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十四

關燈
力竭,被賊生擒,破腹碎屍。

    事聞,增秩各一級。

    凰妻何氏,撫子若孫,相繼承襲,守節不渝。

     王道成年二十三登進士,授華陽知縣,政聲茂著。

    以憂家居,重修蘭州志。

    服阕,擢吏部郎。

    在铨司一年,禁絕私谒。

    巡按張應宸疏題雲:忠貞潔簡,久著朝端;勁骨清标,複孚輿論。

     韓謙幼性至孝,父殁廣陵,徒步扶襯歸葬。

    母性嚴正,謙奉養怡悅,事二叔如其父。

    後舉進士,知宿松縣,革魚廬。

    諸稅調溧陽縣,除漕運折乾,平反死刑二十餘人。

    入為戶部主事,司饷甯遠,除扣克陋弊。

    擢知重慶府,厘剔不法,一清稅斂之弊。

     叚铨補之子,舉人,知東安、定邊兩縣。

    淳厚謙靜,布衣疏食,恬淡自如。

    年八十餘,卒,至殓衾不能給。

    弟锵,萬曆戊午舉人。

    铎,歲貢生,沔縣訓導。

     王文煥字堯章,郡明經。

    英資笃學,博覽群書,堅志藏修,不求聞達,蓋近於潛确者也。

     江守禮字陶我,作人恪慎。

    童子時,大司馬穎州張公為兵憲,嘗器重之。

    後遊泮食饩,建修社學,成就多士,形端表正,為時所推。

    曹守忠性慷慨,兩遇奇荒,煮粥救饑,全活甚衆。

    又出其積粟以平市價,流離者資助還鄉,貧病者施藥療治,當道以義民旌之。

     張略舉人,任獻縣知縣。

     李守文幼有至性,母李氏年二十餘,孀居多疾,文晝夜侍湯藥,及長夜,必數起視寒溫。

    家雖貧,竭力以供甘旨,奉養五十餘年,略無懈志,内外稱其孝焉。

     駱興周幼喪父,其母郭氏孀居四十餘年,竭奉甘旨,曲體慈心。

    微聞母愁戚聲,伏榻婉慰,竟夜不寐。

    撫姊妹四人,情義切笃。

    肅藩旌其門曰母慈子孝。

     韓一麟甯羌州訓導,明末流賊破城殉難,贈國子監學錄。

    敕命有援絕孤城,義均守地,嘉茲殉職,愧彼偷生之語。

     陸岱齡泾州訓導,明末經六盤山,為流賊所執,憤罵而死,贈國子監學錄,從祀。

     将嘉印,弱冠善騎射,勦寇有功,授都司。

    明末,流賊壓境,嘉印扈肅王出城,為伏莽土回所劫,拒敵河浒,矢盡被害,碎骨層冰中。

    溫楏肅藩侍書。

    闖寇入城,夫妻子女八口,阖門缢死。

     林培梁庠生,闖寇入城,殉難自缢。

     朱文美耆民,闖寇入城,同妻王氏并缢死。

     叚字辛堅之後庠生,闖寇至,衣冠再拜,自缢于祖祠。

    子婦王氏亦同時自缢。

     李承先蘭州衛百戶,勇略出衆,騎射邁倫。

    天啟間,以切升沖武營參将,殉節,妻子奉恩優恤。

    何珍指揮征賊陣亡。

    範淐百戶邊陣殉節。

    申桂征賊陣亡,羅逢時征賊陣亡,王鎮江征賊陣亡。

    趙三策肅藩中涓,為賊所執,斷胫不屈,怒罵被害。

     補遺 黃??,蘭州衛軍,随遊繋閻勳征四川,判賊廖麻子等,追至劍州天鵝山,斬獲賊首,超擢本衛指揮。

    楊繼尹以功授中兵馬指揮。

    居官清介,執法不苟。

    著有奇集錄行世。

     國朝 郝璧字仲趙,舉人。

    嗜古窮經,奇文百帙。

    順治初,由太常博士特擢省垣,三曆給谏,前後章奏凡數十上,有漕運、鹽法、河道諸議。

    丙戍典試江右,最号得人。

    遷徽甯按察副使,卒于廣陵,所遺書卷數箧而已。

    巡按聶介以實行聞,從祀。

    所著蘭石集三十卷行于世。

     嶽升龍,字見之,父鎮邦,幼奇偉。

    明末,散家赀,招義勇,大破逆回米喇印,生擒左王三。

    順治十二年,随軍讨平刁爾吉。

    康熙十四年,為撫标中軍,以克臨洮、全鞏昌,奪回樂行營,擢洮岷副将。

    嶽氏原籍臨洮府狄道縣,升龍因戍永泰堡,入籍蘭廳。

    吳三桂之叛,從靖逆将軍張勇效力授職,随王進寶攻臨洮,郡城克複。

    是時軍士蹂躏,婦女被擒,升龍白帥盡釋之。

    又永泰遊擊許進忠謀叛,應吳逆,升龍密啟張勇,斬進忠首,民賴以安。

    永泰久苦乏。

    水,遠汲艱難,疏鑿水道,引泉入堡,居民永享其利。

    後扈從北征,平定噶爾旦,任四川提督,征建昌、涼山諸番,降十萬戶。

    卒谥敏肅,從祀。

    子鐘琪,四川提督,以功封威信公,總督川陜。

    次子鐘璜,四川提督。

    鐘琪子食山東巡撫。

     張鼎,明末為肅府校尉。

    流賊陷蘭州,鼎身負肅王從水窦出,潛行至呵什悖羅,俱被執,送西安,賊嘉其義,釋不殺。

    肅王死,乃歸。

     國朝褒給蘭營裨将銜。

    後從征湖廣孫可望等,師旋而卒。

    鼎孫元瑞,武舉,屢征有功,官至永州鎮遊擊。

     朱承恩字廷诏,父建理,崇正十三年,鬥米千錢,出粟百石,赈救鄉人。

    康熙初,承恩從陜督參預帷幄,以軍功授四川射洪縣知縣。

    時天下初定,招徕逋竄,勸課農桑,善政不一。

    四年卒于官,士民痛之。

     蕭光漢字功一,号松軒,歲貢生。

    學務實踐,以叚堅為宗,擇言而發,審步而行,謹饬端方,士林推重。

    嘗論馮從吾關學編,謂先聖無二傳,後賢無二學。

    關學之名,是啟門戶之争也。

    聞者服之。

    好觀易象,每有所得,欣然忘倦。

    為鄉塾師,禮儀嚴肅,雖盛夏不釋衣冠。

    弟子數十人,大率以品概為鄉品所重雲。

     劉雲官字瞬千,精舉子業,名大噪,益欿然自下。

    任江南福泉縣知縣,政簡刑清,有餘暇。

    邑士之攻舉子業者數十人,分期求教,指示不倦。

    後以倉糧糜爛解任,囊橐箫然,無力賠補。

    士民感其慈和,代易新糧,乃得歸裡。

    一時後進,翕然從學,不數年,擢科第者皆出其門。

     孫進德字巨修,舉人,好學甘貧,孤介自立。

    河橋同知楊宗仁延教其孫應琚讀。

    後應琚為西甯道,執弟子禮甚謹。

    時進德??甚,未嘗一受饋恤。

     梁桧字泗選,歲貢生。

    少奉父正邦命,師事蕭光漢。

    光漢學宗叚堅,其徒多端士,而桧為最著。

    桧亦以叚氏之學教授生徒,正襟危坐,竟日無情容,成就多士,雖宗黨亦敬如師長。

    窮經得要領,尤邃于易,精占驗,用酌禾稼早晚多寡之宜,以待歲之豐歉,率奇中,然終不及他事,亦不知其術之所自得也。

     陳經文字子訓,拔貢生,學邃品端,教授生徒,文行并勵。

    居親喪,三年不入内室,舌耕積赀,不以自私,與諸兄均之。

    再從子笃,三歲失父母,收恤之,教養成立,授室給赀。

    經文卒,笃執服三年。

    郡太守歐陽永婍旌曰太邱遺範。

    孟珏,固原守備,乾隆十三年随征金川,傷亡軍營,贈署都司簽書,準入昭忠祠。

    子宗泗承蔭,任戆州衛千總。

     呂渭師武舉,固原把總,随征金川傷亡,蔭一子振泰,七品監生,任中衛把總。

     史可久字永公,由千總從征金川有功,升任甯夏營守備,訓練有方。

    昔嶺之戰,率士卒奮勇争先,身被重傷,連破數賊,血戰而亡。

    入照忠祠,加贈一級,蔭一子衛千總。

     臯蘭縣志卷之十四鄉賢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