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見之。
自八九股水至昆菕,行二十日,河行昆侖南半日。
又四五日,至,地名闊即及闊提,二地相屬。
又三日,地名哈剌别裡赤兒,四達之沖也,多寇盜,有官兵鎮之。
近北二日,河水過之。
昆侖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溫,獸有髦牛、野馬、狼狍、羱羊之類。
其東山益高,地益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
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鄰阿剌,譯言細黃河也。
又兩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
河水北行,轉西流,過昆侖北,一向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德州,地名必赤裡,始有州治官府。
州隸吐蕃等處宣慰司,司治河州。
又四五日,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
五日,至河州安鄉關。
一日,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洮水南來入河。
又一日,至蘭州。
過北蔔渡,至鳴沙河。
過應吉州,正東行,至甯夏府南,東行即東勝州,隸大同路。
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旁貫,莫知紀極。
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林暢茂。
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德必赤裡也。
浩亹河、阿幹河、洮水、漓水、湟水、蓮蕩池、龍池、金龍池、天池、甘露池、五泉,掬自佛甘泉、煖泉、神泉、北神泉、曲柳泉、方家泉、萬眼泉、梁泉、東柳溝水、水磨溝水、稠泥溝水、筍蘿溝水、黃峪溝水、曹家溝水、金溝水、寺兒溝水、西柳溝水、紅泥岩水、夜雨岩水。
水利 臯蘭無大水利,泉如龍口、蒙惠,灌園十餘頃耳,萬眼泉亦灌田十餘頃,而方家泉止二三頃,溝如水磨,灌園二三頃。
筍蘿、黃峪、曹家、寺兒、西柳、金溝,通計灌園二十餘頃;岩如紅泥,灌園三四頃,而夜雨絻數十畝。
阿幹河水差大,自分水嶺西北下至阿幹鎮,灌田二十餘頃,園數十畝,又灌水磨溝以南田十餘頃,園五六頃。
所餘乃分為二渠,一由龍尾山麓,灌西南東負郭園二十餘頃,并城内官園數十畝;一由古峰山麓,灌西園二十餘頃。
若春夏旱,則涓滴不入二渠矣。
外如水岔之水,可灌田二十頃,而金縣用其九。
買子堡泉水及所分龛谷水,可灌稻田二十頃,而金縣得其七。
然則言水利于臯蘭,宜莫如黃河者。
郡人叚續創為翻車倒挽河流,以灌田畝,緻有巧思。
然有力自辦,無力官貸,修補之工,無歲無之。
遇旱則水落而車空懸,遇澇則水漲而車漂沒。
必水勢得平,車機乃能無滞。
所灌半田半園,通計東西夾河灘及南北兩岸之上,僅二百餘頃,而水之及時與否,不可預定,是所濟不普,而利非自然也。
古志:蘭州西五十裡,地名石佛灣者,黃河經此,為北岸石矶所激,其勢南移,而水頗高,開渠導引,自然便利。
又石底可三百步,不虞沙潰土崩,渠水東下,則西柳溝、西古城、鐘家莊、瞿家營、陳官營、高家莊,以至袖川,上下五十餘裡,約計千頃地,皆可得自然之利。
成化間,巡撫餘子俊欲為,未果。
宏治間,撫按委指揮陽義督役開渠,工頗就緒。
而因有司不以民事為急務,遂廢半塗,是有待于後之仁者。
陳如稷舊志:州西二十裡崔家崖,州東二裡水車園,亦有二壩舊址,相其形勢,不若石佛灣之便利。
按康熙五十一年,驿傳道田公呈瑞捐數千金開石佛灣渠。
乾隆十三年,巡撫黃公廷桂修崔家崖渠,上下二十裡,皆迄無成功。
蓋石佛灣三百步,石底之外,即有沙土崩潰之虞,崔家崖上下亦如之,若甃石為渠,則所費無算。
黃河水利,誠未易言于臯蘭也。
形勝 考:河隴之故地,乃嬴秦之舊封,南得鐘存,北阻大河,界接羌戎,其山聳拔,中原迤西,山川扼塞,地勢蜿蜒,有長城之險。
馬銜阻其東,榆谷抵其西,臯蘭峙其南,黃河經其北。
蘭雖瀕遠,輿圖複隘,而山川形勝,險拟金湯,關以右一雄郡也。
按臯蘭形勝,論者謂其開障狹小,未足為省會之區,不知山峙河流,凝形結勢。
我國家仁漸義摩,淪肌浃髓,經文緯武,風氣中和,全省楷模,于是乎在。
況地據南北之中,為東西咽喉扼塞之處,宜乎萬裡新疆,遙歸控制,而與西安天府并為省會名區也。
自八九股水至昆菕,行二十日,河行昆侖南半日。
又四五日,至,地名闊即及闊提,二地相屬。
又三日,地名哈剌别裡赤兒,四達之沖也,多寇盜,有官兵鎮之。
近北二日,河水過之。
昆侖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溫,獸有髦牛、野馬、狼狍、羱羊之類。
其東山益高,地益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
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鄰阿剌,譯言細黃河也。
又兩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
河水北行,轉西流,過昆侖北,一向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德州,地名必赤裡,始有州治官府。
州隸吐蕃等處宣慰司,司治河州。
又四五日,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
五日,至河州安鄉關。
一日,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洮水南來入河。
又一日,至蘭州。
過北蔔渡,至鳴沙河。
過應吉州,正東行,至甯夏府南,東行即東勝州,隸大同路。
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旁貫,莫知紀極。
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林暢茂。
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德必赤裡也。
浩亹河、阿幹河、洮水、漓水、湟水、蓮蕩池、龍池、金龍池、天池、甘露池、五泉,掬自佛甘泉、煖泉、神泉、北神泉、曲柳泉、方家泉、萬眼泉、梁泉、東柳溝水、水磨溝水、稠泥溝水、筍蘿溝水、黃峪溝水、曹家溝水、金溝水、寺兒溝水、西柳溝水、紅泥岩水、夜雨岩水。
水利 臯蘭無大水利,泉如龍口、蒙惠,灌園十餘頃耳,萬眼泉亦灌田十餘頃,而方家泉止二三頃,溝如水磨,灌園二三頃。
筍蘿、黃峪、曹家、寺兒、西柳、金溝,通計灌園二十餘頃;岩如紅泥,灌園三四頃,而夜雨絻數十畝。
阿幹河水差大,自分水嶺西北下至阿幹鎮,灌田二十餘頃,園數十畝,又灌水磨溝以南田十餘頃,園五六頃。
所餘乃分為二渠,一由龍尾山麓,灌西南東負郭園二十餘頃,并城内官園數十畝;一由古峰山麓,灌西園二十餘頃。
若春夏旱,則涓滴不入二渠矣。
外如水岔之水,可灌田二十頃,而金縣用其九。
買子堡泉水及所分龛谷水,可灌稻田二十頃,而金縣得其七。
然則言水利于臯蘭,宜莫如黃河者。
郡人叚續創為翻車倒挽河流,以灌田畝,緻有巧思。
然有力自辦,無力官貸,修補之工,無歲無之。
遇旱則水落而車空懸,遇澇則水漲而車漂沒。
必水勢得平,車機乃能無滞。
所灌半田半園,通計東西夾河灘及南北兩岸之上,僅二百餘頃,而水之及時與否,不可預定,是所濟不普,而利非自然也。
古志:蘭州西五十裡,地名石佛灣者,黃河經此,為北岸石矶所激,其勢南移,而水頗高,開渠導引,自然便利。
又石底可三百步,不虞沙潰土崩,渠水東下,則西柳溝、西古城、鐘家莊、瞿家營、陳官營、高家莊,以至袖川,上下五十餘裡,約計千頃地,皆可得自然之利。
成化間,巡撫餘子俊欲為,未果。
宏治間,撫按委指揮陽義督役開渠,工頗就緒。
而因有司不以民事為急務,遂廢半塗,是有待于後之仁者。
陳如稷舊志:州西二十裡崔家崖,州東二裡水車園,亦有二壩舊址,相其形勢,不若石佛灣之便利。
按康熙五十一年,驿傳道田公呈瑞捐數千金開石佛灣渠。
乾隆十三年,巡撫黃公廷桂修崔家崖渠,上下二十裡,皆迄無成功。
蓋石佛灣三百步,石底之外,即有沙土崩潰之虞,崔家崖上下亦如之,若甃石為渠,則所費無算。
黃河水利,誠未易言于臯蘭也。
形勝 考:河隴之故地,乃嬴秦之舊封,南得鐘存,北阻大河,界接羌戎,其山聳拔,中原迤西,山川扼塞,地勢蜿蜒,有長城之險。
馬銜阻其東,榆谷抵其西,臯蘭峙其南,黃河經其北。
蘭雖瀕遠,輿圖複隘,而山川形勝,險拟金湯,關以右一雄郡也。
按臯蘭形勝,論者謂其開障狹小,未足為省會之區,不知山峙河流,凝形結勢。
我國家仁漸義摩,淪肌浃髓,經文緯武,風氣中和,全省楷模,于是乎在。
況地據南北之中,為東西咽喉扼塞之處,宜乎萬裡新疆,遙歸控制,而與西安天府并為省會名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