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志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王,置楚軍中。
到新安,秦吏卒多竊言,心不服。
項羽夜撀坑秦卒二十餘萬于新安城南,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董翳人秦,屠鹹陽,殺秦王子嬰。
乃分天下,立章邯為雍王,立司馬欣為塞王,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漢元年四月,諸侯罷。
戲下各就國。
漢王之國,用韓信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雍兵敗,遂定雍地,東至鹹陽。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于是置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遂部五諸侯兵,塞翟、魏,殷河南。
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後章邯自殺于廢丘,司馬欣背漢泉于栎楊,而翳不知所終。
評曰:封建之變為郡縣者,天也,非人也。
當秦之削平六國,統一天下,是封建将終不可複矣。
不數年而項籍起,六國之子孫鹹出,而取諸侯王如故。
初封者惟漢、雍、塞、翟、河南、九江、衡山、臨江數王耳。
漢之元年正月定封,四月各就國,則封建者不幾于商、周等哉?漢王至南鄭,未一月,引兵出故道,還定三秦,猶曰:此漢因人心思歸而東向以争天下也。
若燕、齊、趙,皆其故主故地,而最先反者,何哉?是天之為漢驅除,而使其子孫相屠聊也。
蓋時至劉、項,天之所與者匹夫也,巳非商、周之步矣。
而欲封建之循其舊者,鲰生之見也。
夫漢之取三秦也,史惟記其與雍王戰,而于塞、于翟,不過曰降之而已。
然吾觀功臣年表,有丁複、朱轸者,皆以别将降翟,得封侯,則高奴、上郡閑以兵力取之也明矣。
向使三秦者為合從計,即雍敗矣,而邯之第平猶在北地,連兵以出,則漢之為漢,未可知也。
夫三秦王者,同功一體之人,豈不知出此哉?勢不能也。
勢之所不能者,天也。
張很之策,李斯之論,亦孰得而孰失哉?此封建之百世而不能複者也。
嗟乎!漢部五諸侯兵,長驅出關,無一人議其後者,以箫何為之守也。
然是時有名襄者守上郡,且定西魏地,其功似不在。
何下史稱封棘丘侯,而失其姓也,惜哉! 漢 盧芳,字君期,安定三永人也。
居左谷中。
王莽時,天下鹹思漢德,芳由是詐稱武帝曾孫劉文伯,乃與三水屬國羌起兵。
更始至長安,征芳為騎都尉,使鑽無安定以西。
更始敗,三水豪傑共計議,立芳為上将軍、西平王,使使與西羌單于結和親。
單于乃使句林王将數千騎迎芳,遂立芳為漢帝。
初,五原人李興、随昱,朔方人田飒、代郡人石鲔、闵堪,各起兵,自稱将軍。
建武四年,單千遣無婁且渠王人五原塞,與李興等和親,告興欲今芳還漢地為帝。
五年,李興、闵堪引兵主單于庭,迎芳,與俱人塞,都九原縣,掠有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鴈門五郡,并置守,今與通兵,侵苦比邊。
芳、俊以事誅其五原太守李興兄弟,而朔方太守田飒、雲中太守橋扈恐懼叛芳,舉郡降。
光武,今頒職如故。
後大司馬吳漢、骠騎大将軍杜茂數擊芳,并不克。
十二年,芳與賈覽其攻雲中,久不下,其将随昱留守五原,欲脅芳降。
芳知羽翼外附,心膂内離,遂棄辎重,與十餘騎亡入單于庭,其衆盡歸随昱,昱乃随使者程恂詣門,拜昱為五原太守。
十六年,芳複人居高柳,與闵堪兄林使使靖降,乃立芳為代土,堪為代相,林為代大傅,賜繪二萬匹。
芳上疏謝,诏報芳朝。
明年冬,芳入朝,南及昌平,有诏上令更朝。
明歲,芳自道二還,憂恐,乃複背叛,與闵堪、林相攻,連月,單于迎芳及妻子出塞南部中,十餘年死。
評日:殺子者,賊恩之大者也。
惑于帷牆之閑,至殺子。
而不顧無後者,尤賊恩之大者也。
恩賊矣,人斯怨之,怨則思有以報之,此固天下之公義,而人心之同然也。
若漢孝武之于戾太子,孝成之于牛官見者是矣。
戾太子不宜死者也,孝成帝不宜無後者也。
一以聽江充之奸而殺子,一以惑昭儀之寵而殺子,乃至?幸生子者辄死,又飲藥傷堕無數。
夫虎狼之暴,猶知自愛其子,而況王者乎?語日:雖有父,焉知其不為虎,雖有兄,焉知其不為狼。
信矣。
然而怨之入人深者,至數世而猶未巳也。
光武時,有盧芳者,遂詐稱戾太子之孫焉。
夫上林之柳,至異也,中都之獄,至明也,掖庭之養,以及??獵之迎,尤甚彰彰者也。
而芳乃托之以诳惑于安定閑,人皆信之,單于遂立以為漢帝,而倔強者且十餘年。
更有王郎者,亦詐稱成帝子子輿,亦自帝于邯鄲,郡縣響應。
是時漢之屬籍沿多,即更始、盆子以及光武,皆不敢斥言其非劉氏子孫者,何也?恐傷天下之心也。
天下方思漢,而冀有太子、子輿若疑若信,以快積世之怨,而敢斥言其非乎?吾故日:天下之公義,人心之所同然也。
始元初,去武帝未十年耳,即有詐稱衛。
太子者矣。
夫奸入者豈不知詐稱之得禍哉?益以幸無妄之福,而伸天下之怨也,所心甚賊,恩之惡也。
嗟乎!中冓之言,每不可道,而綠囊赫蹄之晝,發摘幾盡,人主亦何便于此哉? 後漢 劉淵,字元海,新興人,冒頓之後也。
初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
建武初,島珠留若鞮單于子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立。
為南單于,入居西河美稷,今離石左國城,即單寺所徙庭也。
中平中,單于羌渠使子于扶羅将兵助漢,讨平黃由。
屬堇卓之亂,寇掠太原,河車,屯于河内。
于扶羅死,第呼廚泉立,以于扶羅子豹為左賢王,即淵之父也。
魏武分其衆為五部,以豹為左部帥。
豹子淵,幼而隽異,帥事上黨崔遊,博翟經史,謂同門生上黨朱紀、雁門範隆曰:吾常恥随、陸無武,绛灌無文,随、陸遇高蒂,而不能建封侯之業;绛灌遇文帝,而不能興庠序之教,豈不惜哉!于是兼學武事。
及長,猿臂善射,膂力過人,姿貌魁偉,為待子。
在洛陽,王渾及子濟皆重之,屢薦于帝。
帝召與語,悅之。
濟曰:淵有文武才,陛下。
任以車南之事,吳不足平也。
及涼州覆沒,帝問将。
于李熹對曰:陛下誠能發五部之衆,假劉淵一将軍之号,使将之而西,樹機能之首,可指日而枭也。
孔怐曰:淵果鳥樹機能,則涼州之患方更。
深耳。
帝乃止車萃。
玉彌家世二千石。
彌有學術,勇略,善騎射,青州人謂之飛豹。
淵與彌友善,謂彌曰:王、李以鄉曲見知,每相稱薦,适足為吾患耳。
因歔欷流涕。
齊王攸聞之,言于帝曰:陛下不除劉淵,臣恐拜州不得久安。
王渾曰:大晉方以信懹殊俗,奈何以無形之疑,殺人待子乎?何德度之不弘也。
帝曰:渾言是也。
會豹卒,以淵代為左部帥。
太康未,拜北部都尉。
成都王穎鎮邺,表元海行甯朔将軍,監五部軍事。
淵輕财好施,傾心接物。
五部豪傑,幽冀名儒,多往歸之。
奚轲男女十萬口來降。
淵從祖右賢王宣謂其族人曰:自漢亡以來,我單于徒有虛号,無複尺土。
左賢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興單于,必不虛生此人也。
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複業,此其時矣。
乃相與謀,推淵為大單于,使其黨呼延攸詣邺告之。
淵白穎,請歸會葬。
穎弗許淵令。
攸先歸,告宣等,使招集五部,聲言助穎,實叛之。
也及。
王浚、車嬴公騰起兵,淵說穎曰:今二鎮跋扈,衆十餘萬,恐非宿衛及近都士,無所能禦也。
請為殿下還說五部,以赴國難,二豎之首,可指日而懸也。
穎悅,拜淵為北單于,絫丞相軍事。
淵至左國城,劉宣等上大單于之号,二旬之閑,有衆五萬。
王浚使将軍祁弘率鮮卑攻邺,穎敗,挾天子南奔洛陽。
淵曰:穎不用吾言,逆自奔潰,貞奴才也。
遷都于左國城,戎晉歸之。
者愈衆。
淵謂群臣日:昔漢有天下久長,恩結于民,吾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第紹,不亦可乎?乃建國号曰漢。
劉宣等請上尊号,淵曰:四方未定,可依高祖稱漢王。
于是即漢王位,大赦,攺元曰元煕。
追尊安樂公禅為孝懹皇帝,作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為王後。
以右賢工宣為丞相,崔遊為禦史大夫,左于陸王宏為太尉,共餘拜授各有差。
東嬴公騰遺将軍聶元擊漢王淵,戰于大陵,元兵大敗。
淵遺劉曜寇大原,取泫氏、屯留、長子、中都。
又遣冠軍将軍喬晞寇西河,取介休。
漢王淵又攻車嬴公騰,騰複乞師于拓跋猗匜猗也,帥輕騎數千救騰,斬漢将綦母豚。
诏假猗猗大單于。
是歲,離石大饑。
漢王淵徙屯黎亭,就邸合榖,留太尉宏守離石。
以其前将軍劉景為使持節、征讨大都督,大将軍要擎并州刺史劉琨于闆橋,為琨。
所敗,琨遂據晉陽。
侍中劉殷、王育進谏曰:殿下自起兵以來,漸已一周,而颛守偏方,王威未振。
誠能命将四出,枭劉琨,定河東,建帝号,鼓行而南,克長安而都之,以關中之衆,廣卷洛陽,如指掌耳。
此高皇帝之所以創豎鴻基,克殄強楚者也。
淵悅曰:此孤心也。
遂進據河東,攻寇蒲坂,平陽,屬縣盡降。
時汲桑起兵,趙、魏、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大單于、東萊王彌及石勒等,并相次降之,悉署其官爵。
汞嘉二年,淵僭郋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汞鳳。
以其大将軍劉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今劉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禦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鴈門郡公。
宗室以親疏煙等,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勳謀為差,皆封郡縣公侯。
太史今宣于修之言于淵曰:陛下雖龍興鳳翔,奄受大命,然遺晉未殄,皇居仄陋,紫宮之變,猶鐘晉氏,不出三年,必克洛陽。
蒲子崎岖,非可久長。
平陽勢有紫氣,兼陶唐舊都,願陛下上迎乾象,下協坤祥。
于是遷都平陽。
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
蓋王莽時玺也。
得者因增淵、海光三字。
淵以為已瑞,大赦境内,改年河瑞。
于是命其子聰與王彌進寇洛陽,劉曜與趙固等為之後繼。
東海王越遣平北将軍曹武、将軍甯抽、彭默等拒之,王師敗績。
聰等長驅至宜陽。
平昌公模遣将軍淳于定、呂毅等自長安讨之,戰于宜陽,定等敗績。
聰恃連勝,不設備,弘農太守垣延詐降,夜襲聰軍,太敗而還。
淵素服迎師。
是冬,複大發卒,遣聰、彌與劉曜、劉景等率精騎五萬寇洛陽,使呼延翼率步卒繼。
之,敗王師于河南。
聰進屯于西明門,變軍賈胤夜薄之,戰于大夏門,斬聰将呼延颢,其衆遂潰。
聰迥軍而南,壁于洛水。
王彌謂聰曰:今既失利,洛陽猶固,殿下不如還師,徐為後舉。
下官當于兖、豫之閑,收兵積谷,伏聽嚴期。
宣于修之又言于淵曰:歲在辛未,當得洛陽。
今晉氣猶勝,大軍不歸,必敗。
淵馳遣名聰等還師。
淵寝疾,将為顴托之計,以歡樂為太宰,洋為太傅,延年為太保,聰為大司馬,大軍于并,錄尚書事,置軍于台于平陽西,以其子裕為大司徒。
淵疾笃,召歡樂及洋等入禁中,受遺诏輔政,以汞嘉四年死,在位六年,谥光文皇帝,廟号高祖,墓号汞光陵。
子和立,為聰所弑。
聰在位九年,谥昭武皇帝,廟号烈宗。
子粲立,靳準弑之。
淵族子曜代立,改号趙,在位十年,石勒滅之。
始淵以惠帝汞興元年僭位,至曜以成帝鹹和四年滅,三主共二十七年。
評曰:千古以來,帝王之能文章者,惟唐太宗一人而已,即漢武帝亦不及也,而況共他哉?漢武之辭賦,可謂工矣,而求仙黩武,其去暴秦者幾何,又何論于文章耶?故為帝王者,德為上而才其末也。
唐、虞、三代之文章,有德而有才者也。
若唐太宗手定制度,身緻太平,文章之不及三代者時耳,其德其才,則三代以來所未有也。
彼後漢高祖淵者,綜覽書傅,常鄙随、陸無武,绛、灌無文,而自命為弘道博物之君子矣。
然吾觀淵之才,幸而值可馬氏之内亂,方隅割據,得以帝制自為,使遇高祖與文帝之時,亦不過與數子等耳。
且文章又不少槩見乎,惟曹、魏、殳子,庶幾可與唐太宗拟,而德不足言矣。
嗟乎!後世之文章,若陳、若蜀、若之三後主,未當不彬彬可觀也,而終無濟于亡。
至夏之神宗,以進士及第而登帝位,不一傅而滅則者,豈所求于帝王哉?雖然,淵之師事上黨崔遊,凡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及春秋、左氏傅、史漢諸書、孫兵法,略皆誦之,非不有志于文章矣,而究其功業,與秦、趙十五國無以大過焉者,蓋淵之讀書,不如石勒之聽史也。
夏 鐵弗劉武,南單于苗裔,左賢王去卑之孫,北部帥劉猛之從子,居于新興虒意之北,俗謂父為鮮卑,母為鐵弗,因友号為姓。
武、殳、诰、汁爰,世颌部落。
汁爰死,武代焉。
武死,子務桓代領部落。
務桓死,弟阏陋頭代立。
後務桓子悉勿析,逐阏陋頭而立。
悉勿析死,弟衛辰代立。
衛辰,務桓之第三子也。
既立,遣子朝獻,昭成以女妻之。
衛辰潛通苻堅,堅以為左賢王。
昭成末,衛辰道苻堅寇魏南境,堅遂分國人為二部,自河以西屬之衛辰,自河以東屬之劉庫仁。
堅後以衛辰為單于。
登國中,衛辰遣子直力鞮寇南部,其衆八九萬,道武軍五六千人為其所園,帝乃以車為方營,并戰并前,大破之于鐵崚山南。
直力鞮單騎走,帝乘勝追之,自五原金津南渡河,徑人其國,遂至衛辰所居悅跋城。
衛辰父子驚遁,乃分遣陳留公元虔,南至白鹽池,擄衛辰家屬。
将軍伊謂至木根山,禽直力鞮。
衛辰單騎遁去,為其部下所殺,傅首行營。
衛辰第三子屈丐奔。
薛幹部帥太悉伏屈丐,本名勃勃,明元改其名曰屈丐。
北方言屈丐者,卑下也。
太悉伏送之姚興。
高平公破多羅沒弈幹,妻之以女。
屈丐身長八尺五寸,興見而奇之,拜骁騎将軍,加奉車都尉,常參軍國大議,寵異逾于勳舊。
興弟濟南公邕言于興曰:屈丐天性不仁,難以親育,寵之太甚,臣竊惑之。
興曰:屈丐有濟世之才,吾方收其藝用與之,其天下有何不可?乃以屈丐為安遠将軍,封陽川侯,使助沒弈幹鎮高平。
邕固谏以為不可。
興乃止。
以屈丐為持節、安北将軍、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鮮卑二萬餘落,鎮朔方。
道武末,屈丐襲殺沒弈幹而并其衆,僭稱大夏天王,号年龍升,置百官。
興乃悔之。
屈丐恥姓鐵弗,遂改為赫連氏。
自雲徽赫與天連,又号其攴庶為鐵伐氏,雲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
晉将劉裕攻長安,屈丐聞而喜曰:姚泓豈能歫裕,裕必克之,待裕去後,吾取之如拾遺耳。
于是秣馬厲兵,休養士卒。
及劉裕禽泓,留子羲真守長安,屈丐伐之,大破義真,積人頭為京顴,号曰髑髅台。
遂僭帝們于灞上,号年為昌武定都統萬,勒銘城南,頌其功德。
以長安為南郡。
性?虎,視人如草。
丞土以築城,鐵錐刺人一寸,即殺作人而并築之。
所造兵器,匠呈必死。
射甲不人,即斬弓,人如其入,便斬铠匠,殺工匠數千人。
常居城上,置弓劍于側,有所嫌忿,手自殺之。
裙臣忤視者鑿其日,笑者決其唇,谏者謂之诽讒,先截其舌而後斬之。
議廢其子瑰。
瑰自長安起兵攻屈丐,丐遣子太原公昌破瑰,殺之。
屈丐以昌為太子。
始光二年,屈丐死,昌僭立。
昌字還國,一名折,屈丐之第二子也。
既僭位,改年承光。
太武聞屈丐死,諸子相攻,關中大亂,于是西伐,乃以輕騎一萬八千濟河襲昌,徙萬餘家而還。
後昌遣弟與司空奚斤相持于長安,太武乘虛西伐,濟君子津,輕騎三萬,倍道兼行,次于黑水,分軍伏于谷,而以少衆至其城下,示昌以弱。
昌引衆出城,步騎三萬。
司徒長孫翰等鹹言:昌步陣難陷,宜避其鋒,且待步兵一時奮擊。
帝曰:不然,遠來求賊,恐其不出,今避而不擊,彼奮我弱,非計也。
遂收軍僞此,引而疲之。
昌以為退,鼓噪而前,舒陣為翼,行五六裡,帝沖之,賊陣不動,稍前行。
會有風起,方術官趙倪勸帝更待後日,崔浩叱之。
帝乃分騎為左右以犄之,昌軍大潰,不及入城,奔投上邽,遂克其城。
初,屈丐奢好修宮室,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牆五仞,其堅可以砺刀斧。
台榭高大,飛合相連,皆雕镂圖畫,被以绮繡,飾以圓青,窮極文采。
帝顧謂左右曰:蕞爾小國,而用人如北,雖欲不亡,其可得乎?侍禦史安颉禽昌,使侍中古弼送昌至就師,舍之,封為秦王,坐謀反伏誅。
昌弟定,小字直豮,屈丐之第五子也。
兇暴無賴。
昌敗,定奔于平涼,自稱尊号,攺年勝光。
定登陰盤山,望其本國,泣日:先帝以朕承大業者,豈有今日之事乎?使天假朕年,當與卿諸入建季興之業。
俄而群狐百數鳴于其側,定命射之,無所獲。
惡之日:所見亦大不臧。
咄咄!天道,複何言哉!定與宋連和。
遙分河北,太武親率輕騎襲平涼,??武衙将軍丘眷擊之,定被創遁走,西保上邽。
神麔四年,為吐谷渾慕容瑰所襲,禽定送京師,伏誅。
評日:自賜姓之禮廢,而大宗、小宗之羲不明,大宗、小宗之羲不明,而正姓、庶姓不可考矣。
或日:漢高祖賜項伯、晏、敬之姓日劉者,非乎?日:此賜姓之廢之始也。
禮雲:天子賜姓賜氏,諸侯但賜氏,不得賜姓。
姓者,所以統擊百代而不别也。
氏者,所以别子孫之所自出也。
以百代而不别之,此大宗之羲而正姓之謂也。
以子孫之自出而别之,此小宗之羲而庶姓之謂也。
此先王人治之大者也。
今高祖使人易姓而徒我而謂之日賜姓,屬籍亂于上,氏族誣于下,後世之士大夫遷徙世欠,皆不知其所自出者,此其弊也。
夫赫連勃勃者,左賢王之後也,豈知夫所謂繋世者哉?乃自以為夏後氏之苗裔,國号大夏,其設既美矣。
而又日:朕之皇祖自此遷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國,故從母氏為劉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
古者氏族無常,朕将以羲易之。
帝王者系天為子,是為徽、赫、寶興、天連,今改姓日赫連氏,不可今支庶同之,其非正統,皆以鐵伐為氏。
嗚呼,然後氏族之羲明,而正庶之姓别。
禮失而求諸野者,其斯之謂呼!且漢高祖自太公而上,其世譜已荒邈而莫知矣,而母日劉媪,安知漢高不即以母為姓乎?其以已之姓易人之姓也,曷足怪哉! 梁 梁師都,夏州朔方人,為郡豪姓,仕隋為鷹楊郎将。
大業末,爵歸,結徒起為盜,殺郡丞。
唐世宗檬,郡稱大丞。
相北聊突厥興,隋将張世隆戰敗之,因略定雕陰、弘化、延安等郡,自為梁國,僭皇帝。
值祭天于城南,坎地瘗玉,得印以為瑞,建元汞隆,始華可汗,遺以俍頭纛,号大度毗伽可汗。
解事天子,遂遵突厥兵,居河南地,拔鹽州郡。
初,五原守栎陽張長遜舉郡附突厥,郝瑗說薛舉興、梁師都及突厥連兵以取長安。
舉從之。
興莫賀咄設謀人寇唐。
王既遷都水監,宇文歆賂莫賀咄設,止其出兵,又說長遜入朝。
已卯,武都、宕渠、五原等郡皆降。
王即以長遜為五原太守。
六月,師都寇靈州,骠騎将軍??興粲擊破之。
榆林賊帥郭子和遣使夾降,以為霻州總管。
二年三月,師都寇霬州,長史楊則擊走之。
三年七月,師都引突厥人褚兵寇延州,行軍總管段偵操揧破之,斬首千餘級,逐北二百裡,破其魏州。
魏在我城平縣。
八月,師都石塵留守張舉帥千餘人來降。
師都太懼,遣尚書陸季覺說突厥處羅可汗,今芺賀咄設入五原,泥步設興師都跦延州,突利可汗興契丹入幽州,處羅自攻并州。
已而處羅死,兵不出,又為德操所破。
六年,其将軍遂索周以所部十二州降。
德操悉兵攻之,拔柬城,帥都保西堡。
曾突厥求至,德椂引邏。
貞觀二年,太宗知突厥政亂,不能庇梁師都,以書谕之,師都不從,遣夏州都督長史劉旻、司馬。
劉蘭成園之。
旻等派遣輕騎踐其禾弦,多釋反間,敲其君臣,其國漸虛,降者相為。
其名将李正寶等謀執師邵,事淺求奔,由是上下矣相疑。
旻、尊知可取,上表譜兵。
上遣右衛大将軍柴紹、殿中少監薛萬均整之文遺旻等璩玥勹柬城以逼之。
師都引突厥兵至城下,劉蘭成偃旗師鼓不出,師都宙遁,蘭成追擊,破之。
突厥大發兵救師都。
柴紹等未至朔方,數十裡興突厥遇,奮擊,大破之,遂園朔方。
突厥不敕救城,中食盡師。
都從殳弟洛仁殺師都,以城降,擢洛仁為右骁衙将軍、朔方郡公。
白起至戚十二年,以其池為夏州。
附 郭于和,同州蒲城人,為隋宏羽術,以罪徙榆杯人熹。
禾郡餓。
子和與死士十八人就丞王才,數,以不血下,斬之,開倉赈窮乏,自号汞樂王。
建元醜平,号其父為太公。
以弟子政為尚書令,子端、子升為左右業射,有騎兵二千,南連梁師都。
此事突厥,納弟為算。
始墨同汗,冊子和為平楊天子不敢當,乃更署為屋得設。
武德元年,獻款,受雲州總管、金河郡公,徙成國公。
龍師都宇朔城,克之,又伺突厥虛實,陰以章聞,為邏騎所獲,處羅河污怒,囚子升。
于是子和危畏,舉部南徙,??内延州故城。
五年,從平劉黑蘭有功,賜姓李氏,拜右武沖将軍。
十一平,為嬰州剌史,徙彜國公。
頭稿初,特黔州都督,乞骸骨,許之,進金紫光祿大夫,卒。
評曰:天下之勢,既屬漢而三分矣,未幾南北有分為二。
其閑十六國之紛纭,六朝之更嬗,而卒掃于隋,幾合矣,而亂又不旋踵者,何哉?此天下勢之将合,開有唐之柞,譬太宗之聖而直接兩漢之統者也。
周太史詹日:始周興秦,國合而别,别五有戴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馬。
隋、唐之時,其始周、秦之季乎?當是時,突厥之始最可汗,稱最疆盛。
柬自契丹西書吐谷渾。
高昌、褚國皆臣之,控弦百萬,幾何其不為魏之舶成也?薛舉、寶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李釩、高闬道、梁師都之徒,幾何而不為十六國之張馮也?乃于開元之初,先後削乎?兩無道種者,勢之合也。
吾蜀怪梁師都者,夏州之一介小人耳,外興突厥,非葭萃之親,内與奉雄無蚍曦之援,而以區區之五原,抗衡上國,其取敗之速宜也。
夫其意豈不以盧芳自居哉?而不知芳也者,托名漢室,單于之伯舅也,屬籍西平,更始之懿親也。
其地近,其分親,與師都之勢萬不相若也,而乃欲案其舊迹,以一九泥柬封舀谷,不基謬乎?故芳之敗也,亡人龍庭者十餘年而後死,而師都之一敗塗地,身首異處,生為解事,谥日至愚,哀哉!夫師都之所恣依者突厥耳,師都亡,而突厥亦内亂,是突厥尚不能為扣拔,而師都之得為燕、涼欤?嗚呼!此天下之将合,而非人之所能為也,勢也、數也,統也。
西夏 夏之先本出拓拔氏,唐貞觀中,有拓拔赤辭者,以地内屬,太宗賜姓李,??靖邊等州處之。
其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
唐末,拓拔思恭讨黃巢,得權知夏、綏、銀節度使,賊平,封夏國公。
思恭卒,弟思谏代,鸢定難軍節度使。
思谏卒,思恭孫彜昌嗣。
梁開平中,彜昌遇害,将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揮仁福。
仁福卒,子彜興與,加定難軍節度使,曆晉、漢、周,加中書,今封西平王,累加太傅。
宋初,加太尉,卒贈太師,追封夏王。
子克睿立。
克睿授定難軍節度使,率兵破北漢吳堡砦,獻其俘,累加檢校太尉,卒贈侍中。
子繼均立,授檢校司徒、定難軍。
節度觀察留後,卒。
弟繼棒立,以太平興國七年率族人入朝,太宗甚嘉之。
繼捧願留京師,乃遺使夏州,變缌麻已上親赴阙,授繼捧彰德軍節度使,拜官其□弟克信等十二人有差。
繼而其弟權知夏州克文來朝,以唐喜宗所賜其祖思恭鐵券及朱書禦劄來上,改博州防禦使。
初,繼捧之人也,弟繼遷出奔,及是數為邊患,有言繼捧洩朝廷事于繼遷者,乃出為崇信軍節度使。
端拱初,改感德軍節度使。
屬發兵對繼遷,不克,用宰相趙普計,欲委繼捧以圓之,因召赴阙,賜姓趙氏,更名保忠,授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健、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
至鎮敷月,上言繼遷悔過歸款,乃授繼遷官,然實無降心也。
二年,加保忠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淳化元年,興繼遷戰于安慶澤,繼遷中流矢遁去。
保忠乞益師,遺商州團練使翟守素率兵援之。
五年,繼遷攻靈州,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讨之。
保忠先挈其母興妻子壁野外,乃上言:興繼遷解怨獻馬,乞能兵。
帝覽奏,立遺中使督繼隆進軍。
及兵獻境,保忠反,鳥繼遷所圖,襲其管帳,保忠單騎走還城,愛指揮使趙光嗣執送汴,責授右千牛衛上将軍,封有罪侯,賜第京師。
保忠怏怏不自得。
景德元年卒,贈威塞軍師度使。
克文亦死,贈嶽州防禦使。
天禧四年,硈蝶緣。
孫從吉衛三班奉聯。
繼遷,繼捧族弟也。
高祖思忠,當從兄思恭讨貢巢,戰沒,贈宥州刺史。
會祖仁顔,唐銀州防禦使。
祖彜景。
嗣于晉父光俨,嗣于周。
建隆四年。
繼遷生于銀州無定河,生而有齒。
開寶七年,授定難軍管内都知蕃落使。
繼捧之歸宋,時年二十,留居銀州。
及使至,召缧麻親赴阙,乃詐方乳母死,出葬,奔入地斤澤。
澤距夏州東北三百裡。
太平興國八年,知夏州尹寶興、都巡檢曹光寶偵知,夜襲破之,斬首五百級,焚四百餘賬。
繼遷興其弟遁免,獲其母興妻。
繼遷複連娶豪族,轉遷無常,漸以疆大,而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歸之。
繼遷因語其豪右日: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絕之,爾等不忐李氏,能從我興複乎?衆曰:諾。
遂興弟繼翀破醜重過貴、張浦、李大信等起夏州,及詐降,誘殺曹光寶于葭蘆川,遂襲銀川,擄之。
時雍熙二年二月也。
三月,破會州,焚毀城郭而去。
三年,潦以義成公主嫁繼遷,冊為夏國王。
四年,知夏州安守中以三萬衆戰于王亭鎮,敗績。
淳化二年,遼封繼遷為西平王,奉表歸款,以為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
四年,牔運副使鄭文寶議禁鹽池,用困繼遷。
數月,遷人四十二族萬餘騎寇環州,屠小康堡。
太宗乃遺錢若水弛其禁,因撫慰之。
五年正月,繼遷徙綏州民于平夏,部将高文岯等因衆不樂,反攻敗之。
繼遷送攻靈州,谄李繼隆等進讨。
四月,削趙保吉姓名。
帝以夏州深在沙漠,奸雄因以竊據,欲隋其城。
呂蒙正曰:自赫連築城以來,頗為關右之患,若遂廢之,萬世利也。
乃诏堕之,遷其民于綏、銀。
七月,乃獻為以謝。
至道元年,遺左都押衙張浦,以橐馳俍為來獻,且乞禁邊盜掠,谄今謹守。
疆場邊所盜物,遺合門副使馮讷,中使賈繼隆持谄,拜繼遷鄜州節度使,不受。
以浦為鄭州國練,留京師。
二年春,奪宋靈州饋連。
三年,複命李繼隆為環慶等州都部署。
會四方館使曹璨自河西至,言繼遷衆萬餘圍靈武城,上表告急。
九月,帝親部分諸将,繼隆出環,丁罕出慶,範廷召出廷,王超出夏,張守恩出鄜,五路進讨,直抵平夏。
兵行數日,興丁罕合,又行十餘日,無所見,乃引還。
張守恩不戰而遁,王超、範廷召遇之于鳥白池,大小數十戰不利。
諸将失期,士卒困乏。
繼遷複令軍主史不癿駐屯橐馳口,以阻歸路。
繼隆遺田敏等擊之。
鹹平春,繼遷複表歸順,真宗乃授繼遷如保忠官,加邑千戶,寶封二百戶,益功臣号。
放張浦還,尋遺弟繼瑗來謝恩,授繼瑷毫州防禦使,封繼遷母衛慕氏衛國太夫人。
子德明為定難軍節度行軍司馬。
未幾,複抄邊。
四年秋八月,帝以李繼遷難人貢,而鈔動益甚,乃遺張齊賢行邊。
齊賢言靈武孤城,必難因守。
通判永興軍何亮複言:靈武地方千裡,表裹山河,決不可舍之以資戎狄。
帝不能決。
論谄臣議枼守之宜,楊億言果之便,輔臣鹹言不可。
帝以問李沆,沆曰:繼遷未死,靈州非朝廷有也。
莫若遷使,密召州将吏,部分軍民,空晶而歸,如此,則關右之民息肩矣。
帝不從。
以五超為西面行管都部署,将步騎六萬援靈州。
九月,李繼遷寇清遠軍,都監肆義叛隆之,繼遷勢益張,大複攻定州。
懷連又掠辎重,至唐龍鎮,副都部
到新安,秦吏卒多竊言,心不服。
項羽夜撀坑秦卒二十餘萬于新安城南,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董翳人秦,屠鹹陽,殺秦王子嬰。
乃分天下,立章邯為雍王,立司馬欣為塞王,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漢元年四月,諸侯罷。
戲下各就國。
漢王之國,用韓信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雍兵敗,遂定雍地,東至鹹陽。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于是置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遂部五諸侯兵,塞翟、魏,殷河南。
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後章邯自殺于廢丘,司馬欣背漢泉于栎楊,而翳不知所終。
評曰:封建之變為郡縣者,天也,非人也。
當秦之削平六國,統一天下,是封建将終不可複矣。
不數年而項籍起,六國之子孫鹹出,而取諸侯王如故。
初封者惟漢、雍、塞、翟、河南、九江、衡山、臨江數王耳。
漢之元年正月定封,四月各就國,則封建者不幾于商、周等哉?漢王至南鄭,未一月,引兵出故道,還定三秦,猶曰:此漢因人心思歸而東向以争天下也。
若燕、齊、趙,皆其故主故地,而最先反者,何哉?是天之為漢驅除,而使其子孫相屠聊也。
蓋時至劉、項,天之所與者匹夫也,巳非商、周之步矣。
而欲封建之循其舊者,鲰生之見也。
夫漢之取三秦也,史惟記其與雍王戰,而于塞、于翟,不過曰降之而已。
然吾觀功臣年表,有丁複、朱轸者,皆以别将降翟,得封侯,則高奴、上郡閑以兵力取之也明矣。
向使三秦者為合從計,即雍敗矣,而邯之第平猶在北地,連兵以出,則漢之為漢,未可知也。
夫三秦王者,同功一體之人,豈不知出此哉?勢不能也。
勢之所不能者,天也。
張很之策,李斯之論,亦孰得而孰失哉?此封建之百世而不能複者也。
嗟乎!漢部五諸侯兵,長驅出關,無一人議其後者,以箫何為之守也。
然是時有名襄者守上郡,且定西魏地,其功似不在。
何下史稱封棘丘侯,而失其姓也,惜哉! 漢 盧芳,字君期,安定三永人也。
居左谷中。
王莽時,天下鹹思漢德,芳由是詐稱武帝曾孫劉文伯,乃與三水屬國羌起兵。
更始至長安,征芳為騎都尉,使鑽無安定以西。
更始敗,三水豪傑共計議,立芳為上将軍、西平王,使使與西羌單于結和親。
單于乃使句林王将數千騎迎芳,遂立芳為漢帝。
初,五原人李興、随昱,朔方人田飒、代郡人石鲔、闵堪,各起兵,自稱将軍。
建武四年,單千遣無婁且渠王人五原塞,與李興等和親,告興欲今芳還漢地為帝。
五年,李興、闵堪引兵主單于庭,迎芳,與俱人塞,都九原縣,掠有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鴈門五郡,并置守,今與通兵,侵苦比邊。
芳、俊以事誅其五原太守李興兄弟,而朔方太守田飒、雲中太守橋扈恐懼叛芳,舉郡降。
光武,今頒職如故。
後大司馬吳漢、骠騎大将軍杜茂數擊芳,并不克。
十二年,芳與賈覽其攻雲中,久不下,其将随昱留守五原,欲脅芳降。
芳知羽翼外附,心膂内離,遂棄辎重,與十餘騎亡入單于庭,其衆盡歸随昱,昱乃随使者程恂詣門,拜昱為五原太守。
十六年,芳複人居高柳,與闵堪兄林使使靖降,乃立芳為代土,堪為代相,林為代大傅,賜繪二萬匹。
芳上疏謝,诏報芳朝。
明年冬,芳入朝,南及昌平,有诏上令更朝。
明歲,芳自道二還,憂恐,乃複背叛,與闵堪、林相攻,連月,單于迎芳及妻子出塞南部中,十餘年死。
評日:殺子者,賊恩之大者也。
惑于帷牆之閑,至殺子。
而不顧無後者,尤賊恩之大者也。
恩賊矣,人斯怨之,怨則思有以報之,此固天下之公義,而人心之同然也。
若漢孝武之于戾太子,孝成之于牛官見者是矣。
戾太子不宜死者也,孝成帝不宜無後者也。
一以聽江充之奸而殺子,一以惑昭儀之寵而殺子,乃至?幸生子者辄死,又飲藥傷堕無數。
夫虎狼之暴,猶知自愛其子,而況王者乎?語日:雖有父,焉知其不為虎,雖有兄,焉知其不為狼。
信矣。
然而怨之入人深者,至數世而猶未巳也。
光武時,有盧芳者,遂詐稱戾太子之孫焉。
夫上林之柳,至異也,中都之獄,至明也,掖庭之養,以及??獵之迎,尤甚彰彰者也。
而芳乃托之以诳惑于安定閑,人皆信之,單于遂立以為漢帝,而倔強者且十餘年。
更有王郎者,亦詐稱成帝子子輿,亦自帝于邯鄲,郡縣響應。
是時漢之屬籍沿多,即更始、盆子以及光武,皆不敢斥言其非劉氏子孫者,何也?恐傷天下之心也。
天下方思漢,而冀有太子、子輿若疑若信,以快積世之怨,而敢斥言其非乎?吾故日:天下之公義,人心之所同然也。
始元初,去武帝未十年耳,即有詐稱衛。
太子者矣。
夫奸入者豈不知詐稱之得禍哉?益以幸無妄之福,而伸天下之怨也,所心甚賊,恩之惡也。
嗟乎!中冓之言,每不可道,而綠囊赫蹄之晝,發摘幾盡,人主亦何便于此哉? 後漢 劉淵,字元海,新興人,冒頓之後也。
初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
建武初,島珠留若鞮單于子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立。
為南單于,入居西河美稷,今離石左國城,即單寺所徙庭也。
中平中,單于羌渠使子于扶羅将兵助漢,讨平黃由。
屬堇卓之亂,寇掠太原,河車,屯于河内。
于扶羅死,第呼廚泉立,以于扶羅子豹為左賢王,即淵之父也。
魏武分其衆為五部,以豹為左部帥。
豹子淵,幼而隽異,帥事上黨崔遊,博翟經史,謂同門生上黨朱紀、雁門範隆曰:吾常恥随、陸無武,绛灌無文,随、陸遇高蒂,而不能建封侯之業;绛灌遇文帝,而不能興庠序之教,豈不惜哉!于是兼學武事。
及長,猿臂善射,膂力過人,姿貌魁偉,為待子。
在洛陽,王渾及子濟皆重之,屢薦于帝。
帝召與語,悅之。
濟曰:淵有文武才,陛下。
任以車南之事,吳不足平也。
及涼州覆沒,帝問将。
于李熹對曰:陛下誠能發五部之衆,假劉淵一将軍之号,使将之而西,樹機能之首,可指日而枭也。
孔怐曰:淵果鳥樹機能,則涼州之患方更。
深耳。
帝乃止車萃。
玉彌家世二千石。
彌有學術,勇略,善騎射,青州人謂之飛豹。
淵與彌友善,謂彌曰:王、李以鄉曲見知,每相稱薦,适足為吾患耳。
因歔欷流涕。
齊王攸聞之,言于帝曰:陛下不除劉淵,臣恐拜州不得久安。
王渾曰:大晉方以信懹殊俗,奈何以無形之疑,殺人待子乎?何德度之不弘也。
帝曰:渾言是也。
會豹卒,以淵代為左部帥。
太康未,拜北部都尉。
成都王穎鎮邺,表元海行甯朔将軍,監五部軍事。
淵輕财好施,傾心接物。
五部豪傑,幽冀名儒,多往歸之。
奚轲男女十萬口來降。
淵從祖右賢王宣謂其族人曰:自漢亡以來,我單于徒有虛号,無複尺土。
左賢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興單于,必不虛生此人也。
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複業,此其時矣。
乃相與謀,推淵為大單于,使其黨呼延攸詣邺告之。
淵白穎,請歸會葬。
穎弗許淵令。
攸先歸,告宣等,使招集五部,聲言助穎,實叛之。
也及。
王浚、車嬴公騰起兵,淵說穎曰:今二鎮跋扈,衆十餘萬,恐非宿衛及近都士,無所能禦也。
請為殿下還說五部,以赴國難,二豎之首,可指日而懸也。
穎悅,拜淵為北單于,絫丞相軍事。
淵至左國城,劉宣等上大單于之号,二旬之閑,有衆五萬。
王浚使将軍祁弘率鮮卑攻邺,穎敗,挾天子南奔洛陽。
淵曰:穎不用吾言,逆自奔潰,貞奴才也。
遷都于左國城,戎晉歸之。
者愈衆。
淵謂群臣日:昔漢有天下久長,恩結于民,吾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第紹,不亦可乎?乃建國号曰漢。
劉宣等請上尊号,淵曰:四方未定,可依高祖稱漢王。
于是即漢王位,大赦,攺元曰元煕。
追尊安樂公禅為孝懹皇帝,作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為王後。
以右賢工宣為丞相,崔遊為禦史大夫,左于陸王宏為太尉,共餘拜授各有差。
東嬴公騰遺将軍聶元擊漢王淵,戰于大陵,元兵大敗。
淵遺劉曜寇大原,取泫氏、屯留、長子、中都。
又遣冠軍将軍喬晞寇西河,取介休。
漢王淵又攻車嬴公騰,騰複乞師于拓跋猗匜猗也,帥輕騎數千救騰,斬漢将綦母豚。
诏假猗猗大單于。
是歲,離石大饑。
漢王淵徙屯黎亭,就邸合榖,留太尉宏守離石。
以其前将軍劉景為使持節、征讨大都督,大将軍要擎并州刺史劉琨于闆橋,為琨。
所敗,琨遂據晉陽。
侍中劉殷、王育進谏曰:殿下自起兵以來,漸已一周,而颛守偏方,王威未振。
誠能命将四出,枭劉琨,定河東,建帝号,鼓行而南,克長安而都之,以關中之衆,廣卷洛陽,如指掌耳。
此高皇帝之所以創豎鴻基,克殄強楚者也。
淵悅曰:此孤心也。
遂進據河東,攻寇蒲坂,平陽,屬縣盡降。
時汲桑起兵,趙、魏、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大單于、東萊王彌及石勒等,并相次降之,悉署其官爵。
汞嘉二年,淵僭郋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汞鳳。
以其大将軍劉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今劉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禦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鴈門郡公。
宗室以親疏煙等,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勳謀為差,皆封郡縣公侯。
太史今宣于修之言于淵曰:陛下雖龍興鳳翔,奄受大命,然遺晉未殄,皇居仄陋,紫宮之變,猶鐘晉氏,不出三年,必克洛陽。
蒲子崎岖,非可久長。
平陽勢有紫氣,兼陶唐舊都,願陛下上迎乾象,下協坤祥。
于是遷都平陽。
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
蓋王莽時玺也。
得者因增淵、海光三字。
淵以為已瑞,大赦境内,改年河瑞。
于是命其子聰與王彌進寇洛陽,劉曜與趙固等為之後繼。
東海王越遣平北将軍曹武、将軍甯抽、彭默等拒之,王師敗績。
聰等長驅至宜陽。
平昌公模遣将軍淳于定、呂毅等自長安讨之,戰于宜陽,定等敗績。
聰恃連勝,不設備,弘農太守垣延詐降,夜襲聰軍,太敗而還。
淵素服迎師。
是冬,複大發卒,遣聰、彌與劉曜、劉景等率精騎五萬寇洛陽,使呼延翼率步卒繼。
之,敗王師于河南。
聰進屯于西明門,變軍賈胤夜薄之,戰于大夏門,斬聰将呼延颢,其衆遂潰。
聰迥軍而南,壁于洛水。
王彌謂聰曰:今既失利,洛陽猶固,殿下不如還師,徐為後舉。
下官當于兖、豫之閑,收兵積谷,伏聽嚴期。
宣于修之又言于淵曰:歲在辛未,當得洛陽。
今晉氣猶勝,大軍不歸,必敗。
淵馳遣名聰等還師。
淵寝疾,将為顴托之計,以歡樂為太宰,洋為太傅,延年為太保,聰為大司馬,大軍于并,錄尚書事,置軍于台于平陽西,以其子裕為大司徒。
淵疾笃,召歡樂及洋等入禁中,受遺诏輔政,以汞嘉四年死,在位六年,谥光文皇帝,廟号高祖,墓号汞光陵。
子和立,為聰所弑。
聰在位九年,谥昭武皇帝,廟号烈宗。
子粲立,靳準弑之。
淵族子曜代立,改号趙,在位十年,石勒滅之。
始淵以惠帝汞興元年僭位,至曜以成帝鹹和四年滅,三主共二十七年。
評曰:千古以來,帝王之能文章者,惟唐太宗一人而已,即漢武帝亦不及也,而況共他哉?漢武之辭賦,可謂工矣,而求仙黩武,其去暴秦者幾何,又何論于文章耶?故為帝王者,德為上而才其末也。
唐、虞、三代之文章,有德而有才者也。
若唐太宗手定制度,身緻太平,文章之不及三代者時耳,其德其才,則三代以來所未有也。
彼後漢高祖淵者,綜覽書傅,常鄙随、陸無武,绛、灌無文,而自命為弘道博物之君子矣。
然吾觀淵之才,幸而值可馬氏之内亂,方隅割據,得以帝制自為,使遇高祖與文帝之時,亦不過與數子等耳。
且文章又不少槩見乎,惟曹、魏、殳子,庶幾可與唐太宗拟,而德不足言矣。
嗟乎!後世之文章,若陳、若蜀、若之三後主,未當不彬彬可觀也,而終無濟于亡。
至夏之神宗,以進士及第而登帝位,不一傅而滅則者,豈所求于帝王哉?雖然,淵之師事上黨崔遊,凡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及春秋、左氏傅、史漢諸書、孫兵法,略皆誦之,非不有志于文章矣,而究其功業,與秦、趙十五國無以大過焉者,蓋淵之讀書,不如石勒之聽史也。
夏 鐵弗劉武,南單于苗裔,左賢王去卑之孫,北部帥劉猛之從子,居于新興虒意之北,俗謂父為鮮卑,母為鐵弗,因友号為姓。
武、殳、诰、汁爰,世颌部落。
汁爰死,武代焉。
武死,子務桓代領部落。
務桓死,弟阏陋頭代立。
後務桓子悉勿析,逐阏陋頭而立。
悉勿析死,弟衛辰代立。
衛辰,務桓之第三子也。
既立,遣子朝獻,昭成以女妻之。
衛辰潛通苻堅,堅以為左賢王。
昭成末,衛辰道苻堅寇魏南境,堅遂分國人為二部,自河以西屬之衛辰,自河以東屬之劉庫仁。
堅後以衛辰為單于。
登國中,衛辰遣子直力鞮寇南部,其衆八九萬,道武軍五六千人為其所園,帝乃以車為方營,并戰并前,大破之于鐵崚山南。
直力鞮單騎走,帝乘勝追之,自五原金津南渡河,徑人其國,遂至衛辰所居悅跋城。
衛辰父子驚遁,乃分遣陳留公元虔,南至白鹽池,擄衛辰家屬。
将軍伊謂至木根山,禽直力鞮。
衛辰單騎遁去,為其部下所殺,傅首行營。
衛辰第三子屈丐奔。
薛幹部帥太悉伏屈丐,本名勃勃,明元改其名曰屈丐。
北方言屈丐者,卑下也。
太悉伏送之姚興。
高平公破多羅沒弈幹,妻之以女。
屈丐身長八尺五寸,興見而奇之,拜骁騎将軍,加奉車都尉,常參軍國大議,寵異逾于勳舊。
興弟濟南公邕言于興曰:屈丐天性不仁,難以親育,寵之太甚,臣竊惑之。
興曰:屈丐有濟世之才,吾方收其藝用與之,其天下有何不可?乃以屈丐為安遠将軍,封陽川侯,使助沒弈幹鎮高平。
邕固谏以為不可。
興乃止。
以屈丐為持節、安北将軍、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鮮卑二萬餘落,鎮朔方。
道武末,屈丐襲殺沒弈幹而并其衆,僭稱大夏天王,号年龍升,置百官。
興乃悔之。
屈丐恥姓鐵弗,遂改為赫連氏。
自雲徽赫與天連,又号其攴庶為鐵伐氏,雲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
晉将劉裕攻長安,屈丐聞而喜曰:姚泓豈能歫裕,裕必克之,待裕去後,吾取之如拾遺耳。
于是秣馬厲兵,休養士卒。
及劉裕禽泓,留子羲真守長安,屈丐伐之,大破義真,積人頭為京顴,号曰髑髅台。
遂僭帝們于灞上,号年為昌武定都統萬,勒銘城南,頌其功德。
以長安為南郡。
性?虎,視人如草。
丞土以築城,鐵錐刺人一寸,即殺作人而并築之。
所造兵器,匠呈必死。
射甲不人,即斬弓,人如其入,便斬铠匠,殺工匠數千人。
常居城上,置弓劍于側,有所嫌忿,手自殺之。
裙臣忤視者鑿其日,笑者決其唇,谏者謂之诽讒,先截其舌而後斬之。
議廢其子瑰。
瑰自長安起兵攻屈丐,丐遣子太原公昌破瑰,殺之。
屈丐以昌為太子。
始光二年,屈丐死,昌僭立。
昌字還國,一名折,屈丐之第二子也。
既僭位,改年承光。
太武聞屈丐死,諸子相攻,關中大亂,于是西伐,乃以輕騎一萬八千濟河襲昌,徙萬餘家而還。
後昌遣弟與司空奚斤相持于長安,太武乘虛西伐,濟君子津,輕騎三萬,倍道兼行,次于黑水,分軍伏于谷,而以少衆至其城下,示昌以弱。
昌引衆出城,步騎三萬。
司徒長孫翰等鹹言:昌步陣難陷,宜避其鋒,且待步兵一時奮擊。
帝曰:不然,遠來求賊,恐其不出,今避而不擊,彼奮我弱,非計也。
遂收軍僞此,引而疲之。
昌以為退,鼓噪而前,舒陣為翼,行五六裡,帝沖之,賊陣不動,稍前行。
會有風起,方術官趙倪勸帝更待後日,崔浩叱之。
帝乃分騎為左右以犄之,昌軍大潰,不及入城,奔投上邽,遂克其城。
初,屈丐奢好修宮室,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牆五仞,其堅可以砺刀斧。
台榭高大,飛合相連,皆雕镂圖畫,被以绮繡,飾以圓青,窮極文采。
帝顧謂左右曰:蕞爾小國,而用人如北,雖欲不亡,其可得乎?侍禦史安颉禽昌,使侍中古弼送昌至就師,舍之,封為秦王,坐謀反伏誅。
昌弟定,小字直豮,屈丐之第五子也。
兇暴無賴。
昌敗,定奔于平涼,自稱尊号,攺年勝光。
定登陰盤山,望其本國,泣日:先帝以朕承大業者,豈有今日之事乎?使天假朕年,當與卿諸入建季興之業。
俄而群狐百數鳴于其側,定命射之,無所獲。
惡之日:所見亦大不臧。
咄咄!天道,複何言哉!定與宋連和。
遙分河北,太武親率輕騎襲平涼,??武衙将軍丘眷擊之,定被創遁走,西保上邽。
神麔四年,為吐谷渾慕容瑰所襲,禽定送京師,伏誅。
評日:自賜姓之禮廢,而大宗、小宗之羲不明,大宗、小宗之羲不明,而正姓、庶姓不可考矣。
或日:漢高祖賜項伯、晏、敬之姓日劉者,非乎?日:此賜姓之廢之始也。
禮雲:天子賜姓賜氏,諸侯但賜氏,不得賜姓。
姓者,所以統擊百代而不别也。
氏者,所以别子孫之所自出也。
以百代而不别之,此大宗之羲而正姓之謂也。
以子孫之自出而别之,此小宗之羲而庶姓之謂也。
此先王人治之大者也。
今高祖使人易姓而徒我而謂之日賜姓,屬籍亂于上,氏族誣于下,後世之士大夫遷徙世欠,皆不知其所自出者,此其弊也。
夫赫連勃勃者,左賢王之後也,豈知夫所謂繋世者哉?乃自以為夏後氏之苗裔,國号大夏,其設既美矣。
而又日:朕之皇祖自此遷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國,故從母氏為劉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
古者氏族無常,朕将以羲易之。
帝王者系天為子,是為徽、赫、寶興、天連,今改姓日赫連氏,不可今支庶同之,其非正統,皆以鐵伐為氏。
嗚呼,然後氏族之羲明,而正庶之姓别。
禮失而求諸野者,其斯之謂呼!且漢高祖自太公而上,其世譜已荒邈而莫知矣,而母日劉媪,安知漢高不即以母為姓乎?其以已之姓易人之姓也,曷足怪哉! 梁 梁師都,夏州朔方人,為郡豪姓,仕隋為鷹楊郎将。
大業末,爵歸,結徒起為盜,殺郡丞。
唐世宗檬,郡稱大丞。
相北聊突厥興,隋将張世隆戰敗之,因略定雕陰、弘化、延安等郡,自為梁國,僭皇帝。
值祭天于城南,坎地瘗玉,得印以為瑞,建元汞隆,始華可汗,遺以俍頭纛,号大度毗伽可汗。
解事天子,遂遵突厥兵,居河南地,拔鹽州郡。
初,五原守栎陽張長遜舉郡附突厥,郝瑗說薛舉興、梁師都及突厥連兵以取長安。
舉從之。
興莫賀咄設謀人寇唐。
王既遷都水監,宇文歆賂莫賀咄設,止其出兵,又說長遜入朝。
已卯,武都、宕渠、五原等郡皆降。
王即以長遜為五原太守。
六月,師都寇靈州,骠騎将軍??興粲擊破之。
榆林賊帥郭子和遣使夾降,以為霻州總管。
二年三月,師都寇霬州,長史楊則擊走之。
三年七月,師都引突厥人褚兵寇延州,行軍總管段偵操揧破之,斬首千餘級,逐北二百裡,破其魏州。
魏在我城平縣。
八月,師都石塵留守張舉帥千餘人來降。
師都太懼,遣尚書陸季覺說突厥處羅可汗,今芺賀咄設入五原,泥步設興師都跦延州,突利可汗興契丹入幽州,處羅自攻并州。
已而處羅死,兵不出,又為德操所破。
六年,其将軍遂索周以所部十二州降。
德操悉兵攻之,拔柬城,帥都保西堡。
曾突厥求至,德椂引邏。
貞觀二年,太宗知突厥政亂,不能庇梁師都,以書谕之,師都不從,遣夏州都督長史劉旻、司馬。
劉蘭成園之。
旻等派遣輕騎踐其禾弦,多釋反間,敲其君臣,其國漸虛,降者相為。
其名将李正寶等謀執師邵,事淺求奔,由是上下矣相疑。
旻、尊知可取,上表譜兵。
上遣右衛大将軍柴紹、殿中少監薛萬均整之文遺旻等璩玥勹柬城以逼之。
師都引突厥兵至城下,劉蘭成偃旗師鼓不出,師都宙遁,蘭成追擊,破之。
突厥大發兵救師都。
柴紹等未至朔方,數十裡興突厥遇,奮擊,大破之,遂園朔方。
突厥不敕救城,中食盡師。
都從殳弟洛仁殺師都,以城降,擢洛仁為右骁衙将軍、朔方郡公。
白起至戚十二年,以其池為夏州。
附 郭于和,同州蒲城人,為隋宏羽術,以罪徙榆杯人熹。
禾郡餓。
子和與死士十八人就丞王才,數,以不血下,斬之,開倉赈窮乏,自号汞樂王。
建元醜平,号其父為太公。
以弟子政為尚書令,子端、子升為左右業射,有騎兵二千,南連梁師都。
此事突厥,納弟為算。
始墨同汗,冊子和為平楊天子不敢當,乃更署為屋得設。
武德元年,獻款,受雲州總管、金河郡公,徙成國公。
龍師都宇朔城,克之,又伺突厥虛實,陰以章聞,為邏騎所獲,處羅河污怒,囚子升。
于是子和危畏,舉部南徙,??内延州故城。
五年,從平劉黑蘭有功,賜姓李氏,拜右武沖将軍。
十一平,為嬰州剌史,徙彜國公。
頭稿初,特黔州都督,乞骸骨,許之,進金紫光祿大夫,卒。
評曰:天下之勢,既屬漢而三分矣,未幾南北有分為二。
其閑十六國之紛纭,六朝之更嬗,而卒掃于隋,幾合矣,而亂又不旋踵者,何哉?此天下勢之将合,開有唐之柞,譬太宗之聖而直接兩漢之統者也。
周太史詹日:始周興秦,國合而别,别五有戴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馬。
隋、唐之時,其始周、秦之季乎?當是時,突厥之始最可汗,稱最疆盛。
柬自契丹西書吐谷渾。
高昌、褚國皆臣之,控弦百萬,幾何其不為魏之舶成也?薛舉、寶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李釩、高闬道、梁師都之徒,幾何而不為十六國之張馮也?乃于開元之初,先後削乎?兩無道種者,勢之合也。
吾蜀怪梁師都者,夏州之一介小人耳,外興突厥,非葭萃之親,内與奉雄無蚍曦之援,而以區區之五原,抗衡上國,其取敗之速宜也。
夫其意豈不以盧芳自居哉?而不知芳也者,托名漢室,單于之伯舅也,屬籍西平,更始之懿親也。
其地近,其分親,與師都之勢萬不相若也,而乃欲案其舊迹,以一九泥柬封舀谷,不基謬乎?故芳之敗也,亡人龍庭者十餘年而後死,而師都之一敗塗地,身首異處,生為解事,谥日至愚,哀哉!夫師都之所恣依者突厥耳,師都亡,而突厥亦内亂,是突厥尚不能為扣拔,而師都之得為燕、涼欤?嗚呼!此天下之将合,而非人之所能為也,勢也、數也,統也。
西夏 夏之先本出拓拔氏,唐貞觀中,有拓拔赤辭者,以地内屬,太宗賜姓李,??靖邊等州處之。
其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
唐末,拓拔思恭讨黃巢,得權知夏、綏、銀節度使,賊平,封夏國公。
思恭卒,弟思谏代,鸢定難軍節度使。
思谏卒,思恭孫彜昌嗣。
梁開平中,彜昌遇害,将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揮仁福。
仁福卒,子彜興與,加定難軍節度使,曆晉、漢、周,加中書,今封西平王,累加太傅。
宋初,加太尉,卒贈太師,追封夏王。
子克睿立。
克睿授定難軍節度使,率兵破北漢吳堡砦,獻其俘,累加檢校太尉,卒贈侍中。
子繼均立,授檢校司徒、定難軍。
節度觀察留後,卒。
弟繼棒立,以太平興國七年率族人入朝,太宗甚嘉之。
繼捧願留京師,乃遺使夏州,變缌麻已上親赴阙,授繼捧彰德軍節度使,拜官其□弟克信等十二人有差。
繼而其弟權知夏州克文來朝,以唐喜宗所賜其祖思恭鐵券及朱書禦劄來上,改博州防禦使。
初,繼捧之人也,弟繼遷出奔,及是數為邊患,有言繼捧洩朝廷事于繼遷者,乃出為崇信軍節度使。
端拱初,改感德軍節度使。
屬發兵對繼遷,不克,用宰相趙普計,欲委繼捧以圓之,因召赴阙,賜姓趙氏,更名保忠,授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健、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
至鎮敷月,上言繼遷悔過歸款,乃授繼遷官,然實無降心也。
二年,加保忠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淳化元年,興繼遷戰于安慶澤,繼遷中流矢遁去。
保忠乞益師,遺商州團練使翟守素率兵援之。
五年,繼遷攻靈州,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讨之。
保忠先挈其母興妻子壁野外,乃上言:興繼遷解怨獻馬,乞能兵。
帝覽奏,立遺中使督繼隆進軍。
及兵獻境,保忠反,鳥繼遷所圖,襲其管帳,保忠單騎走還城,愛指揮使趙光嗣執送汴,責授右千牛衛上将軍,封有罪侯,賜第京師。
保忠怏怏不自得。
景德元年卒,贈威塞軍師度使。
克文亦死,贈嶽州防禦使。
天禧四年,硈蝶緣。
孫從吉衛三班奉聯。
繼遷,繼捧族弟也。
高祖思忠,當從兄思恭讨貢巢,戰沒,贈宥州刺史。
會祖仁顔,唐銀州防禦使。
祖彜景。
嗣于晉父光俨,嗣于周。
建隆四年。
繼遷生于銀州無定河,生而有齒。
開寶七年,授定難軍管内都知蕃落使。
繼捧之歸宋,時年二十,留居銀州。
及使至,召缧麻親赴阙,乃詐方乳母死,出葬,奔入地斤澤。
澤距夏州東北三百裡。
太平興國八年,知夏州尹寶興、都巡檢曹光寶偵知,夜襲破之,斬首五百級,焚四百餘賬。
繼遷興其弟遁免,獲其母興妻。
繼遷複連娶豪族,轉遷無常,漸以疆大,而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歸之。
繼遷因語其豪右日: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絕之,爾等不忐李氏,能從我興複乎?衆曰:諾。
遂興弟繼翀破醜重過貴、張浦、李大信等起夏州,及詐降,誘殺曹光寶于葭蘆川,遂襲銀川,擄之。
時雍熙二年二月也。
三月,破會州,焚毀城郭而去。
三年,潦以義成公主嫁繼遷,冊為夏國王。
四年,知夏州安守中以三萬衆戰于王亭鎮,敗績。
淳化二年,遼封繼遷為西平王,奉表歸款,以為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
四年,牔運副使鄭文寶議禁鹽池,用困繼遷。
數月,遷人四十二族萬餘騎寇環州,屠小康堡。
太宗乃遺錢若水弛其禁,因撫慰之。
五年正月,繼遷徙綏州民于平夏,部将高文岯等因衆不樂,反攻敗之。
繼遷送攻靈州,谄李繼隆等進讨。
四月,削趙保吉姓名。
帝以夏州深在沙漠,奸雄因以竊據,欲隋其城。
呂蒙正曰:自赫連築城以來,頗為關右之患,若遂廢之,萬世利也。
乃诏堕之,遷其民于綏、銀。
七月,乃獻為以謝。
至道元年,遺左都押衙張浦,以橐馳俍為來獻,且乞禁邊盜掠,谄今謹守。
疆場邊所盜物,遺合門副使馮讷,中使賈繼隆持谄,拜繼遷鄜州節度使,不受。
以浦為鄭州國練,留京師。
二年春,奪宋靈州饋連。
三年,複命李繼隆為環慶等州都部署。
會四方館使曹璨自河西至,言繼遷衆萬餘圍靈武城,上表告急。
九月,帝親部分諸将,繼隆出環,丁罕出慶,範廷召出廷,王超出夏,張守恩出鄜,五路進讨,直抵平夏。
兵行數日,興丁罕合,又行十餘日,無所見,乃引還。
張守恩不戰而遁,王超、範廷召遇之于鳥白池,大小數十戰不利。
諸将失期,士卒困乏。
繼遷複令軍主史不癿駐屯橐馳口,以阻歸路。
繼隆遺田敏等擊之。
鹹平春,繼遷複表歸順,真宗乃授繼遷如保忠官,加邑千戶,寶封二百戶,益功臣号。
放張浦還,尋遺弟繼瑗來謝恩,授繼瑷毫州防禦使,封繼遷母衛慕氏衛國太夫人。
子德明為定難軍節度行軍司馬。
未幾,複抄邊。
四年秋八月,帝以李繼遷難人貢,而鈔動益甚,乃遺張齊賢行邊。
齊賢言靈武孤城,必難因守。
通判永興軍何亮複言:靈武地方千裡,表裹山河,決不可舍之以資戎狄。
帝不能決。
論谄臣議枼守之宜,楊億言果之便,輔臣鹹言不可。
帝以問李沆,沆曰:繼遷未死,靈州非朝廷有也。
莫若遷使,密召州将吏,部分軍民,空晶而歸,如此,則關右之民息肩矣。
帝不從。
以五超為西面行管都部署,将步騎六萬援靈州。
九月,李繼遷寇清遠軍,都監肆義叛隆之,繼遷勢益張,大複攻定州。
懷連又掠辎重,至唐龍鎮,副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