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縣志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嚴邃。
大殿廊庑,木撓而瓦鈌負覆之不任者,鹹易使新之。
裝飾前後殿佛菩薩,及諸龍天法像,丹彩精麗,金色輝映。
顧瞻炫絢,敬怖俱生。
禅儀梵具,無不嚴雅。
庖庫圊湢,備盡完緻。
凡昔之所無者,今既有之,而今之所宜有者,舉無阙焉。
餘自莅官是郡,數與覺昙語,知其簡靜沉毅,氣專而守固,勤笃,而。
不懈,能即乎事功者也。
蓋自佛教入中國,惟傳其書而誦之。
其後四百餘年,始有為禅學者。
至其要,令學者以心傳心,不必成于名相文字之末,一于中而無待于外,操其約而見效者速。
于是聰睿特達之士,往往歸焉,而禅學由是盛矣。
故至于今,為其徒者,類能确守師主,持堅履實,畢力以事其事,而無他務焉。
若覺昙者,非有得于此,其孰能若是乎?然則茲寺之興,不獨有以見其經度之勤,而又知覺昙之為樹立者,蓋得其本也。
由是觀之,吾黨之士,苟學焉而不知其要,任焉而怠其事,洩洩然竊名保位于當世者,視彼甯無媿乎?餘以其有足勸于人者,故樂為書之。
況其請之數也,惡得而辭哉?若其興造歲月之詳,工用材費之目,則具志碑陰,斯可得而略焉。
覺昙,字竺芳,俗姓周氏,世為嘉興人也。
資聖禅寺記 釋克新 至正十八年秋八月,嘉興兵變,城内外民廬毀者十七寺,幸免而存者三四區而已,資聖禅寺其一也。
火西庑暨輪藏之殿而熄。
明年冬,予來領事,而郡同知缪侯思恭、經曆茅君毅,首捐俸倡施者,庀材完其阙。
明年夏四月,工告成,翼然如舊,而崇廣加焉。
既而寺之老相率來言曰:寺舊有碑,以毀弗存,懼夫寖遠,則其建置之由,廢興之故,将遂湮沒。
乃謀伐石,重述梗槩,垂之永久,庶俾來者有所稽焉。
今石已具,敢請書而劖之。
寺在郡治西北聞爽溪之涯,始名水西。
唐會昌中建,大中間重置。
初,唐宣宗為光王,以避武宗之害,薙發為沙門,由監官安國師所掌書記來隐于茲。
遺事雲:遁迹蘇州、嘉興,可征也。
武宗登遐,乃為詩,有報道風光在水西之句,書路岐人背,使示朝臣,山是歸正宸極。
故今寺門之橋,猶曰回龍雲。
首建二刹,其一曰興唐,其一為茲寺手書今額旌寵之,而诏黃薜禅師屍其法,複??有司,廣其堂構。
蓋寺雖故有,而實宣宗大之,大中重置是已。
舊碑雲:棟宇之雄,冠乎西浙。
今寺偏隙地,往往獲巨礎,方尋丈,可見當時之弘麗矣。
黃薜之後,憲公嗣席,憲共薜高弟也。
五季搶攘,寺以不競。
宋天聖、皇祐,曰暹、曰懃,稍加經葺。
至淨照信公,大振衆逾半。
千十餘年,遷蘇之天甯,而靖康之禍作矣。
寺厄兀術之燹,惟宣宗禦容與書額得不毀,迄今猶存。
紹興初,元祖作大殿,置南北莊。
淳熙中,智源創三門廚庫僧行之室,知府莫叔益重立宸翰之榜。
鹹淳間,守節複軍民侵地,建法堂。
内附以來,則若智仕、妙忠、師傚、智敬、廣聞,鹹有興建。
至正初,輔良居。
又明年,寺僧應祥贊之,改作大殿,餓佛菩薩天人之像,中外奂如也。
於戲!綿百七十載,更數十人,而始克大完,何其艱哉!是不可以不書也。
惟昔武宗毀佛,不旋踵而崩,或以為佛之咎,是大不然。
秦政焚滅儒士,坑火未寒,而身死國亡,亦豈儒之禍哉?蓋善善者天所與,贓善者天所棄也。
夫三代之先,其俗醇樸,教之易入,化之易行。
三代以降,民俗曰偷,奸僞滋起,而禮樂刑政不足以閑之。
然後佛興于世,以神道為教,使民遠惡趨善,以輔成先王之治。
此聖人因時救敝,如天之四時相須以成功者也。
自佛之興,民不待刑威爵賞,而自靡然從化。
上以之成性,下以之成俗,有功斯世,可謂大且博矣。
蓋古之聖君賢臣,莫不崇其道以隆治本。
昧者不察夫所以翊三輔治之意而毀之,是自箋其本也,國奚而不亂且亡哉?是故唐太宗既平海宇,極意隆佛,而文其書曰:大唐聖教。
宣宗承武宗衰亂之餘,即位之初,盡複會昌廢寺。
噫!是二君者,其可謂知所本者欤?嗟夫!唐距今五百年,向之國都,則茫然荊棘,求其宗廟陵寝之仿佛而莫可得,況所謂禦容神主者乎?然則宣宗之容,借非托之茲寺,則亦何從而睹之?是又未易與夫淺見寡聞者道也。
故于記之末而詳書焉。
資聖寺長生修造局記此碑趙釋,孟??書。
釋如芝 寺之勤舊,所以股肱住持,毗贊法社,錯綜庶務,酬酢事物,律貪以廉,滅私以公。
故住持恃以一于王法,叢林恃以有興無廢,返是無取焉。
寺有勤舊曰資瑞,号雪岩,裡人也。
性簡儉,不競時習,護常住,□翅眼睛,啬巳豐人,崇善樂施。
嘗設宴供幹如來飯千比丘。
特捐财置田取租為藏殿,選僧堂長明燈膏之贍。
重妝大雄殿佛及圓通大士諸天肖像,金彩焜煜,髹朱殿柱,磚甃殿階,中外華好,嚴飾畢備。
複施統鈔一千五百缗,建造盧隐經堂,減塑歲修道場像設。
一日語餘曰:寺之缺文,補苴殆十八九。
唯佛殿自祖禅師始創,歲久将腐撓。
藏殿雖年近,滲漏頗多。
二者皆大緣事,矧常住歲入粗再,日支不組,且仰貸富室,曷取赢而奏成乎?願竭蘘長出統鈔二千五百缗,為長生局本,命四勤舊主掌,遇寺攴乏,立券就貸,依時生息。
歲無豐兇,必本息頓償,母縮展轉貸償,廉慎出内,厥息蕃衍,用以貿田入租,專給興修土木工直之費。
母他侵取,本則常存。
計圖綿遠,其可否乎?餘曰:公之操心若是,可謂舍人之所難舍,能人之所難能,非唯資土木無窮之需,抑俾比歲主事者,無登門告急之煩,無索逋隳突之擾,一舉而兩得,功莫大焉。
合紀而刻諸堅珉,庶傳遠而弗僭,複為後之來者勸。
于是乎書。
彪湖會景亭記 趙孟?? 大學而有以成其志,壯而得以行其學,歸休而有以娛其老,既沒而又有以遺其子孫,蓋曠世而不數人,吾于故宋尚書潘師旦見之矣。
初知秀州時,愛秀之水湥土膏,足以保富貴,而遺厥後,遂有蔔居終老之志。
及其壯而漸至通顯,位曆尚書,未及耄耋,即解印歸,治室于嘉禾郡城之東春波門外,償初志也。
由南塢暨漁溆,可以遊觀逸樂者,凡十有餘所,皆利于舟楫,而萃斯一方。
于是築土為堂,構水為亭,列樹花果松柏榆柳于其前。
良辰美景,載酒周遊,沿洄放浪,歸則憩于亭上,因名曰會景。
陸蒙老詩曰:清入闌幹酒易醒,春風楊柳幾沙汀。
平波抵得潇湘闊,隻欠峰頭數點青者,正謂此。
舊有扁記,公沒之後,毀棄無存。
其二世孫文顯,懼乃祖之盛德榮名,不能暴白于後世,求孟??重書其扁,而為之記。
吾惟古之公卿宰輔,遭遇明君,得志。
當時皆有園池台榭以為樂,非徒以适晏休,縱逸遊而已,将以散意息慮,求其進退合乎道。
不言而信及乎豚魚,不動而澤被乎草木。
遠迩之人,舉忻忻然得其願。
是以居之而安,遊之而适,思之而得保其地,可以傳之子孫,而不有□之者。
故孟子曰:賢者而後樂此。
範希文曰:後天下之樂而樂。
今尚書公夙以湥忠碩德,光輔帝室,位列百辟之□□,天下之人已被其澤。
謝事□歸,得有斯亭,以娛佳景。
于功成之後,而遠近舉忻忻然,□鹹與樂其志。
其為亭也,亦惡乎過哉!然竊有告焉,古人有言:創業固難,守成不易。
文顯其思而益勉之。
三塔碑記 黃溍 嘉興郡治距西四裡,為景德禅寺。
按寺籍記載,其初蓋白龍潭湥險莫測,往往風雨壞帆樯,雨晴則有白光三道起水上。
唐季異僧雲行者,日運土石以實潭,遂建三塔以鎮之。
水至是回托彎環為大道場,乃構棟宇,祠佛菩薩,而以龍護法焉。
當五季,吳越錢氏有國時,賜名保安禅院。
宋景德中,敕天下郡縣為景德寺,故易今刻額。
嘉定九年旱,邑人禱于龍,得雨,爵龍為靈澤,而祠曰順濟,符牒具在。
逮元至元中,古禅性公奉玺書褒護。
後至元年,雲海寬公來主是席。
既莅事,睹殿宇敝壞,将圖更作,遂議于衆,給以寺租,助以衆施,得錢不下二萬缗,乃大構焉。
經始于至正五年之十月,落成于明年之九月。
殿之崇八十有六尺,湥廣稱之而殺千尺。
中嚴靈山像,左右阿之應真,視舊有加。
殿後增造觀音像,其東西翼庑,則肖諸天神,金珠間錯,丹碧絢麗,煌。
煌如也。
百廢具興,施者至不可給,師則捐橐贍之。
寺故記漫滅不存,衆謂是役不易,非有記述,後嗣奚稽?鹹願書諸石,以垂不朽。
餘向被召,□阙,維□請。
為記,使命不果。
南歸複過焉,而請如初,辭不獲乃為之言,曰。
謹。
國家奄有區宇,首隆佛道,用贊雍熙。
□聖相承,不衰,惟。
惟今師能合衆力,緻嚴祠宇,為一邦勝威,非其任道之力思。
報之勤者,曷能若是哉?況,寺田。
始建以迄于今,幾五百年。
中,更廢與興,若浮雲變滅,而寺巍然能獨存,非其創,□之。
人行願确确,更久而有善繼者,則亦何能若是哉,是不。
可以不紀也。
故括其颠末而書之。
天甯光孝萬壽禅寺記 黃天甯萬壽禅寺,列郡皆有之。
其在嘉興者,距城北,□裡所。
舊為施水庵,至唐鹹通間,以庵為院,而其護伽藍神曰太祖蕭王,乃梁武帝也。
宋治平中,郡人慕容殿丞始請于朝,更為十方禅刹。
熙甯初,賜聖壽額,命興教惟一禅師開山清涼法眼之适孫□崇生。
甯二年,诏天下州郡各賜寺額,曰:崇甯。
嘉興改聖壽曰崇甯,而院升為寺。
三年加萬壽。
政和元年,又易崇甯曰天甯。
□□□年□報恩,廣。
孝,九年又,易。
廣孝曰□孝,賜田二千□,立莊曰□□。
乾道末,水庵和尚說法于淨慈,□歸老于□,靈異十之□□者,四方□子指為名師,過□之地而□。
嘉定中,癡絕、沖、□、讷堂,辯。
公相繼領寺□,而法會鼎遂為大。
叢,林。
蓋寺額□異時已。
屢改易,入皇朝仍其舊,人猶稱以天甯萬壽之故号者,以。
祝,聖都道場在是也。
至元間,朽庵祥公被上旨住是山,與。
耆舊僧智源兼任本郡僧司長副崇護尤謹創千佛閣于。
山門之東。
明叟因公規恢基緒,賴源之力為多。
延祐中,于。
濑慶公即方丈建圓通閣。
泰定間,竺,雲,昙公。
重作僧堂,衆。
寮。
其後月舟滿,公窘于有司之征繇,引避,而去,法席偶虛。
上水之工亦辍。
今佛鑒空海禅師念公以至正四年,嗣為住持。
至則繕治僧堂,斥大山門之舊址。
作門,以間計者五。
其高七尋有半,湥□其高尋有二尺左右。
诏,文武官僚之。
次且用陰陽家說,築案阜于官河之南,培主,山于丈室之。
北樹以奇石,名之日秀玉峰。
詞臣墨客,多賦詠焉。
寺後疏圃,鄰于軍壘,限以土牆。
歲久牆圯,而鞠為刍牧之場乃白。
于官,悉複所侵地,缭以大石牆,而斷石為霤,以覆之其長,明初繼此。
萬餘尺,費錢七萬餘缗,竭力相其成者。
耆舊僧子,常也。
又仁以蔬圃地褊??,倍價僦民地而蓋之。
置薪蕩二,百餘畝,經不。
理諸莊隐沒之田二百餘畝,創寺務司于庫之東南,兩聽雠廳。
對峙,甃地為場其中,而旁為兩,倉二十敖,受各莊之歲入。
二絕蠹獘,謂寺乃都道場,而佛殿庳陋,弗稱無以起,入肅敬驷。
之心而盡歸美報上之誠,乃捐長财以倡衆。
施郡人,盬倉。
副使沈權首為發私橐,好事之家,輸貨薦力者,接踵而至。
徙鐘樓,撤藏殿之前軒,增拓基以隆寶構。
其崇十二□有半,修廣皆十尋。
傑屋邃墉,華欀文甓,承以藻井,環以石闌,皆窮壯而極麗者。
植牌門于寺前之左街,揭于楹間,□南湖第一山。
空海之莅事,逮茲廑□寒暑,而内外煥然異新,利養之須,無所不備。
惟殿之役最巨,經始于十年之□月,落成于十一年之三月,亦甫六甲子而告訖。
工書來,□。
□記□自大教被于中華,通都望邑,各山,奧。
壤缁錫,所,慮。
廢興靡常。
或隧而弗舉,或彌久而愈振。
談者率謂是始有數,而非偶然。
予竊以為特系乎荷擔其事者之材與志者何如耳。
有其材而無其志,則不能以有為;有其志而無其材,則不足以有為。
空海乘木願力,普為恩有,作大福聚,其志可調弘矣。
假方便智,示現有為,縱橫無礙,其材可謂周矣。
為之在我者,未始以诿乎數,宜其建立成就,視古人事半而功倍也。
為之記以告夫來者,尚相與扶植之,而毋有所诿哉。
空海名良念,族王氏,台之黃岩人。
得度于瑞岩東□沂公,禀法于仰山虛谷陵公,又嘗從雲外岫公于天童,而習其藏鑰。
及虛谷居徑山,遂分半席。
一溪如公父行也,其任寶林,拉之偕行。
未幾謝事,舉以自代,因補其處。
後乃由鄉邵之護國遷主茲寺,常亦其同郡人雲。
鮑陋隐居記 徐一夔 西溪在嘉禾郡城之西三裡。
溪流回合,彙而為泾,貫而為港,微波細漪,皆潔妍可愛。
初郡之置,以秀水名。
志稱秀水在北門外,西溪其支流也。
緣溪上下,長波平陸,漫衍曲折,若龍蛇馳鹜。
樹木散出,篁竹聚生,隐如深林絕壑,今鮑先生之居在焉。
先生之居,逐溪而成,屋數楹在竹樹中,高亢軒豁,有蔬可茹,有桑可蠶,有牲魚酒醴,可以供祭祀賓客。
旁無雜鄰,農家漁舍,參差相映。
大官貴人,老生名彥,非求谒者,迹不相及。
白日悠永,沙禽水鳥之泳翔,村歌野唱之響應,輕舟短楫之往來,舉不出于顧盼之外,誠類夫隐者之居焉。
初,先生世居崇德州之北,其門人有為之蔔樂者徙此,一之蔔樂徙此一十年矣。
丙申丁酉之歲,荒墟下聚,未有不被兵燹者,西溪雖近,城府而安全無恙。
郡人至,比之武陵桃源。
先生安焉,歎而言曰:以天下福,幸存此廬,吾将老于此矣。
因号日西溪。
隐居雙梧堂記 徐一夔 嘉典之祥符寺,在學宮之偏。
至正十九年夏,餘遊學宮,既聞弦誦之美,間一過寺。
時東雲海師方主寺席,而友人四明周緻堯,亦以文學之職僑東雲所,延坐堂上,窗漏虛敞,幾榻整潔。
其外碧梧二,離立若拱,交柯接葉,覆蓋堂下,地可二畝許,蓊然綠雲也。
三人者危坐良久,涼意飒至,清潤襲人,一時神思,殆若處乎塵嚣之外。
有傾海師指二梧歎曰:吾侪今日得蒙被其蔭,夫豈偶然。
昔在仍改至元之歲,前住山既建茲堂,并植之,垂二十年矣。
日者兵燹之烈,比屋皆毀,吾寺巍然獨存,而二梧得無恙。
時時思之,必有神物者主焉,不可得而度也。
否則曷有此哉?緻堯因命其堂日雙梧。
師日:此吾意所欲也,幸相與成之。
因屬餘記。
餘惟物之成住壞空,相尋于無盡,蓋各有數存焉。
是故以我觀物,物也,我得而有之。
以物觀物,其成其住,其壞其空,我何所容其私。
嗟乎,獨植物哉,天也,地也,人也,凡有形者皆是也。
由是高世之士,以萬形之????于前,而不可以迹泥也。
反而觀之,心心。
之體湛然無滓也,何物可以累吾虛心之量,廓然無礙。
也,何物可以累吾大造詣之功至有非言語意識之所能及,則。
于物乎何有?今師遊方之外,夫豈留意,于物者,抑豈世俗所。
謂未能忘情者耶?師謝日:子誠知我者,謂志之。
桐香室記 楊維祯 秀,濮氏某。
府君居濮津之恫鄉,始居成聚,巳而成市。
其土廣,而墳無。
高山大谷之深阻,所植多嘉樹美箭。
舊說有梧桐,盛大。
鳳凰常集其上,故鄉以桐名。
餘弱冠時遊看,嘗識濮氏,樂閑。
公之折節下土,尤切切教子弟,不遠千裡而聘名師。
其子仲溫,好學不勌,題其修業之所曰桐香,又取詩人李長吉語以名也。
後餘在吳,無有為典市官者,日中與。
市者相質劑。
夜則歸誦書石轅,且嘗遺書于餘,道其所,志。
欲請業焉,則知為仲溫。
餘訝其人生纨绮家,且既仕,而又。
志學若此,非賢者能之乎?巳而仲溫棄官還家,尊師取,友。
以卒其業。
時餘在雲間,仲溫又介餘友鮑君仲孚招徕,予。
公觞餘知止堂上。
仲溫退侍餘桐香室中,相與較雠,經籍。
商論文墨為事。
瀕别,請室記:昔離騷子著書,天下香草,以比有德之君子,傷香草而不芳者有矣,而未聞以桐,蓋卉。
之弗靈于性者,不秾于色,則烈于香,不烈于香,則厚于實。
而已耳。
惟桐性靈,花之折,葉之落,占曆者以之。
而其枝之所傾,有以集鳳凰。
材之所取,又有中琴瑟詩人者,以香屬之,殆不可與凡卉之臭味同議矣。
故日:桐之香,鳳之集也。
一嘻!桐之香,鳳之集,德香而爵祿聚,理之所必至者。
仲,溫。
植其德如植桐然,自拱把之日,無牛羊斤斧之戕,勢不至于霄蔽日不止也。
根益深,蔭益大,香益遠。
吾見仲溫膺爵祿也,天子賜進士第,起身以顯揚其親,以展布其平日師友之學,可計日而候已。
故餘樂為記桐香,使人知桐香非直為集鳳之具,實濮氏之德之符也。
系之辭日:梧桐生隻,在濮之陽。
桐之香隻,繄鳳之翔。
繄鳳之翔,維君子之鄉。
梧桐培培隻,在濮之除。
桐之香隻,伊德之符。
伊德之符,維君子之居。
南宮始末記 南宮自範大夫創建,額名萬壽宮,複興于武甫錢王額名。
崇道宮。
有一道人施藥瘳民疾苦,三十載終不出姓。
氏,忽。
一旦不知所之,惟卧處書一殊符。
歲月漸走,真風久□梁。
開□二年,奏請兩浙淮南道道宮,既允。
仍禦制碑,文,曰:若夫真聖之教,大道為先。
恍惚雖名,虛無罔象,創極于玄黃。
之,始施功于融結之前,可大可久,立之又玄,豈□出之,無窮,非名言之可載等語。
至後唐天成間,複顔□□請重興之,乃丁長興三年十二月降旨日:尊崇至教,修節玄宮,宜仍原名。
令所司遵依??旨,皆增新之。
沿至宋朝□平中,??建廓。
有高道魯沐元者,善煉神馭氣,壽而不老。
□元初時,有翰林學士吳登諸師請益,沐元日:夫人生在天地間,駒隙耳。
明者抱真以煉性,昧者恣欲以戕命。
性者形之官也,命者,生之根也。
近在諸身,莫知莫測,緻靜以保真,積虛以通靈,則長生不遠矣。
至恭定三年六月,中書參政左塔不台記。
殿堂久遠傾圯,至元末兵燹,箋費三十六殿,止存□清大殿。
明永樂間,有道士朱艮庵複修。
成化□□有一枝堂,高道張複陽号南山者,著明性理,書畫入神。
□伏虎洞,舊為一讒二言賤王也,此也。
僧閏利去至千天啟年。
間準山西,西至躍簿色書敗雨燋,此懼遇二可張不帆人請道藏心送誤鬥閣。
此明甲子冬也。
大殿廊庑,木撓而瓦鈌負覆之不任者,鹹易使新之。
裝飾前後殿佛菩薩,及諸龍天法像,丹彩精麗,金色輝映。
顧瞻炫絢,敬怖俱生。
禅儀梵具,無不嚴雅。
庖庫圊湢,備盡完緻。
凡昔之所無者,今既有之,而今之所宜有者,舉無阙焉。
餘自莅官是郡,數與覺昙語,知其簡靜沉毅,氣專而守固,勤笃,而。
不懈,能即乎事功者也。
蓋自佛教入中國,惟傳其書而誦之。
其後四百餘年,始有為禅學者。
至其要,令學者以心傳心,不必成于名相文字之末,一于中而無待于外,操其約而見效者速。
于是聰睿特達之士,往往歸焉,而禅學由是盛矣。
故至于今,為其徒者,類能确守師主,持堅履實,畢力以事其事,而無他務焉。
若覺昙者,非有得于此,其孰能若是乎?然則茲寺之興,不獨有以見其經度之勤,而又知覺昙之為樹立者,蓋得其本也。
由是觀之,吾黨之士,苟學焉而不知其要,任焉而怠其事,洩洩然竊名保位于當世者,視彼甯無媿乎?餘以其有足勸于人者,故樂為書之。
況其請之數也,惡得而辭哉?若其興造歲月之詳,工用材費之目,則具志碑陰,斯可得而略焉。
覺昙,字竺芳,俗姓周氏,世為嘉興人也。
資聖禅寺記 釋克新 至正十八年秋八月,嘉興兵變,城内外民廬毀者十七寺,幸免而存者三四區而已,資聖禅寺其一也。
火西庑暨輪藏之殿而熄。
明年冬,予來領事,而郡同知缪侯思恭、經曆茅君毅,首捐俸倡施者,庀材完其阙。
明年夏四月,工告成,翼然如舊,而崇廣加焉。
既而寺之老相率來言曰:寺舊有碑,以毀弗存,懼夫寖遠,則其建置之由,廢興之故,将遂湮沒。
乃謀伐石,重述梗槩,垂之永久,庶俾來者有所稽焉。
今石已具,敢請書而劖之。
寺在郡治西北聞爽溪之涯,始名水西。
唐會昌中建,大中間重置。
初,唐宣宗為光王,以避武宗之害,薙發為沙門,由監官安國師所掌書記來隐于茲。
遺事雲:遁迹蘇州、嘉興,可征也。
武宗登遐,乃為詩,有報道風光在水西之句,書路岐人背,使示朝臣,山是歸正宸極。
故今寺門之橋,猶曰回龍雲。
首建二刹,其一曰興唐,其一為茲寺手書今額旌寵之,而诏黃薜禅師屍其法,複??有司,廣其堂構。
蓋寺雖故有,而實宣宗大之,大中重置是已。
舊碑雲:棟宇之雄,冠乎西浙。
今寺偏隙地,往往獲巨礎,方尋丈,可見當時之弘麗矣。
黃薜之後,憲公嗣席,憲共薜高弟也。
五季搶攘,寺以不競。
宋天聖、皇祐,曰暹、曰懃,稍加經葺。
至淨照信公,大振衆逾半。
千十餘年,遷蘇之天甯,而靖康之禍作矣。
寺厄兀術之燹,惟宣宗禦容與書額得不毀,迄今猶存。
紹興初,元祖作大殿,置南北莊。
淳熙中,智源創三門廚庫僧行之室,知府莫叔益重立宸翰之榜。
鹹淳間,守節複軍民侵地,建法堂。
内附以來,則若智仕、妙忠、師傚、智敬、廣聞,鹹有興建。
至正初,輔良居。
又明年,寺僧應祥贊之,改作大殿,餓佛菩薩天人之像,中外奂如也。
於戲!綿百七十載,更數十人,而始克大完,何其艱哉!是不可以不書也。
惟昔武宗毀佛,不旋踵而崩,或以為佛之咎,是大不然。
秦政焚滅儒士,坑火未寒,而身死國亡,亦豈儒之禍哉?蓋善善者天所與,贓善者天所棄也。
夫三代之先,其俗醇樸,教之易入,化之易行。
三代以降,民俗曰偷,奸僞滋起,而禮樂刑政不足以閑之。
然後佛興于世,以神道為教,使民遠惡趨善,以輔成先王之治。
此聖人因時救敝,如天之四時相須以成功者也。
自佛之興,民不待刑威爵賞,而自靡然從化。
上以之成性,下以之成俗,有功斯世,可謂大且博矣。
蓋古之聖君賢臣,莫不崇其道以隆治本。
昧者不察夫所以翊三輔治之意而毀之,是自箋其本也,國奚而不亂且亡哉?是故唐太宗既平海宇,極意隆佛,而文其書曰:大唐聖教。
宣宗承武宗衰亂之餘,即位之初,盡複會昌廢寺。
噫!是二君者,其可謂知所本者欤?嗟夫!唐距今五百年,向之國都,則茫然荊棘,求其宗廟陵寝之仿佛而莫可得,況所謂禦容神主者乎?然則宣宗之容,借非托之茲寺,則亦何從而睹之?是又未易與夫淺見寡聞者道也。
故于記之末而詳書焉。
資聖寺長生修造局記此碑趙釋,孟??書。
釋如芝 寺之勤舊,所以股肱住持,毗贊法社,錯綜庶務,酬酢事物,律貪以廉,滅私以公。
故住持恃以一于王法,叢林恃以有興無廢,返是無取焉。
寺有勤舊曰資瑞,号雪岩,裡人也。
性簡儉,不競時習,護常住,□翅眼睛,啬巳豐人,崇善樂施。
嘗設宴供幹如來飯千比丘。
特捐财置田取租為藏殿,選僧堂長明燈膏之贍。
重妝大雄殿佛及圓通大士諸天肖像,金彩焜煜,髹朱殿柱,磚甃殿階,中外華好,嚴飾畢備。
複施統鈔一千五百缗,建造盧隐經堂,減塑歲修道場像設。
一日語餘曰:寺之缺文,補苴殆十八九。
唯佛殿自祖禅師始創,歲久将腐撓。
藏殿雖年近,滲漏頗多。
二者皆大緣事,矧常住歲入粗再,日支不組,且仰貸富室,曷取赢而奏成乎?願竭蘘長出統鈔二千五百缗,為長生局本,命四勤舊主掌,遇寺攴乏,立券就貸,依時生息。
歲無豐兇,必本息頓償,母縮展轉貸償,廉慎出内,厥息蕃衍,用以貿田入租,專給興修土木工直之費。
母他侵取,本則常存。
計圖綿遠,其可否乎?餘曰:公之操心若是,可謂舍人之所難舍,能人之所難能,非唯資土木無窮之需,抑俾比歲主事者,無登門告急之煩,無索逋隳突之擾,一舉而兩得,功莫大焉。
合紀而刻諸堅珉,庶傳遠而弗僭,複為後之來者勸。
于是乎書。
彪湖會景亭記 趙孟?? 大學而有以成其志,壯而得以行其學,歸休而有以娛其老,既沒而又有以遺其子孫,蓋曠世而不數人,吾于故宋尚書潘師旦見之矣。
初知秀州時,愛秀之水湥土膏,足以保富貴,而遺厥後,遂有蔔居終老之志。
及其壯而漸至通顯,位曆尚書,未及耄耋,即解印歸,治室于嘉禾郡城之東春波門外,償初志也。
由南塢暨漁溆,可以遊觀逸樂者,凡十有餘所,皆利于舟楫,而萃斯一方。
于是築土為堂,構水為亭,列樹花果松柏榆柳于其前。
良辰美景,載酒周遊,沿洄放浪,歸則憩于亭上,因名曰會景。
陸蒙老詩曰:清入闌幹酒易醒,春風楊柳幾沙汀。
平波抵得潇湘闊,隻欠峰頭數點青者,正謂此。
舊有扁記,公沒之後,毀棄無存。
其二世孫文顯,懼乃祖之盛德榮名,不能暴白于後世,求孟??重書其扁,而為之記。
吾惟古之公卿宰輔,遭遇明君,得志。
當時皆有園池台榭以為樂,非徒以适晏休,縱逸遊而已,将以散意息慮,求其進退合乎道。
不言而信及乎豚魚,不動而澤被乎草木。
遠迩之人,舉忻忻然得其願。
是以居之而安,遊之而适,思之而得保其地,可以傳之子孫,而不有□之者。
故孟子曰:賢者而後樂此。
範希文曰:後天下之樂而樂。
今尚書公夙以湥忠碩德,光輔帝室,位列百辟之□□,天下之人已被其澤。
謝事□歸,得有斯亭,以娛佳景。
于功成之後,而遠近舉忻忻然,□鹹與樂其志。
其為亭也,亦惡乎過哉!然竊有告焉,古人有言:創業固難,守成不易。
文顯其思而益勉之。
三塔碑記 黃溍 嘉興郡治距西四裡,為景德禅寺。
按寺籍記載,其初蓋白龍潭湥險莫測,往往風雨壞帆樯,雨晴則有白光三道起水上。
唐季異僧雲行者,日運土石以實潭,遂建三塔以鎮之。
水至是回托彎環為大道場,乃構棟宇,祠佛菩薩,而以龍護法焉。
當五季,吳越錢氏有國時,賜名保安禅院。
宋景德中,敕天下郡縣為景德寺,故易今刻額。
嘉定九年旱,邑人禱于龍,得雨,爵龍為靈澤,而祠曰順濟,符牒具在。
逮元至元中,古禅性公奉玺書褒護。
後至元年,雲海寬公來主是席。
既莅事,睹殿宇敝壞,将圖更作,遂議于衆,給以寺租,助以衆施,得錢不下二萬缗,乃大構焉。
經始于至正五年之十月,落成于明年之九月。
殿之崇八十有六尺,湥廣稱之而殺千尺。
中嚴靈山像,左右阿之應真,視舊有加。
殿後增造觀音像,其東西翼庑,則肖諸天神,金珠間錯,丹碧絢麗,煌。
煌如也。
百廢具興,施者至不可給,師則捐橐贍之。
寺故記漫滅不存,衆謂是役不易,非有記述,後嗣奚稽?鹹願書諸石,以垂不朽。
餘向被召,□阙,維□請。
為記,使命不果。
南歸複過焉,而請如初,辭不獲乃為之言,曰。
謹。
國家奄有區宇,首隆佛道,用贊雍熙。
□聖相承,不衰,惟。
惟今師能合衆力,緻嚴祠宇,為一邦勝威,非其任道之力思。
報之勤者,曷能若是哉?況,寺田。
始建以迄于今,幾五百年。
中,更廢與興,若浮雲變滅,而寺巍然能獨存,非其創,□之。
人行願确确,更久而有善繼者,則亦何能若是哉,是不。
可以不紀也。
故括其颠末而書之。
天甯光孝萬壽禅寺記 黃天甯萬壽禅寺,列郡皆有之。
其在嘉興者,距城北,□裡所。
舊為施水庵,至唐鹹通間,以庵為院,而其護伽藍神曰太祖蕭王,乃梁武帝也。
宋治平中,郡人慕容殿丞始請于朝,更為十方禅刹。
熙甯初,賜聖壽額,命興教惟一禅師開山清涼法眼之适孫□崇生。
甯二年,诏天下州郡各賜寺額,曰:崇甯。
嘉興改聖壽曰崇甯,而院升為寺。
三年加萬壽。
政和元年,又易崇甯曰天甯。
□□□年□報恩,廣。
孝,九年又,易。
廣孝曰□孝,賜田二千□,立莊曰□□。
乾道末,水庵和尚說法于淨慈,□歸老于□,靈異十之□□者,四方□子指為名師,過□之地而□。
嘉定中,癡絕、沖、□、讷堂,辯。
公相繼領寺□,而法會鼎遂為大。
叢,林。
蓋寺額□異時已。
屢改易,入皇朝仍其舊,人猶稱以天甯萬壽之故号者,以。
祝,聖都道場在是也。
至元間,朽庵祥公被上旨住是山,與。
耆舊僧智源兼任本郡僧司長副崇護尤謹創千佛閣于。
山門之東。
明叟因公規恢基緒,賴源之力為多。
延祐中,于。
濑慶公即方丈建圓通閣。
泰定間,竺,雲,昙公。
重作僧堂,衆。
寮。
其後月舟滿,公窘于有司之征繇,引避,而去,法席偶虛。
上水之工亦辍。
今佛鑒空海禅師念公以至正四年,嗣為住持。
至則繕治僧堂,斥大山門之舊址。
作門,以間計者五。
其高七尋有半,湥□其高尋有二尺左右。
诏,文武官僚之。
次且用陰陽家說,築案阜于官河之南,培主,山于丈室之。
北樹以奇石,名之日秀玉峰。
詞臣墨客,多賦詠焉。
寺後疏圃,鄰于軍壘,限以土牆。
歲久牆圯,而鞠為刍牧之場乃白。
于官,悉複所侵地,缭以大石牆,而斷石為霤,以覆之其長,明初繼此。
萬餘尺,費錢七萬餘缗,竭力相其成者。
耆舊僧子,常也。
又仁以蔬圃地褊??,倍價僦民地而蓋之。
置薪蕩二,百餘畝,經不。
理諸莊隐沒之田二百餘畝,創寺務司于庫之東南,兩聽雠廳。
對峙,甃地為場其中,而旁為兩,倉二十敖,受各莊之歲入。
二絕蠹獘,謂寺乃都道場,而佛殿庳陋,弗稱無以起,入肅敬驷。
之心而盡歸美報上之誠,乃捐長财以倡衆。
施郡人,盬倉。
副使沈權首為發私橐,好事之家,輸貨薦力者,接踵而至。
徙鐘樓,撤藏殿之前軒,增拓基以隆寶構。
其崇十二□有半,修廣皆十尋。
傑屋邃墉,華欀文甓,承以藻井,環以石闌,皆窮壯而極麗者。
植牌門于寺前之左街,揭于楹間,□南湖第一山。
空海之莅事,逮茲廑□寒暑,而内外煥然異新,利養之須,無所不備。
惟殿之役最巨,經始于十年之□月,落成于十一年之三月,亦甫六甲子而告訖。
工書來,□。
□記□自大教被于中華,通都望邑,各山,奧。
壤缁錫,所,慮。
廢興靡常。
或隧而弗舉,或彌久而愈振。
談者率謂是始有數,而非偶然。
予竊以為特系乎荷擔其事者之材與志者何如耳。
有其材而無其志,則不能以有為;有其志而無其材,則不足以有為。
空海乘木願力,普為恩有,作大福聚,其志可調弘矣。
假方便智,示現有為,縱橫無礙,其材可謂周矣。
為之在我者,未始以诿乎數,宜其建立成就,視古人事半而功倍也。
為之記以告夫來者,尚相與扶植之,而毋有所诿哉。
空海名良念,族王氏,台之黃岩人。
得度于瑞岩東□沂公,禀法于仰山虛谷陵公,又嘗從雲外岫公于天童,而習其藏鑰。
及虛谷居徑山,遂分半席。
一溪如公父行也,其任寶林,拉之偕行。
未幾謝事,舉以自代,因補其處。
後乃由鄉邵之護國遷主茲寺,常亦其同郡人雲。
鮑陋隐居記 徐一夔 西溪在嘉禾郡城之西三裡。
溪流回合,彙而為泾,貫而為港,微波細漪,皆潔妍可愛。
初郡之置,以秀水名。
志稱秀水在北門外,西溪其支流也。
緣溪上下,長波平陸,漫衍曲折,若龍蛇馳鹜。
樹木散出,篁竹聚生,隐如深林絕壑,今鮑先生之居在焉。
先生之居,逐溪而成,屋數楹在竹樹中,高亢軒豁,有蔬可茹,有桑可蠶,有牲魚酒醴,可以供祭祀賓客。
旁無雜鄰,農家漁舍,參差相映。
大官貴人,老生名彥,非求谒者,迹不相及。
白日悠永,沙禽水鳥之泳翔,村歌野唱之響應,輕舟短楫之往來,舉不出于顧盼之外,誠類夫隐者之居焉。
初,先生世居崇德州之北,其門人有為之蔔樂者徙此,一之蔔樂徙此一十年矣。
丙申丁酉之歲,荒墟下聚,未有不被兵燹者,西溪雖近,城府而安全無恙。
郡人至,比之武陵桃源。
先生安焉,歎而言曰:以天下福,幸存此廬,吾将老于此矣。
因号日西溪。
隐居雙梧堂記 徐一夔 嘉典之祥符寺,在學宮之偏。
至正十九年夏,餘遊學宮,既聞弦誦之美,間一過寺。
時東雲海師方主寺席,而友人四明周緻堯,亦以文學之職僑東雲所,延坐堂上,窗漏虛敞,幾榻整潔。
其外碧梧二,離立若拱,交柯接葉,覆蓋堂下,地可二畝許,蓊然綠雲也。
三人者危坐良久,涼意飒至,清潤襲人,一時神思,殆若處乎塵嚣之外。
有傾海師指二梧歎曰:吾侪今日得蒙被其蔭,夫豈偶然。
昔在仍改至元之歲,前住山既建茲堂,并植之,垂二十年矣。
日者兵燹之烈,比屋皆毀,吾寺巍然獨存,而二梧得無恙。
時時思之,必有神物者主焉,不可得而度也。
否則曷有此哉?緻堯因命其堂日雙梧。
師日:此吾意所欲也,幸相與成之。
因屬餘記。
餘惟物之成住壞空,相尋于無盡,蓋各有數存焉。
是故以我觀物,物也,我得而有之。
以物觀物,其成其住,其壞其空,我何所容其私。
嗟乎,獨植物哉,天也,地也,人也,凡有形者皆是也。
由是高世之士,以萬形之????于前,而不可以迹泥也。
反而觀之,心心。
之體湛然無滓也,何物可以累吾虛心之量,廓然無礙。
也,何物可以累吾大造詣之功至有非言語意識之所能及,則。
于物乎何有?今師遊方之外,夫豈留意,于物者,抑豈世俗所。
謂未能忘情者耶?師謝日:子誠知我者,謂志之。
桐香室記 楊維祯 秀,濮氏某。
府君居濮津之恫鄉,始居成聚,巳而成市。
其土廣,而墳無。
高山大谷之深阻,所植多嘉樹美箭。
舊說有梧桐,盛大。
鳳凰常集其上,故鄉以桐名。
餘弱冠時遊看,嘗識濮氏,樂閑。
公之折節下土,尤切切教子弟,不遠千裡而聘名師。
其子仲溫,好學不勌,題其修業之所曰桐香,又取詩人李長吉語以名也。
後餘在吳,無有為典市官者,日中與。
市者相質劑。
夜則歸誦書石轅,且嘗遺書于餘,道其所,志。
欲請業焉,則知為仲溫。
餘訝其人生纨绮家,且既仕,而又。
志學若此,非賢者能之乎?巳而仲溫棄官還家,尊師取,友。
以卒其業。
時餘在雲間,仲溫又介餘友鮑君仲孚招徕,予。
公觞餘知止堂上。
仲溫退侍餘桐香室中,相與較雠,經籍。
商論文墨為事。
瀕别,請室記:昔離騷子著書,天下香草,以比有德之君子,傷香草而不芳者有矣,而未聞以桐,蓋卉。
之弗靈于性者,不秾于色,則烈于香,不烈于香,則厚于實。
而已耳。
惟桐性靈,花之折,葉之落,占曆者以之。
而其枝之所傾,有以集鳳凰。
材之所取,又有中琴瑟詩人者,以香屬之,殆不可與凡卉之臭味同議矣。
故日:桐之香,鳳之集也。
一嘻!桐之香,鳳之集,德香而爵祿聚,理之所必至者。
仲,溫。
植其德如植桐然,自拱把之日,無牛羊斤斧之戕,勢不至于霄蔽日不止也。
根益深,蔭益大,香益遠。
吾見仲溫膺爵祿也,天子賜進士第,起身以顯揚其親,以展布其平日師友之學,可計日而候已。
故餘樂為記桐香,使人知桐香非直為集鳳之具,實濮氏之德之符也。
系之辭日:梧桐生隻,在濮之陽。
桐之香隻,繄鳳之翔。
繄鳳之翔,維君子之鄉。
梧桐培培隻,在濮之除。
桐之香隻,伊德之符。
伊德之符,維君子之居。
南宮始末記 南宮自範大夫創建,額名萬壽宮,複興于武甫錢王額名。
崇道宮。
有一道人施藥瘳民疾苦,三十載終不出姓。
氏,忽。
一旦不知所之,惟卧處書一殊符。
歲月漸走,真風久□梁。
開□二年,奏請兩浙淮南道道宮,既允。
仍禦制碑,文,曰:若夫真聖之教,大道為先。
恍惚雖名,虛無罔象,創極于玄黃。
之,始施功于融結之前,可大可久,立之又玄,豈□出之,無窮,非名言之可載等語。
至後唐天成間,複顔□□請重興之,乃丁長興三年十二月降旨日:尊崇至教,修節玄宮,宜仍原名。
令所司遵依??旨,皆增新之。
沿至宋朝□平中,??建廓。
有高道魯沐元者,善煉神馭氣,壽而不老。
□元初時,有翰林學士吳登諸師請益,沐元日:夫人生在天地間,駒隙耳。
明者抱真以煉性,昧者恣欲以戕命。
性者形之官也,命者,生之根也。
近在諸身,莫知莫測,緻靜以保真,積虛以通靈,則長生不遠矣。
至恭定三年六月,中書參政左塔不台記。
殿堂久遠傾圯,至元末兵燹,箋費三十六殿,止存□清大殿。
明永樂間,有道士朱艮庵複修。
成化□□有一枝堂,高道張複陽号南山者,著明性理,書畫入神。
□伏虎洞,舊為一讒二言賤王也,此也。
僧閏利去至千天啟年。
間準山西,西至躍簿色書敗雨燋,此懼遇二可張不帆人請道藏心送誤鬥閣。
此明甲子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