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縣志卷之五

關燈
知丹徒縣事臣鮑天鐘纂修 物産志 谷屬、蔬屬、果蕨、藥物、花卉、草屬、苞屬、木屬、禽屬、獸屬、鱗介、蟲屬、器物。

     物産之盛,多出于窮山奧壤,荒既遐僻之區,文物聲名之地,類無他異産,亦虧盈之理。

    然與禹貢包篚之物,又多在三吳,而境内皆無有也。

    土于五谷之種,宜杭稌,于果宜櫻,山,宜竹樹。

    其餘丹走縣志之卉木毛羽之名,往往同于他處。

    舊志所載,弗可略也,聊備紀之,以待考覽雲。

     谷屬 稻 有粳,有陑。

    粳之種又有大小,土人謂大稻粳小。

    稻和。

    大稻之種十六:曰香子,曰鲫魚,曰灰鶴,曰時裡,曰八月白,曰蘆花白,曰浪裡白,曰白蓮子,曰紅蓮子,曰早紅茫,曰晚紅苾,曰青川黃,曰謀川黃,曰馬尾烏,曰老丫烏,曰下馬看。

    今又有曉紅隊、靠山黃、白以紅、艾晰殺天數種。

     小稻之種有六:日白尖,曰紅尖,曰晚和,曰六十日,曰八十日,曰三百日。

    百日種自占城來。

    宋會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取占城禾,給江、淮、兩浙分種之。

    今又有觀音和、銀條和二種。

    陑之種亦有九:曰茫、曰香、曰晚,曰抄社,曰羊脂,曰牛虱,曰虎斑,曰柏枝,曰長稈,今又有黃皮、矮箕、早白、中廣、馬鬃、雀嘴、稱鈎、紅苾、麻肋、早秋、風堆子、紅殼鼈六升十二種。

     黃粟 唐地理志:潤州土貢黃粟。

    今無此種。

     麥 有大小。

    大麥之種二,曰春,自十月至正月皆可種,早熟。

    曰黃稈,後熟。

    小麥之種三:曰赤殼,曰白殼,曰宣州。

    又有荞麥,秋花冬實,亦堪食,旱歲種之。

     豆 有大小大豆,色有青、黑、黃、紫褐,名有鴈來青鴈。

    來枯癡黃半下黃、鐵殼、橫香珠茶褐子荠白果、牛喟莊早綿青烏豆、水白豆、馬鞍豆、小豆,亦有赤豆、綠豆、小黑豆、白豆、龍爪豆、飯豆、紅黑豇豆、佛指豆、十六粒豆、蠶豆、黑白扁豆、刀豆。

     胡麻 俗呼脂麻,亦曰油麻,葉曰青蘘,莖曰麻黠,有遲早二種,黑白赤三色。

    黑者曰巨勝,其萃皆方,故亦名方莖。

    道家有胡飯,即此。

     蔬屬 菘菜 以其隆冬不凋,有松之操,故名。

    北人呼春不老。

    土名白菜。

    正月中下子,謂之看燈菜。

    七八月下種,至冬而盛,謂之冬旺菜。

    冬初分種,至春生台房,複生苗作花。

    夏初取子厭油,謂之油菜。

     芥 青芥似菘有毛。

    紫芥莖葉紫,子芳辛,研末可和食。

     菠棱 劉禹錫雲:山西域頗陵國,頗調為波,土人呼為波菜。

     芳賮 詩所謂芭也。

    廣作。

    江南呼為苦賈,吳人呼為苦處可傳。

    蛇蟲咬處。

     芹 一名水英。

    三月八日不可食。

     韭 禮記名豐本。

    二名草鐘乳,一名起陽草。

    說文雲:一種而久,故謂之韭,除胸中熱下氣,令人能食,多食傷神。

     芥 俗名班菜,野生,味甘,氣溫,利肝氣,和平。

    其實名薪冥子,主明目。

     蒌蒿 生水澤中,葉似艾,青白色。

     茼蒿 葉如艾,花如小菊。

    家園多種之,安心氣,消水飲,然動風氣,人心不可多食。

     葫荽 土人名蕪黃。

    道家五葷之三,主消谷,通心竅。

    久食令人多忘,發口臭。

    小兒秃瘡,煎油敷之。

     殲 俗呼荞子,醋食之。

    舊志以為小蒜,誤也。

    似韭,葉闊,多白無實。

    杜子美詩:束比青刍色,圓齊玉筋頭。

    是為菜芝,通神,安魂魄,益氣,續筋骨。

    解毒骨鲠,食之即下。

    有亦白二種,白者補而美。

     蕨 搜神記曰:郗鑒鎮丹徒,二月出獵,有甲士,折一枝食之,覺心中淡淡成病。

    後生三小蛇,懸之屋前,漸乾成蕨。

    蓋此物不可生食也。

    儉歲為粉,亦可療饑。

     蔥 有數種:有實而秋種者,謂之青蔥;無實而分種者,謂之科蔥。

    抽莖高二尺許,岐生而作花者,謂謂之樓子蔥。

     高苣 中抽無稿,高三四尺如筍,士人謂之高筍。

    蘿荀,本草名萊果,帶露勿??,??則生蟲,下氣,消谷,解面毒。

    胡蘿蔔元時始自外國來。

    葉似苜香,根黃,味甘香。

    君蓬土名先菜,亦名甜菜。

    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丹走。

    縣志惱之五物産六莞有家苋、野苋、馬齒苋,不可與鼈同食。

    生菜有二種:菜多者謂之盤生,極脆嫩,不勝烹瀹,正可生茹,土人用薦春盤。

    香菜似薄荷,土人采葉以配黃瓜,食之香美。

    薄荷貓食之即醉,大病新瘥人不可食。

    張骞使西。

    域時得其種,健胃,善消谷,化肉,牗溫疫氣。

    生食,久食,傷肝氣,損目。

    瓠有圓長。

    二種,圓者去瓤為瓢,名匏,長者名瓠,知甘匏苦。

    而此仕所産多圓,土人呼為壺盧茄。

    加屬土,故廿而喜。

    峰火一名落蘇。

    走系庶夫之五。

    物産一名土芝,三名蹲鸱。

    朱晦庵詩所謂沃野無兇年,止得蹲鸱力。

    區種萬葉青,深煨奉朝食。

    蓋謂此也。

    其莖可愈蜂螫。

    箪,俗呼菌子,生山中,有紅如丹砂、黑如墨、白如雪、黃如蠟諸色。

    楊廷秀詩雲:空山三雨山溜急,湮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滲入,蒸出箪花戢戢。

    正謂此也。

    味甘滑,間有苦者,防蛇毒,不可輕食。

    若香董生于冬。

    又别二種。

    山花菜,生岩石間,紅瑩可愛,味辛爽。

    或雲即防風苗。

    蓼辛菜,土人但以制曲,不供蔬茹。

    甘菊。

    葉香可茹,土人采以薦茶。

    藥本名薯荀,初避唐代宗諱豫,改名薯藥,後避宋英宗諱曙,改名山藥。

    三名玉延。

    黃庭堅詩雲:能解饑寒勝湯餅,略無風味笑蹲鳴。

    菰白,爾雅謂之筠茭,結實為雕胡,黑米也。

    茭内間有黑,則即劉子翚詩所謂秋風吹折碧,削玉茹芳根。

    應傷鵝池發,中懷灑果痕也。

    紫蘇,味辛甘,主開胃下食,烹汁飲之,治蟹毒,面背皆紫者佳。

    枸相菜,葉。

    補氣益精,除風明日。

    馬蘭舊志誤馬藍。

    生水澤,味辛溫,可采為菜茹。

    黃獨莖蔓,花實絕。

    類山藥,葉大而稍圓,根如芋而有須,味微苦甘露。

    子莖葉如薄荷而纖弱,根狀如蠶,故三名地蠶。

    龍芽根如小指大,長寸許,潔白生脆,醋瀹作茹。

     姜三四月種,五六月發芽,紅嫩如指,名子姜。

    發生後,仍攢其方土,取出原種,名母姜。

    存皮性涼,去皮性熱,入藥用此。

    朱晦庵詩雲:姜雲能損心,此訝誰與雪。

    請論去穢功,神明看朝徹。

     果蓏 梅 花有白有紅,實有圓消梅、蔥管消梅、金定梅桃化有繡。

    白二種,而白者極少,其實之小而先熟者曰禦愛,桃曰紅穰離以桃品之佳者,曰金桃、餅子桃紅葉桃水。

    蜜桃、田桃,黑黃曰昆侖桃,曰毛桃者。

    品之下也。

    服術人忌之。

    又不可與鼈同食。

    杏性熱,似梅枝接桃樹生。

    者曰杏桃,以桃枝接梅者曰杏梅。

    李邑中所出者,品目亦多。

    顆大而色朱或紫者,有相公紫灰繕頭、黃甘、觀音、禦黃、麥熟等名。

    其麥熟最早,圓小而美。

     撄桃 禮記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寝廟。

    果之重品也,先諸果熟。

    許慎曰:莺之所含,故曰含桃。

    補中益氣,令人好顔色。

    多食令人。

    葉枇相,秋蕊,冬花,春實,夏熟,味甘,核大。

    來禽俗呼花紅,亦曰林禽。

    劉稹京口記:荊國多林禽葡萄。

    有青紫二種,形亦有圓銳之異。

    青者為水明。

    葡萄、石榴有紅白二種,千葉者三。

    名丹若。

    陸機與弟雲書雲:張骞使外國,得金林安石榴。

    酉陽雜俎雲:甜,丹徒縣志卷之者謂之天漿,酸者入藥。

    道家謂三屍酒,雲三屍得此果則醉。

     銀杏十名白果,本草雲:味甘平,主痰,動風氣。

    同饅魚食,令人軟。

    小兒食之發驚。

    花夜開書落栗枝間綴花,青黃色,實有房。

    陶隐居雲:相傳有人患腳弱,往栗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

    此是補賢之義,然宜生噉之。

    觀蘇轍老大自多腰聊病翁服栗舊傳。

    方之句,知隐居之言不謬。

    種不有社栗、獨。

    唯栗。

    草栗,種極小,士人謂之糠栗,亦日草栗,即爾雅所謂楊栗也。

    柿聞見後錄雲:柿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