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七十二候詳解
關燈
小
中
大
大水為海也。
雀為蛤,飛物化為潛物也。
不言化者,以雀化為蛤,蛤不複化為雀也。
○菊有黃華。
○菊色不一,而專言黃者,秋令在金,金自有五色而黃為貴,故菊色以黃為正也。
桃華于仲春,桐華于季春,皆不言有,獨于菊言有者,以萬物華于陽,菊獨華于陰,故特言有。
桃華之紅,桐華之白,皆不言色,獨菊記其色者,以其華于陰中,其色應陰之盛也。
○豺乃祭獸。
○豺,柴也。
豺體細瘦,故謂之豺。
腳似狗,貪殘之獸。
季秋取獸向西方布而陳之,以祭天。
故先王候之以田。
豺祭獸然後田獵也。
豺食獸乃其常性,至季秋一祭以更始也。
獺鷹皆然。
○草木黃落。
○霜降之後,枝葉皆黃而凋落也。
黃者,土之色。
萬物皆生于土而反于土,以其将反于土,故黃。
黃故落也。
落,凋零也。
○蟄蟲鹹俯。
○秋分之蟄蟲壞戶者,至此寒氣凜肅,皆垂其首而不食。
仲秋壞戶,季秋塞戶,其知候如此。
十月: ○水始冰。
○冰即水也。
水向冬則凝而為冰。
孟冬之月,純陰之氣已盛,于時天寒,故水始冰。
季秋霜始降,孟冬水始冰,履霜堅冰至,陰而方凝也。
○地始凍。
○陰氣下凝為地,地順而靜。
此時月德在水,陰氣浸盛而陽氣漸微,故地凍。
蓋水冰則地凍,以漸而至也。
○雉入大水為蜃。
○雉,野雞,即山雞。
蜃,蛟屬。
此時化者,亦飛物化而為潛物也。
此亦言為而不言化者,蓋雉化為蜃,蜃不複化為雉也。
大水,淮水也。
淮南子曰雉入淮為蜃,故知大水為淮水也。
○虹藏不見。
○藏,伏也。
陰陽氣交而成虹,此時陰陽極乎辨,故虹伏。
虹非有質而曰藏者,亦言其氣之下伏爾。
季春陰陽漸交,故虹始見;孟冬則陰陽極乎辨,故虹藏不見。
○見音現。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陽氣輕清而升上,地氣重濁而降下,天地不和之時也。
天氣不下交故上騰,地氣不上交故下降。
○閉塞而成冬。
○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不交則不通,不通則閉塞。
冬,終也,萬物于是而終也。
十一月: ○鹖鴠不鳴。
○鹖,似雉而大,黃黑色,有毛角。
性勇猛善鬥,終無負期,于必死乃止。
蓋鸷鳥之暴悍者,古人以為勇士冠,實取其猛也。
鹖鴠夜鳴而求旦,乃陰類而求陽者,故感一陽而不鳴也。
○鹖鴠音喝旦。
○虎始交。
○虎,山獸之猛者。
交,合也。
虎陰類,感一陽之氣而雄雌始交。
猛擊之物,一交而止,故交在陽生之前。
○荔梃出。
○荔,草名,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本草》馬蘭,江東呼旱蒲,多植于階庭。
梃,一枝也,獨也。
挺然勁直之貌,故荔梃可以為刷。
《月令注》曰香草,亦無所據。
○蚯蚓結。
○結,猶屈也。
蚯蚓感正陽而出,故微陽之生而猶結焉。
六陰塞極之時,蚯蚓相結如繩,終藏之氣至此而極矣。
○麋角解。
○麋,形大于鹿,澤獸也,屬陰。
角支向後,一陽始生,感之而角自退落,如夏至之鹿角解也。
麋四目,其下二目能夜視。
《淮南子》曰:孕婦見麋而子四目。
角重二十餘斤,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驟長也。
○水泉動。
○天一生水,水原曰泉。
秋分而水涸,立冬而冰至。
至此時一陽動于九地之下,而水泉亦動于九淵之下,但萌動而未流也。
十二月: ○雁北鄉。
○鄉,向也。
雁此時自南而趨北也。
蓋雁乃知時之鳥,随陽以南北,故春北秋南不失其時。
大曰鴻,小曰鴈。
季冬鴈北鄉何也?蓋自正月雨水後,陽氣以升,乃自南而北,所謂候鴈北也。
至八月白露後,寒氣漸至,乃自北而南,所謂鴻鴈來也,猶未全來也。
又至九月寒露節,寒氣愈加,所謂鴻鴈來賓,則俱來矣。
此十一月冬至以後,一陽初生,陽氣漸回,至十二月小寒節,鴈有北歸之漸也,故曰鴈北鄉。
○鵲始巢。
○鵲,鳥名,其聲喳喳然。
性善為巢,其門戶背太歲向太乙。
巢取樹杪枝,不堕地,故曰幹鵲。
知風也。
生子後,則鸲鹆奪而居之。
所謂惟鵲有巢,惟鸠居之。
鵲噪則有喜慶事,故名喜鵲。
諺雲:喜鵲噪,好事到,是也。
○雉雊。
○雉,文明之禽。
雊,雌雄同鳴也。
文明之禽感陽氣而有聲。
○雊音垢。
○雞乳。
○雞,一名翰音,知時畜也。
麗于陽而有形,故此時乳。
生子曰乳,感陽氣而生育也。
今雞四時皆生,此其正候耳。
○征鳥厲疾。
○征鳥,鷹隼之屬,凡雕、隼、鹯、鹞能征代禽獸者皆是,以其善擊,故名之曰征鳥。
殺戮不辜曰厲,病惡來急曰疾。
厲疾者,猛厲而迅疾也。
蓋鸷鳥将擊,單飛斂翼,撄戮禽鳥,至此時愈猛而疾矣。
○水澤腹堅。
○水潴曰澤,言聚而不流也。
冰之初凝,惟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曰腹堅。
腹,猶内也。
冰之堅直徹于内,今謂連底凍是也。
十一月冬至節言冰泉動,此十二月大寒節言水澤腹堅。
蓋水泉者,乃有源之活水,故一陽生即動;水澤者,乃停聚不流之水,故大寒至而凍益堅也。
雀為蛤,飛物化為潛物也。
不言化者,以雀化為蛤,蛤不複化為雀也。
○菊有黃華。
○菊色不一,而專言黃者,秋令在金,金自有五色而黃為貴,故菊色以黃為正也。
桃華于仲春,桐華于季春,皆不言有,獨于菊言有者,以萬物華于陽,菊獨華于陰,故特言有。
桃華之紅,桐華之白,皆不言色,獨菊記其色者,以其華于陰中,其色應陰之盛也。
○豺乃祭獸。
○豺,柴也。
豺體細瘦,故謂之豺。
腳似狗,貪殘之獸。
季秋取獸向西方布而陳之,以祭天。
故先王候之以田。
豺祭獸然後田獵也。
豺食獸乃其常性,至季秋一祭以更始也。
獺鷹皆然。
○草木黃落。
○霜降之後,枝葉皆黃而凋落也。
黃者,土之色。
萬物皆生于土而反于土,以其将反于土,故黃。
黃故落也。
落,凋零也。
○蟄蟲鹹俯。
○秋分之蟄蟲壞戶者,至此寒氣凜肅,皆垂其首而不食。
仲秋壞戶,季秋塞戶,其知候如此。
十月: ○水始冰。
○冰即水也。
水向冬則凝而為冰。
孟冬之月,純陰之氣已盛,于時天寒,故水始冰。
季秋霜始降,孟冬水始冰,履霜堅冰至,陰而方凝也。
○地始凍。
○陰氣下凝為地,地順而靜。
此時月德在水,陰氣浸盛而陽氣漸微,故地凍。
蓋水冰則地凍,以漸而至也。
○雉入大水為蜃。
○雉,野雞,即山雞。
蜃,蛟屬。
此時化者,亦飛物化而為潛物也。
此亦言為而不言化者,蓋雉化為蜃,蜃不複化為雉也。
大水,淮水也。
淮南子曰雉入淮為蜃,故知大水為淮水也。
○虹藏不見。
○藏,伏也。
陰陽氣交而成虹,此時陰陽極乎辨,故虹伏。
虹非有質而曰藏者,亦言其氣之下伏爾。
季春陰陽漸交,故虹始見;孟冬則陰陽極乎辨,故虹藏不見。
○見音現。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陽氣輕清而升上,地氣重濁而降下,天地不和之時也。
天氣不下交故上騰,地氣不上交故下降。
○閉塞而成冬。
○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不交則不通,不通則閉塞。
冬,終也,萬物于是而終也。
十一月: ○鹖鴠不鳴。
○鹖,似雉而大,黃黑色,有毛角。
性勇猛善鬥,終無負期,于必死乃止。
蓋鸷鳥之暴悍者,古人以為勇士冠,實取其猛也。
鹖鴠夜鳴而求旦,乃陰類而求陽者,故感一陽而不鳴也。
○鹖鴠音喝旦。
○虎始交。
○虎,山獸之猛者。
交,合也。
虎陰類,感一陽之氣而雄雌始交。
猛擊之物,一交而止,故交在陽生之前。
○荔梃出。
○荔,草名,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本草》馬蘭,江東呼旱蒲,多植于階庭。
梃,一枝也,獨也。
挺然勁直之貌,故荔梃可以為刷。
《月令注》曰香草,亦無所據。
○蚯蚓結。
○結,猶屈也。
蚯蚓感正陽而出,故微陽之生而猶結焉。
六陰塞極之時,蚯蚓相結如繩,終藏之氣至此而極矣。
○麋角解。
○麋,形大于鹿,澤獸也,屬陰。
角支向後,一陽始生,感之而角自退落,如夏至之鹿角解也。
麋四目,其下二目能夜視。
《淮南子》曰:孕婦見麋而子四目。
角重二十餘斤,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驟長也。
○水泉動。
○天一生水,水原曰泉。
秋分而水涸,立冬而冰至。
至此時一陽動于九地之下,而水泉亦動于九淵之下,但萌動而未流也。
十二月: ○雁北鄉。
○鄉,向也。
雁此時自南而趨北也。
蓋雁乃知時之鳥,随陽以南北,故春北秋南不失其時。
大曰鴻,小曰鴈。
季冬鴈北鄉何也?蓋自正月雨水後,陽氣以升,乃自南而北,所謂候鴈北也。
至八月白露後,寒氣漸至,乃自北而南,所謂鴻鴈來也,猶未全來也。
又至九月寒露節,寒氣愈加,所謂鴻鴈來賓,則俱來矣。
此十一月冬至以後,一陽初生,陽氣漸回,至十二月小寒節,鴈有北歸之漸也,故曰鴈北鄉。
○鵲始巢。
○鵲,鳥名,其聲喳喳然。
性善為巢,其門戶背太歲向太乙。
巢取樹杪枝,不堕地,故曰幹鵲。
知風也。
生子後,則鸲鹆奪而居之。
所謂惟鵲有巢,惟鸠居之。
鵲噪則有喜慶事,故名喜鵲。
諺雲:喜鵲噪,好事到,是也。
○雉雊。
○雉,文明之禽。
雊,雌雄同鳴也。
文明之禽感陽氣而有聲。
○雊音垢。
○雞乳。
○雞,一名翰音,知時畜也。
麗于陽而有形,故此時乳。
生子曰乳,感陽氣而生育也。
今雞四時皆生,此其正候耳。
○征鳥厲疾。
○征鳥,鷹隼之屬,凡雕、隼、鹯、鹞能征代禽獸者皆是,以其善擊,故名之曰征鳥。
殺戮不辜曰厲,病惡來急曰疾。
厲疾者,猛厲而迅疾也。
蓋鸷鳥将擊,單飛斂翼,撄戮禽鳥,至此時愈猛而疾矣。
○水澤腹堅。
○水潴曰澤,言聚而不流也。
冰之初凝,惟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曰腹堅。
腹,猶内也。
冰之堅直徹于内,今謂連底凍是也。
十一月冬至節言冰泉動,此十二月大寒節言水澤腹堅。
蓋水泉者,乃有源之活水,故一陽生即動;水澤者,乃停聚不流之水,故大寒至而凍益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