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縣志卷五

關燈
之璇、歲貢吳燿等人。

    辛巳赈濟奇荒,出粟二千石有奇,全活張國昌、張國順、關長安、解宜元等數百人。

    巡按陳公純德匾其門曰:世德名家,補天巨手。

    祀鄉賢。

     國朝。

    暢體元字汝正,孝暢裡人。

    拔貢,授洛南知縣。

    幼以純孝稱。

    父疾,祈以身代,痛哭骨立,鄉人化之。

    居官九年,清廉愛民,休養備至。

    重修文廟,注洙泗從信錄。

    緻仕後,空囊歸裡,年餘八旬,淡約自守。

     杜國傑字作賓,南薛裡李望莊人。

    生而敦笃,至性過人。

    幼孤,事母共稱純孝。

    食貧力學,貫通經史,要以體諸實踐,故持躬接物,終其身一無玷缺。

    由戊子拔貢生,任金華府通判,修廢舉墜,具征實效。

    掌東陽縣事,署府篆,所至辄有惠政。

    其代理刑獄也,平反尤多,民甚德之。

    升西安府同知,甫一年,倏然有歸老之志。

    閉門課子,力行善事,不吝重赀,以赒恤鄉裡。

    時遇軍需孔亟,裡甲不能償,困于獻撲,公即為代輸,全活甚衆。

    又設立社學,教鄉族子弟,鹹知禮讓。

    殁後崇祀鄉賢。

    又後十二年,去公判金華之日,巳三十四載,民思公不忍忘,崇祀名宦,列其治行,移知本籍。

    盛德感人,久而勿替,兩地明馨,誠為不誣。

    子三人:長召寅,拔貢生。

    次李寅,歲貢,考授知縣次房寅,國生,皆善承家學,以謹厚稱于鄉,鹹征為令德之報雲。

     任之琦,字介石,世居東光裡樊村。

    姿性穎異,少負大志,遭流寇之難,痛母遇害,終身飲泣,以弗獲身二狥為憾,益自刻厲,讀書淹貫。

    登順治辛卯鄉薦,任山東掖縣令。

    至日,即豁除常例銀數千金,民困頓蘇。

    内升刑部主事,遷本部員外,參決平反,号稱明允。

    尋升戶部郎中,出知江南太平府,署廬、鳳道事。

    揚曆中外,垂二十年,革锢弊,絕餽饷。

    祛漕規,清隐占,善政甚多。

    大約以清節自砺,而有補于公,有利于民,無不實心舉行,故所至有聲。

    年七十歸老于鄉。

    友于之性,老而彌笃,樂善好施,孜孜不倦。

    兇歲設立義倉,以赒恤鄉闾。

    為人端重,言動不苟,家門雍肅,後學多宗師之。

    賓飲于鄉,有當代完人之目。

    年八十有二卒,崇祀鄉賢。

    子三人:日阡,歲貢,考授中書;曰佺,太學生,曰倬,歲貢生皆繩武家學,而勇于為善,有足稱二者。

     忠孝 唐。

    王質通五代孫。

    少孤,客壽春,力耕養母,講學自樂,無仕進意。

    年逾四十,始擢科第,累官谏議大夫,至觀察使,以清白畏慎著名,所至郎有惠愛。

     宋。

    母守素,官至侍郎,奉親勤謹。

    居官雖盛暑,暮歸必朝服執簡以申昏定之禮當時以孝稱之。

     邵雲,?炎初,從陜州石壕尉李彥仙守陜,金人攻城,城破,雲被執。

    金将婁宿欲命以千戶,雲肆罵不屈,乃釘之木架上,置解州東門外。

    惡少撫其背,涅文曰:可鞘吾佩刀。

    雲怒,偃架仆之。

    後五日,磔解之,抉眼摘肝,詈不絕口,喉斷乃已。

    其忠勇如此。

    後祀鄉賢。

     宋。

    □,字君美,性穎悟,讀書一再辄不忘。

    累官戶、吏二部尚書。

    貞祐中,拜參知政事,後出知平陽府。

    城□圍,屢出戰,不利,裨将出降,華自殺。

    贈尚書石丞,史稱其為君子,其進退之際,有古人為相之風焉。

    見史,祀鄉賢。

     李複亨為安國節度使,才識絕人,守城死節。

    前生簿臨晉,見金史,祀鄉賢。

     元。

    劉信字仲寬,穎悟非常。

    少孤,事母至孝。

    或勸之仕,曰:餘夙喪吾父,今以身事君,何以事母?處鄉無大一小,悉持以敬人。

    有争訟難決者,詣門請平。

    母沒,隐居龍門,讀書終身。

    後旌表其闾。

     明。

    杜文敬,大和坊人。

    性至孝,家無積蓄,事親必盡其滋味母卒哀毀如祀既葬廬于墓側。

     侯鶴齡幼為庠士,祖父疾,終歲同寝,憂勤無倦,邑人賢之。

    又母疾歲久,事之終知其始。

    研窮醫理,泣禱身代,因施藥活人,欲陰以壽母,母安,人稱孝感。

    後膺歲選,遭母喪,哀毀,齋戒三年,形如骨立。

    應台院學道、府、州屢扁其門。

    曆官昌邑觀城深澤。

    三縣。

    □廉介迥出尋常,正大卓然難犯,在在有惠政。

    □祀詳載漿府、濮州總□及三縣碑志。

    素嗜薛文清公讀書錄沉□□,分類刻行。

    後以繼母疾思鄉,懇乞緻仕歸裡後享年九十餘。

     學字兩河,僧樓裡人,光祿公承雲第三子有容弟,有綸兄也。

    前萬曆庚子科偕有容同登鄉舉。

    生平負文名,而笃孝性成。

    母病,頃刻不離左右。

    甲辰不上春官,後以母得急疾,遽逝。

    執喪時,淚盡血出,染衰上,人稱為真孝子。

    工于傅注之學,尤精性理大全,事詳袁了凡傳中。

    祀鄉賢。

     柴孟冬,永綏坊人,邑庠生。

    崇祯庚午,流寇突犯僧樓裡村,公與子寅忠同日戰死,被殺時,罵賊不絕口,邑人皆服其忠。

     黃時度喬薛裡人,邑庠生。

     王有光備福裡人。

    武生。

    張體素永綏坊人。

    武生。

     史官太和坊人,武生。

     盧如棟清間裡人,武生。

     張永林俱永綏坊人。

     原養重,太和坊人。

    馬世武城東裡人。

    史國顯千間裡人。

    任大觀東長裡人,武生。

    以上皆忠勇之土。

    同柴孟冬陷陣被傷,不屈死。

     甯獻誠字心一,由歲薦任夏津訓導,秉性笃孝,文令高密,卒于任,公扶襯歸,号泣不辍,行,人皆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