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十一

關燈
華,為重華所敗,退歸金城。

     太元七年,秦苻堅以金城趙盛之為建武将軍。

     太元十三年,乞伏乾歸始遷于金城。

    十四年,秦苻登遣使署乾歸大将軍、大單于。

    金城。

     呂光擢主簿尉祐為甯遠将軍、金城太守。

    太元十四年,呂光使呂篡等将步騎三萬急攻金城,克之,擒乾歸。

    金城太守衛鞬,鞬睅目謂光曰:我甯守節,斷頭,不為降虜也。

    光釋之。

     太元十九年,鮮卑薛勃叛,圍安遠将軍姚詳于金城。

    兵部郎金城邊熙上陳軍令煩苛,宜遵簡約。

    興覽而美之。

    興遣鎮遠趙曜率兵屯金城。

     隆安元年,秃發烏孤攻克金城。

     元興元年,乞伏熾磐招集諸部一萬七千人,築城于嵻崀山以據之。

    義熙二年,興遣中軍姚弼伐傉檀,濟自金城。

    宋延興元年,沃野、統萬二鎮敕勒叛,遣隴西王源賀率衆讨之,降二千餘落,倍道兼行,追郁朱,至于枹罕,大破之。

    複追統萬、高平、上邽三鎮叛敕勒,至于金城,斬首三十級。

    賀依古法及先儒耆舊之說,略采至要,為十二陳圖以上之,顯祖覽而嘉焉。

     梁企定稱亂河右,引吐谷渾寇金城。

    大統初,又率其種來寇,诏隴右行台趙貴督儀同侯莫陳順等擊破之。

    企定懼,稱藩請罪。

     唐武後時,吐蕃乞和,其大将論請陵請罷四鎮兵,疲十姓之地。

    郭元振上疏曰:欽陵以四鎮近已,畏我侵掠,此吐蕃之要。

    然青海、吐渾密迩蘭、鄯,易為我害,亦國家之要。

    今宜報欽陵曰:四鎮本扼諸蕃走集,以分其力,使不得并兵東侵。

    今委之,則蕃力益強,易以擾動,保後無東意,當以吐渾諸部、青海故地歸于我,則俟斤部落還吐藩矣。

    後然其言,以元振為涼州督都。

     景龍三年,吐藩請昏,帝以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妻之。

    吐蕃遣逆公主,帝念主糿,诏大将軍楊矩持節送帝幸始平别,悲涕欷歔。

    後改始平為金城,鄉曰鳳池,裡曰怆别。

    公主自築城居,吐蕃饷矩,為請河西九曲為公主湯沐,矩表與其地。

    九曲者,水甘草良,宜蓄牧,近與唐接,自是虜益張。

    開元二年,吐蕃大酋坌達延将兵十萬寇,臨洮,入攻蘭州,掠監馬。

    楊矩因請與金城公主九曲地,懼自殺。

    有诏薛讷為隴右防禦使,與王晙等并力擊,虜大潰。

     代宗廣德元年,吐蕃入大震關,取蘭、河、鄯、洮等州,程元二振不以聞,于是隴右地亡盡。

    長慶初,以劉元鼎為盟會使,就盟,入其境。

    故時城郭未隳。

    蘭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戶皆唐人,見使者麾蓋夾道觀,拜且泣,問:天子安否,兵何日來。

     崔知溫,徐州鄢陵人,蘭州刺史。

    黨項羌入侵州境,兵寡衆懼,莫知所出。

    知溫開門不設備,羌怪之,不敢進。

    俄會将軍權善才率兵至,大破其衆。

    善才欲窮追取之,知溫曰:古善戰,勿追奔。

    且溪谷複深,草木荒延,萬一有變,不可悔。

    善才曰:善。

    分降口五百贈知溫曰:我議公事,圖私利耶?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秦州曹玮言:宗羌族率馬銜山、蘭州、龛谷羌兵至伏羌砦,即率兵擊敗之,斬馘千餘級。

     景祐間,夏元昊攻敗吐蕃,還欲南侵,恐唂斯啰制其後,複舉兵攻蘭州,諸羌侵至馬銜山。

    神宗熙甯初,種誼以平羌功,遣熙河副将使青唐,自蘭州渡河讨賊,斬首六百級。

    元豐四年秋,诏西河經制李憲等五路出師讨夏國,破女遮谷,複古蘭州城之。

     六年,夏人數十萬圍蘭州,熙州钤轄王文郁以計破之。

    時李浩至蘭城,坐兩關失守及報工不實舟貶秩,旋以戰吃啰死井連水功,複之。

    至哲宗初,拜副總管,舟知蘭州。

     七年春,夏人寇蘭州。

    初,李憲以蘭州乃西人必争地,衆數至蘭州河外,而相年不進,意必大舉,乃增城守,塹壁樓橹具備。

    至是果大入圍蘭州,步騎号八十萬衆,意在必取,督衆急攻,矢如兩雹,雲梯草洞,百道并進,凡十晝夜不克,糧盡引去。

     元祐元年六月,夏主秉常求所侵蘭州等五砦。

    時廟議欲與孫路議,不許。

    是時大臣多議棄蘭州及質孤、勝如兩堡,知熙州範育争之甚力。

    三年,吐蕃寇邊,軍器監丞遊師雄等敗之。

    議自要諾平抵通達,建女遮等栅以為藩蔽。

     八年,夏人遣使來謝罪,願以蘭州一境易塞門二砦。

    诏數其違順不常,而卻其請。

     元符間,蘭州錄事參軍張叔夜建西安州于天都。

     徽宗政和五年,童貫以中軍駐蘭州,為劉法、劉仲武兩路聲援。

    仲武至清水河,築城屯守而還。

    法與□人右廂軍戰于古骨龍,大敗之。

     紹興元年,金人陷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