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鎮志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新砦、大郎等堡,皆扼。
賊要害。
嘗戰,安遠被創甚,聞寇至,節馳赴,衆争前為用,臨敵被發,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後以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
卒,贈中書令。
論武襄。
評曰:狄武襄,西河書佐也。
逋罪入京,竄名赤籍,以三班差使、殿侍出為青澗城指揮使。
種世衡知城,範文正帥鄜延,料閱軍書,至夜分,從者皆休,唯青不懈。
呼之即至,每從事,兩手如玉。
種以此異之,授以兵法,又延之于範公,遂成名。
此張舜民盡墁錄也,可補本傳所不及。
又梅堯臣碧雲騢曰:狄青與文彥博同鄉,青建節知延州,彥博令客詣青曰:延州之行,我有力焉,合奏異姓一人,當以客為請。
青遂奏客為試校書郎。
會伐蠻,賊敗走歸洞,乃除青為樞密使。
此豈實錄乎?然當時之名臣,若韓忠獻公、範文正公,皆有貶辭,又何論于潞公耶?存之以俟學古者。
吳育字春卿,建安人。
舉進士,試禮部第一,曆知太常禮院。
元昊僭号,議出兵,育獨建言:元昊巳僭興服,勢必不能自削,宜援國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順。
拊而收之。
不報。
育複言:宜先谕以文诰,尚不寶姑嚴守禦。
時方銳意讨之,而諸将多覆軍者,卒以無功。
乃封元昊為夏國主,如育議。
育又上言:真宗命潘羅支。
攻殺李繼遷,而德明乃降。
元昊第兒朝廷比年與西。
域諸戎不通朝貢,乃得以利啖鄰境,固其巢穴無肘。
腋之患。
請募士谕唂厮啰及他番部,離散黨與,使并力以攻,而均其恩賜,此伐謀之要也。
久之,除宣徽南。
院使、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判延州,複以為資政殿大學士,卒,谥正肅。
明鎬字化基,密州安丘人。
進士,知同州,未逾月,會元昊寇延州,起為陝西轉運使。
夏人破金明砦,既去,議修複,帥臣擁兵不即進,而鎬以百餘騎自督将士,一月而城成。
賦又破豐州。
擢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運使,修建甯、中候、百勝砦、鎮川、清塞堡凡五城。
以勞遷左司郎中,擢龍圖閣直學士。
龐籍字醇之,單州武城人。
及進士第,景祐三年,進天章閣待制。
元昊反,為陝西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
俄兼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讨使。
明年,攺延州觀察使,力辭,換左谏議大夫。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破五龍川,邊民焚掠殆盡,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萬無壁壘,皆散處,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金明西北有渾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橋子谷,寇所出入之道也。
使部将狄青将萬餘人築招安砦于谷旁,數募民耕種以贍軍,悉複所亡地,築十一城,頗更陣法,損益兵械。
元昊遣李文貴赍野利旺。
榮書來送款,籍曰:此詐也。
乃屯兵青澗城。
後數月,果入寇,籍召文貴開論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榮書來,會,帝厭兵,因招懹之,遣籍報書。
使者往返。
逾年,又遣賀從勗來,攺名曩霄,稱男,不稱臣。
籍送從勗至阙,下因便言:羌久不通和市,國人悉怨,今辭理寖順,必有攺事中國之心。
請遣使者申論之。
朝廷采用其策。
元昊既臣,召籍為樞密副使,攺參知政事、知并州。
坐擅聽麟州築堡白草平,而州将武勘等為夏人所敗,複為觀文殿大學士,徙定州。
上章告老,尋以太子太保緻仕,封颍國公。
薨,谥莊敏。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
舉進士,累官拜右司谏。
趙元昊反,琦論西師形勢甚悉,即拜為陝西安撫使,進樞密直學士,副夏竦為經略安撫招讨使。
诏遣使督出兵,琦亦欲先發以緻賊,而合府固争,元昊遂寇鎮戎。
琦畫攻守二策,馳人奏仕宗用攻策,乃诏鄜延、泾原同出征。
既而任福敗于好水川,琦上章自劾,奪一官知秦州。
久之,還舊職,為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讨使,屯泾州。
元昊稱臣,召為樞密副使,加門下侍郎,進封魏國公。
會種谔擅取綏州,西邊倜擾,攺判永與軍,經略陝西。
琦初言綏州不當取,巳而夏人誘殺楊定,琦複言:賊既如此,綏今不可棄。
樞密院以初議诘之,琦具論其故,卒存之。
熙甯八年,換篩永與軍,再任。
未拜,面薨,贈尚書令,谥忠獻。
範仲淹字希文,蘇州人。
登進士第。
元昊反,召為天章閣待制,知永與軍,攺陝西都轉運使。
會夏竦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讨使,進仲淹龍圖閣直學士圖之。
時延州諸砦多失守,仲淹請自行,诏兼延□大閱州與得萬八千人,分六将領之,日夜訓練,量賊衆寡,使更出禦敵。
又修承平、永平等砦,招還流亡,定堡障,通斥堠,城十二砦。
于是羌漢之民相踵歸業。
既而元昊歸,陷将高延德因與仲淹約和,促淹為書戒喩之。
屬任福敗好水川,元昊答書不遜,仲淹對使焚之。
大臣以為不當辄通書,又不當辄焚其書。
降秩知耀州,徙慶州,遷左司郎中,為環慶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讨使,進樞密直學士、右谏議大夫。
元昊請和,召拜樞密副使,攺參知政事。
會邊陲有警,以仲淹為河東、陝西宣撫使。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請棄之,仲淹為修故砦,流亡還者三千餘戶。
又奏免府州商稅,河外遂安。
乃以為資政殿學士、陝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
卒,贈兵部尚書,谥文正。
評曰:兵法曰:廟算勝。
又曰:将能而君不禦者勝。
若将不能矣,而廟堂又無算以勝之,威何得不绌,國何得。
不蹙哉!善夫歐陽子之言曰:寶元中,趙元昊叛,朝廷命将讨伐,以鄜延、環慶、泾原、秦鳳四路各置經略安撫、招讨使。
餘以為四路皆内地也,當如故事,置靈夏四面行營招讨使,今自于境内,何所招讨?因竊料王師必不能出境。
其後用兵五六年,劉平、任福、葛懹敏三大将皆自戰其地而大敗,由是至于罷兵,竟不能出師,其亦春秋責賢者備之意。
曹光實,雅州百丈人,少武男,嗣父職,遷永平軍篩度管内捕盜遊奕使。
太平與國五年,李繼俸之入朝也,以光寶為銀、夏、綏、麟、府、豐、宥州都巡檢使。
繼捧弟繼遷逃入蕃落為邊患,光實乘閑掩龍至地斤澤,俘斬甚衆,破其族帳,獲繼遷母妻及牛半萬計。
繼遷僅免,使人绐光實請降,光實信之,定期于葭蘆川。
光實從數百騎往,伏兵起,遂遇害。
王德用,字元輔,趙州人,魯國公超之子也。
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擊李繼遷。
超帥兵六萬出綏夏,德用年十七,為先鋒,将萬人,戰鐵門關,俘斬甚衆。
進師烏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賊勢銳甚,超按兵不進,德用請乘之,簡精兵五千,轉戰三日,敵稍卻,超撫其背曰:王氏有子矣。
累遷内殿崇班,拜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副使。
德用狀貌雄毅,面黑,頸以下白皙,人皆異之,呼曰黑王相公。
言者論德用貌類藝祖,宅枕乾岡,遂罷為武甯軍節度使,出知随州。
謝表雲:狀類藝祖,父母所生,宅枕乾岡,朝廷所賜。
時人多之。
後封冀國公。
向敏中字常之,開封人。
進士,為著作郎,召見便殿。
占。
對明暢,太宗善之,當飛白書敏中洎張詠二名付中書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
并命為樞密直學士。
鹹平初,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罷為戶部侍郎出知。
永興軍、夏州李繼遷為潘罷支射傷,兵敗,自度孤危且死,屬其子德明曰:必歸宋。
繼遷卒,德明遂納款,就命敏中為鄜延路緣邊安撫使。
俄還京兆。
是冬,真宗幸澶淵,賜敏中手诏,付以西鄙,許便宜從事。
敏中得诏藏之,視政如常日。
會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為亂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
明日,召賓僚置酒縱閱,命傩入。
将至階,敏中振袂一揮,伏出,盡擒之,果各懷短刃,即席斬焉。
既屏其屍,以灰沙掃庭,張樂宴飲,坐客皆股栗,邊藩遂安。
三年,又以德明誓約未定,徙敏中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經略。
天禧初,加吏部尚書,進右仆射。
卒,谥文簡。
評曰:昔向文簡善為詩,在延州日,有詩曰:四時常。
有煙棚合三月,猶無茶甲生。
雖與唐人河畔冰開長安。
花落之句,工力不敵,然延州之實錄也。
使朵風者出,而邊庭之景物不具見也哉! 張旨,字仲微,懷州河内人。
初為保定軍司法參軍,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遷尚書屯田員。
外郎通判府州。
州依山無外城,旨将築之,州将曰:吾州據險,敵必不來。
旨不聽。
城垂就,寇大至,乃聯巨木補其罅,守以強。
弩中外不相聞者累日,人心震恐。
庫有雜□數千段,旨矯诏賜築城卒,卒皆東望呼萬歲,賊疑以救至也。
小卻。
州無井,民取河水以飲,賊斷其路。
旨夜開門率。
兵擊賊,以官軍壁兩傍,使民泥覆,望見,以為水有餘,随解去。
以功遷都官員外郎,尋卒。
周美字之純,靈州回樂人。
少隸朔方軍,以材武稱。
趙保吉陷靈州,美棄其族閑走歸京師,天子召見,隸禁軍。
元昊反,陝西用兵,經略使夏竦薦其材,擢供備庫使、延州兵馬都監。
夏人既破金明諸砦,美請于經略使範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勢必複來。
金明當邊沖,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失之。
仲淹因屬美複城之。
數日,賊果至,陣于延安城北三十裡。
美領衆二千力戰,抵暮,乃徙軍山北,多設疑兵。
夏人望見,以為救至,即引去。
既而複出艾蒿砦,半夜鬥不解,美使人人持一炬,從間道上山大噪,賊懼走,遂築萬安城而還。
又敗敵于金湯城。
元昊大人據承平砦,諸将會兵議,攻讨。
種世沖請直搗敵穴,美目:彼知吾來,必設伏,待,我不。
如間道掩其不意。
世衡不聽,美獨以兵西出鞭蓉谷,大破之。
未幾,敵複略土□砦,美迎擊于野家店,追北。
至拓跋谷,築栅于蔥栴梅官道谷,以據敵路。
合士卒益種營田,歲收谷六千斛。
複率衆由廳子部西濟大理河,屠劉萬多移二百帳。
除鄜延路兵馬都監,遷賀州剌史。
初,美自靈武來,上其所服精甲,诏藏軍器庫。
至是,加飾黃金,遣使即軍中賜之。
又破敵于無定河,乘勝至綏州,因城龍口平砦,加本路鈴轄,遂為副總營。
邊書至,諸将各擇便利,獨美未嘗辭難,然所向辄克,諸将以此服之。
卒,贈忠武軍節度使,谥忠毅。
趙振字仲威,雄州歸信人。
景德中,授三班借職。
後數年,知環州,累遷象州防禦使。
元昊将反,為金銀冠佩隐飾甲騎,遣屬羌。
振潛以金帛誘取之,以破其勢。
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鄜延路副都總管,知延州。
元昊既破豐州,将襲近砦,振率钤轄張亢、麥允言出麟州深柏堰擊破之,兼領岚、憲六州軍事,攺解州緻仕。
許懁德,字師古,開封祥符人。
少以父任為東西班殿侍。
元昊寇邊,遷儀州刺史、鄜延路兵馬钤轄、副總管。
夏人三萬騎圍承平砦,懷德突圍破之,夏人複陣,有先鋒出陣嫚罵者,懷德引弓一發而踣,敵屠金明,複圍延州,懷德遽還,夜遣裨将以步騎千餘人擊敗之,遂解去。
遷鳳州團練使,專領延州東路茭村一帶公事。
數歲,卒,贈侍中,谥榮毅。
張亢字公壽,濮州臨濮人。
進士及第,為通判鎮戎軍。
上言:趙德明死,其子元昊書誅殺,勢必難制,宜亟防邊。
因論西北攻守之計。
既而元昊反,為泾原路兵馬钤轄,知渭州,徙鄜延路,知鄜州。
會元昊益熾,以兵圍河外,康德與無守禦才,屬戶豪乜啰叛去,導夏人自後河川襲府州,屯琉璃堡。
徙亢為并代都钤轄、管勾麟府軍馬事。
單騎叩城,出所授敇示城上,門啟。
既人即緃民樵采,汲谷澗間。
亢以州東焦山有石炭穴,為築東勝堡;城旁有蔬畦,為築金城堡;州北沙坑有水泉,為築安定堡,置兵守之。
乃募役兵敢戰者,夜伏隘道,邀擊夏人遊騎。
比明,有持首級來獻者,亢以錦袍賜之,知士可用,始襲擊琉璃堡,大破之,夏人棄堡去,乃築宣威砦。
時鱗州餽路猶未通,敕亢自護賞物送麟州。
敵以兵數萬趨柏子砦來邀,亢所将才三千人,亢激怒之,士皆感奮。
會天大風,順風擊之,賊相蹂踐。
赴崖谷死者不可勝計。
乃修建甯砦。
夏人數出争,遂戰于兔毛川。
先使骁将孫岊伏短兵強弩數千于山後。
亢所統軍萬餘,皆京師新募,敵目曰東軍,素易之而怯,虎翼軍勇悍,亢陰易其旗,敵果趣東軍搏戰良。
久,伏發,敵大潰。
不逾月,築清塞、百勝、中候、建甯、鎮川五堡,遂為并、汾屏蔽。
以疾辭,為秘書監、徐州總。
管卒。
王信字公亮,太原人。
累以功補龍神衛指揮使又遷。
都虞候,兼鄜延巡檢。
康定初,劉平、石元孫戰于三川,信以所部兵薄賊,斬首數十級。
遷保安軍兼鄜延路兵馬都監。
始至之夕,敵衆号數萬傅城,軍吏氣攝。
信領勁兵二千,夜出南門與戰,失其前鋒,因按軍不。
動,遲明,潛上東山,秉勢擊走之。
遷钤轄,兼經略安撫、招讨都監。
卒。
郭恩,開封人。
曆延州西路都巡檢,徙并、代州钤轄,勾麟府軍馬事。
嘉祐二年五月,夏人侵屈野河西地,内侍黃道元等以巡邊為名,會诇者言敵兵盛,屯沙黍浪。
恩乃同道元夜率兵循屈野河北而行。
夏人舉火卧牛峰,知麟州武戡指以謂恩曰:敵已知吾軍至矣。
道元曰:此爾曹故沮我師。
及聞鼓聲,道元猶不信。
行至皆口,恩欲休軍,逮曉乃登山。
道元奮衣起曰:幾年聞郭恩名,今日懦怯,與賈逵何殊?恩愠曰:不過死耳。
乃行。
比明,至忽裡堆,敵數十人皆西走,相去數十步止。
恩等踞床,遣騎呼之,敵不應,亦不動。
俄而火起,敵騎張左右翼,自南北交至。
堆東有塹,其中有梁,謂之斷道堰。
恩等東據梁口,與力戰。
自旦至食時,敵自兩旁塹中攀緣而上,四面合擊,恩衆大潰。
道元及府州、甯府砦兵馬都監劉慶皆被執,恩不肯降,乃自殺。
贈同州觀察使。
郭咨字仲謀,趙州平棘人。
舉進士,遷殿中丞,知館陶縣。
康定時西征,咨上戰略,獻拒馬槍陣法。
擢通判鎮戎軍,募兵教習。
轉運使任颛言咨有巧思,自為兵械,皆可用。
诏以所作刻漏圓楯、獨轅弩生皮甲來,上帝。
嘉之。
攺鄜延路兵馬钤轄,诏立獨轅弩軍。
高永能字君舉,綏州人。
補殿侍,稍遷供奉官。
種谔取綏州,發永能兵六千人啰兀,五戰皆捷。
轉供備庫副使,治綏德城,辟地四千頃,增戶千三百,即知城事。
初為鄜延都監,秋大稔,夏人屯騎将取稼,永能簡精騎突過其營,騎卒驚潰,獲钤轄二人,轉六宅使。
夏人患之,令曰:有得高六宅者,賞金與身等。
經略使呂惠卿行邊,永能伏騎谷中,以備侵轶。
夏兵二萬犯當川堡,永能依險設疑兵,且關且郤,而令後騎楊麈,若援至者舊而前,遂解去。
擢本路钤轄。
四年,西讨,永能為前鋒,園米脂城。
夏人十萬來援,永能謂弟永亨曰:彼恃衆集易吾軍,營當大川,宜嚴陳,待其至,張左右翼擊之,可破也。
诘旦,力戰于無定河,斬首數千級,先降其東壁守将,衣以文錦,導以鼓吹,耀諸城下。
介訛遇乃出降。
進東上閣門使、甯州刺史。
以年請老,不許。
元豐初,種谔西讨,得銀、夏、宥三州而不能守。
延帥沈括欲盡城橫山,瞰平夏,城永樂。
至是诏給事中徐禧、内侍。
李舜舉往相共事,令括總兵以從,李稷主餽饷。
禧言:銀州雖據明堂川、無定河之會,而故城東南巳為河。
水所吞,請先城永樂。
永樂依山無水泉,種谔極言其不可。
禧以谔跋扈,奏谔留守延州,自率諸将往築,十四日而成,距故銀州治二十五裡,賜名銀川砦。
禧、括、舜舉還米脂,以兵萬人留曲珍守之。
既成之九日,夏兵數千騎來,以曲珍、禧與舜舉、稷往援之,括獨守米脂。
比抵永樂,夏人傾國而至。
永能、曲珍請及其未陳擊之,禧曰:爾。
何知,王師不鼓不成列。
珍又白禧:敵兵衆甚,公宜退處内栅,檄諸将促戰。
禧笑曰:曲侯老将,何怯耶?禧執刀自率士卒拒戰。
俄夏人縱鐵騎犯陳,鄜延選鋒軍最為骁銳,先接戰而敗,奔入城,遂被園且水砦又為夏人所據,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大半。
夏人蟻附登城。
珍又白禧,請突園而南。
永能亦勸李稷盡捐金帛,募死士力戰以出,皆不聽。
攻擊十二日,城陷,其孫昌裔欲掖之從間道出。
永能歎曰:吾結發從事西羌,戰未當挫,今年巳七十,受國大恩,恨無以報,此吾死所也。
顧易一卒敝衣戰而死。
曲珍缒城去,禧、舜舉、稷皆死之。
延州将皇城使寇偉亦力戰而沒。
铷贈永能房州觀察使,禧等贈官有差。
評曰:宦官之禍酷矣,然未有若典兵之甚者也。
唐以北司本兵,前車既覆,宋又踵而行之,以緻童貫秉兵柄者幾二十餘年,開邊生事,釀成南渡之禍。
然其始如黃道行之巡麟州,李舜舉之城永樂,其所由來漸矣。
故當時有北司無南司之語,樂何其不為天寶之思藝、乾符之令孜也。
夫人主亦何利于宦官而安之哉?獨可怪者,明懁宗手除魏珰之逆,及其季也,一惟宦官之是信,于河南之讨賊也,則有若陳大全為内中軍矣;陝州之會兵也,則有若楊進朝為監京營矣;鳳陽之援師也,則有若盧九德為恊各鎮矣。
既而杜勳倒戈于宣府,杜之秩肉袒于居庸,高起潛棄師于沙河,而京師不知也,猶命内監分守九門。
至杜勳者,受僞命,缒城人為李賊遊說,俨然敵國之使,仍禮遣之而去,尚謂國有人乎?宜開門延賊,秉筆老監為之而無忌也。
君以此始,亦以此終,可勝歎哉!書曰: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能無遣恨于崇山,含忿于蒼墓乎? 陸诜字介夫,餘杭人。
進士,為天章閣待制、知延州。
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
第進士。
郭逵宣撫陝西,辟掌機家文字。
種谔擅納綏州降人數萬,朝廷以其生事,議誅谔,反故地,歸降人,以解仇釋兵。
禼上疏言:谔無名興兵,死有餘責。
然寇既殺王官,而又棄綏不守,示弱巳甚,且名山舉族來歸,當何以處?又移書執政,請存綏州以張兵勢。
坦規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畫稼穑之地三十裡,以處降者,援種世衡招蕃兵部族屯青。
澗城故事。
朝廷從之。
加直龍圖閣、知延州。
遣裨将曲珍、呂真以兵千人分巡東西路。
夏人方寇綏,遇珍敗。
走,夏,自失綏,意未能巳。
禼揣知其情,奏言夏使請和。
必欲畫綏界,願聽本路經略司分畫。
歲賜則俟通和。
之日複言。
明年,遂以綏為綏德城。
又檢括境内公私間田,得七千五百餘岵頃,募騎兵萬七千。
神宗聞而嘉。
之,擢天章閣待制,遷龍圖閣直學士,複帥延安。
元祐初,梁乙埋數擾邊,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劉安、李儀曰:夏即犯。
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
安等襲洪州,俘斬甚衆,夏遂人貢。
拜端明殿學士,遷大中大夫。
夏遣使以地界為請,朝廷許還葭蘆、米脂、浮屠、安疆四砦,猶未有恭順意。
未幾,複犯泾原。
會禼卒,贈右光祿大夫。
紹聖四年,以禼與元祐棄地議,系其名于黨籍。
劉昌祚字子京,真定人。
元豐五年,徙泾原,加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沼延州。
時永樂方陷,士氣不振。
昌祚先修馬政,合軍中校校擊優者乃給馬。
自義合至德靖砦,綿互七百裡,堡壘疏密不齊,烽燧不相應。
昌祚度屯戍險易、地望遠近、事力強弱,立為定式,上諸朝。
夏人寇塞門、安遠砦,出師拒之,殺其統軍葉悖麻咩吪埋二人,蓋始謀攻永樂者,圖其形以獻。
帝喜,遣近侍勞軍。
後遷武康軍篩度使,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谥毅肅。
燕達字逢辰,開封人。
授内殿崇班,為延州巡檢,戍懹甯砦。
夏人三萬騎薄城,達所部止五百人躍,馬奮擊。
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監,數帥兵深入敵境,九戰皆捷,累遷西上閣門使。
郭逵字仲通,洛陽人也。
康定中,兄遵死于敵,錄逵為三班奉職。
神宗即位,遷靜難軍奮。
後,徙鎮鄜延。
種谔受嵬名山降,取綏州,夏人遂殺楊定。
朝論以邊釁起,欲棄綏,逵切谏。
既而夏人欲以塞門、安遠二砦來易綏,朝廷許之。
逵曰:此正商于六百裡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與。
乃寝其請。
夏人又求以亡命景詢易名山,逵曰:詢,庸人也,于事何所輕重?受之則不得不還。
名山恐自是蕃部無複敢向化也。
逵诇得殺楊定者姓名,諜告,将斬之于境以謝罪。
逵曰:是且枭死囚。
以绐我,報曰:必執李崇貴、韓道喜來,夏人言殺之矣。
逵以二人狀貌物色诘問,始執獻之。
加檢校太尉、雄武軍留後。
交阯李乾德陷邕管,名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讨使,請鄜延、河東舊吏士自随。
将行,晏于便殿,賜軍旗章劍甲以示寵。
攺左武衛上将軍、提舉崇福宮,卒。
沈括字存中,錢塘人。
進士第,為館閣校勘,又出知青州。
未行,攺延州。
至鎮,悉以别賜錢為酒命良家子馳。
射角勝,有轶群者,自起酌酒以勞之,邊人??激,越歲得徹劄超秉者千餘,皆補中軍義從。
以副總管種谔西讨,援銀、宥功,加龍圖學士。
朝廷出宿衛之師來戍,賞赅至再,而不及鎮兵。
括以為衛兵雖重,而無歲不戰者,鎮兵也。
今不均若是,且召亂。
乃藏敕書,而矯制。
賜缗錢數萬,以驿聞,诏書褒美。
世衡字仲平,洛陽人,放之兄子也。
曆同州、鄜州官。
西邊用兵,世衡建言:延安東北二百裡有故寬□,請因其廢壘而與之,以當寇沖,右可固延安之勢,左可緻河東之粟,北可圖銀、夏之舊。
朝廷從之,命董其後。
夏人屢出争,世衡且戰且城之,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
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辭不可穿。
世□命屑石一畚,醻百錢,卒得泉。
城成,賜名青澗城。
遷殿崇班、知城事。
開營田二千頃,募商賈貸以本錢,使通貨赢其利,城遂富實。
間出行部族,慰勞其首領,或解與所服帶。
嘗會客飲,有得敵情來告者,即以飲器予之,繇是屬羌皆樂為用。
再遷洛苑副使,知環州。
當課吏民有過失者,使之射,射中則釋其罪。
有辭某事,請某事,轍因中否而與奪之,人人自厲,皆精于射□是數年,敵不敢近。
遷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钤轄。
範仲淹檄合與将偕築細腰城。
世衡時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晝夜與築,城成而卒。
世衡在邊數年,積谷通貨,所至不煩縣官,益兵增饷,善撫養士卒,病者遣子傅視其食飲湯劑,以故得人死力。
及卒,羌人朝夕臨者數日。
青澗及環州皆畫像祠之。
子诘、谔、診,皆有将材,關中号曰三種。
誼,其幼子也。
孫樸、師道、師中。
種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庫副使。
延帥陸诜廌知青澗城。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綏州,其弟彜山先降,谔使人因彜山以誘之,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許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谔即以聞,诏轉運使薛向及陸诜委谔招納。
谔不待報,悉起所部兵,長驅而前,圍其帳。
名山驚,援槍欲鬥,彜山呼曰:兄巳約降,何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鑫盂示之,名山投槍哭,遂舉衆從谔而南。
诜以無诏出師,召谔還軍,次懁遠,晨起方栉,敵四萬衆坌集,傅城而陳。
谔使名山挑戰,谔繼之,鼓行而出。
至晉祠,使偏将燕達、劉甫為兩翼合戰,追擊二十裡,俘馘甚衆,遂城綏州。
韓縫撫陝西,用為鄜延钤轄。
縫城啰兀,規橫山,令谔将兵二萬出無定川,起河東兵會銀州城,而慶卒叛,诏罷師,棄啰兀。
後徙鄜延副總管,上言:夏主秉常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兵梼其巢穴。
遂入對,大言曰:夏國無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來耳。
帝壯之,決意西讨,以為經略安撫副使,諸将悉聽篩制。
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口,未下,夏兵八萬來援,谔禦之無定川,大破之,降其将令介、訛遇。
捷聞,帝大喜,群臣稱賀谔。
留千人守米脂,進次銀石,夏州不見敵,诏令班師。
谔謀據橫山之志未巳,遣子樸上其策,言:橫山延袤千裡,多馬稼,人物勁悍善戰,且有鹽鐵之利,夏人恃以為生,其城壘皆控險,足以守禦。
今之與功當自銀州。
始,其次遷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則橫山之地巳囊括其中。
又其次修鹽州,則橫山強兵戰馬,山澤之利,盡歸中國矣。
會徐禧與沈括定議,移銀州城永樂,與谔謀異,乃奏留谔,就命知延州,疽發背卒。
種誼字壽翁,熙甯中入對,神宗問其家世,命誼以官,從高遵裕複洮岷,又平山後羌,至熙河副将,徙知鄜州。
夏人犯延安,趙禼使誼統諸将,敵聞誼至,皆潰去。
延人謂得誼勝精兵二十萬。
進熙河钤轄,知蘭州。
誼倜傥有氣篩,喜讀書,莅軍整岩,遇敵度不勝不出,故每戰未嘗敗。
曲珍字君玉,隴幹人,世為著姓。
寶元、康定間,夏人數入寇,珍諸父糾集族黨禦之,敵不敢犯,于是曲氏以材武長雄邊關。
珍好馳馬試劍,秦鳳都钤轄劉溫潤奇其才,從溫潤城古渭,與羌戰,先登陷陳,為綏德城監押,加閣門祗侯,有功洮西,遷内殿崇班,擢鄜延钤轄,進副總管。
從種谔攻金湯、永平川,斬二千級。
累遷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永樂之役,城陷,子弟死者六人,珍僅以身免,坐貶皇城使。
元祐初,為環慶副總管。
夏人寇泾原,号四十萬,珍搗虛馳三百裡,破之于曲律山。
進東上閣門使、忠州防禦使,卒。
張蘊字積之,開封将家子也。
從軍為小校,隸劉昌祚,以功賜金帶。
曆京西、泾原将,知綏德、懷甯、順甯軍等。
六城,儲粟至三十萬斛,将兵取宥州,破夏人于大吳神流堆。
其監軍即引鐵騎數千□松林諜知之,頓兵長城嶺以待,戒諸部曰:賊遠來氣盛,少休必困,困而擊之,必捷。
果以勝歸。
夏人寇順甯,蘊置伏??中,俘斬數百。
累遷皇城使、榮州刺史,卒。
王庶字子尚,慶陽人。
舉進士第,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府,升龍圖閣待制,篩制陝西六路軍馬。
陳淬字君銳,與化軍莆田人。
紹聖時下第,挾策西遊。
時呂惠卿帥鄜延,淬戎服往見。
惠卿問:相見何事?淬曰:大丈夫求見大丈夫,又何事?惠卿器之,補三班奉職,與西人接戰于烏原,手殺十餘人,擒其砦主。
惠卿奏為左班殿直、鄜延路兵馬都監。
建炎初,拜宿州安撫使。
李成叛,诏以淬為禦營使、六軍都統、淮南招撫使讨之。
金兵犯闆橋,諸軍皆潰,淬獨與從子仲敏俱戰死,诏贈拱衛大夫、明州觀察使。
評曰:宋敏求稱:秦桧當國時,有士人假其書谒楊州守,守贈以五百金。
後覺其僞,聞之桧。
桧訪其人,即秦補官資。
或問故,桧曰:有膽,敢假桧書,若不以一官?之,則北奔南走矣。
而惠卿之于陳淬也亦然。
呂惠卿、秦桧,宋之所謂小人也,而于用人之際,甄識如此。
語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豈可以人而廢之哉? 夏安期知延州,州東北阻山無城,夏人常乘之。
安期至,即今築城。
方盛暑,躬自督役,不逾月而就。
魏彥明,開封人,通判延安府。
府有東西二城,東城為金人所陷,遂專圍西城。
彥明與權府事劉洪分地而守,彥明當東壁,空家赀以賞戰士。
金人晝夜攻城,閱二十日,城陷,彥明坐于城樓上,金人并其家執之,喻使速降,彥明曰:吾家食宋祿,犬輩使皆吾君乎?婁宿怒,殺之。
诏贈中大夫。
折繼世少從軍,為延州東路巡檢。
嵬名山之内附,繼世先知之,遣其子克勤報種谔,谔用是取綏州。
繼世以騎步一萬軍于懹甯砦,入晉祠谷,往銀川,分名山之衆萬五千戶,居于大理河。
夏人來攻,再戰皆捷,遂同名山守綏州。
錄功颌忠州剌吏。
卒。
折克行,字遵道,繼闵子也。
初仕軍府,無所知名。
夏人寇環慶,克行以兵三千護饷道,戰于葭蘆川,先登,斬級四百,降戶千,馬畜萬計。
諸老将矍然曰:真折太尉子也。
擢知府州。
王中正出塞,克行先拔宥州,每出必勝,夏人畏之。
太原孫覽議城葭蘆,諸将論多不合,召克行問策,即頓兵吐渾河,約勒部伍,為深入窮讨之狀,敵疑不敢動。
既訖役,又入津慶、龍橫川,多所斬。
獲。
克行在邊三十年,善拊士卒,戰功最多,羌人呼為折家父。
官至秦州觀察使。
卒。
折可适,未冠有勇,馳射,不習而能。
鄜延郭逵見之,歎曰:真将種也。
薦試廷中,補殿侍,隸延州。
米脂之役,與夏人戰三角嶺,得級多,又敗之于蒲萄谷。
東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藉藉于軍門
賊要害。
嘗戰,安遠被創甚,聞寇至,節馳赴,衆争前為用,臨敵被發,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後以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
卒,贈中書令。
論武襄。
評曰:狄武襄,西河書佐也。
逋罪入京,竄名赤籍,以三班差使、殿侍出為青澗城指揮使。
種世衡知城,範文正帥鄜延,料閱軍書,至夜分,從者皆休,唯青不懈。
呼之即至,每從事,兩手如玉。
種以此異之,授以兵法,又延之于範公,遂成名。
此張舜民盡墁錄也,可補本傳所不及。
又梅堯臣碧雲騢曰:狄青與文彥博同鄉,青建節知延州,彥博令客詣青曰:延州之行,我有力焉,合奏異姓一人,當以客為請。
青遂奏客為試校書郎。
會伐蠻,賊敗走歸洞,乃除青為樞密使。
此豈實錄乎?然當時之名臣,若韓忠獻公、範文正公,皆有貶辭,又何論于潞公耶?存之以俟學古者。
吳育字春卿,建安人。
舉進士,試禮部第一,曆知太常禮院。
元昊僭号,議出兵,育獨建言:元昊巳僭興服,勢必不能自削,宜援國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順。
拊而收之。
不報。
育複言:宜先谕以文诰,尚不寶姑嚴守禦。
時方銳意讨之,而諸将多覆軍者,卒以無功。
乃封元昊為夏國主,如育議。
育又上言:真宗命潘羅支。
攻殺李繼遷,而德明乃降。
元昊第兒朝廷比年與西。
域諸戎不通朝貢,乃得以利啖鄰境,固其巢穴無肘。
腋之患。
請募士谕唂厮啰及他番部,離散黨與,使并力以攻,而均其恩賜,此伐謀之要也。
久之,除宣徽南。
院使、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判延州,複以為資政殿大學士,卒,谥正肅。
明鎬字化基,密州安丘人。
進士,知同州,未逾月,會元昊寇延州,起為陝西轉運使。
夏人破金明砦,既去,議修複,帥臣擁兵不即進,而鎬以百餘騎自督将士,一月而城成。
賦又破豐州。
擢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運使,修建甯、中候、百勝砦、鎮川、清塞堡凡五城。
以勞遷左司郎中,擢龍圖閣直學士。
龐籍字醇之,單州武城人。
及進士第,景祐三年,進天章閣待制。
元昊反,為陝西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
俄兼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讨使。
明年,攺延州觀察使,力辭,換左谏議大夫。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破五龍川,邊民焚掠殆盡,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萬無壁壘,皆散處,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金明西北有渾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橋子谷,寇所出入之道也。
使部将狄青将萬餘人築招安砦于谷旁,數募民耕種以贍軍,悉複所亡地,築十一城,頗更陣法,損益兵械。
元昊遣李文貴赍野利旺。
榮書來送款,籍曰:此詐也。
乃屯兵青澗城。
後數月,果入寇,籍召文貴開論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榮書來,會,帝厭兵,因招懹之,遣籍報書。
使者往返。
逾年,又遣賀從勗來,攺名曩霄,稱男,不稱臣。
籍送從勗至阙,下因便言:羌久不通和市,國人悉怨,今辭理寖順,必有攺事中國之心。
請遣使者申論之。
朝廷采用其策。
元昊既臣,召籍為樞密副使,攺參知政事、知并州。
坐擅聽麟州築堡白草平,而州将武勘等為夏人所敗,複為觀文殿大學士,徙定州。
上章告老,尋以太子太保緻仕,封颍國公。
薨,谥莊敏。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
舉進士,累官拜右司谏。
趙元昊反,琦論西師形勢甚悉,即拜為陝西安撫使,進樞密直學士,副夏竦為經略安撫招讨使。
诏遣使督出兵,琦亦欲先發以緻賊,而合府固争,元昊遂寇鎮戎。
琦畫攻守二策,馳人奏仕宗用攻策,乃诏鄜延、泾原同出征。
既而任福敗于好水川,琦上章自劾,奪一官知秦州。
久之,還舊職,為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讨使,屯泾州。
元昊稱臣,召為樞密副使,加門下侍郎,進封魏國公。
會種谔擅取綏州,西邊倜擾,攺判永與軍,經略陝西。
琦初言綏州不當取,巳而夏人誘殺楊定,琦複言:賊既如此,綏今不可棄。
樞密院以初議诘之,琦具論其故,卒存之。
熙甯八年,換篩永與軍,再任。
未拜,面薨,贈尚書令,谥忠獻。
範仲淹字希文,蘇州人。
登進士第。
元昊反,召為天章閣待制,知永與軍,攺陝西都轉運使。
會夏竦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讨使,進仲淹龍圖閣直學士圖之。
時延州諸砦多失守,仲淹請自行,诏兼延□大閱州與得萬八千人,分六将領之,日夜訓練,量賊衆寡,使更出禦敵。
又修承平、永平等砦,招還流亡,定堡障,通斥堠,城十二砦。
于是羌漢之民相踵歸業。
既而元昊歸,陷将高延德因與仲淹約和,促淹為書戒喩之。
屬任福敗好水川,元昊答書不遜,仲淹對使焚之。
大臣以為不當辄通書,又不當辄焚其書。
降秩知耀州,徙慶州,遷左司郎中,為環慶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讨使,進樞密直學士、右谏議大夫。
元昊請和,召拜樞密副使,攺參知政事。
會邊陲有警,以仲淹為河東、陝西宣撫使。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請棄之,仲淹為修故砦,流亡還者三千餘戶。
又奏免府州商稅,河外遂安。
乃以為資政殿學士、陝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
卒,贈兵部尚書,谥文正。
評曰:兵法曰:廟算勝。
又曰:将能而君不禦者勝。
若将不能矣,而廟堂又無算以勝之,威何得不绌,國何得。
不蹙哉!善夫歐陽子之言曰:寶元中,趙元昊叛,朝廷命将讨伐,以鄜延、環慶、泾原、秦鳳四路各置經略安撫、招讨使。
餘以為四路皆内地也,當如故事,置靈夏四面行營招讨使,今自于境内,何所招讨?因竊料王師必不能出境。
其後用兵五六年,劉平、任福、葛懹敏三大将皆自戰其地而大敗,由是至于罷兵,竟不能出師,其亦春秋責賢者備之意。
曹光實,雅州百丈人,少武男,嗣父職,遷永平軍篩度管内捕盜遊奕使。
太平與國五年,李繼俸之入朝也,以光寶為銀、夏、綏、麟、府、豐、宥州都巡檢使。
繼捧弟繼遷逃入蕃落為邊患,光實乘閑掩龍至地斤澤,俘斬甚衆,破其族帳,獲繼遷母妻及牛半萬計。
繼遷僅免,使人绐光實請降,光實信之,定期于葭蘆川。
光實從數百騎往,伏兵起,遂遇害。
王德用,字元輔,趙州人,魯國公超之子也。
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擊李繼遷。
超帥兵六萬出綏夏,德用年十七,為先鋒,将萬人,戰鐵門關,俘斬甚衆。
進師烏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賊勢銳甚,超按兵不進,德用請乘之,簡精兵五千,轉戰三日,敵稍卻,超撫其背曰:王氏有子矣。
累遷内殿崇班,拜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副使。
德用狀貌雄毅,面黑,頸以下白皙,人皆異之,呼曰黑王相公。
言者論德用貌類藝祖,宅枕乾岡,遂罷為武甯軍節度使,出知随州。
謝表雲:狀類藝祖,父母所生,宅枕乾岡,朝廷所賜。
時人多之。
後封冀國公。
向敏中字常之,開封人。
進士,為著作郎,召見便殿。
占。
對明暢,太宗善之,當飛白書敏中洎張詠二名付中書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
并命為樞密直學士。
鹹平初,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罷為戶部侍郎出知。
永興軍、夏州李繼遷為潘罷支射傷,兵敗,自度孤危且死,屬其子德明曰:必歸宋。
繼遷卒,德明遂納款,就命敏中為鄜延路緣邊安撫使。
俄還京兆。
是冬,真宗幸澶淵,賜敏中手诏,付以西鄙,許便宜從事。
敏中得诏藏之,視政如常日。
會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為亂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
明日,召賓僚置酒縱閱,命傩入。
将至階,敏中振袂一揮,伏出,盡擒之,果各懷短刃,即席斬焉。
既屏其屍,以灰沙掃庭,張樂宴飲,坐客皆股栗,邊藩遂安。
三年,又以德明誓約未定,徙敏中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經略。
天禧初,加吏部尚書,進右仆射。
卒,谥文簡。
評曰:昔向文簡善為詩,在延州日,有詩曰:四時常。
有煙棚合三月,猶無茶甲生。
雖與唐人河畔冰開長安。
花落之句,工力不敵,然延州之實錄也。
使朵風者出,而邊庭之景物不具見也哉! 張旨,字仲微,懷州河内人。
初為保定軍司法參軍,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遷尚書屯田員。
外郎通判府州。
州依山無外城,旨将築之,州将曰:吾州據險,敵必不來。
旨不聽。
城垂就,寇大至,乃聯巨木補其罅,守以強。
弩中外不相聞者累日,人心震恐。
庫有雜□數千段,旨矯诏賜築城卒,卒皆東望呼萬歲,賊疑以救至也。
小卻。
州無井,民取河水以飲,賊斷其路。
旨夜開門率。
兵擊賊,以官軍壁兩傍,使民泥覆,望見,以為水有餘,随解去。
以功遷都官員外郎,尋卒。
周美字之純,靈州回樂人。
少隸朔方軍,以材武稱。
趙保吉陷靈州,美棄其族閑走歸京師,天子召見,隸禁軍。
元昊反,陝西用兵,經略使夏竦薦其材,擢供備庫使、延州兵馬都監。
夏人既破金明諸砦,美請于經略使範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勢必複來。
金明當邊沖,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失之。
仲淹因屬美複城之。
數日,賊果至,陣于延安城北三十裡。
美領衆二千力戰,抵暮,乃徙軍山北,多設疑兵。
夏人望見,以為救至,即引去。
既而複出艾蒿砦,半夜鬥不解,美使人人持一炬,從間道上山大噪,賊懼走,遂築萬安城而還。
又敗敵于金湯城。
元昊大人據承平砦,諸将會兵議,攻讨。
種世沖請直搗敵穴,美目:彼知吾來,必設伏,待,我不。
如間道掩其不意。
世衡不聽,美獨以兵西出鞭蓉谷,大破之。
未幾,敵複略土□砦,美迎擊于野家店,追北。
至拓跋谷,築栅于蔥栴梅官道谷,以據敵路。
合士卒益種營田,歲收谷六千斛。
複率衆由廳子部西濟大理河,屠劉萬多移二百帳。
除鄜延路兵馬都監,遷賀州剌史。
初,美自靈武來,上其所服精甲,诏藏軍器庫。
至是,加飾黃金,遣使即軍中賜之。
又破敵于無定河,乘勝至綏州,因城龍口平砦,加本路鈴轄,遂為副總營。
邊書至,諸将各擇便利,獨美未嘗辭難,然所向辄克,諸将以此服之。
卒,贈忠武軍節度使,谥忠毅。
趙振字仲威,雄州歸信人。
景德中,授三班借職。
後數年,知環州,累遷象州防禦使。
元昊将反,為金銀冠佩隐飾甲騎,遣屬羌。
振潛以金帛誘取之,以破其勢。
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鄜延路副都總管,知延州。
元昊既破豐州,将襲近砦,振率钤轄張亢、麥允言出麟州深柏堰擊破之,兼領岚、憲六州軍事,攺解州緻仕。
許懁德,字師古,開封祥符人。
少以父任為東西班殿侍。
元昊寇邊,遷儀州刺史、鄜延路兵馬钤轄、副總管。
夏人三萬騎圍承平砦,懷德突圍破之,夏人複陣,有先鋒出陣嫚罵者,懷德引弓一發而踣,敵屠金明,複圍延州,懷德遽還,夜遣裨将以步騎千餘人擊敗之,遂解去。
遷鳳州團練使,專領延州東路茭村一帶公事。
數歲,卒,贈侍中,谥榮毅。
張亢字公壽,濮州臨濮人。
進士及第,為通判鎮戎軍。
上言:趙德明死,其子元昊書誅殺,勢必難制,宜亟防邊。
因論西北攻守之計。
既而元昊反,為泾原路兵馬钤轄,知渭州,徙鄜延路,知鄜州。
會元昊益熾,以兵圍河外,康德與無守禦才,屬戶豪乜啰叛去,導夏人自後河川襲府州,屯琉璃堡。
徙亢為并代都钤轄、管勾麟府軍馬事。
單騎叩城,出所授敇示城上,門啟。
既人即緃民樵采,汲谷澗間。
亢以州東焦山有石炭穴,為築東勝堡;城旁有蔬畦,為築金城堡;州北沙坑有水泉,為築安定堡,置兵守之。
乃募役兵敢戰者,夜伏隘道,邀擊夏人遊騎。
比明,有持首級來獻者,亢以錦袍賜之,知士可用,始襲擊琉璃堡,大破之,夏人棄堡去,乃築宣威砦。
時鱗州餽路猶未通,敕亢自護賞物送麟州。
敵以兵數萬趨柏子砦來邀,亢所将才三千人,亢激怒之,士皆感奮。
會天大風,順風擊之,賊相蹂踐。
赴崖谷死者不可勝計。
乃修建甯砦。
夏人數出争,遂戰于兔毛川。
先使骁将孫岊伏短兵強弩數千于山後。
亢所統軍萬餘,皆京師新募,敵目曰東軍,素易之而怯,虎翼軍勇悍,亢陰易其旗,敵果趣東軍搏戰良。
久,伏發,敵大潰。
不逾月,築清塞、百勝、中候、建甯、鎮川五堡,遂為并、汾屏蔽。
以疾辭,為秘書監、徐州總。
管卒。
王信字公亮,太原人。
累以功補龍神衛指揮使又遷。
都虞候,兼鄜延巡檢。
康定初,劉平、石元孫戰于三川,信以所部兵薄賊,斬首數十級。
遷保安軍兼鄜延路兵馬都監。
始至之夕,敵衆号數萬傅城,軍吏氣攝。
信領勁兵二千,夜出南門與戰,失其前鋒,因按軍不。
動,遲明,潛上東山,秉勢擊走之。
遷钤轄,兼經略安撫、招讨都監。
卒。
郭恩,開封人。
曆延州西路都巡檢,徙并、代州钤轄,勾麟府軍馬事。
嘉祐二年五月,夏人侵屈野河西地,内侍黃道元等以巡邊為名,會诇者言敵兵盛,屯沙黍浪。
恩乃同道元夜率兵循屈野河北而行。
夏人舉火卧牛峰,知麟州武戡指以謂恩曰:敵已知吾軍至矣。
道元曰:此爾曹故沮我師。
及聞鼓聲,道元猶不信。
行至皆口,恩欲休軍,逮曉乃登山。
道元奮衣起曰:幾年聞郭恩名,今日懦怯,與賈逵何殊?恩愠曰:不過死耳。
乃行。
比明,至忽裡堆,敵數十人皆西走,相去數十步止。
恩等踞床,遣騎呼之,敵不應,亦不動。
俄而火起,敵騎張左右翼,自南北交至。
堆東有塹,其中有梁,謂之斷道堰。
恩等東據梁口,與力戰。
自旦至食時,敵自兩旁塹中攀緣而上,四面合擊,恩衆大潰。
道元及府州、甯府砦兵馬都監劉慶皆被執,恩不肯降,乃自殺。
贈同州觀察使。
郭咨字仲謀,趙州平棘人。
舉進士,遷殿中丞,知館陶縣。
康定時西征,咨上戰略,獻拒馬槍陣法。
擢通判鎮戎軍,募兵教習。
轉運使任颛言咨有巧思,自為兵械,皆可用。
诏以所作刻漏圓楯、獨轅弩生皮甲來,上帝。
嘉之。
攺鄜延路兵馬钤轄,诏立獨轅弩軍。
高永能字君舉,綏州人。
補殿侍,稍遷供奉官。
種谔取綏州,發永能兵六千人啰兀,五戰皆捷。
轉供備庫副使,治綏德城,辟地四千頃,增戶千三百,即知城事。
初為鄜延都監,秋大稔,夏人屯騎将取稼,永能簡精騎突過其營,騎卒驚潰,獲钤轄二人,轉六宅使。
夏人患之,令曰:有得高六宅者,賞金與身等。
經略使呂惠卿行邊,永能伏騎谷中,以備侵轶。
夏兵二萬犯當川堡,永能依險設疑兵,且關且郤,而令後騎楊麈,若援至者舊而前,遂解去。
擢本路钤轄。
四年,西讨,永能為前鋒,園米脂城。
夏人十萬來援,永能謂弟永亨曰:彼恃衆集易吾軍,營當大川,宜嚴陳,待其至,張左右翼擊之,可破也。
诘旦,力戰于無定河,斬首數千級,先降其東壁守将,衣以文錦,導以鼓吹,耀諸城下。
介訛遇乃出降。
進東上閣門使、甯州刺史。
以年請老,不許。
元豐初,種谔西讨,得銀、夏、宥三州而不能守。
延帥沈括欲盡城橫山,瞰平夏,城永樂。
至是诏給事中徐禧、内侍。
李舜舉往相共事,令括總兵以從,李稷主餽饷。
禧言:銀州雖據明堂川、無定河之會,而故城東南巳為河。
水所吞,請先城永樂。
永樂依山無水泉,種谔極言其不可。
禧以谔跋扈,奏谔留守延州,自率諸将往築,十四日而成,距故銀州治二十五裡,賜名銀川砦。
禧、括、舜舉還米脂,以兵萬人留曲珍守之。
既成之九日,夏兵數千騎來,以曲珍、禧與舜舉、稷往援之,括獨守米脂。
比抵永樂,夏人傾國而至。
永能、曲珍請及其未陳擊之,禧曰:爾。
何知,王師不鼓不成列。
珍又白禧:敵兵衆甚,公宜退處内栅,檄諸将促戰。
禧笑曰:曲侯老将,何怯耶?禧執刀自率士卒拒戰。
俄夏人縱鐵騎犯陳,鄜延選鋒軍最為骁銳,先接戰而敗,奔入城,遂被園且水砦又為夏人所據,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大半。
夏人蟻附登城。
珍又白禧,請突園而南。
永能亦勸李稷盡捐金帛,募死士力戰以出,皆不聽。
攻擊十二日,城陷,其孫昌裔欲掖之從間道出。
永能歎曰:吾結發從事西羌,戰未當挫,今年巳七十,受國大恩,恨無以報,此吾死所也。
顧易一卒敝衣戰而死。
曲珍缒城去,禧、舜舉、稷皆死之。
延州将皇城使寇偉亦力戰而沒。
铷贈永能房州觀察使,禧等贈官有差。
評曰:宦官之禍酷矣,然未有若典兵之甚者也。
唐以北司本兵,前車既覆,宋又踵而行之,以緻童貫秉兵柄者幾二十餘年,開邊生事,釀成南渡之禍。
然其始如黃道行之巡麟州,李舜舉之城永樂,其所由來漸矣。
故當時有北司無南司之語,樂何其不為天寶之思藝、乾符之令孜也。
夫人主亦何利于宦官而安之哉?獨可怪者,明懁宗手除魏珰之逆,及其季也,一惟宦官之是信,于河南之讨賊也,則有若陳大全為内中軍矣;陝州之會兵也,則有若楊進朝為監京營矣;鳳陽之援師也,則有若盧九德為恊各鎮矣。
既而杜勳倒戈于宣府,杜之秩肉袒于居庸,高起潛棄師于沙河,而京師不知也,猶命内監分守九門。
至杜勳者,受僞命,缒城人為李賊遊說,俨然敵國之使,仍禮遣之而去,尚謂國有人乎?宜開門延賊,秉筆老監為之而無忌也。
君以此始,亦以此終,可勝歎哉!書曰: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能無遣恨于崇山,含忿于蒼墓乎? 陸诜字介夫,餘杭人。
進士,為天章閣待制、知延州。
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
第進士。
郭逵宣撫陝西,辟掌機家文字。
種谔擅納綏州降人數萬,朝廷以其生事,議誅谔,反故地,歸降人,以解仇釋兵。
禼上疏言:谔無名興兵,死有餘責。
然寇既殺王官,而又棄綏不守,示弱巳甚,且名山舉族來歸,當何以處?又移書執政,請存綏州以張兵勢。
坦規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畫稼穑之地三十裡,以處降者,援種世衡招蕃兵部族屯青。
澗城故事。
朝廷從之。
加直龍圖閣、知延州。
遣裨将曲珍、呂真以兵千人分巡東西路。
夏人方寇綏,遇珍敗。
走,夏,自失綏,意未能巳。
禼揣知其情,奏言夏使請和。
必欲畫綏界,願聽本路經略司分畫。
歲賜則俟通和。
之日複言。
明年,遂以綏為綏德城。
又檢括境内公私間田,得七千五百餘岵頃,募騎兵萬七千。
神宗聞而嘉。
之,擢天章閣待制,遷龍圖閣直學士,複帥延安。
元祐初,梁乙埋數擾邊,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劉安、李儀曰:夏即犯。
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
安等襲洪州,俘斬甚衆,夏遂人貢。
拜端明殿學士,遷大中大夫。
夏遣使以地界為請,朝廷許還葭蘆、米脂、浮屠、安疆四砦,猶未有恭順意。
未幾,複犯泾原。
會禼卒,贈右光祿大夫。
紹聖四年,以禼與元祐棄地議,系其名于黨籍。
劉昌祚字子京,真定人。
元豐五年,徙泾原,加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沼延州。
時永樂方陷,士氣不振。
昌祚先修馬政,合軍中校校擊優者乃給馬。
自義合至德靖砦,綿互七百裡,堡壘疏密不齊,烽燧不相應。
昌祚度屯戍險易、地望遠近、事力強弱,立為定式,上諸朝。
夏人寇塞門、安遠砦,出師拒之,殺其統軍葉悖麻咩吪埋二人,蓋始謀攻永樂者,圖其形以獻。
帝喜,遣近侍勞軍。
後遷武康軍篩度使,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谥毅肅。
燕達字逢辰,開封人。
授内殿崇班,為延州巡檢,戍懹甯砦。
夏人三萬騎薄城,達所部止五百人躍,馬奮擊。
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監,數帥兵深入敵境,九戰皆捷,累遷西上閣門使。
郭逵字仲通,洛陽人也。
康定中,兄遵死于敵,錄逵為三班奉職。
神宗即位,遷靜難軍奮。
後,徙鎮鄜延。
種谔受嵬名山降,取綏州,夏人遂殺楊定。
朝論以邊釁起,欲棄綏,逵切谏。
既而夏人欲以塞門、安遠二砦來易綏,朝廷許之。
逵曰:此正商于六百裡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與。
乃寝其請。
夏人又求以亡命景詢易名山,逵曰:詢,庸人也,于事何所輕重?受之則不得不還。
名山恐自是蕃部無複敢向化也。
逵诇得殺楊定者姓名,諜告,将斬之于境以謝罪。
逵曰:是且枭死囚。
以绐我,報曰:必執李崇貴、韓道喜來,夏人言殺之矣。
逵以二人狀貌物色诘問,始執獻之。
加檢校太尉、雄武軍留後。
交阯李乾德陷邕管,名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讨使,請鄜延、河東舊吏士自随。
将行,晏于便殿,賜軍旗章劍甲以示寵。
攺左武衛上将軍、提舉崇福宮,卒。
沈括字存中,錢塘人。
進士第,為館閣校勘,又出知青州。
未行,攺延州。
至鎮,悉以别賜錢為酒命良家子馳。
射角勝,有轶群者,自起酌酒以勞之,邊人??激,越歲得徹劄超秉者千餘,皆補中軍義從。
以副總管種谔西讨,援銀、宥功,加龍圖學士。
朝廷出宿衛之師來戍,賞赅至再,而不及鎮兵。
括以為衛兵雖重,而無歲不戰者,鎮兵也。
今不均若是,且召亂。
乃藏敕書,而矯制。
賜缗錢數萬,以驿聞,诏書褒美。
世衡字仲平,洛陽人,放之兄子也。
曆同州、鄜州官。
西邊用兵,世衡建言:延安東北二百裡有故寬□,請因其廢壘而與之,以當寇沖,右可固延安之勢,左可緻河東之粟,北可圖銀、夏之舊。
朝廷從之,命董其後。
夏人屢出争,世衡且戰且城之,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
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辭不可穿。
世□命屑石一畚,醻百錢,卒得泉。
城成,賜名青澗城。
遷殿崇班、知城事。
開營田二千頃,募商賈貸以本錢,使通貨赢其利,城遂富實。
間出行部族,慰勞其首領,或解與所服帶。
嘗會客飲,有得敵情來告者,即以飲器予之,繇是屬羌皆樂為用。
再遷洛苑副使,知環州。
當課吏民有過失者,使之射,射中則釋其罪。
有辭某事,請某事,轍因中否而與奪之,人人自厲,皆精于射□是數年,敵不敢近。
遷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钤轄。
範仲淹檄合與将偕築細腰城。
世衡時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晝夜與築,城成而卒。
世衡在邊數年,積谷通貨,所至不煩縣官,益兵增饷,善撫養士卒,病者遣子傅視其食飲湯劑,以故得人死力。
及卒,羌人朝夕臨者數日。
青澗及環州皆畫像祠之。
子诘、谔、診,皆有将材,關中号曰三種。
誼,其幼子也。
孫樸、師道、師中。
種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庫副使。
延帥陸诜廌知青澗城。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綏州,其弟彜山先降,谔使人因彜山以誘之,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許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谔即以聞,诏轉運使薛向及陸诜委谔招納。
谔不待報,悉起所部兵,長驅而前,圍其帳。
名山驚,援槍欲鬥,彜山呼曰:兄巳約降,何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鑫盂示之,名山投槍哭,遂舉衆從谔而南。
诜以無诏出師,召谔還軍,次懁遠,晨起方栉,敵四萬衆坌集,傅城而陳。
谔使名山挑戰,谔繼之,鼓行而出。
至晉祠,使偏将燕達、劉甫為兩翼合戰,追擊二十裡,俘馘甚衆,遂城綏州。
韓縫撫陝西,用為鄜延钤轄。
縫城啰兀,規橫山,令谔将兵二萬出無定川,起河東兵會銀州城,而慶卒叛,诏罷師,棄啰兀。
後徙鄜延副總管,上言:夏主秉常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兵梼其巢穴。
遂入對,大言曰:夏國無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來耳。
帝壯之,決意西讨,以為經略安撫副使,諸将悉聽篩制。
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口,未下,夏兵八萬來援,谔禦之無定川,大破之,降其将令介、訛遇。
捷聞,帝大喜,群臣稱賀谔。
留千人守米脂,進次銀石,夏州不見敵,诏令班師。
谔謀據橫山之志未巳,遣子樸上其策,言:橫山延袤千裡,多馬稼,人物勁悍善戰,且有鹽鐵之利,夏人恃以為生,其城壘皆控險,足以守禦。
今之與功當自銀州。
始,其次遷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則橫山之地巳囊括其中。
又其次修鹽州,則橫山強兵戰馬,山澤之利,盡歸中國矣。
會徐禧與沈括定議,移銀州城永樂,與谔謀異,乃奏留谔,就命知延州,疽發背卒。
種誼字壽翁,熙甯中入對,神宗問其家世,命誼以官,從高遵裕複洮岷,又平山後羌,至熙河副将,徙知鄜州。
夏人犯延安,趙禼使誼統諸将,敵聞誼至,皆潰去。
延人謂得誼勝精兵二十萬。
進熙河钤轄,知蘭州。
誼倜傥有氣篩,喜讀書,莅軍整岩,遇敵度不勝不出,故每戰未嘗敗。
曲珍字君玉,隴幹人,世為著姓。
寶元、康定間,夏人數入寇,珍諸父糾集族黨禦之,敵不敢犯,于是曲氏以材武長雄邊關。
珍好馳馬試劍,秦鳳都钤轄劉溫潤奇其才,從溫潤城古渭,與羌戰,先登陷陳,為綏德城監押,加閣門祗侯,有功洮西,遷内殿崇班,擢鄜延钤轄,進副總管。
從種谔攻金湯、永平川,斬二千級。
累遷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永樂之役,城陷,子弟死者六人,珍僅以身免,坐貶皇城使。
元祐初,為環慶副總管。
夏人寇泾原,号四十萬,珍搗虛馳三百裡,破之于曲律山。
進東上閣門使、忠州防禦使,卒。
張蘊字積之,開封将家子也。
從軍為小校,隸劉昌祚,以功賜金帶。
曆京西、泾原将,知綏德、懷甯、順甯軍等。
六城,儲粟至三十萬斛,将兵取宥州,破夏人于大吳神流堆。
其監軍即引鐵騎數千□松林諜知之,頓兵長城嶺以待,戒諸部曰:賊遠來氣盛,少休必困,困而擊之,必捷。
果以勝歸。
夏人寇順甯,蘊置伏??中,俘斬數百。
累遷皇城使、榮州刺史,卒。
王庶字子尚,慶陽人。
舉進士第,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府,升龍圖閣待制,篩制陝西六路軍馬。
陳淬字君銳,與化軍莆田人。
紹聖時下第,挾策西遊。
時呂惠卿帥鄜延,淬戎服往見。
惠卿問:相見何事?淬曰:大丈夫求見大丈夫,又何事?惠卿器之,補三班奉職,與西人接戰于烏原,手殺十餘人,擒其砦主。
惠卿奏為左班殿直、鄜延路兵馬都監。
建炎初,拜宿州安撫使。
李成叛,诏以淬為禦營使、六軍都統、淮南招撫使讨之。
金兵犯闆橋,諸軍皆潰,淬獨與從子仲敏俱戰死,诏贈拱衛大夫、明州觀察使。
評曰:宋敏求稱:秦桧當國時,有士人假其書谒楊州守,守贈以五百金。
後覺其僞,聞之桧。
桧訪其人,即秦補官資。
或問故,桧曰:有膽,敢假桧書,若不以一官?之,則北奔南走矣。
而惠卿之于陳淬也亦然。
呂惠卿、秦桧,宋之所謂小人也,而于用人之際,甄識如此。
語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豈可以人而廢之哉? 夏安期知延州,州東北阻山無城,夏人常乘之。
安期至,即今築城。
方盛暑,躬自督役,不逾月而就。
魏彥明,開封人,通判延安府。
府有東西二城,東城為金人所陷,遂專圍西城。
彥明與權府事劉洪分地而守,彥明當東壁,空家赀以賞戰士。
金人晝夜攻城,閱二十日,城陷,彥明坐于城樓上,金人并其家執之,喻使速降,彥明曰:吾家食宋祿,犬輩使皆吾君乎?婁宿怒,殺之。
诏贈中大夫。
折繼世少從軍,為延州東路巡檢。
嵬名山之内附,繼世先知之,遣其子克勤報種谔,谔用是取綏州。
繼世以騎步一萬軍于懹甯砦,入晉祠谷,往銀川,分名山之衆萬五千戶,居于大理河。
夏人來攻,再戰皆捷,遂同名山守綏州。
錄功颌忠州剌吏。
卒。
折克行,字遵道,繼闵子也。
初仕軍府,無所知名。
夏人寇環慶,克行以兵三千護饷道,戰于葭蘆川,先登,斬級四百,降戶千,馬畜萬計。
諸老将矍然曰:真折太尉子也。
擢知府州。
王中正出塞,克行先拔宥州,每出必勝,夏人畏之。
太原孫覽議城葭蘆,諸将論多不合,召克行問策,即頓兵吐渾河,約勒部伍,為深入窮讨之狀,敵疑不敢動。
既訖役,又入津慶、龍橫川,多所斬。
獲。
克行在邊三十年,善拊士卒,戰功最多,羌人呼為折家父。
官至秦州觀察使。
卒。
折可适,未冠有勇,馳射,不習而能。
鄜延郭逵見之,歎曰:真将種也。
薦試廷中,補殿侍,隸延州。
米脂之役,與夏人戰三角嶺,得級多,又敗之于蒲萄谷。
東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藉藉于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