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安丘縣志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邑人王訓撰
總紀
萬曆十七年巳醜冬,知縣劉有餘至十八年庚寅,星晝見。
二十年壬辰,立冬後,大麥秀,桃李複華。
二十一年癸巳,夏四月,大寒。
民有凍死者。
秋大水,無麥禾。
二十二年甲午春,大饑。
人食木皮,群聚劫掠。
兵備陳文衡峻法鎮壓,卿鄉續安丘縣邑殲數人,乃定。
一。
秋,知縣張爾基至。
二十三年乙未,夏五月,大疫。
二十四年丙申,冬十月,知縣楊應麟至。
二十五年丁酉,春正月,大風晝晦。
二十六年戊戌,知縣張正儒至二十七年巳亥,知縣張惟學至二十九年辛醜,秋,大水。
三十二年甲辰,知縣孫振基至三十三年乙巳,夏五月,大蝗。
秋蝻生。
蝗蝻蔽地田禾。
食盡,哭聲遍野。
三十五年丁未,春,饑,四有秋。
三十六年戊申,知縣虞德隆至。
三十七年巳酉,春,新學宮。
修東庑九間,并戟門三間。
四十年壬子,秋,大水。
霪雨連月不休,平地水深三尺,凡近河居民廬舍田禾漂沒殆盡。
四十一年癸醜,秋七月,大水。
滂沱數日,忽起大風,入夜愈甚,牆摧屋壞,禾偃木拔,崇朝而世界如毀矣。
冬十月,桃李複華不。
知縣梁聘孟至四十二年甲寅,秋,大水。
霪雨六十餘日。
四十三年乙犯,春正月,有驢言子七裡河鞏賓居十二戶,借闫某驢,往外家拜年。
回至七裡河,驢忽直立作人言曰:鞏三,鞏三!雲雲。
賓遂驚墜。
驢先至家,賓但尾之,不敢近。
後闫遂賣驢,不知所終。
二。
夏旱蝗。
秋,大饑。
粟價湧貴,民刮木皮,和糠粃而食,林木為之一盡,餓死者道相枕藉,乃有割屍肉而食者,既而遞相食,法不能止。
又有奸民掠賣男女,與販遠方,辄獲重利,謂之販稍。
往來絡繹,道路不絕,哭号之聲,震動天地。
周歲之間,兵死者,獄死者,饑寒死者,病疫死者,流亡者,棄道傍者,販之四方者,全齊生齒,十去其六。
民間相傳,從來未有此厄。
閏八月,盜劫庫藏。
昌東巨盜張國柱等據崇山,饑民從者至數百人,逾城大掠而去。
說者謂賊方登城,北門先開,想當時内應有人,但不得其寶耳。
乙加萊州府同知、知安丘縣事趙可行至一上遣使賬荒差禦史過庭訓賣帑金,并發倉粟拯濟,民得少蘇。
四十四年。
丙辰春,大疫。
有數口之家,不能脫一者。
夏有麥,秋榖秀二岐。
是秋忝榖多不種而自生,不耘而自熟,且有妝二次者。
上歲鬥粟三百,今秋止十三四錢耳。
四十五年丁巳,秋,大蝗。
奉文捕蝗三百石,準充附學生員。
八月,大雨雹。
大雨如注,中有雹水異常,自巳至午方止。
四十六年戊午春,新東門。
修甕城并門樓五間。
诏旌謝國璧妻宋氏門。
八月,彗星見東南光芒甚長,三閱月方滅。
四十七年巳未,知縣李先開至黃有秋。
四十八年庚申,夏五月,龍鬥于清河。
天微陰,未雨,一龍亦色,從東來,距地約二三丈,一角四爪攫空,按步而行,如履平地,鱗甲翕張出火。
須臾,又一黑龍從西來,行步亦如赤龍。
相遇,初若相悅,交頸而靡,既而若怒,相齧而鬥,口若有聲。
俄黑雲漸濃蔽之,二龍皆不見。
巳而風霆大作,雨下如注。
秋八月,大雨雹。
半尺,大如雞卵,鴉雀打死大半,至次日未消。
天啟元年辛酉,十月地震。
二年壬戌,知縣李彬至。
三年癸亥,秋七月,大蝗。
四年甲子,知縣姬文郁至五年。
乙醜春,大括地弓。
尺頗小,稱不便。
七年丁卯,芝草生。
在開明寺内。
按宋史:政和五年,密州界芝菌彌滿山谷,層疊高大,衆色鹹備。
郡守李文仲采三十萬本入貢。
故偉長齊都賦曰:靈芝産乎丹石。
益齊土産,不為瑞也。
以舊志不削,故書。
崇祯二年巳巳,知縣張煊至。
乙诏汰冗官。
裁去主簿并訓導一員。
四年辛未,知縣王一鵬至。
五年壬申,知縣龔士元至。
六年癸酉,秋八月,芝草生李氏茔中甚衆。
衆。
冬,诏旌馬珣妻劉氏門。
七年甲戌春正月朔,雷雨雪,人。
知縣張國卿至目。
秋七月,大水。
八月,芝草生。
在高氏宅。
八年乙亥,秋八月,牡丹複華。
在韓氏醇馬氏園中。
九年丙子,知縣房建極至。
冬燠。
臘初猶難著綿,草蟲亦有生者。
十年丁醜春,新南門。
平原孟氏,綠此蕩産,一時有築怨之稱。
夏,大蝗。
十二年巳卯,冬十月,雷,大風,害麥。
十三年庚
二十年壬辰,立冬後,大麥秀,桃李複華。
二十一年癸巳,夏四月,大寒。
民有凍死者。
秋大水,無麥禾。
二十二年甲午春,大饑。
人食木皮,群聚劫掠。
兵備陳文衡峻法鎮壓,卿鄉續安丘縣邑殲數人,乃定。
一。
秋,知縣張爾基至。
二十三年乙未,夏五月,大疫。
二十四年丙申,冬十月,知縣楊應麟至。
二十五年丁酉,春正月,大風晝晦。
二十六年戊戌,知縣張正儒至二十七年巳亥,知縣張惟學至二十九年辛醜,秋,大水。
三十二年甲辰,知縣孫振基至三十三年乙巳,夏五月,大蝗。
秋蝻生。
蝗蝻蔽地田禾。
食盡,哭聲遍野。
三十五年丁未,春,饑,四有秋。
三十六年戊申,知縣虞德隆至。
三十七年巳酉,春,新學宮。
修東庑九間,并戟門三間。
四十年壬子,秋,大水。
霪雨連月不休,平地水深三尺,凡近河居民廬舍田禾漂沒殆盡。
四十一年癸醜,秋七月,大水。
滂沱數日,忽起大風,入夜愈甚,牆摧屋壞,禾偃木拔,崇朝而世界如毀矣。
冬十月,桃李複華不。
知縣梁聘孟至四十二年甲寅,秋,大水。
霪雨六十餘日。
四十三年乙犯,春正月,有驢言子七裡河鞏賓居十二戶,借闫某驢,往外家拜年。
回至七裡河,驢忽直立作人言曰:鞏三,鞏三!雲雲。
賓遂驚墜。
驢先至家,賓但尾之,不敢近。
後闫遂賣驢,不知所終。
二。
夏旱蝗。
秋,大饑。
粟價湧貴,民刮木皮,和糠粃而食,林木為之一盡,餓死者道相枕藉,乃有割屍肉而食者,既而遞相食,法不能止。
又有奸民掠賣男女,與販遠方,辄獲重利,謂之販稍。
往來絡繹,道路不絕,哭号之聲,震動天地。
周歲之間,兵死者,獄死者,饑寒死者,病疫死者,流亡者,棄道傍者,販之四方者,全齊生齒,十去其六。
民間相傳,從來未有此厄。
閏八月,盜劫庫藏。
昌東巨盜張國柱等據崇山,饑民從者至數百人,逾城大掠而去。
說者謂賊方登城,北門先開,想當時内應有人,但不得其寶耳。
乙加萊州府同知、知安丘縣事趙可行至一上遣使賬荒差禦史過庭訓賣帑金,并發倉粟拯濟,民得少蘇。
四十四年。
丙辰春,大疫。
有數口之家,不能脫一者。
夏有麥,秋榖秀二岐。
是秋忝榖多不種而自生,不耘而自熟,且有妝二次者。
上歲鬥粟三百,今秋止十三四錢耳。
四十五年丁巳,秋,大蝗。
奉文捕蝗三百石,準充附學生員。
八月,大雨雹。
大雨如注,中有雹水異常,自巳至午方止。
四十六年戊午春,新東門。
修甕城并門樓五間。
诏旌謝國璧妻宋氏門。
八月,彗星見東南光芒甚長,三閱月方滅。
四十七年巳未,知縣李先開至黃有秋。
四十八年庚申,夏五月,龍鬥于清河。
天微陰,未雨,一龍亦色,從東來,距地約二三丈,一角四爪攫空,按步而行,如履平地,鱗甲翕張出火。
須臾,又一黑龍從西來,行步亦如赤龍。
相遇,初若相悅,交頸而靡,既而若怒,相齧而鬥,口若有聲。
俄黑雲漸濃蔽之,二龍皆不見。
巳而風霆大作,雨下如注。
秋八月,大雨雹。
半尺,大如雞卵,鴉雀打死大半,至次日未消。
天啟元年辛酉,十月地震。
二年壬戌,知縣李彬至。
三年癸亥,秋七月,大蝗。
四年甲子,知縣姬文郁至五年。
乙醜春,大括地弓。
尺頗小,稱不便。
七年丁卯,芝草生。
在開明寺内。
按宋史:政和五年,密州界芝菌彌滿山谷,層疊高大,衆色鹹備。
郡守李文仲采三十萬本入貢。
故偉長齊都賦曰:靈芝産乎丹石。
益齊土産,不為瑞也。
以舊志不削,故書。
崇祯二年巳巳,知縣張煊至。
乙诏汰冗官。
裁去主簿并訓導一員。
四年辛未,知縣王一鵬至。
五年壬申,知縣龔士元至。
六年癸酉,秋八月,芝草生李氏茔中甚衆。
衆。
冬,诏旌馬珣妻劉氏門。
七年甲戌春正月朔,雷雨雪,人。
知縣張國卿至目。
秋七月,大水。
八月,芝草生。
在高氏宅。
八年乙亥,秋八月,牡丹複華。
在韓氏醇馬氏園中。
九年丙子,知縣房建極至。
冬燠。
臘初猶難著綿,草蟲亦有生者。
十年丁醜春,新南門。
平原孟氏,綠此蕩産,一時有築怨之稱。
夏,大蝗。
十二年巳卯,冬十月,雷,大風,害麥。
十三年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