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七十二候詳解
關燈
小
中
大
候者,氣候,其目七十有二。
一年三百六十日,分為四時,一時九十日,分為三月,一月三十日,分為二節,一節十五日,分為三候,一候則五日。
此其大略也。
所謂候者,因時依節,取諸證驗,以訓民也。
正月: ○東風解凍。
○東,春方也,故春風為東風。
凍結于冬,遇東風而漸解也。
○蟄蟲始振。
○蟄,藏也。
始,初也。
振,動也。
蟄藏之蟲感陽氣初動,始振而出也。
○魚陟負冰。
○陟,升也。
負者,背荷也。
冰者,寒盛水凝而成者也。
魚當盛寒之時,潛伏于冰下,至正月陽氣既上,故遊于水而上升,背任于冰也。
○獺祭魚。
○獺,水狗也,一名(狗去句改達),似狐而小青黑色,身與尾長三尺餘,性食魚,入水不死,世謂之水獺。
取魚祭天,乃敢自食,以報本也。
漁人因此為取魚之候。
○候雁北。
○雁,陽鳥也,能知氣候,故曰候雁。
雁以北方為居,自北而南則謂之耒,自南而北則謂之北。
蓋其得中和之氣,熱則北,寒則南。
此時自南而北也。
○草木萌動。
○草,卉之總名。
木,樹木也。
萌,芽也。
動,出也,發也。
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氣和同,二氣交感,萬物化生,故草木萌芽茁動于其時。
二月: ○桃始華。
○桃,有華之盛者。
華與花同。
言其性早華,此時得春之陽氣而初華。
桃品亦多,有白花者,小于衆桃,生山中,花多子少,其仁堪取。
此正始華之桃也。
○倉庚鳴。
○倉庚,黃莺也。
鳴在仲春,應節知時之鳥也。
陰陽推移,時至氣動,不得不爾。
其鳴為可蠶,先王以候節令。
○鷹化為鸠。
○鷹,鸷鳥。
鸠,鹁鸠也。
鸠化為鷹在七月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鸠在二月春時也。
時當生育,氣盛故變耳。
化者,反歸舊形之謂。
故鷹化為鸠,鸠化為鷹,皆言化後言化者同。
○鸷音志。
鹁音勃。
○玄鳥至。
○玄鳥,燕也。
玄鳥巢人堂宇而生乳,秋社而去,春社而至,得陽中也。
燕秋去乃入蟄,至春得驚蟄後中氣乃出蟄。
○雷乃發聲。
○陰陽相抟,感而為雷。
季冬雷在地中,孟春動于地上,至此升而動于天下,其聲發揚。
以雷有漸,故雲乃。
又曰乃,語辭也。
○始電。
○電,雷光也。
有雷則有電,電者,離之氣也。
陽為重陰所制,怒氣極激而為電,陰已不能制矣。
仲春之月,陽氣方盛,陰不能制,故陽光閃爍而為電。
始,初也。
三月: ○桐始華。
○桐,木名。
華與花同。
季春之月,其花始開也。
○田鼠化為鴽。
○田鼠,六蛩陰類。
鴽,鹌鹑之屬,陽類。
蓋陰為陽所化也。
○鴽音如。
鹌音庵。
鹑音淳。
○虹始見。
○虹,攻也。
純陽攻陰之氣也。
孟冬屬陰,藏而不見,至春三月,陽盛故始見也。
一名螮蝀。
○見去聲。
○萍始生。
○萍,水草,無根而浮,常與水平,故名曰萍。
又無定性,随風漂流,故又名薸。
萍亦陰類,得陽盛而始生也。
○鳴鸠拂其羽。
○鳴鸠,鹘鸠也。
鸠先時而鳴,故稱鳴鸠。
曰拂其羽者,飛而以翼拍其身,亦氣之所感也。
○戴勝降于桑。
○戴勝,鳥名,即戴鵀也。
鵀即頭上勝也,頭上有毛花成勝,故曰戴勝。
三月飛在桑間,蓋蠶生之候也。
謂之降者,若自天而下,亦氣使之然也。
四月: ○蝼蝈鳴。
○蝼蛄,亦名蟪蛄。
此蟲聲怒,立夏後當夏氣之盛,至夜則鳴,其聲如蚯蚓,今人謂之土狗者是矣。
蝼蝈鳴,則陰而伏者乘陽而鳴也。
○蚯蚓出。
○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阜螽交。
其為物不息,引而後伸,一名曲蟺,一名蜿蟺,一名土龍。
善鳴于土中。
又一種白項,乃其老者。
蚯蚓陰物,感正陽之氣而出。
蚯蚓出,則陰而屈者乘陽而伸也。
○王蓍生。
○王蓍曰土蓍,曰(日葵)姑,曰菟蓍,曰老鴉蓍。
其根可生食,類蓍故淂蓍名。
鄭玄江為菝(艼去丁改契),誤矣。
王蓍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則青色,熟則赤色,根似葛細而多糁,又名落鴉蓍。
今藥中所用,感火之氣而生也。
又有黃蓍,形微長而圓,有黃白二種,可生食,自名黃蓍,非王蓍也。
○苦菜秀。
○苦菜,味苦,今野苦苣菜是也。
苦菜生于深秋,經冬曆春至夏而秀。
秀者,成也。
味苦乃感火之味而成也。
○靡草死。
○靡草,草之枝葉靡細者,陰類也。
陽盛則死。
四月乃正陽之月,至陰之草不能勝陽故死也。
靡草荠葶苈之屬,至夏四月則枯死。
凡物感陽而生者則疆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
謂之靡草,則至陰之所生也,故不勝至陽而死。
○麥秋至。
○大曰麰,小曰麥。
秋,八月時。
種曆冬而長,經春而秀,至夏乃實而熟。
秋者,百谷成熟之期。
此于時雖夏,于麥則秋矣。
故曰麥秋至。
麥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谷之貴。
麥金也,金旺而生,火旺而死,蓋火克金也。
五月: ○螳蜋生。
○螳蜋,草(上下蟲)也。
飲風食
一年三百六十日,分為四時,一時九十日,分為三月,一月三十日,分為二節,一節十五日,分為三候,一候則五日。
此其大略也。
所謂候者,因時依節,取諸證驗,以訓民也。
正月: ○東風解凍。
○東,春方也,故春風為東風。
凍結于冬,遇東風而漸解也。
○蟄蟲始振。
○蟄,藏也。
始,初也。
振,動也。
蟄藏之蟲感陽氣初動,始振而出也。
○魚陟負冰。
○陟,升也。
負者,背荷也。
冰者,寒盛水凝而成者也。
魚當盛寒之時,潛伏于冰下,至正月陽氣既上,故遊于水而上升,背任于冰也。
○獺祭魚。
○獺,水狗也,一名(狗去句改達),似狐而小青黑色,身與尾長三尺餘,性食魚,入水不死,世謂之水獺。
取魚祭天,乃敢自食,以報本也。
漁人因此為取魚之候。
○候雁北。
○雁,陽鳥也,能知氣候,故曰候雁。
雁以北方為居,自北而南則謂之耒,自南而北則謂之北。
蓋其得中和之氣,熱則北,寒則南。
此時自南而北也。
○草木萌動。
○草,卉之總名。
木,樹木也。
萌,芽也。
動,出也,發也。
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氣和同,二氣交感,萬物化生,故草木萌芽茁動于其時。
二月: ○桃始華。
○桃,有華之盛者。
華與花同。
言其性早華,此時得春之陽氣而初華。
桃品亦多,有白花者,小于衆桃,生山中,花多子少,其仁堪取。
此正始華之桃也。
○倉庚鳴。
○倉庚,黃莺也。
鳴在仲春,應節知時之鳥也。
陰陽推移,時至氣動,不得不爾。
其鳴為可蠶,先王以候節令。
○鷹化為鸠。
○鷹,鸷鳥。
鸠,鹁鸠也。
鸠化為鷹在七月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鸠在二月春時也。
時當生育,氣盛故變耳。
化者,反歸舊形之謂。
故鷹化為鸠,鸠化為鷹,皆言化後言化者同。
○鸷音志。
鹁音勃。
○玄鳥至。
○玄鳥,燕也。
玄鳥巢人堂宇而生乳,秋社而去,春社而至,得陽中也。
燕秋去乃入蟄,至春得驚蟄後中氣乃出蟄。
○雷乃發聲。
○陰陽相抟,感而為雷。
季冬雷在地中,孟春動于地上,至此升而動于天下,其聲發揚。
以雷有漸,故雲乃。
又曰乃,語辭也。
○始電。
○電,雷光也。
有雷則有電,電者,離之氣也。
陽為重陰所制,怒氣極激而為電,陰已不能制矣。
仲春之月,陽氣方盛,陰不能制,故陽光閃爍而為電。
始,初也。
三月: ○桐始華。
○桐,木名。
華與花同。
季春之月,其花始開也。
○田鼠化為鴽。
○田鼠,六蛩陰類。
鴽,鹌鹑之屬,陽類。
蓋陰為陽所化也。
○鴽音如。
鹌音庵。
鹑音淳。
○虹始見。
○虹,攻也。
純陽攻陰之氣也。
孟冬屬陰,藏而不見,至春三月,陽盛故始見也。
一名螮蝀。
○見去聲。
○萍始生。
○萍,水草,無根而浮,常與水平,故名曰萍。
又無定性,随風漂流,故又名薸。
萍亦陰類,得陽盛而始生也。
○鳴鸠拂其羽。
○鳴鸠,鹘鸠也。
鸠先時而鳴,故稱鳴鸠。
曰拂其羽者,飛而以翼拍其身,亦氣之所感也。
○戴勝降于桑。
○戴勝,鳥名,即戴鵀也。
鵀即頭上勝也,頭上有毛花成勝,故曰戴勝。
三月飛在桑間,蓋蠶生之候也。
謂之降者,若自天而下,亦氣使之然也。
四月: ○蝼蝈鳴。
○蝼蛄,亦名蟪蛄。
此蟲聲怒,立夏後當夏氣之盛,至夜則鳴,其聲如蚯蚓,今人謂之土狗者是矣。
蝼蝈鳴,則陰而伏者乘陽而鳴也。
○蚯蚓出。
○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阜螽交。
其為物不息,引而後伸,一名曲蟺,一名蜿蟺,一名土龍。
善鳴于土中。
又一種白項,乃其老者。
蚯蚓陰物,感正陽之氣而出。
蚯蚓出,則陰而屈者乘陽而伸也。
○王蓍生。
○王蓍曰土蓍,曰(日葵)姑,曰菟蓍,曰老鴉蓍。
其根可生食,類蓍故淂蓍名。
鄭玄江為菝(艼去丁改契),誤矣。
王蓍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則青色,熟則赤色,根似葛細而多糁,又名落鴉蓍。
今藥中所用,感火之氣而生也。
又有黃蓍,形微長而圓,有黃白二種,可生食,自名黃蓍,非王蓍也。
○苦菜秀。
○苦菜,味苦,今野苦苣菜是也。
苦菜生于深秋,經冬曆春至夏而秀。
秀者,成也。
味苦乃感火之味而成也。
○靡草死。
○靡草,草之枝葉靡細者,陰類也。
陽盛則死。
四月乃正陽之月,至陰之草不能勝陽故死也。
靡草荠葶苈之屬,至夏四月則枯死。
凡物感陽而生者則疆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
謂之靡草,則至陰之所生也,故不勝至陽而死。
○麥秋至。
○大曰麰,小曰麥。
秋,八月時。
種曆冬而長,經春而秀,至夏乃實而熟。
秋者,百谷成熟之期。
此于時雖夏,于麥則秋矣。
故曰麥秋至。
麥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谷之貴。
麥金也,金旺而生,火旺而死,蓋火克金也。
五月: ○螳蜋生。
○螳蜋,草(上下蟲)也。
飲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