,大安人以克家望後昆,意每汲汲,及君行成,諸子蕃衍,而後喜可知也。
每曰:吾守孀四十年,撫三世孤,幸皆有名朝甯膠庠間,吾願足矣。
君雖儒生,喜談天下大略,娴騎射,語及邊疆事,氣勃勃不休。
性嫉惡,人或有過,倦倦忠告,初若少拂。
久之感君誠直,多能繹其言者。
壬午仲春,大安人以壽終。
君毀瘠骨立。
瀕葬,謂憲副公曰:伯母,吾母也,女輩善養,吾菽水無與也。
喪葬盡禮,附于身,附于棺,吾無與。
□親揚名,貴且賢者屍之,吾一介無與也。
吾其□迹墓間,以苫塊終三年,益彰母之賢,可乎?乃結廬荒郊,與寒山片石為伍,日拜墓泣血,足迹不逾兆域。
一日,大雪深數尺,餘杖藜往省之,雪封戶,突不黔,餘排闼入,則君方危坐,讀禮不辍。
餘歸而含凄者累日。
籲嗟!餘獨非人子哉!久之,滿兵入關,人或諷之少避,君曰:無告我,我終死于此矣。
所親泣挽之,弗為動。
邑侯劉公聞其賢,急召之城守,乃幡然曰:茲大計,安敢以服為解,立趨召往。
時壬午季冬十日也。
至則率子姓數十人,日夜巡警,邑侯有謀必咨之。
至望日黎明,滿兵數千人攻西北隅,望見土堞卑薄,易之,一鼓蟻附上,發矢如雨,君挺身當之,皆盡裂。
邑人李景隆者,以偏裨,久曆邊疆,以勇略聞,與君意氣相颉颃,面中三矢,氣益厲,大呼齊擊,君和之。
繇是諸材官吏民賈勇,無不一當百。
鏖戰移時,君所殺過當。
滿兵叢大黃,射之,中額,君伏弢間。
猶子正中亦身被數創,趨拔矢,君尚知人,呼曰:勿視我!滿兵遂解圍去。
子正學輩舁歸,延對十六日,竟不起。
邑侯核功次,歎曰:全城之勳,劉生載半去矣。
上其事,台使者聞于朝,繇是義聲大著。
子正學輩持狀來請銘其幽。
餘素晰君行,不勝仰止,乃次序其生平,私谥之曰貞雲。
或曰:為伯母齊衰三年,且築之場,禮與?曰:恩與罔極同也,不敢以倚廬戚吾嫡,故轉而之墓。
既誓墓矣,又入保,如初志何。
曰:墨衰之事,金革宜然。
且無城,是無親也,情不勝義也。
君死生之義備矣,是宜銘。
銘曰:嗟爾孤茕,榮所育,逮所生。
嗟爾章縫,有儒素,國千城。
嗟爾不吊,心死孝,身死忠。
我思棘人,慈烏哺燕颔,名廢蓼莪,請長纓。
貞哉伊人,敢告司盟。
論曰:幼安可不謂百世之師哉!當日之君臣,虛懷求之,而後之學士大夫複詠歌嗟歎之,何風之烈也!廉頑立懦,不誣矣。
愚故備附其文,俾觀者得以興起。
至于後之作者,繁不具錄,擇其關邑風教,且言尤雅者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