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志卷之五

關燈
署曹璨以蕃兵邀擊,敗之。

    鹹平五年三月,李繼遷陷靈州。

    初,知州裴濟謀輯八鎮,興屯田之利,民甚賴之。

    繼遷大集蕃部來攻,濟被國饷絕,刺指血染奏求救,兵不至,城遂陷,濟死焉。

    帝得報,悔不用李沆之言,??王超屯永與軍。

     六年春,繼遷以靈州為西平府都之,??遣張崇貴、王涉議和,割河西銀、夏等五州與之。

    六月,複以二萬騎圍麟州,诏金明巡檢李繼周擊之,國未解,麟州部署請濟師。

    真宗閱地罟,曰:麟州依險,三面孤絕,戮力可守,但城中乏水,可愛耳。

    乃遺兵走援。

    繼遷果據水砦,薄城已五日,知州衛居寶出奇兵突戰,殺傷萬馀人。

    繼遷去,遂率衆攻西蕃,取西涼府。

    都首領潘羅共僞除,繼遷,受之,不疑。

    羅文遽集六谷蕃部及者龍族合筆之,繼遷大幾,中流矢。

    景德元年正月,卒,年四十二。

    子德明立。

    盆曰神武,廟朝太祖,暮号裕陵。

    德明小字阿移,母曰順成懿孝皇後野利氏,即位于柩前,時年二十三。

     邊臣以德明初立,乞說撫谄,帝乃谄德明,令審圓去就。

    知鎮戎軍曹玮上言:繼遷擅河南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國有西頭之夏,令共國危子弱,不即捕減,後更疆盛,不可制矣。

    願假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鬧,不複河南鳥郡孫,此其時也。

    帝欲以恩緻德明,不幸,德明遺牙将王文奉表歸順,谄答之。

    三年,複遺牙将仁助奉誓表,請藏盟府,且言父有遺命,帝嘉之,乃授特近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西平王,餘如故。

    因責子弟入人,德明謂非故事不遺,乃獻。

    馬謝恩。

    四年五月,母罔氏斃,以殿中丞趙積鳥吊贈兼起複官告使,德明以樂迎至柩前,明口釋服,涕泣對使者自陳感恩。

     大中祥符元年,以天書降,加賜守正功臣。

    俄境内旱,诒榷埸勿禁,西人市糧以赈其乏。

    東封,叉遣使來獻。

    禮成,加兼中書合。

    時遼亦遣使冊德明為大夏國王。

    三年,境内饑,上表求粟百萬,朝議不知所出。

    時王旦為相,請敕有司具粟百萬于京師,诏其來取。

    德明既得诏,曰:朝廷有人。

    遂止。

    大起宮室于镞子山。

    會旱,西攻河州、甘州、宗哥族及秦州緣邊熟戶,遂出大理河,築栅蒼耳平。

     四年,祀汾陰,進中書合,叉加守太保,叉加宣德功臣。

    天禧初,加守太傅。

    三年,加崇仁功臣。

    乾興元年,加純誠功臣。

    德明城懷遠鎮,為興州□居。

    仁宗即位,加尚書令。

    德明娶三姓,□慕氏,生元昊,咩迷氏生成遇、訛藏,屈懷氏生成嵬。

    天聖九年十月,德明卒,年五十一,追谥曰光聖皇帝,廟号太宗,墓号嘉陵。

    宋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以尚書度文員外郎朱昌符為祭奠使。

     子曩霄立。

    曩霄本名元昊,小字嵬理,國語謂惜為嵬,富貴為理。

    母曰惠慈敦愛皇後衛慕氏,遼以興平公主妻之。

    性雄毅,多大略,善繪畫,能創制物。

    圓面高準,身長五尺餘。

    少時,好衣長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從衛步卒張青蓋,出乘馬,以二旗引百餘騎自從。

    曉浮圖學書蕃漢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檇野戰歌太乙金鑒訣。

    弱冠,獨引兵襲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奪甘州,遂立為皇太子。

    谏其父勿臣宋,父□戒之曰: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绮,此宋恩也,不可負。

    元昊日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霸王耳,何錦绮為德?明卒。

    即授特進、檢棱太師兼侍中、西平王如故。

    以工部郎中禓吉為旌□官告使,禮賓副使朱允中副之。

    既□封明号,合以兵法勒諸部,始衣白窄衫,氈冠,紅裹冠,頂後垂紅結绶,自号嵬名吾祖,凡六日,九日則見室屬。

    其官分交,武班日中書,日樞密,日三司,日禦史□,日開封府日翊衛司,日官計司,日受納司,日農田司,日裙牧司,日飛龍院,日磨勘司日文思院日漢學。

    自中書令、宰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漢人為之。

    文資則幞頭、靴笏,紫衣绯衣。

    武職則冠金帖起雲镂冠銀帖閑金镂,冠黑潦冠,衣紫旋襕金塗銀刺帶,垂蹀躞,佩解結錐、短刀、弓矢韣馬,乘鲵皮鞍,垂紅纓打跨钹拂。

    便服則紫皂地繡盤毬子花旋襕束帶。

    民庶青綠以别貴賤。

    每舉兵,必率部長與獵,有獲則下馬環坐飲,割鮮而食,各問所見,擇取其長。

     初,宋攺元明道,元昊避父諱,稱顯道于國中。

    景祐元年,遂攻環慶路,殺掠居人,下诏約束之。

    是歲,攺元開運。

    逾月,或告以石晉敗亡年号也,乃攺廣運元年。

    慶州柔遠砦蕃部巡檢嵬通攻破後橋諸堡,于是元昊稱兵報雠。

    緣邊都巡檢楊遵、柔遠砦監押盧訓以兵七百與戰于龍馬嶺,敗績。

    二年,加兼中書令,攻唂厮啰,取瓜、沙、肅三州。

    複舉兵攻蘭州,諸羌侵至馬。

    銜山,築城兀川。

    元昊既悉有夏、銀、綏、宥、靜、靈、鹽、盬勝、甘、涼、瓜、沙、肅,而洪定、威龍,皆即堡鎮号為州,仍居興州。

    阻河,依賀蘭山為固,始大建官,以嵬名守金,張涉、張绛、楊廓、徐敏宗、張文顯主謀議,以錘鼎臣典文書,以成逋、克、成賞、都卧??如定、多多馬、窦惟吉主兵馬,野利、仁榮主蕃學,置十二監軍司,委豪石分統其衆,北備遼,南備環慶、鄜延,西備吐蕃、回纥,又駐兵為鎮守,總十五萬。

    元昊自制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

    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

    教國人紀事,用蕃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蕃語。

    複攺元大慶。

    宋寶慶元年,表遣使詣五台山供佛,實欲窺河東道路,興諸豪歃血,約先攻鄜延,欲自靖德、塞門砦、赤城路三道并入,逐築壇受冊,即皇帝位,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國号夏。

    時年三十。

    诏削奪官爵,互匝揭□于邊,募人能擒元昊,若斬首獻者,即為定難軍節度使。

    又遣賀汞年赍嫚書,納旌節及所授敕千,置神明匣,留歸娘族而去。

     康定元年,攻金明,破安遠、塞門、永平諸砦,園延州。

    又攻鎮戎軍,執宋劉平、石元孫、李土彬等。

    慶曆元年二月,攻渭州,逼懷遠城。

    韓琦巡邊至高平,盡發鎮戎兵及募勇士,得萬人,命行營總管任福等并将之,都監桑怿為前鋒,鈴轄朱觀、都監武英繼之。

    其夕,宿三川,夏人巳過懷遠東南,翌日,諸軍蹑其後。

    西路巡檢常鼎、劉肅與夏人對壘于張家堡,怿以騎兵趨之,諜傅敵兵少,福等頗易之。

    薄暮,與怿合軍,屯好水川。

    觀、英為一軍,屯龍落川,相離五裡,期以明日會兵川口。

    诘旦,福與怿循好水川西去,未至羊牧隆城五裡,與夏軍遇,方□堕敵計中。

    怿為先鋒,見道。

    □置數銀泥合,封襲謹密,中有動躍聲,疑莫敢發。

    福至,發之,乃縣哨家鴿百餘,自合中起,盤飛軍上。

    于是夏兵四合,怿先犯,中軍繼之,自辰至午,酣戰,陣中忽樹鮑老旗,長二太餘,怿等莫測。

    既而鮑老揮右則右伏出,揮左則左伏出,翼而襲之,宋師大敗。

    任福、怿、肅及福子懷亮皆戰殁,将校士卒死者萬三百人,關右震動。

    琦上章自劾,奪一官,徙知秦州。

    秋,轉攻河東及麟府,不克,乃引兵攻禮州,據之。

    元昊雖數勝,然死亡創痍相半,國中怨之。

    會遼主遣使谕元昊與宋和,元昊乃歸。

    塞門砦主高延德因乞和。

    知延州範仲淹為書喻以禍福。

    元昊複書,語猶嫚,仲淹對來使焚之。

    朝議以仲淹不當擅通書,又不當擅焚之。

    宋庠請斬仲淹,乃降知耀州。

    時知延州龐籍謀招附知青□城種世衡,用計遺其親信野利、旺榮書,遂稱臣如舊。

    三年,複诏籍招納元昊,以書議和,然不肯削僭号,诏籍複書。

    明年,遣使來,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

    兀卒即吾祖也。

    議者以侮玩朝廷,不可許,遣使更議,且許封為夏國主。

    四月,金黨項及山西部節度使屈烈以五部叛入夏。

    遼主诏諸道兵讨之。

     十月,元昊上表請罪,親率黨項三部降于遼。

    四年,元昊上誓表稱臣,凡歲賜銀绮、絹、茶二十五萬五千如常數。

    許之。

    遣使行冊禮,賜夏國主印,約稱臣奉正朔。

    攺所賜敕書為诏而不名。

    許自置官□,使至其國,用賓客禮。

    置榷場于保安軍及高平砦,第不通青盬。

    然宋每遣使往,但館于宥州,終不使至。

    興靈,而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

    八年正月卒,宋遣使如故事,厚賜焉,谥武烈皇帝,廟号景宗,墓号泰陵。

    子諒祚立。

    諒祚,景宗長于也,小字甯令哥,國語謂歡喜為甯令。

    母曰宣穆惠文皇後沒藏氏。

    方期歲即位。

    遼主以伐夏來告。

    皇祐元年,遼俘諒祚母及夏人,置于薊州。

    嘉祐六年,上書,自言慕中國衣冠。

    明年,诏許之。

    治平三年,大舉攻大順城園、柔遠砦,燒屈乞村,蕃官趙明擊退之,遣使哲之,乃獻方物謝罪。

    是年十月,種谔取綏州,脅降嵬名山,諒祚詐為會議,誘殺知保安軍楊定等,事問,命韓琦知永興軍,經略西方。

    諒祚□送,殺定者數人。

    十二月,諒祚卒,年二十一,谥昭英皇帝,廟号,廟号毅宗,墓号安陵。

    子秉常立。

    延綏鍞志卷之五,嘉興譚吉璁重修 五之四紀事志僭國列傅 西夏下 秉常,毅宗之長子,母曰恭肅章憲皇後梁氏,治平四年冬即位,時年七歲,梁太後攝政。

    熙甯二年,冊秉常為夏國主。

    三月,夏人入秦州,陷劉溝堡,殺範願。

    既而進誓表,又請以安遠、塞門二砦易□州。

    三年五月,夏人号十萬,築鬧訛堡。

    知慶州李複圭合蕃漢兵才三千,逼遺,偏将李信、劉甫、種詠等出戰,大敗。

    複圭劾誅詠等,故違節制以自解,複出兵攻州堡,夜入欄浪市,襲金湯,殺掠老幼數百人,以捷聞,邊怨于是大起矣。

    八月,夏人寇環慶,攻大順城、柔遠砦、荔原堡。

    兵多者号二十萬,少者不下一二萬,屯榆林。

    遊騎至慶州城下,九日乃退。

    鈴轄郭慶、高敏、魏慶宗、秦勃等死之。

    四年,種谔謀取橫山,先城啰兀,進築永樂川、賞逋嶺二砦,分遣都監趙璞、燕達築撫甯故城,及分荒堆、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盧川四寨。

    已而夏人來攻,順甯砦遂圜,撫甯新築諸堡悉陷,将士沒者千餘人。

    誰棄啰兀城,治谔罪,責授汝州圍練副使,潭州安置。

    韓绛坐興師敗衄,罷知鄧州。

    九月,夏人遣使入貢,且乞綏州易二砦如舊約,诏不允。

    元豐四年,有李将軍清者,說秉常以河南地歸宋,梁後知之,遂誅清而奪秉常政。

    鄜綏總管種谔乃疏秉常遇弑,國内亂,宜興師開罪,此千載一時也。

    帝然之,遂遺王中正往鄜延諸路拜谄,熙河李憲等大舉征夏。

    八月,憲總七軍及董氈兵三萬至新古城,遇夏人戰,敗之。

    王中正出鄜州,環慶經略使高遵裕、泾原總管劉昌祚出慶州,谔将鄜延及幾内兵出綏德城。

    九月,谔圍米脂,夏人來救,戰于無定川,大破之,斬首五千級。

    十月,遂克米脂,降守将合介、論遇,進攻石州。

    中正以河東軍渡無定河,循水北行,地皆沙泾,士馬多陷沒,遵裕乃引軍還。

    初,夏人聞甯大舉,梁太後問策于諸将,對日:不須拒之,袒堅壁清野,縱其深入,聚勁兵于靈夏,而遺輕騎抄絕其餽運,可不戰而困也。

    宋師果無功。

     五年五月,沈括請城古鳥延城以繞橫山,使夏人不得絕沙漠。

    遂遣侍中徐禧、内侍押班李舜舉往議。

    禧複請于銀、夏、宥之界築永樂城,城依山無水泉,獨種谔極晉不可,禧率諸将竟城之,賜名銀川砦。

    禧等還米脂,以兵萬人屬曲珍守之。

    永樂接宥州,附橫山,夏人必争之地,禧等既城去,九日,夏人來攻,城遂陷。

    高永能戰沒,禧、舜舉、運使李稷皆死之。

    是役也,死者将校數百人,士卒役夫二十餘萬。

    夏人乃耀兵米脂城下而還。

    宋自熙甯用兵以來,凡得葭□、吳堡、義合、米脂、浮圖、塞門六堡,而靈州、永樂之役,官軍、熟羌、義保死者六十萬人,錢粟銀絹以钜萬萬計。

    帝臨朝痛悼,而夏人亦困弊矣。

     六年,遺使谟個咩迷乞遇來貢。

     元祐元年六月,複遣訛羅聿來求所侵蘭州、米脂等五砦。

    司馬光言:此乃邊鄙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令惜此無用之地,使兵連不解。

    願決聖心,為兆民計。

    文彥博與光合,從之。

    秋七月已醜,秉常殂,時年三十六,在位二十年,谥曰康靖皇帝,廟号惠宗,墓号獻陵。

    子乾順立。

    乾順,惠宗之長子也。

    母曰昭簡文穆皇後梁氏,生三歲即位。

    元祐二年,冊乾順為夏國主,仍節度西平王。

    四年六月,稍歸永樂所獲吏士一百四十九人,遂以葭蘆、米脂、浮圖、安疆四砦與之。

    六年七月,遺使來賀坤成節。

    九月,圍麟府,鄜延都監李儀等盡沒。

    七年,屢攻綏德城,以重兵壓??原境,留五旬,大掠,築壘于沒煙峽口。

    八年四月,夏八自得四砦,連歲擾邊。

    至是複遣使以蘭州易塞門二砦,诏數其違順不常,卻之。

    紹聖三年九月,大入鄜延。

     十月,至金明,列營環城,縱騎四掠。

    知麟州有備,複攻破金明,皇城使張俞死之。

    四年正月,泾原都鈴轄王文振率諸将破沒煙峽砦。

    二月,夏複以七萬衆攻綏德,鄜延将與戰,退之。

    知渭州章楶上言城葫盧灑川,據形勝以逼夏,朝廷許之,遂築二砦于石門峽江口、好水河之陰,賜名曰平夏,城靈平砦。

    章惇因請絕夏人歲賜,而命沿邊諸路相繼築城于要害以進垢境土凡五十餘所。

     秋八月,鄜延經略使呂惠卿乞諸路出兵,乘便讨擊,遂遣将王愍攻破宥州。

    尋又奏築威戎、威羌二城。

    元符元年冬十月,夏人圍平夏,章楶禦之,獲其勇将嵬名阿理、西壽、監軍妹勒都逋,斬獲甚衆,夏人震駭。

    捷至,帝禦紫宸殿受賀。

    栥在泾原日久,當言夏嗜利畏威,不有懲艾,邊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以固吾圉。

    由是創州一、城砦九,屢敗夏人,而諸路多建城砦以逼夏。

    及平夏之捷,夏人不複振。

    建中靖國元年,乾順始建國學,設弟子員三百,立養賢務以廪食之。

    崇甯三年,遼以成安公主嫁乾順。

     冬十二月,以陶節夫經制陝西、河東五路。

    初,蔡京任節夫帥鄜延,節夫誕□特甚,每進築一城寨,即奏雲:此西人要害。

    未一年,自常調遷至樞密直學士,然禾當遣一騎一卒出塞,而所築之城,又皆遠靈武數百裡之地,夏所不争,故得冒功論賞,而京力主之,故有是命。

    四年,诏西邊能招緻者,母問首從,賞同斬級,令用蔡京計也。

    陶節夫在延州,大加招誘,乾順遣使巽請,皆拒之,又令殺其牧放者。

    夏人遂入鎮戎,略數萬口,執知廓州高永年而去,殺之。

    己而羌衆複焚大通河橋,新疆大震。

    事聞,帝怒,親書五路将帥劉仲武十八人姓名,敕禦史侯□往秦州逮治。

    獄既具,□奏言: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令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将由之以死,是自餞其枝體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治。

    又攻湟州,自是兵連者三年。

     大觀元年,始遣人修貢。

    政和四年,乾順築藏底河城,遂??河東節度使童貫為陜西經略以讨之。

    六年,種師道以十萬衆攻藏底河城,克之。

    宜和元年,童貫逼熙河經略劉法,使取朔方。

    法不得已,引兵二萬出,至統安城,敗績,遁走,至盍朱峗,為一别瞻軍斬首而去。

    是役死者十萬。

    貫隐其敗而以捷聞,夏兵遂乘勝圍震武,劉仲武、何瓘等赴之,乃解去。

    先是,金入滅遼,黏罕遣撒拇使夏國,許割天德四軍及八□地,約攻麟州,以牽河車之勢。

    靖康元年三月,夏人遂由金肅、河清渡河,取天德、雲内、武州、河車、八館之地。

    四月,陷震威城,兵馬監押朱昭死之。

    繼而金貴人兀室以數萬騎至天德,逼逐夏人,悉奪有其地。

    夏人請和。

    乾順改元正德,時建炎元年也。

     二年正月,以主客員外郎謝亮為陝西撫谕使,诏乾順約和罷兵。

    未幾,夏兵襲取定邊軍。

    三年二月,金帥婁宿連陷長安、鳳翔,隴右大震。

    夏人諜知關、陝無備,遂檄延安府言:大金割鄜、延以隸本國,須發兵。

    帥臣王庶因遣諜閑其用事臣李遇,夏人竟不出。

    是歲,開封尹宗澤奏疏請北伐,且言乞遣辯士,西說夏國,東說高麗,俾出助兵。

    三年,知樞密院事張浚使川、陝,謀北伐,欲通夏國為援,奏請國畫。

    诏從之。

    複以謝亮往,迄不得其要??而還。

    紹興五年。

    乾順改元大德。

    七年十月,僞齊知同州李世輔奔夏。

    九年五月,世輔複以其衆三千人歸宋。

    六月四日,乾順殂,年五十七,在位五十四年,谥曰聖文皇帝,廟号崇宗,墓号顯陵。

    子仁孝嗣。

    仁孝,崇宗長子也。

    即位時年十六。

    十年夏,改元大慶。

    三月,诏胡世将與夏人議人貢,夏人不報。

    十三年夏,改元人慶。

    始建學校于國中,立小學于禁中,親為訓導。

    十五年八月,夏王詣太學釋奠,弟子員,賜予有差。

    十六年,尊孔子為文宣帝。

    十七年,改元天盛,策舉人。

    十八年,複建内學,選名儒主之。

    二十八年,律成,賜名鼎新。

    始立通濟監鑄錢。

    三十年夏,封其相任得敬為楚王。

     三十一年,立翰林學士院,以焦景顔、王佥等為學士,俾修實錄。

    金主亮犯四川,宣撫使吳璘,檄西夏,俾合兵讨之。

    三十二年,始封制蕃字師野利仁榮為廣惠王。

    乾道三年五月,夏國相任得敬遣閑使至四川宣撫司,約共攻西蕃。

    虞允文報以蠟書。

    四年夏,改元乾祐,得敬以謀篡伏誅。

    初,仁孝嗣位,其臣屢作亂,任得敬抗禦有功,遂相夏國二十餘年,陰蓄異志,仁孝不能制,乃分西南路及靈州啰龐嶺地與得敬自為國,且上表金世崇,為得敬求封,金主不許,仁孝乃謀誅之。

     乾道八年,金主謂宰臣曰:夏國以珠玉易我絲帛,是以無用易我有用也。

    乃減罷保安、蘭州榷場,又罷綏德榷場,止存東勝、環州而巳。

    仁孝表請複置蘭州、保安、綏德榷場如舊。

    紹熙四年九月二十日,仁孝殂,年七十。

    在位五十五年,谥曰聖德皇帝,廟号仁宗,陵号壽陵。

    子純佑嗣。

    純佑,仁宗長子也。

    母曰章獻欽慈皇後羅氏。

    仁宗殂,即位時年十七。

    明年改元天慶。

    開喜二年正月二十日廢,遂殂,年三十,在位十四年,谥曰昭簡皇帝,廟号桓宗,陵号莊陵。

    鎮彜郡王安全立。

    安全,崇宗之孫,越王仁友之子。

    開禧二年正月,廢其主純佑,自立,明年改元應天。

     嘉定四年八月,安全殂,年四十二,在位六年,谥曰敬穆皇帝,廟号襄宗,陵号康陵。

    有子曰承祯,齊國忠武王彥宗之子,大都督府主遵顼立。

    遵顼始以宗室策試進士及第,為大都督府主。

    嘉定四年七月立,時年四十九,攺元光定。

    五年,攻金之葭州及保安州。

    六年,攻金會州及泾州。

    未幾,又攻金之慶原、延安、積石州,都統姜伯通敗之。

    八年,攻金之環州,刺史烏古論延壽敗之于境上。

    又攻保安及延安,都統完顔國家奴破之,又敗之于克戎寨。

    宰相入賀金,宣宗曰:此忠賢之力也。

    又進圍臨洮,陀滿、胡土門破之。

    九年,金慶陽總管慶山奴伐夏,出環州,敗之于阿彌灣,殺其将士百餘人。

    全宣宗興,皇大子議伐夏,左監軍陀滿、胡、土門、延安總管古裡甲石倫攻鹽、宥、夏州。

    慶陽總管慶山奴、知平涼府移刺答不也攻威靈、安會等州。

    夏兵三萬自甯州還,慶山奴以兵邀擊,敗之。

    宣宗欲興夏議和,右都監慶山奴屯延安,奏曰:夏國決不肯各,徒見欺耳。

    既而樵諜者言,遵顼聞金将約和,戒谕将士,無犯西鄙。

    宰臣奏曰:就令如此,邊備亦不宜弛。

    宜宗以為然。

    右都監完顔闾山敗夏兵于黃鶴岔。

    都統羅世晖卻夏兵于克戎寨。

    十一年五月,夏人入葭州,慶山奴破之于馬吉峰。

    十二年閏月,夏人破金之通秦寨,提控納合買主擊敗之,自葭蘆川遁去。

    華州元帥完顔合達出安塞堡,至隆州,敗其兵二千,進攻隆州,克其西南,會暮乃還。

     十三年,金元帥慶山奴攻宥州,圍神堆府,穴其城。

    夏人陷金之會州。

    又白高峰鎮圍定西,刺史愛申阿失刺擊走之。

    九月,圍綏平寨、安定堡。

    未幾,陷西甯州,遂攻定西,提控鳥古讑長壽擊卻之。

     十四年,金诏樞密院議夏事,奏曰:夏人聚兵境上,欲由會州入。

    巳遣行省白撒伏兵險要以待之,鄜延元帥府伺便發兵以綴其後,足以無慮。

     十六年,遵顼使其太子德旺伐金,德旺谏曰:彼兵勢尚強,不若與之約和。

    遵顼笑曰:是非爾所知也。

    彼失蘭州,竟不能複,何強之有?德旺固谏,不從,乞避太子位,為憎須為僧。

    遵顼怒,幽元兵問罪。

    夏國自金太宗議和八十餘年,與夏人未嘗有兵革之事。

    及宣宗之初,小有侵掠,以至搆難,十年不解,一勝一負,精銳皆盡,而兩國俱敝。

    是歲,遵顼傅位于子德旺,而和議成,遣吏部尚書李仲谔修好于金,稱弟而不臣,各用本國年号。

    金遣禮部尚書奧敦良弼報之。

    寶慶二年春,遵顼殂,年六十四,谥曰英文皇帝,廟号神宗。

    七月,德旺殂,年四十,廟号獻宗。

    清平郡王之子南平王??立二年,寶慶三年秋,為元所滅,凡二百五十八年而亡。

     評曰:宋之取天下也,亦何異于五代也哉!然有意于忠厚為治,而遂大異于五代之主者,何也?不得已也。

    彼習見五代之數易其主,岌岌然若寄居其上,彼以其暴,我以其仁,彼以其虐,我以其寬,庶天下之我諒而不我虞也,故一以柔道行之,而天下亦靡然而從焉。

    然卒至于積弱而不振者,非忠厚之衰,而立國之道未書善也。

    未契丹者,固五代以夾之所父事者矣。

    惟周世宗能用兵取三關,瀛、漠之閑,皆不攻而不。

    宋。

    太祖出,宜席其威,北向而争矣,乃滿城之戰,即與講解,是以契丹日強,初則與北漢為援,既則興西夏為逆,而宋遂無如之何矣。

    方北漢而既平也,亦當因其兵力以取夏州,況有折德扆為之外主,而不之計,而反以定難節度使授之,何為也哉? 彼習見五代之數易其主,契丹者皆其子畜者也,而令為我兄,籓鎮者皆所抗顔者也,而令為我臣,固已幸矣,又焉敢問雲、朔之外與靈、夏之閑哉?吾觀遼史與西夏列傅,見其伐宋也必以告,而得地獻俘也亦必以告。

    及宋之伐夏也,遼主時來問興師之由,更為主其和議,宋奉命惟謹,則西夏者,遼之蔽也,宋必不伐夏以怨遼矣。

    或曰:宋常與金滅遼矣,何不與遼而滅夏也?曰:勢不可也。

    夫伐其子而與其父謀,遼固不為,而況滅夏以盆遼,宋又不敢。

    是以終宋之世,夏即數有可減之機,如德明之初,秉常之亂,得敬之孽,而宋終不敢遇而問焉者,非忠厚也,不得已也,畏契丹也。

    夫唐之于突厥也,常籍其用以取天下。

    太宗時,即??諸道兵讨之,緻其來朝,以雪前恥。

    而宋之太祖卒不能乘周氏之勢,以取燕雲,使遼及夏與國相終始者,蓋立國之道剛。

    則積威而子孫猶有所守,柔則日緻于衰弱而不可救止矣。

    嗚呼!此宋立國之道之未畫善也。

     僞順 李自成,小字硙生,米脂人,居于懷遠堡之李繼遷寨。

    故亦為懷遠人。

    生而而獰惡,十餘歲即與回回婆家牧。

    馬喪,殳為酒傭,日沈醉,主者遣之去,學鍜又不成。

    為人耕田,常枕耒而卧,不事事,好使酒任氣,鄉裡苦之。

    二十一歲,應募銀川驿馬夫,因挾弓矢習騎射,時供郵傅,夜陰失道,有雙狼引之行,竟不傷。

    崇頑元年,延安大饑。

    其十一月,王嘉胤起府谷,王二起白水,相聚于黃龍山為盜,不沾泥一座城。

    五虎黑煞神等起洛川,王和尚、混天王起延川,苗美、左挂子起綏德,苗登霧起安定,各有衆三四千。

    漢南盜又大起,固原兵以無饷叛。

    略陽、清水、成縣、泾陽、富平、耀州之閑,嚣然矣。

    王和尚、混天王等西略平涼,南攻韓城,官兵擊之,走西川。

    自神木渡河,陷山西之蒲縣,分為三部,自稱橫天一字王,攻潞安、河曲,皆下之。

     王嘉胤又襲破黃甫川、清水營,據有府谷,兇衆日盛,而李自成者,尚為驿子,無叛志也。

    兵科給事中劉懋上言裁減驿站,歲可省金錢钜萬。

    朝議是之,凡遊民之隸籍驿遞者,多亡去。

    自成亦複無聊,始為小偷,裡中更苦之,謬相推為裡長,使主征會以自給。

    值催科甚迫,縣令笞之,加以杽,自成脫去,竄入王左挂子、苗美隊中,号八隊。

    闖将八春者,一隊、眼錢兒二隊,點燈子三隊,李晉王四隊,蠍子塊五隊,老張飛六隊,亂世王七隊,夜不收八隊。

    李自成也,名不大著,而張獻忠巳号為八大王矣。

     張獻忠者,延安衛柳樹澗人也,為府中快手,不得志去。

    而從神一魁領紅旗為先鋒,有力多詭,同夥鹹尊事之。

    不沾泥攻米脂,官兵擒之,斬于綏德州。

    其部多歸自成,遂渡河掠绛州。

    三隊點燈子來會之,人沁水縣,破隰州、蒲州。

    巡撫洪承疇□兵曹交诏擊之,擒點燈子于桑落鎮,斬王嘉胤于陽城。

    點燈子者,清澗人趙四兒也。

    群賊各領部曲,數見摧敗,乃議立紫金梁為首,其馀老回回、八金剛、闖王、闖将、八大王、掃地王、闖塌天閻正虎、破甲錐、邢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神、鄉裡人、活地草、過天星、蠍子塊、黑煞神,分為三十六營。

    紫金梁者名王自用,一名王和尚,老回回者名馬守應,皆綏德人也。

    當是時,延綏之銳衆盡戌五嶺,關,邊既虛,三饷箕斂,農民離散,加以饑馑薦臻,又不雨者幾一年,赤地千裡,米鬥六七錢,草根木皮所在皆罄,人相食。

    巡撫練國事請發帑金赈濟,不報。

     至其冬,自十一月雨黑雪,盡正月止,雪深一二丈,城中辟徑以行,樵采遂絕,鹹撤屋材以爨。

    盜賊麻起,轉掠求食。

    又别号諸賊,若劉五、可天飛,據鐵角城,混天飛、上天龍、馬老虎、獨行狼出盧保嶺,混天猴掠甯州、環縣而東,至請邊,獨頭虎逾潼關而南,衆合數千人者,不可勝數。

    巡按禦史李應期至綏德,僞設犒,誘降賊苗美、左挂子斬之,而神一魁叛于甯塞矣。

    初,神一元起甯塞,攻破請邊營及保安縣,旋敗死,弟一魁領其衆,總兵賀虎臣、杜文煥合軍圍之,降于總督楊鶴。

    至是複叛。

    其黨郝臨庵、劉六出攻中部。

    巡撫練國事合諸鎮擊之于西澳,數十戰陣,斬可天飛,大破敗之,其黨斬。

    一魁以降,混天猴、郝臨庵、劉六遁去。

    而紫金梁等之在山西者,破大甯、古樓諸縣,長驅出固關,且至真定。

     會陽和巡撫來援,遂逾太行,破修武、清化,複回攻臨縣,破之。

    當是時,據交城、文水以窺太原者,閻正虎也;屯吳城、向陽而窺汾州者,邢滿川、上天龍也。

    從沁州而比入榆次、壽陽者,紫金梁張獻忠也。

    陷霍州、垣曲、長子諸樂與遼州者,混天王、破甲錐李自成也。

    由是賊之在長子者出林縣,在遼州者出武安,在垣曲者出濟源。

    而獨顯道神、活地草鄉裡人留山西諸賊,群會于磁州,衆十馀萬。

    懷宗聞之大驚,遣太監陳大金、閰思印、謝文舉、孫茂霖為内中軍,分監曹文诏、左俍玉諸營,督戰,紀功過,催糧饷。

    總兵鄧玘、左俍玉戰于林縣,敗績。

    會參将湯九州以昌平兵至,擊之于馬鞍山,斬賊首混天王、混天猴及新立一字王,殺盡王等。

    賊勢方蹙,而留山西之賊複自濟源來會之,遂乘冰渡河,破河南二十餘城,骎骎以入于湖廣矣。

    信陽、鄧州殺戮尤慘者,蓋張獻忠之毒也。

    事聞,懷宗憂之,特遣太監楊進朝、盧九德賜以弓矢,監京營兵以往,而專敇延綏巡撫陳奇瑜,總督陜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軍務,随方剿撫。

    奇瑜遂檄諸道兵會于陝州。

    混世王等又破隆德、紫陽、平利、白河、鳳縣,而攻興安。

    三邊總督洪承疇帥師援之,城得以全。

    适插漢内犯,承疇自漢中西防甘肅,賊遂由鳳縣而陷□□。

    承疇追成縣,賊複向漢中,有兵守雞頭關,不得前,乃出鳳□趨寶雞求撫。

    承疇以西事急,姑聽之,而湖廣之賊張獻忠等圍均州,破房縣、保康及笮山、笮雞。

    鄖撫盧象升擊敗之。

    獻忠遁人應山,西奔商洛。

    李自成亦由河南人秦,破乾州,為曹文诏所敗,亦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