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縣志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紀、今獻、備遺、奏草、雜草。
鐘庚陽字長卿。
嘉靖戌辰進士,授太平府推官。
剪鋤豪惡,平反冤獄,定當塗踐更法,條上安慶府便宜事,民至今賴之。
遷大理寺評事,工部郎,榷關荊州,出知鎮江府,俱以廉謹聞。
忤江陵相,授意考功,罷庚陽官。
江陵敗,補廣德州知州。
治如鎮江,複得上考,晉刑部員外,轉正郎,卒于官。
所著有書傳、謹意、焚餘等書行世。
長子明鶴,太學生,官終光祿寺大官署署丞。
次明麟,郡庠生,貢入太學,未仕卒。
張應治字體征,嘉靖壬戌進士。
初任行人,擢南戶科給事中,彈劾不避權貴。
當穆宗時,疏凡十數上,如正宮闱,擊巨珰,直聲震于朝。
尋以忤輔臣意,出知九江,複軍饷,立條鞭,緝盜賊。
會江右流民相攜入境,應治以便宜發廪赈之,全活甚衆。
萬曆初,舉卓異,升臨清副使卒。
巳酉崇祀鄉賢。
姚思仁,号羅浮,萬曆癸未進士,授行人,擢禦史。
視鹾蘆,置弁吳天賞于法。
按山東,饑民肆掠,捕首惡以定亂。
按河南,時值采礦,死者相枕籍,思仁三疏谏止,不報。
于複命日,繪圖二十四幅以上,有字字淚随筆堕,幅幅血痕染成之句,剀切過于鄭監門,上為動容停止。
擢通政參議,晉大理少卿,旋請告歸。
甲寅,起應天府尹,剔蠹蘇困,德威并著。
尋升通政。
天啟辛酉,任工部侍郎,晉尚書。
時門殿山陵并舉,将作久為閹豎叢窟,稽冒汰冗,多與中左。
遂引年乞休,林居十載。
前後加太子太傳,奉诏存問。
崇祯壬申霖雨,慶陵寶頂壞,追诘受事諸臣落職。
年九十一卒。
崇祯末,子貴州都勻知府以亮等赴京籲恩複原官。
所著有律例解行世,迄今為法家指南。
黃正色字貞所,萬曆中進士曆官禦史,彈劾不避權貴。
按粵東,風裁愈峻。
升漳南道,卒,祀鄉賢。
黃承乾字履謙,進士,司理鳳陽,執法不撓。
除土豪劉澤遠,阖境頌。
為神明。
三掣兩淮鹽課,卻例金數千,商人立祠祀之。
以廉最補兵科,未及赴卒。
黃承玄,字履常,進士,以水部郎治河,張秋濬泇之議,實經始焉。
升湖西臬長,修梅林、玉峽諸道,均永新屯田之糈,饬萬安營軍之規,興利除害不遺餘力。
晉中州。
右轄議裁監兌,省費無算。
已複左轄關中。
時陝右歲額增至十萬缗,大為民病。
玄議減歲額捐積逋力請兩台奏寝之。
晉尹應天,歲旱米貴,請預發,京儲軍民。
賴焉。
以副都禦史撫閩,丁母憂歸卒,予祭葬。
譚昌言字聖俞,萬曆甲午解元,辛醜進士。
初令常熟,以清真恺悌聞邑人于虞山絕壁镌去思碑。
更令婺源。
邑故有金竺,坦徑久廢,行者繞出,芙蓉嶺,險同蜀棧。
言辟新嶺,往來者德之。
憂歸,起補栾城,令,歲祲民逋。
為盜言,給官牛督墾辟,鑿井漑之。
曆升南車,駕郎時。
福藩之國,急需馬快船五百艘,昌言設法立辦,留心國本,稱為殊功。
艱歸,起補北兵曹,典試粵西,督學八閩,俱号得人。
尋轉參政,督饷登萊。
濰令與遼将李性忠有隙,兵民阻鬥,東撫以聞,一時鼎沸。
昌言身入遼營,谕以忠義禍福,令傳箭定濰營。
比得嚴旨,則事已定,遂報寝。
蓮妖據鄒、滕,官兵敗衄,昌言部發新練馬兵救之,賊陡遇勁馬辄走,遂平朝鮮。
李忠弑其主,島帥毛文龍為介,請封号使舟例從登州。
上攜貂參重賂至,昌言曰:箕封,禮義之卻弑賊不讨而封之,損國威。
拒不及,岸陪推東撫珰威方陷清流島帥欲傾昌言,乃造蜚款,中其所屬司饷同知翟棟。
缇騎械翟,昌言以不能救為恨,遂嘔血緻疾卒。
懷宗即位,贈太仆寺卿,賜祭葬。
藝一子入胃。
長子貞默,戊辰進士;貞碩,舉人。
貞良以五經聯捷。
艮子吉悤,登州知府。
瑄,舉人,見任弋陽知縣。
曹憲來,字九真,籍海鹽,徙秀水。
父鴻胪卿,以諸生入北雍,特恩選貢。
時中書吳某以同郡相識,而吳多附麗,挺擊事起,日伺貴戚之門。
憲來惡之,引避。
吳嗾言者彈懿典,并及憲來,廷臣營救獲免。
選肇慶府通判,清屯厘橐,軍民悅服。
廠稅無所染。
有虧額,商民願為代完堅卻之,捐俸以補。
聞父喪,徒跣登舟,終制不複出。
卒祀鄉賢。
子四,從其外祖之姓為陳愫、悃,俱國學。
恂,壬午舉人,修辭蓄德,為世儒宗恪庠生。
恂子莢,薦舉博學宏詞,未赴。
項序,字克循,績學砥行,随父入京師,充應天府學生。
累試高等,與校大典,書成,錄入太學。
曆官均、陝、沂三州守,所至有聲。
金麗兼,字雙南,萬曆丙辰進士,授行人,與同榜魏給事大中、黃禦史尊素互相砥砺,以清介自持。
天啟甲子擢铨部,遘珰熖,先幾假歸。
著焚香錄見志。
丙寅魏黃被逮,麗兼謀納橐??,多方營獲。
尋升文選,除冒濫,通淹滞,與權要左,引病乞歸。
巳升京堂,降補國子監助教。
壬午升南禮部主事,吏部考功郎中,卒于官。
朱廷益字汝虞,萬曆丁醜進士。
初令漳浦,歲比不登,捐俸赈民。
戶垣劾為矯激,降判連州。
未及任,轉令嘉定。
又遇饑馑,力為赈恤,全活數萬。
境内素植木棉,鮮禾稻,艱于漕糧,具呈改折。
疏聞,著為令典,建生祠,尋擢南禮曹,随改天曹。
右宰海瑞服益勁節,每事必就正焉。
巳醜督學江西,号稱得人,晉光祿少卿,尋改大理丞。
癸巳丁外艱歸。
服阕,補通政司參議,咨訪故實,勒成,司志目。
擊礦稅橫行,具疏極陳利害,不報,以疾卒,于官,僚友醵。
金殓之。
著有清白堂稿。
盛萬年,字若華,東昌太守周之孫,萬曆癸未進士,由刑部主事,曆任藩臬,嘗視刑廣右,有盜珠囚六十餘人未入珠池被。
獲,直指狥中涓意論辟。
年力請釋之。
倭寇雷州,兩台。
重其才,屬以兵政。
年時駐高州,以為高雷相距,六百裡兵由陸行,賊必知備,若浮海出不意,可成擒耳。
即召參戎郭酉科等授方略,乘艦抵雷,賊見駭愕,果不三日而殄後,以江右廉訪歸老于家。
子士元,中書,曾。
孫子邺,太學民譽進士。
玄孫藻、楓,俱舉人。
範應賓字光父,萬曆卯辰聯魁。
初令商城,講畫荒政,請劉捐助赈,置學田,膳貧生,吏民三老鹹屍祝之。
以才調南宮,及行,扶老攜幼,牽衣挽留。
後至南宮,懲奸拊良,治為畿輔第一。
召拜工部郎,敕理易州山廠。
廠歲供上方薪炭,與中珰共事。
時珰多所勒索,賓與珰共臨驗,珰無所染指,恚甚,欲因事中之。
會冊儲禮成,急供應,所增無算,刻期征督。
賓殚力焦思,困瘁成疾。
方力升铨部,竟嘔血而卒幽。
陳德元字葆初,萬曆戊戌進士。
司李濟南,詳慎刑章,多所平反。
尋擢禮部郎。
會代藩謀奪嫡,辇金長安,部議兩可。
德元力持大義,引經據案,卒明長幼之倫,定冊立之典。
已泉山左轄楚中,設法赈饑,節省冗費,剔厘中外,所至以廉敏稱。
泰昌初,命巡撫粵西,積勞成疾,具疏請告,尋卒,予祭葬。
項德積,号元池,萬曆丙戌進士,筮仕工部。
其莅易水時,為朝鮮中倭勢逼三韓,撰北境禦倭議。
迨備兵蘇州,倭長小西飛自山海關入,議封貢,具疏力言其詐。
朝議始遣邢司馬出,而一意主勦。
師興七年,功成獻俘,大抵不出德桢之計。
在蘇定石門之變,全活甚衆。
蜀兵呼庚脫中,片言消之。
功著邊陲,時稱有襄毅風。
所著甯攘編等書行世。
賀萬祚,字孝延,萬曆三十八年進士,由部曹出為山東提學。
時妖賊徐鴻儒倡白蓮教,遠近煽惑,祚佐巡撫指畫,卒以決勝。
徙廣西參政,分守左江。
土寇胡扶記作亂,環兩江州縣震動。
祚馳上方略,獲扶記就戮。
招降莫敬龍所部千人,置之内地。
别部帥黎扶三以兵出掠,敬龍生擒以獻,斬之,群蠻懾服。
鎮安土司岑繼祥與歸順土司岑大倫為雠,潛通安南莫敬寬,密以騎象掩殺大倫。
當事謀讨安南,祚曰:鎮安世受官帶,舍此不間問安南,非計也。
當事者從祚言,敬寬果輸服。
轉江西右布政,分守嶺北。
流賊方圍安定,破安遠,祚至,相視羊角、石背諸營堡。
賊聞有備,引去。
祚所至辄以兵事顯,率盡瘁以死。
所著有大業齋文集。
無子,以兄子侃修為後。
侃修中崇祯六年舉人,未幾亦卒,無後。
包世傑字心弦。
萬曆中舉人,教谕永康。
俗有溺女锢婢惡習,世傑多方設救,其風遂息。
升泗州知州。
盜殺缙紳左某,世傑禱于城隍神,夢神以蓮花相遺,即拘其娌名夏蓮者,一訊即得。
以勞卒于官。
沈希仲字方壺。
太學生,就江西籓司理,非其志也,以廉敏稱。
解宗室之難,出同官之獄,辭篆卻金,寬恤撫字,士民鹹沐之喜。
汲引問業者,戶屢常滿。
居家孝友誼書急友朋,澤周宗黨,闾裡稱為長者。
有尚書印、宗歸、與詠諸集。
蔔二南字太始。
萬曆癸卯應天舉人,知西甯縣。
修舉廢墜,葺學校,繕倉庾,有西甯政略,重修儒學碑記。
任滿,士民立碑志思。
遷知臨桂,以病乞休。
兩舉鄉飲大賓。
年八十三卒。
所著有雞肋集等書。
賀燦然字伯暗,号道星。
諸生時,早著文譽,至性孝友,嘉禾傳為家法。
揣摩制義之暇,講求經濟,鑿鑿可行。
登萬曆乙未進士,仕行人,擢吏部。
程量人才良楛,剖柝長國是得失。
至清平一疏,補救察典,侃侃持議不少依。
牲回,以是與時龃龉,告歸裡居,地方利弊,持之必力,千。
壬申水災,則議蠲恤以濟饑。
辛亥大造,則議賦役以蘇三困。
鄰邑争田,則議原額以息紛。
鄉裡倚重,至今猶能專道之。
惜子夭無嗣。
所著詩文有五欲軒稿、六欲軒稿、六欲軒雜著、漫錄評正、駁駁漫錄評正、賀氏危言,皆行世。
李衷純,字玄白,錫山顧端文講學東林,純稱高弟。
壬子中順天鄉榜,令如臯。
邑瀕江之區,被齧者時複吐為洲,多為豪家占業。
州民獻田,武弁以戈舡載牧禾稼,勢猖甚。
純陳說利害,事乃解。
大盜薛良金嘯聚,倚洲為窟,追捕殲之。
臯上遊有牙橋河,故張士誠所濬,久填塞,奸民诳鹾,使複開濬,阻漕渠,淤商艘。
純窺其形勢要害,密具土木甓石,一夕而填塞複故。
政成,内擢趙家宰南星,拟以台省用。
會逆珰用事,逐蒙宰,遷南工部主事,旋轉兵部員外郎,出知邵武部。
屬邑光澤送有杉關之稅,飽太守私橐者十之五,純請充饷以省加泒,巳無私焉。
擢兩淮運使。
時政壞商困,特設翻綱之法,疏壅鹽,足饷額。
任未一載,而解度支者計八十餘萬。
其練達類如此。
魏給事大中死逆奄之難,哭之旅邸,經紀其後事。
同邑賀司勳燦然之子,幼孤而貧,蠲赀助之婚,鄉黨稱其高誼雲。
子光垓,廣文,有文望。
黃承昊,字履素,萬曆丙辰進士,授大理寺評事,曆吏、刑、戶三科給事中。
諸所奏議,皆國計民瘼。
尋升河南兵驿鹽道副使,晉福建建南道。
以中州驿傳誤給勘合,降嶺北道副使,轉河西守道參政。
以病乞休,補九江道,升福建按察司,有平寇功,調廣東按察使。
所著有折肱漫錄、樂白軒等書。
陶□先字元晖。
萬曆丁未進士,授南都水司主事,榷蕪湖,出守登州。
郡濱海,商賈不通,歲大祲。
朗先開海運,挽粟以赈。
妖人胡從魁挾饑民作亂,立撲滅之。
創書院,置軍田,募民開島田七千八畝,政成報最備。
兵登、萊,與登人泛海島,酌運道。
初饋遼至一百八十餘萬,計省少府陸費五百餘萬兩。
時遼鎮乞援于東青,郡兵嘩,劫郡守為變,撫軍屬令撫之,單車往返,刻日報定。
遼陽失守渡海者,朗先分插屬邑,給曠土使耕,犷悍者募為兵。
随巡撫登萊,以前運餘之米充饷,召募三閱月,得兵三萬,時以表城倚之。
而事有不可為者,引罪乞歸,得旨慰留。
值充西白蓮妖,攻陷郓城、安東等二十餘縣堡賴以平複。
再疏乞歸,後中忌者指兵饷以賊逮。
時魏珰焰熾,令株扳楊、左、韓、劉諸人,以??所坐屬司寇,刑脅之,不從,不食死。
子學瞻,字原眉,舉孝廉,詣阙白父冤,屏迹公車,自号退庵。
傳學工書,德望為闾裡所推。
次學易,字晉天,邑庠生,負異才。
時有司承風旨,酷追納,語兄曰:兄留報父冤,季弟方稚,吾将以身殉此案矣。
遂赴獄,數诋大吏為奸閹鷹犬,大吏亦内慚,不敢苛責。
年未弱冠也。
壬午出棘,慷慨歌江□微□,竟堕水以殁。
張南翀,字海玥,萬曆辛醜進士,由縣令曆任福建知府。
居官廉謹,歸裡,敝廬數椽,處若寒素。
狷介之性,至老彌笃。
常年杜門,惟歲朝侵晨一出,徧拜鄉裡,始睹其面,知者稱其有隐德雲。
姚遲,字士先,萬曆戊午舉人。
令德化,均屯租,除胥蠹,弭盜清獄。
署垣有古木,槁而複生,人以為惠政所感,作瑞樹錄以紀之。
歸裡栽花飲酒,有五柳遺風。
陸鄭胤字階卿,廷試貢元。
父光嶽,以歲貢選江西廣信府教授,卒于京。
胤奔喪扶柩歸,中途舟子謀棄同載十餘柩,胤理谕并厚賂之,同載者均獲歸榇。
事母郭孺人,傋極孝養。
曆任四川鳥蒙軍民府通判。
時流寇所至焚掠,胤解饷八千餘裡,師無匮乏。
招難民,緝巨盜,斷疑獄。
督撫疏薦,以病歸。
次子鎮鼎,恩貢鴻胪寺右寺丞,有雲起堂詩集。
孫沺,曾孫□,孝廉,并行文聲。
包鴻逵字儀甫,以解元成進士,令湘潭。
時湘稱岩邑,逵至,值歲饑節,省。
冗費,悉力赈濟,稍有羨,即以代正供置,運。
艘,建倉廒,成邑志。
任滿,交推台省,未赴而卒。
屠随裕康禧裔孫。
天啟初補上林右監丞。
上林蓄珍禽奇獸,牧養恒多冒破。
裕裁柳節省,出判成都府,分鎮松籓,為四沖之地。
時安苗搆亂,會勦帥集水蔺,奉檄移鎮永甯,督各路兵饷,支應不匮。
安苗就款,論功以佥憲銜監軍事。
會有诏勤王,複以裕督饷軍中。
凱旋陛見,與?賞,一時榮之。
張晉征字恭錫,崇祯甲戌進士,知閩縣事。
有海孽劉香之警,富軍需孔亟,晉征勤撫字而民不病。
尋擢刑曹。
黃翰林道周以抗疏廷杖,下诏獄。
征屬門下士,曲為調護,無所諱。
出守建昌,時流寇掠袁州,勢逼震鄰,益藩率官吏徙樵川,征堅守孤城,計擒寇首曾鬥墟等,居民獲安。
曆任福建副使,歸裡杜門卻軌,慕陶靖節之風,自号菊存子。
蔔日謀字子嘉。
萬曆間由明經選授清流縣令。
居官廉介,額俸外不取一錢。
斷冤獄,緩催科,三年邑大治,以忤上官歸。
子兆龍,負異才,有聲黉序,所著文辭甚富。
孫陳彜,康熙甲辰進士,武昌令。
朱茂景,字子莊,文恪嫡孫。
弱冠登賢書,越三年成進士,授宜春令。
壬午分校,得士如王師夔輩,皆名流。
時流寇蹂躏袁、吉間,茂景講求兵食扼要之宜,條上八款,奉俞旨下撫按行之。
時流寇薄境,攻殺無完城。
天并井窩盜起,茂景親冒矢石,率一旅搗其穴。
未及題叙,先以封疆議歸。
尋擢駕部主事,遇亂不及任,辟居村舍,更數年卒。
适王公師夔來守是邵,捐俸葬之。
項桂芳,号楚東,襄毅四世孫,由廪生入成均。
萬曆間,以積分選項中副榜,覃恩選韶州通判,捕盜榷稅,以清肅聞。
時徭徸陸梁,招輯有方,部撫具題優擢,因格部議,遂挂冠歸。
目事詩酒,與海内名流相酬唱,舉鄉飲大賓。
所著有歸來草諸集行世。
子玉筍,貢士,令景陵,清操惠政,三楚稱循吏焉。
唐從悌,字玉汝,明經特用,知翁源。
邑在萬山中,地瘠民刁。
從悌勤撫字,革陋規,擒妖黨,釋疑獄,升貴陽知州,緻仕。
蔔萬祺,字戬甫,辛酉順天亞元,曆任韶州,為政廉平,稱治行第一。
初任刑曹主事,恤獄緩刑,圜扉中靡不頌其德,事親以至孝聞。
沈繩芳,字襲餘,辛酉副榜,選池陽别駕,署郡司馬。
時沿江多盜,殲其渠魁,得無盜警。
又攝建德、東流邑篆,以德化民,清靜不擾,今兩邑碑祠尚存。
舉鄉飲大賓。
長子闳劭,巳醜進士,甯遠令,升常德郡永。
次子廷劢,明經,曆任新甯、灓城兩邑令,升商州守。
沈耀辰,字君房,贛州知府振龍子也。
振龍字翼乾,萬曆癸醜進士,曆任二千石,為權貴所擠,坐廢歸裡。
睦族赈貧,平籴掩骸,鄉裡德之。
辰由崇祯丁卯副榜
鐘庚陽字長卿。
嘉靖戌辰進士,授太平府推官。
剪鋤豪惡,平反冤獄,定當塗踐更法,條上安慶府便宜事,民至今賴之。
遷大理寺評事,工部郎,榷關荊州,出知鎮江府,俱以廉謹聞。
忤江陵相,授意考功,罷庚陽官。
江陵敗,補廣德州知州。
治如鎮江,複得上考,晉刑部員外,轉正郎,卒于官。
所著有書傳、謹意、焚餘等書行世。
長子明鶴,太學生,官終光祿寺大官署署丞。
次明麟,郡庠生,貢入太學,未仕卒。
張應治字體征,嘉靖壬戌進士。
初任行人,擢南戶科給事中,彈劾不避權貴。
當穆宗時,疏凡十數上,如正宮闱,擊巨珰,直聲震于朝。
尋以忤輔臣意,出知九江,複軍饷,立條鞭,緝盜賊。
會江右流民相攜入境,應治以便宜發廪赈之,全活甚衆。
萬曆初,舉卓異,升臨清副使卒。
巳酉崇祀鄉賢。
姚思仁,号羅浮,萬曆癸未進士,授行人,擢禦史。
視鹾蘆,置弁吳天賞于法。
按山東,饑民肆掠,捕首惡以定亂。
按河南,時值采礦,死者相枕籍,思仁三疏谏止,不報。
于複命日,繪圖二十四幅以上,有字字淚随筆堕,幅幅血痕染成之句,剀切過于鄭監門,上為動容停止。
擢通政參議,晉大理少卿,旋請告歸。
甲寅,起應天府尹,剔蠹蘇困,德威并著。
尋升通政。
天啟辛酉,任工部侍郎,晉尚書。
時門殿山陵并舉,将作久為閹豎叢窟,稽冒汰冗,多與中左。
遂引年乞休,林居十載。
前後加太子太傳,奉诏存問。
崇祯壬申霖雨,慶陵寶頂壞,追诘受事諸臣落職。
年九十一卒。
崇祯末,子貴州都勻知府以亮等赴京籲恩複原官。
所著有律例解行世,迄今為法家指南。
黃正色字貞所,萬曆中進士曆官禦史,彈劾不避權貴。
按粵東,風裁愈峻。
升漳南道,卒,祀鄉賢。
黃承乾字履謙,進士,司理鳳陽,執法不撓。
除土豪劉澤遠,阖境頌。
為神明。
三掣兩淮鹽課,卻例金數千,商人立祠祀之。
以廉最補兵科,未及赴卒。
黃承玄,字履常,進士,以水部郎治河,張秋濬泇之議,實經始焉。
升湖西臬長,修梅林、玉峽諸道,均永新屯田之糈,饬萬安營軍之規,興利除害不遺餘力。
晉中州。
右轄議裁監兌,省費無算。
已複左轄關中。
時陝右歲額增至十萬缗,大為民病。
玄議減歲額捐積逋力請兩台奏寝之。
晉尹應天,歲旱米貴,請預發,京儲軍民。
賴焉。
以副都禦史撫閩,丁母憂歸卒,予祭葬。
譚昌言字聖俞,萬曆甲午解元,辛醜進士。
初令常熟,以清真恺悌聞邑人于虞山絕壁镌去思碑。
更令婺源。
邑故有金竺,坦徑久廢,行者繞出,芙蓉嶺,險同蜀棧。
言辟新嶺,往來者德之。
憂歸,起補栾城,令,歲祲民逋。
為盜言,給官牛督墾辟,鑿井漑之。
曆升南車,駕郎時。
福藩之國,急需馬快船五百艘,昌言設法立辦,留心國本,稱為殊功。
艱歸,起補北兵曹,典試粵西,督學八閩,俱号得人。
尋轉參政,督饷登萊。
濰令與遼将李性忠有隙,兵民阻鬥,東撫以聞,一時鼎沸。
昌言身入遼營,谕以忠義禍福,令傳箭定濰營。
比得嚴旨,則事已定,遂報寝。
蓮妖據鄒、滕,官兵敗衄,昌言部發新練馬兵救之,賊陡遇勁馬辄走,遂平朝鮮。
李忠弑其主,島帥毛文龍為介,請封号使舟例從登州。
上攜貂參重賂至,昌言曰:箕封,禮義之卻弑賊不讨而封之,損國威。
拒不及,岸陪推東撫珰威方陷清流島帥欲傾昌言,乃造蜚款,中其所屬司饷同知翟棟。
缇騎械翟,昌言以不能救為恨,遂嘔血緻疾卒。
懷宗即位,贈太仆寺卿,賜祭葬。
藝一子入胃。
長子貞默,戊辰進士;貞碩,舉人。
貞良以五經聯捷。
艮子吉悤,登州知府。
瑄,舉人,見任弋陽知縣。
曹憲來,字九真,籍海鹽,徙秀水。
父鴻胪卿,以諸生入北雍,特恩選貢。
時中書吳某以同郡相識,而吳多附麗,挺擊事起,日伺貴戚之門。
憲來惡之,引避。
吳嗾言者彈懿典,并及憲來,廷臣營救獲免。
選肇慶府通判,清屯厘橐,軍民悅服。
廠稅無所染。
有虧額,商民願為代完堅卻之,捐俸以補。
聞父喪,徒跣登舟,終制不複出。
卒祀鄉賢。
子四,從其外祖之姓為陳愫、悃,俱國學。
恂,壬午舉人,修辭蓄德,為世儒宗恪庠生。
恂子莢,薦舉博學宏詞,未赴。
項序,字克循,績學砥行,随父入京師,充應天府學生。
累試高等,與校大典,書成,錄入太學。
曆官均、陝、沂三州守,所至有聲。
金麗兼,字雙南,萬曆丙辰進士,授行人,與同榜魏給事大中、黃禦史尊素互相砥砺,以清介自持。
天啟甲子擢铨部,遘珰熖,先幾假歸。
著焚香錄見志。
丙寅魏黃被逮,麗兼謀納橐??,多方營獲。
尋升文選,除冒濫,通淹滞,與權要左,引病乞歸。
巳升京堂,降補國子監助教。
壬午升南禮部主事,吏部考功郎中,卒于官。
朱廷益字汝虞,萬曆丁醜進士。
初令漳浦,歲比不登,捐俸赈民。
戶垣劾為矯激,降判連州。
未及任,轉令嘉定。
又遇饑馑,力為赈恤,全活數萬。
境内素植木棉,鮮禾稻,艱于漕糧,具呈改折。
疏聞,著為令典,建生祠,尋擢南禮曹,随改天曹。
右宰海瑞服益勁節,每事必就正焉。
巳醜督學江西,号稱得人,晉光祿少卿,尋改大理丞。
癸巳丁外艱歸。
服阕,補通政司參議,咨訪故實,勒成,司志目。
擊礦稅橫行,具疏極陳利害,不報,以疾卒,于官,僚友醵。
金殓之。
著有清白堂稿。
盛萬年,字若華,東昌太守周之孫,萬曆癸未進士,由刑部主事,曆任藩臬,嘗視刑廣右,有盜珠囚六十餘人未入珠池被。
獲,直指狥中涓意論辟。
年力請釋之。
倭寇雷州,兩台。
重其才,屬以兵政。
年時駐高州,以為高雷相距,六百裡兵由陸行,賊必知備,若浮海出不意,可成擒耳。
即召參戎郭酉科等授方略,乘艦抵雷,賊見駭愕,果不三日而殄後,以江右廉訪歸老于家。
子士元,中書,曾。
孫子邺,太學民譽進士。
玄孫藻、楓,俱舉人。
範應賓字光父,萬曆卯辰聯魁。
初令商城,講畫荒政,請劉捐助赈,置學田,膳貧生,吏民三老鹹屍祝之。
以才調南宮,及行,扶老攜幼,牽衣挽留。
後至南宮,懲奸拊良,治為畿輔第一。
召拜工部郎,敕理易州山廠。
廠歲供上方薪炭,與中珰共事。
時珰多所勒索,賓與珰共臨驗,珰無所染指,恚甚,欲因事中之。
會冊儲禮成,急供應,所增無算,刻期征督。
賓殚力焦思,困瘁成疾。
方力升铨部,竟嘔血而卒幽。
陳德元字葆初,萬曆戊戌進士。
司李濟南,詳慎刑章,多所平反。
尋擢禮部郎。
會代藩謀奪嫡,辇金長安,部議兩可。
德元力持大義,引經據案,卒明長幼之倫,定冊立之典。
已泉山左轄楚中,設法赈饑,節省冗費,剔厘中外,所至以廉敏稱。
泰昌初,命巡撫粵西,積勞成疾,具疏請告,尋卒,予祭葬。
項德積,号元池,萬曆丙戌進士,筮仕工部。
其莅易水時,為朝鮮中倭勢逼三韓,撰北境禦倭議。
迨備兵蘇州,倭長小西飛自山海關入,議封貢,具疏力言其詐。
朝議始遣邢司馬出,而一意主勦。
師興七年,功成獻俘,大抵不出德桢之計。
在蘇定石門之變,全活甚衆。
蜀兵呼庚脫中,片言消之。
功著邊陲,時稱有襄毅風。
所著甯攘編等書行世。
賀萬祚,字孝延,萬曆三十八年進士,由部曹出為山東提學。
時妖賊徐鴻儒倡白蓮教,遠近煽惑,祚佐巡撫指畫,卒以決勝。
徙廣西參政,分守左江。
土寇胡扶記作亂,環兩江州縣震動。
祚馳上方略,獲扶記就戮。
招降莫敬龍所部千人,置之内地。
别部帥黎扶三以兵出掠,敬龍生擒以獻,斬之,群蠻懾服。
鎮安土司岑繼祥與歸順土司岑大倫為雠,潛通安南莫敬寬,密以騎象掩殺大倫。
當事謀讨安南,祚曰:鎮安世受官帶,舍此不間問安南,非計也。
當事者從祚言,敬寬果輸服。
轉江西右布政,分守嶺北。
流賊方圍安定,破安遠,祚至,相視羊角、石背諸營堡。
賊聞有備,引去。
祚所至辄以兵事顯,率盡瘁以死。
所著有大業齋文集。
無子,以兄子侃修為後。
侃修中崇祯六年舉人,未幾亦卒,無後。
包世傑字心弦。
萬曆中舉人,教谕永康。
俗有溺女锢婢惡習,世傑多方設救,其風遂息。
升泗州知州。
盜殺缙紳左某,世傑禱于城隍神,夢神以蓮花相遺,即拘其娌名夏蓮者,一訊即得。
以勞卒于官。
沈希仲字方壺。
太學生,就江西籓司理,非其志也,以廉敏稱。
解宗室之難,出同官之獄,辭篆卻金,寬恤撫字,士民鹹沐之喜。
汲引問業者,戶屢常滿。
居家孝友誼書急友朋,澤周宗黨,闾裡稱為長者。
有尚書印、宗歸、與詠諸集。
蔔二南字太始。
萬曆癸卯應天舉人,知西甯縣。
修舉廢墜,葺學校,繕倉庾,有西甯政略,重修儒學碑記。
任滿,士民立碑志思。
遷知臨桂,以病乞休。
兩舉鄉飲大賓。
年八十三卒。
所著有雞肋集等書。
賀燦然字伯暗,号道星。
諸生時,早著文譽,至性孝友,嘉禾傳為家法。
揣摩制義之暇,講求經濟,鑿鑿可行。
登萬曆乙未進士,仕行人,擢吏部。
程量人才良楛,剖柝長國是得失。
至清平一疏,補救察典,侃侃持議不少依。
牲回,以是與時龃龉,告歸裡居,地方利弊,持之必力,千。
壬申水災,則議蠲恤以濟饑。
辛亥大造,則議賦役以蘇三困。
鄰邑争田,則議原額以息紛。
鄉裡倚重,至今猶能專道之。
惜子夭無嗣。
所著詩文有五欲軒稿、六欲軒稿、六欲軒雜著、漫錄評正、駁駁漫錄評正、賀氏危言,皆行世。
李衷純,字玄白,錫山顧端文講學東林,純稱高弟。
壬子中順天鄉榜,令如臯。
邑瀕江之區,被齧者時複吐為洲,多為豪家占業。
州民獻田,武弁以戈舡載牧禾稼,勢猖甚。
純陳說利害,事乃解。
大盜薛良金嘯聚,倚洲為窟,追捕殲之。
臯上遊有牙橋河,故張士誠所濬,久填塞,奸民诳鹾,使複開濬,阻漕渠,淤商艘。
純窺其形勢要害,密具土木甓石,一夕而填塞複故。
政成,内擢趙家宰南星,拟以台省用。
會逆珰用事,逐蒙宰,遷南工部主事,旋轉兵部員外郎,出知邵武部。
屬邑光澤送有杉關之稅,飽太守私橐者十之五,純請充饷以省加泒,巳無私焉。
擢兩淮運使。
時政壞商困,特設翻綱之法,疏壅鹽,足饷額。
任未一載,而解度支者計八十餘萬。
其練達類如此。
魏給事大中死逆奄之難,哭之旅邸,經紀其後事。
同邑賀司勳燦然之子,幼孤而貧,蠲赀助之婚,鄉黨稱其高誼雲。
子光垓,廣文,有文望。
黃承昊,字履素,萬曆丙辰進士,授大理寺評事,曆吏、刑、戶三科給事中。
諸所奏議,皆國計民瘼。
尋升河南兵驿鹽道副使,晉福建建南道。
以中州驿傳誤給勘合,降嶺北道副使,轉河西守道參政。
以病乞休,補九江道,升福建按察司,有平寇功,調廣東按察使。
所著有折肱漫錄、樂白軒等書。
陶□先字元晖。
萬曆丁未進士,授南都水司主事,榷蕪湖,出守登州。
郡濱海,商賈不通,歲大祲。
朗先開海運,挽粟以赈。
妖人胡從魁挾饑民作亂,立撲滅之。
創書院,置軍田,募民開島田七千八畝,政成報最備。
兵登、萊,與登人泛海島,酌運道。
初饋遼至一百八十餘萬,計省少府陸費五百餘萬兩。
時遼鎮乞援于東青,郡兵嘩,劫郡守為變,撫軍屬令撫之,單車往返,刻日報定。
遼陽失守渡海者,朗先分插屬邑,給曠土使耕,犷悍者募為兵。
随巡撫登萊,以前運餘之米充饷,召募三閱月,得兵三萬,時以表城倚之。
而事有不可為者,引罪乞歸,得旨慰留。
值充西白蓮妖,攻陷郓城、安東等二十餘縣堡賴以平複。
再疏乞歸,後中忌者指兵饷以賊逮。
時魏珰焰熾,令株扳楊、左、韓、劉諸人,以??所坐屬司寇,刑脅之,不從,不食死。
子學瞻,字原眉,舉孝廉,詣阙白父冤,屏迹公車,自号退庵。
傳學工書,德望為闾裡所推。
次學易,字晉天,邑庠生,負異才。
時有司承風旨,酷追納,語兄曰:兄留報父冤,季弟方稚,吾将以身殉此案矣。
遂赴獄,數诋大吏為奸閹鷹犬,大吏亦内慚,不敢苛責。
年未弱冠也。
壬午出棘,慷慨歌江□微□,竟堕水以殁。
張南翀,字海玥,萬曆辛醜進士,由縣令曆任福建知府。
居官廉謹,歸裡,敝廬數椽,處若寒素。
狷介之性,至老彌笃。
常年杜門,惟歲朝侵晨一出,徧拜鄉裡,始睹其面,知者稱其有隐德雲。
姚遲,字士先,萬曆戊午舉人。
令德化,均屯租,除胥蠹,弭盜清獄。
署垣有古木,槁而複生,人以為惠政所感,作瑞樹錄以紀之。
歸裡栽花飲酒,有五柳遺風。
陸鄭胤字階卿,廷試貢元。
父光嶽,以歲貢選江西廣信府教授,卒于京。
胤奔喪扶柩歸,中途舟子謀棄同載十餘柩,胤理谕并厚賂之,同載者均獲歸榇。
事母郭孺人,傋極孝養。
曆任四川鳥蒙軍民府通判。
時流寇所至焚掠,胤解饷八千餘裡,師無匮乏。
招難民,緝巨盜,斷疑獄。
督撫疏薦,以病歸。
次子鎮鼎,恩貢鴻胪寺右寺丞,有雲起堂詩集。
孫沺,曾孫□,孝廉,并行文聲。
包鴻逵字儀甫,以解元成進士,令湘潭。
時湘稱岩邑,逵至,值歲饑節,省。
冗費,悉力赈濟,稍有羨,即以代正供置,運。
艘,建倉廒,成邑志。
任滿,交推台省,未赴而卒。
屠随裕康禧裔孫。
天啟初補上林右監丞。
上林蓄珍禽奇獸,牧養恒多冒破。
裕裁柳節省,出判成都府,分鎮松籓,為四沖之地。
時安苗搆亂,會勦帥集水蔺,奉檄移鎮永甯,督各路兵饷,支應不匮。
安苗就款,論功以佥憲銜監軍事。
會有诏勤王,複以裕督饷軍中。
凱旋陛見,與?賞,一時榮之。
張晉征字恭錫,崇祯甲戌進士,知閩縣事。
有海孽劉香之警,富軍需孔亟,晉征勤撫字而民不病。
尋擢刑曹。
黃翰林道周以抗疏廷杖,下诏獄。
征屬門下士,曲為調護,無所諱。
出守建昌,時流寇掠袁州,勢逼震鄰,益藩率官吏徙樵川,征堅守孤城,計擒寇首曾鬥墟等,居民獲安。
曆任福建副使,歸裡杜門卻軌,慕陶靖節之風,自号菊存子。
蔔日謀字子嘉。
萬曆間由明經選授清流縣令。
居官廉介,額俸外不取一錢。
斷冤獄,緩催科,三年邑大治,以忤上官歸。
子兆龍,負異才,有聲黉序,所著文辭甚富。
孫陳彜,康熙甲辰進士,武昌令。
朱茂景,字子莊,文恪嫡孫。
弱冠登賢書,越三年成進士,授宜春令。
壬午分校,得士如王師夔輩,皆名流。
時流寇蹂躏袁、吉間,茂景講求兵食扼要之宜,條上八款,奉俞旨下撫按行之。
時流寇薄境,攻殺無完城。
天并井窩盜起,茂景親冒矢石,率一旅搗其穴。
未及題叙,先以封疆議歸。
尋擢駕部主事,遇亂不及任,辟居村舍,更數年卒。
适王公師夔來守是邵,捐俸葬之。
項桂芳,号楚東,襄毅四世孫,由廪生入成均。
萬曆間,以積分選項中副榜,覃恩選韶州通判,捕盜榷稅,以清肅聞。
時徭徸陸梁,招輯有方,部撫具題優擢,因格部議,遂挂冠歸。
目事詩酒,與海内名流相酬唱,舉鄉飲大賓。
所著有歸來草諸集行世。
子玉筍,貢士,令景陵,清操惠政,三楚稱循吏焉。
唐從悌,字玉汝,明經特用,知翁源。
邑在萬山中,地瘠民刁。
從悌勤撫字,革陋規,擒妖黨,釋疑獄,升貴陽知州,緻仕。
蔔萬祺,字戬甫,辛酉順天亞元,曆任韶州,為政廉平,稱治行第一。
初任刑曹主事,恤獄緩刑,圜扉中靡不頌其德,事親以至孝聞。
沈繩芳,字襲餘,辛酉副榜,選池陽别駕,署郡司馬。
時沿江多盜,殲其渠魁,得無盜警。
又攝建德、東流邑篆,以德化民,清靜不擾,今兩邑碑祠尚存。
舉鄉飲大賓。
長子闳劭,巳醜進士,甯遠令,升常德郡永。
次子廷劢,明經,曆任新甯、灓城兩邑令,升商州守。
沈耀辰,字君房,贛州知府振龍子也。
振龍字翼乾,萬曆癸醜進士,曆任二千石,為權貴所擠,坐廢歸裡。
睦族赈貧,平籴掩骸,鄉裡德之。
辰由崇祯丁卯副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