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十四

關燈


     徐健字秉彜,涉獵群書,動合理法,尊賢友善,不啻饑渴。

    晚年學為詩文,雅好村居,号柳泉清隐。

     李東字子震,号北橋。

    始生,目光神彩。

    既長,聰穎博覽。

    十三為諸生,母王氏守節,孝養不怠。

    母有解顱疾苦難瘳,禱乩得奇方而愈。

    人以為孝感所緻,因而精醫。

    以廪生授訓導,壽八十有八。

     陳溥字德源,蘭州衛指揮佥事。

    孝友好學。

    掌衛事,臨政明敏,持巳廉慎,尊賢禮士,所至無擾。

    弟清字德廉,襲秩,即焚香誓于先祠曰:若清貪财壞法,上隋父兄之業,死不敢。

    即于祠折節下士,講明兵律之學,至忘寝食。

    掌衛事十餘年,清勤如一。

     叚炅号河濱,堅次子。

    進士,授翰林院檢讨,與長安王漢陂、武功康對山并以文學鳴,世稱關中三老。

    年八十卒,所著有河濱集。

     田荊号西泉,少聰慧,十九登進士,選庶吉士、兵科給事中。

    時京都歲歉,疏請發太倉粟五千赈濟。

    遷四川按司佥事,有德政,以不附權奸被誣罷歸。

    條議築郡城外郭。

    長于史學,雖老而貧,風采凜凜可畏。

    平生溫恭剛正,後學師之。

     陸爻,号蘭野,拔貢生,天性剛方,博綜今古。

    授直隸和州訓導,啟迪有方,文行廉茂。

    以子坤封奉政大夫、刑部郎中,著蘭野集。

     陳範字道宗,号洪庵,舉人。

    授靜海令。

    邑多貂铛,奪民田不入稅,範下令許自新,一時豪猾悉還民田,急公賦。

    升知陜州,所至就理。

    祀鄉賢。

     孫芳,聰敏端謹,笃行孝友,精易能文,尤善楷書。

    少為叚堅所重,妻以孫女,鄉舉,肄業太學,歸卒,人惜之。

     殷承叙字民化,号古峰,進士。

    少奇偉,任南陽府推官,訓饬嚴明,綽有風憲。

    遷刑部主事。

    會議大禮,抗疏極谏,廷杖死。

    隆慶改元,诏贈光祿寺少卿。

     劉漳字允濟,号南泉,進士,授戶部主事,知河南開封府,毀淫祠,重民義,斷疑獄若神明。

    入觀考,治行為天下第一。

    升山東布政司,所至貪墨,多望風去。

    巡撫遼東,歲饑,發廪炊粥,全活數萬人。

    遼自經變,亂卒伺□欲動,漳有隐憂,夜果突發,出賞格衆,湏臾潰,獲馘四十餘。

    玺書獎賞。

    遷左都禦史,養疾歸卒,遼人祠之,祀鄉賢。

     顔銳字進之,歲貢生。

    為人剛毅,博學,通五經,善楷書。

    授河南新鄭令,風行雷厲,剖決如流,豪貴斂手,為時名令。

    叚增字志崇,堅之孫。

    性耿介,刻苦問學,拔出流俗。

    先輩介石諸公嘗以志不可奪許之。

    家貧,色養不失甘旨。

    親喪三年,不赴飲燕,日用之需,委之諸弟,絲粒不入私室。

    從妹邊舉人,孫芳孀居,子女皆育于家,撫愛周至。

     叚續字紹先,号東川,堅曾孫,增之子。

    嘉靖癸未進士。

    誠笃精明,有公輔望。

    初以才力堪風憲,授雲南道禦史,議大禮,忤旨,廷杖,谪郾城丞。

    後知杞縣,均田革弊,綽有聲稱。

    祀名宦。

    曆湖廣參議,督修顯陵,調停節省巨萬。

    擢密雲兵備道,陵功告成,加三品俸緻仕。

    總督賈應春薦稱孝友忠信,夙重鄉評,正直廉平,允孚士論。

    未及起用卒。

    弟緩,嘉靖庚子舉人。

    曾孫一臣,歲貢,文縣教谕,刑家率士,粹然一出于正,後學有山鬥之望。

    祀鄉賢。

     陸坤字子厚,号後野,少穎異。

    年十九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曆郎中。

    持身清謹,執法公平。

    隆平侯縱妾殺人,所司多狥情引避,坤按之如法。

    包侍禦為中官誣陷,上欲議死,坤執遣戍,竟從之。

    恤刑四川,活冤獄百餘人。

    升霸州兵備道。

    河湮傷禾稼,坤令有田者并力濬之,遂忤權珰高忠潛令少監宋宗誣奏,逮繋,谪雲南浪穹典史。

    尋為青州知府,赈活饑民以萬計。

    升薊州兵備副使。

    時北方不靖,委身邊塞,孳硈籌策,以勞瘁卒于任,年三十九,囊無餘金。

    巡撫都禦史吳代治棺輿,厚赙歸葬。

    所著有如樗子集、雲思漫稿等書,祀鄉賢。

     葛廷璋字朝憲,号柳泉,進士。

    初授行人,曆鳳陽知府。

    舊駐内監,以屬下視太守,璋抗理不少屈。

    内監誣奏他事。

    廷臣知其競也,兩直之,自後定為平等交禮。

    升江西副使,赈饑民,馴群盜,贖還民間。

    既鬻子女,貧民感德,卒于任。

     唐泉字本清,天性孝友。

    母病笃,割股和藥飲之而愈。

    與弟海友愛甚至。

    海卒,每食号哭,不一載,得噎疾亦卒。

    嘗赴京營造,同衛汪姓者殁于京,負其骨歸而葬之。

    禦史西蜀牟倫贈以詩文。

     張瀛字士元,蘭州衛千戶。

    性孝友忠實,臨事有為。

    以功擢指揮佥事。

    正德十二年秋,臨、鞏騷動,瀛随征至定縣,賊擁衆至,乃先畫策,令官軍入城,為保全計,挺身出探,遇賊,力戰而死,贈指揮使,世襲。

     朱輔蘭州衛千戶,委守河北安甯堡。

    虜入寇,督軍追之,斬獲有功。

    賊漸衆,輔力戰,為流矢所中而死。

    性孝友,善撫士,卒,贈指揮佥事,世襲。

     鄒應龍,字雲鄉,号蘭谷。

    祖文傑,父景陽,皆贈副都禦史。

    應龍以進士授行人,擢禦史。

    嚴高擅政久,廷臣攻之者辄得禍,相戒莫敢言。

    其子世蕃益貪,應龍乃上疏參奏。

    奉旨:嵩緻仕,嚴世蕃并家人五名拿送鎮撫司,着實打,着問。

    應龍盡忠言事,當有特加。

    吏、禮二部議官來看鎮撫雲南。

    黔國公沐朝弼驕恣,廷議遣大臣有威望者鎮之,乃改應龍兵部侍郎,巡撫雲南。

    至則發朝弼罪,朝弼竟被逮。

    鐵索箐賊作亂,讨平之。

    巳,番人梅撥反,合土漢兵進讨,斬獲各千餘人。

    應龍有才氣,初劾嚴,驟至通顯。

    及為大常,省牲北郊,東廠太監馮保傳呼至,導者引入,正面焚香,俨若天子。

    應龍大駭,劾保僭肆,保深銜之。

    至是京察,令緻仕。

    又以臨安土官兄弟構争為代。

    者王凝所排,遂削籍,卒于家。

    陜西巡撫王璇言:應龍殁後,遺田不及數畝,遺址不過數楹,恤典未被,朝野所恨。

    帝命複應龍官,予祭葬。

     凡稱别籍者皆誤。

    胡執禮号雅齋,祖京華,父嶽,俱贈侍郎。

    執禮以進士授保甯府推官,為吏部文選司郎中,正直端方,清操凜凜,持铨時,人不敢以私幹谒,缙紳目為古人。

    為副都禦史,巡撫應天,肅憲度,整紀綱,豪右斂手,民無逋負。

    官至戶負,官至戶部左侍郎,提督倉場,卒于任,贈本部尚書。

    子大年,以官生任戶部郎中。

     叚補字希仲,号後川,續之子。

    隆慶進士。

    九歲能詩文,性廉行方,識高才敏。

    知直隸曲周縣,政績茂著。

    凡所措注,一以實心行之,任怨任勞,有古循。

    良風調河間縣升南京戶部主事,監督糧儲,出納惟明,奸弊盡革。

    丁内艱,不飲酒,不茹葷者三年,哀毀骨立。

    服阕赴京,以積毀卒于邸。

     褚凰中護衛百戶,與百戶鈕松守一條城。

    嘉靖三十六年,虜在犯,提兵不過百餘,奮勇當先,與賊鏖戰,矢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