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四氣詳解
關燈
小
中
大
就也,故謂立秋,七月之節氣也。
○處暑七月中 處,止也,息也。
謂暑氣于此時止息也。
自小暑六月節、大暑六月中,至此七月中,謂之處暑者,蓋暑氣由小而至于大以及于秋,凡四十五日之間而暑息也。
○白露八月節【其卦為觀,四陰之月也】 是為仲秋,秋屬金,金色白,陰氣始盛,露凝而色白。
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乃八月之節氣也。
仲秋上丁日祭先師孔子,上戊日祭先農五稷,上巳日祭山川,與仲春同。
其月用仲,以四時之正也;其日用丁,以文明之盛也。
○秋分八月中 分者,半也。
八月仲秋,晝夜之氣中停,乃秋時九十日之半,陰陽交分,故謂之秋分,義同春分,乃八月之中氣也。
國朝典制,每歲秋分之夕,皇帝緻祭夜明之神于西郊夕月壇,從祀二十八宿、五星及周天星辰。
○寒露九月節【其卦為剝,五陰之月也】 此月陰氣轉盛,故露凝而厚,其氣愈寒。
寒者,露之氣,露先白而後寒,寒固有漸也,乃九月之節。
○霜降九月中 霜,喪也。
其氣慘毒,物皆喪也。
自八月陰氣始至,故雲白露;及九月陰氣漸盛,故雲寒露;至是月之半,陰氣愈盛,凝結為霜,故曰霜降,乃九月之中氣也。
○立冬十月節【其卦為坤,純陰之月也】 冬,終也。
物終則藏,閉塞成冬,故謂立冬,十月之節也。
○小雪十月中 小,微也。
雪,本雨也。
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
小者,未盛之辭。
花必六出,以陰數也。
霜之後為雪,固有漸爾,乃十月之中氣也。
○大雪十一月節【其卦為複,一陽之月也】 大,者已盛之辭。
前月陰氣凝結猶微,此月轉大,故謂大雪。
雪由小至大,以漸而至,乃十一月之節也。
○冬至十一月中 冬至為二十四氣中之一節,乃陰陽百物之始。
日極南,影有履長之慶。
晝夜共百刻,冬至後日漸長,至春分晝夜各五十刻;夏至而長極。
自夏至後日漸短,至秋分晝夜各五十刻;冬至而短極。
自冬至後日又漸長,故謂之長至節。
複卦主事,蓋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三陽生于此日,乃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時也。
唐宮中以女工揆日之長短,冬至後比常日增一線之工。
我朝冬至,皇帝祀天于圜丘,行大報禮,配以太祖。
從祀凡四壇,曰大明、曰夜明、曰星辰、曰雲雨風雷。
上三獻,正位分獻官三獻,從祀位。
祀畢,百官随至皇極殿行慶成禮。
在外各省于布政司,各府州縣于公堂行慶賀禮如朝儀。
按冬至祀天以應天而從陽也,夏至祀地以應地而從陰也,春分應日亦從陽也,秋分應月亦從陰也。
嘉靖十一年,世宗肅皇帝親定朝日壇以甲、丙、戊、庚、壬間歲一親祭,夕月壇以醜、辰、未、戌三歲一親祭。
非親祭之歲,太常寺具奏遣官行禮。
祭朝日例遣文職大臣,祭夕月例遣武職大臣,亦從陽從陰之義也。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人當于此時保養微陽微陰,則精神完固,諸疾不生。
此時人身元氣如草木之萌芽,嬰孩之坯胎,謹始防微,所關最重。
此時微陽初生,陰未退聽,陰陽争而未定,君子齋戒以待之,與夏至同而尤謹之至者。
彼言止言節,此言去言禁,蓋仲夏之陰猶微,此時之陰猶盛,陰微則盛陽未至甚傷,陰盛則微陽當在于善保。
保生心鑒雲:十一月屬子,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發生之本。
此時若恣欲戕賊,至春升之際,下無根本,陽氣輕浮,必有溫熱之病。
○小寒十二月節【其卦為臨,二陽之月也】 小,微也。
寒,冷也。
前半月一陽雖來複而陽氣初動,不能勝寒,且純陰之氣方盛,月初猶小,故謂之小寒,乃十一月之節也。
○大寒十二月中 季冬四陰之氣,寒氣至此凜烈,故謂之大寒,乃十二月之中氣也。
○處暑七月中 處,止也,息也。
謂暑氣于此時止息也。
自小暑六月節、大暑六月中,至此七月中,謂之處暑者,蓋暑氣由小而至于大以及于秋,凡四十五日之間而暑息也。
○白露八月節【其卦為觀,四陰之月也】 是為仲秋,秋屬金,金色白,陰氣始盛,露凝而色白。
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乃八月之節氣也。
仲秋上丁日祭先師孔子,上戊日祭先農五稷,上巳日祭山川,與仲春同。
其月用仲,以四時之正也;其日用丁,以文明之盛也。
○秋分八月中 分者,半也。
八月仲秋,晝夜之氣中停,乃秋時九十日之半,陰陽交分,故謂之秋分,義同春分,乃八月之中氣也。
國朝典制,每歲秋分之夕,皇帝緻祭夜明之神于西郊夕月壇,從祀二十八宿、五星及周天星辰。
○寒露九月節【其卦為剝,五陰之月也】 此月陰氣轉盛,故露凝而厚,其氣愈寒。
寒者,露之氣,露先白而後寒,寒固有漸也,乃九月之節。
○霜降九月中 霜,喪也。
其氣慘毒,物皆喪也。
自八月陰氣始至,故雲白露;及九月陰氣漸盛,故雲寒露;至是月之半,陰氣愈盛,凝結為霜,故曰霜降,乃九月之中氣也。
○立冬十月節【其卦為坤,純陰之月也】 冬,終也。
物終則藏,閉塞成冬,故謂立冬,十月之節也。
○小雪十月中 小,微也。
雪,本雨也。
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
小者,未盛之辭。
花必六出,以陰數也。
霜之後為雪,固有漸爾,乃十月之中氣也。
○大雪十一月節【其卦為複,一陽之月也】 大,者已盛之辭。
前月陰氣凝結猶微,此月轉大,故謂大雪。
雪由小至大,以漸而至,乃十一月之節也。
○冬至十一月中 冬至為二十四氣中之一節,乃陰陽百物之始。
日極南,影有履長之慶。
晝夜共百刻,冬至後日漸長,至春分晝夜各五十刻;夏至而長極。
自夏至後日漸短,至秋分晝夜各五十刻;冬至而短極。
自冬至後日又漸長,故謂之長至節。
複卦主事,蓋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三陽生于此日,乃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時也。
唐宮中以女工揆日之長短,冬至後比常日增一線之工。
我朝冬至,皇帝祀天于圜丘,行大報禮,配以太祖。
從祀凡四壇,曰大明、曰夜明、曰星辰、曰雲雨風雷。
上三獻,正位分獻官三獻,從祀位。
祀畢,百官随至皇極殿行慶成禮。
在外各省于布政司,各府州縣于公堂行慶賀禮如朝儀。
按冬至祀天以應天而從陽也,夏至祀地以應地而從陰也,春分應日亦從陽也,秋分應月亦從陰也。
嘉靖十一年,世宗肅皇帝親定朝日壇以甲、丙、戊、庚、壬間歲一親祭,夕月壇以醜、辰、未、戌三歲一親祭。
非親祭之歲,太常寺具奏遣官行禮。
祭朝日例遣文職大臣,祭夕月例遣武職大臣,亦從陽從陰之義也。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人當于此時保養微陽微陰,則精神完固,諸疾不生。
此時人身元氣如草木之萌芽,嬰孩之坯胎,謹始防微,所關最重。
此時微陽初生,陰未退聽,陰陽争而未定,君子齋戒以待之,與夏至同而尤謹之至者。
彼言止言節,此言去言禁,蓋仲夏之陰猶微,此時之陰猶盛,陰微則盛陽未至甚傷,陰盛則微陽當在于善保。
保生心鑒雲:十一月屬子,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發生之本。
此時若恣欲戕賊,至春升之際,下無根本,陽氣輕浮,必有溫熱之病。
○小寒十二月節【其卦為臨,二陽之月也】 小,微也。
寒,冷也。
前半月一陽雖來複而陽氣初動,不能勝寒,且純陰之氣方盛,月初猶小,故謂之小寒,乃十一月之節也。
○大寒十二月中 季冬四陰之氣,寒氣至此凜烈,故謂之大寒,乃十二月之中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