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今之西古城也。
隋開皇初,移築臯蘭山北,少西濱河。
宋苗授修之,即石龜。
城。
按漢十三縣,在河外者八:允吾、浩亹、令居、枝陽、破羌、安夷、允街、臨羌也。
破羌,今之西甯,其故城在今城之西數十裡,臨羌在其西,允街在其東,安夷在其北,枝陽今之平番,其故城在今城之南數十裡,浩亹在其南,令居在其東南,允吾在其西南。
以十三縣全形論之,允吾為适中之地,東金城、榆中,東南白石、河關,東北浩亹、令居、枝陽,西南,允街、破羌、臨羌、安夷,惟所控制。
此在宣帝以後,勢宜如此耳。
漢書:允吾注:鳥亭逆水出參街谷,東至枝陽入湟。
浩亹注:浩亹水出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
令居注:澗水出西北塞外,至縣西南入鄭伯津。
由今論之,鄭伯津,大河之渡也,在今張家河灣,則河灣地徑一百有餘裡,即令居縣地。
浩亹水,今平番之南大通河也。
于李家享堂北四五裡,南出峽口,其山對峙,徙仄如門,水又南行七八裡入湟,則享堂為允吾東北境,而享堂西南地徑一百有餘裡,為浩亹縣地。
允吾為亭逆水,今平番之莊浪河也,來自西南百五十裡外,由城南又東南行幾二百裡入湟,以入大河。
則枝陽西南數十裡外地為允吾縣東北境。
湟水,今之西甯河也,至臯蘭西界百四十裡處,南入大河。
舊志以西古城為允吾城,殆馬端臨之說誤之矣。
至于移築,史書亦無明文可考。
按隋書,開皇初,置蘭州總管府,謂即其城置總管府,而以蘭州名府耳。
廢郡廢府,以及更改縣名,皆以府郡縣名言,非以城言,即以城言,而子城為縣城,金城為郡城,置府則為蘭州,廢府則仍為金城,本自有城,何俟再築。
宋仁宗寶元間,秦州刺史狄青巡邊至定遠,築一條城。
元佑七年,熙河、蘭岷路進築,凡二十四日畢□。
經略使範育等賜诏獎谕。
戴旺守備蘭州,築關廂城郭。
梁瑄修西古城。
洪武十年,指揮同知王得增築,東西長一裡二百八十步,南北長一裡八十二步,周回六裡二百步。
城之北,因河為池,門四:東曰承恩,西曰永甯,南曰崇文,北曰廣源。
宣德間,佥事蔔謙、指揮戴旺自城西北至城東,築外郭凡一十四裡二百三十一步。
正統十年,都指揮佥事李進重修郭門并鎮遠橋門。
十二年,又築承恩門外郭,為新關。
通為郭門者九:東曰迎恩,東北曰天塹,又東北曰廣武,南曰拱蘭,東南曰通遠,西南曰永康,又西南曰靖。
安西曰袖川,北曰天水,門各有樓。
内城為大樓各二,西南為八角樓二。
宏治十年,都指揮梁瑄築東關外牆三百六十丈有奇,為遊兵營居戍守者。
故台為樓者十,西北為角樓二,以便了望。
嘉靖二十一年,虜大犯臨鞏,兵備副使朱旒倍為修築。
城高三丈五尺,闊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倍之。
萬曆四年,副使李堯德興工增繕。
八年,議以北城瀕河,甃以磚石,城堞俱易以磚。
三十年再一修之。
為國朝康熙六年,巡撫劉鬥補修,重建城樓。
二十四年,巡撫□穆濟大加修葺。
乾隆元年,巡撫元展成蔔吉于中城之北建慶祝宮,最前為萬壽無疆坊,行百步為萬壽宮。
門内上為正殿五間,南向。
左上為督、撫、司、道朝房,次為府、廳、州縣朝房,又次為佐貳、雜職朝房,右上為将軍、提鎮朝房,次為副、參、都守朝房,又次為千總、把總朝房,共十八間。
凡。
萬壽令節,屆五更鼓,大小臣工畢集,朝服拜跪如儀,朔望讀法亦如之。
乾隆三年,巡撫元展成募民修城,四面甃磚,臨河築石堤裡餘。
二十八年,巡撫常釣補葺甘肅各城郭:臯蘭縣城周遭計六裡三分;城郭周遭計十四裡二百三十一步。
紅水城周遭三百六十丈,高三丈二尺。
永泰城,古老虎城也。
明萬曆三十三年,總督李汶議築新疆,疏上報可。
三十五年,邢雲路以兵備副使奉榭建城,名曰永泰。
迤南六十裡築鎮虜堡,鎮虜南一百六十裡築保定堡,南七十裡至蘭州。
其間大墩院二,墩台四十四座,東西七十餘起。
至三十六年工完。
關隘 金城關、京玉關、鳳林關。
摩雲關。
宋史地理志:金城關,紹聖四年進築,南距蘭州約二裡。
崇甯三年,王厚乞移置斫龍谷口,不行。
京玉關,元符三年賜名,本名把拶橋。
明史地理志:蘭州北有金城關,下有鎮遠浮橋,西北有京玉關,南有阿幹鎮關,西南有鳳林關。
按今縣西北二裡者,即宋
隋開皇初,移築臯蘭山北,少西濱河。
宋苗授修之,即石龜。
城。
按漢十三縣,在河外者八:允吾、浩亹、令居、枝陽、破羌、安夷、允街、臨羌也。
破羌,今之西甯,其故城在今城之西數十裡,臨羌在其西,允街在其東,安夷在其北,枝陽今之平番,其故城在今城之南數十裡,浩亹在其南,令居在其東南,允吾在其西南。
以十三縣全形論之,允吾為适中之地,東金城、榆中,東南白石、河關,東北浩亹、令居、枝陽,西南,允街、破羌、臨羌、安夷,惟所控制。
此在宣帝以後,勢宜如此耳。
漢書:允吾注:鳥亭逆水出參街谷,東至枝陽入湟。
浩亹注:浩亹水出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
令居注:澗水出西北塞外,至縣西南入鄭伯津。
由今論之,鄭伯津,大河之渡也,在今張家河灣,則河灣地徑一百有餘裡,即令居縣地。
浩亹水,今平番之南大通河也。
于李家享堂北四五裡,南出峽口,其山對峙,徙仄如門,水又南行七八裡入湟,則享堂為允吾東北境,而享堂西南地徑一百有餘裡,為浩亹縣地。
允吾為亭逆水,今平番之莊浪河也,來自西南百五十裡外,由城南又東南行幾二百裡入湟,以入大河。
則枝陽西南數十裡外地為允吾縣東北境。
湟水,今之西甯河也,至臯蘭西界百四十裡處,南入大河。
舊志以西古城為允吾城,殆馬端臨之說誤之矣。
至于移築,史書亦無明文可考。
按隋書,開皇初,置蘭州總管府,謂即其城置總管府,而以蘭州名府耳。
廢郡廢府,以及更改縣名,皆以府郡縣名言,非以城言,即以城言,而子城為縣城,金城為郡城,置府則為蘭州,廢府則仍為金城,本自有城,何俟再築。
宋仁宗寶元間,秦州刺史狄青巡邊至定遠,築一條城。
元佑七年,熙河、蘭岷路進築,凡二十四日畢□。
經略使範育等賜诏獎谕。
戴旺守備蘭州,築關廂城郭。
梁瑄修西古城。
洪武十年,指揮同知王得增築,東西長一裡二百八十步,南北長一裡八十二步,周回六裡二百步。
城之北,因河為池,門四:東曰承恩,西曰永甯,南曰崇文,北曰廣源。
宣德間,佥事蔔謙、指揮戴旺自城西北至城東,築外郭凡一十四裡二百三十一步。
正統十年,都指揮佥事李進重修郭門并鎮遠橋門。
十二年,又築承恩門外郭,為新關。
通為郭門者九:東曰迎恩,東北曰天塹,又東北曰廣武,南曰拱蘭,東南曰通遠,西南曰永康,又西南曰靖。
安西曰袖川,北曰天水,門各有樓。
内城為大樓各二,西南為八角樓二。
宏治十年,都指揮梁瑄築東關外牆三百六十丈有奇,為遊兵營居戍守者。
故台為樓者十,西北為角樓二,以便了望。
嘉靖二十一年,虜大犯臨鞏,兵備副使朱旒倍為修築。
城高三丈五尺,闊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倍之。
萬曆四年,副使李堯德興工增繕。
八年,議以北城瀕河,甃以磚石,城堞俱易以磚。
三十年再一修之。
為國朝康熙六年,巡撫劉鬥補修,重建城樓。
二十四年,巡撫□穆濟大加修葺。
乾隆元年,巡撫元展成蔔吉于中城之北建慶祝宮,最前為萬壽無疆坊,行百步為萬壽宮。
門内上為正殿五間,南向。
左上為督、撫、司、道朝房,次為府、廳、州縣朝房,又次為佐貳、雜職朝房,右上為将軍、提鎮朝房,次為副、參、都守朝房,又次為千總、把總朝房,共十八間。
凡。
萬壽令節,屆五更鼓,大小臣工畢集,朝服拜跪如儀,朔望讀法亦如之。
乾隆三年,巡撫元展成募民修城,四面甃磚,臨河築石堤裡餘。
二十八年,巡撫常釣補葺甘肅各城郭:臯蘭縣城周遭計六裡三分;城郭周遭計十四裡二百三十一步。
紅水城周遭三百六十丈,高三丈二尺。
永泰城,古老虎城也。
明萬曆三十三年,總督李汶議築新疆,疏上報可。
三十五年,邢雲路以兵備副使奉榭建城,名曰永泰。
迤南六十裡築鎮虜堡,鎮虜南一百六十裡築保定堡,南七十裡至蘭州。
其間大墩院二,墩台四十四座,東西七十餘起。
至三十六年工完。
關隘 金城關、京玉關、鳳林關。
摩雲關。
宋史地理志:金城關,紹聖四年進築,南距蘭州約二裡。
崇甯三年,王厚乞移置斫龍谷口,不行。
京玉關,元符三年賜名,本名把拶橋。
明史地理志:蘭州北有金城關,下有鎮遠浮橋,西北有京玉關,南有阿幹鎮關,西南有鳳林關。
按今縣西北二裡者,即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