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縣志卷之三

關燈
并不給照。

    一任奸胥舞獘,恣其喜怒,任意添除,經年難楚。

    但巡鹽之人,即系賣鹽之徒,而賣鹽之徒,若非廳役之親戚,即系管鹾之子侄。

     正等不惟不敢巡緝,總使遭遇,奚敢觸威?稍或撄鋒,登遭毒害。

    是以挨輪佥點之人,則有投缳服鹵,削發披缁,逃亡自盡者。

    不一年來,寥寥數役,役愈少,差愈繁,貧蟻骨髓已枯。

    幸蒙前任撫院大老爺範,察訪縣役苦情,饬行廳有廳役、府捕,不許行縣佥點。

    行蒙前任府主王取具遵依在案。

    無如廳蠹舞獘,陽奉陰違,仍取正等代充,具呈前府主盧,恩蒙敕縣召募,苦無應募之人。

    正等郡城之役,恔之僻邑,不惟勞逸迥别,實有天淵之隔。

     一奉差使,經臨。

    憲行牌取,時刻難遲;縣無設法,公務難違。

    仍着,正等承應。

    若遇近差出身應役,尚可枵腹奔馳;一遇遠差,遍,懇親朋。

    借貸盤費。

    及至前去,有經年累月窮途流丐者,有饑寒交迫身殒中途者。

    前差未回,後差接踵,稍一遲誤,性命立傾,叫号無門,不得不剜肉?倉。

    近來各各家徒四壁,殳母号寒于煖月,兒女啼饑于豐年。

     目今僅存皮骨,萬死難支泣思。

    流徒遇赦,尚有歸農之日。

    正等系屬赤子,何獨無告?幸遇憲天秉??持平,俯恤窮黎,剔獘除奸,諸務維新,千載。

    一時。

    正等不得不瀝血陳情,?諸冤苦,号乞憲天俯電苦情,恩開湯綱,曲賜一線生機,敕縣準退,超豁窮黎。

    倘得苟延殘喘,以後之年,皆出憲天再生之德等情前來。

     據此,已批役設已久,何得推诿?其府巡鹽捕,自選廳役充當,候詳定奪間,又為終始開恩,亟賜通詳,以杜神謀不測事。

    據曹正等呈稱:前詞雲雲。

    控蒙憲批:役設已久,何得推诿?其府捕一役,自應各衙門自選廳役充當,候詳定奪,正等再生有日。

     讵料廳蠹俞甫、陳祥等慮恐憲詳難違,冀圖捏制,?蔽天心,以額設載在全書等事诳台,蒙批:既經佥點民壯充捕,即算廳役額設,不許更換,以滋擾累在案。

    但廳蠹欺淩縣役,勒索規例,縣役奚敢與廳役較量?但據捏諸飾诳,不得不略将一、二伸?。

    若非憲恩作主,俯恤窮黎,敕退超生,蠹等焉肯放松?泣思據捏民壯佥充府捕,□憲碑榜可考,要見碑豎何處,榜立何所?至如違憲亂鹾,每觔加派八厘,船價一兩,亦有□憲碑榜乎?全書額臷乎?又據捏稱府捕工食,載在縣額全書,原頒府捕領給,并不開載。

    民壯代充府捕,奚堪卸害于縣役代充? 則不惟府廳各役工食,俱載于各縣經制,即司道衙門書史與及雜職官俸,俱編于縣額全書,豈可亦以縣役代為乎?又據捏稱廳役供催鹽課,解鹽犯該班聽差。

    不思縣役之差徭,亦有催錢糧、解重犯、解東人、解逃兵、解流徒、解徒犯、護。

    解糧饷,走遞遠省公文,探聽飛差等項,不啻數拾餘件前已開單,呈明在案,天心洞悉。

     若廳役以三項差徭,即苦不敷,而。

    将府捕卸于縣役,則縣役承數十項之差徭,抑能變化乎?抑能分身乎?假如府捕卸害于縣,要見縣卸何人,即此足見欺淩,不燭是明。

    總之,廳卸于縣,希圖亂鹾,加派勒索陋規,不思縣。

    役之脂膏已被吸盡,骨髓已被追枯焉,能填無。

    窮之饕餮。

    伏乞憲天俯電,實切苦情,大震乾威,救民水火,剔獘除奸,或賜敕退,或賜通詳各憲,勒碑永禁超豁殘黎等情前來。

    除一面現在看詳外,第照現今春夏解廳充捕,未知何人,合行确查。

    為此仰嘉、秀□縣官吏,查照來牌事理,即查本年春、夏季府捕何縣,解廳充當。

    何人承值巡緝,既充府捕,即算廳役何故?每年更換兩□。

    以緻廳役诿之縣役,縣役視同傳舍,巡緝竟無,專責私鹽。

    遂爾充斥,将從來分設縣巡、府巡之義謂何?逐一确查詳覆,以憑核詳各憲施行,母得瞻狥朦胧,仍循,锢。

    轍未便。

     行據嘉、秀二縣詳稱:會看得嘉、秀二縣快手,即經制之,民。

    壯也,每縣五十名,承值馬頭差使,并上憲經臨取用,執。

    役聽差等項,曆稱繁苦,緻各快屢次控退。

    前年具控前府盧,蒙批查議,因應募乏人,勉留供役。

    今因府捕苦累,具控憲台,蒙檄行查本縣經制工食,府捕十名,縣捕十四名,廳司府捕,縣司縣捕,曆載相沿。

    緣府捕工食,載于兩縣全書。

    府捕領給自康熙七年間,府捕工食,奉裁巡廳行縣召募。

    但雖有應募之人,無食不能應役,緻本廳将先存今故,經承周佩芳拶押下縣取充,迫以不得不從之勢,是以前令金在于民壯内點解三名充當,不過一時權宜應命,無如廳役引為常例,每年行縣佥解民壯充捕巡緝。

    康熙九年間,縣役孫鬥、魏元等詞控監院,批送守憲,轉送前府王審得:以府捕之工食,募充府捕之人,自不患乏人應募,何必取諸民快,妨廢該役本等公務,緻葛藤分擾之無已耶?其巡廳額設府捕,應聽該廳自募充當可也等因在案。

    至今仍取于縣,以緻各快稱冤稱□。

    蒙憲俯恤下役,檄行查覆。

     職等考之府捕,嘉興五名,秀水四名,平湖三名,嘉善三名,海鹽三名,桐鄉二名,工食俱在嘉、秀兩縣支給。

    惟石門一縣,因沖繁免派。

    今府捕一役,若照前例,則當自應召募;若照石邑之例,則嘉、秀尤為入浙首沖之地,更宜免派,稍蘇下役之困,出自憲恩,非職等所敢擅便也,等情到府。

    據此,随該本府袁看得:全書額設本府鹽捕二十名,本縣鹽捕十四名。

     府捕則廳快任之,縣捕則縣募充之,各有專責也。

    今巡廳以衙役人少,召募乏人,近來取各縣民壯解充鹽捕,是縣役也,俨然府役矣。

    府捕則可以兼攝七縣之私販,并可以督各縣之鹽捕。

    其巡捕既專,則緝私必多。

    不料法之不善,兩季佥點,更換不常,春夏解充府捕,秋冬仍退歸縣役。

    彼既視同傳舍,又複何力巡緝?甚至雖有鹽捕之名,實無巡緝之人。

    每季不過賠納鹽觔船價,每名不過賠納正銀,虛應故事,全無實用。

    是以私鹽充斥,捕獲乏人,曠巡職而壤鹾規,職此故也。

    今議得:府捕務選點誠實練達之役,常司府捕,是私鹽之興販,系彼專責,庶不緻朝三暮四,任私鹽橫行,而袖手旁觀也。

     至于額鹽,照鹾規每觔二厘五毫,弗多勒鹽捕賠納;船價亦照依每隻三錢,弗多勒鹽捕增加。

    如此則既鮮賠累,召募有人,而佥點亦有役,何至推诿誤事耶?緣于查議本府鹽捕事理,拟合通議,等因,通申去後,随奉布政司李信牌,奉巡撫部院陳批本司呈詳嘉、秀二縣民壯王言等呈控府巡鹽捕卸害緣由,奉批:巡鹽捕役,議于縣佥解充,仍然派累,不便準行。

    仰嚴饬府廳自行召募,母踵宿獘,緻□參處,取遵依報繳等因行府。

    又蒙分守道金憲牌,奉總督部院李批本道呈詳府捕應巡官召募,不得行縣困累緣由,奉批:仰照撫部院批,饬行遵照,繳等因,批道轉行到府。

    又蒙巡鹽禦史孫批本司呈詳前由,蒙批:如詳府捕自行召募,繳各等因到府。

    蒙此,取具廳縣,遵依申送。

     撫憲在案。

    又為遵旨博采等事,蒙布政司信牌,奉。

    巡撫都察院李批:署嘉興府通判呈詳巡鹽捕役,召募乏人。

    請複舊制緣由,奉批:前院批定,已久。

    前據該通判之詳,已經批行自行召募,今複具詳,似覺煩擾,然恐有今昔不同。

    局未可執一而論,仰布政司查議。

    報,繳等因,批司行府查議。

    随該本府袁查看得鹽捕一役,派于該縣民。

    壯點充,蓋以當年專設總巡一官,其衙役僅供驅使,不能複分緝捕之役,若欲召募,又恐無人承二應故耳,今總巡一官歸并管糧通判,在糧廳之皂快已足,備跟随出入,執事使令之用。

    而總巡廳皂快實屬贅設。

    今據廳詳,捕役無人,縱有巡船,誰為駕用?有請複舊例之語。

    但目下總巡廳皂快二項,尚留數十餘人,實屬虛設。

    即以之耑司緝捕,原無煩另為召募。

    接奉撫憲有今昔不同,局未可執一而論之批,是誠有見乎此也。

    況奉鹽憲行準實獲以抵解,功績既無賠累亦可不必诿卸,并可省佥點民壯之一番派擾也。

    職府未敢擅便,伏候憲裁等因。

     随喚巡廳經承蕭允升查訊勒索縣役陋例情由,詳蒙布政司轉詳,奉巡撫都察院李批:如詳飾行遵照,繳。

    仍候總督部院、鹽院批示,繳。

    又蒙巡鹽禦史成批:巡官項下既有快手二十名,顧充巡緝,經承蕭允升何得妄派縣妄派縣役婪索陋例?既經該司查訊明确,如詳着令廳役耑,司。

    巡緝,獲鹽抵解。

    其蕭允升婪贓舞獘,該司行府究革,招拟詳覆,仍候焉,督撫。

    二院批示行,繳各等因。

    批司備行到府,蒙此。

    案,提蕭允升審。

    看得:府捕一役,議歸巡廳快役充當,巳奉撫、督三院批允,該廳已具遵依在案。

     今複據署總巡廳嘉分司之詳,籍口應募無人,複奉憲批确議。

    随據嘉、秀二縣具詳合詞,并指陳廳書舞獘,诿卸民壯緣由。

    職府因查訊廳役,果否星散無人,訊據廳快朱元供:廳快原有二十名,鹹願充當,止因經承蕭允升調縣役點充,四季更換過堂,每名餽錢八百文,著為季規。

    且即監觔每觔奉憲定二厘五毫,而縣役完至八厘。

    若令廳快充當,不時點換過堂之規例,付之烏有?即此鹽觔分外之常例,亦杏不可得。

    此則經承不願更廳快,而必欲點縣役之隐情也。

    即喚廳書蕭允升面訊,彼亦不敢置□,無怪乎縣役曹正、王仁等之哓哓也。

     蕭允升又烏得以一人之私情,而廢壞鹾政耶?今職府再為覆議,巡廳原有快手二十名,盡足充巡鹽之役,何須另募?況奉鹽憲之行,獲私鹽以抵功績,則鹽觔可無賠累,又何必卸诿?而總巡廳為巡鹽之官,廳快即為巡鹽之役,職掌既專,臂指相使,庶私鹽實獲,而鹽政有裨矣。

    為此錄取口供,具由申詳,伏候憲奪等因。

    申詳間,複奉憲批:究招詳奪等因。

    奉此,随該本府袁遵提蕭允,升并縣役曹正等審看得:蕭允升婪詐巡鹽捕役一案,蒙憲批:究招詳奪,遵提鹽捕曹正、鈕汀等與允升面質。

    據曹止供交十五年秋冬二季鹽捕,每名費錢一千五百文,總與允升烹肥。

     又據李秀供:點充十八年春夏二季巡鹽,經承蕭允升得錢八百。

    此則婪索嘉邑鹽捕之陋例也。

    再據秀邑鈕汀、吳沈、陳勝供:秀邑每年奉取鹽捕四名等三名,點值十七年春夏二季付經承蕭允升上卯錢千文。

    又據徐英供:點充十六年秋冬鹽捕,付允升上卯四千。

     又十七年秋冬鹽捕胡科、汪仁供:每名被詐去錢□千□。

    則婪索秀邑之陋例也。

    因嚴訊允升,自認每名實得錢四百。

    合而計之,嘉興縣鹽捕五名,半年一換,每名四百,計得錢四千;秀水鹽捕四名,亦半年一換,每名四百,計錢三千二百。

    則自嘉、秀二縣計算,四年已實得錢二十八千八百矣。

    此外如嘉善三名,一年一換,計錢一千二百;平湖三名,年一換,計錢一千二百;海鹽三名,一年一換,計錢一千二百;桐鄉二名,半年一換,計錢一千六百。

    即照允升原供,充役四年,又婪錢二十千八百文。

    雖善海、平桐鹽捕未經質審,而據允升所供贓數,仍應追蕭允升,除善海、平桐坐贓輕□不坐外,合依衙役犯贓二十五兩律,徒無祿人減等,仍行縣革役,贓追入官,伏候憲奪等由詳奉。

    □鹽院,孫批,蕭允升。

     以衙役而因事婪索,得贓入已,審既情真,徒懲不枉。

    仰發富春驿擺站,限滿釋放,取到驿收管呈查,餘如詳發落。

    庫收,并取各遵依報繳等因到府。

    又□布政司,詳。

    奉巡撫都察院李□批本司呈詳嘉巡廳經承蕭允升,婪索陋。

    例招拟緣由,奉批:蕭允升如詳發落,配姚江驿擺。

    站,照例折責,限滿釋放,仍取庫收收管遵。

    依報查繳。

     又奉總督部院李批本司詳同前由,奉批:仰候撫,鹽。

    二院批行繳。

    又奉鹽院成批本司經曆司,呈,同前由。

    蒙批:蕭允升枉法婪贓律,拟。

    甚當,即将贓錢敕限,比。

    追,易銀充饷,押發桐江驿,照徒年限擺站□放,仍折責取庫收收管呈查。

    餘照前批飾行遵守,仍候督,撫。

    二院批示行繳等因,批司到府,蒙将蕭允升發配擺站,移行巡廳示革,并飾令廳役充捕,巡輯遵依呈送外,又據曹正、王仁等,以籲懇勒碑永禁,以垂不朽等事,具詞前來。

    據此合行禁飾為。

    此仰嘉秀二縣官吏,查照各憲批行事理。

    嗣後府捕一役,已着廳役充當,不緻派累縣役,仍勒石永禁,速将碑橫遵依送查等因到縣。

    奉此,除申送遵依外,拟合一并抄詳勒碑永禁,仰各遵守,母得紛更,緻幹查究未便。

    須至碑者。

    康熙二十年五月日。

     恤政 福田之置始自唐,漏澤之園創于宋,其夾舊矣。

    施仁以恤無告,今古不殊。

    若暵潦無年,蠲赈屢沛,惠鮮鳏寡,尤宜轸念焉。

    志恤政。

     養濟院,在小鹽倉橋東地轄。

    嘉興初,宣德庚戌分縣,共在北闆坊。

    萬曆甲申,嘉興知縣顧雲程建。

    孤貧三百名,每人日給米一升,每歲給衣布銀三錢,柴銀三錢。

    萬曆七年,申明存恤條規,孤老每名歲給冬夏布花木柴銀六錢,此舊例也。

    但查合屬收養日增,開除無報。

    查得中間無告者未必收養,已死者猶著生籍,其非存恤。

    初制今後務嚴取裡鄰勘結申詳,奉道批允,方準收養。

    新收開除,務要名數相當,以嚴冒濫。

    其花布柴米,須要照時給散,以防稽掯。

    如遇查盤有故違者,提承行吏書究罪。

     按養濟院事宜,七年規條,已得其槩,然亦有遺議焉。

    甲頭與老吏朋為市窦,獘端雜出。

    如登報則有抑勒之獘,有冒頂之獘;查點則有蟻旋之獘,有猝倩之獘;給放則有扣除之獘,有冒濫之獘。

    大都名為無告者設,而利則歸之老吏甲頭耳。

    司民命者,盍究心焉。

     皇清經制,孤貧三百名,布花木柴銀一百八十兩,每名年給銀六錢,歲支口糧銀一千八十兩,原編本色米一千八十石。

    順治十四年改米征銀充饷,每年□由,單。

    内每米一石征銀一兩。

    康熙三年複給實該前數,每名歲支三兩六錢。

     囚糧、重囚口糧,府銀三十六兩,縣銀三十六兩。

     義塳舊設其二百二十一畝四分九厘,象西區,十四冊雲二字圩二十二畝零,東都舊立義塳四十二畝,坐落東區餘字圩。

    雲五區。

    北騰圩一十四畝二分六厘。

    杮七區一十畝,坐落上二冊;收字圩杮八區八冊。

     辰字圩一十畝六分三厘,伏九區二十二畝,坐落三冊;收字圩伏三十區九畝八厘三毫,坐落三冊;鉗字圩永一區。

    義塳二十四畝四分,坐落下四冊;思西區十畝一厘,坐落六冊;東潛圩象西區四畝四分五厘,象東區二十二畝九分七厘,坐落本區餘字圩。

    零西區九畝一分五厘五亳毫。

    雲五區三十六畝四分一厘。

    伏九區二畝,坐落十二冊四甲。

    思東區一十畝三厘,坐落十二冊;思西區九畝五分。

    麟六區四畝六分五厘五毫。

    新置漏澤園共六十二畝六分三厘六毫。

    六都六畝三分三厘,坐落七冊。

    收字圩、象西都三畝,坐落十三冊五甲又七畝六分一厘二毫,坐落本區三冊二甲零。

    東都三畝八分一厘,坐落本區六冊。

    秋字圩。

     杮八都新報:徐楠地久二畝五分,有地一畝五分,陸清地四畝,蕭幽郎一畝。

    分,五厘。

    共九畝二分五厘,俱坐落十四冊。

    陽字圩又買九冊七甲,姚一女地一畝六分,沈阿小地九分二厘,沈汀地二畝二分六厘六毫,馬道地一畝三分。

    共六畝八厘六毫,俱并際相連。

    永三十都一畝二分,坐落本區四冊;永一都二畝,坐落上五冊四甲。

    思二都三畝一分,坐落十四冊。

    正陽字圩、林六都九畝六分三厘五毫,坐落小露字圩又四畝三分六厘五毫,坐落本區八冊八甲又三畝七分又一畝五分七厘,在城都九分七厘八毫,坐落碧漪坊。

    明萬曆中,郡守曹代蕭立廣孝阡。

     皇清康熙十一年,巡撫範承谟行縣建立。

    一,在北門外八杉青閘右,坐落永一都十三冊。

    張字圩基地三畝,分裡民俞有慶捐助。

    一在三塔寺東,一在王江泾鎮。

     赈濟。

    故明宣德九年,诏有司赈粟。

    正統八年,诏免田租。

    九年水災,免征糧米。

    十年,命戶部蠲嘉興府縣賦。

    景泰五年,诏有司勸赈。

    天順四年,诏免田糧三分之二。

     成化元年,诏免一歲田租。

    十八年,用廷臣議,借江南倉糧分赈。

     弘治四年,以浙西水災,停止識造叚疋。

    五年二月水災,免嘉、湖糧草子粒有差。

    秋八月,停止兩浙額外識造,并撤督造官員。

     正德三年十二月,杭、嘉等有旱災,令無災處所兌軍米。

    并兩京俸銀共折五十萬石兌軍米每石折銀五錢,俸米每石折銀七錢,省其耗費,以補災傷。

     嘉靖元年,诏免夏。

    稅、秋糧、馬草、農桑、布疋等項。

    三年正月,以災傷免嘉興等一十四縣糧稅有差,允禦史歐珠請也。

     五年十月,旱災免征浙江稅及衛所屯糧有差。

    十四年,下令赈米。

    三十一年,水災大饑,有司赈粥。

     隆慶元年,诏免田租之半。

    萬曆九年秋,诏赈貧,十年,皇長子生。

    發内帑赈極貧五錢,次三錢,又次二錢,病者賜湯藥。

    十七年,旱荒,遣給事中楊文舉赍,内帑,五千八百兩,赈濟如前。

    二十九年,冊立皇太子,上聖母徽号,捐二十年以前逋稅。

    三十四年,皇長孫生。

    诏蠲二十八年前,逋。

    稅。

    三十六年,水災,赈銀一千兩,命有司改折稅糧之半。

     天啟元年,诏蠲四十年前逋稅。

    三年,皇長子生,大赦,四十五年前逋稅捐其半。

    六年,免泰昌以前逋稅。

    崇祯二年,免天啟五年前逋稅。

    三年,立皇太子秋糧,銀米各有恩赦。

    八年,诏免五年前逋稅。

    十四年,特旨捐逋,诏罷織造。

    旱災饑饽無算,有司設粥赈饑。

     皇清順治十四年三月,诏征糧照萬曆中例,啟祯加派盡蠲,巳征馬草改作正項錢糧。

    康熙四年三月二日,盛京地震,赦順治十八年前各項逋稅。

    诏積谷常平倉赈饑。

    九年,春夏水災,田禾淹沒,米價騰湧,巡撫範承谟疏請蠲免災荒田地改折本年白糧每石一兩,不征木色。

    十年,大旱,巡撫範疏請蠲折如九年例,又捐俸籴米赈饑。

    十一年八月,大雨,稻生蛀蟲,食根且盡。

    撫院範請免錢糧改折漕糧,又請照江南被災例,白糧兩年帶征。

    二十年十二月,滇、黔蕩平,诏免十七年以前帶征逋稅,并除宦戶加征錢糧。

     物産 水經注雲:金城城下得金酒泉,泉味如酒。

    豫章、雁門,往往以物産得名。

    我邑隸檇李,而李之佳種已絕,惟是布帛菽粟,可以阜民而足國,他無所産焉。

    然則道元之記,皆虛語爾。

    志物産。

     谷之品:粳、糯麥、豆、粟、粳、箭子稻、香粳稻大籼、小籼:早白稻、晚白稻、赤芒、白芒、早稻、烏稻,大烏芒、小烏稻、烏須烏兔灰稻、大黃稻、小黃稻、青光頭、紫芒稻、馬鬃、烏鵝腳、黃靠山、青麻子、烏赤籼、晚陳、小白稻、雪裡揀了田青雀、不知紅、稑黃挭籼、閃西風、百日赤、三朝齊、八月白、二中秋稻、六十日稻、再熟稻靠離望救公饑,凡四十種;糯金钗糯、珠子糯、朱砂糯、胭脂糯、佛手糯、竈王糯、西洋糯、麻觔糯、羊脂糯、羊須糯、烏須糯、芝麻糯、榧子糯、趕陳糯、鐵梗糯、閃西風、香糯、晚糯,凡十八種;麥:大麥、小麥、□麥、荞麥、赤麥、白麥,凡六種;豆:羊眼豆、香珠豆、天蠶豆、裙帶豆、菉豆、赤豆、白豆、黑豆、青豆、蠶豆、豇豆、扁豆、黃豆、豌豆、早豆、晚豆、毛豆、刀豆,凡十八種;粟、粳、粟、糯、類,粟而大者。

    粳黍、糯、黍、芝麻。

     麻之品:苧麻、黃麻、絡麻、黃草附焉。

     蔬之品:藏菜、油菜、青菜、匾菜、塌科菜、菠菜、野菜、芥菜、小菜、白菜、甜菜、荇菜、春菜、茭白、莴苣,匏蒲。

    胡蘿蔔、茄子、芋艿、蔥韭、薤、蒜、白蘿蔔、東瓜、黃瓜、醬瓜、絲瓜、生瓜、姜、芫荽、芹菜、甜瓜。

     果之品:錦荔枝、牛奶橘、金橘、匾橘、巳蜜橘、珠幹橘、無花果子、櫻桃、枇杷、銀杏、葡萄、香圓、橙子、花紅、甘蔗、桃李、梅、杏、榴、杮、棗梨。

    禦兒産玉乳梨,見漢書注。

    又禦兒梨,果實之珍,因其地名耳。

    見侯鲭錄。

     米實之品:蓮子,茨菰,芓荠,茭葩,雞豆、藕菱、紅,有種角。

    環菱、鍋窯蕩青有二種:馄饨淩、尖角菱,俗名鬼矗菱。

     木之品:椿樹,梧桐、楊柳,冬青早結,石楠、黃楊、白楊、松、柏、榆、檀、槐、楝、桧、楓、楮、桑、樗柏、梓槿、樸柘、棕。

     竹之品:黃枯竹、桃子竹、黃莽竹、黃金間碧玉竹、紫竹、班竹、淡竹、二石竹、木竹、象牙竹。

     花之品:牡丹、芍藥、海棠、木香、薔薇、紫薇、一名百日紅。

    山茶、紫荊、玉蘭、丹桂、名木□、月季、似,薔薇。

    瑞香、木筆、栀子、臘梅,繡裘、碧桃、绯桃、荼。

    茶二刺桐、杜鵲、鵑、綠萼梅、玫瑰、秋海棠、秋葵、漢宮秋俗名老少年、朱藤。

    花、二夜落金、水木樨、水仙、長春、山丹、蝴蝶、百合、萱花、金莺粟、三鳳仙、雞冠、紫萼芙蓉、蜀葵、棣棠、玉簪、芭蕉、菊花、其種,有百樣。

    蜂蝶、梅。

     草之品:吉祥草、菅莎、織履。

    芒,編簾。

    蘆荻、茅蒲、藻蓼、溫蘋、火丹草、香裹青荷花、紫草、絆地香、□地錦、金線草、馬齒苋、俗名闆草。

    荔枝草、俗名蝦蟆衣草。

    翠雲草、甜酸草、半珠簾、益母草、稀簽草、金瓜錘草、谷精草、黃蓮頭艾、雪裡青。

    絆地行以下,俱藥草。

     藥之品:金銀花、車前子、苦瓜、子,即瓜蒌仁。

    甘菊、高良姜、麥門冬、天南星、地骨皮、五加皮、何首烏、山茨菰、枸杞、蛇床、牽牛、菖蒲、薄荷、紫蘇、茴香、半夏、山藥、茱萸、香附、忍冬、澤瀉、瀾葛、茆香、蒼耳、烏青木香、旱連草、金荷葉、決明子、藿香、淡竹葉、天花粉、款冬花、桃仁、杏仁、枳實、芡實、烏梅、□麥、白匾豆。

     羽之品:白頭公、十姊妹、告天子、山和尚、黃雀、鹁鸪、百舌合黃鹂、黃莺、鹩鹑、山鵲、鬲嘲、黃頭啄木、鑽籬、翡翠、?鹈、鴛鴦、鹗鹈、野凫、鹭鸾、鹳鷹、鴉鵲、鴿鸠、燕雀、雉鸱、鸲鹆、俗呼八歌,惗舌能言。

    鵝鴨雞。

     毛之品:牛羊、犬豕、馬、驢、貓、豬獾、狗獾。

     鱗之品:黃鲿、白魚、黑魚、銀魚、鯉鳜、鲫、鳊鲂、三天鲇鲚,班魚、蕩鯉,汪鲧、鲢魚、鲲魚、青魚,而鳗鳅、鳝、??、水雞附焉。

     介之品:鼋龜、鼈、蟹、螺、田螺、蚌、蚬、蛤、蟛。

     貨之品:絲綿、绫羅、?絹、紗、纻、綿布、麻布、線綿紗帶、絹線織帶、邊裆線拖鞋、黃錫壺、黃元吉制。

    張銅爐、張鳴岐制。

    嘉錦匏杯。

    周,五峰制。

    永樂諸鄉俗儉啬,土□□□□實,農隙業草屢或客魚二。

    鹽城之北為思賢麟□□□,俗躁悍力穑,間慕文學。

    上江泾,俗刁頑,多織?妝絲缟之利,業儒登賢書者間有之。

    新城鎮男務居賈,女攻紡織,俗澆而健訟,多儒者。

    □院鎮民務織絲纻,亦業農賈,商旅輻辏,俗馴謹,慕文學。

    陡門鎮男務耕桑,女紡織,頗尚樸茂。

     冠禮:男子十六始冠,亦有婚而冠者。

    女子于歸乃笄,聚族張筵,冠笄皆炊大糕,饋遺親裡,始諱其名而字之。

    今未成童即纓冠,遵國制也。

     婚禮,納采、納征、委禽、親迎,多遵古制。

    惟議姻時,先通名□,拜求旋緻币曰謝允,然後行納采禮。

    将婚,請期曰準十日。

    将嫁,以酒醮女曰待嫁。

    先期送裝曰鋪床帳。

    婦至門,鼓二鼓,樂花燭導入,行合卺禮,司儀緻禮,擲果撒帳。

    厥明,婦拜寫□姑及諸□娅修贽曰上見。

    逾月歸甯,□□拜嗣□始卒,以六輪經辨生肖所忌。

    □□□□免女髯,遷髽□□于中堂,斂用綿及帛,斂畢,設銘□□□吊奠。

    每七□□□十七謝孝,衰服拜其門。

    将葬,裂帛告□期,請曰□□□友至墓所餞祭,具方□、明器、銘旌□音仙吹□以鼓以□。

    葬後三日,子姓至墓,曰獲墓曰:禮自初喪設位,朝夕□□三年服除,遷□□□□士大。

     風俗 檇李,古吳越地,今則聲名文物亞鄒魯矣。

    然勝以來,箕帚谇語,尺布興嗟,雀角之風浸見其必有道以挽之,俾漸摩既浃,世變風移,以趨子返樸還淳之會乎!志風俗。

     古圖經,罕習軍旅,慕文儒,頗勤農務。

    舊志:土膏饒沃,風俗淳秀,百工衆技與蘇、杭等。

     宋志有魚、鹽、布帛、粳稻之産。

    人性柔慧,俗奢靡,少積聚 明一統志慕文儒,勤農務。

    風俗淳秀,信巫鬼,重淫祀,素誘魚鹽之利。

    人性柔慧,民俗殷富。

     柳琰志禾之俗,終歲勤動,饷給于國,而尺寸之土必耕;衣被他邦,而機軸之聲不絕。

    人士好文而崇學,歲時?享,衣冠文物,煥然可觀。

     李□志秀邑始基民居若辰星,城中多有隙地,都人士斤斤自好,以孝弟力田為本務。

    其後民俗漸繁,風尚日異。

    春波門、其俗彬彬好文列肆者通。

    江淮巨賈競侈麗。

    望吳門、其俗鄙俚,尚氣力。

    通越門,則京省巨津,其俗椎魯少文,好逐舟楫之利。

    澄少門、其俗褊急,或喜居積。

    城之南為白苧鄉,近螺潭曰??六帶者,舊傳崔、蒲間聚。

    城之西為象靈諸鄉,地瘠民貧,習紡績。

    城西北為雲杮,伏禮夫逮庶人皆祀高曾祖、祢,過四代則祧,吉兇事皆告廟,歲時常祭。

    諱日春清明,夏夏至,秋中元,冬十月朔,冬至,露。

    除夕。

    惟清明、十月朔,墓祭。

     四時。

    俗尚元旦,整衣冠,焚香拜天祀祖,男女聚拜飲,椒,柏。

    酒,親朋互相投刺,曰賀節。

    四日,設香果,接竈七日,女子。

    上采勝。

    元夕前,鄉人束刍于木末,燎之。

    以祈年,曰燒田。

    蠶城市揭燈于竿,鼓吹遊行,曰迎燈,清明挂紙錢于墓。

    立夏。

    以百草芽楺粉為餅相餽遺。

    端午,艾旗、蒲剱懸于門,飲昌歜酒。

    六月六日,饷馄饨,曝書曬衣。

    七月七日,陳。

    瓜果,曰乞巧。

    八月望,以百果為大餅,名月餅,以百果和。

    糖,名俸糖。

    賞月重陽,造栗糕,插菊花。

    十月朔,祀祖先,祭墓。

    冬至,舊拜賀如元旦儀,今廢。

    臘月,鄉人以朱墨塗面,跳舞于市,即古雔意。

    除夕,易門神桃符,寫春帖,并硙俱封,爆竹燔柴,設酒肴聚飲,钲鼓徹夜,謂之守歲。

     農、桑、粳、秫,皆謂之稻。

    正月釀土窖,糞條桑。

    十月治春岸。

    三月選種。

    立夏莳秧。

    四月刈麻麥,遂墾田,或牛犁,巳而插青,用桔槔灌田,旱入澇出。

    先是,蠶婦浴種,及桑齊養蠶,謂之蠶月。

    三眠作□缫絲,次為綿。

     四月望至七月望日,謂之忙月。

    富農傭耕,或長工,或短工,佃家通力耦犁,曰伴王。

    端陽前插青畢,濁醪瓦缶,酣呼相勞苦,謂之青苗會。

    是後耘耔糞漑各以時。

    處暑,苗行根綻穗苦。

    旱,白露花,苦風。

    秋分稻秀,苦雨。

    九月刈禾,無敢過霜降。

    亦有早稻,先一月熟。

    是月藝□,栽桑築塲,子婦雜作,亦謂之。

    忙月。

    十月治谷米輸租,富農高廪蓋藏,稍貯額賦供官。

    佃農輸租,大家貯其餘以備春作雲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