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縣志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心動,七晝夜馳歸裡門。
适父病革,侍湯藥者浃旬而父殁。
父遺産籍集弟侄七人分授之,曰:吾忝賢書,可以自給矣。
其天性孝友如此。
所著有易就、春秋會編等書。
少子彬、善,俱以文行世其家學。
肇森子嘉炎,薦舉博學宏詞,禦試授檢讨,與修明史。
徐石麒,字寶摩,居松江,徙家秀水。
天啟二年成進士,除授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管節慎庫。
時閹魏忠賢掌惜薪司錢糧事,與麒相涉起釁,恨刺骨。
麒為禦史王尊素所得士,尊素被逮,坐削奪。
崇祯八年,起為南考功郎,尋升應天府丞。
奉表入賀,見刑部尚書鄭三俊下獄,上書申救,三俊得釋。
遷通政,嚴請托,謹出納。
尋遷刑部右侍郎,署都憲及大司寇事,即徙為真。
是時内外交讧,在廷諸臣夤緣賄賂成風。
麒與劉宗周、鄭三俊、祁彪佳、吳麟征數人同心匡救,立朝屹如,論事與時少有龃龉,辄欲投劾自放。
其在刑部時,具樞臣罪狀,請申國法,即依奏處決。
憲臣劉宗周罷斥,麒上疏曰:宗周以救熊開元、姜采,倉猝之間,戆語渎陳,緻幹嚴譴。
顧宗周往矣,朝端之上,欲再見此正襟危度之臣,不可得矣。
此臣所以涕泗靡從,而不得不有請也。
崇祯十六年,亦因熊、姜拟罪,不行招審,閑住還裡。
甲申,留都啟事,征用舊臣,起麒為右都禦史,尋授吏部尚書。
麒趣裝就道,慨然有恢複之志。
時黨禍方興,不能一日安于朝,屢請休緻,準回籍,杜門三泖之濱,披裘垂釣。
乙酉六月,嘉興城将破,麒□,吾郡人也,為先朝遺老,不應死于郊,急馳舟入城。
時巳薄暮,夜分自缢于寝室,蒼頭祖敏、李升從死于旁。
越明城破,報忠寺僧以木櫃盛屍,經炎暑者及月事定,族子爾谷變服入城,載至祖茔,具棺合殓。
啟櫃,顔色如生,見握手沒爪,須怒張焉。
有可經堂集行世。
無子,以應繼柱臣為子。
爾榖後以湖寇波及,死于江甯谷。
妻孫氏聞夫死,一女在抱,棄之赴水,立而不仆。
一門之内,臣死忠,子死孝,婦死節,仆死義。
嗚呼烈矣! 先達 秀亦仕國也,稱先達者甲他縣。
乃戚尚玺之傳,往哲僅十有三人焉,非略也,簡其未詳者詳之爾。
今按舊志,勿敢稍略,使後之考獻者,歎绂冕之域,賢哲代興雲。
志先達。
漢徐栩,字敬卿,由拳人。
少為獄吏,執法詳平,遷小黃令。
時陳留遭蝗,野無遺草,過小黃,飛逝不集。
刺史行部,奏栩他事。
栩棄官,蝗應聲至。
刺史愧謝,令還舍,蝗即遠去。
後為長沙太守。
唐徐岱,字處仁,家世業農。
岱好學,六經諸子,愁所探究。
大曆中,劉晏表為校書郎。
觀察使李栖筠賢之,表所居為複禮鄉。
貞元初,為太子諸王侍讀,留給事中史館修撰。
性笃慎,不談人短,宗族孤孺,皆為婚嫁。
卒贈禮部尚書。
宋錢孜,淳熙中為昌化令。
興學勸農,政績茂著,與故令錢水下圍齊名。
比績,百姓皆愛戴之。
元俞庸,字子中,為平江路推官。
年饑谷貴,流殍塞塗。
憲府檄庸董倉庾赈給,全活數萬。
淮兵壓境,庸募勇士守盤門。
郡僚高安等勸谕庸逃竄。
庸厲聲曰:公等以世居守大城,一旦臨利害,先民以逃,不顧義與恩耶?安持鐵簡擊庸仆地,遂開門。
兵至城下,庸未蘇被擒。
既蘇,以計脫去,微服間道歸。
久之,太府知其人,将授以爵,謝不受,憤恨以卒。
明金??元,舉鄉試。
洪武中,曆蘇州守。
百姓苦官民田則不齊,裡胥為奸??上疏請減重額,得罪賜死。
子穎伯,從武林俞紫芝遊。
邃于經學,工書,為人清介雅飾。
孫公绶,新樂知縣。
王貞,字貞德。
洪武科鄉試,授合水知縣,治有聲。
調茌平。
茌沖途疲于供應,貞節省諸費,百姓用是少蘇。
坐诖誤左遷,尋召拜監察禦史。
金鼎,字宗器,監生,曆吏、兵二部司務,升工部虞衡員外,死于土木之難。
張敏字時勉,籍海鹽,居秀水,建甯知府正之子,其先雲南人。
敏以鄉貢知陜西蘭州,邊境以甯,知馬湖府。
夔達盜起,敏帥鑼狪兵與鄢、藍、廖、陳諸賊拒戰,敗之。
升綿州兵備副使。
時鄢、藍已就擒,其黨廖、陳輩複亂。
敏白總制,馳一騎往撫,解陳黨三萬人。
廖惡陳先歸劫營,将并害敏。
敏日:我不怖死,我死,大兵至,汝輩無噍類矣。
賊悟,立還敏。
敏白計于總制,悉平廖黨。
轉山西參政緻仕。
敏勦賊時,誓以死報國。
子淮自浙兼程至阿,著有四書輔注、易經精蘊等篇。
陸遠字德毅,以進士知海州。
一日行部,有旋風三匝馬首,遠疑有冤,令吏卒邏察之。
有一人死樹下,擔折貫喉,乃土人房勒殺買牛商,移屍于此,密禽之,一訊而服。
又過大伊鎮,有小犢鳴号于前,使人随犢所之,盜牛者方殺犢母,于是訟衰盜息,州稱神明。
擢廣東按察司佥事。
呂常,字兼之,文懿公原之子,以父蔭任中書舍人。
成化辛卯,請應順天鄉試,時有劾之者,上曰:朕念儒臣子有志科目,特允所請。
是年中鄉魁,遷禮部主客司主事。
議卻琉球歲貢,不許番僧得由漳州海道省經費以萬計。
曆升至太常卿,集累朝故事為條例,上本寺利便十二事,皆見施行。
所著有九柏集若幹卷。
範瑨,弘治庚戌進士,令德平,以治行第一,内召去任。
時僅餘俸二金,尋以病卒。
曆官十五年,不克竈,穸關中。
彭某分巡嘉湖,憐其貧,特為治兆域,要郡邑大夫送葬,舟車塞途,人以為廉吏之報。
陶俨字時莊,正德甲戌進士,令陽信,遭流賊焚劫,俨請于上官,得以羨金蠲逋負,民賴全活。
後曆江陰、南樂,所至有聲。
擢南京雲南道禦史,監試應天,清戎江右。
利州人賊營,期與公同死生。
後以功授嘉興所鎮撫,累升蘇州衛指揮。
金禮字敬之,由進士任刑部主事,至雲南參議。
征苦竹箐,冒瘴疠深入,病歸。
家居儉約,不事矜飾。
郡守楊繼宗雅重之,每造其廬,咨政事,竟日乃罷。
禮未嘗輕為請谒。
其高标清節,鄉人至今能道之。
梅江,宣城梅聖俞之後,其先從宋南渡,居嘉興。
成化巳醜進士授廬江令,有政聲,擢南京貴州道禦史。
時儲位未定,江首疏力請,上嘉納之,賜織金豸服。
巳奉命清戎兩廣,寬恤部伍,招撫流移。
遷四川佥事,決疑獄數十事,蜀人以梅鏡稱之。
離施德字克明,思賢裡人。
成化辛卯中鄉試。
弘治中為濮變舂州守,洗冤滞,赈貧乏。
已升嶽州府同知,其惠政一如治濮時。
後移疾歸,寓情詩酒,以天年終。
朱绶字文佩。
成化丁未進士,授翰林院檢讨,侍岐王講讀。
弘治庚戌,王出就封,被奄官專權,绶據例抗疏,得俞,旨。
頒行諸籓,自是政事悉隸輔臣。
遷楚藩左相,尋改相晉籓。
時王年髦,世子世孫俱薨,有欲竊柄者,幽峨王曾孫于别宮,潛奏權國,上下疑莫能決。
绶密疏有王曾孫在,乃得封。
先後藩國二十餘年,為人方正不,風裁凜然。
後守太平,曆揚州,皆有惠政。
遷河南憲副。
尋緻仕家居,臨卒,猶屬其子置義田贍族,至今賴之。
張徽字德卿。
正德辛巳進士。
嘉靖初,授大理評事。
時議大禮忤旨廷杖。
尋複其官,進寺副。
奉命慮囚雲貴,釋殊死以下百餘人。
進寺正,擢守南雄,多惠政,以不能浮沉取容罷免,時論惜之。
萬曆辛醜崇祀鄉賢。
諸稱字揚伯,正德丁醜進士,令黃梅。
其邑素号難治,又繼宸濠亂後,民罷憊,多就亡匿。
稱撫之不急,而豪佼妨民者,則摧抑使不得縱,民大感悅。
以父制歸。
後起大名,因俗而治,化用大行。
轉刑部主事。
丁母艱,起複曆員外郎,擢福建佥事,總理屯政,核敝剔奸,明疆理,綜子粒,周慎詳密,屯政以舉,進貴州參議。
貴土官遇上官至,辄有餽,稱悉卻之。
安宣慰承襲,例先行貨于所司,稱廉知之,即為判牒,安氏不費一錢而襲職。
尋擢本省副使,持法懸平,吏民懷畏,繪像祀之。
曆官二十五年,宦橐蕭然,引疾緻仕,角巾裡第,能飲人以□。
至有非理相幹,艴然絕之。
取予嚴于一介。
年六十七而卒。
賈名儒自号實齋,進士,官比部,抗節持法。
有考功吏以受赇事逮名儒,訊即重比,考功郎銜之。
出守姚安,再補汝甯。
會世宗躬谒顯陵,道南陽,一時署篆吏重斂民赀佐供應,名儒為榜示還給汝,民頌之。
巳升密雲兵備副使,年甫強仕,遂乞休,優悠林壑者四十年。
吳鵬字萬裡。
嘉靖癸未進士,授工部主事,典試督學,皆稱得人。
奉诏往論安南,擒閩賊陳日輝。
河決徐淮,十七州縣饑殣相望。
鵬以少司寇往赈,用便宜截漕糧濟之,全活百萬。
尋以兵部左侍郎兼副都禦史,督理漕河。
師尚诏攻陷歸德,鵬倉卒調兵,擒其枭将王千觔,賊宵遁。
升工部尚書,尋晉蒙宰,掌铨衡者幾六年。
時墨相柄國,侵部權,廢置多出其手。
鵬不能無牽制,國史有遺議焉,然瑕瑜自不相掩雲。
姚弘谟。
字繼文。
嘉靖癸醜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壬戌分校禮闱。
慈溪袁相國有所不惬,欲易之,乃引故事,争,日異。
時詞臣無易卷者,袁銜之,卒左遷。
其後一視學,兩司。
成所識拔多聞人。
仕至天官亞卿,以病乞歸。
時門下士方宅首揆,絕無書抵政府,屏居卻軌,甫逾艾卒。
賜祭葬,贈禮部尚書。
弘谟在襁褓時,父廣文君卒于官,母更适依祖母徐,以迄成立。
登第後,迎母歸養,克盡孝道,人以方範希文雲。
黃??字崇示文。
嘉靖丙辰進士。
初主兵部事,出守皖,秋毫毫無染。
擢湖廣副使。
時有竹筒河之役,??實董之,漢沔獲安。
尋改貴州,上疏乞歸,居家以節儉間。
子正色、洪憲,孫承玄、承乾、承昊,皆以顯官著名當時。
陶谟字世顯。
嘉靖壬辰進士。
初令建德,以才調莆陽,擢禦史,榷醝山西,商民稱便。
還攝六道事,劾武臣驕縱不法,競緻于理。
後典江西試,所舉皆才士。
贛州盜起,為設方略擒之。
巡視京營,稽尺籍,清占役以千數。
丞大理,多所平反,以侍養終于家。
沈谧字靖夫。
嘉靖巳醜進士,授行人。
嘗使代藩,厚餽之,謝不受。
遷刑科給事中。
星隕,應诏極陳修省之道,言甚切直。
劾罷自宮男子二千餘人。
出為山東佥事,後備兵大庾,計擒賊首李文彪。
嘗慕王文成之學,于舍傍,建祠祀之,為理學翹楚,世稱石湖先生。
子啟原,曆山東副憲。
鄭履淳,字叔初,端簡公子,海鹽人,居秀水城南??。
舉嘉靖壬戌進士,初授刑部主事,轉尚寶司丞。
憤宵人炀三竈,方正不容,乃上疏極言,多指斥乘輿,刺城社,深觸一忌諱。
莊皇帝震怒,廷榜百下,系廷尉。
逾年,始□為民議。
歸家杜門卻軌,擁一編自媚,鄉人罕見其面。
萬曆改元,起尚玺丞,尋遷光祿寺少卿。
會有德藩之□,便道歸省,卒于家。
沈盤字大新,嘉靖乙未進士。
初授興化府推官,攝蒲田邑篆。
邑沿海,堅築石堤,絕風濤之險,民用大穰。
已升南虞部,榷稅蕪湖,令商自籍其稅。
上計時,即以其籍往,胥吏不能為奸。
後知延平,已升江西按察副使,備兵饒州,計擒劇盜數十人,卒于官。
範之箴字從敬,嘉靖乙未進士。
初以行人持節韓藩,尋輔司正,升工部郎,治天津河,遷知永州府。
時土賊内讧,官軍屢潰,箴授以方略,賊遂擒。
備兵潘某,欲自多其功,橫織諸無辜,上其名,且即戮矣。
箴冤之,绐潘曰:跳梁者律無貸也。
但人言洶洶,不開釋一二,恐為頑梗籍口。
潘許之,遂盡釋諸無辜,全活者數百人。
潘惡其賣已,上疏劾箴。
上密察其狀,罷潘,改箴知海陽府。
父老擁馬首泣,至今祀焉。
後備兵山東,群寇瓦解,副使滇南強臬,受制參政湖廣,總司雲南歸,悠優林下者三十餘年。
郁蘭字文芳,舉嘉靖甲午鄉試,屢蹶公車。
時姻家吳太宰鵬謂蘭曰:貂裘敝矣,盍及我而選?蘭謝不從。
及太也宰罷歸,始谒選得績,溪令。
時某甲希執政指,論逮胡題宗憲、郡守複貞他骫法狀,以屬績溪令蘭曰:司馬亦有功東南,柰何欲文緻以甚其罪?胡竟得□減。
巳遷南刑部主事,尋乞終養。
蔔大同字吉夫,嘉靖戊戌進士,授刑部主事。
慮囚江南,以平恕稱。
已升湖廣佥事。
蕲黃控扼全楚,居江上遊,枹鼓數起。
議者請專設憲臣,而大同初奉命往,期年盜賊屏息。
稍遷湖廣參議,有平苗功。
再遷福建巡海副使。
輯備倭圖說,畫戰守計,閩賴以安。
弟大有、大順,皆舉進士。
屠仲律字宗豫,應峻子。
嘉靖庚戌進士。
初令弋陽,聲籍甚。
擢南台,風裁凜然。
已遷泸州守,禔躬清約。
時軍興浩費,更以景府之國,郡邑騷然。
仲律一意節省,費減他郡十之五。
歲大祲,民多逋稅,為出贖锾代償。
又出積谷數十萬,平粜與民,全活甚衆,竟以勞瘁殁于官。
蔔大有字謙夫,嘉靖丁未進士。
初知無錫縣,執法不撓,稱強項令,中忌者。
調潛山,莅政剛明,夙奸畏服。
曆南儀曹郎,以忤時宰,出為尋甸守。
葉朝,陽。
字文榮,嘉靖乙醜進士。
為人清謹,恂恂若書生。
遇事執法,雖豪貴勿能奪。
初知信陽州,首均田賦,豪城民不得相冒為奸。
晉虞部郎,司鑄錢,中貴人索例勿予,出治。
鐵冶歲有羨金,毫無染指。
已升常德知府。
有盜張金者,嘯聚洞庭,以計殲其渠魁,餘黨悉散。
□升鄖襄兵備,轉廣西參政,緻仕。
王樸字德純,以貢授徐聞令,清介自矢。
邑有珠池,課中官恣溪壑為民患,樸請罷之。
又革槟榔稅,著為令。
釋冤獄,赈饑荒,立社學,教民鑿渠漑田,民立祠焉。
周恂懋字季實。
嘉靖丁未進士。
令樂平五年,刑清訟簡。
已拜職方主事,監督大朝門工,勞瘁成疾。
卒之日,宦橐蕭然,士大夫捐金助殓。
後有龐直指按郡,修其墓。
吳淞字秀東,嘉靖中舉人。
數上公車不第。
谒選知靖州。
能戢苗獠,使同編戶輸稅。
會山水驟漲,民溺死無筽淞。
淞亟懸賞格,拯一人者與十缗。
又躬令人置筏,濟未渡者,州人德之。
佐郡九江,時湖口關值水沖,商舶多壞。
淞曰:甯算錐刀而傷民命乎?請于觀風使者,議革之,商大稱便。
已遷福建鹽運使同知,引年歸。
沈啟源字道卿,嘉靖巳未進士。
慷慨好施。
嘉靖間,邑有倭警,乏軍興,毅然捐千金佐之。
居官廉謹,凜然不可奪。
家居杜門,手一編,咿唔至丙夜,雖醫藥蔔筮之書,無不探讨。
子自邠修撰。
蔔大順,字信夫,嘉靖癸醜進士。
初令當塗,治行稱最,擢刑部主事,尋改吏部,曆司勳郎。
能留意人材,卻問遺,不脂韋逐時好。
卒于官,人其惜之。
錢同文字大行。
嘉靖癸醜進士。
弱冠舉于鄉。
時,巳。
聘□人女,有議易婚者,峻拒之。
初宰祁門,尋守萊州,皆以水藥自持。
後移疾歸,箪瓢屢空,晏如也。
鐘一元字太初,嘉靖癸醜進士。
初任福甯州守州界山。
海間值倭警,預拓外城為保障。
後守池州,會景府宮眷還阙,所至驿騷。
元力抗内豎,幾為所窘,郡民至今思之。
守甯國,有惠政,轉四川副使,以祖母老,上疏乞歸。
盛周字文湖。
登進士,以閩中令行取入都。
時分宜柄用,子世蕃竊威福,司馬趙文華與周俱浙人,謂周曰:東樓虛台垣相待,君曷過之?周笑曰:士之所以望登台垣者,上思匡君,下思利民耳。
今先以身乞憐相府,異日何以自立?竟不往。
遷南刑主政,未幾,出為東昌守,卒于官。
張鳳來嘉靖丙辰進士。
初任刑部,日與諸僚講解律例,即一字必嚴辨柝。
及慮囚江南,多所平反。
守德安,當秀、景府之國,又歲饑,鳳來調度得宜,治行稱最。
後備兵誓凡江,轉閩臬。
适廣寇林道乾與洞山諸洋劇賊并起,羽檄旁午,悉讨平之。
尋補雲南參政,未赴卒。
項笃壽字子長,嘉靖壬戌進士,初授刑部主事,以母老乞南,曆儀制考功郎。
時遇京察,有周給事、姚禦史以敢言忤柄臣指,或觀望欲置下考,笃壽堅持不為動。
已進職方,多所擘畫。
尋升廣東參議,緻仕。
笃壽學于外父鄭端簡公,故能博綜今古,通達國體,未究其用而卒。
所著有路
适父病革,侍湯藥者浃旬而父殁。
父遺産籍集弟侄七人分授之,曰:吾忝賢書,可以自給矣。
其天性孝友如此。
所著有易就、春秋會編等書。
少子彬、善,俱以文行世其家學。
肇森子嘉炎,薦舉博學宏詞,禦試授檢讨,與修明史。
徐石麒,字寶摩,居松江,徙家秀水。
天啟二年成進士,除授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管節慎庫。
時閹魏忠賢掌惜薪司錢糧事,與麒相涉起釁,恨刺骨。
麒為禦史王尊素所得士,尊素被逮,坐削奪。
崇祯八年,起為南考功郎,尋升應天府丞。
奉表入賀,見刑部尚書鄭三俊下獄,上書申救,三俊得釋。
遷通政,嚴請托,謹出納。
尋遷刑部右侍郎,署都憲及大司寇事,即徙為真。
是時内外交讧,在廷諸臣夤緣賄賂成風。
麒與劉宗周、鄭三俊、祁彪佳、吳麟征數人同心匡救,立朝屹如,論事與時少有龃龉,辄欲投劾自放。
其在刑部時,具樞臣罪狀,請申國法,即依奏處決。
憲臣劉宗周罷斥,麒上疏曰:宗周以救熊開元、姜采,倉猝之間,戆語渎陳,緻幹嚴譴。
顧宗周往矣,朝端之上,欲再見此正襟危度之臣,不可得矣。
此臣所以涕泗靡從,而不得不有請也。
崇祯十六年,亦因熊、姜拟罪,不行招審,閑住還裡。
甲申,留都啟事,征用舊臣,起麒為右都禦史,尋授吏部尚書。
麒趣裝就道,慨然有恢複之志。
時黨禍方興,不能一日安于朝,屢請休緻,準回籍,杜門三泖之濱,披裘垂釣。
乙酉六月,嘉興城将破,麒□,吾郡人也,為先朝遺老,不應死于郊,急馳舟入城。
時巳薄暮,夜分自缢于寝室,蒼頭祖敏、李升從死于旁。
越明城破,報忠寺僧以木櫃盛屍,經炎暑者及月事定,族子爾谷變服入城,載至祖茔,具棺合殓。
啟櫃,顔色如生,見握手沒爪,須怒張焉。
有可經堂集行世。
無子,以應繼柱臣為子。
爾榖後以湖寇波及,死于江甯谷。
妻孫氏聞夫死,一女在抱,棄之赴水,立而不仆。
一門之内,臣死忠,子死孝,婦死節,仆死義。
嗚呼烈矣! 先達 秀亦仕國也,稱先達者甲他縣。
乃戚尚玺之傳,往哲僅十有三人焉,非略也,簡其未詳者詳之爾。
今按舊志,勿敢稍略,使後之考獻者,歎绂冕之域,賢哲代興雲。
志先達。
漢徐栩,字敬卿,由拳人。
少為獄吏,執法詳平,遷小黃令。
時陳留遭蝗,野無遺草,過小黃,飛逝不集。
刺史行部,奏栩他事。
栩棄官,蝗應聲至。
刺史愧謝,令還舍,蝗即遠去。
後為長沙太守。
唐徐岱,字處仁,家世業農。
岱好學,六經諸子,愁所探究。
大曆中,劉晏表為校書郎。
觀察使李栖筠賢之,表所居為複禮鄉。
貞元初,為太子諸王侍讀,留給事中史館修撰。
性笃慎,不談人短,宗族孤孺,皆為婚嫁。
卒贈禮部尚書。
宋錢孜,淳熙中為昌化令。
興學勸農,政績茂著,與故令錢水下圍齊名。
比績,百姓皆愛戴之。
元俞庸,字子中,為平江路推官。
年饑谷貴,流殍塞塗。
憲府檄庸董倉庾赈給,全活數萬。
淮兵壓境,庸募勇士守盤門。
郡僚高安等勸谕庸逃竄。
庸厲聲曰:公等以世居守大城,一旦臨利害,先民以逃,不顧義與恩耶?安持鐵簡擊庸仆地,遂開門。
兵至城下,庸未蘇被擒。
既蘇,以計脫去,微服間道歸。
久之,太府知其人,将授以爵,謝不受,憤恨以卒。
明金??元,舉鄉試。
洪武中,曆蘇州守。
百姓苦官民田則不齊,裡胥為奸??上疏請減重額,得罪賜死。
子穎伯,從武林俞紫芝遊。
邃于經學,工書,為人清介雅飾。
孫公绶,新樂知縣。
王貞,字貞德。
洪武科鄉試,授合水知縣,治有聲。
調茌平。
茌沖途疲于供應,貞節省諸費,百姓用是少蘇。
坐诖誤左遷,尋召拜監察禦史。
金鼎,字宗器,監生,曆吏、兵二部司務,升工部虞衡員外,死于土木之難。
張敏字時勉,籍海鹽,居秀水,建甯知府正之子,其先雲南人。
敏以鄉貢知陜西蘭州,邊境以甯,知馬湖府。
夔達盜起,敏帥鑼狪兵與鄢、藍、廖、陳諸賊拒戰,敗之。
升綿州兵備副使。
時鄢、藍已就擒,其黨廖、陳輩複亂。
敏白總制,馳一騎往撫,解陳黨三萬人。
廖惡陳先歸劫營,将并害敏。
敏日:我不怖死,我死,大兵至,汝輩無噍類矣。
賊悟,立還敏。
敏白計于總制,悉平廖黨。
轉山西參政緻仕。
敏勦賊時,誓以死報國。
子淮自浙兼程至阿,著有四書輔注、易經精蘊等篇。
陸遠字德毅,以進士知海州。
一日行部,有旋風三匝馬首,遠疑有冤,令吏卒邏察之。
有一人死樹下,擔折貫喉,乃土人房勒殺買牛商,移屍于此,密禽之,一訊而服。
又過大伊鎮,有小犢鳴号于前,使人随犢所之,盜牛者方殺犢母,于是訟衰盜息,州稱神明。
擢廣東按察司佥事。
呂常,字兼之,文懿公原之子,以父蔭任中書舍人。
成化辛卯,請應順天鄉試,時有劾之者,上曰:朕念儒臣子有志科目,特允所請。
是年中鄉魁,遷禮部主客司主事。
議卻琉球歲貢,不許番僧得由漳州海道省經費以萬計。
曆升至太常卿,集累朝故事為條例,上本寺利便十二事,皆見施行。
所著有九柏集若幹卷。
範瑨,弘治庚戌進士,令德平,以治行第一,内召去任。
時僅餘俸二金,尋以病卒。
曆官十五年,不克竈,穸關中。
彭某分巡嘉湖,憐其貧,特為治兆域,要郡邑大夫送葬,舟車塞途,人以為廉吏之報。
陶俨字時莊,正德甲戌進士,令陽信,遭流賊焚劫,俨請于上官,得以羨金蠲逋負,民賴全活。
後曆江陰、南樂,所至有聲。
擢南京雲南道禦史,監試應天,清戎江右。
利州人賊營,期與公同死生。
後以功授嘉興所鎮撫,累升蘇州衛指揮。
金禮字敬之,由進士任刑部主事,至雲南參議。
征苦竹箐,冒瘴疠深入,病歸。
家居儉約,不事矜飾。
郡守楊繼宗雅重之,每造其廬,咨政事,竟日乃罷。
禮未嘗輕為請谒。
其高标清節,鄉人至今能道之。
梅江,宣城梅聖俞之後,其先從宋南渡,居嘉興。
成化巳醜進士授廬江令,有政聲,擢南京貴州道禦史。
時儲位未定,江首疏力請,上嘉納之,賜織金豸服。
巳奉命清戎兩廣,寬恤部伍,招撫流移。
遷四川佥事,決疑獄數十事,蜀人以梅鏡稱之。
離施德字克明,思賢裡人。
成化辛卯中鄉試。
弘治中為濮變舂州守,洗冤滞,赈貧乏。
已升嶽州府同知,其惠政一如治濮時。
後移疾歸,寓情詩酒,以天年終。
朱绶字文佩。
成化丁未進士,授翰林院檢讨,侍岐王講讀。
弘治庚戌,王出就封,被奄官專權,绶據例抗疏,得俞,旨。
頒行諸籓,自是政事悉隸輔臣。
遷楚藩左相,尋改相晉籓。
時王年髦,世子世孫俱薨,有欲竊柄者,幽峨王曾孫于别宮,潛奏權國,上下疑莫能決。
绶密疏有王曾孫在,乃得封。
先後藩國二十餘年,為人方正不,風裁凜然。
後守太平,曆揚州,皆有惠政。
遷河南憲副。
尋緻仕家居,臨卒,猶屬其子置義田贍族,至今賴之。
張徽字德卿。
正德辛巳進士。
嘉靖初,授大理評事。
時議大禮忤旨廷杖。
尋複其官,進寺副。
奉命慮囚雲貴,釋殊死以下百餘人。
進寺正,擢守南雄,多惠政,以不能浮沉取容罷免,時論惜之。
萬曆辛醜崇祀鄉賢。
諸稱字揚伯,正德丁醜進士,令黃梅。
其邑素号難治,又繼宸濠亂後,民罷憊,多就亡匿。
稱撫之不急,而豪佼妨民者,則摧抑使不得縱,民大感悅。
以父制歸。
後起大名,因俗而治,化用大行。
轉刑部主事。
丁母艱,起複曆員外郎,擢福建佥事,總理屯政,核敝剔奸,明疆理,綜子粒,周慎詳密,屯政以舉,進貴州參議。
貴土官遇上官至,辄有餽,稱悉卻之。
安宣慰承襲,例先行貨于所司,稱廉知之,即為判牒,安氏不費一錢而襲職。
尋擢本省副使,持法懸平,吏民懷畏,繪像祀之。
曆官二十五年,宦橐蕭然,引疾緻仕,角巾裡第,能飲人以□。
至有非理相幹,艴然絕之。
取予嚴于一介。
年六十七而卒。
賈名儒自号實齋,進士,官比部,抗節持法。
有考功吏以受赇事逮名儒,訊即重比,考功郎銜之。
出守姚安,再補汝甯。
會世宗躬谒顯陵,道南陽,一時署篆吏重斂民赀佐供應,名儒為榜示還給汝,民頌之。
巳升密雲兵備副使,年甫強仕,遂乞休,優悠林壑者四十年。
吳鵬字萬裡。
嘉靖癸未進士,授工部主事,典試督學,皆稱得人。
奉诏往論安南,擒閩賊陳日輝。
河決徐淮,十七州縣饑殣相望。
鵬以少司寇往赈,用便宜截漕糧濟之,全活百萬。
尋以兵部左侍郎兼副都禦史,督理漕河。
師尚诏攻陷歸德,鵬倉卒調兵,擒其枭将王千觔,賊宵遁。
升工部尚書,尋晉蒙宰,掌铨衡者幾六年。
時墨相柄國,侵部權,廢置多出其手。
鵬不能無牽制,國史有遺議焉,然瑕瑜自不相掩雲。
姚弘谟。
字繼文。
嘉靖癸醜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壬戌分校禮闱。
慈溪袁相國有所不惬,欲易之,乃引故事,争,日異。
時詞臣無易卷者,袁銜之,卒左遷。
其後一視學,兩司。
成所識拔多聞人。
仕至天官亞卿,以病乞歸。
時門下士方宅首揆,絕無書抵政府,屏居卻軌,甫逾艾卒。
賜祭葬,贈禮部尚書。
弘谟在襁褓時,父廣文君卒于官,母更适依祖母徐,以迄成立。
登第後,迎母歸養,克盡孝道,人以方範希文雲。
黃??字崇示文。
嘉靖丙辰進士。
初主兵部事,出守皖,秋毫毫無染。
擢湖廣副使。
時有竹筒河之役,??實董之,漢沔獲安。
尋改貴州,上疏乞歸,居家以節儉間。
子正色、洪憲,孫承玄、承乾、承昊,皆以顯官著名當時。
陶谟字世顯。
嘉靖壬辰進士。
初令建德,以才調莆陽,擢禦史,榷醝山西,商民稱便。
還攝六道事,劾武臣驕縱不法,競緻于理。
後典江西試,所舉皆才士。
贛州盜起,為設方略擒之。
巡視京營,稽尺籍,清占役以千數。
丞大理,多所平反,以侍養終于家。
沈谧字靖夫。
嘉靖巳醜進士,授行人。
嘗使代藩,厚餽之,謝不受。
遷刑科給事中。
星隕,應诏極陳修省之道,言甚切直。
劾罷自宮男子二千餘人。
出為山東佥事,後備兵大庾,計擒賊首李文彪。
嘗慕王文成之學,于舍傍,建祠祀之,為理學翹楚,世稱石湖先生。
子啟原,曆山東副憲。
鄭履淳,字叔初,端簡公子,海鹽人,居秀水城南??。
舉嘉靖壬戌進士,初授刑部主事,轉尚寶司丞。
憤宵人炀三竈,方正不容,乃上疏極言,多指斥乘輿,刺城社,深觸一忌諱。
莊皇帝震怒,廷榜百下,系廷尉。
逾年,始□為民議。
歸家杜門卻軌,擁一編自媚,鄉人罕見其面。
萬曆改元,起尚玺丞,尋遷光祿寺少卿。
會有德藩之□,便道歸省,卒于家。
沈盤字大新,嘉靖乙未進士。
初授興化府推官,攝蒲田邑篆。
邑沿海,堅築石堤,絕風濤之險,民用大穰。
已升南虞部,榷稅蕪湖,令商自籍其稅。
上計時,即以其籍往,胥吏不能為奸。
後知延平,已升江西按察副使,備兵饒州,計擒劇盜數十人,卒于官。
範之箴字從敬,嘉靖乙未進士。
初以行人持節韓藩,尋輔司正,升工部郎,治天津河,遷知永州府。
時土賊内讧,官軍屢潰,箴授以方略,賊遂擒。
備兵潘某,欲自多其功,橫織諸無辜,上其名,且即戮矣。
箴冤之,绐潘曰:跳梁者律無貸也。
但人言洶洶,不開釋一二,恐為頑梗籍口。
潘許之,遂盡釋諸無辜,全活者數百人。
潘惡其賣已,上疏劾箴。
上密察其狀,罷潘,改箴知海陽府。
父老擁馬首泣,至今祀焉。
後備兵山東,群寇瓦解,副使滇南強臬,受制參政湖廣,總司雲南歸,悠優林下者三十餘年。
郁蘭字文芳,舉嘉靖甲午鄉試,屢蹶公車。
時姻家吳太宰鵬謂蘭曰:貂裘敝矣,盍及我而選?蘭謝不從。
及太也宰罷歸,始谒選得績,溪令。
時某甲希執政指,論逮胡題宗憲、郡守複貞他骫法狀,以屬績溪令蘭曰:司馬亦有功東南,柰何欲文緻以甚其罪?胡竟得□減。
巳遷南刑部主事,尋乞終養。
蔔大同字吉夫,嘉靖戊戌進士,授刑部主事。
慮囚江南,以平恕稱。
已升湖廣佥事。
蕲黃控扼全楚,居江上遊,枹鼓數起。
議者請專設憲臣,而大同初奉命往,期年盜賊屏息。
稍遷湖廣參議,有平苗功。
再遷福建巡海副使。
輯備倭圖說,畫戰守計,閩賴以安。
弟大有、大順,皆舉進士。
屠仲律字宗豫,應峻子。
嘉靖庚戌進士。
初令弋陽,聲籍甚。
擢南台,風裁凜然。
已遷泸州守,禔躬清約。
時軍興浩費,更以景府之國,郡邑騷然。
仲律一意節省,費減他郡十之五。
歲大祲,民多逋稅,為出贖锾代償。
又出積谷數十萬,平粜與民,全活甚衆,竟以勞瘁殁于官。
蔔大有字謙夫,嘉靖丁未進士。
初知無錫縣,執法不撓,稱強項令,中忌者。
調潛山,莅政剛明,夙奸畏服。
曆南儀曹郎,以忤時宰,出為尋甸守。
葉朝,陽。
字文榮,嘉靖乙醜進士。
為人清謹,恂恂若書生。
遇事執法,雖豪貴勿能奪。
初知信陽州,首均田賦,豪城民不得相冒為奸。
晉虞部郎,司鑄錢,中貴人索例勿予,出治。
鐵冶歲有羨金,毫無染指。
已升常德知府。
有盜張金者,嘯聚洞庭,以計殲其渠魁,餘黨悉散。
□升鄖襄兵備,轉廣西參政,緻仕。
王樸字德純,以貢授徐聞令,清介自矢。
邑有珠池,課中官恣溪壑為民患,樸請罷之。
又革槟榔稅,著為令。
釋冤獄,赈饑荒,立社學,教民鑿渠漑田,民立祠焉。
周恂懋字季實。
嘉靖丁未進士。
令樂平五年,刑清訟簡。
已拜職方主事,監督大朝門工,勞瘁成疾。
卒之日,宦橐蕭然,士大夫捐金助殓。
後有龐直指按郡,修其墓。
吳淞字秀東,嘉靖中舉人。
數上公車不第。
谒選知靖州。
能戢苗獠,使同編戶輸稅。
會山水驟漲,民溺死無筽淞。
淞亟懸賞格,拯一人者與十缗。
又躬令人置筏,濟未渡者,州人德之。
佐郡九江,時湖口關值水沖,商舶多壞。
淞曰:甯算錐刀而傷民命乎?請于觀風使者,議革之,商大稱便。
已遷福建鹽運使同知,引年歸。
沈啟源字道卿,嘉靖巳未進士。
慷慨好施。
嘉靖間,邑有倭警,乏軍興,毅然捐千金佐之。
居官廉謹,凜然不可奪。
家居杜門,手一編,咿唔至丙夜,雖醫藥蔔筮之書,無不探讨。
子自邠修撰。
蔔大順,字信夫,嘉靖癸醜進士。
初令當塗,治行稱最,擢刑部主事,尋改吏部,曆司勳郎。
能留意人材,卻問遺,不脂韋逐時好。
卒于官,人其惜之。
錢同文字大行。
嘉靖癸醜進士。
弱冠舉于鄉。
時,巳。
聘□人女,有議易婚者,峻拒之。
初宰祁門,尋守萊州,皆以水藥自持。
後移疾歸,箪瓢屢空,晏如也。
鐘一元字太初,嘉靖癸醜進士。
初任福甯州守州界山。
海間值倭警,預拓外城為保障。
後守池州,會景府宮眷還阙,所至驿騷。
元力抗内豎,幾為所窘,郡民至今思之。
守甯國,有惠政,轉四川副使,以祖母老,上疏乞歸。
盛周字文湖。
登進士,以閩中令行取入都。
時分宜柄用,子世蕃竊威福,司馬趙文華與周俱浙人,謂周曰:東樓虛台垣相待,君曷過之?周笑曰:士之所以望登台垣者,上思匡君,下思利民耳。
今先以身乞憐相府,異日何以自立?竟不往。
遷南刑主政,未幾,出為東昌守,卒于官。
張鳳來嘉靖丙辰進士。
初任刑部,日與諸僚講解律例,即一字必嚴辨柝。
及慮囚江南,多所平反。
守德安,當秀、景府之國,又歲饑,鳳來調度得宜,治行稱最。
後備兵誓凡江,轉閩臬。
适廣寇林道乾與洞山諸洋劇賊并起,羽檄旁午,悉讨平之。
尋補雲南參政,未赴卒。
項笃壽字子長,嘉靖壬戌進士,初授刑部主事,以母老乞南,曆儀制考功郎。
時遇京察,有周給事、姚禦史以敢言忤柄臣指,或觀望欲置下考,笃壽堅持不為動。
已進職方,多所擘畫。
尋升廣東參議,緻仕。
笃壽學于外父鄭端簡公,故能博綜今古,通達國體,未究其用而卒。
所著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