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六下

關燈
月二十七日也。

    徐養恬有傳。

    崔氏邑甘泉人,适同裡劉汝俊。

    氏年二十九,汝俊于戾井中墜石壓死,氏恸絕欲殉。

    鄰媪苦勸,舅姑皆七旬外,遺孤甫三月,無與托者。

    氏乃抱孤泣曰:天乎!吾何愛旦夕命哉!所天既殒,舅姑猶存,又此呱呱失哺,其何以慰吾夫于地下?遂矢志苦守,事姑愈謹。

    如是五年,舅殁,送死之具,皆氏匍匐乞貸,鄰裡始克葬。

    有憐其窮苦者,勸之改嫁,氏以死自誓,志益堅,晝則薪汲,夜則紡績,手足皲裂弗恤,十四年如一日也。

    子既長,送入鄉塾,鞠撫教訓,能兼有之。

    邑人無不歎其苦節者。

    高壇有傳。

     王氏庠生袁汾妻。

    年二十六而寡,家貧,奉孀姑,撫幼子,艱苦萬狀,二十餘年,鹹稱其節孝焉。

     孫氏生員王闳妻。

    事姑韓氏以孝聞,三十六年,養志不怠。

    子啟泰,任蒲縣知縣,兩遇覃恩,未膺诰封,年八十無疾卒。

     續列女 宋劉氏王壯節公複繼室,章獻明肅皇後之侄,複守徐州,城陷死之,劉不食三日而卒,贈鹹平郡夫人。

    見通志。

    明王氏侯國臣妻,天啟六年旌表。

     董氏禮部主事張敬副室,年少夫亡,子中發、至發俱幼。

    敬居官清慎,囊無餘資,殁時貧不能葬,二子孤苦無依,氏訓以義方,皆克成立。

    氏卒年八十三歲。

    氏在日至發大理寺卿,後位跻首輔,榮封四世,氏得贈一品太夫人。

    見府志。

     王氏舉人張泰來副室。

    二十三歲,生子纓,甫周歲,夫亡,孀居,柏舟自誓,茹素奉佛,勤儉持家,撫子成立。

    苦節四十四年,霜姿雪操,玉骨冰心,壽至六十七歲,無疾而終。

    見府志。

     蘇氏武昌知府孟珍妻。

    遇亂被執,驅之中途,寄衣帶至家為信,乘便投井死。

    見府志。

     王氏張其侯妻,即王世睿遺腹女也。

    其母張氏守節撫之。

    年十七嫁其侯,期年而其侯卒,生遺腹子,子又亡,乃不食死。

    見通志。

     畢氏庠生王道振妻,本邑大司農少保白陽先生胞妹。

    二十八歲而孀,子垣甫九齡,矢志苦守,畫荻訓子,垣甫入泮而亡。

    三孫介玫、淑玫、秀玫皆幼。

    時值鼎革,兇荒疊告,家道衰微,氏益自淬勵,教孫一如教子。

    長、次孫皆早歲遊庠。

    及曾孫夙朗,遂領康熙癸巳鄉薦,任四川金堂知縣。

    氏壽八十五而終。

     李氏庠生王為珩妻,李鼎梅女。

    前明崇祯十一年,為珩病故,氏年二十五歲,遺二子俱幼。

    兵荒疊遭,艱苦萬狀,氏終不易所守。

    年八十七無疾終,苦節六十二年。

     國朝烈女姓王氏,名三姐,淄川河東莊鄉民王乾女。

    也,幼而端莊,許字車姓,年十七,尚未于歸。

    一日,奉母命,向坡下摘豆莢供炊,有同村無賴子孫卓尾其後,俟女歸,要于溝灣。

    時灣中寂無人,孫逼求奸,女不從,且大罵。

    孫扼其胸跨,撲倒在地,取頑石擊之,女仍不從。

    孫用鐮柄擊其左胸,并傷其耳輪耳竅。

    女益肆罵,孫毒大熾,遂子鐮剚之,刃絕其脰。

    母在家中侯女久弗至,語其父往迹之,尋詣溝中,得女焉。

    血流臣地,固赫然死人也。

    鳴之官,獲賊卓案冶得實,棄諸市。

    後遷女葬于羅家莊西原。

    逾月,其母為之膏沭栉發,屍不僵,顔如生。

    事在康熙四十二年七月二日。

    越五載,奉旨建坊旌表。

     李氏鄉民譚潆妻。

    年二十一歲夫亡,遺孤斯禮方二歲,止有薄田三畝,氏惟紡績自給,子四歲,即置缫車側,教以之無。

    及八歲就外傅,氏節省紡績,所獲備束修。

    三年,不複能資給,即置子缫車側,課其自讀,氏艱辛備嘗。

    後斯禮入泮,氏年八十七歲卒,奉旨旌表。

     孟氏系車克鞏妻,邑庠生孟鴻猷女。

    年十七歲于歸,年二十五歲夫死,遺一子一女,女年方七歲,子四歲,家貧,紡績度用,居常日不舉火。

    遇歉歲,取草根木皮食之,坦如也。

    且夫有侄數月,亦失恃,氏撫養之,無異己出,婚後方令其歸家,蓋一身而保兩孤也。

    苦節四十三年,壽六十八歲,病故,于雍正六年奉旨旌表。

     車氏王揆正之妻,系車煥祚室女。

    年二十四歲夫卒,笃志守節,撫嗣子勤,百般恩養,事翁姑尤孝謹。

    于雍正七年奉旨旌表。

    今現年六十七歲存。

     節婦王氏者,裡民王顯宗妻也。

    年十七歸顯宗,顯宗嗜曲蘖,頗沉湎,氏日以苦語藥石之,後稍改,然究以酒病殁。

    氏遂毅然曰:未亡人豈靳一死哉,如藐茲何!時子在禮甫生八月,黃口在抱,漂搖風雨,而且室如懸磬,戛釜待炊,氏則織??辟績,拮據以給,亦或枵腹正晝,飲淚當粟。

    其持門戶也,尤謹饬。

    老屋席門,蟏蛸網戶,一切女巫尼姥、瞽婦輩,拒勿進室。

    室以内,阒寂自守,雖比鄰傍室,莫有聞其聲喙者。

    子在禮,卒能成立。

    今壯而子,而有室、有子矣。

    氏又日讨在禮而镞砺之,曰:吾兒勉旃!但得爾親正人,行正事,汝父在,九泉不亦目瞑乎!氏現年六十四歲,奉旨旌表。

     孫氏劉哲士之妻。

    年二十五歲而寡,立志守貞,誓無他志。

    苦節三十二年,至五十六歲,奉旨旌表。

     譚氏、高氏。

    譚氏諸生恩蔭官生張泰瑞妻,别駕誠言女,素不知書,而動暗合禮,滫瀡蘋蘩,躬自辦治,罔不精潔。

    治家嚴饬,内外肅然。

    受姑遺命,撫諸孤女,以嫂氏,而兼母道,寬嚴有體,始終無間言。

    順治四年,土賊謝遷攻陷淄城,泰瑞被執,罵賊不屈死。

    氏聞變,一恸幾絕,久乃蘇,泣曰:吾婦人不任殺賊,惟有從吾夫地下耳。

    顧謂次男譜妻高氏曰:吾所以不即從乃翁死者,徒以若在耳,若累我,若累我。

    時高氏合笆甫十八日,解姑意,乃晝夜與姑俱。

    姑泣亦泣,姑食乃食。

    從兄孝廉泰來招氏,姑婦曰:可遷避我所,他日原隰之裒,便于相求也。

    既至,旋還己舍,曰:彼皆峻宇高棟,急不可缳以死,即死非吾家,恐傷吾夫意也。

    一日晨間。

    一日晨起,聞外間喧阗洶湧聲曰:可以死矣。

    脫被擄,何以見吾夫地下乎?叱高使避,不聽,相随入别室,氏扃戶自缢死,高亦缢于姑側。

    賊至,從外望見,驚曰:節婦也!相戒勿入其室焉。

    高氏明光祿寺署丞所翔女也。

    事在縣舊志、濟南府志、山東新修通志列女傳。

    乾隆二年奉旨旌表,給銀建坊于墓,曰一門三烈。

    入祀節孝祠。

     馮氏趙心鑒妻。

    年二十五歲而孀,遺孤運亨,年方二歲,氏飲冰茹荼,撫養成立。

    苦守五十六年,壽至八十一歲而卒。

    子運亨為人,品端行方,嘗路拾遺金,守侯其人還之,此皆母氏夙教之所陶鑄也。

    乾隆三年奉旨旌表,入節孝祠。

     國氏庠生孫贊元妻。

    十六歲歸贊元。

    順治辛卯,贊元以總練捕寇,死于賤,時,氏年二十八歲。

    其母家欲強嫁之,氏遂割發破面,長齋供佛,撫其少孤宿房,延師教訓,茹蘖飲冰,以绛其身。

    範隆五年,偕其媳呂氏一門雙節,同時上聞,奉旨旌表,入節孝祠。

     呂氏康熙丁未進士呂維擀室女,十七歲适庠生孫宿房為繼室,能執婦道,不幸宿房抱病而亡,時氏年二十八歲,矢志柏舟,撫諸孤恩義兼施,督以禮教。

    氏惟以紡績織纴為業,終身無绫羅錦繡之飾。

    持身尤内外肅然,條理不紊。

    年七十四,以壽終。

    乾隆五年奉旨旌表,入節存祠。

     畢氏高肇雍妻,益都畢晉吉女,本邑高之骈第八子婦也。

    年二十四歲夫亡,一子炎緒甫三歲。

    氏撫育教誨,恐隕家聲。

    炎緒乃于二十二歲入泮,可謂不負氏之苦心矣。

    有女孫,教以内則,未嫁而殇。

    其人家念其賢淑,迎葬于祖茔之側。

    今氏年六十一歲,于乾隆七年奉旨旌表。

     王氏鄉民張興旺之妻,于康熙三十一年興旺病故時,氏年二十七歲,并無子息,孤苦伶仃,守節已四十八年,今年七十五歲存。

    乾隆七年奉旨旌表。

     李氏生員李毂之妻。

    年二十八歲夫死,遺孤子師醇,年方八歲,氏恩義兼至,撫養成立。

    氏苦節三十二年,現年五十九歲,今存于乾隆七年奉旨旌表。

     蘇氏孟之蘭繼室蘇士欽室女。

    二十九歲夫殁,遺三男俱幼,翁姑年各七旬餘,氏孝養翁姑,延師課子,裡黨稱存慈焉。

    卒年七十八歲,乾隆七年奉旨旌表。

     張氏高肇和妻。

    年二十六歲而孀,甘賦黃鹄,矢志靡他。

    時族長為過嗣一子名姻緒。

    姻緒有室,後生一子甫周歲,姻緒亡,張氏撫此孤孫,保抱攜持,恩勤備至。

    孤年十二歲又殇,氏苦極矣。

    茕茕子立,門無咫尺之童,惟朝夕哭泣,日與姒氏畢,茹荼飲冰,共勵節操而已。

    年至六十七以壽終,現在具詳請旌。

    李氏高肇京妻。

    年二十二歲夫故,有遺腹子增緒,襁褓多病,氏保愛恩勤,無所不至。

    比稍長,即嚴為訓誨,以母道而兼師道,朝夕提命,有孟柳遺徽。

    今增緒雖未博取功名,以顯親揚名,而為人循禮守法,皆母訓之力也。

    氏現年七十五歲,現在具詳請旌。

     王氏生員沈一士妻。

    氏年二十三歲,一士病故,氏柏舟自矢,撫嗣子曾熙,至子成立。

    曾熙又死,遺孤孫越松,年方稚幼,恩勤顧複,備曆艱辛。

    氏今年七十歲,現在具詳請旌。

     蔣氏鄉民王連正之妻。

    年十八歲而寡,矢志柏舟。

    之死靡他,上有逾六旬之舅姑,奉養罔懈;下有方周歲之孤子,恩義兼隆。

    苦節已四十一年,現卒五十八歲,存。

    乾隆七年,具詳請旌。

     王氏李弘仁妻。

    年二十二歲,弘仁卒,子開平甫六歲,矢志苦守,五十九年。

    年八十一歲,見府志。

     烈女某氏許字某,将嫁數日,前夫死炭井中,氏即自缢死。

    見府志。

     胡氏生員劉應蛟妻,廪生振元母。

    年十九歲夫亡,振元才三月。

    蛟性孝友,有文名。

    時氏姑高氏,乃鄉賢高公捷妹,讀書知大義,賦哭兒孝友詩十首。

    氏苦守,衣食不給,嚴冬無爐火。

    姑嘗名其室曰冰房。

    歲歉,姑女迎養姑。

    會大雪,姑遙向涕曰:冰房中寡婦孤兒,奈此夕何?使人探之,則榆皮和粃而食。

    振元就外傅,晡時歸,啼饑,氏掇野荠啖之。

    甲申寇大掠,氏潛率女婢鑿一洞,爐其洞口,而人不之察。

    寇至,匿姑及子女其中,舉家獨全。

    振元長,能讀父書食饩,氏年七十有六。

    知縣張嵋扁其門曰:母貞子孝。

    見通志。

     呂氏諸生丁郕妻。

    十八歲夫亡,遺一子,未周歲,父母欲嫁之,堅不奪志,教子入庠,家日貧而子又亡,苦撫兩孤孫成立,七十歲終。

     張氏薛歡妻,庠生希愈祖母,長山張為觀女。

    夫早亡,遺孤四歲。

    适當大饑,盡買衣物以葬,内外無親,孤貧如洗。

    有來谕改适者,正言斥去。

    會城陷,氏伏蓬蒿中,搜掠五次,不得,逾牆,未傷肢體,勢迫投井,旋救出。

    轟城日,同衆婦出汲,忽煙火沖天,牆屋傾圮,衆婦壓死殆盡,氏無恙。

    官軍擄其子,子以孤孀泣告,官軍憐釋之。

    幹戈擾攘中,母子獨全。

    人謂苦節感天雲。

    生平茹素,念佛,恬靜。

    寡言,勤儉持家,六十年如一日。

    八十一歲終,見府志。

     畢氏庠生徐之大妻。

    之大病亟,畢自刲股和藥進之,卒不起。

    夫死,乃守節終身。

     殷氏王泮繼室。

    二十五歲,泮亡,遺三女一子,伯叔避禍去鄉,孤孑無依。

    庚寅歲饑,田廬如洗,母子三日一飧,織??養子女,三十餘年,婚嫁舉孫。

    五十八歲,無疾而逝。

    見府志。

     孫氏韓烑妻,邑庠生孫琥女,幼失母,适韓,韓早亡。

    氏年十九,遺孤維霖,未周歲。

    明季家中落,氏恒依父家,脫簪毀容,紡織矢貞,撫孤,迨成立,拮據娶婦,見四孫。

    六十六歲終。

    見府志。

     郭氏增生張體豫側室。

    男如曾及二女皆幼。

    豫病革,召氏囑曰:稚子弱女,今以相托,幸勿負。

    氏泣諾。

    豫卒,氏年二十六歲,營葬畢,延師教子,嫁女娶婦,悉成禮。

    曾稍長,偶曠學,氏怒曰:吾茹荼數年,而汝将蕩之耶?杖之。

    曾懼,力學入泮,乃喜曰:吾庶不負汝父矣。

    年已六十餘,見府志。

    王氏劉在妻,見府志。

     高氏劉好新妻,見通志。

    王氏庠生韓廣居妻。

    廣居亡,氏年二十六歲,依姑劉相托為命,教其子維緒為諸生,事姑奉養笃摯。

    姑病,親視湯藥三年,晝夜不敢少怠。

    姑沒,王哀毀不欲生。

    鄰裡勸解曰:兒尚幼,教之成人,始慰姑志也。

    意稍解,遂勉進飲食,鄉裡莫不稱其孝焉。

    苦節四十年卒。

    見府志。

     李氏宋鐘妻。

    李茂公女。

    年十七适鐘,克盡婦道。

    越二年,夫亡,遺孤二歲,每欲自盡,家人救免,勸曰:爾若舍生,姑誰為養,孤誰為哺?氏自是毀容洉面,紡織自給,養姑撫孤,苦節四十餘年。

    知縣張嵋扁其門曰:白首完貞。

    見府志。

     蔣氏馮明登妻。

    夫死,姑早逝,翁八十餘歲,病卧呻吟,飲食起居,氏晝夜扶掖不懈。

    至九十八歲終,氏至七十餘歲而終,見府志。

     襲氏,庠生張敬勝妻。

    年十八歲而寡,生一男,方二十一日,矢志苦守,奉姑撫孤,備曆艱辛,苦節四十二年。

    見府志。

     孫氏段旺妻。

    年二十一歲夫亡,生子七月,苦守家貧,孝養翁姑,溫飽不缺,自奉糠粃野菜,苦節至七十餘歲而終。

    子孫俱成立。

    見府志。

     耿氏系新城耿宏文室女,适孫曾援為妻。

    于康熙