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七十二候詳解
關燈
小
中
大
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上下蟲),曰天馬,言其飛捷如馬也,曰斧(上下蟲),以前二足如斧也。
深秋生子于林木間,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
藥中桑螵蛸是也。
○鵙始鳴。
○鵙【音決】,百勞也。
本草作慱勞,乃惡聲之鳥,蓋枭類也。
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即俗稱濁溫。
故埤雅禽經注雲百勞不能翺翔,直飛而已。
毛詩曰七月鳴鵙,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無聲。
○百舌也。
蒼毛尖嘴,形小于鸲鹆,能反複其舌,變易其聲,随百鳥之鳴而效之,故謂百舌。
春二三月間鳴,至五月無聲。
感陽中而發,感一陰而無聲,亦候鳥也。
凡物皆禀陰陽之氣而成質,其陰類者宜陰時,陽類者宜陽時,得時則興,背時則廢。
蓋鵙始鳴為得時,反舌無聲為背時矣。
此記午月之候也。
○鹿角解。
○解脫也。
鹿,陽類也。
感陰生而角脫也。
○蜩始鳴。
○蜩,蟬也。
蟬,陰類,以感陰而先鳴也。
○作蟬始鳴。
○蜩音凋。
○半夏生。
○半夏,藥名。
醫家用之以消痰止嘔。
居夏之半而生,故以為名。
蓋陽氣上而陰物已生,亦五月之候也。
六月: ○溫風至。
○溫暖也。
至極也。
南方火旺,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
○蟋蟀居壁。
○蟋蟀,似蝗而小,黑色有光如漆,有角趐,即今之促織。
生于土中,此時羽翼未成,不能遠飛,但居其穴之壁也。
說文居處也,壁垣也。
○鷹始摯。
○鷹,鸷鳥。
摯,猶搏也,擊也。
季夏之月,二陰既起,鷹感陰氣而有殺心,故能搏攫他禽,所謂摯也。
○摯鸷俱音志。
○腐草為螢。
○腐草,朽爛草也。
螢,是腐草及爛竹根所化。
夜飛腹下有火然,生陰濕地。
在大暑前後,得大火暑濕之氣而化。
不言化而言為者,以草化為螢,而螢不複化為草也。
○土潤溽暑。
○溽,濕也。
暑,熱也。
土之氣潤,故蒸郁而為濕暑。
俗稱龌龊熱是也。
○大雨時行。
○土氣蒸郁而為濕暑,故大雨以時而通行。
土氣成暑,暑極成雨。
大雨時行,所以退暑而迎秋也。
七月: ○涼風至。
○涼,薄也,寒也。
西方凄清之氣曰涼風。
前小暑節言溫風至者,溫厚之極也。
此言涼風至者,嚴凝之始也。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白露降。
○露,陰陽之氣也。
陰氣盛則凝為霜雪,陽氣盛則散為雨露。
秋露曰白金之色也。
降下也。
立秋節白露降,應秋令也。
○寒蟬鳴。
○寒蟬,即啞蟬,初瘖得寒露冷風乃鳴。
故刍荛論雲秋風至而寒蟬吟,正謂此也。
小如蜩,今名枝嘹,言在樹枝上鳴,其音嘹繞可聽也。
鳴則天涼,故謂之寒蟬。
感陰氣而鳴,得陰之正氣矣。
○鷹乃祭鳥。
○鷹,蒼鷹也。
鳥,禽鳥也。
鷹欲食鳥之時,先殺鳥而不食,必陳列以祭,似人之未食而祭其先代。
祭而後食者,猶獺之報本也。
于是可以設罻羅矣。
罻音尉,網也。
或以鷹不擊有胎之禽,故曰義鳥。
今當春亦殺雛而食,未見其義也。
○天地始肅。
○肅,嚴也。
秋者陰之始,冬者陰之終,故自孟秋天地始肅。
○禾乃登。
○登,成也。
禾,黍稷之屬,嘉谷之總名也。
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曰禾。
木旺而生,金旺而死,蓋以金克木也。
八月: ○鴻鴈耒。
○大曰鴻,小曰鴈。
正月之候鳥,向之鴈北歸者,至此自北而複來南也。
淮南子作候鴈來。
鴈以北方為居,自北而南則謂之來,自南而北則謂之北。
鴈得中和之氣,熱則北,寒則南。
此時自北而來南也。
○玄鳥歸。
○玄鳥,燕也。
歸,還也,去也。
仲春言玄鳥至,仲秋言玄鳥歸。
春來而秋去也。
玄鳥至以陽中,歸以陰中也。
江南山谷中蟄燕成窟,蓋畏寒而服藏土窟,非如鴈之北歸也。
○群鳥養羞。
○群鳥,衆鳥也。
養,供也。
羞者,所美之食也。
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雷始收聲。
○雷,陽聲也。
發于二月陽中之時,收于八月陰中之時。
收聲者,若斂收其聲于地中。
陰捕陽伏,萬物随氣而入也。
故易地中有雷曰複,雷藏澤中曰随。
○蟄蟲坯戶。
○藏伏之蟲知寒将至,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
至寒甚乃墐塞之。
啟戶于雷乃發聲之時,故壞戶于雷始收聲之候。
○壞音培。
墐音近。
○水始涸。
○涸,竭也。
東風解凍之水,雨水正月中之水,大雨時行之水,至而涸竭。
蓋消斂而不複盈滿也。
故曰始涸。
春夏氣至而水生,秋冬氣返而水降。
今或八九十月之際,淫雨橫行,洪水泛濫,可謂不時而不涸矣。
調燮之功安在哉。
九月: ○鴻鴈來賓。
○鴈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
如人之先登者為主,後登者為賓也。
大曰鴻,小曰鴈。
鴻先來為主,鴈後來為賓。
通書作來濱,以為水際,非是。
○雀入大水為蛤。
○雀,小鳥,即黃雀也。
蛤,蚌即白蛤也。
大水即大海也。
雀入大海為蛤,故知
深秋生子于林木間,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
藥中桑螵蛸是也。
○鵙始鳴。
○鵙【音決】,百勞也。
本草作慱勞,乃惡聲之鳥,蓋枭類也。
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即俗稱濁溫。
故埤雅禽經注雲百勞不能翺翔,直飛而已。
毛詩曰七月鳴鵙,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無聲。
○百舌也。
蒼毛尖嘴,形小于鸲鹆,能反複其舌,變易其聲,随百鳥之鳴而效之,故謂百舌。
春二三月間鳴,至五月無聲。
感陽中而發,感一陰而無聲,亦候鳥也。
凡物皆禀陰陽之氣而成質,其陰類者宜陰時,陽類者宜陽時,得時則興,背時則廢。
蓋鵙始鳴為得時,反舌無聲為背時矣。
此記午月之候也。
○鹿角解。
○解脫也。
鹿,陽類也。
感陰生而角脫也。
○蜩始鳴。
○蜩,蟬也。
蟬,陰類,以感陰而先鳴也。
○作蟬始鳴。
○蜩音凋。
○半夏生。
○半夏,藥名。
醫家用之以消痰止嘔。
居夏之半而生,故以為名。
蓋陽氣上而陰物已生,亦五月之候也。
六月: ○溫風至。
○溫暖也。
至極也。
南方火旺,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
○蟋蟀居壁。
○蟋蟀,似蝗而小,黑色有光如漆,有角趐,即今之促織。
生于土中,此時羽翼未成,不能遠飛,但居其穴之壁也。
說文居處也,壁垣也。
○鷹始摯。
○鷹,鸷鳥。
摯,猶搏也,擊也。
季夏之月,二陰既起,鷹感陰氣而有殺心,故能搏攫他禽,所謂摯也。
○摯鸷俱音志。
○腐草為螢。
○腐草,朽爛草也。
螢,是腐草及爛竹根所化。
夜飛腹下有火然,生陰濕地。
在大暑前後,得大火暑濕之氣而化。
不言化而言為者,以草化為螢,而螢不複化為草也。
○土潤溽暑。
○溽,濕也。
暑,熱也。
土之氣潤,故蒸郁而為濕暑。
俗稱龌龊熱是也。
○大雨時行。
○土氣蒸郁而為濕暑,故大雨以時而通行。
土氣成暑,暑極成雨。
大雨時行,所以退暑而迎秋也。
七月: ○涼風至。
○涼,薄也,寒也。
西方凄清之氣曰涼風。
前小暑節言溫風至者,溫厚之極也。
此言涼風至者,嚴凝之始也。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白露降。
○露,陰陽之氣也。
陰氣盛則凝為霜雪,陽氣盛則散為雨露。
秋露曰白金之色也。
降下也。
立秋節白露降,應秋令也。
○寒蟬鳴。
○寒蟬,即啞蟬,初瘖得寒露冷風乃鳴。
故刍荛論雲秋風至而寒蟬吟,正謂此也。
小如蜩,今名枝嘹,言在樹枝上鳴,其音嘹繞可聽也。
鳴則天涼,故謂之寒蟬。
感陰氣而鳴,得陰之正氣矣。
○鷹乃祭鳥。
○鷹,蒼鷹也。
鳥,禽鳥也。
鷹欲食鳥之時,先殺鳥而不食,必陳列以祭,似人之未食而祭其先代。
祭而後食者,猶獺之報本也。
于是可以設罻羅矣。
罻音尉,網也。
或以鷹不擊有胎之禽,故曰義鳥。
今當春亦殺雛而食,未見其義也。
○天地始肅。
○肅,嚴也。
秋者陰之始,冬者陰之終,故自孟秋天地始肅。
○禾乃登。
○登,成也。
禾,黍稷之屬,嘉谷之總名也。
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曰禾。
木旺而生,金旺而死,蓋以金克木也。
八月: ○鴻鴈耒。
○大曰鴻,小曰鴈。
正月之候鳥,向之鴈北歸者,至此自北而複來南也。
淮南子作候鴈來。
鴈以北方為居,自北而南則謂之來,自南而北則謂之北。
鴈得中和之氣,熱則北,寒則南。
此時自北而來南也。
○玄鳥歸。
○玄鳥,燕也。
歸,還也,去也。
仲春言玄鳥至,仲秋言玄鳥歸。
春來而秋去也。
玄鳥至以陽中,歸以陰中也。
江南山谷中蟄燕成窟,蓋畏寒而服藏土窟,非如鴈之北歸也。
○群鳥養羞。
○群鳥,衆鳥也。
養,供也。
羞者,所美之食也。
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雷始收聲。
○雷,陽聲也。
發于二月陽中之時,收于八月陰中之時。
收聲者,若斂收其聲于地中。
陰捕陽伏,萬物随氣而入也。
故易地中有雷曰複,雷藏澤中曰随。
○蟄蟲坯戶。
○藏伏之蟲知寒将至,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
至寒甚乃墐塞之。
啟戶于雷乃發聲之時,故壞戶于雷始收聲之候。
○壞音培。
墐音近。
○水始涸。
○涸,竭也。
東風解凍之水,雨水正月中之水,大雨時行之水,至而涸竭。
蓋消斂而不複盈滿也。
故曰始涸。
春夏氣至而水生,秋冬氣返而水降。
今或八九十月之際,淫雨橫行,洪水泛濫,可謂不時而不涸矣。
調燮之功安在哉。
九月: ○鴻鴈來賓。
○鴈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
如人之先登者為主,後登者為賓也。
大曰鴻,小曰鴈。
鴻先來為主,鴈後來為賓。
通書作來濱,以為水際,非是。
○雀入大水為蛤。
○雀,小鳥,即黃雀也。
蛤,蚌即白蛤也。
大水即大海也。
雀入大海為蛤,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